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07月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光明分局公开招考1名一般类岗位专干考前预测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全考点综合押题(共125题)1.下面的题目都是短语,从结构上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出师表
木兰诗
忆江南
B.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望天门山
C.七根火柴
苏州园林
驿路梨花
D.从三到万
想和做
纪念白求恩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忆江南”属于动宾短语,而“出师表”和“木兰诗”属于偏正短语,结构不同,排除A项。B项“愚公移山”和“曹刿论战”属于主谓短语,“望天门山”属于动宾短语。结构不同,排除B项。C项均属于并列短语,均是名词+名词结构,即名词短语,结构相同,C项正确。D项“从三到万”属于介宾短语,“想和做”属于并列短语中的动词短语,“纪念白求恩”属于动宾短语。结构不同,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2.“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是双避冲突的表现。(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历史知识。
第二步,双避冲突:又称负负冲突,是动机冲突的一种,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如战士不忍心看着自己的战友牺牲,又不敢冒自己的生命危险去解救战友,就会陷入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境地。而“鱼”和“熊掌”对于选择者来说属于两个有益的目标,不符合双避冲突的定义。双趋冲突:两种以上都具有吸引力的需要目标同时出现,而由于条件限制,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所表现出的动机冲突。据此,“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属于双趋冲突的表现,不是双避冲突的表现。
因此,本题错误。
3.游记对于(
)
相当于(
)对于思念
A.古迹
史书
B.名胜
诗歌
C.景物
家书
D.散文
情感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逐一代入选项。
A项,游记可以记载古迹,但史书是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而不是记载思念,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游记可以记载名胜,诗歌可以承载思念,保留;
C项,游记可以记载景物,家书可以承载思念,保留;
D项,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思念是一种感觉,与感情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比较B项和C项,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根据形式划分的,而游记和家书都是文章的类别,是根据内容划分的,所以游记和家书关系更相近,C项前后逻辑关系更相似。
故正确答案为C。4.根据我国《劳动法》相关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劳动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①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②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④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因此,本题正确。
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艺术殿堂的短暂巡礼中,我只能获得一个________的印象。
②也许对到手的东西________,却在积极追求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是人之常情吧。
③对闯黄灯是否罚款、扣分,人们议论纷纷,________。
④我会流连于橱窗之间,久久不肯离开,因为在那儿展出的货品一定是琳琅满目、________。
A.走马观花
泰然处之
众说纷纭
灿烂夺目
B.粗枝大叶
听之任之
举棋不定
光怪陆离
C.浮光掠影
漠然置之
莫衷一是
美不胜收
D.一知半解
不闻不问
莫名其妙
目迷五色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短暂巡礼”,说明获得的印象是不深刻的,B项“粗枝大叶”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指做事,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D项“一知半解”形容知道的不全面,理解的也不透彻,与语义无关,排除D项;A项
“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指粗略地观察一下,C项“浮光掠影”指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均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却积极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转折得知,文段转折之前是指不重视到手的东西。A项“泰然处之”指沉着镇定面对、处理事情,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C项“漠然置之”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符合语境,答案锁定C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四空。“莫衷一是”指各有各的意见、说法,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举棋不定: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目迷五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6.粮食产量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日历年度内生产的全部粮食数量。1989年以前全国粮食产量数据主要靠全面报表取得,1989年开始使用:
A.实时统计取得
B.抽样调查数据
C.事后统计取得
D.抽样加统计取得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我国对于粮食产量的统计方法有以下标准:谷物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1989年以前全国粮食产量数据主要靠全面报表取得,1989年开始使用抽样调查数据。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实时统计指的是对产量进行即时的统计,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快地反映统计对象的状况,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国土辽阔的产粮大国,这种统计方法不切合实际。A项错误。
C项:事后统计一般是使用报表的方式来汇总数据,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一般用在那些生产较为集中的领域,比如钢铁冶炼、装备制造等重工业领域。C项错误。
D项:抽样加统计在我国的粮食产量统计领域不会同时使用。D项错误。
7.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不少人已习惯于浅阅读,这虽在所难免,其________也是明显的。浅阅读虽能够收获一些印象式的谈资,但________之中透露出的是浮躁心气,很难________为提升阅读者主体素质的扎实“文化准备”。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影响
浅尝辄止
汲取
B.代价
走马观花
转换
C.局限
言谈举止
锤炼
D.弊端
浮光掠影
沉淀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这虽在所难免,……也是明显的”可知,前后是一种转折关系,前半句“在所难免”说明作者对于“不少人浅阅读”是理解的,那么转折后强调浅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故该空应填入消极倾向的词语。A项“影响”是中性词,排除A项。B项“代价”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耗费的物质或精力”形容“浅阅读”语义过重,排除B项。C项“局限”指限制在某个范围内;D项“弊端”指由于规章制度上的毛病或工作上的漏洞而发生的损害公益的事情,二者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透露出的是浮躁心气”可知,浅阅读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没有深入。C项“言谈举止”指人的言语、举动、行为,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符合文意。答案锁定D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D项“沉淀”指凝聚、积累,“很难沉淀”呼应“浮躁心气”,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局限: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浅尝辄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汲取:吸取、摄取。转换:改变、改换。锤炼:①磨练;②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炼、纯熟。
8.戒烟:疾病
A.酒驾:事故
B.核对:差错
C.过失:反思
D.斟酌:顾虑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本题考查对应关系,戒烟可以减少疾病。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酒驾会增加事故的发生,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核对可以减少差错,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反思过失,构成动宾短语,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顾虑需要斟酌,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9.某铁路营运部门为缓解春节前后的客运压力,特增开了数条往返本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临时列车线路。但这项措施实施后,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反映该市存在春节难买火车票的情况。
有记者撰文指出造成该市火车票难买的四大原因,其中最不合理的一种分析是:
A.临时列车的车票大都被旅游团提前统一购买了
B.铁路营运部门决策失误,几条临时列车线路设置不合理
C.当年该市大力引进外资,兴建工厂,导致外地打工人员激增
D.该市没有飞机场,因此大多数人仅有乘坐火车进出该市一种途径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火车票难买的四大原因,最不合理的一种分析”,确定为原因解释选非题。
第二步,分析题干。
题干现象为:开通了临时列车线路,但仍难买火车票的现象。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新开通的临时列车票被新增的旅客购买了,所以买票难现象仍然存在,可以解释;
B项:由于线路设置不合理,新开通的临时列车线路没有起到作用,所以没能缓解春运压力,可以解释;
C项:新增临时列车的同时旅客数量也增加了,所以,春节难买票现象仍然存在,可以解释;
D项:该项只能表明该市的人仅能通过乘坐火车进出该市,但是无法得知是否在开通了临时线路之后仍然难买火车票,同时现在没有飞机,以前也没有飞机,无法解释。
因此,选择D选项。10.以下情形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是:
A.王警官在追捕歹徒过程中被歹徒刺伤
B.小李出差期间偶遇同学,聚会时发生争执被打伤
C.小吴早上坐公交去公司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
D.孙医生在做完几台手术后突发心脏病死亡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小李出差期间偶遇同学,聚会时发生争执被打伤并不是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的伤害,不能认定为工伤。
因此,选择B选项。11.炎热、干燥、气候带南北对称,是(
)的气候特征。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极洲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赤道穿过非洲中部,非洲全年高温炎热,由于热带沙漠气候广布,所以十分干旱。从中部往两边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对称。C项正确,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欧洲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也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它的特征十分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较均匀。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南极洲气候异常寒冷、终年覆盖冰雪,为寒带冰原气候,号称世界风库、寒极、干极。有全年皆冬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12.近年来,中国电商、快通等行业的快速________,为物流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也使得这个高度依赖人力的传统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在业界看来,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物流”已经成为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________。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展
无路可走
B.变化
高瞻远瞩
C.崛起
大势所趋
D.开展
势在必行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需与“行业”、“快速”搭配。结合语境“为物流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可知,A项“发展”、C项“崛起”符合语境。B项“变化”无法与“快速”搭配,且行业的“变化”该词的性质不确定,既有可能是指好的变化,也有可能是指坏的变化,而坏的变化是无法呼应后文“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排除B项。D项“开展”无法与“行业”搭配,排除。因此,保留A项、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应体现“打造‘智慧物流’”对于“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意义。A项“无路可走”表示人到了毫无办法的境地,带着浓厚的悲观色彩。词义和感情色彩均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演变、发展的趋向。代入文中,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崛起:兴起。高瞻远瞩:形容眼光高远。势在必行: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13.新闻营销指企业在真实、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主动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者有计划的策划、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借此制造“新闻热点”来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与兴趣,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并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新闻营销的是:
A.某高校发明多项世界领先技术专利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
B.某公司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被媒体曝光后经过危机公关重塑了企业形象
C.某化妆品品牌出巨资邀请一位韩国国际明星代言,引起舆论热议,轰动一时
D.某市汽车4S店大力传播“限牌”消息,使销售异常火爆,并借机涨价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企业在真实、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
②主动利用新闻事件或计划活动;
③达到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的目的。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高校不属于“企业”,被媒体报道,不属于“主动利用新闻事件或计划活动”,不符合定义;
B项:被媒体曝光,不属于“主动利用新闻事件或计划活动”,其目的不是“促进销售”,不符合定义;
C项:化妆品品牌主动邀请明星代言,属于“在真实、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主动利用新闻事件”,其目的是“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符合定义;
D项:传播限牌消息,并借机涨价,不属于“在真实、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新闻营销的定义,分析归纳其定义要点,结合选项选择属于新闻营销的一项。新闻营销的定义要点:①真实、不损害公众的利益;②主动制造新闻热点。A项,发明领先技术被报道,不符合要点②。
B项,出了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关,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邀请明星代言,符合新闻营销的定义。
D项,借机涨价,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查找关键词。
定义的关键信息为:“真实、不损害公共利益”,“主动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制造热点”,“促进销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中技术专利被广泛报道,被媒体报道非主动制造热点,且并非以促进销售为目的,排除;
B项中同样为被媒体报道非主动制造热点,且并非以营销为目的,排除;
C项中邀请明星代言,符合定义关键信息“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制造热点,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促进销售”,当选;
D项中大力传播“限牌”消息,借机涨价,不符合定义“真实、不损害公共利益”,同时不能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反而会破坏企业形象,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14.若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不变,“十三五”期间甲市年均天然气供应量约为(
)。
A.144亿立方米
B.156亿立方米
C.160亿立方米
D.720亿立方米
A.144亿立方米
B.156亿立方米
C.160亿立方米
D.720亿立方米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人文科技常识。“十二五”期间甲市供应天然气48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0%,则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00亿立方米;“十三五”期间天然气消费比例将提高至2400亿立方米的30%,则“十三五”期间天然气消费量为720亿立方米,每年平均天然气供应量为144亿立方米。
A项:正确,计算过程为480/0.2=2400,2400*0.3/5=144。
B项:错误,见解析过程。
C项:错误,见解析过程。
D项:错误,“十三五”期间天然气消费总量为720亿立方米,年均消费量为144亿立方米。
故正确答案为A。15.室内发生火灾时不匍匐前进难以逃生。对其原因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低处有残留的新鲜空气
B.有毒有害气体集中于高处
C.浓烟自下而上扩散
D.低处视野比较清晰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熟悉简单的科学常识与生活经验。防灾救护类题目一般较为简单,主要考查考生对简单物理和化学原理的应用能力,一般可通过生活经验直接判断。考生在复习时,要重点注意自然灾害中的自我救护措施,如台风、泥石流、地震、雷电等。A、B两项正确。发生火灾时,燃烧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小,高处浓度更大,且含有有害物质。所以应当贴地爬行,减少吸入有毒气体。
C项错误,D项正确。浓烟从上往下扩散,越近地面,浓烟越稀薄,呼吸较容易,视野也较清晰。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火灾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火灾发生时,浓烟中含有很多有害成分,并受热膨胀上升。浓烟首先充满屋顶,后渐渐从上往下扩散。故低处浓烟较少,空气相对较好,视野清晰,易于呼吸与逃生。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发生火灾时,浓烟温度较高,首先充满屋顶,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屋顶向地面逐渐下移,是自上到下扩散的过程,直到充满整个房间,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当选。烟雾的重力作用往往使浓烟聚集在离地面大约三十厘米的地方,因此逃生时应当尽量压低身体,这样才能保证自身安全。A、B、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7,10
B.13,6
C.11,12
D.11,9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图形中每条线上都含有4个数字,优先考虑数字的计算,根据运算结果寻找规律。每条线上的4个数字之和为26,26=9+(11)+5+1=2+8+(12)+4。故本题选C。1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前两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均有部分相同,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通过观察发现,第一段图形图一和图二去同求异得到图三;第二段运用规律,图一和图二去同求异得到B选项。
因此,选择B选项。
18.在浮力应用的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潜水艇——通过改变排水的多少来实现下沉和上浮
B.热气球——在上升过程中球囊内的气体密度小于外界空气密度
C.轮船——在风力更大的江面上吃水会变深
D.密度计——测量不同密度的液体时所受到的浮力不同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潜水艇外形、体积固定,因此排水量一定,潜入海中所受海水浮力也一定,故只有改变自身重量才能控制下沉和浮起。下沉时潜水艇打开压舱入水口,海水进入潜艇内部的水舱,使艇重超过浮力而下沉;需浮起时潜艇应用内部贮备的压缩空气,将水舱内的海水排出艇外,此时,艇重小于浮力而向上浮起。
B项正确,微观来讲,气体受热之后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导致体积变大、密度变小。热气球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喷火装置启动后,将热气球气囊中的空气加热,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热气球所受大气浮力为气囊所排开的空气重力,即,大于气囊内空气重力。随着加热的进行,气囊内部空气密度进一步减小,当大气浮力大于气囊内空气重力和热气球附属设备重力之和时,热气球便缓缓上升。
C项错误,根据伯努利效应,流体的速度越大,压力越小,这时候整体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因此轮船会获得一个向上的升力,而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水的浮力会变小,吃水变浅。风力越大,吃水越浅。
D项错误,密度计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在液面上平衡的条件制成的。它是一根密闭的玻璃管,上部粗细均匀,内壁贴有刻度纸,下部较粗,下端装有铅丸或水银,使玻璃管能竖直浮在液面上。测量液体密度时,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达到二力平衡,自身重力与所受浮力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由于密度计自身重力始终不变,所以测量不同密度的液体时所受到的浮力也不变。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热气球飞行是根据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密度小,相同体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而产生浮力的原理。把球囊内的空气加热,使其变轻产生浮力,就可以使气球载重升空。当热气球加热时,空气受热膨胀,球内的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密度小,相同体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因此会上升。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熟悉物理学常识。考生根据所学物理学中浮力应用的常识对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考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把日常现象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用所学知识解答日常现象。A项说法错误。潜水艇外形、体积固定,因此排水量一定,潜入海中所受海水浮力也一定,故只有改变自身重量才能控制下沉和浮起。下沉时潜水艇打开压舱入水口,海水进入潜艇内部的水舱,使艇重超过浮力而下沉;需浮起时潜艇应用内部贮备的压缩空气,将水舱内的海水排出艇外,此时,艇重小于浮力而向上浮起。
B项说法正确。热气球升空的原理是球囊内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变小,质量轻于球囊外相同体积的冷空气,于是球囊产生浮力而升空。
C项说法错误。根据伯努利原理,流体的速度越大,压力越小,因此风力较大的时候大气压力较小,在轮船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水的浮力会变小,因此吃水会变浅。
D项说法错误。测量液体密度时,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达到平衡状态,自身重力与所受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密度计自身重力不变,所以测量不同密度的液体时所受到的浮力也不变。
故本题选B。
19.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最初太阳系中分布着大量的固态水,但是它们并未参与地球的形成,如今这些冰可以在彗星或碳质球粒陨石中找到。地球上的水是很久以后才到达地球的,而且不是由来自遥远的太阳系边缘的彗星带来的,而是来自更近的地方——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地球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水
B.地球上的水来自碳质球粒陨石
C.地球上的水来自太阳系边缘
D.地球上的水与火星的成分相同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细节判断。题干说“固态水……并未参与地球的形成……地球上的水是很久以后才到达地球的”。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项。B项错误,文中说地球上的水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C项与文段意思(“不是由来自遥远的太阳系……”)相反,排除;D项“水的成分”文段中没有提及,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地球上的水是很久以后才到达地球的”,说明地球开始是没有水的,符合文意。B项对应“如今这些冰可以在彗星或碳质球粒陨石中找到”,并不意味着“水来自碳质球粒陨石”,属于曲解文意。C项对应“地球上的水……而且不是由来自遥远的太阳系边缘……”,可知地球的水并非来自太阳系边缘,与文意相悖。D项“水的成分”文段中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查找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由“最初太阳系中分布着大量的固态水,但是它们并未参与地球的形成”“地球上的水是很久以后才到达地球的”可得出。
B项,由“是来自更近的地方——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可知,说法有误。
C项,由“是来自更近的地方——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可知,说法有误。
D项,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水的成分问题。
故本题选A。20.人民警察在着装方面,应当保持:
A.得体大方
B.警容严肃
C.整洁合体
D.警容严整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民警察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三条,人民警察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佩带人民警察标志或者持有人民警察证件,保持警容严整,举止端庄。
因此,选择D选项。
21.15,39,65,94,128,170,(
)
A.180
B.210
C.225
D.256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多级数列。
第二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如图:
一次差数列无规律,变化趋势平缓,考虑二次做差,观察二次差数列发现:2+3=5,3+5=8,为递推和数列,规律为: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故二次差数列下一项为5+8=13,则一次差数列下一项为42+13=55,故所求项为170+55=225。
因此,选择C选项。
22.语言发展自然是________,对网络词汇持宽容的态度也________。然而,这与反对言语的粗鄙化,提倡书面语言的典雅并不矛盾。所以,不加选择地用明显粗俗的网络词汇,语文老师不应该放任。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序渐进
无可厚非
B.一日千里
顺理成章
C.大浪淘沙
理所应当
D.欣欣向荣
不足为奇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言发展”可知,发展速度应该为速度不一,又快又慢,过程也应该是既有蓬勃向上也有相对低靡。B项“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D项“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势繁盛。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对网络词汇持宽容的态度也________。”可知,横线上的词语应该与前文表示并列关系,表示“自然发展”。C项“理所应当”意为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符合文段语境。A项“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文段并没有对错、缺点之意,所以排除A项。
因此,选择C选项。
循序渐进: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大浪淘沙: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
23.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A.可以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B.可以决定国家和贫富强弱
C.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包括人口数量、构成、密度、质量、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等因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社会制度的性质、更替和国家的贫富强弱有其历史原因,人口因素不能对其起决定作用,只是制约和影响作用。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人口因素是影响国家和贫富强弱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决定国家和贫富强弱。B项错误。
C项:社会制度是指反映并维护一定社会形态或社会结构的各种制度的总称。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制度。其中社会的经济制度,即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性质,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项错误。
D项: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人口因素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但并不能决定。D项错误。
2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乎事情发展的顺序(
)。
(1)放干湖水(2)同学们参加义务劳动(3)清淤泥(4)湖边风景更胜从前(5)挖坚冰
A.5-2-1-4-3
B.2-1-5-3-4
C.1-5-4-3-2
D.5-1-4-3-2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给出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同学们义务美化湖边环境的过程,应按照时间先后、事件因果等顺序进行排列。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湖边风景更胜从前是事件结果,显然在清淤泥之后,故(3)肯定在(4)前,该项逻辑错误。
B项,同学们参加去义务劳动,首先放干湖水,然后挖坚冰、清淤泥,最后湖边风景更胜从前,按照事件正常发展的时间逻辑排序,该项符合题意。
C项,湖边风景更胜从前是事件结果,显然在清淤泥之后,故(3)肯定在(4)前,该项逻辑错误。
D项,湖边风景更胜从前是事件结果,显然在清淤泥之后,故(3)肯定在(4)前,该项逻辑错误。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B。25.在机器人电影里,即使拥有最先进的半人伪装,机器也很可能在“端起一个纸杯”时被________,因为没有触觉的假手臂难以通过细微的________做出判断,控制力道,经常因一抓就露了馅,敏锐触觉、深度学习算法,匹配人类编码库,精确定量反应将是破解这一尴尬局面的要素。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看穿
差异
B.识破
反馈
C.察觉
动作
D.揭露
感知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因为没有触觉的假手臂难以通过细微的________做出判断,控制力道,经常因一抓就露了馅”可知,文段想表达的是机器人之所以被发现,是因为没有触觉的假手臂无法收集周围环境的信息,传到大脑,从而做出正确的动作指令。B项“反馈”指(信息、反映等)返回,符合语境。A项、C项和D项均无法体现信息传回大脑这一过程。排除A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B项“识破”指看穿、发现,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看穿:指对事或人看得透彻。揭露:指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
26.政务公开是指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分类进行公开,并对各项工作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任何公民可以通过特定途径进行查询、监督。
下列不属于政务公开的是:
A.D部门在门户网站建立公共政务服务信息库,进行网上咨询
B.L县对人员考录、年度考核、表彰奖励等事项实行社会公示制
C.X村通过政务公开栏展示企业项目承包情况和村现金收付表
D.K市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准确及时地发布春耕春播信息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任何公民可以通过特定途径进行查询、监督”。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建立公共政务服务信息库”、B项“人员考录、年度考核、表彰奖励”、C项“通过政务公开栏展示”,都是政府筹划或准备进行的工作,都属于政务公开;
D项的春耕春播信息是农户做的事情,与政府无关,不属于政务公开的范围。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
②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特定途径进行查询、监督。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D部门建立公共政务服务信息库体现了“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其目的是为了方便“任何公民都可进行查询、监督”,符合定义;
B项:L县对人事管理活动实行社会公开,体现了“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其目的是为了方便“任何公民都可进行查询、监督”,符合定义;
C项:X村通过政务公开栏展示企业项目承包情况和村现金收付表体现了“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其目的是为了方便“任何公民都可进行查询、监督”,符合定义;
D项:K市发布春耕春播信息指导农事,具体农活由农户负责,并非“政府工作内容”,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介绍了政务公开的定义,定义的关键信息是政府的工作内容的公开化,要求选择不属于政务公开的一项。政务公开的定义要点: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分类进行公开。
A项,建立公共政务服务信息库,符合政务公开的定义。
B项,对人员考录、年度考核等事项实行社会公示制也属于政务公开。
C项,X村通过政务公开栏展示企业项目承包情况和现金收付表,符合政务公开的定义。
D项,利用广播、电视等发布的的春耕春播信息,不属于政府正在筹划或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内容,不属于政务公开。
故本题选D。27.据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6月底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4.17亿人,而2014年上半年达3.5亿,同比增长19.1%。2015年全年中国网购成交额达4万亿,为全球第一。同时网购带动了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A.
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B.居民的消费心理发生改变
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D.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机制知识。
第二步,题干当中“网购”是一种消费模式,而网购带动了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则体现了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到消费者的心理变化。B项属于无关项,不当选。
C项: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说法正确,但题干未体现。C项属于无关项,不当选。
D项:题干材料并未提到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D项属于无关项,不当选。
28.鸦片战争之前,清廷年度财政盈余超过500万两,到鸦片战争后的1847年,财政________为380万两,到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这一数字达到760万两。这些数据说明,在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同时又面对日本的威胁下,清廷不仅不把未来的收入透支用来加速发展国力,反倒一心放在“________”上,只想往国库多存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结余节流
B.节余截流
C.节余节流
D.结余截流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辨析“结余”“节余”语义的不同,进而排除B、C。第三步,继续分析第二空,辨析“节流”“截流”语义的不同,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第一空,句意为清政府在一年结算后剩下380万两。“结余”指结算后余下,“节余”指因节约而剩下。“结余”填入符合句意,排除B、C。第二空,句意为在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同时又面对日本的威胁的背景下,清政府不仅不加大投入发展国力,反而缩减开支只顾往国库存钱。“节流”指在财政上节省支出,“截流”指在水道中截断水流,以提高水位或改变水流的方向。“节流”填入恰当,且此处加引号暗含了对清政府做法的批判,排除D。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文段“鸦片战争之前……财政盈余超过500万两”“鸦片战争后……________为380万两”“到甲午战争前……这一数字达到760万两”可知,三组数字为并列关系,第一空应填入与“盈余”意思接近的词,“盈余”指有富余,有剩余。A项和D项“结余”指结算后的剩余,是年度收支结算时的常用词语,置入该空,表达1847年财政收支结算后剩余380万两,符合语境。B项和C项“节余”指因节省而剩下的钱或东西,根据1847年财政盈余较之前大幅下降,可知“节省”不符合语境,故排除B项和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反倒一心放在‘________’上,只想往国库多存钱”可知,第二空应填入与“只想多存钱”意思接近的词。A项“节流”置于该空,表达在财政上节省支出,符合语境。D项“截流”指在水道中截断水流,以提高水位或改变水流的方向,语义过重,截断财政支出是不合实际的,毕竟赔款就是巨额的财政支出。此外,改变财政支出方向,也难以有效的增加国库,故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信息“到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这一数字达到760万两”、“在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可知,鸦片战争前后,清廷的财政由盈余转为亏损,“结余”指结算后余下,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A、D两项均符合文意;“节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因节约而剩下,“节约”在文段中并未体现,不符合文意;二是指节余的钱或东西,由文意可知,清廷在鸦片战争后财政已处于负债状态,因此不可能有节余的钱或东西,不符合文意,故排除B、C两项。
第二空,由文段信息“清廷不仅不把未来的收入透支来加速发展国力”、“只想往国库多存钱”可知,清廷在面临严重的财政赤字后,不仅不把未来的收入透支来发展国力,反而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想往国库多存点钱,A项“节流”指节约开支,符合文意,当选;D项“截流”指在水道中截断水流,以提高水位或改变水流的方向,与文意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中国近二十几年持续增长的启示(上)》29.#年级3班的小言同学来自单亲家庭,他跟随爸爸生活。小言爸爸工
,回家时间比较晚,班主任发现小言近期在校状态不佳,注意力分散。
们反映,小言经常在家打网络游戏。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采取
下措施较为有效?
①和小言交流分析最近的状态,找出原因,提高小言的自控力
②和小言爸爸沟通,建议他关掉家里网络设备,禁止小言上网
③在班级召开班会,讨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发起倡议
④建议小言爸爸关心孩子,培养孩子兴趣,丰富孩子课余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因为小言来自单亲家庭,是因为平时爸爸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的,所以需要和小言爸爸沟通来一起解决问题,
②选项禁止小言上网简单粗暴不可取,不选,④正确,让他爸爸关心他的学习,培养兴趣。①和③比较而言,③更可取,通过主题班会来提出倡议,①过于直接,不符。
30.16,17,19,22,27,(
),45。
A.36
B.37
C.34
D.35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观察数列,无明显特征,优先考虑作差。相邻两项作差,后项减前项,得到新数列1,2,3,5,(
),(
)。若将其看作简单递推和数列,则新数列后两项应为8、13,代入原数列无正确答案;观察发现,新数列为非合数数列,则新数列后两项为7、11,代入验证:,,满足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C。31.昼∶夜
A.男∶女
B.分∶秒
C.老∶少
D.矛∶盾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昼”和“夜”构成一天,一天之中除了昼就是夜,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男”和“女”属于性别,在性别中除了男就是女,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分”和“秒”均属于时间单位,除了“分”和“秒”还有“时”,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C项:“老”和“少”属于人生的不同阶段,除了“老”、“少”还有“中年”、“青年”等,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D项:“矛”和“盾”单独出现时表示兵器,除了“矛”和“盾”之外还有“剑”、“戟”等其他兵器,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32.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0多年分裂造成的混乱局面,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其“半两”钱的形状是:
A.刀形
B.长条形
C.圆形方孔
D.元宝形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知识。
第二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立即下达了“天下同”的政令。
在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同时,经济方面的统一也在悄然进行。原本只在秦国境内流通的“秦两半”铜钱,成为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货币。“秦两半”的准确叫法是“秦半两”。秦制实行二十四进制,24锱为一铢,24铢为一两,一两约为15.6克,因此“秦两半”铜钱每枚重12铢,约和现代8克。“秦两半”铜钱推广的意义还在于,它为后世制钱定下范本,直到两千年之后的清代,铜钱的形状依然是圆形方孔。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刀形币,又称为刀币。春秋时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齐国,得渔盐之利,出现了商品交流的繁荣景象。伴随着经济往来的不断发展,齐国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铸行了一种形状像刀削(青铜刀)的青铜铸币称之为刀币。刀币最初是在齐国行用,到了战国时期在燕赵等地也与布币并行流通。A项错误。
B项:长条形的钱币是指“刀币”,主要流通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地区;另外,西汉末年,王莽统治时期,也曾经实行过“金错刀”,但很快就不再流通。B项错误。
D项:金元宝是唐初开元通宝年间的称呼。元宝最初问世时,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样子。唐朝玄宗年间,官方发行的钱币是圆形的,中间有一方口,上下左右各有开、元、通、宝四个字,一般依照上下右左的次序,念作“开元通宝”,这被称作直读,是史书或官方文书上比较常见的念法。不过,有人以顺时针的方式来读,就读成了“开通元宝”。到元朝时,元宝终于实至名归——元宝,元朝以“元”为国号,元宝这个词最对元朝皇帝的胃口了。元朝至元三年(1266年),以平淮库的白银熔铸成锭,凡重量达50两者,名曰“元宝”。黄金做的大家就叫金元宝,银锭呢就称作银元宝,其中既有政治含义,也或是对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D项错误。
33.下列“四大名琴”与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号钟”——司马相如
B.“绕梁”——齐桓公
C.“绿绮”——楚庄王
D.“焦尾”——蔡邕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蔡邕,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制“焦尾琴”的传说脍炙人口。焦尾琴的故事已成为在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用来泛指良琴,甚至已成为琴的代名词或琴体尾部的结构专名。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号钟”是周代的名琴。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恒公的手中。齐恒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因此“号钟”对应的是齐桓公而不是司马相如。A项对应错误。
B项: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因此“绕梁”对应的是楚庄王而不是齐桓公。B项对应错误。
C项:“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梁王慕名请他作赋,司马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司马相如曾用绿绮弹奏《凤求凰》向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求爱,被传为千古佳话。因此“绿绮”对应的是司马相如而不是楚庄王。C项对应错误。
34.某区要从10位候选人中投票选举人大代表,规定每位选举人必须从这10位中任选两位投票,则至少要有(
)位选举人参加投票,才能保证有不少于10位选举人投了相同两位候选人的票。
A.382
B.406
C.451
D.516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最不利构造。
第二步,根据“至少”、“保证”可知,本题为最不利构造问题,答案为所有最不利情况数+1。从10位候选人中任选两位投票,共有
=45(种)情况,所有不利情况为每种情况选举人投票的都有10-1=9(位),则有9×45=405(位)选举人投票。
第三步,答案为所有最不利情况数+1,即参加投票的选举人有405+1=406(位)。
因此,选择B选项。
35.张三向爸爸借了500元,向妈妈借了500元,买衣服用了970元,剩的钱还给爸爸10元,还给妈妈10元,自己还有10元,关于下列数量关系表达无意义的是:
A.500+500=1000(元)
B.490+490=980(元)
C.980+10=990(元)
D.1000-970=30(元)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代入选项。
A选项:从爸爸妈妈处各借500元,共借了500+500=1000(元),有意义;
B选项:从爸爸妈妈处各净得490元,共净得490+490=980(元),有意义;
C选项:净得980元,分成两部分,消费970元、剩余10元。总体量+部分量,得到的结果意义不明确;
D选项:从爸爸妈妈处共借1000元,花掉970元,(还钱前)剩余1000-970=30(元),有意义。
因此,选择C选项。
36.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的客观尺度。(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生产工具及其发展水平,因为劳动工具是物化了的人类智慧,是社会生产力的客观指示器,劳动者技术水平的高低、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都可以通过生产工具及其发展水平来体现。
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客观尺度是生产工具及其发展水平而不是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
因此,本题错误。
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实体性要素和智能性或渗透性要素。
生产力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者是最活跃的主导因素。
科学技术(智能性或渗透性要素),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可以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7.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
《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法典》第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平等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民事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特殊权利能力要求公民达到一定条件才能行使,比如公民达到特定年龄才能结婚。
故表述错误。38.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城市文化地标
,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大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以形神兼备的呈现方式
B.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
C.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或各类时髦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
D.承载着无法替代的人文价值,满足着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考虑与前后文的衔接。横线前文引出城市文化地标的话题,点出城市文化地标具有代表性,见证着一个地方的过去,标记着一个地方的风格,横线后指出城市文化地标是一个能让人们产生城市内情感连接、文化认同的精神、文化象征,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并举例说明当下很多城市文化地标成为名片的例子。因此横线处要承接前后文,表达城市文化地标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过去及风格,且城市文化地标是一个具有城市地方特色的名片的语义,对应B项。
A项,“自然环境”无中生有,排除;
C项,“视觉效果”“各类时髦文化元素”无中生有,排除;
D项,“满足着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无中生有,且没有指出城市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的独特象征地位,无法和后文衔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
解题思路:第一步,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位置,考虑承上启下的作用。先看空前位置,文段首句先引出文化地标这个话题,并谈到了600岁的紫禁城、拓荒牛雕塑等文化地标。其中“紫禁城见证着北京的过往”代表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拓荒牛雕塑标记着开拓进取”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再看空后位置,“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论述了城市地标的积极影响。所填句子应该和上下文话题一致。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深植于历史文化”“投射着时代风貌”分别和上文的“北京过往”“深圳的开拓进取”形成对应,“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可以引出下文内容。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由横线的位置可知,横线处应填入一个能够承上启下的句子,概括前后文内容,所填句子应与“文化”“时代风貌”“独特”有关。
横线前指出,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并举紫禁城和拓荒牛雕塑的例子具体论述;横线后指出城市文化地标成为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并介绍其积极影响。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间,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B项中“历史文化”对应“北京城的过往”,“时代风貌”对应“深圳的开拓进取”,“鲜明独特”对应“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填入与文段衔接紧密,对应恰当。
A项,文段未提及“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话题,与前后文衔接不紧密,排除。
C项,“视觉效果”“时髦文化元素”与文段无关,填入衔接不当,排除。
D项,文段未提及“人文价值”“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与前后文衔接不恰当,排除。
故本题选B。39.遗忘∶记忆
A.残疾∶肢体
B.昏迷∶知觉
C.幻觉∶感觉
D.呕吐∶肠胃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遗忘”一定是丧失了“记忆”,二者属于必然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残疾”可能是丧失了部分“肢体”,也可能是丧失了听觉、视觉等,二者属于或然对应关系,排除;
B项:“昏迷”一定是丧失了“知觉”,二者属于必然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幻觉”是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项:“肠胃”不适可能会引发“呕吐”,二者属于或然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40.某服装厂有甲、乙、丙、丁四个生产组,甲组每天能缝制8件上衣或10条裤子;乙组每天能缝制9件上衣或12条裤子;丙组每天能缝制7件上衣或11条裤子;丁组每天能缝制6件上衣或7条裤子。现在上衣和裤子要配套缝制(每套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则7天内这四组最多可以缝制衣服(
)套。
A.110
B.115
C.120
D.125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统筹推断。
第二步,根据题干可知:
综合分析发现,所有生产组上衣的缝制效率均小于裤子的缝制效率,因此,上衣的缝制量较少,优先调配相对效率高的两个生产组缝制上衣,由表可知,甲与丁的相对生产效率较高,让甲与丁先缝制上衣,则7天内上衣的缝制量为:(8+6)×7=98(件)。此时,若乙丙均缝制裤子,则7天内裤子的缝制量为:(12+11)×7=161(条),明显发现裤子的缝制量多于上衣,则造成裤子浪费,因此,可以调配一个生产组一边缝制上衣一边缝制裤子,尽可能的提高缝制效率缝制成套衣服。观察发现丙缝制裤子的相对效率较高,因此,丙一直缝制裤子,乙可以既缝制上衣又缝制裤子。设乙缝制上衣x天,可得:98+9x=11×7+12(7-x),解得x=3,则最多可以缝制42+56+9×3=125(套)。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统筹推断。
第二步,在不考虑最优效率分配的情况下,上衣的缝制效率为:8+9+7+6=30(件),裤子的缝制效率为:10+12+11+7=40(条),上衣与裤子的缝制效率之比为3∶4,若想缝制成套且不浪费,那么上衣与裤子的缝制天数之比为4∶3,刚好总的天数为7天,分配4天缝制上衣,3天缝制裤子,刚好能缝制成套衣服30×4=120(套)。但是如果根据题目要求调配最优效率之后,缝制裤子与上衣的效率肯定高于不考虑最优效率分配的这种情况,因此,成套的衣服一定大于120套。
因此,选择D选项。
41.政策∶规范
A.法律∶约束
B.新闻∶反对
C.历史∶人物
D.制度∶修改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政策”“规范”行动,二者属于主谓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法律”“约束”行为,二者属于主谓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新闻”与“反对”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历史”可以记载“人物”,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D项:“修改”“制度”属于动宾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42.本文讨论的主题是:
A.秦淮河的影响
B.
秦淮河的地理位置
C.
秦淮河的风景
D.秦淮河的历史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远古时代的秦淮河,接着论述了秦淮河风光。然后从不同的历史朝代介绍了秦淮河的兴盛与衰落。整个文章是以时间为轴,讲述了秦淮河的发展变化。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章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B项和C项:均为主旨的其中一部分,表述片面。
43.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是声波的一种,是人耳听不见、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它和声波都是由物质振动产生的,属于机械波。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表述错误。44.下列含“黑色”意思的字有(
)。
A.玄
B.皂
C.苍
D.青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玄色是赤黑色,即黑里带微赤的颜色。
B项正确,皂色指无亮光的黑色。
C项错误,苍色本意是深色系,现引申为青灰色。
D项正确,“青”可以代表蓝色,还可指黑色,“青鬓”即指乌黑的头发。
故正确答案为ABD。45.当一种商品(),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大。
A.收入弹性小
B.收入弹性大
C.需求弹性小
D.需求弹性大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机制知识。
第二步,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敏感程度。包括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奢侈品)和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导致该商品需求发生大幅变化的,我们将这种商品称为富有弹性的商品。即当一种商品需求弹性大,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大。
因此,选择D选项。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敏感程度。通常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比值,即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影响产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1)产品对人民生活重要程度。通常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2)商品的替代性。难于替代的商品需求弹性小,易于替代的商品需求弹性大。(3)产品用途的多少。用途单一的需求弹性小,用途广泛的需求弹性大。(4)产品的普及程度。社会已普及、饱和的产品需求弹性小,普及低的产品需求弹性大。(5)产品单价大小。单价小的日用小商品需求弹性小,单价大的高档消费品需求弹性大。(6)需求影响价格。
4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元素相同,元素方向不同,考虑旋转和翻转。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观察题干图形,均由三个小圆组成,小圆的方向不同,图1至图4图形方向依次顺时针旋转135°,问号处图形遵循同样的规律,顺时针旋转135°,如图①所示,只有A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47.我们身体的生物钟系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光照。研究表明,光照可以有效地欺骗大脑进入“白昼模式”,哪怕当时人的眼睛是闭着的也没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可以用光照疗法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包括持续光照和不同间隔的闪光,而每10秒一次持续仅2毫秒的闪光最有效。研究还发现,在睡眠时经历过“闪光处理”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会延后两个小时。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每次闪光间隙的黑暗都有助于让眼睛重启,从而恢复眼睛对光照的敏感
B.大部分睡眠时经历“闪光处理”的人的睡眠质量都不会受到闪光的影响
C.去时区早两小时的城市,启程日日出前两小时经光照疗法的人无时差感
D.依靠自身来调节时差耗时良久,大概平均每天只能倒过一个小时的时差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我们选择最能支持题干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据和论点。题干的论点为“可以用光照疗法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其他内容均为论据。要支持题干观点,需要说明光照疗法确实能够对我们身体的生物钟系统产生影响,帮助我们调整时差。题干结论:用光照疗法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且在睡眠时经历过“闪光处理”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会延后两个小时。
A项,“恢复眼睛对光照的敏感”并不能说明光照是否对生物钟有影响,以及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
B项,“睡眠质量都不会受到闪光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闪光处理”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
C项,“无时差感”说明经光照疗法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延后了两个小时,所以去时区早两小时的城市没有时差感,证明了光照确实能对生物钟产生影响,能帮助我们调整时差,直接支持了题干结论。
D项,“依靠自身来调节时差”并不能说明光照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我们身体的生物钟系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光照。
论据:①研究人员发现可以用光照疗法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包括持续光照和不同间隔的闪光,而每10秒一次持续仅2毫秒的闪光最有效;②在睡眠时经历过“闪光处理”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会延后两个小时。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闪光间隙的黑暗能够恢复眼睛对光照的敏感,与光照能否调整生物钟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闪光处理”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与光照能否调整生物钟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增加论据。通过具体例证,表明经过光照疗法可以让人无时差感,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依靠自身调整时差耗时良久,并未涉及光照对我们生物钟系统的作用,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我们身体的生物钟系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光照。
论据:研究表明,光照可以有效地欺骗大脑进入“白昼模式”,哪怕当时人的眼睛是闭着的也没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可以用光照疗法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包括持续光照和不同间隔的闪光,而每10秒一次持续仅2毫秒的闪光最有效。研究还发现,在睡眠时经历过“闪光处理”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会延后两个小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论点讨论的是光照是否可以影响生物钟系统,该项讨论的是眼睛对光照是否敏感,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论据讨论的是闪光处理是否可以延后人出现困意的周期,即让人睡得晚,该项讨论的是“闪光处理”是否会影响睡眠质量,即让人睡不好,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举例说明去时区早两小时的城市,光照疗法确实可以帮助人调整时差,补充论据加强,当选;
D项:论点讨论的是光照是否可以影响生物钟系统,该项讨论的是自身调节时差需要大量时间,话题不一致,无关选项,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48.“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20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名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故表述错误。49.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任意抽取一定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系统抽样是从随机点开始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分层抽样是根据某些特定的特征,将总体分为同质、不相互重叠的若干层,再从各层中独立抽取样本,是一种不等概率抽样。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分层抽样的是:
A.某学校从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各选出50个代表参加区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B.大扫除时,班主任老师从班上随机点了几名同学去帮助打扫公共区域
C.某小区为了调查老人锻炼时间,对每个老人都进行访问
D.数学老师让学号为单数的学生依次序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分层抽样”,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将总体分为同质、不相互重叠的若干层,再从各层中独立抽取样本;
②不等概率抽样。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属于“将总体分为同质、不相互重叠的若干层”,各选出50个代表,属于“从各层中独立抽取样本”,每个年级人数可能会存在差异,属于“不等概率抽样”,符合定义;
B项:从班上随机点了几名同学去帮助打扫,属于“从总体中任意抽取一定单位作为样本”,属于简单随机抽样,不涉及“将总体分为同质、不相互重叠的若干层”,不符合定义;
C项:对每个老人都进行访问,是对所有的样本都进行调查,不属于“抽取样本”,不符合定义;
D项:让学号为单数的学生依次序回答问题,属于“按照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属于系统抽样,不涉及“将总体分为同质、不相互重叠的若干层”,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50.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成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④⑥,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图形元素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规律。通过对比①和②发现,①为封闭图形,②为开放图形,再观察其他图形发现开闭性也存在规律,因此①③⑤为封闭图形,②④⑥为开放图形。即①③⑤一组,②④⑥一组。
故正确答案为A。51.济南∶泉城
A.涪陵∶楠竹之乡
B.曲阜∶金岭银滩
C.永康∶五金城
D.武汉∶桂花之乡
参考答案:C
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六地理过程类含答案
- 【华师】第三次月考卷
- 语文教学论教案 第三章 语文教学设计
- 调研报告: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2024年高中化学讲义
- 联盟加盟合同模板
- 挖掘机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房地产抵押合同2024年
-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协议模板
- 股权投资合作协议格式设计
- 蜂蛰伤急救护理课件
- 学习不是唯一出路
- 大学生返回母校宣讲
- 体育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 电子百拼练习题
- 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
- xxx小学四年级语文上期中质量分析总结
- 篮球队成立策划书-2
- 少数民族阿昌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教学课件
-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体育学院+体育旅游概论+32学时教学大纲(2018)051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