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化学反应原理)全套优质课件_第1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化学反应原理)全套优质课件_第2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化学反应原理)全套优质课件_第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化学反应原理)全套优质课件_第4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化学反应原理)全套优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高中选修5(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全册优质课课件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课程标准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考点展示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变化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比较反应热的大小。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以及比较反应热的大小。5.利用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数据进行反应热的计算。6.与STSE相结合的新能源开发及综合利用。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反应热焓变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

.

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

.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断裂时

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

的能量的差表示符号ΔH单位

(或

)测定装置量热计二者关系恒温、恒压下的反应热即为焓变温度热量恒温、恒压热量吸收kJ·mol-1kJ/mol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概念

的反应

的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关系

的总能量比

.的总能量要小

的总能量比

的总能U要大表示方法ΔH>0ΔH<0实例多数分解反应等中和反应、燃烧反应等吸收热量放出热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物生成物[想一想1]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吗?举例说明。提示:放热反应不一定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也并不一定都需要加热。如:铁与硫粉加热才能反应,但它是放热反应;又如NH4Cl(s)与Ba(OH)2·8H2O(s)的反应不需加热,但为吸热反应。3.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下,

物质

的反应热叫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2)热值:在101kPa下,

物质

的反应热。(3)完全燃烧:指物质中含有的氮元素转化为

,氢元素转化为

,碳元素转化为

。1mol完全燃烧1g完全燃烧N2(g)H2O(l)CO2(g)[想一想2]在表示燃烧热时,C、H、S等元素完全燃烧时对应的物质及其状态分别是什么?提示:CO2(g);H2O(l);SO2(g)。4.能源的充分利用(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等。(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温度达到着火点。(3)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危害:产热少,浪费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充足的氧气污染环境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够表示化学

的化学方程式。2.表示意义如2H2(g)+O2(g)===2H2O(g)

ΔH(298K)=-571.6kJ·mol-1,表示在298K时,

完全反应生成

571.6kJ的能量。反应热2molH2(g)1molO2(g)2molH2O(g)放出[想一想3]N2(g)+3H2(g)2NH3(g)ΔH(298K)=-92.4kJ·mol-1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N2,ΔH是否变化?[想一想3]提示:平衡后加入N2,平衡右移,放出的热量增多,但ΔH为恒温、恒压下发生每摩反应的一个固定值,不会改变。三、盖斯定律1.内容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

完成,还是分

完成,其总的

的。2.图示如图:由A到B可设计两个途径:一步几步热效应完全相同途径一:A―→B途径二:A―→C―→B则焓变ΔH、ΔH1、ΔH2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ΔH=ΔH1+ΔH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比较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定义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ΔH<0ΔH>0反应过程图示常见反应1.大多数化合反应2.所有的燃烧反应3.酸碱中和反应4.金属与酸反应1.大多数分解反应2.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电离3.Ba(OH)2·8H2O与NH4Cl反应4.C和CO2、C和H2O(g)反应灵犀一点:①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放热与反应与开始是否需要加热无关,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C+O2CO2),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②浓H2SO4、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因不是化学反应,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不是反应热。2.吸、放热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1)微观本质若E1>E2,反应表现为吸热;若E2>E1,反应表现为放热。(2)宏观分析反应物(自身能量E′) 生成物(自身能量E″)若E′>E″,反应表现为放热;若E′<E″,反应表现为吸热。能量变化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总能量等于生成物总能量加上或减去反应热。灵犀一点:①E1、E2分别是从外界吸收的能量和释放到外界的能量,而E′、E″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热能、分子势能等。做题时要注意区分开。②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说明其结构越稳定,热稳定性越强,断裂其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就越高,而形成其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案例1】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解析】

X+Y===M+N

ΔH>0,就说明X与Y的总能量低于M、N的总能量,A错,D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错;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答案】

D【规律技巧】

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且还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是化学键在断裂和形成过程中有能量的变化,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当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时,为吸热反应;当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时,为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还可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中,ΔH<0,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中,ΔH>0,反应为吸热反应。【即时巩固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吸热反应是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A项正确。【答案】

A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焓变与温度和压强等特定条件有关,所以书写时必须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98K、101kPa时可以不注明)。(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焓变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在方程式中用括号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时的聚集状态(s、l或g),不用标“↑”或“↓”,水溶液用aq表示。例如:(3)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4)Δ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则ΔH为“-”;若为吸热反应,则ΔH为“+”,其单位一般为kJ·mol-1,其真正含义是指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物质的量用“mol”来衡量时,所对应的能量变化是多少焦(或千焦),并非特指“一摩尔物质参加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灵犀一点:①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常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简单计算,一定要严格按照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ΔH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并要注意ΔH的符号。②在可逆反应中的反应热数值是按生成物的量反应完成时放出或吸收的能量,而不是按反应物的量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如3H2(g)+N2(g),2NH3(g)

ΔH=-92.4kJ·mol-1是指生成2molNH3时放出92.4kJ的热量,因反应不能进行完全,3molH2(g)和1molN2(g)混合反应实际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案例2】

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ΔH=+725.76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1.52kJ/mol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76kJ/mol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1.52kJ/mol【答案】

B【规律技巧】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明温度、压强等条件,如未注明,则指25℃、101kPa。(2)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有关。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3)在所写热化学方程式右边,写下ΔH的数值和单位(kJ·mol-1)。反应放热时ΔH为“-”;反应吸热时ΔH为“+”。(4)ΔH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ΔH的对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只以“mol”为单位,不表示微粒的个数,所以方程式的系数可以是小数或分数。【即时巩固2】

(1)若已知H2O(l)===H2O(g)

ΔH=+44.0kJ/mol,则1mol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2)1mol红磷(P)完全燃烧生成P2O5,放出777.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与比较1.计算(1)根据键能数据(E)计算ΔH=E(反应物)-E(生成物)(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ΔH=Q=C×ΔT(C代表溶液及量热计的总热容,单位kJ·K-1)或ΔH=Q=Cm×ΔT(C代表反应物的比热容,单位kJ·kg-1·K-1)(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①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时,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和数学代数方程式一样进行加、减、乘、除运算。②需要时可将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扩大或缩小,应注意ΔH也要同比例扩大或缩小,也可将热化学方程式逆向改写,此时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2.比较(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A(g)+B(g)===C(g)

ΔH1<0A(g)+B(g)===C(l)

ΔH2<0因为C(g)===C(l)

ΔH3<0,则ΔH3=ΔH2-ΔH1,所以ΔH2<ΔH1。(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S(g)+O2(g)===SO2(g)

ΔH1<0S(s)+O2(g)===SO2(g)

ΔH2<0灵犀一点:解答有关盖斯定律的题目关键是设计合理的反应途径,适当加减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数学运算时,要注意反应热的符号以及反应热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的比例关系。【案例3】

(2010·广东化学)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O2(g)+2H2(g);ΔH1Cl2(g)+H2(g)===2HCl(g);ΔH22Cl2(g)+2H2O(g)===4HCl(g)+O2(g);ΔH3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3=ΔH1+2ΔH2B.ΔH3=ΔH1+ΔH2C.ΔH3=ΔH1-2ΔH2D.ΔH3=ΔH1-ΔH2【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对盖斯定律的运用能力及对反应热的计算能力。设提供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可以得到③,故ΔH1+2ΔH2=ΔH3,A项正确。【答案】

A【规律技巧】解答有关盖斯定律题目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反应途径,适当加减已知方程式的反应热进行求算。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数学运算时,要注意反应热的符号以及反应热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比例关系。A.+172.22kJ/mol

B.-172.22kJ/molC.+392.92kJ/molD.-392.92kJ/mol【解析】根据题给两个反应的关系可知:由盖斯定律可知:ΔH=ΔH1+ΔH2=-110.35kJ/mol+(-282.57kJ/mol)=-392.92kJ/mol。故D项正确。【答案】

D【案例4】

(2010·重庆理综)已知H2(g)+Br2(l)===2HBr(g);ΔH=-72kJ/mol,蒸发1mo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为(

)A.404

B.260

C.230

D.200

H2(g)Br2(g)HBr(g)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解析】本题考查键能与反应热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本题考查学生对反应本质的理解,及化学基本计算能力。H2(g)+Br2(l)===2HBr(g);ΔH=-72kJ/mol①Br2(l)===Br2(g);ΔH=30kJ/mol②热化学方程式①-热化学方程式②,得:H2(g)+Br2(g)===2HBr(g);ΔH=-102kJ/mol所以有:a+436-369×2=-102;得a=200。【答案】

D【规律方法】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时,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键数目一定要计算清楚,否则极易出错。【即时巩固4】

(2008·海南化学)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kJ·mol-1、P—ObkJ·mol-1、P===OckJ·mol-1、O===Od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mol-1B.(4c+12b-6a-5d)kJ·mol-1C.(4c+12b-4a-5d)kJ·mol-1D.(4a+5d-4c-12b)kJ·mol-1【解析】由图可以看出:P4中有6mol的P—P,5mol的O2中含有5molO===O,1mol的P4O10中含有4mol的P===O、12mol的P—O。由题意,断裂1mol白磷分子中P—P键需吸热6akJ,断裂5molO===O键需吸热5dkJ,生成1molP4O10会放热:4ckJ+12bkJ,则该反应的焓变为(6a+5d-4c-12b)kJ·mol-1,即选项A符合。【答案】

A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用品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0.50mol/L盐酸、0.55mol/LNaOH溶液。

●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图所示。(2)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4)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5)重复实验2~4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产生误差的原因(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mL的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mL或小于50mL都会造成误差)。(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案例5】

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2)大烧杯上如不加盖硬纸板,求得中和热(所放出热量)的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所放出的热量会______,用50mL0.50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所放出的热量会______。(均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稀溶液中H+(aq)与OH-(aq)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在测定过程中尽量避免热量散失是关键。生成不同量的H2O放出不同热量,但求得的中和热数值是不变的。如果用同浓度同体积氨水代替NaOH溶液,因NH3·H2O电离吸热,故会使释放的热量减少。为使50mL0.50mol·L-1的盐酸保证完全中和,必须加过量的NaOH溶液,否则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使所放热量减小。【解析】【答案】

(1)保温隔热,减少实验中的热量损失(2)偏小(3)不相等相等中和反应放出的热与生成H2O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而中和热是指每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是个定值(4)偏小偏小【规律方法】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注意事项:①酸碱溶液应当用稀溶液(0.1~0.5mol·L-1)。因浓度过大,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就大,电离程度就不能达到100%,这样使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去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大的误差。②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的温度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③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才能使用。④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⑤实验时亦可选用浓度体积都不相同的酸碱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但在计算时,应取二者中量小的一种,因为过量的酸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⑥碱液要稍过量,以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即时巩固5】将V1mL1.00mol·L-1

盐酸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的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mol·L-1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解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热的相关知识。从图象中可以发现,当把5mL1.00mol/LHCl溶液和45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温度为22℃,由于中和反应放热,所以做该实验的环境温度低于22℃;B项说法明显正确;由完全中和消耗30mLHCl可得30mL×10-3L/mL×1.00mol·L-1=20mL×10-3L/mL×c(NaOH),故c(NaOH)=1.50mol/L,C错误;从图象中并不能说明D正确。【答案】

B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判断下列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并思考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知识回顾]CuC①②③④CuZn⑤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前提条件: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导电材料

(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2)两个电极必须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用导线连接或电极直接接触)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正极(铜电极):

2H++2e-=H2↑负极(锌电极):

Zn-2e-=Zn2+电池反应:Zn+2H+=H2↑+Zn2+(总反应)原电池电极反应、电池反应的书写ZnCuZnCuABCDEF√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相应的电极反应√负极Zn:Zn-2e-=Zn2+正极C:2H++2e-=H2↑总反应:Zn+2H+=Zn2++H2↑负极Cu:Cu-2e-=Cu2+正极C:2Ag++2e-=2Ag总反应:Cu+2Ag+=Cu2++2Ag盐桥: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脂作成的冻胶。1、盐桥的作用:使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铜盐方向移动,使Zn盐和Cu盐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从而使电子不断从Zn极流向Cu极。正极(铜电极):

Cu2++2e-=Cu负极(锌电极):

Zn-2e-=Zn2+电池反应:Zn+Cu2+=Cu+Zn2+(总反应)此电池的优点: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活动探究]

请结合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将氧化还原反应:Fe+Cu2+=Cu+Fe2+设计成一个原电池。1、电解溶液:

。2、电极材料:正极

,负极

。3、电极反应式:正极:

负极:

FeCCuSO4溶液FeCCu2++2e-=CuFe-2e-=Fe2+1、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指出正负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式.2H++2e-=H2↑负极:总反应:正极:Zn-2e-=Zn2+Zn+2H+=Zn2++H2↑(×)[随堂检测

]正极:负极:总反应:Fe-2e-=Fe2+Cu2++2e-=CuFe+Cu2+=Fe2++CuFe+CuSO4=Cu+FeSO4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总反应:Zn+Cu2+=Zn2++Cu或Zn+CuSO4=ZnSO4+Cu2、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

ABCD正极ZnAgCuCu负极CuCuZnZn电解质溶液CuCl2H2SO4CuSO4FeCl23、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Cu+2FeCl3=2FeCl2

+CuCl2,利用这一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示意图,标出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CuCl2FeCl3ACuC正极:负极:总反应:Cu-2e-=Cu2+2Fe3++2e-=2Fe2+2Fe3++Cu=2Fe2++Cu2+负极:Fe—2e-=Fe2+正极:2H++2e-

=H2↑总:Fe+2H+=Fe2++H2

↑稀硫酸FeCu稀硫酸FeCuNaCl溶液负极:Fe—2e-=Fe2+正极:2H2O

+O2+4e-

=4OH-总:2Fe+2H2O+O2=2Fe(OH)2↓

不同的介质不同的电极反应负极:Al+4OH-—3e-=AlO2-

+2H2O正极:2H2O+2e-=H2+2OH-

总:2Al+2OH-

+2H2O=2AlO2-

+3H2

稀硫酸负极:Mg—2e-=Mg2++2H2O正极:2H++2e-

=H2↑总:Mg+2H+=Mg2++H2

↑负极:Cu—2e-=Cu

2+正极:2H+

+NO3-

+e-=NO2+H2O总:Cu+4H+

+2NO3-=2NO2+Cu

2++2H2O稀H2SO4负极:Al—3e-=Al3++2H2O正极:2H++2e-=H2↑总:2Al+6H+=2Al3++3H2↑下列关于下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铝片为正极B正极上有H2产生CAl是电池的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D当转移0.04mole-

时,产生0.01molO2

Cu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化学电源锂电池干电池纽扣电池各类电池蓄电池银锌纽扣电池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小圆盒,形似纽扣,故称纽扣电池。两极分别为氧化银和锌,电解质为K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银和氧化锌。锌是

极,发生

反应;氧化银是

极,发生

反应。总反应为:Zn+Ag2O=ZnO+2Ag负极(锌):

正极(氧化银):负氧化正还原1、干电池----一次电池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负极(锌筒):Zn-2e-=Zn2+正极(石墨):2MnO2+2NH4++2e-=Mn2O3+2NH3+H2O普通锌锰干电池总反应:Zn+2MnO2+2NH4+=Zn2++Mn2O3+2NH3+H2O碱性锌锰干电池(用KOH代替NH4Cl能提高性能,延长寿命)负极(锌筒):正极(石墨):总反应:Zn+2MnO2+2H2O=Zn(OH)2+2MnOOHZn-2e-+2OH-=Zn(OH)22MnO2+2H2O+2e-=2MnOOH+2OH-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酸性条件:负极(H2):2H2-4e‾=4H+碱性或中性条件:负极(H2):2H2+4OH‾-4e‾=4H2O正极(O2):

O2+2H2O+

4e‾=4OH‾总反应:2H2+O2=2H2O总反应:

2H2+O2=2H2O2、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结构正极(O2):

O2+4H++

4e‾=2H2O【拓展】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是以两根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电极反应为:负极:正极:电池总反应:2O2+4H2O+8e-=8OH-CH4+10OH--8e-=CO32-+

7H2OCH4+2O2+2KOH=K2CO3

+

3H2O3、充电电池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如此充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汽车用蓄电池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负极:Pb+SO42-—2e-=PbSO4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PbO2+Pb+2H2SO42PbSO4+2H2O放电充电总反应:PbO2+Pb+4H++2SO42-=2PbSO4+2H2O铅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极反应:负极:PbSO4+2e-=

Pb+SO42-正极:PbSO4+2H2O-2e-=

PbO2+4H++SO42-总反应:2PbSO4+2H2O=

PbO2+Pb+4H++2SO42-海水电池1991年,我国首创以铝-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电池,用作航海标志灯。该电池以取之不的海水为电解质,靠空气中的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这种海水电池的能量比“干电池”高20~50倍。电极反应式为:负极:正极:电池总反应:4Al-12e-=4Al3+3O2+6H2O+12e-=12OH-4Al+3O2+6H2O=4Al(OH)3【拓展】镍铬电池

特点:比铅蓄电池耐用,可密封反复使用。NiO2(S)+Cd(S)+2H2O(L)=Ni(OH)2(S)+Cd(OH)2(S)Ag2O(S)+Cd(S)+H2O(L)=2Ag(S)+Cd(OH)2(S)1、电极材料及原料2、电解质溶液3、优点4、应用领域锂电池摩托罗拉6188/6288原装锂电池正极:金属氧化物

负极:锂使用寿命长,质量轻、电压高、工作效率高、寿命长、质量轻、体积小有机溶剂电脑、照相机、手表、心脏起博器索尼数码相机锂电池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C、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O2–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Li2+

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2CO+2CO32-=4CO2+4e-

阴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电池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2CO+O2=2CO2O2+2CO2+4e-=2CO32-

如图是2004年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式为:

2CH3OH+3O2=2CO2+4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

a处通入的是甲醇B.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

b处通入的是空气C.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

CH3OH+H2O-6e-=CO2+6H+D.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A、C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电流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化学能电能基础再现·深度思考解质溶液熔融盐闭合回路2Cl--2e-==Cl2↑氧化阳极Cu2++2e-==Cu阳极还原电流基础再现·深度思考负极阴极阳极正极阴极阳极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4OH--4e-===O2↑+2H2O4H++4e-===2H2↑4OH--4e-4H++4e-===O2↑+2H2O

===2H2↑O2

H2

H2O

H2O

O2

H2

增大减小增大增大水水基础再现·深度思考4OH-4e-===O2↑+2H2O4H++4e-===2H2↑水O2

H2

H2O

增大不变或略变化基础再现·深度思考2Cl--2e-===Cl2↑

2H++2e-===H2↑酸非金属H2

增通入单质大

HCl气体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2Cl--2e-===Cl2↑Cu2++2e-===Cu

盐非金属金属单CuCl2

单质质基础再现·深度思考2Cl--2e-===Cl2↑2H++2e-===H2↑

水和盐

非金属增大单质H2

通入HCl气体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4OH--4e-===O2↑+2H2O2Cu2++4e-===2Cu

水O2

金减小CuO

CuCO3

和盐属单质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2Cl--2e-===Cl2↑

氧化2H++2e-===H2↑

还原氢气烧碱氯气基础再现·深度思考AgNO3溶液等含镀层Ag-e-===Ag+

Ag++e-===Ag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阴阳阳阴不变基础再现·深度思考Cu-2e-===Cu2+

Cu2++2e-===Cu

纯铜粗铜基础再现·深度思考2Cl--2e-===Cl2↑

2Na++2e-===2Na

6O2--12e-===3O2↑

4Al3++12e-===4Al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失去电子金属阳离子氧化反应非金属单质直接电解质溶液无有微弱氧化氧化电化学基础再现·深度思考水膜酸性较强

(pH≤4.3)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

Fe-2e-===Fe2+

2H++2e-===H2↑

O2+2H2O+4e-===4OH-

Fe+2H+===Fe2+2Fe+O2+2H2O吸氧腐蚀+H2↑

===2Fe(OH)2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原电池负极正极电解阴极阳极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C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基础再现·深度思考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B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解题指导化学反应速率课程标准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考点展示1.根据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式进行的简单计算。2.运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比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进行的计算及确定化学计量数。3.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分析判断。4.结合影响反应速率的时间变化曲线提出合理解释或定量计算。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

或生成物浓度的

(常用

)来表示。 ,单位:

。减少增加物质的量浓度mol·L-1·s-1mol·L-1·min-1mol·L-1·h-13.应用(1)化学反应速率是某段时间内的

。(2)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

。对于反应aA+bBcC+dD,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v(A)、v(B)、v(C)、v(D),则v(A)∶v(B)∶v(C)∶v(D)=a∶b∶c∶d。平均速率不同[想一想1]在反应mA+nB===pC+qD中,若v(A)=2mol·L-1·min-1,而v(B)=1.5mol·L-1·min-1,能否说明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表示的反应速率快?提示:不一定,因为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成正比,m、n数值不知道,故无法判断。二、影响因素1.内因(主要原因)

。2.外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具体影响(其他条件不变)特别说明浓度增大c(反应物),v

.减小c(反应物),v

.①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

,故改变用量反应速率

.②固体颗粒变小,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

.增大减小不变不变增大压强增大体系压强,v减小体系压强,v①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压强改变,速率②压强影响速率是通过改变体积而使浓度改变来实现的温度升高体系温度,v

,降低体系温度,v温度改变对任何反应的速率都有影响催化剂正催化剂使反应速率负催化剂使反应速率不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加入的催化剂均认为是正催化剂其他光辐照、放射线辐照、超声波、电弧、强磁场、高速研磨等向反应体系

,都有可能改变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增大减小不变输入能量[想一想2]对于固体和纯液体反应物,其浓度可视为常数,若增加反应物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提示:对于固体和纯液体反应物,增加反应物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但固体的表面积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比较1.相关说明(1)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化学反应速率均取正值。(3)对于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是相同的。灵犀一点:①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②比较同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时,应先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然后比较其数值大小,数值越大表明反应越快。【案例1】

(2010·福建理综)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2.5μmol·L-1·min-1和2.0μmol·L-1B.2.5μmol·L-1·min-1和2.5μmol·L-1C.3.0μmol·L-1·min-1和3.0μmol·L-1D.5.0μmol·L-1·min-1和3.0μmol·L-1【答案】

B【规律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如催化剂、物质的浓度、温度等,设计实验探究相关问题,能充分激活考生的发散思维,体验探究问题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本题就是基于此而命制,本题更强调变量因素的掌控和数据分析,体现新情境下考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答案】

D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讨论改变一个条件)1.浓度(1)增大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正反应(或逆反应)速率立即增大,逆反应(或正反应)速率瞬时不变,随后增大。(2)同理可得减小浓度的情况。2.温度(1)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吸热反应速率增大的快。(2)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吸热反应速率减小的快。3.压强(1)若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或液体(溶液),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它们的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改变压强反应速率不变。(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减小压强,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都减小。(3)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讨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区分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这种改变对反应体系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由此判断出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于气体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4.催化剂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混合物的活化能,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同等程度地提高正、逆反应的速率。灵犀一点:各种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质,都是改变了反应物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或改变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的总数,从而改变了有效碰撞次数而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案例2】

(2008·上海化学)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组别c(HCl)(mol·L-1)温度(℃)状态12.025块状22.530块状32.550块状42.530粉末状①4-3-2-1②1-2-3-4③3-4-2-1④1-2-4-3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和固体物质的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1的盐酸的浓度最小,反应的温度最低,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由于实验3的反应温度比实验2的反应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实验3大于实验2;而实验4和实验3虽然浓度相同,但反应的温度不同,物质的状态也不相同,所以不能比较。【答案】

A【规律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如催化剂、物质的浓度、温度等,设计实验探究相关问题,能充分激活考生的发散思维,体验探究问题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本题就是基于此而命制,本题更强调变量因素的掌控和数据分析,体现新情境下考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即时巩固2】

(2009·宁夏理综)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V/mLc/(mol·L-1)V/mLc/(mol·L-1)V/mLA2550.1100.15B2550.250.210C3550.1100.15D3550.250.210【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众多,本题从浓度和和温度两个因素考查,只要抓住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便可以选出正确答案D。【答案】

D化学反应速率图象及其应用1.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及应用例如:某温度时,在定容(V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2.速率—时间图象及其应用【案例3】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3B(g)2C(g)

ΔH<0,根据下列速率-时间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外界条件是:t1____________;t3________________;t4__________________。(2)产物C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3)上述图象中C的体积分数相等的时间段是______。(4)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________。【解析】

(1)t1时v逆增大程度比v正增大程度大,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t3时v正、v逆同等程度地增大,说明加入了催化剂。t4时v正、v逆都降低且v正降低程度更大,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2)t1、t4时改变条件后,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都降低,故t0~t1时间段C的体积分数最大。(3)在t3时加入了催化剂,虽然使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但并未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t2~t3段与t3~t4段C的体积分数相等。(4)由图象不难看出t3~t4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

【答案】

(1)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减小压强(2)t0~t1(3)t2~t3段与t3~t4段(4)t3~t4段【规律技巧】解图象题三步曲:“一看”、“二想”、“三判断”。(1)“一看”——看图象①看面: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②看线:弄清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及线的陡与平。③看点:弄清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④看量的变化:弄清是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还是转化率的变化。⑤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2)“二想”——想规律看完线后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3)“三判断”通过对比分析,作出正确判断。【即时巩固3】

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解析】减小反应物浓度,v′正应该减小,C项与图象不符。【答案】

C1.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之间的关系。2.掌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3.能够利用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4.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5.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1.自发过程是指在

一定的条件下,不借助光、电等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例如:水由高处流向低处,热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都是自发过程。2.反应焓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部分

反应能自发进行,也有一部分

反应能自发进行。温度和压强放热吸热3.熵是描述体系

的物理量,熵值越

,体系混乱度越大, 而同一物质的熵与其聚集状态有关,如对同一物质来说,

。 常见的熵增大过程有:

以及气体扩散的过程都是熵增加过程,而在化学反应中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也是熵增加的过程。实验证明,熵增加过程有利于自发进行。4.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是

ΔH-T·ΔS

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

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混乱度大S(g)>S(l)>S(s)固体的溶解水的汽化墨水的扩散ΔH-T·ΔS<=>【想一想】化学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就是能够发生吗?答:不一定,利用ΔH-T·ΔS这个判据指的是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反应自动发生的趋势,即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它并不能说明在该条件下,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能否实际发生,因为反应能否实际发生还涉及反应速率问题。1.可逆反应是指在

条件下,既能向

进行同时又能 向

进行的反应,其特点是能

平衡,平衡时各物质的浓 度不为

,反应物

完全转化为产物。2.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保持不变的状态。相同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零不可能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浓度达到3.化学平衡的特征是动、等、

。化学平衡是

平衡,达到 平衡时

,各组分的浓度(或百分含量)保持

, 条件改变引起

,平衡移动。4.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

与反应物

的 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

表示。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表达式为:K=定变动态v正=v逆不变v正≠v逆浓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浓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K平衡常数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有:①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

。②利用浓度商与K判断平衡移动方向。③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④

的浓度通常看作常数“1”,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⑤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越大越高温度固体纯液体【想一想】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为什么说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利用率最高,而不可能达到100%呢?答:由于可逆反应是在相同条件下既能正向进行,同时又能逆向进行的反应,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只要达到平衡,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就保持不变,所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利用率就最高。

【例1】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确定不仅与焓变(ΔH)有关,也与温度(T)、熵变

(ΔS)有关,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方向应由ΔH-TΔS确定,若ΔH-

TΔS<0则自发进行,否则不能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B.温度、压力一定时,放热的熵增加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反应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D.固体的溶解过程只与焓变有关解析: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所以焓变和熵变是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复合判据,选项A正确,选项C不正确;放热反应的焓变小于零,熵增加反应熵变大于零,都对ΔH-TΔS<0做出贡献。显然,放热的熵增加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所以选项B正确;固体的溶解过程,体系的混乱度增大,它是熵增加的过程,所以选项D不正确。答案:AB1.自发过程是不借助外力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但并不是没有任何条件的,而是必须在一定温度和压强的前提下不借助外力。例如,H2在O2中燃烧是自发过程,但需要点燃这个条件才能引发反应。2.并非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1)有不少吸热反应在室温下也能自发进行。 例如:2NH4Cl(s)+Ca(OH)2(g)|2NH3↑+CaCl2+2H2O;(2)也有一些吸热反应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如CaCO3CaO+CO2↑。(3)ΔH-TΔS只能应用于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的判据。(4)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不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时的反应速率。1.下列关于判断变化过程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

C.ΔH-TΔS<0,反应可能会自发进行

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相同解析: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2N2O5(g)===4NO2(g)+O2(g)是吸热反应,又是熵增加的反应,所以A不正确;高温高压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向体系中输入能量,是非自发的反应,所以B不正确;同一物质:气态时的熵最大,固态时熵最小,所以D不正确。答案:C2.夏天,鸡因没有汗腺只能依赖“喘息”调节体温。鸡过度地呼出CO2,使下列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使农场主和超市经营者遭受经济损失。

CO2(g)CO2(aq),CO2(aq)+H2O(l)H2CO3(a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