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论证报告_第1页
天津城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论证报告_第2页
天津城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论证报告_第3页
天津城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论证报告_第4页
天津城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论证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论证报告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现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该校题写了校名。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的办学道路,秉承〃重德重能、从实从严、勤奋俭朴、团结竞进〃的优良传统,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服务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形成了以工、理、管三大学科门类为主,工、理、管、艺、文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是我市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该校办学规模、层次和结构不断优化、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服务社会能力、师资队伍素质、校园文化品位、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全面发展,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为国家和天津市的城市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更好适应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天津市高等教育布局,促进该校又好又快发展,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设置的条件规定、天津市院校设置规划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发展规划,经过充分论证,认为将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十分必要且切实可行。一.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必要性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一)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显著加快。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迅速,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活跃的城市群。以陆桥、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的〃两横三纵〃网络化城市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布局。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功能内涵更加丰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多因素聚合而成的多元、复杂、动态的巨型系统,需要以更宽阔的视野,融合多学科的知识,集成多领域的技术,汇聚多层次的人才为之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因此,加快建设以城建类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更新城市建设理念,发展能够支撑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多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一大批能站在多领域技术发展前沿、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是服务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新需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面向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构建反映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新理念、新趋势和新技术特征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以工学、理学和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艺、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培养了35000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余名适任敬业的毕业生。该校更名大学,有利于充分发挥以城建类学科为主干的多学科综合优势,促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创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更好地满足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二)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天津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天津市坚持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增强与城市地位相适应的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积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实现天津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天津市必须坚持优化科教资源,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搭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积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自主创新,全面提高天津市整体创新实力、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自给能力和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因此,加快建设以城建类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围绕城市建设科技重大需求和人才需求,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引领城建行业的技术进步,是服务天津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新需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面向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瞄准城建领域国际前沿,加强科学研究,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社会服务新机制,主动融入天津城市建设,努力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该校毕业生在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天津西站枢纽工程、天津地铁工程、天津文化中心广场工程、滨海新区〃十大战役”、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骨干作用,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该校更名大学,有利于抓住天津城市建设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发展机遇,进一步凝炼科研方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城建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有利于进一步聚集高层次人才,加强创新团队与创新平台建设,融入滨海新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成为城建领域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人才与工程建设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天津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三)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天津市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优化的迫切需要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支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持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发展的精神,《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天津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的发展目标,大力支持具有学科特色和服务优势的高校,紧贴区域发展和行业领域,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大学。目前,天津市属高校中理工类多科性大学有3所,分别以轻工、纺织和机械电子类学科为特色,没有一所大学设置有城建类学科专业,对天津城市建设发展的支撑明显不足。天津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城建类学科专业和招生数量少,主要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工程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天津市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经达到8000亿元以上,其中,一半以上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同时开工建设的项目达到3000多个,且重大工程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综合管理复杂、高新技术高度集成等特点,需要大量的具有城建类专业知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快建设一所以城建类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大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优化天津市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的新需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我市唯一一所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且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与天津大学错位发展,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基于该校的学科特色在天津市属院校中的不可替代性,天津市在高等学校设置〃十一五〃规划中将该校更名为以城建类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列为发展目标,加强建设;在天津市高等学校设置〃十二五〃规划中,再次将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该校更名大学列为重点发展目标,予以推进。《天津市教育2012年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城建学院等高校更名大学工作,大力支持具有行业背景的高等学校保持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该校更名大学,有利于继续坚持城建类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大力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天津城市建设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天津市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优化的迫切需要。(四)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学校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这为高等学校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大学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坚持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建校以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始终坚持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该校重视学科建设,构建了涵盖城市建设多个领域的六大学科群,逐步实现了从单一的工科院校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变。积极探索现代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完善符合城建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土授权领域以及在校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坚持实施〃科研兴校〃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战略,承担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拓展了协同创新平台,大大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构建了产学研用社会服务平台,积极服务天津重大工程建设、滨海新区〃十大战役〃、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丹麦VIA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日本名城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协议,邀请了一大批国际知名学者到校学术访问。已经迈出了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步伐,为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水平,实现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该校更名大学,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群建设,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更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办学特色,坚持科学定位,充分发挥优势,更好地满足学校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可行性(一)该校已具备更名大学的基本条件近年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了更名大学的基本条件。.办学规模适度,办学层次结构合理,多学科协调发展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该校坚持办学规模、层次与办学能力相协调的原则,在稳步发展本科生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142人,其中本科生13397人,硕士研究生745人,硕士研究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5.3%。该校坚持学科专业设置与城市建设需求相适应,在加强传统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培育交叉学科,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构建了以工、理、管为主,工、理、管、艺、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于199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41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与天津大学共建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已有11届硕士毕业生。重点建设了工学、理学、管理学三大学科门类。工学门类中含有22个本科专业,覆盖16个一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点19个,其中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是该校优势学科、天津市重点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全日制在校生8002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6.6%。理学门类含有7个本科专业,覆盖6个一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点5个。理学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342名,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16.6%。管理学门类含有7个本科专业,覆盖3个一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点4个。管理学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155名,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15.2%。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汇聚人才,优化结构,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该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目前,该校有专任教师862人,生师比为16.8:1。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35人,占专任教师的50.5%,其中教授12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632人,占专任教师的73.3%,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8人,占专任教师的24.1%。该校高度重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天津市〃千人计划〃人选2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1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天津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该校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选派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挂职锻炼。85名教师取得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该校还聘请了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铁十八局集团等单位的知名专家66人,担任兼职(特聘)教授。该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近五年来,有106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该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开展"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土木工程),天津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5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等5个专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全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评估委员会的专业评估,获批建筑学学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天津市优秀教学实验室4个,天津市精品课程12门。近五年,获批天津市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项;出版教材56部,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4部。该校积极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天津市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获批专项建设经费2500万元。目前,已在5个学院的13个专业,试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与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建工集团、天津市城建集团、天津市燃气集团、中铁十八局集团等企业签订了校企联合培养合作协议。该校大力支持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校园文化活力不断增强。近五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活动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45项。拥有一支高水平女子足球队,获得2010年和2011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年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亚军,2012年全国女足足协杯冠军;2011年,有4名队员入选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荣获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冠军。4强化学科建设构筑郸II哈,形成7相对完善丽体系该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强化优势特色。按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多学科的建设要求,构建了六大学科群。其中,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科群涵盖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4个一级学科;城市建设学科群涵盖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城市环境与生态学科群涵盖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等4个一级学科;城市经济与管理学科群涵盖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等4个一级学科;数字城市学科群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等10个一级学科;城市文化学科群涵盖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美术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学科群内学科体系相对完整、平台功能相对齐全,学科群之间互为支撑、资源共享。该校经过〃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天津市的重点投入和强化建设,获批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4个天津市重点一级学科,分别在软土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抗震与城市防灾减灾、高强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污水资源化、城镇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与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建筑设计理论及既有建筑保护与利用、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评价、城乡规划与生态理论、村镇规划技术与标准、住区规划与住房政策等学科方向上形成了特色。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该校整合优质资源,拓展合作渠道,重点建设了一批创新平台。近五年来,获批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个(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实验室、水质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吹填造陆与滨海软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工程中心2个(建筑垃圾与燃煤废弃物利用技术工程中心、滨海软土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成立了协同创新平台4个(地质环境与岩土工程联合研究中心、水质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部)、数字城市与虚拟现实实验室)。拥有天津市地震工程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拥有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咨询监理公司、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注重科学研究,瞄准学术前沿,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该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注重科学研究,凝炼科研方向,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近五年来,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5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天津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开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81项,主持横向协作科研项目714项,年均科研经费达4300万元以上。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1项为通过初评公示),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8项。国家授权专利70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3210篇,其中SCI、EI和ISTP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898篇。近年来,该校已在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水处理与环境治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天津市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优势,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如该校李忠献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城市轻轨与高架桥梁抗震与减震控制研究及工程应用〃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俊毅教授参与完成的成果〃提高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成套技术及推广应用〃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忠献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重要建筑抗爆理论与关键技术〃已通过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初评公示。李忠献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大型及重要建筑抗爆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获得201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王建廷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政策研究〃获天津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李自林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道路工程贯通性裂缝分析及其维修关键施工新工艺的研究〃和孙力平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组合新工艺〃获得2010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杜东菊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滨海吹填与海积软土特性及加固新技术〃和费学宁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多孔耦合光催化剂及一体式光催化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09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韩文峰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岩体动力破坏机理与工程中应用〃获得2008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该校参与编制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中国城镇化与村镇建设科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技发展战略》,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天津市城乡建设与交通委员会组织的《天津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科技发展规划。.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大好机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该校紧紧抓住大力实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大好机遇,把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重点聚焦到天津城市建设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中,在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了涉及天津市及滨海新区重大工程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在推进滨海新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战略中,该校积极服务滨海新区〃十大战役〃建设,主持完成了中心渔港和临港工业区等功能区围海造陆工程的吹填土处理关键技术的研发、于家堡金融城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海河隧道工程〃软土地区隧道开挖引起地面沉降及临近建(构)筑物相互影响与控制研究〃等重大工程项目;主持完成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政策研究〃,编制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参与海泰绿色工业园区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咨询服务等。在推进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战略中,该校积极服务中心城区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主持了海河综合开发〃子牙渔湾〃项目、噢体中心〃东侧地段等4个区域的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了子牙河两岸及植物园地区城市规划详细蓝图;主持完成了意奥风情区、五大道等地区历史风貌建筑文化与保护研究;主持完成了〃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地下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天津文化中心工程建设新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天津地铁工程〃天津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设计施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工关键问题与方法〃等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在推进各区县加快发展战略中,该校积极服务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参与完成了华明示范镇的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了毛家峪示范小城镇以及唐官屯、独流等中心镇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了西青区、东丽区、北辰区、津南区、武清区等新市区的土地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工作;主持编制了《滨海新区农村城市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被滨海新区政府采纳,涉及12个涉农街镇、156个行政村、25.93万人口。与河北区政府、津南区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选派了14名骨干教师到滨海新区政府、红桥区政府等区县职能部门领导岗位挂职;选派了21名青年教师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技中小型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主持完成了红桥区意库、河北区绿领等区县创意产业园区的策划与设计工作。.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该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适应了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该校校园建设用地面积89.2万平方米,生均63.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9万平方米,生均32.5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9.9万平方米,生均21.1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3亿元,生均11230.1元;中外文纸质图书117.6万册,生均81册;各类电子图书120余万种,是天津市高校联合图书馆成员馆,可实现馆际互借;有27个教学实验中心(室)、12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园网络体系完善,万兆核心、千兆汇聚、百兆交换到桌面,拥有中国教育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个出口。新增、改造和提升校园环境和绿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形成了以〃一环、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一路、二湖、三园、四景观节点〃为主要风景的优雅美观、清新亮丽的人文生态校园。.领导班子开拓创新,办学治校能力显著增强天津市委高度重视该校的建设发展,2010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任用了院长和常务副院长,进一步加强了该校领导班子的建设。该校领导班子现有成员8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2人,具有教授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该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开拓意识强,勇于创新,干事创业。近年来,始终坚持先进办学理念,深化校内体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战略,在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推动了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连续荣获2007〜2011年度天津市文明单位,获得2012年度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二)天津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该校更名大学工作为了将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发挥滨海新区对环渤海地区的龙头作用,天津城市建设和滨海新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和高效能管理,迫切需要一所城建类大学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大学工作。近年来,时任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利军多次到该校视察,要求该校紧紧抓住天津城市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机遇,坚持特色发展,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加快建设城建大学的步伐。新任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到任后第一个调研的市属高校即是到该校了解更名大学工作,要求该校充分认识更名大学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细致地抓好创建高水平城建大学的每一项工作。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多次亲临指导,市教委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在学科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校园环境提升等多方面,对该校给予了政策倾斜和专项资金支持,有力推动了该校更名大学工作。〃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对该校投入专项经费9000余万元,主要用于重点学科、师资队伍、校园信息化和品牌专业建设等。〃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又计划为该校投入专项经费1.75亿元以上,主要用于学科平台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和数字校园建设等。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奠定了该校更名大学工作的坚实基础。三■天津城建大学建设与发展规划该校更名大学后,将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扩大开放办学,努力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新跨越。(一)总体目标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服务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规模适度、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册11====(二)办学规模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逐步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今后五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6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达到15000人左右,研究生达到1000人左右。(三)学科建设继续加强六大学科群建设;重点建设现有4个天津市重点一级学科和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争取1〜2个学科或实验室达到国家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水平。今后五年,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6个。继续加强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硕士授权一级学科。今后五年,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门类1〜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2个;力争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学科立项建设。(四)人才培养继续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强化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天津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天津市品牌专业,进入国内同类高校相关专业的先进行列;重点建设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使之成为相关支柱产业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实践中心,完善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行列。扎实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今后五年,获批省部级教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项以上,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10项,力争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突破;获批市级精品课程8〜10门;建成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5个,新建校外实习基地50个以上,新增本科专业8〜10个,本科专业数达到50个左右。(五)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继续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有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今后五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80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200项以上,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以上,省部级科技奖励50项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