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色的基础知识(共35张PPT)_第1页
光与色的基础知识(共35张PPT)_第2页
光与色的基础知识(共35张PPT)_第3页
光与色的基础知识(共35张PPT)_第4页
光与色的基础知识(共35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与色的基础知识第一页,共35页。绪论

一、印刷的定义与印刷术的特点

1.GB定义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2.印刷是信息传播媒体①多样化的信息媒体世界;②印刷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发展;③印刷媒体的特点。第二页,共35页。3.印刷术的特点

①印刷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②印刷是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③印刷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业;④印刷是永无止境的产业。第三页,共35页。二、印刷的要素与分类

1.印刷的要素:

原稿印版油墨承印物印刷压力

2.印刷的分类:

平版印刷凸版印刷

凹版印刷丝网印刷

第四页,共35页。三、印刷的发展

1.印刷的现状;

2.印刷的发展;

3.现代的印刷技术。第五页,共35页。第一章颜色的基础知识第一节色光加色法一、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

﹡国际上统一规定,光的三原色波长为:红光、绿光、蓝光。﹡所谓原色就是指基本的颜色,即由它们可以匹配出成千上万的颜色。要求:①原色是不能由其它颜色匹配而成的。②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能再现许多新的颜色。第六页,共35页。二、色光加色法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同时反映于人的眼睛时,视觉便产生另一种色光的效果,这种色光相混合,产生综合色觉的现象,称为色光加色法或色光的加色混合.

第七页,共35页。色光混合的规律:1.两原色等量混合规律R+G=Y(黄色)

G+B=C(青色)

B+R=M(品红色)色光加色法第八页,共35页。2.三原色等量混合规律R+G+B=W(白色)3.亮度相加律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参与混合各色亮度的总和。即色光加色法混合的成分越多,颜色的亮度越大。这也是为什么用RGB色彩模式定义颜色时,数值越大,颜色越亮的原因。第九页,共35页。4.两原色非等量混合规律

两原色非等量混合

产生一系列的中间色:

R、G非等量混产生色

相环中G和R之间的颜

色,G的成分多颜色就

偏向绿色,R的成分多

颜色就偏向红色.见图。色相环第十页,共35页。5.补色律若某一颜色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生白色或灰色,若两者按其它比例混合,得近似于比例大的颜色。以圆心为对称点的颜色互为补色,如:R+C=WG+M=WB+Y=W第十一页,共35页。第二节色料减色法一、色料的三原色色料三原色:青(C)、品红(M)、黄(Y)。﹡色料三原色:①这三种色料是混合产生其它色料的基本成份;②其中任何一种色料都不能由其余两种色料混合产生,并且由这三种色料可以合成成千上万的颜色。第十二页,共35页。二、色料的减色法从复合的白光中,减去某种单色光(或几种单色光),得到另一种色光的效果,称为减色法。如:W-R=CW-G=MW-B=Y第十三页,共35页。黄滤色片品红滤色片青滤色片滤色片色光相减的情况RGBRGBRGBYMC第十四页,共35页。RGBRGBRGBRGB

RBGK多层滤色片色光相减的情况

黄滤色片

品红滤色片

品红滤色片

青滤色片

青滤色片

黄滤色片

黄滤色片品红滤色片

青滤色片第十五页,共35页。三、色料混合规律1.两原色等量混合规律

C+Y=GM+Y=RM+C=B2.三原色等量混合规律

C+M+Y=K(黑色)第十六页,共35页。3.亮度相减律减色法混合的色数,成分越多,颜色的亮度越小。若将三原色同时混合变成黑色,即:Y+M+C=K=W-R-G-B﹡用CMYK色彩模式定义颜色时,数值越大,颜色越暗的原因。

第十七页,共35页。4.两原色非等量混合规律两原色非等量混合产生一系列的中间色。C、M非等量混合产生色相环中C和M之间的颜色,C的成分多颜色就偏向青色,M的成分多颜色就偏向品红色。5.补色律

若某一颜色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生黑色或灰色;若两者按其它比例混合,得近似于比例大的颜色。如:

R+C=KG+M=KB+Y=K第十八页,共35页。四、色料三原色的性质

1.色料三原色中的每一种色相,都是光的三原色中的某两种色光混合的结果。2.色料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除白色以外的任何色相。呈色如下:C+Y=GM+Y=RM+C=BC+M+Y=K第十九页,共35页。五、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加色混合法减色混合法原色

R、G、BC、M、Y色彩变化R+G=YR+B=MG+B=CR+G+B=WM+Y=RM+C=BY+C=GC+M+Y=K色的合成本质色光混合后,光能量增加,色彩更加鲜艳颜料(染料)混合后,光能量减少,色彩更加暗淡混合方式色光连续混合透明层叠合,颜料混合用途显示器、扫描仪、TV、彩色电影等印刷、摄影、颜料混合等第二十页,共35页。第三节色彩的三要素一、色彩的三要素国际上统一规定了鉴别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色相(Hue,记为H)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最显著的特性.﹡色相与颜色:存在同一色相的不同颜色

.第二十一页,共35页。

明度(Lightness,记为L)是人们所感知到的色彩的明暗程度,与观察者所处环境的照度有关。明度与亮度:同一色相之间明度可不同;不同色相之间明度也可能不同.第二十二页,共35页。

饱和度(Saturation,记为S)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是彩色与非彩色(中性灰色)的区别的大小。

﹡不同色相的颜色,所达到的饱和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饱和度最高,绿色较低,其它色相居中。第二十三页,共35页。二、色立体孟塞尔立体模型把色彩三要素全部表示出来。色立体的中心轴称无彩轴,表示黑白之间的明度变化,白在上,黑在下,中间为灰色;接近无彩轴的纯度低,远离无彩轴的纯度高。第二十四页,共35页。这也是为什么用RGB色彩模式定义颜色时,数值越大,颜色越亮的原因。黑白之间的明度变化,白在将整个大范围内的颜色整体压缩到小范围颜色空间相对应的各点上,并保持原稿的颜色之间相对差异(相对位置关系)。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平版印刷凸版印刷

凹版印刷丝网印刷RGBY+M+C=K=W-R-G-B以圆心为对称点的颜色互为补色,如:出及印刷复制所能表现的﹡用CMYK色彩模式定义颜色时,数值越大,颜色越暗的原因。色料三原色中的每一种色相,都是光的三原色中的某两种色光混合的结果。②印刷是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色域是指某种表色模式所出及印刷复制所能表现的﹡不同色相的颜色,所达到的饱和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饱和度最高,绿色较低,其它色相居中。K

色相环第二十五页,共35页。1.孟塞尔色相(H):以红(R)、黄(Y)、绿(G)、蓝(B)、紫(P)五色为基础,中间再加橙(YR)、黄绿(YG)、蓝绿(BG)、蓝紫(PB)、紫红(PR)五个色相,共十个主要色相作为色相环。再把这10个色相各划分成10个等级,共100个色相,用数字1~10和字母表示,如2R、5Y、8YG等,各色相的第5号,如5R、5Y、5PR……是该色相的代表色相,可省略表示为R、Y、PR……等。第二十六页,共35页。2.孟塞尔明度(主诉明度Value):以色立体的中央轴代表无彩色黑、白系列的消色轴,并按感觉上的差距相等(等明度差),从0~10共分11个等级。在0(黑)到10(白)之间加入等明度渐变的9个灰色,用N0、N1、N2……表示。对不同色相的彩色则用与它等明度的灰色(消色)来表示该彩色的明度,记为1/、2/……等。第二十七页,共35页。孟塞尔明度第二十八页,共35页。3.孟塞尔彩度(C):表示颜色离开相同孟塞尔明度值灰色的程度,无彩色轴上C=0。离无彩轴越远,C值越大,纯度也越高,用数字0~20表示。因为彩度是根据色相的明度的不同来划分等级的,即使是同一彩度,如果色相和明度不同,则包含的灰色味的比例也不同,表示为/1、/2、/3……﹡孟塞尔色系表示法:色相·明度∕彩度,即HV∕C。如颜色标号5R4∕14第二十九页,共35页。第四节色彩模式

一、色彩模式色彩学上把表色方法称颜色模型或色彩模式

1.RGB模式①加色法模式

;②取值范围是0~255

;③任何扫描仪

都是RGB模式;④与设备高度相关的颜色模式.第三十页,共35页。2.CMYK模式

①减色法模式

;

②取值范围是0~100%

;

③印刷模式;

④与设备高度相关的颜色模式。3.Lab模式

Lab颜色模式是与设备无关的颜色模式,是一种独立于各种输入、显示、输出设备的表色体系。

第三十一页,共35页。二、RGB图像和CMYK图像

1.RGB图像与CMYK图像的相互转换;2.RGB图像、CMYK图像与Lab图像间的转换.

第三十二页,共35页。三、色域空间色域是指某种表色模式所能表达的颜色数量所构成的范围区域,也指具体介质如屏幕显示、打印机输出及印刷复制所能表现的颜色范围。注意:若想知道哪些颜色不能正常转化,只要通过色域警告(超色域)来显示。

色域空间第三十三页,共35页。四、色域的映射(gamutmapping)1.比色法印刷色域之外的原稿颜色,可以通过在色域范周之内寻找最为接近的颜色进行替代,也就是用边界色替代域外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