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下大同哲学思想天下大同,原是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底框。天下大同是孔子的理想,他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华民族应该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孔子也是世界华人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家园。孔子是华人文化的同根同祖同源。“大同”是“仁”的最终归途。大同思想,也就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大同”是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一种称谓,相当于西方的“乌托邦”。这种思想,源远流长,出自《礼记•礼运》目录1思想渊源概述农家道家儒家2历史发展西汉以后中国近代3思想特点4主要价值1思想渊源概述大同思想,源远流长。《诗经》中的《硕鼠》篇(产生于公元前611年以前),把贵族剥削者比做一只害人的大老鼠,并且发出了决心逃离这只大老鼠的“适彼乐土”、“适彼乐国”、“适彼乐郊”的呼声。《硕鼠》是迄今保留下来的关于大同空想的最早的材料之一。春秋末到秦汉之际的大同思想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新制度产生的分娩阵痛时期,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关于理想社会的设计: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和儒家的“大同”理想,是这一时期大同思想的三种主要类型。《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农家“并耕而食”理想农家“并耕而食”的理想人人劳动,没有剥削;社会生产基本上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但存在若干独立的手工业,并进行着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之间的交换,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没有商业欺诈;不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不存在专业的脑力劳动者,连君主也和人民“并耕而食”。农家的这种理想,实质上是农民小生产者对自己落后的经济地位的理想化。道家“小国寡民”理想道家“小国寡民”的理想人类分成许多互相隔绝的“小国”,每一个小国的人民都从事着极端落后的农业生产以维持生存,废弃文字,尽量不使用工具,人人满足于简陋低下的生活而不求改进;同外部世界断绝一切联系,即使对“鸡犬相闻”的“邻国”(实际上是邻村),也“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而舟车等交逋工具是根本用不着的。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倒退的幻想。儒家“大同”理想儒家大同的理想没有私有制,人人为社会劳动而不是“为己”;老弱病残受到社会的照顾,儿童由社会教养,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特权和世袭制,一切担任公职的人员都由群众推选;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对外“讲信修睦”(《礼记•礼运》),邻国友好往来,没有战争和国际阴谋。儒家的大同理想比农家、道家的理想更详尽,更完整,也更美好,更具有诱人的力量。因此,它在中国思想史上也有更大、更深远的影响。儒家大同理想是在《礼记》的《礼运》篇中提出来的。《礼运》篇大概产生于秦汉之际或汉初,这时,新兴地主阶级已经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帝国,正在雄心勃勃地为巩固封建政权,发展封建主义经济基础而斗争,于是,它的某些思想代表人物就设计出大同这种理想社会方案,为自己的事业描绘一个虚无缥缈的远景。[《礼记•礼运》(清嘉庆十一年刻本)]《礼记・礼运》(清嘉庆十一年刻本)上述三种类型的大同理想,奠定了后代大同思想的发展基础,后代出现的农民小生产者的大同类型,基本上都是属于农家类型的;一切在王朝更替、农民战争中受到损害,企图用“避世”来寻求解脱的人,都憧憬着道家类型的理想境界;而儒家的大同理想,则往往为新兴社会力量的代表人物所汲取。2历史发展西汉以后西汉以后的封建时代的大同思想西汉中叶以后至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一直停留在封建主义阶段,没有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阶级,因而儒家大同类型的理想,未再出现新的模式。农家类型的大同理想,主要通过组织农民起义的宗教团体的某些生活制度体现出来,东汉末期张鲁的五斗米教是最早的典型。道家类型的大同理想,则在东晋陶渊明(365/372/376〜427)的《桃花源记》中形成了新的、最有影响的典型。五斗米教张鲁据有汉中后,废除官吏,设“祭酒”分管部众,各祭酒的辖区设义舍,放置义米、义肉,供行人无偿取用。对部众的管理强调用说服教育方式,对犯法的人也首先教育,宽恕三次不改而后处罚。《桃花源记》陶渊明在文中幻想出一处同现实世界隔绝的人间乐土一桃源洞,那里没有剥削、压迫和战争,人们永远处于和平、宁静和温饱的环境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对外部世界几百年来的王朝废兴、社会动乱都一无所闻,自秦末进洞以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在中国大国思想发展史上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此后一千多年,幻想逃避现实社会的苦难的人普遍地憧憬着“世外桃源”,它成了人间乐土的同义语。中国近代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在中国近代,农家类型和道家类型的大同理想仍有所表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童太炎(1869〜1936)的《五无论》分别是二者的典型。但是,在中国近代的大同理想中占主要地位的却是儒家的大同类型,它被许多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用来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两种大同理想。康有为写了《大同书》,设想未来的大同社会是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高。国界消灭,全世界统一于一个“公政府”之下,没有战急。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没有贵贱等级。男女完全平等,家庭已消灭,不存在父权、夫权压迫。孙中山的大同理想主要内容是:土地国有,大企业国营,但生产资料私有制仍然存在,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两个阶级继续存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普遍改善;国家举办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公共福利事业,供公民享用。康有为和孙中山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压迫、贫富分化、危机、失业等现象有所批评,但他们的大同理想基本上都还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想化。康有为的现实主张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逐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因而对自己的大同理想不愿立即实行,主张经过缓慢的改良在遥远的未来使“君衔……徐徐尽废而归于大同”(《大同书》)。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则要求把他的大同理想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就付诸实施,要求“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选集》)。3思想特点1、天下为公(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2、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3、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4、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5、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6、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4主要价值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如何“化”和向何方向“化”都直接涉及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甚至每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例如,全球化是统一于单一的西方模式,还是各种文化和文明的相互融合,求同存异?全球化是用军事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霸权征服世界,还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全球化对我们每个国家和民族价值观念和习惯做法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回答。中国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国,有着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其中包括对当今全球化本质内涵的最早追寻与赋予。当然,这里特别需要指出两点: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全球化本质内涵的部分思想原先是特指内地和边疆、中原与边区、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和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原则。二是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今天所说的全球化,无论从内涵还是到外延,都远比昔日中国传统文化所涉及的本质内涵要广泛丰富得多,但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当今全球化本质内涵的思想,依然是人类文明的魂宝。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涉及全球化本质内容的精华,对于推动当今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指全世界。大同大同[1]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这种状态称为“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称“大同世界”。现代又加入了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融合的思想。尽管大同思想为中国思想,但西方的乌托邦,以及现代的共产主义、地球村这些思想也与大同在许多地方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发展过程大同概念出自《礼记•礼运》大同章,通常简称“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上段解释: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最高境界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下大同”,这是天道精神的体现。《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近代康有为《大同书》也提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大同思想I编辑一.历史背景“大同”是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一种称谓,相当于西方的“乌托邦”大同思想,也就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这种思想源远流长。《诗经》中的《硕鼠》篇(产生于公元前611年以前),把贵族剥削者比做一只害人的大老鼠,并且发出了决心逃离这只大老鼠的“适彼乐土”、“适彼乐国”、“适彼乐郊”的呼声。《硕鼠》是迄今保留下来的关于大同空想的最早的材料之一。春秋末到秦汉之际春秋末到秦汉之际的大同思想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新制度产生的分娩阵痛时期,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关于理想社会的设计,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和儒家的“大同”理想,是这一时期大同思想的三种主要类型。农家“并耕而食”的理想人人劳动,没有剥削;社会生产基本上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但存在若干独立的手工业,并进行着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之间的交换,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没有商业欺诈;不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不存在专业的脑力劳动者,连君主也和人民“并耕而食”。农家的这种理想,实质上是农民小生产者对自己落后的经济地位的理想化。道家“小国寡民”的理想人类分成许多互相隔绝的“小国”,每一个小国的人民都从事着极端落后的农业生产以维持生存,废弃文字,尽量不使用工具,人人满足于简陋低下的生活而不求改进;同外部世界断绝一切联系,即使对‘鸡犬相闻”的“邻国”(实际上是邻村),也“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而舟车等交通工具是根本用不着的。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倒退的幻想。儒家大同的理想没有私有制,人人为社会劳动而不是为己”;老弱病残受到社会的照顾,儿童由社会教养,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特权和世袭制,一切担任公职的人员都由群众推选;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对外“讲信修睦”(《礼记・礼运》),邻国友好往来,没有战争和国际阴谋。更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大同理想比农家、道家的理想更详尽,更完整,也更美好,更具有诱人的力量。因此,它在中国思想史上也有更大、更深远的影响。儒家大同理想是在《礼记》的《礼运》篇中提出来的。《礼运》篇大概产生于秦汉之际或汉初,这时,新兴地主阶级已经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帝国,正在雄心勃勃地为巩固封建政权,发展封建主义经济基础而斗争,于是,它的某些思想代表人物就设计出大同这种理想社会方案,为自己的事业描绘一个虚无缥缈的远景[《礼记•礼运》(清嘉庆十一年刻本)]《礼记•礼运》(清嘉庆十一年刻本)奠定上述三种类型的大同理想,奠定了后代大同思想的发展基础,后代出现的农民小生产者的大同类型,基本上都是属于农家类型的;一切在王朝更替、农民战争中受到损害,企图用“避世”来寻求解脱的人,都憧憬着道家类型的理想境界;而儒家的大同理想,则往往为新兴社会力量的代表人物所汲取。西汉以后封建时代的大同思想西汉中叶以后至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一直停留在封建主义阶段,没有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阶级,因而儒家大同类型的理想,未再出现新的模式。农家类型的大同理想,主要通过组织农民起义的宗教团体的某些生活制度体现出来,东汉末期张鲁的五斗米教是最早的典型。道家类型的大同理想,则在东晋陶渊明(365/372/376〜427)的《桃花源记》中形成了新的、最有影响的典型。五斗米教张鲁据有汉中后,废除官吏,设'祭酒”分管部众,各祭酒的辖区设义舍,放置义米、义肉,供行人无偿取用。对部众的管理强调用说服教育方式,对犯法的人也首先教育,宽恕三次不改而后处罚。《桃花源记》陶渊明在文中幻想出一处同现实世界隔绝的人间乐土一桃源洞,那里没有剥削、压迫和战争,人们永远处于和平、宁静和温饱的环境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对外部世界几百年来的王朝废兴、社会动乱都一无所闻,自秦末进洞以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在中国大同思想发展史上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此后一千多年,幻想逃避现实社会的苦难的人普遍地憧憬着“世外桃源”,它成了人间乐土的同义语。中国近代的大同思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在中国近代,农家类型和道家类型的大同理想仍有所表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章太炎(1869〜1936)的《五无论》分别是二者的典型。但是,在中国近代的大同理想中占主要地位的却是儒家的大同类型,它被许多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用来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两种大同理想。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康有为写了《大同书》,设想未来的大同社会是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高。国界消灭全世界统一于一个“公政府”之下,没有战急。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没有贵贱等级。男女完全平等,家庭已消灭,不存在父权、夫权压迫。孙中山的大同理想主要内容是:土地国有,大企业国营,但生产资料私有制仍然存在,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两个阶级继续存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普遍改善;国家举办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公共福利事业,供公民享用。康有为和孙中山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压迫、贫富分化、危机、失业等现象有所批评,但他们的大同理想基本上都还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想化。康有为的现实主张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逐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因而对自己的大同理想不愿立即实行,主张经过缓慢的改良在遥远的未来使“君衔……徐徐尽废而归于大同”(《大同书》)。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则要求把他的大同理想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就付诸实施,要求“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选集》)。二.大同思想的价值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如何“化”和向何方向“化”都直接涉及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甚至每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例如,全球化是统一于单一的西方模式,还是各种文化和文明的相互融合,求同存异?全球化是用军事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霸权征服世界,还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全球化对我们每个国家和民族价值观念和习惯做法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回答。中国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其中包括对当今全球化本质内涵的最早追寻与赋予。当然,这里特别需要指出两点: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全球化本质内涵的部分思想原先是特指内地和边疆、中原与边区、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和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原则。二是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今天所说的全球化,无论从内涵还是到外延,都远比昔日中国传统文化所涉及的本质内涵要广泛丰富得多,但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当今全球化本质内涵的思想,依然是人类文明的魂宝。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涉及全球化本质内容的精华,对于推动当今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本质内容究竟有哪些蕴含,我们应特别关注并批判地汲取哪些有益的东西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信念,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对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本质内涵的最早赋予。2500多年前春秋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明确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所谓大同,就是指生产资料共有,人们之间没有等级差别、没有剥削压迫、平等和睦相处、各有所得所乐。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孔子几乎同时代的老子则设计了一幅没有欺压,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所谓理想社会蓝图。孔子、老子的大同思想主要是从伦理的角度出发,表现出对远古原始社会的一种怀念和追恋。但这种大同思想对中国历代思想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南宋康与之虚构了一个与封建等级制度根本对立的“计口授田”,人人耕桑,自食其力,劳动成果平均分配的乌托邦式社会景象。直到近代,中华民族的大同思想又不同程度地与西方传来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社会纲领。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著《大同书》,提出破除国、级、种、形、家、产、乱、类、苦九界,实现“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既无专制之君主,亦无民选之总统”的“大同之世”。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孙中山明确指出中国五大种族扩充自由、平等、博爱于全人类,大同盛世则不难到来。中华民族不仅是胸怀远大理想的民族,而且是一个执著理想、为理想献身的民族。东汉末年五斗道首领张鲁在汉中立“义舍”、置‘义米”、“义肉”,过路者量腹取食。南宋初钟相起义提出了“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的纲领。几乎历次农民起义都把贵贱平等、上下同一当作自己的旗帜,并为大同理想的实现进行了不掘不挠的斗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虽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浸润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同”思想中的全人类之间那种不分贫富贵贱,充满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崇高理念和精神,则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必然归宿,它和产生于古希腊斯多噶学派中的世界大同、人人平等的思想一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应当是当今全球化核心内涵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智能办公综合体租赁合同
- 2025年铝制品加工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土地租赁开发合同》
- 2025房产买卖合同内容
- 2025年度网站建设和运营维护合同示例
- 2025企业设备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苏州合同范本下载
- 2025药店租赁合同模板(简化版)
- 《2025某绿色生态园景观维护合同》
- 2025建筑材料买卖合同
- 一例盆腔脏器脱垂全盆底重建术患者的护理
- 锁边机安全操作规程
- 特种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模板
- 10kV电力电缆(铜芯)技术规范书
- 高空作业车专项施工方案全套资料
- YY/T 0314-2021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
- 2022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年产11万吨聚丙烯合成工艺设计
- 幼儿园教学课件《神奇的色彩女王 》课件
- 信息不对称论文
- 话剧《林黛玉进贾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