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概论课件_第1页
月经概论课件_第2页
月经概论课件_第3页
月经概论课件_第4页
月经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经病概论广东省中医院妇科教研室曹立幸大纲要求掌握:月经病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熟悉:月经病的机理。了解:月经病的种类,月经病的用药,月经病诊断与辨证方法。月经病概论月经病的概念: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病,称为“月经病”。月经来潮,标志了什么?

肾主生殖,经水出诸于肾根据《内经.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肾-天癸-冲任-胞宫

相互调节。肾为主导,天癸为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与动力,通过冲任聚集脏腑之阴血,使血海满盈,并下达胞宫,胞宫藏泻有期,故月经按时来潮。

西医理论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GnRHFSHLHPE2月经孕育下一代

举例1女性,28岁,一直无月经来潮,结婚3个月,因未怀孕而就诊。检查:形体中等,双乳丰满,外阴发育正常,阴道远端闭塞,扪诊未及子宫。妇科B超检查证实无子宫。诊断:先天性子宫缺如。举例2女性,25岁,月经稀发7年,结婚不孕2年。月经周期2-6个月不等,每次月经需10天才干净,量中等,结婚2年无避孕一直未怀孕。检查:四肢多毛,形体肥胖,子宫正常,妇B检查子宫正常,双卵巢多囊改变。测BBT:单相体温;性激素提示:LH/FSH大于3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失调而致)如何分辨月经的正常与否???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月经的周期月经的经期月经的经量月经的色质变化伴随月经的症状如果月经异常,不进行治疗,后果是……月经病治疗治疗原则:治本调经,使月经恢复正常。治疗思路:

1.辨病之先后,他病,经病不同,治病求本

2.辨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3.辨月经周期,因势利导月经期—活血调经经后期—养肝肾精血而补阴絪缊期—温阳通络经前期—补肾温经,酌以疏肝治病观点女性以气血为用,以脏腑为本。

《景岳全书·妇人规》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两者为尽善者。

治疗大法补脏腑,理气血(1)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2)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3)疏肝:在于通调气机。(4)调理气血。治疗规律一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经期:血室正开和血调气引血归经过寒过热,大辛大寒之剂慎用,以免滞血动血经后:血海空虚经前:血海充盈宜予调补宜予疏导经后勿滥攻经前勿滥补治疗规律二顺应不同年龄阶段的规律少年重肾生育期重肝绝经期重脾常用药对①基于对中医

“久漏久崩,宜清宜通”的理解,除急崩外,一般不宜止血而应理血,务使瘀血散化,经络疏通,血行归经,方能血止。②量多时选:

A.血余炭10g、大黄炭10g、炒蒲黄10g、白芍10g、

大小蓟各10g。B.仙鹤草30g/荆芥炭10g、贯众炭10g/大小蓟各10g。③有瘀者:经血内有紫暗色块、舌体紫暗。茜草10g/乌贼骨15g、棕榈炭10g/乌贼骨15g、

茜草10g/茺蔚子10g。④属虚寒者:面色灰暗白,舌体淡胖。赤石脂15g/禹余粮15g。⑤有湿热者:经血腥臭味、舌体暗红、苔黄腻。白芍10g/椿根白皮15g、仙鹤草15g/马鞭草15g、丹皮10g/茵陈10g。

⑧经前漏红:多反复、难治,多分两型论治。

A.兼夹心肝郁火、湿浊:经血暗红、心烦口苦、舌体暗而苔黄腻。用药不能过涩、过温,谨记因势利导。可选:莲心5g/石斛15g、莲心5g/合欢皮10g、

旱莲草10g/鹿衔草10g、青蒿10g/荆芥10g、

泽泻10g/佩兰10g。

⑧经前漏红:多反复、难治,多分两型论治。

B.属阳虚病变:面虚肿灰暗、形寒肢冷、舌体胖。治宜益气助阳。可选: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山药15g/寄生10g、菟丝子10g、鹿角霜10g、锁阳10g。C.夹血丝者:生地榆20g/仙鹤草20g/荆芥10g。

⑨经间期出血:即排卵期出血。

B.病机、治则:*多系肝经有湿热内蕴。*宜散湿热,切勿过用固敛酸涩之品。

C.常用药物:仙鹤草15g/荆芥穗10g、

侧柏10g/地榆10g、大蓟10g/小蓟10g、

生地10g/白芍10g。

⑩四草止血汤(经验方):

A.有瘀时用:腹痛、经血中有瘀块杂物、舌体紫暗。马鞭草10g鹿衔草10g茜草10g

紫珠草10g/荆芥穗10gB.量多时用:马鞭草10g鹿衔草10g旱莲草10g

仙鹤草30g崩漏大出血经验方:即功血。红参15g黄芪30g炙龟板20g仙鹤草30g乌梅炭15g贯众炭15g阿胶15g陈皮10g旱莲草15g甘草5g

浓煎频服,如腹泻加山药30g。药对选自:尤昭玲、文乐兮.主编.妇产科常用药对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

1.经行吐衄肝郁脾虚,肝气上逆,兼有瘀滞和肝健脾,降气化瘀柴胡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