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选修1:第2章 第3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_第1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选修1:第2章 第3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_第2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选修1:第2章 第3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_第3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选修1:第2章 第3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_第4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选修1:第2章 第3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3.树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人地协调观)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以我国村落为例)地区规模分布、形态人口北方平原区较大相对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山区较小相对分散,多呈带状分布较少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2)我国交通线路分布的差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3)地形的影响: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络状。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为了减缓道路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4)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①依据: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②表现eq\b\lc\{(\a\vs4\al\co1(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降低。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逐步增大,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1)高原地区的聚落呈狭长的条带状。 ()(2)平原地区的交通线路形态多呈条状分布。 ()(3)陡坡开荒对下游地区没有什么影响。 ()(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百害而无一利。 ()(5)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聚落即房屋建筑的集合体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③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不受地理环境影响④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的活动中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提示](1)√高原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呈狭长的条带状。(2)×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线路受限较小,多呈网络状分布。(3)×陡坡开荒往往带来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由于泥沙淤积,易发生洪涝灾害。(4)×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会产生消极的作用。而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5)D[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聚落的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无不深深地打上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材料一青藏高原聚落的分布景观图。材料二北方地区平原聚落。问题1(区域认知)青藏高原的聚落为何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提示:青藏高原因平均海拔高而气候寒冷,河谷地带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问题2(区域认知)平原地区乡村聚落与山地、高原地区的乡村聚落相比有哪些差异?提示:平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状、棋盘式的格局,人口比较多;而山区的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比较少。[归纳提升]地形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形态不同地形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地区聚落分布聚落形态原因分析高原地区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呈狭长的条带状深切河谷,地势较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农耕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密集地区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拓展延伸]我国不同地区受不同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具体如下表:地区聚落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山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1.读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史前某村落沿EF线的地形剖面图(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水文 D.矿产资源(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M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形状可能是()A.团块状 B.带状C.网状 D.棋盘状(1)A(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先民选择在临近河流的平原地区居住,这说明地形是当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第(2)题,M位于两条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其聚落会沿河谷延伸,呈带状分布。]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材料盘山公路景观图。问题1(综合思维)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该方式的原因。提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因为山区地表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限制因素多,为降低建设成本和修筑难度,优先选择建造成本相对较低、难度相对较小的公路。问题2(综合思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区交通线选址的原则。提示:在山区,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缓和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问题3(综合思维)图中盘山公路交通线呈“之”字形,分析该交通线采用这种形式的原因。提示:迂回前进的线路坡度较小,利于施工,便于车辆的行驶。[归纳提升]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影响原则原因运输方式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低些,成本也较低河网密布的地区优先发展水运河网密布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线路走向山区的路线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缓和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形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呈“之”字形弯曲可以降低单位距离内的地面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路程要尽量短些节约建设成本和少占用土地,保证运输安全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小灾害影响线网密度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比较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大平原地区密度较大地形等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拓展延伸]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因此交通线建设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2.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例如,上图中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2)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交通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交通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交通线。(3)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因为坡度较缓,利于工程建设和行车安全。(4)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5)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2.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如图所示为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影响图中左下方道路呈“之”字形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植被 B.气候C.河流 D.地形(2)建设矮寨特大悬索桥主要是为了()A.缓解噪声污染 B.提高通行效率C.减少洪涝灾害 D.增加科技含量(1)D(2)B[第(1)题,根据影响交通线路的因素可知,道路呈“之”字形与植被、气候、河流无关;山区由于地势起伏大,公路多选择呈“之”字形迂回前进的方式,故选项D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矮寨特大悬索桥跨越峡谷,附近人烟稀少,不可能存在噪声污染;在两座山之间建设大悬索桥,可以实现两座山之间直行,避免了迂回前进,提高了通行效率,故选项B正确。]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材料一赣州市崇义县上堡梯田群因其景色壮观美丽而闻名遐迩。这里梯田依山势开垦,连绵数百亩,又有零星村落点缀其间,其场面蔚为壮观。材料二鲁中山区某一自然村在20世纪50年代伐树作燃料,树龄几百年的大树也没能幸免,此后20年的时间中,该村洪涝灾害频繁,吃水都成问题。问题1(人地协调观)我国山区多梯田,在梯田上进行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提示:在梯田上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有利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若在坡地上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问题2(人地协调观)材料二中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提示:洪涝灾害加剧,地表水资源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增多;下游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泥沙淤积加重等。[归纳提升]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合理措施。读图,完成(1)~(2)题。(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2)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 B.土壤类型C.坡向 D.物质组成(1)B(2)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平行,这样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第(2)题,梯田的修筑明显地改变了山坡的形态。在坡地上,按等高线修梯田,将坡地改为层层平地进行耕作,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题组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上述两大因素的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结合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A.a B.bC.c D.d2.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平坦④河流交汇处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1.A2.C[第1题,a处与b、c、d处相比地形更开阔平坦,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形开阔平坦,在河流的交汇处易形成城市。]题组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生产中的地理)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一带的铁路。读下图,回答3~4题。3.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D.发展沿线旅游业4.下列有关“人”字形铁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D.增加了工程量3.C4.B[第3题,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为了降低坡度,詹天佑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人”字形铁路。第4题,“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缩短隧道开挖长度,减少工程费用,降低施工的强度和难度。]教材P46-47活动1.(1)图2—52为山区的聚落,图2—53为平原地区的聚落。山区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2)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2.(1)原因:丽江古城位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低和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而冬季温暖;又因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夏无酷暑。(2)条件:从图文资料中可知,丽江古城位于地势开阔的山间盆地(坝子)中,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分成多股干流穿越城区,在这种特殊的地形、水源条件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落特征。3.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河流上游和主要交通线上。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交通线也大多从这里穿过。教材P49活动1.(1)第三级阶梯上多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海拔较低,人口密度大,故交通线路密度大,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随着海拔逐渐升高,人口密度不断减小,交通线路密度也依次减小。(2)我国东部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交通线路稠密;而西部地势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交通线路稀疏。2.从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线路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形区,不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征不同,而且交通线路的形态也有差异。西部的川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