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盖结构设计课件_第1页
楼盖结构设计课件_第2页
楼盖结构设计课件_第3页
楼盖结构设计课件_第4页
楼盖结构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重点1.掌握现浇单向梁板结构的内力按弹性及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建立折算荷载、塑性铰、内力重分布、弯矩调幅等概念;掌握连续梁板截面设计特点及配筋构造要求。2.掌握现浇双向梁板结构的内力弹性设计方法;掌握其配筋构造要求。3.熟悉楼梯结构类型、受力特点、内力计算和配筋构造要求。4.雨篷结构受力特点、荷载计算、内力分析、配筋方案和构造措施。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本章重点1.掌握现浇单向梁板结构的内力按弹性及考虑塑性内力11.1.1楼盖分类组成:梁+板,可有板无梁。形式:楼盖、屋盖、阳台、雨篷、楼梯、片筏基础等。§11.1楼盖结构分类及布置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11.1.1楼盖分类§11.1楼盖结构分类及布置钢筋混凝土密肋楼盖井式楼盖扁梁楼盖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密肋楼盖井式楼盖扁梁楼盖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按施工方法分类装配式:预制板+现浇(或预制)梁。装配整体式:预制楼面上做刚性面层。刚性面层:≥40mm混凝土层,内配钢筋网。现浇式:板与梁钢筋交织,混凝土同时浇捣。这是本章学习的重点。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分类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按施工方法分类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单向板肋形楼盖

l2/l1≥3时按单向板设计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单向板肋形楼盖l2/l1≥3时按单向板设计板上荷载传力方式:

次梁主梁墙、柱基础除与边长比有关外,还与支承梁的线刚度比有关。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板上荷载传力方式:次梁主梁墙、柱基础除与边长比有关外,还与支板上荷载传力方式:

两个方向梁墙、柱基础双向板肋形楼盖

梁无主次之分,荷载两向传递。

l2/l1≤2时按双向板设计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板上荷载传力方式:两个方向梁墙、柱基础双向板肋形楼盖梁无主次井式楼盖与密肋楼盖

可无柱,使用方便,但梁跨度大。楼面刚度弱,变形大。梁高h≥。

井式密肋肋距≤1.5m,楼面刚度比井式大,变形比井式小。传力方式:

板梁基础墙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井式楼盖与密肋楼盖可无柱,使用方便,但梁跨度井式密肋肋距≤无梁楼盖

传力方式:

板柱基础板不宜薄,h≥150mm。柱距不宜大。无梁楼盖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9无梁楼盖传力方式:板柱基础板不宜薄,h≥150mm。柱距不宜

11.1.2楼盖结构布置(a)主梁横向布置(b)主梁纵向布置(c)只布置次梁单向板肋梁楼盖布置方案结构平面布置方案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011.1.2楼盖结构布置(a)主梁横向布置(b)主梁结构布置方法:包括柱网、承重墙、梁和板的布置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造价及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结构的平面布置。根据工程实践,常用跨度为: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1结构布置方法:包括柱网、承重墙、梁和板的布置第11章楼

11.1.3楼盖设计中的注意事项(1)楼盖结构体系的选择建筑物的用途和要求,结构的平面尺寸(柱网布置)是确定楼盖结构体系的主要依据。(2)结构计算模型的确定将实际的建筑结构抽象为可以进行分析计算的力学模型,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任务。(3)梁板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板的尺寸确定首先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要求,其次尚应满足一定的高跨比要求。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211.1.3楼盖设计中的注意事项第11章(4)楼盖结构的设计步骤结构布置建立计算模型,画出计算简图荷载分析计算结构及构件内力分析计算构件截面设计施工图设计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4)楼盖结构的设计步骤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11.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单向板与双向板的概念对两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1)进行结构布置,并初步拟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2)进行荷载计算;3)确定板梁的计算简图;4)进行板、次梁、主梁的内力计算;5)进行板、次梁、主梁的截面配筋计算;6)按配筋计算和构造要求绘制结构施工图。11.2.1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4§11.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单向板与双向板的概念11.3楼盖结构平面布置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53楼盖结构平面布置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5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mm)板的类型最小厚度单向板屋面板60民用建筑楼板60工业建筑楼板70行车道下的楼板80板的类型最小厚度双向板80密肋楼盖面板50肋高250悬臂板(根部)悬臂长度不大于500mm60悬臂长度1200mm100无梁楼盖150现浇空心楼盖200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6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mm)板的类型最小厚度单向板结构平面布置方案

(a)主梁横向布置(b)主梁纵向布置(c)只布置次梁单向板肋梁楼盖布置方案在进行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使,应注意以下问题:1)梁格应尽可能布置得规整、统一,减少梁板跨度的变化,尽量统一梁、板的截面尺寸,以简化设计、方便施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和建筑效果。2)受力合理。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7结构平面布置方案(a)主梁横向布置(b)主梁纵向布置(4荷载(1)恒载:自重、粉灰重等。恒载标准值=体积×材料自重常用的材料和构件自重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活荷载:人群、家具、风荷载、雪荷载、屋面活荷载等。民用建筑楼面活载标准值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板和次梁一般以均布荷载为主。承载力计算荷载用设计值,要将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γG或γQ

。对于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γQ=1.3。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84荷载(1)恒载:自重、粉灰重等。恒载标准值=体积×5计算简图荷载分配时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95计算简图荷载分配时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第11章楼盖计算单元支承条件墙支承梁支承当板的支座为次梁,次梁的支座为主梁时,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具有一定的嵌固作用,为简化计算通常假定其为铰支座,由此引起的误差通过折算荷载的办法予以调整。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0计算单元墙支承梁支承当板的支座为次梁,次梁的支座为主梁时,次次梁抗扭刚度对板的约束影响考虑主梁对次梁、次梁的抗扭刚度对板的约束影响。板次梁当梁板直接搁置在砖墙或砖柱上时,按实际恒载和实际活载计算。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1次梁抗扭刚度对板的约束影响考虑主梁对次梁、次梁的抗扭刚度对板计算跨数相邻两跨跨长相差≤10%时,按等跨计算。五跨以上按五跨计算(刚度、荷载以及支承条件相同)。小于5跨按实际跨数考虑。计算跨度连续梁、板的计算跨度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2计算跨数计算跨度连续梁、板的计算跨度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中间跨对多跨连续梁板边跨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3中间跨对多跨连续梁板边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36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内力内力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内力要根据荷载最不利布置组合计算。恒载一次布置,活载分跨布置再组合1.活荷载的最不利组合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46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内力内力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内力要活荷载在不同跨间时的弯矩图和剪力图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5活荷载在不同跨间时的弯矩图和剪力图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活荷载不利布置规律:(1)求某跨跨中+Mmax,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2)求某跨跨中+Mmin或-Mmax,左、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3)求某支座-Mmax,该支座左、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4)求某支座Vmax,与(3)相同。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6活荷载不利布置规律: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62.内力计算

连续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可按一般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内力。对于等跨连续梁(或连续梁各跨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由附表1~4查出相应的内力系数,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跨内或支座截面的最大内力。在均布及三角形荷载作用下: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72.内力计算连续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可按一般结构力3.内力包络图由内力叠合图形的外包线构成,它反映出各截面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力值,是设计时选择截面和布置钢筋的依据。(a)弯矩包络图(b)剪力包络图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83.内力包络图由内力叠合图形的外包线构成,它反映出4.支座截面内力的计算配筋计算方法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有关章节进行。配筋时用的弯矩和剪力值按如下方法确定:均布荷载作用集中荷载作用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94.支座截面内力的计算配筋计算方法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11.2.2连续梁,板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计算计算单元及荷载(1)

计算单元:与弹性方法相同。(2)

计算跨度:(3)

荷载:用实际恒载与实际活载。中间跨边跨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011.2.2连续梁,板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计算计算单元及荷载(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混凝土开裂后,截面的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称应力发生了重分布。钢筋屈服后,在荷载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截面的变形可以急剧增大,称出现了“塑性铰”。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1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混凝土开裂后,截式中,为极限曲率;为屈服曲率;lp为塑性铰的等效长度。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是:(a)塑性铰是单向铰,只能沿Mu方向转动;(b)塑性铰可以传递弯矩,M≤Mu;(c)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则有一定的长度。塑性铰可分为拉铰(受拉钢筋屈服)和压铰(受拉钢筋不屈服),拉铰转动量大于压铰。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2式中,为极限曲率;为屈服曲率;lp为塑性铰的塑性2.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超静定结构中,某一截面由于裂缝出现、钢筋与混凝土粘结破坏、钢筋屈服等原因,使截面内力分布与按弹性理论分析时有所不同的现象,称为出现了内力重分布。超静定结构才有内力重分布,静定结构只有应力重分布。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32.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超静定结构中,某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定义:

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弹性工作阶段的内力分布是由各截面弹性刚度确定,而构件开裂之后,裂缝截面的刚度将小于未开裂截面,各截面间内力分布不同于弹性工作阶段,尤其当内力最大的截面出现塑性铰后,结构的计算简图也将改变,各截面内力间的关系改变得更大,即在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由于构件开裂以及塑性铰的出现,结构的内力分布状态与弹性阶段相比有较大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塑性内力重分布。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4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定义:第11章楼盖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5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5关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几点结论:

1)对弹塑性材料制成的超静定结构来说,到达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并不是某一截面的内力达到其极限承载力,而是形成破坏机构。2)在塑性铰出现之后的加载过程中,结构的内力经历了一个重新分布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塑性内力重分布”。(注意计算简图的改变)3)弹塑性材料的超静定结构从出现塑性铰至形成破坏机构之间,其承载力还有相当的储备。如果在设计中利用这部分强度储备,就可以节省材料,提高经济效益。4)塑性铰出现的位置、次序及内力重分布程度可以根据需要人为地控制。5)梁在产生塑性内力重分布以后,由于塑性铰截面转动,梁的变形及塑性铰区各截面的裂缝开展都较大,所以要控制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程度,应保证变形和裂缝宽度满足正常的使用。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6关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几点结论:第11内力重分布使弹性计算中弯矩最大截面内力减少,弯矩较小截面的内力增大,相当于弯矩调幅。由于塑性铰的转动是有限的,因此调幅量也有限。3.连续梁、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内力计算

(弯矩调幅法)《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CECS51:93)规定:调幅系数一般为0.2,且不宜超过0.25。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7内力重分布使弹性计算中弯矩最大截面内力减少,弯矩较截面弯矩调整的幅度:对结构的弹性弯矩值和剪力值进行适当的调整,用以考虑结构因非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内力重分布。应用弯矩调幅法应遵循以下规定:(1)纵筋:HPB300、HRB335、HRB400、RRB400;混凝土:C20~C45(2)一般不宜超过0.25(3)不应超过,不宜小于(4)调整后的结构内力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连续梁、板各控制截面的弯矩值不宜小于简支梁弯矩值的1/3

弯矩调幅法的概念及注意事项: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8截面弯矩调整的幅度:对结构的弹性弯矩值和剪力值进行适当(5)应在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段适当增加箍筋数量受剪配箍率:(防斜拉)

(6)必须满足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及裂缝宽度的要求,在使用阶段不应出现塑性铰弯矩调幅法计算步骤(1)

按弹性分析方法计算内力,按活载最不利分布进行内力组合得出最不利弯矩图;(2)

按CECS51:93要求对支座弯矩调幅;(3)

计算支座弯矩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值,且比弯矩值不得小于弹性弯矩值。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9(5)应在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段适当增加箍筋数量弯矩调幅法计算

可按荷载最不利布置,根据调整后的支座弯矩用静力平衡条件计算;也可近似取用考虑荷载最不利布置按弹性方法算得的剪力值。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等跨连续梁板内力计算(1)

等跨连续梁式中:

分别为等跨连续梁的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mba(2)

等跨连续板式中:为等跨连续板的弯矩系数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0可按荷载最不利布置,根据调整后的支座弯矩用静力平衡条表11.1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的弯矩计算系数支承情况

截面位置

端支座边跨跨中

距端第二支座距端第二跨跨中中间支座中间跨跨中A

B

C

梁、板搁置在墙上

0

1/11

2跨连续:-1/103跨以上连续:-1/11

1/16

-1/14

1/16

板与梁整浇连接

-1/16

1/14

梁-1/24

梁与柱整浇连接

-1/16

1/14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1表11.1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的弯矩计算系数支承情况截面

表11.2连续梁的剪力计算系数支承情况

截面位置

端支座内侧Ain

距端第二支座

中间支座

外侧Bex

内侧Bn

外侧Cex内侧Cin

搁置在墙上

0.450.600.550.550.55与梁或柱整浇连接0.500.55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2表11.2连续梁的剪力计算系数支承情况按塑性理论计算内力中两个问题的说明:

(1)荷载及内力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作用,以及活荷载的不利布置等因素,在按弯矩调幅法分析结构时均已考虑。(2)适用范围塑性理论方法不适用于下列情况: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作用的结构;2)轻质混凝土结构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3)受侵蚀性气体或液体严重作用的结构(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开展有严格限制的结构);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二次受力的叠合结构;5)处于重要部位而又要求有较大强度储备的构件。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3按塑性理论计算内力中两个问题的说明:第11章楼盖结构设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受力纵筋,受力纵筋沿短跨方向布置。一般不验算斜截面承载力。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由于拱效应使板中各计算截面弯矩减少,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都按减少20%计算,其他截面不减少。11.2.3截面设计与构造(1)

配筋计算特点1.板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4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受力纵筋,受力纵筋(2)

构造要求板厚宜尽量薄一些,但不得小于最小厚度。板的支承长度应满足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要求,且一般不小于板厚,同时在砌体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20mm,在混凝土构件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受力钢筋一般用HPB300或HRB335级钢筋,直径常用8mm、10mm,12mm,而且板面负筋得直径一般不小于8mm,70mm≤间距≤200mm。受力钢筋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当板中承受较大的动荷载作用时不宜采用分离式配筋。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5(2)构造要求板厚宜尽量薄一些,但不得小于最小厚度。第11分布筋与受力筋方向垂直,每米不小于4根,直径常为8mm,且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嵌入墙内的板,其板面应配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应设附加钢筋。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6分布筋与受力筋方向垂直,每米不小于4根,直径常为8mm,且板中受力钢筋配筋构造钢筋种类一般采用HPB300、HRB335常用直径6mm、8mm、10mm、12mm,负钢筋宜采用较大直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

弯起式锚固好,整体性好,节约钢筋,施工复杂分离式锚固较差,用钢量稍高,但施工方便钢筋弯钩板底钢筋:半圆弯钩,上部负弯矩钢筋:直钩弯起、截断一般按构造处理若连续板相邻跨度相差超过20%或各跨荷载相差较大时,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7板中受力钢筋配筋构造钢筋种类一般采用HPB300、HRB33连续板受力钢筋两种配置方式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8连续板受力钢筋两种配置方式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8构造钢筋:包括分布钢筋、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垂直于梁肋的板面构造钢筋、板的温度收缩钢筋板中分布钢筋构造要求

位置与受力钢筋垂直,均匀布置于受力钢筋的内侧作用浇筑混凝土时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抵抗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力承担并分布板上局部荷载产生的内力,以便更多钢筋参与工作

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对于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面粉不景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数量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9构造钢筋:包括分布钢筋、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垂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垂直于梁肋的板面构造钢筋板嵌入承重墙时的板面裂缝分布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0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垂直于梁肋的板面构造钢筋板嵌入承重板的配筋图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1板的配筋图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12.次梁(1)

配筋计算特点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斜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计算。当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为防止过早出现斜截面破坏,可将计算得到的箍筋用量提高20%。(2)

构造要求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对于跨度相差不超过20%、承受均布荷载的次梁,当q/g≤

3时,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22.次梁(1)配筋计算特点(2)构造要求第11章楼次梁的配筋构造锚固长度:钢筋伸进支座或在连续梁中承担负弯矩的上部钢筋在跨中截断时,需要延伸一定的长度,即锚固长度。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3次梁的配筋构造锚固长度:钢筋伸进支座或在连续梁中承担负弯矩的次梁斜截面强度计算

截面A支座B支座左B支座右C支座57.16-85.7471.08-71.08

满足要求不需要计算配筋不需要计算配筋不需要计算配筋不需要计算配筋箍筋直径和肢数双肢箍6构造最小配筋891.5构造最小配筋构造最小配筋实际间距150150150150()kNbhft07.0()kNbhfcc025.0b()kNVVkN>=´´´9.2464152009.1125.0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4次梁斜截面强度计算截面A支座B支座左B支座右C支座57.13.主梁(1)

计算特点一般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主梁以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主,为简化计算,可将自重也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主梁支座处截面有效高度按下图确定。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53.主梁(1)计算特点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2)

构造要求主梁受力钢筋的切断位置要按弯矩包络图确定。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应设附加钢箍或吊筋。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6(2)构造要求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6附加钢箍筋或吊筋按右式计算:式中,F为次梁传递给主梁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fyv为附加箍筋或吊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为附加箍筋与水平线的交角。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7附加钢箍筋或吊筋按右式计算:式中,F为次梁传递给主梁的集中受弯构件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情况T形、I形截面倒L形截面肋形梁(板)肋形梁(板)肋形梁(板)1按计算跨度考虑2按梁(肋)净距考虑_3按翼缘高度考虑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8受弯构件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T形、I形截面倒L形截面肋形梁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9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9§11.3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

11.3.1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弹性开裂与裂缝相交的钢筋屈服形成机构双向板破坏时的裂缝分布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0§11.3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11.3.1双向板的受力11.3.2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按弹性理论取微元体,建立微分方程式并求解,根据边界条件可以求出板的内力与变形。或纵横各取一单元宽板带,按交点处挠度相等进行荷载分配。1、单区格双向板的内力计算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111.3.2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按弹性理论取微元体,l取用lx和ly中较小者。μ为泊桑比,混凝土的

=0.2,表中系数是按=0算得的,当不等于0时,支座弯矩仍查表计算,跨中弯矩要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弯矩系数和挠度系数的取值对常见的六种情况可查教材附表,对其他支承情况可查设计手册。单位板宽内弯矩和挠度计算方法: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2l取用lx和ly中较小者。μ为泊桑比,混凝土的=0.式中,mx和my仍按表计算。2、多区格双向板的内力计算(1)

计算跨中最大弯矩求区格A时:A区格活载满布,然后跨区格布置活载。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3式中,mx和my仍按表计算。2、多区格双向板的内力计算第1棋盘式荷载布置对称荷载反对称荷载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4棋盘式荷载布置对称荷载反对称荷载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活载最不利布置方法当求某一区格跨中最大弯矩时,在该区格及其前后左右每隔一区格应布置活荷载,即呈棋盘式布置。支承条件g+q/2荷载作用下,各中间支座可视为固支。若A区格为边区格,则边支座有边梁时为固支,无边梁时为简支。在q/2荷载作用下,中间各支座可视为简支。若A区格为边区格,则边支座有边梁时为固支,无边梁时为简支。内力计算a.先求A区格在g+q/2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按四边固支条件查单区格板的表。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5活载最不利布置方法支承条件内力计算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b.在求A区格在q/2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按四边铰支条件查单区格板的表。c.将a、b计算结果叠加得最后结构。跨中最大挠度也按上述方法计算。(2)

计算支座最大弯矩活载最不利布置方法为简化计算,假定各区格均布满活载。支承条件中间支座均为固支,边支座按实际支座情况而定。内力计算a.根据支承情况和g+q的荷载查单区格板的表格计算相应的支座弯矩。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6b.在求A区格在q/2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按四边铰支条件b.由以上讨论可见,虽然是多区格双向板,计算时仍是一个区格、一个区格地单独计算。c.计算可从较大的区格开始,当相邻两跨所求得的同一支座的弯矩不等时,选较大者配筋。(3)

支座梁内力计算荷载分配由每区格四角按45°对角线将区格划分为四块,每块上的恒载和活载传递给相邻的支承梁。不考虑板的连续性。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7b.由以上讨论可见,虽然是多区格双向板,计算时仍是(3)内力a.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化为等效均布荷载计算。b.梯形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可先按固端弯矩相等的条件换算成等效均布荷载。c.三角形荷载也可换算成等效均布荷载计算。梯形荷载三角形荷载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8内力梯形荷载三角形荷载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8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内力的常用方法有塑性铰线法和板带法两种(1)塑性铰线的确定1)将破坏时,塑性铰线发生在弯矩最大处;2)分布荷载下,塑性铰线是直线;3)双向板被塑性铰线分成若干节板,节板的变形远小于塑性铰线的变形,故可将节板视为刚性板,整个板的变形都集中在塑性铰线上。4)板的破坏图式可能不止一个,在所有的可能破坏图式中,最危险的是相应于极限荷载为最小的塑性铰线。5)负塑性铰线发生在固定边界即负弯矩处,两相邻节板间的正塑性铰线通过它们旋转轴的交点。6)塑性铰线上的扭矩与剪力均极小,可认为等于零。11.3.3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内力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69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内力的常用方法有塑性铰线法和板带法两种1(2)常见的双向板的破坏图式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0(2)常见的双向板的破坏图式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0(3)均布荷载下连续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设计1)基本计算公式2)设计方法

计算出短跨和长跨的计算跨度。取总的均布荷载。计算首先从中间区格板开始,即根据上节的方法由基本公式求出,再根据指定的关系求出其它各弯矩设计值。中间区格板计算中求出的各支座弯矩值,作为计算相邻区格板的已知支座弯矩值。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1(3)均布荷载下连续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设计1)基本计(4)其他破坏图式的防止①避免倒幕式破坏图式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2(4)其他破坏图式的防止①避免倒幕式破坏图式第11章楼盖②避免正幕式破坏图式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3②避免正幕式破坏图式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311.3.4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1.截面设计(1)

对四边都与梁整体浇接的板,考虑拱效应,其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情况予以减少:中间区格板的支座及跨内截面减少20%。边区格板的跨内截面及第一内支座处截面:当lb/

l

<1.5时,减少20%;当1.5≤

lb/

l≤2.0时,减少10%。式中l为垂直于楼板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度;lb为沿楼板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度。角区格板截面弯矩值不予折减。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411.3.4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1.截面设计(1(2)

截面有效高度(3)

配筋计算:单位宽度内所需钢筋,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5(2)截面有效高度(3)配筋计算:单位宽度内所需钢筋,第(1)板厚80~160mm,简支板h/l01≥1/45;连续梁h/l01≥1/50(l01为短跨跨长)。2.构造要求(2)钢筋的配置短跨方向钢筋放在外边,长跨方向放在里面。可将每一方向分成板带,两个方向的边缘板带宽度均为l01/4。边缘板带单位宽度范围内的配筋等于中间板带单位宽度范围的一半。支座上承受负弯矩的钢筋按计算确定,沿支座均匀配置,伸入支座长不小于l01/4。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6(1)板厚2.构造要求(2)钢筋的配置第11章楼盖结中间板带与边板带的正弯矩钢筋配置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7中间板带与边板带的正弯矩钢筋配置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7§11.4无梁楼盖

11.4.1无梁楼盖的受力特点和实验结果无梁楼板及板的划分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8§11.4无梁楼盖11.4.1无梁楼盖的受力特点和实验受力特点无梁楼盖为四点支承的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它的弹性变形曲线如图

无梁楼板的弹性变形曲线实验结果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无梁楼板在开裂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载增加,裂缝首先在柱帽顶部出现,随后不断发展在跨中中部1/3跨度处,相继出现成批的板底裂缝,这些裂缝相互正交,且平行于柱列轴线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9受力特点实验结果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79无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有精确计算法、经验系数法和等代框架法等经验系数法

无梁楼盖的布置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每个方向至少应有三个连续跨;②同一方向各跨跨度相差不超过20%;边跨的跨度不大于其相邻的内跨;③区格为矩形,任一区格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值lx/ly≤2;④可变荷载和永久荷载之比值q/g≤3。⑤为保证无梁楼盖结构体系不承受水平荷载(如风力、地震作用),应在该结构体系中设置抗侧力支撑或剪力墙。11.4.2无梁楼盖的内力计算

无梁楼盖计算方法有按弹性理论和塑性铰线法两种计算方法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0无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有精确计算法、经验系数法和等代框架法等按塑性理论计算无梁楼板的塑性绞线分布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1按塑性理论计算无梁楼板的塑性绞线分布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不同类型柱帽的配筋构造要求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2不同类型柱帽的配筋构造要求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211.4.3柱帽设计

柱帽的主要形式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311.4.3柱帽设计

柱帽的主要形式第11章楼盖结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冲切破坏时,形成破坏锥体的锥面与平板面大致成45°倾角;受冲切承载力与混凝土轴向抗拉强度、局部荷载的周边长度(柱或柱帽周长)及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仅对不太高的配筋率而言),均大体呈线性关系;与板厚大体呈抛物线关系;具有弯起钢筋和箍筋的平板,可以大大提高受冲切承载力。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4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冲切破坏时,形成破坏锥体的锥面与平板面大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柱配筋构造要求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5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柱配筋构造要求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5

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当竖向荷载作用时,有柱帽的无梁楼板内跨,具有明显的拱作用,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以适当折减。除边跨及边支座外,所有其余部位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均可按内力分析得到的弯矩乘以0.8。板的厚度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有帽顶板时,h/l02≥1/35;无帽顶板时,h/l02≥1/32;无柱帽时,柱上板带可适当加厚,加厚部分的宽度可取相应跨度的0.3倍。11.4.4无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6截面的弯矩设计值11.4.4无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第11板的配筋无梁楼板的配筋构造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7板的配筋无梁楼板的配筋构造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7§11.5楼梯设计楼梯的结构设计内容:(1)根据建筑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楼梯的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2)根据建筑类别,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确定楼梯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注意:楼梯的可变荷载往往比所在的楼面可变荷载大,生产车间楼梯的可变荷载可按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小于3.5kN/m2(按水平投影面计算)。除上述竖向荷载外,设计楼梯栏杆时尚应按规定考虑顶部水平线荷载0.5kN/m(对于住宅、医院、幼儿园等)或1.0kN/m(对于学校、车站、展览馆等)。(3)进行楼梯各部件的内力计算和截面设计;(4)绘制施工图,特别应注意处理好连接部位的配筋构造。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8§11.5楼梯设计楼梯的结构设计内容:第11章楼盖结构设§11.5楼梯设计按施工方法分为整体式楼梯装配式楼梯按梯段结构形式分为梁式楼梯板式楼梯楼梯的结构选型

特种楼梯须按空间问题求解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89§11.5楼梯设计按施工方法分为整体式楼梯按梯段梁式楼梯楼11.5.1板式楼梯设计(1)基本组成:梯段板、平台板和平台梁。(2)优点:下表面平整,施工时支模方便。

缺点:梯段跨度较大时,斜板较厚,材料用量较多。(3)适用范围:可变荷载较小,梯段跨度不大于3.0m的情况。(4)重点掌握:每一组成部分所承受的荷载、计算单元、内力计算、配筋计算和相关构造要求。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9011.5.1板式楼梯设计(1)基本组成:梯段板、平台板和板式楼梯设计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91板式楼梯设计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91换算成与板面垂直的荷载后,按简支梁求跨中弯矩,考虑到支座构造后,近似取:式中: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92换算成与板面垂直的荷载后,按简支梁求跨中弯矩,式中:第11章2.5.2梁式楼梯设计(1)基本组成:踏步板、梯段斜梁、平台梁、平台板。(2)缺点:施工时支模比较复杂,外观显得不够轻巧。(3)适用范围:可变荷载较大,梯段跨度大于3.0m时较为经济。(4)踏步板:厚度一般为30~50mm,其最小厚度一般取为40mm。取一个踏步板按简支的单向板计算,支承在梯段斜梁上。

每一踏步的配筋除按计算确定外,每个踏步一般不宜少于2φ6受力钢筋,布置于踏步下面斜板中,分布钢筋间距不大于250mm。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932.5.2梁式楼梯设计(1)基本组成:踏步板、梯段斜梁式中:(5)梯段斜梁:按梯为斜板公式计算内力再配筋。梯段斜梁按倒L形截面梁计算,踏步板下斜板为其受压翼缘。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94式中:(5)梯段斜梁:按梯为斜板公式计算内力再配筋。第11(6)平台梁:按简支梁计算。斜梁传来的荷载为集中荷载。如:斜梁有沿梁轴方向作用的力,该力对平台梁产生水平推力或拉力。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95(6)平台梁:按简支梁计算。斜梁传来的荷载为集中荷载。如:斜本章重点1.掌握现浇单向梁板结构的内力按弹性及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建立折算荷载、塑性铰、内力重分布、弯矩调幅等概念;掌握连续梁板截面设计特点及配筋构造要求。2.掌握现浇双向梁板结构的内力弹性设计方法;掌握其配筋构造要求。3.熟悉楼梯结构类型、受力特点、内力计算和配筋构造要求。4.雨篷结构受力特点、荷载计算、内力分析、配筋方案和构造措施。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96本章重点1.掌握现浇单向梁板结构的内力按弹性及考虑塑性内力11.1.1楼盖分类组成:梁+板,可有板无梁。形式:楼盖、屋盖、阳台、雨篷、楼梯、片筏基础等。§11.1楼盖结构分类及布置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9711.1.1楼盖分类§11.1楼盖结构分类及布置钢筋混凝土密肋楼盖井式楼盖扁梁楼盖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98密肋楼盖井式楼盖扁梁楼盖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按施工方法分类装配式:预制板+现浇(或预制)梁。装配整体式:预制楼面上做刚性面层。刚性面层:≥40mm混凝土层,内配钢筋网。现浇式:板与梁钢筋交织,混凝土同时浇捣。这是本章学习的重点。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分类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99按施工方法分类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单向板肋形楼盖

l2/l1≥3时按单向板设计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00单向板肋形楼盖l2/l1≥3时按单向板设计板上荷载传力方式:

次梁主梁墙、柱基础除与边长比有关外,还与支承梁的线刚度比有关。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01板上荷载传力方式:次梁主梁墙、柱基础除与边长比有关外,还与支板上荷载传力方式:

两个方向梁墙、柱基础双向板肋形楼盖

梁无主次之分,荷载两向传递。

l2/l1≤2时按双向板设计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02板上荷载传力方式:两个方向梁墙、柱基础双向板肋形楼盖梁无主次井式楼盖与密肋楼盖

可无柱,使用方便,但梁跨度大。楼面刚度弱,变形大。梁高h≥。

井式密肋肋距≤1.5m,楼面刚度比井式大,变形比井式小。传力方式:

板梁基础墙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03井式楼盖与密肋楼盖可无柱,使用方便,但梁跨度井式密肋肋距≤无梁楼盖

传力方式:

板柱基础板不宜薄,h≥150mm。柱距不宜大。无梁楼盖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04无梁楼盖传力方式:板柱基础板不宜薄,h≥150mm。柱距不宜

11.1.2楼盖结构布置(a)主梁横向布置(b)主梁纵向布置(c)只布置次梁单向板肋梁楼盖布置方案结构平面布置方案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0511.1.2楼盖结构布置(a)主梁横向布置(b)主梁结构布置方法:包括柱网、承重墙、梁和板的布置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造价及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结构的平面布置。根据工程实践,常用跨度为: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06结构布置方法:包括柱网、承重墙、梁和板的布置第11章楼

11.1.3楼盖设计中的注意事项(1)楼盖结构体系的选择建筑物的用途和要求,结构的平面尺寸(柱网布置)是确定楼盖结构体系的主要依据。(2)结构计算模型的确定将实际的建筑结构抽象为可以进行分析计算的力学模型,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任务。(3)梁板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板的尺寸确定首先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要求,其次尚应满足一定的高跨比要求。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0711.1.3楼盖设计中的注意事项第11章(4)楼盖结构的设计步骤结构布置建立计算模型,画出计算简图荷载分析计算结构及构件内力分析计算构件截面设计施工图设计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08(4)楼盖结构的设计步骤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11.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单向板与双向板的概念对两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1)进行结构布置,并初步拟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2)进行荷载计算;3)确定板梁的计算简图;4)进行板、次梁、主梁的内力计算;5)进行板、次梁、主梁的截面配筋计算;6)按配筋计算和构造要求绘制结构施工图。11.2.1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09§11.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单向板与双向板的概念11.3楼盖结构平面布置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103楼盖结构平面布置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5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mm)板的类型最小厚度单向板屋面板60民用建筑楼板60工业建筑楼板70行车道下的楼板80板的类型最小厚度双向板80密肋楼盖面板50肋高250悬臂板(根部)悬臂长度不大于500mm60悬臂长度1200mm100无梁楼盖150现浇空心楼盖200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11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mm)板的类型最小厚度单向板结构平面布置方案

(a)主梁横向布置(b)主梁纵向布置(c)只布置次梁单向板肋梁楼盖布置方案在进行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使,应注意以下问题:1)梁格应尽可能布置得规整、统一,减少梁板跨度的变化,尽量统一梁、板的截面尺寸,以简化设计、方便施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和建筑效果。2)受力合理。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12结构平面布置方案(a)主梁横向布置(b)主梁纵向布置(4荷载(1)恒载:自重、粉灰重等。恒载标准值=体积×材料自重常用的材料和构件自重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活荷载:人群、家具、风荷载、雪荷载、屋面活荷载等。民用建筑楼面活载标准值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板和次梁一般以均布荷载为主。承载力计算荷载用设计值,要将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γG或γQ

。对于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γQ=1.3。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134荷载(1)恒载:自重、粉灰重等。恒载标准值=体积×5计算简图荷载分配时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145计算简图荷载分配时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第11章楼盖计算单元支承条件墙支承梁支承当板的支座为次梁,次梁的支座为主梁时,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具有一定的嵌固作用,为简化计算通常假定其为铰支座,由此引起的误差通过折算荷载的办法予以调整。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15计算单元墙支承梁支承当板的支座为次梁,次梁的支座为主梁时,次次梁抗扭刚度对板的约束影响考虑主梁对次梁、次梁的抗扭刚度对板的约束影响。板次梁当梁板直接搁置在砖墙或砖柱上时,按实际恒载和实际活载计算。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16次梁抗扭刚度对板的约束影响考虑主梁对次梁、次梁的抗扭刚度对板计算跨数相邻两跨跨长相差≤10%时,按等跨计算。五跨以上按五跨计算(刚度、荷载以及支承条件相同)。小于5跨按实际跨数考虑。计算跨度连续梁、板的计算跨度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17计算跨数计算跨度连续梁、板的计算跨度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中间跨对多跨连续梁板边跨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18中间跨对多跨连续梁板边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36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内力内力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内力要根据荷载最不利布置组合计算。恒载一次布置,活载分跨布置再组合1.活荷载的最不利组合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196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内力内力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内力要活荷载在不同跨间时的弯矩图和剪力图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20活荷载在不同跨间时的弯矩图和剪力图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活荷载不利布置规律:(1)求某跨跨中+Mmax,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2)求某跨跨中+Mmin或-Mmax,左、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3)求某支座-Mmax,该支座左、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4)求某支座Vmax,与(3)相同。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21活荷载不利布置规律: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262.内力计算

连续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可按一般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内力。对于等跨连续梁(或连续梁各跨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由附表1~4查出相应的内力系数,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跨内或支座截面的最大内力。在均布及三角形荷载作用下: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222.内力计算连续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可按一般结构力3.内力包络图由内力叠合图形的外包线构成,它反映出各截面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力值,是设计时选择截面和布置钢筋的依据。(a)弯矩包络图(b)剪力包络图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233.内力包络图由内力叠合图形的外包线构成,它反映出4.支座截面内力的计算配筋计算方法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有关章节进行。配筋时用的弯矩和剪力值按如下方法确定:均布荷载作用集中荷载作用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244.支座截面内力的计算配筋计算方法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11.2.2连续梁,板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计算计算单元及荷载(1)

计算单元:与弹性方法相同。(2)

计算跨度:(3)

荷载:用实际恒载与实际活载。中间跨边跨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2511.2.2连续梁,板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计算计算单元及荷载(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混凝土开裂后,截面的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称应力发生了重分布。钢筋屈服后,在荷载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截面的变形可以急剧增大,称出现了“塑性铰”。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26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混凝土开裂后,截式中,为极限曲率;为屈服曲率;lp为塑性铰的等效长度。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是:(a)塑性铰是单向铰,只能沿Mu方向转动;(b)塑性铰可以传递弯矩,M≤Mu;(c)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则有一定的长度。塑性铰可分为拉铰(受拉钢筋屈服)和压铰(受拉钢筋不屈服),拉铰转动量大于压铰。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27式中,为极限曲率;为屈服曲率;lp为塑性铰的塑性2.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超静定结构中,某一截面由于裂缝出现、钢筋与混凝土粘结破坏、钢筋屈服等原因,使截面内力分布与按弹性理论分析时有所不同的现象,称为出现了内力重分布。超静定结构才有内力重分布,静定结构只有应力重分布。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282.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超静定结构中,某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定义:

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弹性工作阶段的内力分布是由各截面弹性刚度确定,而构件开裂之后,裂缝截面的刚度将小于未开裂截面,各截面间内力分布不同于弹性工作阶段,尤其当内力最大的截面出现塑性铰后,结构的计算简图也将改变,各截面内力间的关系改变得更大,即在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由于构件开裂以及塑性铰的出现,结构的内力分布状态与弹性阶段相比有较大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塑性内力重分布。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29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定义:第11章楼盖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0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35关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几点结论:

1)对弹塑性材料制成的超静定结构来说,到达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并不是某一截面的内力达到其极限承载力,而是形成破坏机构。2)在塑性铰出现之后的加载过程中,结构的内力经历了一个重新分布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塑性内力重分布”。(注意计算简图的改变)3)弹塑性材料的超静定结构从出现塑性铰至形成破坏机构之间,其承载力还有相当的储备。如果在设计中利用这部分强度储备,就可以节省材料,提高经济效益。4)塑性铰出现的位置、次序及内力重分布程度可以根据需要人为地控制。5)梁在产生塑性内力重分布以后,由于塑性铰截面转动,梁的变形及塑性铰区各截面的裂缝开展都较大,所以要控制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程度,应保证变形和裂缝宽度满足正常的使用。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1关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几点结论:第11内力重分布使弹性计算中弯矩最大截面内力减少,弯矩较小截面的内力增大,相当于弯矩调幅。由于塑性铰的转动是有限的,因此调幅量也有限。3.连续梁、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内力计算

(弯矩调幅法)《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CECS51:93)规定:调幅系数一般为0.2,且不宜超过0.25。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2内力重分布使弹性计算中弯矩最大截面内力减少,弯矩较截面弯矩调整的幅度:对结构的弹性弯矩值和剪力值进行适当的调整,用以考虑结构因非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内力重分布。应用弯矩调幅法应遵循以下规定:(1)纵筋:HPB300、HRB335、HRB400、RRB400;混凝土:C20~C45(2)一般不宜超过0.25(3)不应超过,不宜小于(4)调整后的结构内力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连续梁、板各控制截面的弯矩值不宜小于简支梁弯矩值的1/3

弯矩调幅法的概念及注意事项: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3截面弯矩调整的幅度:对结构的弹性弯矩值和剪力值进行适当(5)应在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段适当增加箍筋数量受剪配箍率:(防斜拉)

(6)必须满足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及裂缝宽度的要求,在使用阶段不应出现塑性铰弯矩调幅法计算步骤(1)

按弹性分析方法计算内力,按活载最不利分布进行内力组合得出最不利弯矩图;(2)

按CECS51:93要求对支座弯矩调幅;(3)

计算支座弯矩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值,且比弯矩值不得小于弹性弯矩值。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4(5)应在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段适当增加箍筋数量弯矩调幅法计算

可按荷载最不利布置,根据调整后的支座弯矩用静力平衡条件计算;也可近似取用考虑荷载最不利布置按弹性方法算得的剪力值。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等跨连续梁板内力计算(1)

等跨连续梁式中:

分别为等跨连续梁的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mba(2)

等跨连续板式中:为等跨连续板的弯矩系数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5可按荷载最不利布置,根据调整后的支座弯矩用静力平衡条表11.1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的弯矩计算系数支承情况

截面位置

端支座边跨跨中

距端第二支座距端第二跨跨中中间支座中间跨跨中A

B

C

梁、板搁置在墙上

0

1/11

2跨连续:-1/103跨以上连续:-1/11

1/16

-1/14

1/16

板与梁整浇连接

-1/16

1/14

梁-1/24

梁与柱整浇连接

-1/16

1/14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6表11.1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的弯矩计算系数支承情况截面

表11.2连续梁的剪力计算系数支承情况

截面位置

端支座内侧Ain

距端第二支座

中间支座

外侧Bex

内侧Bn

外侧Cex内侧Cin

搁置在墙上

0.450.600.550.550.55与梁或柱整浇连接0.500.55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7表11.2连续梁的剪力计算系数支承情况按塑性理论计算内力中两个问题的说明:

(1)荷载及内力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作用,以及活荷载的不利布置等因素,在按弯矩调幅法分析结构时均已考虑。(2)适用范围塑性理论方法不适用于下列情况: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作用的结构;2)轻质混凝土结构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3)受侵蚀性气体或液体严重作用的结构(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开展有严格限制的结构);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二次受力的叠合结构;5)处于重要部位而又要求有较大强度储备的构件。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8按塑性理论计算内力中两个问题的说明:第11章楼盖结构设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受力纵筋,受力纵筋沿短跨方向布置。一般不验算斜截面承载力。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由于拱效应使板中各计算截面弯矩减少,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都按减少20%计算,其他截面不减少。11.2.3截面设计与构造(1)

配筋计算特点1.板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39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受力纵筋,受力纵筋(2)

构造要求板厚宜尽量薄一些,但不得小于最小厚度。板的支承长度应满足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要求,且一般不小于板厚,同时在砌体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20mm,在混凝土构件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受力钢筋一般用HPB300或HRB335级钢筋,直径常用8mm、10mm,12mm,而且板面负筋得直径一般不小于8mm,70mm≤间距≤200mm。受力钢筋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当板中承受较大的动荷载作用时不宜采用分离式配筋。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40(2)构造要求板厚宜尽量薄一些,但不得小于最小厚度。第11分布筋与受力筋方向垂直,每米不小于4根,直径常为8mm,且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嵌入墙内的板,其板面应配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应设附加钢筋。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41分布筋与受力筋方向垂直,每米不小于4根,直径常为8mm,且板中受力钢筋配筋构造钢筋种类一般采用HPB300、HRB335常用直径6mm、8mm、10mm、12mm,负钢筋宜采用较大直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

弯起式锚固好,整体性好,节约钢筋,施工复杂分离式锚固较差,用钢量稍高,但施工方便钢筋弯钩板底钢筋:半圆弯钩,上部负弯矩钢筋:直钩弯起、截断一般按构造处理若连续板相邻跨度相差超过20%或各跨荷载相差较大时,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42板中受力钢筋配筋构造钢筋种类一般采用HPB300、HRB33连续板受力钢筋两种配置方式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43连续板受力钢筋两种配置方式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48构造钢筋:包括分布钢筋、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垂直于梁肋的板面构造钢筋、板的温度收缩钢筋板中分布钢筋构造要求

位置与受力钢筋垂直,均匀布置于受力钢筋的内侧作用浇筑混凝土时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抵抗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力承担并分布板上局部荷载产生的内力,以便更多钢筋参与工作

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对于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面粉不景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数量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

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44构造钢筋:包括分布钢筋、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垂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垂直于梁肋的板面构造钢筋板嵌入承重墙时的板面裂缝分布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45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垂直于梁肋的板面构造钢筋板嵌入承重板的配筋图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46板的配筋图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12.次梁(1)

配筋计算特点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斜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计算。当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为防止过早出现斜截面破坏,可将计算得到的箍筋用量提高20%。(2)

构造要求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对于跨度相差不超过20%、承受均布荷载的次梁,当q/g≤

3时,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472.次梁(1)配筋计算特点(2)构造要求第11章楼次梁的配筋构造锚固长度:钢筋伸进支座或在连续梁中承担负弯矩的上部钢筋在跨中截断时,需要延伸一定的长度,即锚固长度。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48次梁的配筋构造锚固长度:钢筋伸进支座或在连续梁中承担负弯矩的次梁斜截面强度计算

截面A支座B支座左B支座右C支座57.16-85.7471.08-71.08

满足要求不需要计算配筋不需要计算配筋不需要计算配筋不需要计算配筋箍筋直径和肢数双肢箍6构造最小配筋891.5构造最小配筋构造最小配筋实际间距150150150150()kNbhft07.0()kNbhfcc025.0b()kNVVkN>=´´´9.2464152009.1125.0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49次梁斜截面强度计算截面A支座B支座左B支座右C支座57.13.主梁(1)

计算特点一般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主梁以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主,为简化计算,可将自重也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主梁支座处截面有效高度按下图确定。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503.主梁(1)计算特点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2)

构造要求主梁受力钢筋的切断位置要按弯矩包络图确定。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应设附加钢箍或吊筋。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51(2)构造要求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6附加钢箍筋或吊筋按右式计算:式中,F为次梁传递给主梁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fyv为附加箍筋或吊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为附加箍筋与水平线的交角。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52附加钢箍筋或吊筋按右式计算:式中,F为次梁传递给主梁的集中受弯构件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情况T形、I形截面倒L形截面肋形梁(板)肋形梁(板)肋形梁(板)1按计算跨度考虑2按梁(肋)净距考虑_3按翼缘高度考虑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53受弯构件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T形、I形截面倒L形截面肋形梁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154第11章楼盖结构设计59§11.3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