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贰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爱国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戊戌变法的背景1.政治因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2.经济因素——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思想因素——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维新思想的影响;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2.脱离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3.依靠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4.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5.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4(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戊戌变法的意义5(2021山东高考T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真题演练D清末新政1901年1月,慈禧默许实行新政,下诏变法;1907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8月,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宣布“采取君主立宪制、组织内阁”;1911年10月,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清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至此结束。变法兴则国运兴,清廷失去了最佳自救机会,反而加速了革命的到来。民国时期的改革

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高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历史事件:⒈广义上的清末新政:1901-1911年,这10年清政府所进行的改革都称之为新政。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⒉狭义上的清末新政:指1901-1905年间,面临内外交困之危局,为实现王朝之自我救赎,晚清政府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运动。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晚清改革、光绪新政。⒊预备立宪:指1906-1911年间,清政府在其他改革的同时,主要在政治层面所展开的改革。☆知识拓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①主观目的反动性:为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②活动本质的封建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范畴。③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④实际作用的背离性:清政府努力的结果适得其反,从直接影响看,这引起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方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从根本影响看,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⑤认识:新政、立宪均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但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本质上的落后性。☆知识拓展:(二)整体认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9(2022山东高考T6).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真题演练A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第一阶段(1949-1952年)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措施: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③合理调整工商业。④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⑤土地改革。

意义: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1949-1956年过渡时期第二阶段(1953-1956年)一化三改(一五计划)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十年时期1956年八大(主要矛盾、主要任务)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0年八字方针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经验教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破坏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过渡时期提供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提供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肃清残敌剿匪反霸土地改革

解放农民稳定物价恢复经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整外交独立自主国内国外巩固新政权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奠定一定经济基础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化”“三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确立初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国际形势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土地改革经济改革民主改革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从法律和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

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国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从1950年到1953年春,全国新解放区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农民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深刻转变15(2021山东高考T8).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

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真题演练D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城市—国企改革1984.10“引进来”(资金、管理、技术)“走出去”(融入世界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经济特区——加入WTO2001.12特点意义核心:增强企业活力原则:政企分开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目标:1992写进宪法:1993完善创新:1997初步建立:21C初17(2021山东高考T9).《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A.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B.合作改造农业生产先进C.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D.开放稳定企业改革真题演练C18(2022山东高考T9).

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