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恩格斯在分析某次战争时,指出“它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早已行不通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铺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这一战争A.刺激国人“开眼看世界” 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C.加速资产阶级投身政治 D.促使中国两大矛盾合流2.“一切国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自保。……但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它的政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政治自由。”([法]孟德斯鸠(1689-1755),《论法的精神》上册)这个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3.据《左传》记载,春秋中期,卫定公聘(出使)晋的时候,晋国欲使其会见逃亡到晋的卫臣孙林父,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会见,其主要理由便是孙林父为“先君之宗卿之嗣”。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B.传统等级秩序基本崩溃C.社会转型推动人才流动 D.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4.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当时是希腊各邦中经济最发达的,不仅包括奴隶在内的人口总数和工农业生产居全希腊之冠,它的产品还远销整个地中海地区和黑海地区……”,与其经济繁荣相对应的政治现象是A.荷马时代B.梭伦改革C.克里斯提尼改革D.伯里克利时代5.在过去,各国经济体大都保持着独立性,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对此有些国家和人士感到担忧。这说明A.超国家组织推动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具有普惠性C.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 D.全球化冲击了国家主权6.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A.揭开改革开放序幕 B.探索引入市场机制C.带动内地同步发展 D.开创引进外资先河7.下表是15516—1168816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表格数据的变化可说明国家15516年11681616年1168316年1168616年1168816年中国116.812.33.811.155.5印度6.511.1515.68.612.8英国116.1211.312.511.121212.12美国16.11616.812.1115.1211611.15A.垄断推动英美制造业领先世界B.中印两国已成为英美的原料产地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制造业格局8.20世纪60年代,美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是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A.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B.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C.美苏两极对抗扩展到文化领域D.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9.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这表明柏拉图A.主张社会精英治理国家的合理性B.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C.奠定了近代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D.是希腊人文思想的初创者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54年颁布以来,历经三次修改、五次修正。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判断,下列出自各大宪法时材料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③“三个代表”思想写入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④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11.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和“下克上”之风盛行于世。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率弟子周游列国,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改,著成《春秋》。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说明孔子A.认为分封制已经崩溃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D.融治国思想于《春秋》12.观察如图,浮雕上的军人形象源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八一南昌起义》浮雕A.北洋军 B.护国军 C.国民革命军 D.工农革命军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孙中山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1924年1月,孙中山曾说:“(俄国)最初之共产主义,亦由六年间之经验渐与民生主义相暗合。可见俄之革命,事实上实是三民主义。”过了一个多月,他又说:“俄国政府两年前实行的政策,其原则与方针与我政府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俄国政府的现行政策——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点与应在中国实行的我的《建国方略》如出一辙……这个政策在两国实施的情况迥异,但是它们的政策基本上是相同的。”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调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共同促进人类的文明发展。这是一种充满辩证思想的远见卓识,人类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这一思想的伟大意义。——摘编自杨天石《师其意不用其法——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二题》(1)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结合所学,简析他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2)孙中山主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相为用”。结合所学,各举一例对其观点进行论述。14.(20分)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初沿用唐制,进士科主要以诗赋取士。宋仁宗时,范仲淹以参知政事主持改革,要求在录取进士时把策论和经学放在首位,以打破考生在试题中可以追求文辞的华丽和形势的完美,脱离为官所需的行政能力。殿试在唐代并未形成定制,也没有出现齐备的条法规范。宋太祖时殿试成为常制,加在省试之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最终使北宋形成了地方“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为了保证科举的公正性,避免世家权贵的干扰,杜绝公荐请托之风,宋太宗时又实行了“锁院”制度。宋真宗景德二年开始在殿试中实行誉录,即在收卷后,由专人誉写试卷副本,考官根据副本评阅定等。——摘编自刘术永《略论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材料二1870年改革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和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数学和自然等11门。从内容可以看出,高级文官的考试以人文科学为主,以基础理论为主,与担任文官职务具有实际价值的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作为选考科目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均为一般的基础知识,与担任高级文官几乎无直接关系。——摘编自洪忠杰《试析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举制度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考试内容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
据“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可知,本次战争时间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且在此次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放寬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可知本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资产阶级投身政治,主张变法维新,故选C项;鸦片战争后刺激国人“开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使中国两大矛盾合流,排除ABD三项。【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联系甲午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2、A【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代议制。依据所学,孟德斯鸠生活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期,故可判断:英国早在17世纪末建立了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故A符合题意;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的标志1875年宪法的颁布,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1871年宪法的颁布,俄国18世纪上半期仍然属于封建专制制度,故BCD与题意不符。【题目详解】3、A【答案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接见孙林父的原因是因为其是“先君之宗卿之嗣”,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突出的是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B排除;材料未涉及人才流动,C排除;材料未涉诸侯争霸,D排除。故选A。4、D【答案解析】
公元前5世纪中叶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的繁荣也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其发达的工商业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经济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荷马时代是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梭伦改革是公元前6世纪初,克里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6世纪末,故ABC均不符合题意。5、A【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结合所学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并继续强化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故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并非绝对的普惠性,排除B项;题干并未强调全球化中发达国家的地位,排除C项;某些国家及人士对经济全球化的担忧并非指国家主权,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本国经济秩序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A。6、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深圳特区基建时,“允许内地和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并推出“设计稿评选,施工搞招标”、“大包干”等办法,结合可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深圳特区在探索并引进市场机制,B选项符合题意;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与内地并不同步,基建中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的说法,在材料里无从体现,ACD三项错误。7、D【答案解析】
表格显示15516年中国占据世界制造业主导地位,11316年之后英美等国逐渐占据世界制造业主导,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开展工业革命导致,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制造业格局,故D项正确。垄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物,不符合表格时间,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印两国已成为英美的原料产地,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不能涵盖表格信息,故C项错误。8、B【答案解析】
材料表明,美国影视形象的塑造刻意地针对苏联,这反映了在时代大背景下美国影视公司的冷战思维,故选B;材料无法反映民众的情绪,排除A;材料仅反映了美国一方,无法体现美苏双方,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B。9、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来看,柏拉图提倡根据智慧拼的来进行社会分工,由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来统治国家。故答案为A项。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反对希腊的直接民主,认为人们没有办法正确认识真理,但其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希腊政体的局限性,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萌发的渊源众多,源头复杂,排除。【答案点睛】柏拉图的俄国家学说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0、D【答案解析】
①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1982年宪法的内容;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③“三个代表”思想写入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这是2004年宪法的内容;④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这是1999年宪法的内容。按时序排列为②①④③。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1、D【答案解析】针对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现象,孔子“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削,著成《春秋》”说明融治国思想于《春秋》,D正确;A不符合材料孔子主张;B中全面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属于教育方面,不符合治国理念。12、C【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八一南昌起义》浮雕”可知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率领国民革命军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答案为C;北洋军是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攻打的对象,不符题意,A错误;护国军是讨伐袁世凯的军队,1916年袁世凯死后就撤销,B错误;朱德等人率领南昌起义的军队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后称工农革命军,在南昌起义之后,D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认识:孙中山认为“新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具有一致性。原因:苏俄的政策发生转变,体现出对资本主义的态度相对缓和;孙中山寻求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逐渐确定了“联俄”的政策。(2)示例:1921年,苏俄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恢复自由贸易、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等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等措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面对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不再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实施了“新政”,通过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和调控市场等措施,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社会矛盾。两国分别借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互相为用”。【答案解析】
(1)认识:根据材料“但是俄国政府的现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