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小练习: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苛勒C、奥苏倍尔D、贾德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卡列杰夫B、廖世承C、乌申斯基D、桑代克7、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A、1903B、1908C、1913D、19248、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9、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1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11、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A、奥苏倍尔B、桑代克C、布鲁纳D、斯金纳12、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班杜拉D、柯尔伯格1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相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14、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斯陶布C、章志光D、柯尔伯格15、布鲁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A、学科基本结构B、行为习惯C、榜样行为D、动机16、在学习理论领域,()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17、加里培林提出了()的理论。A、掌握学习B、观察学习C、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D、学习结果的分类18、提出发现教学的是()A、布卢姆B、布鲁纳C、斯金纳D、加涅19、(多选题)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自我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20、(多选题)早期的迁移理论有()A、相同元素说B、形式训练说C、概括化理论D、格式塔关系理论参考答案:1-5:DBBCA6-10:DDABA11-15:ADADA16-18:DCB19:ACD20:ABCD《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2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2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2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7、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28、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9、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0、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31、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3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33、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3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35、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36、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37、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38、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39、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0、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41、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42、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43、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44、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45、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46、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47、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48、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49、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50、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51、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52、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53、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54、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55、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56、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57、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58、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见74)59、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见83)60、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61、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62、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6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64、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65、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66、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67、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68、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69、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70、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71、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72、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3、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74、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75、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76、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77、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78、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79、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80、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81、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8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83、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84、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85、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86、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87、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88、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89、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9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9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92、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93、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94、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95、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96、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训练。9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98、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99、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100、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10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102、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10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10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105、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10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107、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108、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109、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1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11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112、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113、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114、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115、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116、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117、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118、计算机辅助教学: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119、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120、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121、群体动力: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为群体动力,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122、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123、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124、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125、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现课堂目标而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126、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等三种类型。127、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12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129、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130、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131、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132、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133、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134、教学评价: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135、测量: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136、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137、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138、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的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测定。139、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140、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等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141、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142、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143、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144、非正式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145、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146、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147、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148、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149、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150、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练习(二一、选择题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A、刺激泛化B、刺激比较C、刺激分化D、行为强化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收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A、内在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无意强化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B、加涅C、奥苏伯尔D、苛勒5、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的内容的组织技术或者教学策略叫()A、先行组织者B、认知结构C、比较性组织者D、固定点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元认识策略B、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9、根据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力必须超过()A、100B、120C、140D、13010、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A、加涅B、桑代克C、布鲁纳D、布卢姆11、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A、能力B、气质C、性格D、习惯12、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科尔博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13、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A、6、7岁—11、12岁B、11、12岁—14、15岁C、8、9岁—16、17岁D、6、7岁—14、15岁1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15、形成性评价通过发生在()A、教学过程之前B、学生毕业时C、教学过程之后D、教学过程之中二、填空题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2、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个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____。3、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认知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对自己作为活动者的认识、对____的认识和对有关学习策略及使用方面的认识。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有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和____智力测验量表。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____等心理成分。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____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8、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方式)叫____。9、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____。10、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____。1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____的过程。12、____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1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认知阶段、____阶段和自动化阶段。14、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____的健康。15、心理学家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分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____三个发展阶段。三、判断题1、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2、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动相比,附属内驱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3、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通过研究发展,力求成功者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4、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5、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叫问题。()6、一般迁移是指学习者所掌握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学习态度的迁移。()7、负强化与惩罚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8、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9、功能固着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10、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程度。()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2、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3、简述性格的基本特性。4、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5、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五、论述题1、试述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2、简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基础课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C4、A5、A6、A7、A8、B9、C10、A11、C12、A13、B14、C15、D二、填空题1、桑代克2、关键期3、任务4、斯坦福-比纳5、维果斯基6、道德行为7、自我提高的内驱力8、场依存9、诱因10、负迁移11、心理自我12、观察学习13、联结14、道德15、关注学生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简答题1、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2、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4、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5、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五、论述题1、提示: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这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提示: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练习(一)一、选择题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元认识策略D、复述策略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A、2岁B、4-5岁C、4岁D、6岁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性D、沉思性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A、图表B、新知识C、认知框架D、以上都对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认知与情感成分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A、学龄期B、学前期C、成人D、以上都是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映象表征D、表象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15、运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19、“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A、强化原理B、认知失调说C、从众说D、观察学习说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二、填空题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____和教学环境。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____、内化三个阶段。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的科学。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和适应性称之为____。5、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自我监控三个方面。6、动机有激活、指向和____三个基本功能。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要判断称为____。8、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项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____。9、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____三个过程。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____。12、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____。13、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____和道德行为。1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____。1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之为____。16、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____。1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____。18、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及其组织称之为____。1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____。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____。三、简答题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4、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5、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四、论述题试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C2、B3、C4、A5、C6、D7、B8、C9、B10、C11、B12、C13、C14、C15、B16、D17、B18、C19、D20、C二、填空题1、教学媒体2、认同3、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4、学习准备5、自我体验6、强化7、自我效能感8、个别差异性9、准备律10、评价11、学习策略12、对教师的期望13、道德情感14、创造性15、问题解决16、发现教学17、过度学习18、知识19、品德20、教学目标三、简答题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2、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3、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5、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6、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四、论述题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A、动物的存在B、生物的存在C、物的存在D、意识的存在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弗洛依德B、冯特C、华生D、桑代克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情境中________规律的科学。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____、教学内容、____和____五个方面。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4、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并据此创设有效的____,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5、在学与教的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____,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要素是____。6、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____,一是____。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8、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也是构成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他们属于____。9、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等三个过程。其中,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0、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三卷本主要包括人的本性、____和____。11、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而完善时期是____以后。12、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重大影响的理论有40年代____的精神分析,50年代斯金纳的____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以及60年代____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13、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____、____以及____和____四个方面。1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1924年____编写的。三、问答题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A、信任感B、自主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A、6、7岁一11、12岁B、8、9岁一12、13岁C、11、12—14、15岁D、14、15—18岁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A、成熟期B、关键期C、学习期D、高原期8、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布鲁纳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A、感觉和知觉分化B、感觉与动作分化C、动作与语言分化D、形象与表象分化14、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A、比奈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奈量表C、瑞文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17、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世界观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B、维果茨基C、奥苏伯尔D、布卢姆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是()A、人格B、性格C、认知风格D、态度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A、性格B、认知风格C、学习策略D、定势23、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A、CA=4,MA=5B、CA=5,MA=6C、CA=6,MA=7D、CA=7,MA=8二、填空题1、皮亚杰把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____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阶段。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有:连续性与____、定向性与____、____以及差异性。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属于____阶段。4、最近发展区是儿童____水平与____水平之间的差距。5、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在____阶段。6、少年期儿童,____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以____为支柱。7、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成人感的产生是在____阶段,辩证思维的出现是在____阶段。8、儿童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称为____。这一时期的存在也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具有____特点。9、学习准备是指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或____水平对新的学习的____。10、儿童发展过程中两个相邻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是____。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11、个别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心理发展具有____特点。12、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____。13、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是____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____岁,书面语言学习关键期是____岁。14、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____,二是____,这两者的差距称为____。15、人格又称为____,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____并使之与他人的行为有____的综合心理特征。16、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称为____。17、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____。18、在个体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称为____。19、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初高中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学生的____。20、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____、学校教育和____。2l、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____、____和____。自尊自爱属于其中的____。22、个体社会自我的发展是在____岁以后,到____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在____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23、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被称为____。24、有些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其认知风格属于____;而有些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善于察言观色,其认知风格属于____。2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___,再到____的过程。26、划分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____和____。27、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即____、____和____。28、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____特征。29、斯坦福-比纳量表是____在____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30、有些儿童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但常出错,其认知方式主要是_。31、智商的公式是____。一个10岁儿童,测得其智力年龄12岁,其智商是____。32、智力发展的差异包括____和____,个体差异又反映在____以及____两个方面。33、韦氏量表主要从____和____两个方面来测量人的智商。34、智商超过____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不到____%。35、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而程序教学的倡导者是____。36、个体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____。3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人格的核心是____。38、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为____差异和____差异两个方面。39、性格特征主要由态度特征、____、意志特征和____四个部分构成。40、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___及与之相适应的____。41、少年期是个体从____期向____期过渡的时期,具有____的特点。42、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____。43、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____阶段。44、开始注重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的个体,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处于____时期。4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直到死亡的整个____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三、问答题1、简答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2、简答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简答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4、简答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5、简答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6、简答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7、简答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称为()A、心理发展B、学习C、迁移D、适应2、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言语信息3、“先行组织者”实质上是指()A、教师B、研究者C、引导性材料D、已有的认知结构4、强化可以增强刺激-反应的联结,不强化则会削弱,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消退律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斯金纳D、巴甫洛夫D、苛勒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A、图表B、新知识C、认知框架D、以上都对7、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一个联结的失用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消退律8、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对内调控的能力是()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言语信息9、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A、布卢姆B、斯金纳C、奥苏伯尔D、布鲁纳10、通过撤消厌恶刺激(惩罚)而使行为发生概率提高的方法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撤除11、消退实质上是一种()A、正强化B、负强化C、无强化D、替代强化12、通过施加厌恶刺激而使行为发生概率降低的方法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撤除13、苛勒认为学习的实现是通过()A、尝试错误B、顿误C、同化D、意义建构14、儿童能运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映像表征D、表象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A、机械的接受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机械的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16、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是()A、学习准备B、定势C、最近发展区D、先行组织者17、在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中伴随满意刺激,可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这一现象是()A、强化B、消退C、分化D、泛化18、尝试-错误说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巴甫洛大D、苛勒19、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这一现象是)A、消退B、泛化C、分化D、同化20、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映像表征D、表象二、填空题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____而产生的行为或____的相对____的变化。2、加涅从学习结果上把学习分为智慧技能学习、____学习、____学习、言语信息学习、____学习等五种类型。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____到____的联结过程,____在这一联结中起了重要作用。4、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获得满意结果时,联结就增强,反之则削弱,这是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____。5、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____学习,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则属于____学习。6、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含____技能和____技能)、____的学习。7、根据加涅对学习类型的划分,学习用以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属于____学习。8、通过施加满足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称为____;通过撒消某一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称为____。9、当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称为____。10、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____。11、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称为____。1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形成____联结;而苛勒则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____。13、泛化是对事物____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____的反应。14、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__。15、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抑制此反应的过程,称作为____。16、____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通过学生的感受器,作为信息进入____,受到注意则进入____,经过复述再进入____。当需要使用信息时,可以提取出来促成反应。在这个模式中,____和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类型中的____)是两个重要的控制结构,它们可以激发或改变信息流的加工。17、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____和____的联系。18、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称为____。1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____,所以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____,学习包括获得、____和____三个过程。2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_学习与__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___学习与__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学习。21、布鲁纳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即动机原则、____、结构原则和____.22、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____与学习者____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3、先行组织者是先于____呈现的一种____。三、问答题1、简答学习的概念(或简答学习的心理实质)。2、简答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3、简答学生学习的特点。4、简答意义学习的条件。5、简答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6、简答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7、简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第四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A、学习准备B、需要C、动机D、兴趣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A、需要B、动机C、兴趣D、诱因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A、期待B、归因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4、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A、弗洛依德B、华生C、马斯洛D、罗杰斯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一方法称为()A、正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A、动机B、需要C、诱因D、环境7、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称为()A、动机B、期待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8、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A、结果期待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需要9、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10、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A、安全的需要B、爱和归属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1、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时于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这分别属于()A、稳定的内部归因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C、稳定的外部归因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12、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A、马斯洛B、布卢姆C、奥苏伯尔D、班杜拉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交的需要属于()A、安全的需要B、爱和归属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5、最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动机激起水平是()A、低等B、中等C、高等D、不确定16、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的()A、受教育程度B、归因方式C、成败经验D、判断能力17、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A、线性关系B、倒U型关系C、正U型关系D、平行关系18、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要是()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捉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19、完成难度作业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应()A、偏低B、中等C、偏高D、不确定20、教师对学生公开表扬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A、正强化作用B、负强化作用C、替代强化作用D、自我强化作用21、有些学生说,如果父母少一点唠叨,或者学校少一点讨厌的考试,他们会更乐意学习,这一现象的心理实质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二、填空题1、动机是引起和___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____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和____。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称为_内驱力。4、动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__、__、____等三个方面。5、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是由____提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6、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阐述与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_内驱力。7、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__,学习期待则是学习的____。8、个体为获得长辈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称为____内驱力。9、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____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10、在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的构成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____,属于外部动机的是____和____。11、学习动机的培养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____途径,一是____途径。1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____关系。13、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三个部分构成,即____内驱力、____内驱力和____内驱力。14、在学习动机的培养上,从____途径考虑,应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从____途径考虑,应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1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完成一般作业时最佳的动机水平应____。16、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_,他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_。17、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个体相应的学习行为或行为倾向,称为___。1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需要由低到高分为____、安全的需要、____、尊重的需要和____。19、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____动机,另一是____动机。20、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____、内在性和____。21、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社交的需要属于____;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属于____。2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这是____强化。23、在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构成中,儿童早期突出表现为____,青年期____和____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24、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努力程度是一种____归因,且属于可控因素;运气好坏则是一种____归因,且属于不可控因素。25、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__。26、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__。27、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____。28、学习动机根据其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____和____。29、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可分为____动机和____动机。30、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学习动机是__;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学习动机是__。31、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学习动机分为_和__。3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们往往以____为中介。33、根据____定律:完成一般作业,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适中;完成容易任务,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____;困难任务,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____。34、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____的预期。三、问答题1、简答动机及其功能。2、简答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3、简答学习动机的培养。4、简答叶克斯-多德森定律。5、简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6、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7、试述学习动机的激发。第五章学习的迁移一、选择题l、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是()A、定势B、迁移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2、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A、正迁移B、负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称为()A、负迁移B、垂直迁移C、般迁移D、具体迁移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A、同化性迁移B、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高端制造业硅酮胶采购合同
- 自愿解除竞业协议合同范本
- 北海市教育领域招聘笔试真题2023
- 二零二四年度东莞市技术咨询合同
-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长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 2024年度沥青路面分包合同:规范与要求
- 2024年度餐厅公共安全合同:消防安全与应急预案
- 2024年度保险合同:甲公司与乙保险公司签订企业财产保险
- 2024年度土木工程咨询合同
- 2024年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合同
- 电子版体温单
- 《蒙特卡罗方法》PPT
- 年产3.0 万吨二甲醚装置分离精馏工段的设计
- 广联达钢结构算量软件-基础培训
- 教学设计 可爱的家乡保定
- 设备维修单模板
- GB/T 30323-2013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
- GA/T 1502-2018法庭科学视频中人像动态特征检验技术规范
- 中西医结合的历史沿革课件
- 陕西省期刊目录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课件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