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理论概述篇主讲人:陈德权(博士)1第一部分理论概述篇主讲人:陈德权(博士)1内容提示电子政务定义与特点1电子政务内容与功能2电子政务发展动因与模式3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4案例分析:新公共管理/服务(Video)556电子政务各国发展比较2内容提示电子政务定义与特点1电子政务内容与功能2电子政务发展一、电子政务定义与特点1.1.1AkeGrÖnlund归纳出的三种观点——经济观点电子政务代表使用新信息和通讯技术(ICT)来支持政府和公共行政部门的工作,要达到三个目的:—为商业界和公民提供更好和更加有效的服务;—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开放程度;—节省纳税人的资金(ITA,1999)1.1电子政务定义3一、电子政务定义与特点1.1.1AkeGrÖnlund归纳1.1电子政务定义
1.1.1AkeGrÖnlund归纳出的三种观点——自由者观点电子政务[…]并不仅是通过因特网提供服务[…]。在未来几年中,更加巨大的挑战是管理本身的变革,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变革—行政和社会权力的组织和使用方法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Alberta2000)——服务观点所谓电子政务不是与“电子政务”同时经常提出来的类似“数据转售”和“数字化民主”这样的术语。然而,任何一个这样的术语都没有注意到利用因特网来简化管理的原则。[…]实际上,数字化民主是“电子行政”,而不是电子政务;那就是说,利用因特网来简化选举过程(而不是政府)(EzGov2000b)41.1电子政务定义
1.1.1AkeGrÖnlund归纳1.1.2新西兰和英国官方的观点——新西兰,NZ,eGOV,2000电子政务是一种方法,政府使用新技术来让人们更加方便地访问政府信息和服务,改善服务质量,让人们有更多机会参与我们的民主制度和过程——英国,Hirst和Norton,1998利用ICT可以:改善政府的“执行功能”,包括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使得政府在公民和商业面前更加透明,允许他们访问政府生成的更多信息。促进公民和政府之间、国家政府之间关系的基本转变,其含义就是政府的民主过程和结构51.1.2新西兰和英国官方的观点——新西兰,NZ,eGOV,1.1.3日本电子政务的理解——狭义电子政务是指以高效、信息公开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在政府行政部门间,以及政府行政部门与国民、企业等民间部门开展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它导致了政府行政部门中业务和组织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广义电子政务主要出现在欧美,包含了“电子民主化的实现”,即实现政治家与行政,以及政治家与市民、企业之间更趋紧密的交流资料来源:日立综合计划研究所,白井均等著《DigitalGovernment》61.1.3日本电子政务的理解——狭义电子政务是指以高效、信息提高效率信息公开优化服务电子民主(民主政治的革新)国民与政治的一体化小政府与国民的距离大19931995200020052010狭义的电子政务广义的电子政务资料来源:日本综合研究所制作从各国的举措看电子政务的定义7提高效率信息公开优化服务电子民主国民与政治小政府与大19931.1.4国内部分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阐述——张锐昕《电子政府概论》2003电子政务就是各级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整合,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81.1.4国内部分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阐述——张锐昕《电子政1.1.4国内部分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阐述——赵国俊《电子政务概论》,2002基于不同视角,对电子政务内涵的多元化理解●侧重从技术角度认识电子政务●侧重从改革政务活动工作方式的角度认识电子政务●侧重从管理和服务集成的角度认识电子政务91.1.4国内部分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阐述——赵国俊《电子政1.1.4国内部分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阐述孟庆国《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2006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101.1.4国内部分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阐述孟庆国《电子政务理从狭义角度:电子政务就是政务工作电子化,即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等政务工作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从广义角度:电子政务是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系统的政务工作信息化,如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政协及其他公共部门的政务工作信息化以及各党委党务工作的信息化。从管理角度: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务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地改进,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从技术角度:电子政务是基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全文信息检索技术、GIS技术、RS技术、GPS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空间决策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标准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等的政务信息管理系统11从狭义角度:电子政务就是政务工作电子化,即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1.1.5我们的理解与分析(1)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业务,或者为了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而需快速处理公共部门的内部事务,这决定了电子政务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2)电子政务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同时也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3)电子政务并不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和运作简单地搬上互联网,而是要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作模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更有利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121.1.5我们的理解与分析(1)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
政府
行政部门公民社会民主政府系统中的基本元素和关系13政府行政部门公民社会民主政府系统电子投票公民社会政府内联网电子咨询行政部门团体联网NGO自助式服务ICT数据挖掘仿真WMSGISDSS3D协作工具ICT例子14电子投票公民社会政府内联网电子咨询行政部门团体联网NGO自助政府行政部门公民社会FS电子政府进程中的中介15政府行政部门公民社会FServi(1)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品质(2)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并最终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3)进一步促进政府重视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16(1)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品质16●“电子政府”、“数字政府”与电子政务的联系与区别●“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办公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的联系与区别●“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对几组相近概念的区分17对几组相近概念的区分171、电子政务是以改革政务流程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2、电子政务以互联网为运行环境3、电子政务以安全为保障4、电子政务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为行为主体5、电子政务将实现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公众对政府的新要求一、电子政务定义与特点1.2电子政务的特点181、电子政务是以改革政务流程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一、电二、电子政务内容与功能2.1.1政府的信息服务——政府网站(电子邮递、电子资料库)——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政策法规、时政、公告、下载资料等——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联系2.1.2政府的电子贸易——电子采购(实验)、网上征税——电子采购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基础,在电子商务安全环境下,以电子化方式与供应商连线进行政府采购、交易及支付处理作业;——电子征税包括:电子申报—纳税人利用互联网直接报送纳税资料,实现申报“无纸化”;—电子结算指国库根据纳税人税票信息,直接从其开户行划拨税款的过程,实现税款收付“无纸化”2.1电子政务内容19二、电子政务内容与功能2.1.1政府的信息服务——政府网站(2.1电子政务内容2.1.3电子化政府——政府办工自动化、决策智能化——政府实现网上办公,各部门互联、资源共享,通过安全认证和网络隔离,实现政府安全快速办公;——政府决策支持系统(IDSS),以有效性为目标,包括:数据收集存储、数据维护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加工、建立模型和提供备选方案、开发新数据、模型和方法2.1.4政府部门重构——再造政府、业务流程优化2.1.5群众参政议政——网络议政平台、电子选举202.1电子政务内容2.1.3电子化政府——政府办工自动化二、电子政务内容与功能2.2.1电子政务功能——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工具支持、环境条件)——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解放管理能力、放大管理功效)——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领头羊、动力库)——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2.2电子政务功能与效益21二、电子政务内容与功能2.2.1电子政务功能2.2电子政务功2.2电子政务功能与效益2.2.2电子政务效益——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密切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IT业的发展——提高行政监管的有效性-金关工程、金税工程222.2电子政务功能与效益2.2.2电子政务效益223.1.1经济和社会网络化发展的推动:网络技术、新经济、信息技术与IT产业3.1.2政府机构改革的推动3.1.3建立高效、廉洁、公平、务实的政府的推动3.1.4民主参政、议政的推动3.1.5国际形式的推动3.1.6政府树立全新形象的推动三、电子政务发展动因与模式3.1电子政务发展动因233.1.1经济和社会网络化发展的推动:网络技术、新经济、信息三、电子政务发展动因与模式3.2电子政务基本模式3.2.1电子政务的行为主体居民政府企业物理世界电子社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世界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映射24三、电子政务发展动因与模式3.2电子政务基本模式3.2.1电应方始方政府(G)企业(B)公民(C)非政府组织(NO)政府(G)Gx2GyG2BG2CG2NO企业(B)B2GB2BB2CB2NO公民(C)C2GC2BCx2CyB2NO非政府组织(NO)NO2GNO2BNO2CNOx2NOy电子政务的15个相关业务领域25应方始方政府企业公民非政府组织政府Gx2四、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4.1.1政府管理创新指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行政规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责的实践过程。4.1政府管理创新及其背景26四、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4.1.1政府管理创新4.1政府管4.1政府管理创新及其背景4.1.2政府管理创新背景(1)由公共组织普遍的控制式治理逐渐被服务式治理所替代;(2)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到加强宏观调控;(3)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政府反应公众需求迅速;(4)彻底摆脱“被动反应管理”,代之以“前瞻式管理”274.1政府管理创新及其背景4.1.2政府管理创新背景274.2政府创新的要素与环境(1)充分的理论研究;(2)扎实的方案设计;(3)有效的领导和工作机制;(4)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务员队伍;(5)电子政务的支撑平台;(6)借鉴先行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4.2.1政府创新的要素284.2政府创新的要素与环境(1)充分的理论研究;4.2.1政4.2政府创新的要素与环境(1)政府创新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2)政府创新离不开特定的知识环境;(3)政府创新需要竞争环境;(4)政府创新应在开放环境中进行;(5)政府创新需要社会合作环境;(6)政府创新在特定制度和法律框架下进行;(7)政府创新应在控制风险过程中为自己开辟道路。4.2.2政府创新的环境294.2政府创新的要素与环境(1)政府创新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电子政务浪潮为公共行政改革和政府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2)电子政务形成了政府创新的推动力;(3)电子政务促进政府整合信息资源;(4)推行电子政务是政府创新的重要步骤;(5)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的全面创新;(6)电子政务的推行直接改变政府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4.3.1电子政务是政府创新的关键和体现30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电子政务浪潮为公共行政改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政府创新创造了推行电子政务的必要条件;(2)政府创新是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保证;(3)政府创新与电子政务始终相伴。4.3.2政府创新是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条件和保证31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政府创新创造了推行电子政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态;(2)小型化的组织规模;(3)分权化的组织权力结构;(4)矩阵式的组织信息结构;(5)民主化的组织管理方式;(6)虚拟化的政府办公形态;(7)知识和学习型的政府组织价值取向。4.3.3电子政务背景下政府组织创新取向32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态;4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化、民主化——提升政府工作质量——调整政府工作方式——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效率——转换政府管理的内容——提升对政府廉政形象的认同——提高政府官员的素质——健全信息管理制度4.3.4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提出新要求33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化、民主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管理形态由实体性向虚拟性转化;(2)行政过程由非透明化向行政公开化转化;(3)行政决策由集中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化;(4)权力结构由集权式向分权式转化;(5)行政机构由臃肿向精干转化;(6)行政人员由管理型向知识型转化;(7)政治民主由代议制民主向电子民主转化。4.3.5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积极影响34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管理形态由实体性向虚拟性五、电子政务各国发展比较5.1.1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1)简单的信息发布阶段(起步阶段);(2)政府与用户互动阶段:单向、双向;(3)网上事务处理阶段;(4)电子政务成为一种行政文化,积极的电子治理。5.1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与特点35五、电子政务各国发展比较5.1.1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5.五、电子政务各国发展比较(1)以互联网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基础上构造和发展电子政务;(2)强调政务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3)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改革紧密结合,突出创制权;(4)重在应用,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建设。5.1.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特征36五、电子政务各国发展比较(1)以互联网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基础5.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分述5.2.1美国-领军电子政务建设,技术与政务的楷模5.2.2欧盟-开展创制权活动5.2.3加拿大-电子政务绩效最优5.2.4新加坡-建立硅城375.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分述5.2.1美国-领军电子政务建设,5.2.1美国-领军电子政务建设,
技术与政务的楷模一、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1993年,克林顿政府在建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Nationa1PerformanceReviewCommittee)时,就提出应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克服美国政府在管理和提供服务方面所存在的弊端。构建“电子政府”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1994年12月,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GovernmentInformationTechnologyServices)提出了《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前景》报告,要求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政府,为民众提供更多获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途径。
385.2.1美国-领军电子政务建设,
技术与政务的楷模一、美国5.2.1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1996年,美国政府发动“重塑政府计划”,提出要让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使美国国民能够充分获得联邦政府掌握的各种信息。——1997年美国政府制定了“走近美国”计划,要求从1997年到2000年,在政府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完成120余项任务;在21世纪初,政府对每个美国公民的服务都实现电子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政府工作的效率有极大的提高。——1998年,美国通过了一项《文牍精简法》,要求美国政府在5年内实现无纸工作,联邦政府所有工作和服务都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395.2.1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1996年,美国政府发动“5.2.1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2001年7月布什提出总统管理日程(PMA),其内容之一就是扩展电子政府;2001年7月18日,美国总统办公室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成立了由46个部门和机构的81位成员组成的电子政府工作小组(EGTF),研究电子政务战略规划;接着OMB又成立了电子政府和信息技术办公室(OEGIT),由总统任命该办公室的主任,同时也是0MB的副主任,以加强对电子政务的领导。
——2003年1月,由美国总统办公室发表了由项目组(MAP)和工作小组(EGTF)制订的《电子政务战略(2003年版)》
405.2.1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2001年7月布什提出总统5.2.1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2004年,美国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突出表现有“网站多、内容全、网连网”三个特点。现在全美已建政府网站超过22000个,可以搜索到的分站点超过5100万个
——2005至今,美国电子政务以“电子服务”和“公众参与”为导向,加快政府结构再造,创建电子政务文化,注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维护电子政务平台安全。415.2.1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2004年,美国电子政务进二、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和特点——经济衰退与新经济期待——技术积累与电子商务刺激——安全需要与技术国家利益——服务就业与推动美国文化——竞争战略与竞争陷阱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42二、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和特点——经济衰退与新经济期待美国电二、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和特点(1)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规划领导;(2)构建基础框架,明确建设目标;(3)加强OA建设,信息互通共享;(4)提倡政务公开,注重对外服务;(5)强化安全意识,注重成本管理。美国电子政务应用特色43二、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和特点(1)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规划领5.2.2欧盟创制权活动—Bangemann报告——1993欧洲“信息社会”白皮书《发展、竞争和就业:进入21世纪的挑战和进程》:建立横跨整个欧洲的IT基础结构,它将作为发展、提高欧洲竞争力,建立新市场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前提。——1994欧洲Bangemann报告:欧洲和全球信息社会:为欧洲理事会提供的建议——使得IT技术正式成为欧盟战略的一部分。强调欧洲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性,提出IT技术潜力的10个举措,如远程教育、电子服务等——1996“信息社会:从Corfu到Dublin”新兴优先等级标志进入第2个阶段,重点在教育和研究投资、社会和安全问题上改进欧洲知识基础,补充了支持商业竞争力的早期想法445.2.2欧盟创制权活动—Bangemann报告——19935.2.2欧盟创制权活动—Bangemann报告——1999欧洲委员会提出新的公民创制权活动“e-Europe,是所有人的信息社会”。提及10个高优先级领域,包括进“政府在线”(欧共体,2000)——2000.6欧洲委员会提出e-Europe行动计划,提出:更加廉价、更加安全和更加值得信任的因特网;提高用户的竞争能力;提高因特网的使用程度。——2002年e-Europe子项目政府在线已经实现:易于访问重要的公共部门信息;通过因特网对主要行政活动进行咨询(已经为此建立一个网站);提高公民对基本交互技术的使用能力。455.2.2欧盟创制权活动—Bangemann报告——19995.2.2欧盟创制权活动——英国电子政务建设——1998.5布莱尔“我们的信息时代:政府的观点”首次宣布使英国处于全球信息技术领先地位的战略目标。——1999.3《征服现代化白皮书》提出:到2008年,所有政府服务都要上网,所有公共服务实现全天候24小时服务,并要求政府各部门联合行动,务必实现该目标。——2001.1英国启动政府网关,把公众网站、商业和部门网站与政府的办公室系统等安全地连接在一起,提供“无缝”不间断服务。——2003.12英国开通“英国在线”,提供多项政府服务。465.2.2欧盟创制权活动——英国电子政务建设——1998.55.2.2欧盟创制权活动——英国电子政务建设英国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举措——建立和发展政府内部安全网络——政府信息的储存、处理——推动外部获取政府信息系统的发展——采用智慧卡(smartcard)推动电子认证等制度发展——信息传播技术设备和服务的获取与管理——制定法律和规则475.2.2欧盟创制权活动——英国电子政务建设英国推动电子政务5.2.3加拿大-电子政务绩效最优——1995年加拿大政府就提出“让加拿大成为全球最为互动互联的国家”的宏伟目标,并实施了“ConnectingCanadians(连接加拿大)”信息化发展规划,其战略思维就是以电子政务为龙头和突破口,带动电子商务及信息产业等新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1999年联邦政府正式启动被命名为“政府在线”(GovernmentOnLine)的电子政务工程,它将涉及政府的一系列服务和处理金融交易。其中大量的业务集中在信息服务、申请事务和办理经济技术促进项目等三个方面。——据权威评估,在网络服务和电子政务成熟度上,加拿大名列全球第一,新加坡第二,美国第三。加拿大采取了独特的服务视角和方法,提供了集成的政府服务平台和网络服务的交叉代理,给市民提供了多个通道以方便地进行交互。485.2.3加拿大-电子政务绩效最优——1995年加拿大政府5.2.3加拿大-电子政务绩效最优加拿大电子政务特点是有两大宗旨和四大亮点。两大宗旨:(1)以人为本;(2)全面提升本国经济竞争力。四大亮点:(1)公众需求导向;(2)社区网络建设;(3)平台简洁高效;(4)政务三维整合。495.2.3加拿大-电子政务绩效最优加拿大电子政务特点是有两5.2.4新加坡-建立硅城505.2.4新加坡-建立硅城505.2.4新加坡-建立硅城——1981年-1985年。实施“公务员计算机化计划”——1986年-1991年。实施“国家IT计划”——1992年-1999年。实施将新加坡建成“智慧岛”的“IT2000计划”——2000年-2003年7月份。启动e化政府的第1次行动计划--Infocomm21计划(即面向21世纪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计划)——2003年7月份-2006年6月份。启动e化政府的第2次行动计划——2006年6月份~。提出“智慧国2015”计划515.2.4新加坡-建立硅城——1981年-1985年。实施“5.2.4新加坡-建立硅城——国家控制新加坡的电子政府系统完全是由国家控制,没有私营企业参与;新加坡国家财政为电子政务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新加坡为未来3年电子政府的维护预留了8.7亿美元资金。——内容广泛可以为其公民提供200项以上的电子政务服务;公民可以在“电子公民中心”的站点轻松获取医疗保健、商务、法律法规、交通、家庭、住房、就业等各项网上信息和服务——成效显著新加坡电子政务的特点525.2.4新加坡-建立硅城——国家控制新加坡电子政务的特点5六、案例分析:video新世纪的公共管理-陈庆云案例分析点:1、新公共管理缘何兴起的?2、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倡导理念是什么?3、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定位?4、面向“有限责任政府”的转向,政府关键做什么?5、如何认识电子政务与新公共管理的关系?6、新公共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有什么关联?53六、案例分析:video案例分析点:53英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胡德(C.Hood)特别将公共管理的特质归纳为(1)在公共部门中实施专业化管理,让公共管理者自己管理并承担责任;(2)确立明确目标,设定绩效测量标准并进行严格绩效测量;(3)特别强调产出控制,对实际成果的重视甚至于对过程或程序的关注;(4)打破公部门中的本位主义,对部门进行才分与重组,破除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藩篱;(5)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6)强调对私营部门管理方法和风格的吸收和运用;(7)强调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54英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胡德(C.Hood)特别将公共管理的特质登哈特: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政府的只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责任并不简单——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55登哈特: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ThankYou!56ThankYou!561、可选择性2、普遍性3、公平性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化、民主化571、可选择性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化、民主化57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效率1、降低机构与人员费用的开支2、降低公费处理成本3、组织内外资源连为一体4、办事更加快捷和高效5、办事程序更加简化6、使政府管理动态化成为可能58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效率1、降低机构与人员费用的开支58提升对政府廉政形象的认同1、政治透明化得到很大提高2、对官僚的监督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59提升对政府廉政形象的认同1、政治透明化得到很大提高59健全信息管理制度1、健全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制度2、健全信息安全产品认证制度3、健全信息管理制度4、健全信息问题汇报制度5、健全信息人员培训制度6、健全信息安全制度7、健全电子政务组织制度60健全信息管理制度1、健全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制度60公众需求导向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内容为驱动,建立电子政务平台。如加拿大联邦政府门户网站就打破了各部门的等级序列,构建了电子政务三大入口:加拿大公民,非加拿大公民,及商业服务入口,为公众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包括医疗,安全,商业等全方位服务。教育、就业、医疗、电子采购、社会保险等领域政府电子化服务已得到全面实现。从视频点播收看各类政府会议到购买政府出售的资产,从申请各类行政许可到报税,从查阅各类地图到应急救灾,从领取社会福利到申请政府贷款,政府所有对外服务业务都移植到网上,加拿大公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网络世界中感受到政府的日常运行和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类服务。61公众需求导向61建设连接23个政府主要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加强了政府内部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同工作;建立土地、人民与组织等三大数据中心,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开展电子数据交换(EDI)。率先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在对外贸易领域推行电子数据交换、实现无纸化贸易的国家之一。借助IT手段,新加坡实现了从传统手工流程到自动化流程的转变;经济结构也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科技密集型转换。62建设连接23个政府主要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加强了1992年,新加坡发布“IT2000计划’。1996年,新加坡投资8200万新元,开始建设国家宽带信息高速公路项目(Singaporeone),并于1998年投入全面运行。Singaporeone的开通,使新加坡处于全球数字时代的领先地位。Singaporeone不仅对企业,而且对普通百姓提供了高速、交互式多媒体网上信息服务。新加坡依托Singaporeone对企业和社会公众实行一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631992年,新加坡发布“IT2000计划’。63首先是成立由服务首长领导的专门的e化委员会。采取措施:通过大力实施e化政府,推进政府公共部门充分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主要成果:成功搭建了政府与雇员,政府与企业,管理与统辖,科技实验,电子服务,民众与政府、资讯通信、教育、知识管理及资讯通信基础设施等6个战略架构。64首先是成立由服务首长领导的专门的e化委员会。64采取措施:新增12个跨机构的整合式电子服务,最终实现100%政府服务电子化。主要成果:建成“欣喜的顾客,联网的国民,联网的政府”战略架构;取得“多个机构、一个政府”,敏捷、实效及有效率,可靠并反应迅速等三个主要成果。65采取措施:新增12个跨机构的整合式电子服务,最终实现100%促进政府的整合和国际化。争取2015年在电子政务领域实现一个新的成果。进一步提高新加坡的信息和通讯产业的发展水平。66促进政府的整合和国际化。66新加坡的电子政务每年为政府节省2300万美元,今后有望每年节约资金达到4600万美元。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服务看,实施电子政务后,每处理一笔业务平均节约1.54美元费用,每年节约34.3万美元。从审批工作效率看,审批周期从原来的42天缩短到5天,对产品测试从以前的22天缩短到10天。2000年,新加坡完成了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借助互联网和新的人口统计计算机系统,仅动用600名统计人员,花费2400万新元。统计公报在普查结束6个月后对外进行发布。而按照传统的人工普查办法,至少需6000名统计人员,花费7000万新元,且统计公报在普查结束一年后才能发布。67新加坡的电子政务每年为政府节省2300万美元,今后有望每年节第一部分理论概述篇主讲人:陈德权(博士)68第一部分理论概述篇主讲人:陈德权(博士)1内容提示电子政务定义与特点1电子政务内容与功能2电子政务发展动因与模式3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4案例分析:新公共管理/服务(Video)556电子政务各国发展比较69内容提示电子政务定义与特点1电子政务内容与功能2电子政务发展一、电子政务定义与特点1.1.1AkeGrÖnlund归纳出的三种观点——经济观点电子政务代表使用新信息和通讯技术(ICT)来支持政府和公共行政部门的工作,要达到三个目的:—为商业界和公民提供更好和更加有效的服务;—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开放程度;—节省纳税人的资金(ITA,1999)1.1电子政务定义70一、电子政务定义与特点1.1.1AkeGrÖnlund归纳1.1电子政务定义
1.1.1AkeGrÖnlund归纳出的三种观点——自由者观点电子政务[…]并不仅是通过因特网提供服务[…]。在未来几年中,更加巨大的挑战是管理本身的变革,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变革—行政和社会权力的组织和使用方法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Alberta2000)——服务观点所谓电子政务不是与“电子政务”同时经常提出来的类似“数据转售”和“数字化民主”这样的术语。然而,任何一个这样的术语都没有注意到利用因特网来简化管理的原则。[…]实际上,数字化民主是“电子行政”,而不是电子政务;那就是说,利用因特网来简化选举过程(而不是政府)(EzGov2000b)711.1电子政务定义
1.1.1AkeGrÖnlund归纳1.1.2新西兰和英国官方的观点——新西兰,NZ,eGOV,2000电子政务是一种方法,政府使用新技术来让人们更加方便地访问政府信息和服务,改善服务质量,让人们有更多机会参与我们的民主制度和过程——英国,Hirst和Norton,1998利用ICT可以:改善政府的“执行功能”,包括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使得政府在公民和商业面前更加透明,允许他们访问政府生成的更多信息。促进公民和政府之间、国家政府之间关系的基本转变,其含义就是政府的民主过程和结构721.1.2新西兰和英国官方的观点——新西兰,NZ,eGOV,1.1.3日本电子政务的理解——狭义电子政务是指以高效、信息公开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在政府行政部门间,以及政府行政部门与国民、企业等民间部门开展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它导致了政府行政部门中业务和组织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广义电子政务主要出现在欧美,包含了“电子民主化的实现”,即实现政治家与行政,以及政治家与市民、企业之间更趋紧密的交流资料来源:日立综合计划研究所,白井均等著《DigitalGovernment》731.1.3日本电子政务的理解——狭义电子政务是指以高效、信息提高效率信息公开优化服务电子民主(民主政治的革新)国民与政治的一体化小政府与国民的距离大19931995200020052010狭义的电子政务广义的电子政务资料来源:日本综合研究所制作从各国的举措看电子政务的定义74提高效率信息公开优化服务电子民主国民与政治小政府与大19931.1.4国内部分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阐述——张锐昕《电子政府概论》2003电子政务就是各级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整合,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751.1.4国内部分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阐述——张锐昕《电子政1.1.4国内部分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阐述——赵国俊《电子政务概论》,2002基于不同视角,对电子政务内涵的多元化理解●侧重从技术角度认识电子政务●侧重从改革政务活动工作方式的角度认识电子政务●侧重从管理和服务集成的角度认识电子政务761.1.4国内部分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阐述——赵国俊《电子政1.1.4国内部分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阐述孟庆国《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2006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771.1.4国内部分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阐述孟庆国《电子政务理从狭义角度:电子政务就是政务工作电子化,即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等政务工作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从广义角度:电子政务是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系统的政务工作信息化,如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政协及其他公共部门的政务工作信息化以及各党委党务工作的信息化。从管理角度: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务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地改进,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从技术角度:电子政务是基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全文信息检索技术、GIS技术、RS技术、GPS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空间决策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标准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等的政务信息管理系统78从狭义角度:电子政务就是政务工作电子化,即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1.1.5我们的理解与分析(1)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业务,或者为了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而需快速处理公共部门的内部事务,这决定了电子政务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2)电子政务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同时也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3)电子政务并不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和运作简单地搬上互联网,而是要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作模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更有利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791.1.5我们的理解与分析(1)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
政府
行政部门公民社会民主政府系统中的基本元素和关系80政府行政部门公民社会民主政府系统电子投票公民社会政府内联网电子咨询行政部门团体联网NGO自助式服务ICT数据挖掘仿真WMSGISDSS3D协作工具ICT例子81电子投票公民社会政府内联网电子咨询行政部门团体联网NGO自助政府行政部门公民社会FS电子政府进程中的中介82政府行政部门公民社会FServi(1)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品质(2)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并最终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3)进一步促进政府重视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83(1)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品质16●“电子政府”、“数字政府”与电子政务的联系与区别●“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办公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的联系与区别●“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对几组相近概念的区分84对几组相近概念的区分171、电子政务是以改革政务流程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2、电子政务以互联网为运行环境3、电子政务以安全为保障4、电子政务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为行为主体5、电子政务将实现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公众对政府的新要求一、电子政务定义与特点1.2电子政务的特点851、电子政务是以改革政务流程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一、电二、电子政务内容与功能2.1.1政府的信息服务——政府网站(电子邮递、电子资料库)——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政策法规、时政、公告、下载资料等——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联系2.1.2政府的电子贸易——电子采购(实验)、网上征税——电子采购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基础,在电子商务安全环境下,以电子化方式与供应商连线进行政府采购、交易及支付处理作业;——电子征税包括:电子申报—纳税人利用互联网直接报送纳税资料,实现申报“无纸化”;—电子结算指国库根据纳税人税票信息,直接从其开户行划拨税款的过程,实现税款收付“无纸化”2.1电子政务内容86二、电子政务内容与功能2.1.1政府的信息服务——政府网站(2.1电子政务内容2.1.3电子化政府——政府办工自动化、决策智能化——政府实现网上办公,各部门互联、资源共享,通过安全认证和网络隔离,实现政府安全快速办公;——政府决策支持系统(IDSS),以有效性为目标,包括:数据收集存储、数据维护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加工、建立模型和提供备选方案、开发新数据、模型和方法2.1.4政府部门重构——再造政府、业务流程优化2.1.5群众参政议政——网络议政平台、电子选举872.1电子政务内容2.1.3电子化政府——政府办工自动化二、电子政务内容与功能2.2.1电子政务功能——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工具支持、环境条件)——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解放管理能力、放大管理功效)——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领头羊、动力库)——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2.2电子政务功能与效益88二、电子政务内容与功能2.2.1电子政务功能2.2电子政务功2.2电子政务功能与效益2.2.2电子政务效益——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密切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IT业的发展——提高行政监管的有效性-金关工程、金税工程892.2电子政务功能与效益2.2.2电子政务效益223.1.1经济和社会网络化发展的推动:网络技术、新经济、信息技术与IT产业3.1.2政府机构改革的推动3.1.3建立高效、廉洁、公平、务实的政府的推动3.1.4民主参政、议政的推动3.1.5国际形式的推动3.1.6政府树立全新形象的推动三、电子政务发展动因与模式3.1电子政务发展动因903.1.1经济和社会网络化发展的推动:网络技术、新经济、信息三、电子政务发展动因与模式3.2电子政务基本模式3.2.1电子政务的行为主体居民政府企业物理世界电子社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世界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映射91三、电子政务发展动因与模式3.2电子政务基本模式3.2.1电应方始方政府(G)企业(B)公民(C)非政府组织(NO)政府(G)Gx2GyG2BG2CG2NO企业(B)B2GB2BB2CB2NO公民(C)C2GC2BCx2CyB2NO非政府组织(NO)NO2GNO2BNO2CNOx2NOy电子政务的15个相关业务领域92应方始方政府企业公民非政府组织政府Gx2四、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4.1.1政府管理创新指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行政规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责的实践过程。4.1政府管理创新及其背景93四、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4.1.1政府管理创新4.1政府管4.1政府管理创新及其背景4.1.2政府管理创新背景(1)由公共组织普遍的控制式治理逐渐被服务式治理所替代;(2)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到加强宏观调控;(3)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政府反应公众需求迅速;(4)彻底摆脱“被动反应管理”,代之以“前瞻式管理”944.1政府管理创新及其背景4.1.2政府管理创新背景274.2政府创新的要素与环境(1)充分的理论研究;(2)扎实的方案设计;(3)有效的领导和工作机制;(4)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务员队伍;(5)电子政务的支撑平台;(6)借鉴先行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4.2.1政府创新的要素954.2政府创新的要素与环境(1)充分的理论研究;4.2.1政4.2政府创新的要素与环境(1)政府创新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2)政府创新离不开特定的知识环境;(3)政府创新需要竞争环境;(4)政府创新应在开放环境中进行;(5)政府创新需要社会合作环境;(6)政府创新在特定制度和法律框架下进行;(7)政府创新应在控制风险过程中为自己开辟道路。4.2.2政府创新的环境964.2政府创新的要素与环境(1)政府创新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电子政务浪潮为公共行政改革和政府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2)电子政务形成了政府创新的推动力;(3)电子政务促进政府整合信息资源;(4)推行电子政务是政府创新的重要步骤;(5)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的全面创新;(6)电子政务的推行直接改变政府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4.3.1电子政务是政府创新的关键和体现97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电子政务浪潮为公共行政改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政府创新创造了推行电子政务的必要条件;(2)政府创新是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保证;(3)政府创新与电子政务始终相伴。4.3.2政府创新是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条件和保证98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政府创新创造了推行电子政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态;(2)小型化的组织规模;(3)分权化的组织权力结构;(4)矩阵式的组织信息结构;(5)民主化的组织管理方式;(6)虚拟化的政府办公形态;(7)知识和学习型的政府组织价值取向。4.3.3电子政务背景下政府组织创新取向99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态;4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化、民主化——提升政府工作质量——调整政府工作方式——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效率——转换政府管理的内容——提升对政府廉政形象的认同——提高政府官员的素质——健全信息管理制度4.3.4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提出新要求100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化、民主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管理形态由实体性向虚拟性转化;(2)行政过程由非透明化向行政公开化转化;(3)行政决策由集中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化;(4)权力结构由集权式向分权式转化;(5)行政机构由臃肿向精干转化;(6)行政人员由管理型向知识型转化;(7)政治民主由代议制民主向电子民主转化。4.3.5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积极影响1014.3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1)管理形态由实体性向虚拟性五、电子政务各国发展比较5.1.1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1)简单的信息发布阶段(起步阶段);(2)政府与用户互动阶段:单向、双向;(3)网上事务处理阶段;(4)电子政务成为一种行政文化,积极的电子治理。5.1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与特点102五、电子政务各国发展比较5.1.1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5.五、电子政务各国发展比较(1)以互联网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基础上构造和发展电子政务;(2)强调政务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3)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改革紧密结合,突出创制权;(4)重在应用,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建设。5.1.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特征103五、电子政务各国发展比较(1)以互联网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基础5.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分述5.2.1美国-领军电子政务建设,技术与政务的楷模5.2.2欧盟-开展创制权活动5.2.3加拿大-电子政务绩效最优5.2.4新加坡-建立硅城1045.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分述5.2.1美国-领军电子政务建设,5.2.1美国-领军电子政务建设,
技术与政务的楷模一、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1993年,克林顿政府在建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Nationa1PerformanceReviewCommittee)时,就提出应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克服美国政府在管理和提供服务方面所存在的弊端。构建“电子政府”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1994年12月,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GovernmentInformationTechnologyServices)提出了《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前景》报告,要求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政府,为民众提供更多获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途径。
1055.2.1美国-领军电子政务建设,
技术与政务的楷模一、美国5.2.1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1996年,美国政府发动“重塑政府计划”,提出要让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使美国国民能够充分获得联邦政府掌握的各种信息。——1997年美国政府制定了“走近美国”计划,要求从1997年到2000年,在政府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完成120余项任务;在21世纪初,政府对每个美国公民的服务都实现电子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政府工作的效率有极大的提高。——1998年,美国通过了一项《文牍精简法》,要求美国政府在5年内实现无纸工作,联邦政府所有工作和服务都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1065.2.1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1996年,美国政府发动“5.2.1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2001年7月布什提出总统管理日程(PMA),其内容之一就是扩展电子政府;2001年7月18日,美国总统办公室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成立了由46个部门和机构的81位成员组成的电子政府工作小组(EGTF),研究电子政务战略规划;接着OMB又成立了电子政府和信息技术办公室(OEGIT),由总统任命该办公室的主任,同时也是0MB的副主任,以加强对电子政务的领导。
——2003年1月,由美国总统办公室发表了由项目组(MAP)和工作小组(EGTF)制订的《电子政务战略(2003年版)》
1075.2.1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2001年7月布什提出总统5.2.1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2004年,美国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突出表现有“网站多、内容全、网连网”三个特点。现在全美已建政府网站超过22000个,可以搜索到的分站点超过5100万个
——2005至今,美国电子政务以“电子服务”和“公众参与”为导向,加快政府结构再造,创建电子政务文化,注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维护电子政务平台安全。1085.2.1美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2004年,美国电子政务进二、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和特点——经济衰退与新经济期待——技术积累与电子商务刺激——安全需要与技术国家利益——服务就业与推动美国文化——竞争战略与竞争陷阱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109二、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和特点——经济衰退与新经济期待美国电二、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和特点(1)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规划领导;(2)构建基础框架,明确建设目标;(3)加强OA建设,信息互通共享;(4)提倡政务公开,注重对外服务;(5)强化安全意识,注重成本管理。美国电子政务应用特色110二、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和特点(1)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规划领5.2.2欧盟创制权活动—Bangemann报告——1993欧洲“信息社会”白皮书《发展、竞争和就业:进入21世纪的挑战和进程》:建立横跨整个欧洲的IT基础结构,它将作为发展、提高欧洲竞争力,建立新市场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前提。——1994欧洲Bangemann报告:欧洲和全球信息社会:为欧洲理事会提供的建议——使得IT技术正式成为欧盟战略的一部分。强调欧洲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性,提出IT技术潜力的10个举措,如远程教育、电子服务等——1996“信息社会:从Corfu到Dublin”新兴优先等级标志进入第2个阶段,重点在教育和研究投资、社会和安全问题上改进欧洲知识基础,补充了支持商业竞争力的早期想法1115.2.2欧盟创制权活动—Bangemann报告——19935.2.2欧盟创制权活动—Bangemann报告——1999欧洲委员会提出新的公民创制权活动“e-Europe,是所有人的信息社会”。提及10个高优先级领域,包括进“政府在线”(欧共体,2000)——2000.6欧洲委员会提出e-Europe行动计划,提出:更加廉价、更加安全和更加值得信任的因特网;提高用户的竞争能力;提高因特网的使用程度。——2002年e-Europe子项目政府在线已经实现:易于访问重要的公共部门信息;通过因特网对主要行政活动进行咨询(已经为此建立一个网站);提高公民对基本交互技术的使用能力。1125.2.2欧盟创制权活动—Bangemann报告——19995.2.2欧盟创制权活动——英国电子政务建设——1998.5布莱尔“我们的信息时代:政府的观点”首次宣布使英国处于全球信息技术领先地位的战略目标。——1999.3《征服现代化白皮书》提出:到2008年,所有政府服务都要上网,所有公共服务实现全天候24小时服务,并要求政府各部门联合行动,务必实现该目标。——2001.1英国启动政府网关,把公众网站、商业和部门网站与政府的办公室系统等安全地连接在一起,提供“无缝”不间断服务。——2003.12英国开通“英国在线”,提供多项政府服务。1135.2.2欧盟创制权活动——英国电子政务建设——1998.55.2.2欧盟创制权活动——英国电子政务建设英国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举措——建立和发展政府内部安全网络——政府信息的储存、处理——推动外部获取政府信息系统的发展——采用智慧卡(smartcard)推动电子认证等制度发展——信息传播技术设备和服务的获取与管理——制定法律和规则1145.2.2欧盟创制权活动——英国电子政务建设英国推动电子政务5.2.3加拿大-电子政务绩效最优——1995年加拿大政府就提出“让加拿大成为全球最为互动互联的国家”的宏伟目标,并实施了“ConnectingCanadians(连接加拿大)”信息化发展规划,其战略思维就是以电子政务为龙头和突破口,带动电子商务及信息产业等新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1999年联邦政府正式启动被命名为“政府在线”(GovernmentOnLine)的电子政务工程,它将涉及政府的一系列服务和处理金融交易。其中大量的业务集中在信息服务、申请事务和办理经济技术促进项目等三个方面。——据权威评估,在网络服务和电子政务成熟度上,加拿大名列全球第一,新加坡第二,美国第三。加拿大采取了独特的服务视角和方法,提供了集成的政府服务平台和网络服务的交叉代理,给市民提供了多个通道以方便地进行交互。1155.2.3加拿大-电子政务绩效最优——1995年加拿大政府5.2.3加拿大-电子政务绩效最优加拿大电子政务特点是有两大宗旨和四大亮点。两大宗旨:(1)以人为本;(2)全面提升本国经济竞争力。四大亮点:(1)公众需求导向;(2)社区网络建设;(3)平台简洁高效;(4)政务三维整合。1165.2.3加拿大-电子政务绩效最优加拿大电子政务特点是有两5.2.4新加坡-建立硅城1175.2.4新加坡-建立硅城505.2.4新加坡-建立硅城——1981年-1985年。实施“公务员计算机化计划”——1986年-1991年。实施“国家IT计划”——1992年-1999年。实施将新加坡建成“智慧岛”的“IT2000计划”——2000年-2003年7月份。启动e化政府的第1次行动计划--Infocomm21计划(即面向21世纪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计划)——2003年7月份-2006年6月份。启动e化政府的第2次行动计划——2006年6月份~。提出“智慧国2015”计划1185.2.4新加坡-建立硅城——1981年-1985年。实施“5.2.4新加坡-建立硅城——国家控制新加坡的电子政府系统完全是由国家控制,没有私营企业参与;新加坡国家财政为电子政务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新加坡为未来3年电子政府的维护预留了8.7亿美元资金。——内容广泛可以为其公民提供200项以上的电子政务服务;公民可以在“电子公民中心”的站点轻松获取医疗保健、商务、法律法规、交通、家庭、住房、就业等各项网上信息和服务——成效显著新加坡电子政务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种子种苗繁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合考核试卷
- 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方法考核试卷
-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 时尚界名人与品牌合作案例考核试卷
- 2025版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二手房购买合同范本
- 2025陶瓷制品购销合同范本
- 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行为
- 借款合同书文本与借款合同书文本格式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某幼儿园保洁人员聘用合同书范例
- 一例盆腔脏器脱垂全盆底重建术患者的护理
- 快手账号转让合同范例
- 高空作业车专项施工方案全套资料
- YY/T 0314-2021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
- 2022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年产11万吨聚丙烯合成工艺设计
- 幼儿园教学课件《神奇的色彩女王 》课件
- 信息不对称论文
- 话剧《林黛玉进贾府》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pt课件
- 《电力工程》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