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优化培训:铁路专网覆盖讲解课件_第1页
铁路优化培训:铁路专网覆盖讲解课件_第2页
铁路优化培训:铁路专网覆盖讲解课件_第3页
铁路优化培训:铁路专网覆盖讲解课件_第4页
铁路优化培训:铁路专网覆盖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分析破解铁路覆盖难题,全面提升网络优化水平铁路专网规划、优化2011.8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分析破解铁路覆盖难题目录高铁专网规划1高铁专网优化2浙江高铁网络覆盖应用3特殊场景规划及优化案例4目录高铁专网规划1高铁专网优化2浙江高铁网络覆盖应用3特殊场对于高铁网络需要整体规划,集中运维监控3全车用户快速通过多个地市,全线任一点出现问题,负面影响倍增4用户在高铁出现感知差的问题,不再是各地市独立的问题,而是影响全线整体品牌质量影响面大品牌及客户受损旧模式:分散规划建设运维;新高铁:高速移动、链状行驶、跨地运行。高铁专网规划1高铁穿越的多个本地网单独建设,运维管理分散进行费时费力,效率低下2分散管理维护经验不能有效共享,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相同故障反复定位,增加工作量运维效率低响应速度慢对于高铁网络需要整体规划,集中运维监控3全车用户快速通过多个高铁专网规划高铁“四高”:高架、高速、高等级、高频次(沪杭高铁为例)高架:全程高架,均高25米,最高35米;给基站建设及网络优化均带来了很大挑战(较甬台温高铁底噪抬升了5dB,通话质量在弱于-75dBm即开始劣化)。高速:全程350公里时速(97米/秒),试验最高时速416公里;对网络切换带及站间距带来更高的要求;数据业务优化难度同步提升。高等级:列车GSM-R信号控制系统采用C3最高标准,对公网EGSM退频及三阶互调要求相当高;给大网质量带来很大冲击。高频次:计划最高峰每日开210对列车,间隔仅2分半钟;对网络设备容量、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实现高铁车体内的良好覆盖(大于-70dBm),考虑24dB的车厢损耗情况下,要求车厢外的信号电平至少达到-46dB,站点距铁路需不超过100米,大部分路段需要新建站址。全程高架高铁专网规划高铁“四高”:高架、高速、高等级、高频次高铁专网规划的五大要素高铁专网规划组网规划:根据不同场景及车速选择合适的组网模式覆盖规划:合理设计站间距有效控制覆盖电平容量设计:最大限度满足话音数据业务需求设备标准:选择满足高铁需求的专用设备配套监控: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监控能力12345高铁专网规划的五大要素高铁专网规划组网规划:根据不同场景及车统一组网模式高铁专网规划因浙江铁路环境复杂,途径开阔地、发达乡镇、中等密集城区和密集中心城区的路段较多,为适应高速铁路场景,确保网络质量及客户感知,浙江公司统一采用共小区专网覆盖模式:建网方式优缺点分析适合场景投资成本车载直放站覆盖充分保证车内网络覆盖;降低切换、重选失败风险任何铁路场景需与铁道部协调公网覆盖容易实现组网;多小区覆盖、公网邻区多、不适合复杂场景、指标提升难度大低速列车铁路场景利用现网、成本低专网覆盖(共小区)专网小区覆盖、邻区关系简单、切换带切换序列明确;适合任何场景建设成本中

仅此处设置进出口统一组网模式高铁专网规划因浙江铁路环境复杂,途径开阔地、发达统一组网模式高铁专网规划车站候车室广场站台铁路覆盖专网小区车站室内分布小区室外宏蜂窝小区重选和切换关系设计专网:各地所有高铁小区使用单独LAC、独立BSC组网,实现与公网在切换、重选上隔离。“封闭”:仅通过车站候车室室分系统进出入“专网”共小区:由1个近端机携带多个延伸拉远设备,组成单个高铁小区。小区LACBCCH载频配置车站候车室(室内分布系统)外网LAC外网BCCH8或者Segment方式8(900M)+8(1800M)车站站台专网LAC专网BCCH4+4高铁小区专网LAC专网BCCH4注意:控制外网小区的信号强度,避免室内小区切换到外网,而无法返回铁路专线小区。控制站台小区的信号,避免越区覆盖到广场,使得用户在出站时误切入站台小区而无法回到外网小区。可以将室分小区分裂,双向独立覆盖。统一组网模式高铁专网规划车站候车室广场站台铁路覆盖专网小区车明确站址选择原则(采用“之”型布站)双侧覆盖车厢,减少实际穿透损耗。根据现网测试的经验,采用“之”字形布站可减少3~5dB的覆盖重叠区的设计。CellBCellDCellCCellA双侧覆盖车厢,减少实际穿透损耗单侧障碍物阻挡不会造成覆盖盲点站间距、塔高基站天线挂高高出高铁路面20M,站间距1.2KM基站天线挂高高出高铁路面10M,站间距1KM基站天线挂高高出高铁路面5M,站间距0.8KM站址距铁路垂直距离要求在100M±50M范围内配套每个站点都需要机房,远端放置于机房内建议使用直流供电,可避免市电落火难题骨干光缆管道要求沿高铁全线贯通高铁专网规划站址选择的同时,需进一步考虑小区内外覆盖要求、有效覆盖距离、有效覆盖电平等因素。明确站址选择原则(采用“之”型布站)双侧覆盖车厢,减少实际穿控制共小区内外覆盖差异同逻辑小区的GRRU间信号衔接吻合度,受车速及网内频率干扰所带来的影响较少。而逻辑小区间覆盖衔接设计要求方面,则与列车运行速度、网内干扰程度密切相关,否则将会因切换和重选不及时而带来切换掉话、重选失败脱网等系列风险。高铁专网规划同逻辑小区多个GRRU之间信号衔接两个逻辑小区间信号衔接,发生重选切换同逻辑小区多个GRRU之间信号衔接控制共小区内外覆盖差异同逻辑小区的GRRU间信号衔接吻合度,手机在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衰落到一定程度,会触发小区重选(idle模式)或者切换(Active模式)过程。必须保证在手机顺利进入新小区之前,当前小区的信号不会进一步衰落到门限值以下,否则空闲的手机可能进入NoServiceMode(即脱网)、或者Active模式的手机无法及时切换而掉话;因此必须合理控制有效覆盖区域的大小,来保证重选或者切换的完成;切换算法比小区重选复杂,但比小区重选的发生要及时。切换过程只需要3秒以下,小区重选由GSM规范定义需要5秒以上;结论:active模式下切换对相邻小区重叠区域长度的要求,小于idle模式的重选。满足idle模式的重叠距离一定满足active模式下的切换要求。高铁车速(公里/小时)150250350高铁车速(米/秒)427097单向重叠覆盖需求OA(米)=速度*5秒210350485例如普通铁路甬台温高铁沪杭客运专线有效覆盖距离=1/2站间距+单向重叠覆盖距离按照空闲模式计算,车速与重叠覆盖区距离的关系见下表:RCELLACELLBRoBAO车速越快,要求有效覆盖距离越远!控制小区间的有效覆盖距离高铁专网规划手机在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衰落到一定程度,会触发小区重选(id在有效覆盖电平内,手机可以顺利解调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BSIC及系统消息;网内干扰将大大提高对有效覆盖电平要求;覆盖边缘电平必须大于有效覆盖电平,才符合规划要求。网内干扰越大,要求有效覆盖电平越高!由于沪杭高铁桥墩平均高度在25米,受公网的干扰风险较大。通过对沪杭高铁测试采样点信号场强和话音质量的分析,信号强度低至-75dBm以下,话音质量0-3级比例迅速下降。控制小区间的有效覆盖电平高铁专网规划在有效覆盖电平内,手机可以顺利解调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BSIC高铁相邻小区站点规划要求为:在有效覆盖距离内,覆盖信号强度达到有效覆盖电平强度。实际高铁应用时,既需要延长有效覆盖距离,又要求提高有效覆盖电平,由于受到射频设备发射功率限制,较难以到达网络质量要求。切换衔接带设置于基站密集区域,网内干扰强,可酌情采取A+B小区合路的衔接带方案设计。相当于减小站间距为0,有效覆盖距离仅为单向重叠覆盖距离,在相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覆盖距离要求越短时,覆盖电平场强就越高,能够较好的抵抗切换和重新时的网内干扰。强化小区间有效覆盖电平高铁专网规划高铁相邻小区站点规划要求为:在有效覆盖距离内,覆盖信号强度达高铁相邻小区站点规划要求为:在有效覆盖距离内,边缘覆盖信号强度达到有效覆盖电平强度。天线挂高(相对高度)20米10米5米有效覆盖距离1062米1023米855米站间距要求(时速350公里)1154米1074米740米站间距=(有效覆盖距离—单向重叠覆盖距离)X2单载频发射功率馈线损耗功分器损耗天线增益传播模型工作频率车体损耗有效覆盖电平强度要求40dBm2.12dB3dB21dB奥村-哈塔900MHz24dB-75dBm站址规划计算条件:站址规划计算结果:高铁专网规划相邻小区间距设计要求高铁相邻小区站点规划要求为:在有效覆盖距离内,沪杭高铁站间距统计分析平均站间距离(M)最大站间距离(M)最小站间距离(M)切换带平均站间距离(M)切换带最大站间距离(M)切换带最小站间距离(M)100514806309601170780根据浙江高铁专网规划优化的经验,对于相邻小区衔接站点规划建议如下:特殊场景不适宜作为衔接带,例如,特殊站间距过大,长距离大桥,铁路弯道,隧道出入口,铁路高架特别高度等区域,可采取共小区设计覆盖特殊路段;在设备允许和话务容量允许情况下,共小区覆盖距离尽可能延长,减少衔接带风险;参与切换衔接带的站址选择必须严格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站间距不大于1.2公里,天线挂高超出铁轨路面20米,距铁路垂直距离控制在100米范围。切换带站间距设置适中,间距过大将导致有效覆盖距离不够;间距过小导致相邻小区信号强度交错重叠,不利于切换重选快速判决。高铁专网规划相邻小区间距设计要求沪杭高铁站间距统计分析平均站间距离(M)最大站间距离(M)最精心设计小区容量按每用户话务量0.02erl计,容量核算需配置6个载频。考虑后期用户的增长需求,每用户忙时爱尔兰为0.025,需配置载频8个。移动用户渗透率为70%70%每用户忙时(Erl)0.02每用户忙时(Erl)0.025普通单列定员(人)600BCCH配置信道1BCCH配置信道1加挂定员(人)1200SDCCH配置信道3SDCCH配置信道3列车间隔(最高3分钟一趟)(KM)15数据业务配置信道4数据业务配置信道8单小区最大覆盖距离(KM)5语音信道需求38语音信道需求49双向会车时满员用户2400载频配置6载频配置8小区载频数需求为6~8载频。峰值时可考虑使用少量的半速率,实际载频配置6载频。考虑到车站附近列车密度大,用户通话次数多,建议车站附近小区配置8载频。高铁专网规划精心设计小区容量按每用户话务量0.02erl计,容量核算需配高铁专网规划

区域信源站拉远站站点总计室分系统专网载频室分载频载频总计杭州段412161371350嘉兴段10768648032112合计1486102511745162沪杭高铁网络业务量情况:目前全线共有GSM900的宏站专网小区数14个,室分小区5个;日均总话务量达2000Erl,日均总数据流量达9GB。(8月15日数据,7.23事件前日均话务量及数据流量分别维持在3200Erl、12.5GB)高铁专网规划区域信源站拉远站站点总计室分系统专网载频室分载合理选择设备类型(一)RRU:无,严格同步直放站:有,自动调整01010101011010010101010010101010010101010010101010010101010网管监控组网方式时延性能质量覆盖效果扩容RRU:需重新规划位置组设备等。直放站:无需调整。RRU:可调整范围受限于设备直放站:调整范围灵活RRU:不产生自激直放站:上行底噪随级联数增加可能恶化RRU:网管统一监控直放站:自建监控平台RRU:星型连接6个RRU;级联扩展直放站:组网方式灵活,支持多端口星型连接和级联方式。光纤直放站分布式基站高铁专网规划合理选择设备类型(一)RRU:无,严格同步010101010GRRU近端机:可星型连接多台远端机GRRU远端工作额定功率为60W,载频容量增加,设备调整简易,站点归属调整灵活,但最大连接远端机数量受限上行底噪瓶颈。RRU设备工作额定为60W,BBU最大处理能力为72载波,最大可实现9站点(位置组)*8载波,或者12站点(位置组)*6载波。优化调整应用受BBU+RRU设备功能限制较大。高铁专网规划合理选择设备类型(二)GRRU近端机:可星型连接多台远端机GRRU远端工作额定功率直放站远端机要求支持市电掉电告警;直放站与主设备对EGSM频段的影响要求符合铁路标准;防水、防尘要达到IP35标准,“3”近端机防止小固体进入,“5”远端机用水冲洗无任何伤害。BBU+RRU载频容量要求至少达到8个,RRU拉远至少要求做到12;直放站要求做到自动选频,包括GPRS频点自动选频;直放站要求支持有线监控;直放站要求规避时延跳变缺陷;要求解决共小区RRU间的同步问题,单RRU要求有性能监控;主设备、拉远设备要求屏蔽对EGSM频段干扰影响,主要有:主设备边缘EGSM频带滚降问题,主设备、拉远设备三阶互调影响。设备防护等级:红线内潮湿、粉尘多环境要求故障率低。严控设备质量标准(一)目前除分布式基站外,GRRU多为宽频直放站,其互调、杂散等干扰较多,对铁路的无线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避免对EGSM频段干扰,设备选型需注意:1、宽频主设备必须添加滤波器;2、GRRU设备选用13M(941-954)窄带远端设备;3、设备具有以下基本要求:高铁专网规划直放站远端机要求支持市电掉电告警;严控设备质量标准(一)目前严控设备质量标准(二)除规范高铁GRRU设备标准要求外,在现场将增加设备到货抽测环节,保证设备安装前的性能质量达标。主要测试指标包括:自动电平控制、互调衰减、带外抑制、带内波动、传输时延等。高铁专网规划指标类型要求自动电平控制当输入信号电平增加小于10dB(含10dB)时,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的±2dB之内;当输入信号电平增加超过10dB时,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的±2dB之内或关闭输出互调衰减带内互调基本要求≥45dBc(启用自动电平控制时)带外互调:9kHz-1GHz≤-36dBm/100kHz930~934≤-45dBm/200kHz1GHz-12.75GHz≤-36dBm/1MHz传输互调测试指标>120dBC带外抑制400KHz≤f_offset<600KHz:≥60dB;600KHz≤f_offset:≥70dB带内波动与最大载频数带内波动≤3dB(峰值)有效工作频带:下行:941MHz~954MHz

上行:896MHz~909MHz载波选频最大支持载波数:≥8个。传输时延a.单机下行时延≤20μs(1拖1);b.时延调整范围为≥100μsc.时延校正步长≤0.1μsd.系统下行时延要求≤25μs严控设备质量标准(二)除规范高铁GRRU设备标准要求外,在现规范工程施工过程高铁专网规划高标准落实安全生产,确保工程建设及设施的长远安全:严把设计会审关在前期设计中充分考虑安全倒塔距离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提高塔桅设计安全等级,将塔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为6度、抗震等级为四级、塔桅风压系数提高到0.55kN/㎡;严把工程材料关在施工前期,对土建施工钢筋、水泥、地脚螺栓等主要材料,组织人员进行现场临时抽检、取样,将样品送相关权威质检部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报给施工单位;严把施工工艺关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基站所处场地不同因地制宜的采取引入高标号的商品混凝土、增加钢筋数量、适当加深桩基、加大桩径、加宽加高塔基承台等多项举措提高塔桅安全性;严把安全评估关对共址站点委托集团设计院对基站铁塔地上结构及基础部分结构可靠性进行评估,提出相关安全整改意见;规范工程施工过程高铁专网规划高标准落实安全生产,确保工程建设A.制定了维护考核管理办法已制定下发浙江高铁维护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省、市维护管理职责;规范了延伸系统设备的统一命名方法;监控、派单、巡检等一系列的流程要求。B.CASE闭环管理要求针对路测、扫频、话统、最坏小区、自维工单等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高铁问题工单数据库”,明确各环节处理接口人。通过IMEP派单,等同大网纳入考核。C.统一维护队伍全省各地市统一高铁代维人员,专职专维。D.提升监控模式

将原有延伸系统的无线监控改造成有线监控方式,建立统一监控平台,由省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维护,集中监控高铁专网规划统一维护,集中监控高铁专网规划创新设计配套设备电源配套:能量管理分配直流-48V系统远端设备远端负载通信设备局端升压设备交流电源信号源电缆或复合光缆DC:100-380V光

纤其他设备供电分路如光端机、干放等宏站远端分布系统有线监控模式:优点1)通过底层传输网实现监控,可靠性高,与现有基站网管方式相同;2)告警参量翔实,不仅能明确故障站点,还可以明确故障类型乃至故障模块,缩短故障排查时间;3)具备对设备远程UPDATE能力,方便维护工作;优点:1)采用对地悬浮电压设计,符合国家相关电力设备规范;2)系统设备安全性高,易于安装、控制,降低市电引入的工程协调难度;4)降低能耗损失,减少蓄电池投入,达到节能减排效果;高铁专网规划创新设计配套设备电源配套:能量直流远端远端负载通信设备局端目录高铁专网规划1高铁专网优化2浙江高铁网络覆盖应用3特殊场景规划及优化案例4目录高铁专网规划1高铁专网优化2浙江高铁网络覆盖应用3特殊场高铁专网优化的五大环节高铁专网优化天馈优化:借助扫频发现弱覆盖,调整覆盖方向重选/切换优化:小区合并,降低重选/切换风险干扰优化:统一频率配置,减少内外干扰参数优化:挖掘参数设置,提高网络性能业务优化:借力相关算法,提升数据业务能力打造高铁精细优化成果!12345高铁专网优化的五大环节高铁专网优化天馈优化:借助扫频发现弱覆精确扫频,发现覆盖衔接问题超高速扫频工具,可实现毫秒级样本数据采集,克服了传统低速扫频工具因列车高速行驶测量样本数较少所导致的数据完整性问题;精准评估高铁小区覆盖合理性,及时发现过覆盖、弱覆盖以及重选、切换带余量不足等影响高铁网络的关键因素:相邻小区重叠覆盖问题:判断是否为脱网或掉话的高风险区域,确定是否需要增强覆盖,为二次覆盖规划提供依据公网小区在高铁上的频率干扰问题:通过专网和公网的BCCH/TCH频率数据采集,综合分析重新规划干扰频点。对扫频发现的12个覆盖问题路段进行调整优化。高铁专网优化建农村_浦家村东拉远单侧BCCH信号出现陡降,单侧天线存在问题通过扫频可看出位于切换带上的输出信号偏弱精确扫频,发现覆盖衔接问题超高速扫频工具,可实现毫秒级样本数设置方位角、倾角,确保覆盖效果高铁专网优化天线型号的选择

高铁专网的天线需要选择21dBi高增益天线,且具备3度电下倾角。避免对铁路周边网络造成干扰,固定电下倾角天线可以避免专网内小区间干扰。天线方向角的调整

专网小区天线方位角调整需要依据铁路线路的实际走向进行,现场调整天线方位角使得天线主瓣指向站址间距中点处。天线下倾角的调整

为避免专网小区信号沿铁路线覆盖传播过远,引起专网内小区间的频率干扰,对专网小区天线下倾角进行调整。

结合扫频仪提供的高铁线路上所有高铁专网小区BCCH频点覆盖情况,依据铁路“天线挂高与高铁落差”,对天线下倾角进行调整。设置方位角、倾角,确保覆盖效果高铁专网优化天线型号的选择天线进一步实施小区合并,有效减少切换/重选次数高铁专网优化

沪杭客运专线高铁专网(嘉兴段)建设规划为18个小区,高铁开通后优化过程中,发现部分切换重选带在测试中频繁出现切换不及时和无法正常重选的情况,同时话音质量差导致数据业务下载速率较差。建设需求控制压力重规划方案将原来沪杭客运专线18个信源小区合并成10个信源小区,平均每个信源小区下挂8.6个拉远站点,信源下最大下挂拉远站点数为10个,最小下挂拉远站点数为6个嘉兴境内专网小区切换带从17个减少到9个。合并前后,切换带区域的高架桥墩平均高度降低了10米,减少了切换和重选时的干扰风险。有效降低掉话风险(5%以内)提高接通率:95%进一步实施小区合并,有效减少切换/重选次数高铁专网优化EGSM清频,减少对GSMR干扰(一)高铁沿线部分路段EGSM干扰严重,宽频直放站存在带外泄露:某厂家模拟宽频光纤直放站在天线口测试,EGSM频段内干扰信号强度高达-50dBm。某厂家宽频GRRU在天线口测试,EGSM频段内干扰信号依然存在。高铁周边直放站存在下行全频段底噪抬升;高铁专网优化930-934Mhz范围内信号强度大EGSM清频,减少对GSMR干扰(一)高铁沿线部分路段EGSEGSM清频,减少对GSMR干扰(二)针对宽带主设备存在的问题,建议从频点配置和EGSM带外滤波器添加两个方面进行干扰规避:调整频点配置高铁专网频点与EGSM频段预留一定保护带,高铁频点到25号频点以上;控制单通道内的频点带宽,单通道的所有频点需要约束到5MHz以内,三阶互调产物避开930~934MHz频段。加装外置滤波器 作为频点调整的配套方案,930~934MHz抑制达到30dB。安装示意图现场实景图滤波器指标频率范围指标最小带外抑制930~934MHz≧30dB最大带内插损940~960MHz<0.6dB12V输入2.3A直流压降DC0.3V高铁专网优化EGSM清频,减少对GSMR干扰(二)针对宽带主设备存在的问统一专网频率配置,降低网内干扰PGSM与铁路GSMR频段间隔仅1M,铁路“公网对GSMR干扰须小于-95dBm”要求苛刻,高铁禁用25号以下频段,避免三阶互调对GSMR干扰,致使高铁频点使用数大大减少。面临新的挑战:350公里时速状态下保持话音清晰,对高铁频率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地制宜,频率的规划使用应更具合理性、科学性;

高铁统一改频后,话音质量提升明显:如嘉兴地区的上下行话音质量分别改善50%和38%;分场景明确清频范围制定分频策略以郊县为主开展5公里范围内清频(清查同邻频现象)以密集城区为主开展3公里范围内清频(清查同邻频现象)郊县使用1*6的频率复用模型密集城区使用1*3的频率模型。构建干扰矩阵基于MR采集、结合扫频数据,使用自主改频工具AFOS构建干扰矩阵指导频率优化关键举措高铁专网优化统一专网频率配置,降低网内干扰PGSM与铁路GSMR频段间隔统一专网频率配置,降低网内干扰(嘉兴为例)高铁专网优化1×2间隔频率复用1×3间隔频率复用1×6连续频率复用121212112312311536241同频复用距离为5公里,设定相应的干扰值为0dB同频复用距离为10公里,相对的干扰值为-6dB(距离增大一倍,电平下降6dB)同频复用距离为30公里,相对的干扰值为-15.6dB(距离增加6倍,电平下降15.6dB)邻频复用距离为5公里,相对的干扰值为-18dB(同频与邻频的工程要求相差18dB)嘉兴客运高铁小区建网初期使用1*3间隔频率复用的方式规划高铁频率,然后对沿线10公里内进行清频操作,从测试结果与MR报告分析来看,无论是上行质量与下行质量还是无法达到优秀的指标要求。经讨论研究,后续采用1*6连续频率复用的方式重新规划高铁的频率,从相关KPI指标和上下行质量的对来看,取到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22个高铁小区(含室分),上行质量改善50%以上,下行质量改善38%,掉话率下降到0.55%,切换成功率提升到90%以上。1×6复用的情况下,某一组频率使用的5公里的路段内,在公网中有3组频率可以有选择性的重复使用:如使用3号频率组的路段内,1、5、6这三组频率可以在公网中复用(BCCH除外),因此对周边区域内的频率复用情况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注意:要求在高铁两边5公里内(城区要求3公里)且天线正对高铁的小区不得使用,其他可以复用。统一专网频率配置,降低网内干扰(嘉兴为例)高铁专网优化1×2合理制定参数策略,适应高速移动环境高铁专网优化参数名参考值最小接入电平-90dBmCRO0dBmCRH除LAC交界处的专网小区CRH设置为0随机接入重试次数1-2次上下行功率控制关闭基于距离切换开关关闭基于质量切换开关开启基于功率预算切换开关开启最小切换接入电平-95dBm无线链路检测计时器TIMER32有关小区接入和重选基本参数的设置:合理制定参数策略,适应高速移动环境高铁专网优化参数名参考值最合理制定参数策略,适应高速移动环境高铁专网优化切换门限:PBGT(功率预算切换门限):切换距离为1公里以内的设定为3~5dB,1至1.2公里的设定为1~3dB;紧急质量切换门限:0·1dB;切换窗口:HoAveragingLevParam-A_LEV_HO:3HoAveragingQualParam-A_QUAL_HO:3HoAveragingAdjCellParam-A_PBGT_HO:5参数名称设置值中文含义CBQLOW小区级别EN_BS_PCFALSE基站功率控制EN_MS_PCFALSE手机功率控制PING_PONG_HCP20dB乒乓切换电平阀值T_HCP30000ms乒乓切换时间阀值CCCH-MODETWOccch模式(仅边界)Call_Re_EstablishmentNot_allowed呼叫重建功能MAX_RETRAN2最大重发次数针对高铁超高速、专网小区链式切换特点,在控制重叠区覆盖优化的同时,适当减少切换窗口降低切换门限,可有效降低因切换过慢而造成的掉话概率;合理制定参数策略,适应高速移动环境高铁专网优化切换门限:参数合理制定参数策略,适应高速移动环境高铁专网优化Fast切换参数设置参考(杭州段高铁参数)参数名建议值备注快速切换上行触发电平(dB)50快速切换上(下)行触发电平:在一段统计时间内对测量报告滤波后的服务小区上行电平低于该参数值时,才能发起快速切换。0到63等级对应值为-110dBm到-47dBm快速切换下行触发电平(dB)50快速移动速度门限(米/秒)45在一段统计时间内MS速度高于该参数值时才能发起快速切换快速切换统计时间(0.5秒)1触发快速切换必须尊循P/N准则,即在N次内,持续有P次满足快速切换触发条件。该参数表示上述的N,即在“快速切换统计时间”设定的时间内,满足快速切换的条件的时长大于等于该参数值时,触发快速切换。P,即在该参数设定的时长内,BSC统计满足快速切换的条件的时长。快速切换持续时间(0.5秒)1服务小区滤波器长度1测量报告滤波器邻区滤波器长度1测量报告滤波器快速切换偏移(dB)64在一段统计时间内链型邻区的路径损耗比服务小区路径损耗的差值大于等于该参数值时才能发起快速切换。(0-64等级对应值-64dbm到0dbm)是否链型邻区是必须设置为链型邻区,快速切换才起作用高铁小区切换策略:功率PBGT预算切换、电平紧急切换、质量紧急切换。合理制定参数策略,适应高速移动环境高铁专网优化Fast切换参高速/高铁协同优化,有效分流话务

起因:沪杭客运高铁轨道大部分与沪杭高速公路平行,最小距离间隔仅50米左右。问题:沪杭高速存在部分用户占用高铁小区,增加了铁路专网话务负荷,并易造成掉话;对策:在特定区域(高速与高铁之间)新增2根挂高较低的天线,设计特别单向切换关系:高铁小区话务分流小区高速公路大网小区,有效降低铁路专网的话务负荷,同时避免进入专网而掉话。高铁小区分流小区高速公路大网小区手机在高速公路上候车室→月台:只允许“候车室”终端TD到GSM专网的单向切换或重选;不允许GSM专网终端切换或重选到TD公网;不允许周边TD公网终端切换或重选GSM专网月台→出站通道:只允许GSM专网终端到“出站通道TD”的单向切换或重选,不允许GSM专网终端切换或重选到TD公网火车站候车室与月台专网间的2/3G覆盖优化,保证用户有序进入高铁专网。2/3G协同优化,有效提升客户感知高铁专网优化高速/高铁协同优化,有效分流话务起因:沪杭客运高铁轨道大部分多维度优化,提升数据业务高铁专网优化高铁专网优化覆盖容量参数合理规划主覆盖小区及重叠覆盖区域从空口到传输,保障数据业务资源充足精细优化重选、功控、编码等参数高铁数据业务优化,需从覆盖、容量、参数方面,对单个小区进行精细优化主要问题集中在覆盖、参数及频率干扰。解决手段包括覆盖控制、参数调整和频率优化三大方面。沪杭高铁优化实例:高铁数据业务优化思路:多维度优化,提升数据业务高铁专网优化高铁专网优化覆盖容量参数新功能应用(NACC),提升数据业务高铁专网优化Page38数据业务中断时间长主要原因:切换后在目标小区读广播消息过程较长NACC大幅度缩短切换引起的数据中断时间,由几秒降低为300~700毫秒,业务体验大大提升加快对前一小区的所占用资源的释放,有效提升网络容量。小区A小区B小区BSI在终端切换前,将目标小区B的系统消息在源小区A提前发送给终端高铁测试:重选时延由2390ms缩短到230ms新功能应用(NACC),提升数据业务高铁专网优化Page3沪杭高铁数据业务优化成效高铁专网优化Page39FTP最高全程平均速率达105.35kbps!通过网内网干扰排除,C/I明显提升通过覆盖、重选优化,各小区重选时延明显降低沪杭高铁专网各小区通过小区覆盖、干扰、重选参数等优化手段,C/I明显提升,重选时延下降,FTP平均速率从60.93kbps提升至105.35kbps!沪杭高铁数据业务优化成效高铁专网优化Page39FTP最高创建智能保障系统、支撑高铁网络质量用户类型切换驻留小区时间高铁用户50s--1min高速用户70s--3min50s普通用户4min以上基于A+abis的MR透视系统,深入挖掘高铁小区全量数据,实现对高铁干线用户的智能分析,业务呈现、感知保障。高铁专网优化铁路用户行为分析:经过7月3日—7月9日一周铁路用户通话记录分析,发现异常事件149起,其中上行质差通话个数1个,下行质差通话个数6个,TCH掉话次数63次,切换失败次数79次。用户掉话率平均2%模拟路测分析:从某日的模拟路测结果显示,上海至杭州方向部分小区掉话严重,通过呼叫回放发现:18184小区切换至10169小区后信号弱而掉话。创建智能保障系统、支撑高铁网络质量用户类型切换驻留小区时间高目录高铁专网规划1高铁专网优化2浙江高铁网络覆盖应用3特殊场景规划及优化案例4目录高铁专网规划1高铁专网优化2浙江高铁网络覆盖应用3特殊场-42-背景明确了基于“四统一(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的高铁项目建设维护原则及高铁单独组网原则。明确了省、市及省公司规划、工程、网优、采购等相关部门在高铁项目的工作职责界面划分。甬台温高铁、沪杭城际高铁打造成为高铁优化样板工程,全面领先竞争对手。公司“3.18”高铁专项决策会要求:-42-背景明确了基于“四统一(统一组织、统一规划一、浙江省高速铁路概况浙江省的高铁/动车建设总里程已达988公里,已形成由沪杭、浙赣、萧甬、甬台温、金温铁路组成的“两纵两横”铁路格局。高铁类型

里程(公里)

开通时间时速(公里)动车:沪杭、浙赣、萧甬线5582006年200动车:甬台温福3282009年250沪杭高铁1022010年350宁杭、杭甬高铁3992011年300~350杭长高铁9332013年

350杭黄、金丽温高铁4502013年

250沪杭高铁宁杭高铁杭甬高铁沪杭动车浙赣动车萧甬动车甬台温动车金丽温高铁杭黄高铁杭长高铁浙江高铁现状及近期规划一、浙江省高速铁路概况浙江省的高铁/动车建设总里程已达988二、浙江省高速铁路环境浙江铁路环境异常复杂,途经区域不仅有开阔地、发达乡镇、中等密集城区和密集中心城区,同时高架桥(最高35米)、密集隧道群地形(最长隧道10Km)、U型地域(铁路凹陷在地平面6~20以下,浙江境内长达120Km左右)众多。穿越密集城区穿越乡镇全程高架水桥区域穿越城区二、浙江省高速铁路环境浙江铁路环境异常复杂,途经区域不仅有开三、浙江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分布列车类型运营速度最高速度列车长度列车材质车损CRH1200KM/h250KM/h213.5M不锈钢24dbCRH2200KM/h250KM/h201.3M中空铝合金车体10dbCRH3330KM/h380KM/h200.0M/20dbCRH5200KM/h250KM/h205.2M中空铝合金车体24dbCRH1CRH2CRH3CRH5目前途径浙江省的高速列车基本涵盖全国所有列车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三、浙江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分布列车类型运营速度最高速度列车长度运营商收益和品牌受到影响用户体验差KPI变差高速多普勒效应部分车体信号穿透损耗超过20dB覆盖电平不足、切换带不足、切换关系混乱铁路提速切换成功率下降接通率下降掉话率上升掉网频繁语音质量差数据业务质量下降吞吐量降低,甚至掉线用户投诉大幅上升,对品牌影响严重话务量降低导致收益降低高铁严重影响客户体验和运营商品牌四、浙江高铁环境下的影响和挑战运营商收益和品牌受到影响用户体验差KPI变差高速多普勒效应铁浙江高铁网络初况高铁4条线路中,各线路三项指标均未达到满分要求,其中杭温线掉话率(33.01%),接通率(71.23%)在所有路线中各项指标最差,历次网络质量指标一直比较差,需要重点优化。高铁优化工作将面临车速快、不利于切换及重选、地形地貌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需加大优化力度。网络测试指标(2010年初)不达标不达标不达标浙江高铁网络初况高铁4条线路中,各线路三项指标均未达到满分要浙江高铁网络初况地区拉远设备远端数量拉远设备构成小区数宏基站小区数拉远设备覆盖公里宏基站覆盖公里备注杭州5711292518拉远设备小区全部连续覆盖;宏基站小区同时覆盖外网和高铁绍兴2244523424个拉远设备小区全部为不连续;宏基站小区同时覆盖外网和高铁宁波108274415545拉远设备小区不连续;宏基站小区仅覆盖高铁,切换关系较好;城区内约7.2公里路段微专网尚未建设好,由宏基站小区覆盖;其余拉远设备构成小区连续覆盖。台州6321177029拉远设备构成小区部分连续;宏基站小区覆盖高铁,切换关系较好温州1914101710拉远设备构成小区全部连续覆盖高铁杭甬、甬台温线共134公里由公网宏基站小区提供覆盖,邻区关系复杂,易发生向覆盖非高铁的小区发起重选或切换,掉话风险高。GRRU沿线路建设,覆盖深度好,专覆盖铁路,不仅吸收大话务,可灵活“串联”,小区合并有效减少切换。覆盖方式不统一宏基站覆盖每公里发生1.4次切换GRRU设备覆盖每公里发生0.3次切换浙江高铁网络初况地区拉远设备远端数量拉远设备构成小区数宏基站全省各地市主设备及延伸系统设备涉及厂家诸多,包括华为、京信、三维、鑫众等:设备类型多元化浙江高铁网络初况地市高铁名称主设备厂家(改造前)主设备厂家(改造后)延伸设备(改造前)延伸设备(改造后)杭州浙赣线MOTO+华为华为鑫众+华为华为沪杭线MOTO+华为华为鑫众+三维华为杭甬线MOTO+华为华为鑫众华为宁波甬台温诺西诺西逸畅京信(2个小区逸畅)萧甬线诺西诺西三维三维温州甬台温华为华为华为华为台州甬台温诺西诺西三维三维金华浙赣线阿尔卡特阿尔卡特京信+飞毛腿京信嘉兴沪杭线阿尔卡特阿尔卡特京信京信绍兴萧甬线摩托华为三维三维浙赣线摩托摩托京信京信衢州浙赣线阿尔卡特阿尔卡特京信京信设备类型的统一将有助于维护优化的开展,同时影响网络性能整体效果提升。全省各地市主设备及延伸系统设备涉及厂家诸多,包括华为、京信、浙江高铁优化思路围绕集团自主优化体系建设目标,根据公司高铁专项决策会上统一工作部署,浙江公司自2010年开始,以“省公司集中专项优化”模式针对沪杭城际高铁开展建设优化,并对甬台温高铁进行专项整治优化;同时以“地市常态维护优化为主,省网优专家团队远程支撑为辅”方式来兼顾一期的浙赣、萧甬高铁质量提升。覆盖控制干扰清除协同优化边界优化感知优化维护保障精心规划共小区组网规范设备选型标准合理设计站间距精确分离高铁用户快速问题定位精确扫频优化覆盖衔接有序合理控制切换带距离精心设计拉远站归属完成EGSM清频统一专网频率高速/高铁、2/3G协同优化双边小区容量、衔接设计全省统一代维统一实行有线监控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优化维护指导工作浙江高铁优化思路覆盖控制干扰清除协同优化边界优化感知优化维护浙江高铁优化关键里程碑5月5日完成甬台温高铁覆盖提升方案及浙赣、萧甬高铁弱覆盖路段改造方案会审启动甬台温高铁质量专项提升工作完成沪杭高铁专网改频、覆盖及参数优化、三网分析9月30日3月26日8月10日4月8日启动甬台温高铁站址增补落实工作启动沪杭高铁专项优化完成甬台温、浙赣、萧甬整体优化10月26日完成沪杭高铁数据业务专项提升筹划沪杭高铁TD专网覆盖8月

浙江公司在完成整体优化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优化经验!《浙江高铁网络网络维护管理办法》、《浙江高铁专题优化指导意见》512010同步进行浙赣、萧甬高铁弱覆盖路段改造工作2011浙江高铁优化关键里程碑5月5日完成甬台温高铁覆盖提升方案及浙浙江高铁优化效果52接通率掉话率全省接通率97.19%全省掉话率3.24%全省高铁/动车语音接通率97.19%全省高铁/动车语音掉话率3.24%网络质量提升显著:全省高铁/动车网络接通率由80.42%提升至97.19%,掉话率由20.1%降至3.24%,全面领先竞争对手。浙江高铁优化效果52接通率掉话率全省接通率97.19%全省掉目录高铁专网规划1高铁专网优化2浙江高铁网络覆盖应用3特殊场景规划及优化案例4目录高铁专网规划1高铁专网优化2浙江高铁网络覆盖应用3特殊场采用漏缆覆盖不同隧道

目前隧道主要有:单洞双轨、单洞单轨

高铁专网特殊场景覆盖—隧道覆盖线路中线2.7m单轨泄漏电缆泄漏电缆沿隧道壁水平安装,每隔1.3米打一个卡具固定固定卡码右线线路中线左线线路中线隧道中线2.7m列车列车双轨泄漏电缆说明:对于单洞双轨的隧道,列车车厢内的手机用户距离漏缆的最大距离d为8米(远离漏缆一侧的列车)

链路预算列车内覆盖电平=发射功率-器件损耗-漏缆每米损耗×L-空间耦合损耗-宽度因子(8m)-车体损耗-阴影衰落余量漏缆主要指标百米损耗空间耦合损耗:距离漏缆2m处的损耗值宽度因子:距离漏缆d(m)处信号衰减量,20log(d/2)根据列车高度一般在3.7至4.3米之间,选择平均车窗高度距轨2.4米为泄漏电缆安装位置。RXL5-1A(耦合型)标称衰减

(dB/100m)耦合损耗(50%2米)特征阻抗Ω外径(mm)GSM9005.1725029采用漏缆覆盖不同隧道高铁专网特殊场景覆盖—隧道覆盖线路中线2隧道口与室外衔接覆盖

情况(一):若隧道内外的信号是属于不同小区的,则需把隧道内的信号引到室外,或把室外信号引进隧道。(把室外信号引到隧道会牵涉到额外的漏缆安转,所以把隧道内信号引导室外较容易和方便)小区A小区A小区A小区B重叠覆盖情况(二):若隧道内外信号属于同一小区的,则可以直接通过跳线或馈线连接高增益天线提供短距离的覆盖衔接。(这种覆盖方式一般适用于连续隧道群,而隧道群内的信号为同一个小区)高铁专网特殊场景覆盖—隧道覆盖隧道口与室外衔接覆盖情况(一):若隧道内外的信号是属于短隧道覆盖方式(500-700米)

切换设计隧道内无切换,如与隧道外不同小区,切换带需选在隧道出入口处;如果RRU引入隧道外的基带(小区)信号,隧道内信号和隧道外同属一个小区,可减少隧道出入口切换带,免去洞顶天线,隧道末端添加负载吸收功率。链路预算决定漏缆覆盖长度根据每载波功率计算链路预算得出最长覆盖距离;铁路隧道由于列车填充空间大,推荐使用泄露电缆覆盖隧道。洞顶天线泄漏电缆馈线DRRU/GRRU基站天线切换区域切换区域高铁专网特殊场景覆盖—隧道覆盖短隧道覆盖方式(500-700米)切换设计洞顶天线泄漏中长隧道覆盖方式(700米以上)

长隧道范围界定多个RRU才能满足覆盖,多根漏缆连接进行覆盖,隧道内可以满足切换条件。隧道中单边每隔500m一个避车洞,可放置RRU等设备。切换设计隧道内有切换,切换带长度与列车时速相关,隧道口切换可以通过添加洞顶天线解决。泄漏电缆MRRU/GRRUDRRU洞顶天线基站天线切换区域切换区域高铁专网特殊场景覆盖—隧道覆盖中长隧道覆盖方式(700米以上)长隧道范围界定泄漏电缆隧道群覆盖方式

连续隧道范围界定多段隧道,中间间隔区域不远,覆盖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中间段覆盖,多个RRU满足覆盖,隧道内可以切换。切换设计隧道整体两侧可切换,切换带长度与列车时速相关,隧道间与隧道内连接区同小区设置,减少切换。优点隧道内外同小区,减少切换次数;信源基站不但可提供隧道覆盖,还可兼顾隧道间覆盖,减少基站数量。隧道间隔处,洞口采用定向板状天线覆盖,保证其信号强度,使隧道内外为同一小区。泄漏电缆DRRU/GRRU洞顶天线洞顶天线泄漏电缆馈线DRRU/GRRU基站天线切换区域高铁专网特殊场景覆盖—隧道覆盖隧道群覆盖方式连续隧道范围界定泄漏电缆DRRU/GRR59高铁隧道场景高铁开通以来,在高铁沿线隧道内切换带由于重叠区不足导致重选不及时、切换不及时导致的事件到达50次以上。而温州全线隧道内切换带有12个,产生事件的几率大增,需要对隧道内切换带的重叠区进行延长,达到最佳效果。温州园岩寨隧道内问题比较严重,以该站点为例:优化步骤设备硬件调整新增圆岩寨隧道内西四RRU下挂到BBU28下的5号端口,同时增加2个6db衰减器(额定功率>=50W),增加2个2进1出同频合路器(额定功率>=100W),增加2个电桥2进2出(3DB、额定功率200W)参数调整:根据增加RRU后主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电平变化发现交界处的电平交叉不明显,切换带附近会产生回切现象。调整圆岩寨隧道内西四(新)RRU的发射功率由15W调整到12W,BBU27到BBU28的出PBGT切换门限设为由64改为68、切换磁滞设为0改为4;到11月份测试没有产生事件。优化前后测试情况高铁网络优化案例案例1:增加隧道内切换带重叠区优化59高铁隧道场景优化步骤优化前后测试情况高铁网络优化案例案例案例2:新老铁路并轨场景高铁网络优化案例随铁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条或多条轨道并轨、分离的区域不断增多,易造成该区域网络异常事件的发生。网络建设初期,该区域有4个高铁小区,在分岔口极易导致MS切换或重选目标不明确而掉话。方案:1)将高铁泥桥村BBU下石大路、横塘村西两个RRU割接到高铁玉锦服饰BBU下,和顺桥村1个RRU割接到高铁文革村BBU下。2)选取老沪杭高铁的文革村拉远系统2的1个点、高铁泥桥村1个点、高铁笕桥水墩拉远系统1的3个点,高铁笕桥水墩拉远系统2的1个点,一共6个点,作为交叉口和上下高架的覆盖小区;3)将高铁笕桥水墩拉远系统1和2的剩余站点,进行适当割接,不再分上、下行线,而是按路段划分。切换成功率100%案例2:新老铁路并轨场景高铁网络优化案例随铁路网规模的不断扩案例3:高速、高铁并行,有效分流话务沪杭高铁和沪杭高速在嘉兴境内几乎全程并行,在嘉兴南站附近出现分叉口。拟建站点A,距离高铁近1公里,高铁小区信号在此处为-82dBm。拟建站点B,距离高铁近800M,高铁小区信号在此处-80dBm。方案:分流站点位置需距离高铁大于500米,天线覆盖方向需背对高铁,必须保证其信号覆盖至高铁上的电平值不得超过-90dBm;上海方向,在高铁18117小区附近新增分流小区,18117小区与该分流小区做单向邻区关系;杭州方向,在18137小区附近新增分流小区,高铁18137小区与该分流小区只做单向邻区关系。各分流小区和周边较近公网小区设定单向邻区关系;所有分流小区均使用1800M频率,且BCCH选择相同频点,以保证精简高铁小区BA表,确保高铁用户不被分流。高铁网络优化案例案例3:高速、高铁并行,有效分流话务沪杭高铁和沪杭高速在嘉兴62验证测试分析甬台温高铁,宁波到温州方向,温州双屿客运中心附近,MS由(瓯北堡一BBU22)进入(东岙底BBU23)覆盖区,在交界处占用BBU22的信号时,MS检测出其邻区“BCCH=65,BSIC=2”的小区信号为-68dBm,BSC下发切换命令,回切到BBU21小区。但回切后BBU21信号突降,并且话音质量持续在7级直至掉话。系统数据分析当MS占用BBU22小区信号时,根据系统消息BA2表要求对65号频点进行测量,由于距离高铁100米左右的公网基站廊桥宾馆(CID:29514)TCH=65,导致测量结果同频虚高;根据GSM规范,当某一频点消失后,手机内存中会保存该频点以及BSIC大概10秒钟,当再次出现该频点时,在没有解出BSIC之前,将以前存在内存中的该频点的BSIC码,作为当前的BSIC码,所以此时其BBU21的BSIC值仍然被MS所记忆。MS上报测量报告时,误将其邻区中的(BCCH=65,BSIC=2)小区当成BBU21上报给BSC,BSC进行判决并下发切换命令,产生回切。解决措施高铁采用专用BCCH频点,并对高铁周边公网频点进行频避,高铁周边1公里内的公网频点不能与高铁专网BCCH同频;对高铁专网自身的频率复用间隔加大。高铁网络优化案例案例4:穿越密集城区优化62验证测试分析高铁网络优化案例案例4:穿越密集城区优化高铁网络优化案例案例5:瓯江特大桥优化63现状在双屿湾底RRU没有优化前在大桥中段的电平覆盖在-85dbm左右,在桥中段话音质量7级拖死掉话,不能及时切换。优化思路割接双屿湾底RRU到BBU22下,使覆盖大桥的信号处于同一个小区下。增加双屿湾底向南覆盖RRU,主要是加强双屿湾底附近和南向的覆盖,下挂到BBU22。对双屿湾底向北覆盖RRU升功率到20W,大桥北RRU升功率到17W。优化指标前后对比:前后前后约2公里高铁网络优化案例案例5:瓯江特大桥优化63现状优化指标前后对高铁专网小区切换衔接带优化案例沪杭城际GTW翁梅-1由于处在与嘉兴交界处,位置更新频繁,SD话务量较高(已经在边界管家村站点叠加1800),现网需配置16个SD信道;TCH配置29个,高铁用户在同一时间内达到高峰,造成呼叫拥塞。现开启半速率门限,忙时半速率话务占比达到90%以上原因分析:现场勘测后,判定话务主要分为三部分:余杭火车站附近常驻用户、火车站广场用户、高铁乘客。除了由于附近常驻用户进入高铁专网外,绝大部分是由于用户从候车厅出来行进到车站广场的过程中回切到高铁翁梅所造成。高铁网络优化案例案例6:沪杭城际边界小区优化起始日期时间小区名TCH话务量(爱尔兰)SDCCH话务量(爱尔兰)业务信道掉话次数(次)TCH拥塞率%(不含切换)TCH掉话率%半速率话务占比%2011-3-816:00:00沪杭城际GTW翁梅-116.987.8405.776.6291.442011-3-812:00:00沪杭城际GTW翁梅-116.797.99384.255.5592.342011-3-2016:00:00沪杭城际GTW翁梅-115.845.1260.134.3173.82高铁专网小区切换衔接带优化案例沪杭城际GTW翁梅-1由于处在高铁专网小区切换衔接带优化案例测试分析在空闲状态下,余杭高铁南站广场主要由翁梅-2、翁梅1800-2覆盖,电平在-58dBm左右正常进入广场、候车室、购票厅时占用公网邻区。在通话状态下,余杭高铁南站广场主要占用翁梅1800-2,电平在-68dBm左右,GSMC/I在20dB左右,话质持续在0级。由于城际GTW翁梅的电平略高于余杭高铁南站(CI:11669),月台上在通话状态时正常占用城际GTW翁梅,不易发生向余杭高铁南站切换;但空闲状态时,易重选到余杭高铁南站,又从余杭高铁南站重选进入翁梅1800-2。高铁网络优化案例案例6:沪杭城际边界小区优化解决方案:在”余杭高铁南站”室分站点上新增1个小区(1800BBU+RRU),增加2副板状天线外打车站广场,新增小区做为缓冲小区解决候车厅用户、广场用户与高铁专网之间的衔接问题。新建小区将在另一BSC内,在高铁BSC内做外部邻区,层级设为1层。同时对余杭高铁南站邻区关系重新调整。最终将确保在广场外无法切换和重选占用高铁小区,同时月台上余杭高铁南站不再切换和重选到翁梅1800-2公网上;高铁专网小区切换衔接带优化案例测试分析高铁网络优化案例案例6案例7:温州南站“三高”小区影响现象温州南站为公网和高铁专网的入口,该小区为“SD话务高,TCH话务高,数据业务话务高”三高小区,容量矛盾异常突出午间忙时共有6趟列车或从温州南始发,或途径温州南停靠,大量旅客集中进站上车,位置更新SD话务量急剧增高,大量AGCH信道占用请求,CCCH信令信道拥塞;网管指标统计分析,温州南站小区的“寻呼超时率”个别时段高达20%以上。测试分析温州南站火车站候车室做了短呼锁频测试,从测试结果看,11:10-11:22被叫MS2空口中信令中看到大量的下行立即指配消息,MS2持续无法被寻呼,导致未接通事件发生。解决措施信令信道CCCH扩容至2,增加下行AGCH和PCH容量;温州南站10677小区扩容至8载频,增加业务信道容量。你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已经顺利抵达温州南站,高铁网络优化案例案例7:温州南站“三高”小区影响现象你拨打的用户已经顺利抵达感谢聆听!网络质量是通信企业的生命线铁路质量是生命线中的大动脉感谢聆听!网络质量是通信企业的生命线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铁路优化培训:铁路专网覆盖讲解课件201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分析破解铁路覆盖难题,全面提升网络优化水平铁路专网规划、优化2011.8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分析破解铁路覆盖难题目录高铁专网规划1高铁专网优化2浙江高铁网络覆盖应用3特殊场景规划及优化案例4目录高铁专网规划1高铁专网优化2浙江高铁网络覆盖应用3特殊场对于高铁网络需要整体规划,集中运维监控3全车用户快速通过多个地市,全线任一点出现问题,负面影响倍增4用户在高铁出现感知差的问题,不再是各地市独立的问题,而是影响全线整体品牌质量影响面大品牌及客户受损旧模式:分散规划建设运维;新高铁:高速移动、链状行驶、跨地运行。高铁专网规划1高铁穿越的多个本地网单独建设,运维管理分散进行费时费力,效率低下2分散管理维护经验不能有效共享,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相同故障反复定位,增加工作量运维效率低响应速度慢对于高铁网络需要整体规划,集中运维监控3全车用户快速通过多个高铁专网规划高铁“四高”:高架、高速、高等级、高频次(沪杭高铁为例)高架:全程高架,均高25米,最高35米;给基站建设及网络优化均带来了很大挑战(较甬台温高铁底噪抬升了5dB,通话质量在弱于-75dBm即开始劣化)。高速:全程350公里时速(97米/秒),试验最高时速416公里;对网络切换带及站间距带来更高的要求;数据业务优化难度同步提升。高等级:列车GSM-R信号控制系统采用C3最高标准,对公网EGSM退频及三阶互调要求相当高;给大网质量带来很大冲击。高频次:计划最高峰每日开210对列车,间隔仅2分半钟;对网络设备容量、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实现高铁车体内的良好覆盖(大于-70dBm),考虑24dB的车厢损耗情况下,要求车厢外的信号电平至少达到-46dB,站点距铁路需不超过100米,大部分路段需要新建站址。全程高架高铁专网规划高铁“四高”:高架、高速、高等级、高频次高铁专网规划的五大要素高铁专网规划组网规划:根据不同场景及车速选择合适的组网模式覆盖规划:合理设计站间距有效控制覆盖电平容量设计:最大限度满足话音数据业务需求设备标准:选择满足高铁需求的专用设备配套监控: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监控能力12345高铁专网规划的五大要素高铁专网规划组网规划:根据不同场景及车统一组网模式高铁专网规划因浙江铁路环境复杂,途径开阔地、发达乡镇、中等密集城区和密集中心城区的路段较多,为适应高速铁路场景,确保网络质量及客户感知,浙江公司统一采用共小区专网覆盖模式:建网方式优缺点分析适合场景投资成本车载直放站覆盖充分保证车内网络覆盖;降低切换、重选失败风险任何铁路场景需与铁道部协调公网覆盖容易实现组网;多小区覆盖、公网邻区多、不适合复杂场景、指标提升难度大低速列车铁路场景利用现网、成本低专网覆盖(共小区)专网小区覆盖、邻区关系简单、切换带切换序列明确;适合任何场景建设成本中

仅此处设置进出口统一组网模式高铁专网规划因浙江铁路环境复杂,途径开阔地、发达统一组网模式高铁专网规划车站候车室广场站台铁路覆盖专网小区车站室内分布小区室外宏蜂窝小区重选和切换关系设计专网:各地所有高铁小区使用单独LAC、独立BSC组网,实现与公网在切换、重选上隔离。“封闭”:仅通过车站候车室室分系统进出入“专网”共小区:由1个近端机携带多个延伸拉远设备,组成单个高铁小区。小区LACBCCH载频配置车站候车室(室内分布系统)外网LAC外网BCCH8或者Segment方式8(900M)+8(1800M)车站站台专网LAC专网BCCH4+4高铁小区专网LAC专网BCCH4注意:控制外网小区的信号强度,避免室内小区切换到外网,而无法返回铁路专线小区。控制站台小区的信号,避免越区覆盖到广场,使得用户在出站时误切入站台小区而无法回到外网小区。可以将室分小区分裂,双向独立覆盖。统一组网模式高铁专网规划车站候车室广场站台铁路覆盖专网小区车明确站址选择原则(采用“之”型布站)双侧覆盖车厢,减少实际穿透损耗。根据现网测试的经验,采用“之”字形布站可减少3~5dB的覆盖重叠区的设计。CellBCellDCellCCellA双侧覆盖车厢,减少实际穿透损耗单侧障碍物阻挡不会造成覆盖盲点站间距、塔高基站天线挂高高出高铁路面20M,站间距1.2KM基站天线挂高高出高铁路面10M,站间距1KM基站天线挂高高出高铁路面5M,站间距0.8KM站址距铁路垂直距离要求在100M±50M范围内配套每个站点都需要机房,远端放置于机房内建议使用直流供电,可避免市电落火难题骨干光缆管道要求沿高铁全线贯通高铁专网规划站址选择的同时,需进一步考虑小区内外覆盖要求、有效覆盖距离、有效覆盖电平等因素。明确站址选择原则(采用“之”型布站)双侧覆盖车厢,减少实际穿控制共小区内外覆盖差异同逻辑小区的GRRU间信号衔接吻合度,受车速及网内频率干扰所带来的影响较少。而逻辑小区间覆盖衔接设计要求方面,则与列车运行速度、网内干扰程度密切相关,否则将会因切换和重选不及时而带来切换掉话、重选失败脱网等系列风险。高铁专网规划同逻辑小区多个GRRU之间信号衔接两个逻辑小区间信号衔接,发生重选切换同逻辑小区多个GRRU之间信号衔接控制共小区内外覆盖差异同逻辑小区的GRRU间信号衔接吻合度,手机在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衰落到一定程度,会触发小区重选(idle模式)或者切换(Active模式)过程。必须保证在手机顺利进入新小区之前,当前小区的信号不会进一步衰落到门限值以下,否则空闲的手机可能进入NoServiceMode(即脱网)、或者Active模式的手机无法及时切换而掉话;因此必须合理控制有效覆盖区域的大小,来保证重选或者切换的完成;切换算法比小区重选复杂,但比小区重选的发生要及时。切换过程只需要3秒以下,小区重选由GSM规范定义需要5秒以上;结论:active模式下切换对相邻小区重叠区域长度的要求,小于idle模式的重选。满足idle模式的重叠距离一定满足active模式下的切换要求。高铁车速(公里/小时)150250350高铁车速(米/秒)427097单向重叠覆盖需求OA(米)=速度*5秒210350485例如普通铁路甬台温高铁沪杭客运专线有效覆盖距离=1/2站间距+单向重叠覆盖距离按照空闲模式计算,车速与重叠覆盖区距离的关系见下表:RCELLACELLBRoBAO车速越快,要求有效覆盖距离越远!控制小区间的有效覆盖距离高铁专网规划手机在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衰落到一定程度,会触发小区重选(id在有效覆盖电平内,手机可以顺利解调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BSIC及系统消息;网内干扰将大大提高对有效覆盖电平要求;覆盖边缘电平必须大于有效覆盖电平,才符合规划要求。网内干扰越大,要求有效覆盖电平越高!由于沪杭高铁桥墩平均高度在25米,受公网的干扰风险较大。通过对沪杭高铁测试采样点信号场强和话音质量的分析,信号强度低至-75dBm以下,话音质量0-3级比例迅速下降。控制小区间的有效覆盖电平高铁专网规划在有效覆盖电平内,手机可以顺利解调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BSIC高铁相邻小区站点规划要求为:在有效覆盖距离内,覆盖信号强度达到有效覆盖电平强度。实际高铁应用时,既需要延长有效覆盖距离,又要求提高有效覆盖电平,由于受到射频设备发射功率限制,较难以到达网络质量要求。切换衔接带设置于基站密集区域,网内干扰强,可酌情采取A+B小区合路的衔接带方案设计。相当于减小站间距为0,有效覆盖距离仅为单向重叠覆盖距离,在相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覆盖距离要求越短时,覆盖电平场强就越高,能够较好的抵抗切换和重新时的网内干扰。强化小区间有效覆盖电平高铁专网规划高铁相邻小区站点规划要求为:在有效覆盖距离内,覆盖信号强度达高铁相邻小区站点规划要求为:在有效覆盖距离内,边缘覆盖信号强度达到有效覆盖电平强度。天线挂高(相对高度)20米10米5米有效覆盖距离1062米1023米855米站间距要求(时速350公里)1154米1074米740米站间距=(有效覆盖距离—单向重叠覆盖距离)X2单载频发射功率馈线损耗功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