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_第1页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_第2页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_第3页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_第4页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寒窗十二载,一考定终生;决胜九小时,一文定乾坤。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寒窗十二载,得语文者得高考-1学习目标:1.明白审题立意的重要性,重视作文的审题立意。2.全面地理解材料,在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够从众多立意中找到最佳立意。学习重点:

掌握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材料的方法学习难点:

学会多角度立意,确定最佳立意-学习目标:-2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3材料类型1.故事类材料:比喻材料——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故事寓意材料——童话、寓言、神话、传说3.事实类材料:新闻事实、社会现象2.观点类材料:名人言论,格言警句,精短诗歌

根据内容根据形式1.单则材料:一个故事,一句名言2.多则材料:几则材料,几句名言-材料类型1.故事类材料:3.事实类材料:新闻事实、社会现象24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所谓审题-5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

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所谓立意-6审题立意的三个小技巧技巧一:找对象技巧二:寻词句技巧三:觅因缘技巧纵览-审题立意的三个小技巧技巧一:找对象技巧二:寻词句技巧三:觅因7技巧解读找对象:即找材料中出现的人物或事物立意:对象一,对象二,对象三……最佳立意:一般为主要对象技巧名片一找对象-技巧解读找对象:即找材料中出现的人物或事物立意:对象一,8阅读下列材料,运用学到的审题方法确定最佳立意。

一只老鹰从山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例题解说-阅读下列材料,运用学到的审题方法确定最佳立意。例题解说-9(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①从老鹰的角度看:②从乌鸦的角度看:③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自不量力或未学到别人本领的实质必然失败。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效颦是不能成功的。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⑤从孩子的角度看:⑥从比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一面。①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鼓励。

②“东施效颦”未尝不可。③有一种拼命追求的精神。看问题还是全面一点好。-(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10(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本材料的“主角”是“乌鸦”,而不是“老鹰”。乌鸦:乌鸦学老鹰抓小羊→羡慕→被牧羊人抓住“知人难,知己更难”,“正确认识自己”。

牧羊人:“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要确定好人生的位置”,“人贵有自知之明”小孩:“它也很可爱啊!”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11(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申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要套作抄袭。课堂演练1-(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要求:课堂演练12技巧运用找对象立意对象1:慈善捐助者对象2:受助者行善是一种社会责任,但要注意方式,要加强沟通。《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1、从高兴地接受者的角度:直面现实生活、善假于人和感恩。《点亮万家灯火》《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2、从声明偿还者的角度:知恩图报、接受捐助不等同于丧失独立人格。《让爱双向流动》3、从拒绝的角度:人与财富的关系、尊严高于一切。《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当慈善遭遇傲骨》-技巧运用找对象立意对象1:慈善捐助者对象2:受助者行善13(2014辽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是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课堂演练2-(2014辽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14技巧运用找对象立意对象1:男孩对象2:祖父可以辩证思考科技改变生活,改善了人类的居住生存条件,使人类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讨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满天繁星没有了,许多有诗意、更符合人类心灵需要的事物消失了,人到底能否诗意的栖居,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美景都去哪了》人类能否在发展中兼顾,让物质文明的发展服务于人的需要,不要为了发展而发展,不能忽略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技巧运用找对象立意对象1:男孩对象2:祖父可以辩证思考15技巧名片二寻词句寻词句:即寻找关键词句法立意:关键词句1,关键词句2,……最佳立意:一般为中心关键词句补充说明:最好的适用材料类型:观点类材料(言论类、格言警句、精短诗歌)材料特点:理性言论诗歌-技巧名片二寻词句寻词句:即寻找关键词句法立意:关键词句16所谓的关键语句是指:

①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③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④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等等。-所谓的关键语句是指:①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17羡慕→乌鸦学老鹰抓小羊→被牧羊人抓住乌鸦1.知人难,知己更难2.正确认识自己

牧羊人

小孩“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对象)角度关键词或关键句意义点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人要有敢于模仿尝试的勇气)

1.要考虑自身的条件,确定好人生的位置2.人贵有自己之明

“它也很可爱啊!”

例题解说

-羡慕→乌鸦学老鹰抓乌鸦1.知人难,知己更难牧羊人小孩“18(2014重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要求:1、结核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课堂演练-(2014重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课堂演练-19关键句1: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不合适,再做决定”。关键句2:当游客忐忑不安的打电话告诉老人,她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过来。”关键句3:老人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时,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随后,老人仔细的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关爱与责任: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居彼位,想彼想》

善良与宽容: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她的善良。关爱与细节: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含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当意识。《细腻心灵显伟大》-关键句1: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不20技巧名片三觅因缘觅姻缘:即由果溯因法立意: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原因1,原因2,……最佳立意:一般为主要原因(内因)-技巧名片三觅因缘觅姻缘:即由果溯因法立意:事情的结果21为了准确地理解材料的意义点,还可以运用由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理解意义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

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含义有: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所以,要正确认识自己。(或:人要有自知之明)

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例题解说

-为了准确地理解材料的意义点,还可以运用由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2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课堂演练-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23思考:1.材料中写了有关蜗牛的什么事?(抓关键词或关键句)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据材料可概括为: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思考:1.材料中写了有关蜗牛的什么事?一只242、造成蜗牛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立志(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2.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2、造成蜗牛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立志(目标)不切实际,253.寓言对我们有何启示?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①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②正视现实,笑对人生。③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④心动不如行动。-3.寓言对我们有何启示?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①确定目标26第一、推敲第一构思

阅读材料或话题时首先“冒”出来的“第一构思”,在通常情况下是为大家所普遍认知、一再提起的,也是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在第一时间想到的。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求考生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写作方面就应当注意立意的新颖与深刻,有别于“众生俗论”,因此,应当注意避免“第一构思”。当心中有了观点之后-第一、推敲第一构思阅读材料或话题时首先“冒”27第二、选择最佳角度

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项,但动笔写作毕竟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第二、选择最佳角度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28【审题立意三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尽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审题立意三原则】-29★★★ 新材料作文写法五忌:

1、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2、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3、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或扩充。-★★★ 新材料作文写法五忌:

1、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304、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5、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4、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31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寒窗十二载,一考定终生;决胜九小时,一文定乾坤。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寒窗十二载,得语文者得高考-32学习目标:1.明白审题立意的重要性,重视作文的审题立意。2.全面地理解材料,在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够从众多立意中找到最佳立意。学习重点:

掌握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材料的方法学习难点:

学会多角度立意,确定最佳立意-学习目标:-33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34材料类型1.故事类材料:比喻材料——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故事寓意材料——童话、寓言、神话、传说3.事实类材料:新闻事实、社会现象2.观点类材料:名人言论,格言警句,精短诗歌

根据内容根据形式1.单则材料:一个故事,一句名言2.多则材料:几则材料,几句名言-材料类型1.故事类材料:3.事实类材料:新闻事实、社会现象235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所谓审题-36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

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所谓立意-37审题立意的三个小技巧技巧一:找对象技巧二:寻词句技巧三:觅因缘技巧纵览-审题立意的三个小技巧技巧一:找对象技巧二:寻词句技巧三:觅因38技巧解读找对象:即找材料中出现的人物或事物立意:对象一,对象二,对象三……最佳立意:一般为主要对象技巧名片一找对象-技巧解读找对象:即找材料中出现的人物或事物立意:对象一,39阅读下列材料,运用学到的审题方法确定最佳立意。

一只老鹰从山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例题解说-阅读下列材料,运用学到的审题方法确定最佳立意。例题解说-40(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①从老鹰的角度看:②从乌鸦的角度看:③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自不量力或未学到别人本领的实质必然失败。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效颦是不能成功的。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⑤从孩子的角度看:⑥从比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一面。①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鼓励。

②“东施效颦”未尝不可。③有一种拼命追求的精神。看问题还是全面一点好。-(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41(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本材料的“主角”是“乌鸦”,而不是“老鹰”。乌鸦:乌鸦学老鹰抓小羊→羡慕→被牧羊人抓住“知人难,知己更难”,“正确认识自己”。

牧羊人:“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要确定好人生的位置”,“人贵有自知之明”小孩:“它也很可爱啊!”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42(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申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要套作抄袭。课堂演练1-(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要求:课堂演练43技巧运用找对象立意对象1:慈善捐助者对象2:受助者行善是一种社会责任,但要注意方式,要加强沟通。《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1、从高兴地接受者的角度:直面现实生活、善假于人和感恩。《点亮万家灯火》《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2、从声明偿还者的角度:知恩图报、接受捐助不等同于丧失独立人格。《让爱双向流动》3、从拒绝的角度:人与财富的关系、尊严高于一切。《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当慈善遭遇傲骨》-技巧运用找对象立意对象1:慈善捐助者对象2:受助者行善44(2014辽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是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课堂演练2-(2014辽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45技巧运用找对象立意对象1:男孩对象2:祖父可以辩证思考科技改变生活,改善了人类的居住生存条件,使人类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讨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满天繁星没有了,许多有诗意、更符合人类心灵需要的事物消失了,人到底能否诗意的栖居,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美景都去哪了》人类能否在发展中兼顾,让物质文明的发展服务于人的需要,不要为了发展而发展,不能忽略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技巧运用找对象立意对象1:男孩对象2:祖父可以辩证思考46技巧名片二寻词句寻词句:即寻找关键词句法立意:关键词句1,关键词句2,……最佳立意:一般为中心关键词句补充说明:最好的适用材料类型:观点类材料(言论类、格言警句、精短诗歌)材料特点:理性言论诗歌-技巧名片二寻词句寻词句:即寻找关键词句法立意:关键词句47所谓的关键语句是指:

①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③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④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等等。-所谓的关键语句是指:①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48羡慕→乌鸦学老鹰抓小羊→被牧羊人抓住乌鸦1.知人难,知己更难2.正确认识自己

牧羊人

小孩“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对象)角度关键词或关键句意义点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人要有敢于模仿尝试的勇气)

1.要考虑自身的条件,确定好人生的位置2.人贵有自己之明

“它也很可爱啊!”

例题解说

-羡慕→乌鸦学老鹰抓乌鸦1.知人难,知己更难牧羊人小孩“49(2014重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要求:1、结核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课堂演练-(2014重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课堂演练-50关键句1: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不合适,再做决定”。关键句2:当游客忐忑不安的打电话告诉老人,她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过来。”关键句3:老人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时,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随后,老人仔细的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关爱与责任: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居彼位,想彼想》

善良与宽容: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她的善良。关爱与细节: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含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当意识。《细腻心灵显伟大》-关键句1: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不51技巧名片三觅因缘觅姻缘:即由果溯因法立意: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原因1,原因2,……最佳立意:一般为主要原因(内因)-技巧名片三觅因缘觅姻缘:即由果溯因法立意:事情的结果52为了准确地理解材料的意义点,还可以运用由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理解意义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

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含义有: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所以,要正确认识自己。(或:人要有自知之明)

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例题解说

-为了准确地理解材料的意义点,还可以运用由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53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课堂演练-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54思考:1.材料中写了有关蜗牛的什么事?(抓关键词或关键句)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据材料可概括为: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