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km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45_第1页
山西km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45_第2页
山西km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45_第3页
山西km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45_第4页
山西km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4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山西省临县至离石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咨询评估意见执行情况受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的委托,2009年7月25日至30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太原市主持召开了“山西省临县至离石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场咨询评估会”,并组成专家组(共7人,名单附后)。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山西省有关单位、部门关于《临县至离石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6月)》(以下简称《报告》)的介绍和意见;现场查看了路线的起点、终点和主要工点;仔细阅读了《报告》和相关资料。经过充分的讨论研究,形成具体咨询评估意见如下:一、项目建设的理由1、本项目是山西省“三纵十一横十一环十一连线”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中西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纵线路线全长约786公里,起自右玉杀虎口,经朔城区、岢岚、兴县、临县、离石区、大宁、万荣、盐湖区,止于芮城风陵渡,是山西省南北向一条重要的干线公路。本项目建成后,起点通过太佳高速公路向西连接陕西佳县,向东与太原相连。终点通过青岛-银川国家高速公路向西连接陕西绥德,向东与“中纵”相连。本项目北接西纵高速公路岢岚至临县段,南接西纵高速公路离石至隰县段,沿线与G209、G307、S104、S218、S340等干线公路联网,形成良好的公路运输网络。承担着区内交通和过境交通的任务,在区域路网中将发挥南北主通道的功能。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完善山西省高速和干线公路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资源大省,已发现的地下矿产达120种,其中煤、铝储量居全国首位,镁盐储量居第二位,含钾盐石储量居第三位,铁矿石居第四位。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薄弱,该省的自然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受运输能力的限制,长期以来煤炭开采不得不以运定产。据调查本项目影响区内公路煤炭运输约占全部公路货类运输的55.75%。本项目的实施,不但可以促进形成新的煤炭运输大通道,进一步缓解影响发挥山西省资源优势的制约因素,而且还可以为该省实现“依托中部,开发两翼”的生产布局规划创造必要的条件。山西省属中部地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本项目地处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它的实施将有利于连接我国沿海地区与西部不发达地区通道的建设,从而改善不发达地区的运输条件。在加强东西部地区的优势互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崛起中起到重要作用。3、本项目位于山西省西部,其直接影响区的临县、方山、离石、柳林四县区资源非常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白云岩、钾、铝土等。其中临县的煤炭储量达312亿吨,含煤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6%;离石区的煤炭储量达31亿吨,含煤面积300平方公里;柳林县的煤炭储量39亿吨,含煤面积480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主要有临县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碛口;方山县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离石区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贞观、安国寺;柳林县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严寺等。由于受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制约,该地区的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四个县区中临县和方山县为国定贫困县;离石区和柳林县是省定贫困区县。2007年临县、方山县、柳林县和离石区GDP分别为14亿元、8.5亿元、66.6亿元和37.2亿元。人均GDP分别为2357元、5966元、22325元和14989元,为全省平均水平16945元的14%、35%、132%和88%。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沿线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合理有效地开发资源。对于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促进其早日脱贫致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直接影响区内与本项目大致平行的现有公路主要是G209和S218。G209相关路段全长约6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6公里,二级公路36公里;该路段路基宽度12~18米,最小半径600米,最大纵坡3%;2007年路段平均混合交通量为6291辆/日(折合小客车,下同)。S218相关路段全长约55公里,均为二级公路;该路段路基宽度12米,最小半径100米,最大纵坡3.9%;全线街道化里程11.6公里,约占全路段的21.4%,部分路段横向干扰较大;2007年路段平均混合交通量为6091辆/日。目前,两路均处于服务水平下降期,无法满足干线公路的“快速、安全、经济、舒适”的功能要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有效地改善行车条件,适应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同时考虑到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落实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专家组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二、交通量预测《报告》收集了影响区内大量的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资料,在2008年12月开展的OD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了预测;同时从综合运输和通道总量层面进行了分析。《报告》预测本项目推荐方案交通量2013年为12928~14204辆/日、平均为13519辆/日;2020年为20803~23370辆/日、平均为21875辆/日;2032年设计交通量为32549~37564辆/日、平均为34470辆/日,其中大武枢纽互通~离石枢纽互通段为37344~37564辆/日、平均为37465辆/日。专家组认为,《报告》的基础数据较为翔实,预测方法基本正确。虽然预测中也存在着:对铁路转移交通量分析的不够深入;远期弹性系数取值偏大;交通量分配时收费标准与经济评价时收费标准不一致;以及大武枢纽互通~离石枢纽互通段预测的交通量偏大等不足。但预测的全线平均交通量结果的数量级可以作为研究技术标准、建设规模的主要依据之一。专家组建议,针对上述不足进行适当调整。调整时应注意从本项目建成后吸引铁路转移运量方面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煤炭运输对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的影响。执行情况:针对专家组提出的对铁路转移交通量分析的不够深入;远期弹性系数取值偏大;交通量分配时收费标准与经济评价时收费标准不一致;以及大武枢纽互通~离石枢纽互通段预测的交通量偏大等不足重新进行了修改,并重新预测了交通量,预测结果为到2033年全线平均交通量为33218辆/日(小客车)。三、技术标准《报告》推荐本项目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24.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Ι级。其他标准采用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根据本项目干线公路的功能,山西省的高速公路网规划,《报告》预测的全线平均设计交通量的数量级,与本项目相衔接的路段的技术标准以及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专家组认为《报告》推荐的技术标准是基本合适的。四、路线走向1、路线起、终点(1)路线起点根据规划的西纵高速总体走向及在建太佳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梁、隧道设施布局情况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报告》拟定了位于临县东白村附近与太佳高速相接的东起点(D线)和位于临县化林村东北(陈家庄北)与太佳高速相接的西起点(A线、B线)两大起点方案进行比选,结合西纵高速公路岢岚至临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及地方政府意见,推荐采用西起点方案。会议期间据有关单位介绍,“岢岚至临县段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资料”中对终点路段东、西方案进行了比选:结合前后相应路段的情况,西线方案虽路线线形指标略低,路线里程长约3公里,工程造价高1.6亿元,但避开了临县二级水源保护地、黑峪塔遗址,与太中银铁路通道基本无干扰,且临县人民政府也支持该方案,因此改推荐采用西线方案。专家组认为,本项目《报告》推荐采用西起点方案是基本合适的。建议本项目起点方案的比选综合考虑岢岚至临县段的工程情况,采用同一起、终点进行比选,补充完善相关资料。(2)路线终点《报告》拟定了东线方案(B线)和西线方案(A线、G线)两个终点方案进行比选。经比选后,《报告》推荐采用西线终点方案,即在离石西与青银高速公路交叉后,再向南至柳林县李家湾乡郭家山村,并为西纵高速公路离石至隰县段的起点。专家组认为,东线方案(B线)与太中银铁路及吕临支线、省道S218和湫水河等多次交叉、干扰大,大武至终点路段已偏离西纵高速公路的总体走向,绕行过远,且地方政府也反对该方案,不具可比性。结合《吕梁环城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推荐的环城高速公路路线方案,《报告》推荐采用西线终点方案是合适的。《报告》在西线方案的基础上,还提出了G线方案与A线方案进行局部路段方案比选,经比选后推荐采用位于郭家山村的A线方案。专家组原则同意《报告》推荐采用的位于柳林县李家湾乡郭家山村与离石至隰县段起点相接的A线方案。建议本项目终点方案的比选综合考虑离石至隰县段的工程情况,采用同一起、终点进行比选,补充完善相关资料。2、路线方案比选在《报告》推荐西起点和西线终点的走廊内,A线方案为全线贯通方案。路线起于临县化林村东北(陈家庄北)与太佳高速相交,顺接西纵高速公路岢岚至临县段终点,经王家沟、赵家圪台、曹家峁、三交西、大塔沟、阳河沟、南里上、闫家山、格桃墕、大中局、金阁寺、梁家岔、枣林、安国寺东、离石西,于李家湾与青银高速公路交叉,至终点郭家山。依据路线的总体走向,结合自然地理条件、路网布局、矿产分布、主要构造物的布设、工程规模、工程造价等因素,《报告》针对临县三交大塔沟至离石枣林北梁家岔路段、临县西南三交曹家峁至方山店坪西闫家山路段、临县阳和沟至离石北大中局路段分别提出了C、E、F共3段路线方案与对应A线方案进行方案比选。(1)临县三交大塔沟至离石枣林北梁家岔段(C线方案与A线方案比选)C线方案起于大塔沟,经池家峁、坪头西、枣瓜、王家峁、莞豆耳,至梁家岔与A线相接。路线全长24.772公里,设置互通立交2处、大桥5603米/21座、隧道5220米/9座,占用土地1924亩,投资估算21.265亿元。对应A线方案起于大塔沟,经阳河沟、南里上、闫家山、格桃墕、大中局、金阁寺,至梁家岔。路线全长29.400公里,设置互通立交1处、大桥4036米/17座、隧道9000米/13座,占用土地1930亩,投资估算24.964亿元。《报告》从路线线形指标、路线长度、工程规模、占地拆迁、工程造价、带动地方经济、压占矿产、对现有青银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等因素综合比选后,推荐采用A线方案。C线方案虽路线短4.628公里,使西纵路线走向更加顺捷,工程造价低3.670亿元。但根据《吕梁环城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环城高速公路起点方案的综合比选结果:若西纵项目采用A线方案,西纵高速公路项目和吕梁环城高速公路东北段的总建设里程将比采用C线方案短约2.5公里,总工程造价低2.713亿元。综合考虑本项目和吕梁环城高速公路工程规模、工程造价,同时A线方案更能吸引本项目北下车辆在吕梁向东通过环城高速公路从东北过境,从而较大的减轻吕梁环城高速公路南段(青银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专家组原则同意《报告》推荐采用的A线方案,建议结合吕梁环城高速公路东北段路线方案,深化方案比选,补充完善相关资料。(2)临县西南三交曹家峁至方山店坪西闫家山段(E线方案与A线方案比选)E线方案起于曹家峁,经火燎坡、胡公、三交东、崔家坪、钟底林、前南沟、后南沟、霍家岭、班家、穆掌、白家山,至闫家山与A线相接。路线全长27.244公里,设置互通立交1处、大桥7078米/13座、隧道7500米/11座,占用土地1636亩,投资估算23.816亿元。对应A线方案起于曹家峁,经三交西、大塔沟、阳河沟、南里上,至闫家山。路线全长25.600公里,设置互通立交1处、大桥4936米/16座、隧道5020米/9座,占用土地1886亩,投资估算19.754亿元。《报告》从路线线形指标、路线长度、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工程造价、带动地方经济、压占矿产、与湫水河、太中银铁路、省道S218干扰等因素综合比选后,推荐采用A线方案。专家组认为,A线方案虽经过湿陷性黄土路段稍长,但线形顺捷,指标较高,里程短1.644公里,通过采空区略短,工程造价低4.062亿元,《报告》推荐采用A线方案是合适的。(3)临县阳和沟至离石北大中局段(F线方案与A线方案比选)F线方案起于阳河沟,经王家庄、店坪、举人头、任家塔,至大中局与A线相接。路线全长15.677公里,设置大桥2986米/11座、隧道3930米/10座,占用土地845亩,投资估算12.585亿元。对应A线起于阳河沟,经南里上、闫家山、格桃墕,至大中局。路线全长10.700公里,设置大桥1030米/5座、隧道3830米/7座,占用土地495亩,投资估算8.223亿元。《报告》从路线线形指标、路线长度、工程规模、地质条件、工程造价、压占矿产、等因素综合比选后,推荐采用A线方案。专家组认为,A线方案虽压覆煤矿路段稍长,但线形顺指标较高,里程短4.977公里,工程造价低4.362亿元,《报告》推荐采用A线方案是合适的。3、推荐路线方案《报告》经起点、终点及局部路段综合比选后,推荐采用贯通全线的A线方案。主要控制点为起点化林村、三交、枣林、终点郭家山。专家组认为,《报告》推荐的路线方案基本合理,平纵面设计满足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下阶段应根据勘察资料,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对路线平、纵面设计进行优化。五、建设规模与建设工期1、建设规模《报告》推荐本项目主线建设里程约73.8公里。其中大桥49座;特长隧道1座、长隧道4座;并在临县(枢纽)、临县西、三交、大武(枢纽、预留)、枣林、离石(枢纽)设置6处互通式立交;同时建设包括1处管理处、2处服务区在内的必要的交通工程、沿线设施;以及1段长约3.3公里一级路标准的连接线。专家组原则同意上述建设规模,建议结合调整后的转弯交通量对互通式立交的位置、型式作进一步的研究。2、建设工期《报告》提出本项目的施工工期按36个月安排。专家组认为本项目地形复杂,桥隧长度约占路线长度的50%,工程较艰巨。按交通运输部的有关规定,施工工期按48个月考虑较为合适。执行情况: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对本项目的施工工期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施工工期为48个月。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报告》总投资估算编制方法和内容基本符合国家和山西省有关文件的规定要求,但也存在着个别指标采用不当以及设备购置费偏高等不足。《报告》提出本项目推荐方案总投资估算为67.24亿元。专家组针对上述不足,并结合施工工期的延长等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总投资建议控制在66.88亿元以内。2、资金筹措《报告》提出本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30%,由山西省内自筹解决,其余70%的建设资金向国内银行申请贷款。专家组认为资金筹措方案基本可行,建议根据调整后的投资估算调整各方的出资额,并进一步落实各方资金。执行情况: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对投资估算重新进行了估算,总投资为668811.3038万元。其中资本金为200643.3911万元,占总投资的30%,由山西省内自筹解决;其余70%的建设资金向国内银行申请贷款。七、节能评价本项目建设期间,施工机具所使用的燃油、电力直接消耗较大数量的能源。本项目运营期间,运营管理、养护维修对燃油、电力也会产生一定的能源消耗。在本项目建成通车后,由于车辆行驶里程的缩短和行车条件的改善将降低行驶车辆的油耗,从而节省大量能源。据《报告》测算,本项目实施后从预计投入运营的2013年至计算期末的2032年,20年累计可节约燃油约73万吨,折算成标准煤约为107.55万吨。专家组认为,《报告》对运营期燃油节约的分析方法基本正确。但由于诱增交通量未减半取用,致使运营期燃油节约的计算结果偏高;同时还存在着未对建设期和运营期的能源消耗进行分析等不足,建议予以调整补充。执行情况:根据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对节能重新进行了评价。八、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报告》推荐本项目拟征用永久性占地约6423亩,其中农用地5868亩(农用地中水浇地114亩,旱地5482亩,果园272亩);未利用地555亩。本项目临时用地约1450亩;取弃土用地约564亩。专家组认为,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和吕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条件。征地拆迁补偿标准采用山西省交通厅(晋交便字(2008)298号)《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省建设项目用地征地补偿意见的通知>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已列入项目总投资。补充耕地措施基本可行。本项目的公路永久性占地平均每公里119亩,低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中总体指标的中值(8.8776公顷、133亩),用地规模较合理。本项目的土地预审工作正在进行中。本项目沿线耕地较贫乏,专家组认为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节约和集约用地,特别是少占耕地。本项目拆迁建筑面积3.16平方米,约158户711人。《报告》未对移民安置进行分析,建议补充。执行情况: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对移民安置分析进行了补充。九、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1、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西翼,地貌属晋西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一般海拔在1100~1400米。部分路段河谷发育,沟壑纵横。气候为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较大。该地区水、气、声环境尚可。本项目在施工中会对沿线农业生态、植被、水土保持、地形地貌产生一定影响,在营运中会带来交通噪声、空气、水环境等污染。《报告》提出了环境治理、保护技术与措施,环保工程费用已计入项目总投资。专家组认为,《报告》针对项目沿线生态环境特点所做的环境影响分析较为客观,所提出的措施基本可行。同时建议抓紧编报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水土保持评价本项目施工期间,由于取土采石、填筑路基、平整道路、弃土弃渣等施工活动,将破坏原地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