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化学品知识卢军庆二〇一一年四月目录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知识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包装与储运安全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学习要点1.了解燃烧的相关理论知识2.了解爆炸的相关理论知识3.掌握防火防爆技术4.掌握火灾扑救措施1.燃烧1.1燃烧的定义
燃烧——物质与氧化剂之间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出热和光的现象称为燃烧。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最常见最普遍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注: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1.2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和充分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燃烧燃烧的充分条件1.可燃物和助燃物具有适当的浓度和比例;2.点火源的能量足够;3.不受抑制的链式反应。第一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注意:着火的发生和持续,不仅仅是具备这三个条件,而是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符合比例要求也不能发生或持续。燃烧的必要条件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1.3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第一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由于闪燃是在瞬间发生的,新的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气来不及补充,其与空气的混合浓度还不足以构成持续燃烧的条件,故闪燃发生瞬间即熄灭)。闪燃阴燃爆燃自燃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可燃物体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时,在很短的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注:与有焰燃烧的区别是无火焰,它与无焰燃烧的区别是能热分解出可燃气。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如纸张、锯末、纤维织物、纤维素板、胶乳橡胶以及某些多孔热固性塑料等)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与爆炸的区别是虽然短时间内使可燃物燃烧,但是产生的压力可以及时散开,所以不会造成及时杀伤。发动机一旦发生爆燃其危害极大,它造成发动机气缸壁、活塞、活塞环、气门、连杆及连杆轴承等运动件发生变形损坏是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黄磷在空气中的自燃、烟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烟花爆竹药粉受潮后的自爆、硝酸内漏与淀粉接触的爆炸等。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1.4闪点、燃点、自燃点的定义闪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体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燃点以下。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明火)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第一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第一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2.爆炸2.1爆炸的定义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爆炸也可视为气体或蒸气在瞬间剧烈膨胀的现象。
第一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2.3爆炸的分类第一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常见的爆炸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由物理变化、物理过程引起的爆炸称为物理爆炸物质发生高速放热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使压力急剧上升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发生了根本变化压力容器、气瓶、锅炉等超压发生的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爆炸时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爆炸物本身分解产生的,爆炸时并不一定伴随着燃烧现象。爆炸时伴有燃烧反应,燃烧所需要的氧是由本身分解时供给,所有炸药均属此类。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形成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都属于此类爆炸。核爆炸物质的原子核在发生“裂变”或“聚变”的链锁反应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而产生的爆炸(原子弹铀235裂变、氢弹聚变)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爆炸与燃烧的关系第一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2.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气体的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第一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2.5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各种可燃性气体和可燃性液体蒸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较为复杂,可用专门仪器直接测定或用经验公式估算。爆炸极限的估算值与实验值一般有些出入,其原因是在计算式中只考虑到了混合物的组成,而无法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仍不失参考价值。准确掌握和控制燃气的爆炸极限,对消防报警和安全使用燃气有重要意义。由于燃气爆炸极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对不同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准确计算。在纯可燃性气体多组分下可以用下列公式进行估算
B=100÷(y1÷b1+y2÷b2+…+yn÷bn)式中:B—可然性混合气体的爆炸上(下)限(V%)
bi—可然性混合气体各组分的爆炸上(下)限(V%)
yi—可燃性混合气体各组分的容积百分数(%)第一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部分常见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物质名称爆炸极限/V%物质名称爆炸极限/V%甲烷5.3~15环氧乙烷3.0~100.0乙烷3.0~16氯甲烷7.0~19.0丙烷2.1~9.5氯乙烷3.6~14.8丁烷1.5~8.5氢4.1~74.0戊烷1.7~9.8氨;氨气15.7~27.4己烷1.2~6.9二硫化碳1.0~60.0乙烯2.7~36.0苯1.2~8.0丙烯1.0~15.0甲醇5.5~44.0乙炔2.1~80.0硫化氢4.0~46.0第一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火灾爆炸危险物的控制2.点火源的控制3.限制火灾爆炸的蔓延扩散火灾爆炸的控制措施4.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火灾爆炸危险物的控制1.根据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控制2.防止可燃物外溢泄漏3.惰性气体保护4.通风置换5.安全检测及连锁1.根据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控制首先在工艺上进行控制,以火灾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危险性大的物质;其次根据物质的理化性质,采取不同的防火防爆措施。对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物质,遇空气能自燃,遇水能燃烧、爆炸的物质,应分别采取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两种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不能混存,更不准相互接触;遇酸碱能分解、燃烧、爆炸的物质要严禁与酸碱接触,对机械作用比较敏感的物质要轻拿轻放。对易燃、可燃气体或蒸气要根据它们对空气的比重采用相应的排空方法和防火防爆措施。物质的带电性能,直接关系到在生产、储运过程中是否能产生静电危险,对能产生静电的物质要采取防静电措施。2.防止可燃物外溢泄漏
密闭设备系统是防止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最有力措施之一。对于有压设备,更需要保持其密闭性,防止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溢出到空气中。负压操作可有效地防止系统中的爆炸性气体、有毒气体向系统外的逸散,但在负压条件下,要防止系统的密闭性差,导致空气吸入到系统内。特别是在打开阀门时,外界空气通过缝隙进入负压系统,达到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而导致爆炸。例如:有燃烧爆炸危险的设备管道,少用法兰连接,尽量使用焊接。输送可燃气体、液体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3.惰性气体保护
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烟道气等没有燃爆危险的气体,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氮气。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性气体可以阻止形成燃烧爆炸系统,常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①压碎、研磨、筛分、混合易燃固体物质及粉状物料输送时,用惰性气体作覆盖保护;②在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物料系统中,充入惰性气体,使系统保持正压,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③利用惰性气体进行正压输送易燃液体或高温物料;④对能产生火花的电气、仪表采用充氮正压保护;⑤对易燃易爆系统进行动火检修时,用惰性气体吹扫,置换出系统中的可燃气体和蒸气;⑥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贮槽、管线等与惰性气体管路相连,当发生危险时,可用惰性气体覆盖,进行保护和灭火。4.通风置换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内,尽管采取很多措施使设备密闭,但总会有部分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泄漏出来。
采用通风置换、除尘可以降低场所内可燃物的含量,是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一个重要措施。用于通风措施的空气,如果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危险气体,不应循环使用。排风设备和送风设备应独立设置通风室,与易燃易爆气体、粉尘隔绝,温度超过80℃的空气或其他气体的排风设备,应用非燃烧材料制成。有燃烧爆炸危险的粉尘排风系统,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设备。当粉尘与水接触能生成爆炸性气体时,不应采用湿式除尘系统,通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以免发生火灾时,火势顺管道通过防火墙而扩散蔓延。5.安全检测及连锁
在化工生产中,出现危险状态时,信号报警装置可以警告操作人员并使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通常发出的报警信号有声、光、颜色等形式,而报警装置一般都和测量仪表相联系,当有关测量参数超过控制指标时,该装置就会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保险装置在信号装置发出危险信号时,能自动采取措施消除不正常状态或扑救危险状况。
例如,气体燃烧炉当燃料压力降得太低时,便会熄火。此时可燃气仍继续流出,并扩散到整个炉内,重新点火时就有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这种事故,可在输气管上安装保险装置。当炉火熄灭时,自动切断气源。又如当可燃物发生局部燃烧时,信号系统把测出的信号传至保险装置,扑灭已点燃的小火,避免造成灾害。安全联锁。安全联锁是利用机械或电气控制依次接通各仪器或设备,并使之彼此发生联系,若不符合规定的程序,则仪器和设备便不能启动、运转或停车,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限制火灾爆炸的蔓延扩散1.阻火装置(1)阻火器。(2)回火防止器。(3)单向阀。(4)安全液封。
2.阻火设施3.防爆泄压装置4.隔离点火源的控制
燃烧三要素之一是点火源,没有点火源、燃烧不可能发生,点火源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1.明火6.静电
2.摩擦与撞击7.雷电
3.高温表面8.机械和设备故障
4.易燃物自行发热9.绝热压缩
5.电火花10.光线、射线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1.温度控制(1)移走反应热。(2)防止搅拌中断。(3)正确选用传热介质。
2.投料控制(1)控制投料速度。(2)控制投料配比。(3)控制投料顺序。(4)控制原料纯度和副反应。
3.紧急情况下的停车处理(1)停电。(2)停水。(3)停汽。(4)停风。
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3防火防爆技术4.火灾与爆炸性火灾扑救措施4.1火灾的概念:
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可导致以下后果:财产损失,人身伤亡,环境破坏。
第一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4.2火灾补救措施4.2.1灭火基本原理:(1)冷却灭火法(2)隔离灭火法(3)窒息灭火法(4)抑制灭火法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4.2.3几种火灾扑救措施(1)扑救压缩或液化气体(2)扑救易燃液体(3)扑救爆炸物品(4)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第一章防火防爆知识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知识学习要点1.了解危险化学品概念2.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性3.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试验1.危险化学品概念2.危险化学品分类3.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4.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知识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化学品是天然或人造的各类化学元素、化合物或混合物。
危险化学品顾名思义是危险的化学品是易燃、易爆、有毒或有害的化学品。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曝晒、遇水受潮或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知识3.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
3.1化学品活性与危险性危险化学品活性一般都很强,活性越强危险性就越大。
3.2危险化学品燃烧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均可能发生燃烧而导致火灾事故。
3.3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危险除了爆炸品之外,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都有可能引发爆炸。
3.4危险化学品毒害性除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外,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等中的一些物质也会致人中毒。
3.5腐蚀性
3.6放射性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知识4.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分析
4.1忌水性物质试验
4.2易燃物质试验4.3自燃物资试验
4.4氧化性混合危险性物质试验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知识甲烷(CH4)
理化性质:甲烷俗称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无色、无味、微毒,它是一种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溶于醇、乙醚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和空气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爆炸极限5%~15%。分子量16.04,蒸汽压:53.32kPa/-168.8℃,闪点:-188℃,熔点-182.5℃,沸点:-161.5℃。密度相对密度(水=1)0.42(-164℃),相对密度(空气=1)0.55,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4(易燃液体)。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等症状。液化石油气(LPG)理化性质:液化石油气(LiquefiedPetroleumGas,简称LPG)是以三个或四个碳原子的烃类(如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为主的混合物,常温常压下是无毒、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热值高、储运压力低等特点。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物质,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范围(1.7%~10%)时,遇明火即爆炸。硫化氢(H2S)
理化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臭鸡蛋)的气体。蒸汽压2026.5kPa/25.5℃,闪点:<-50℃,熔点:-85.5℃,沸点:-60.4℃,溶解性:溶于水、乙醇,溶解度:1:2.6(溶于水),密度:相对密度(空气=1)1.19,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爆炸极限)。
危险特性: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第二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甲烷氢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甲醚液化石油气几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氢气(H2)
理化性质: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得多(约为1/14)(沸点:-252.77℃(20.38K)
密度:0.09kg/m3)的气体。氢气可燃,纯净的氢气产生蓝色火焰,和空气混合极易发生爆炸,爆炸极限为4%~75%。健康危害:氢虽无毒,在生理上对人体是惰性的,但若空气中氢含量增高,将引起缺氧性窒息。与所有低温液体一样,直接接触液氢将引起冻伤。一氧化碳(CO)
理化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化学性质中性,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爆炸极限12.5%~74.2%。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
健康危害:CO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它结合的能力是氧气的200-300倍,从而使人缺氧窒息。二甲醚(C2H6O)
理化性质:无色可燃性气体或压缩液体,有乙醚气味溶于水和乙醇。相对密度1.617(空气=1),熔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冠城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河南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 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
- 二零二五版员工“心理契约”的前世今生
- 二零二五幼儿园食堂聘用合同书
- 借贷担保合同补充协议二零二五年
- 地基转让合同
- 经营权质押合同
- 全新公司股权期权协议书
- 基于气热固双向耦合的核心机叶尖间隙预估与调控
- 手术室感染案例分析
- 网上竞价响应文件【模板】
- 2023年1月自考00808商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仓库货架的选择与布局
- 过去分词作状语公开课课件
- 汽车静态感知质量培训课件
- 项目运营管理中的风险防控和应对
- 网络舆情引导培训课件
- PET-CT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观点评价
- 肌肉注射法教学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