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新进展课件_第1页
麻醉新进展课件_第2页
麻醉新进展课件_第3页
麻醉新进展课件_第4页
麻醉新进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醉新进展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王忱麻醉新进展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11846年10月16日WilliamMorton

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公开表演乙醚麻醉1846年10月16日WilliamMorton

在波士顿2我国麻醉学发展的展望我国麻醉学科经过了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在麻醉技术、麻醉学专业教育、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若与国际麻醉学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规模、麻醉质量与科研技术能力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国麻醉学发展的展望我国麻醉学科经过了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3我国麻醉学发展的展望麻醉科医师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手术室内临床麻醉、急救复苏、ICU、疼痛治疗外科手术发生巨大变化,手术愈来愈复杂老年病人的人数增加,小儿手术年龄愈来愈小,手术病人术前并发症增加门诊手术增加,在北美占择期手术60%我国麻醉学发展的展望麻醉科医师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手术室内4我国麻醉学发展的展望全身麻醉日渐增多监测已发展成为麻醉的重要部分BP、SaO2、其它ECG、CVP、漂浮导管、PetCO2EEG麻醉深度及脑氧饱和度监测新的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的应用麻醉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我国麻醉学发展的展望全身麻醉日渐增多5麻醉新药的应用麻醉的基本定义是指借助于药物等方法而产生的全身或局部感觉(特别是痛觉)的消失及记忆遗忘状态新的麻醉药品的共同特点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蓄积、对肝肾功能影响轻微麻醉新药的应用麻醉的基本定义6麻醉新药的应用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地氟醚静脉麻醉药:异丙芬、咪唑安定、麻醉性镇痛药:雷米芬太尼、阿芬太尼、苏芬太尼非去极化肌松药:Rocuronium、Mivacurium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氯普鲁卡因麻醉新药的应用吸入麻醉药:7麻醉新药的应用Cyclooxygenase(COX)-2Inhibitors

COXactivityisassociatedwith2distinctisoenzymes:

COX-1isinvolvedinthemaintenanceofphysiologicfunctionssuchasgastricprotectionandhemostasisandisexpressedconstitutivelythroughoutthebodyCOX-2isthoughttobeinvolvedincertainpathophysiologicprocessesandisexpressedpredominantlyininflammatorycells.IncontrasttoconventionalNSAIDsthatinhibitbothCOX-1andCOX-2,selectiveCOX-2inhibitorsmaynotinterferewithGIprotectionorhemostasis.麻醉新药的应用Cyclooxygenase(COX)-28麻醉方法的进展经皮和经粘膜给药的麻醉剂多瑞吉(芬太尼经皮敷贴剂)恩纳(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皮肤乳膏和敷贴剂)复合麻醉的比例日益增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全麻与局麻复合麻醉静脉靶控输注系统:异丙芬疼痛治疗研究进展超前镇痛,患者自控镇痛泵麻醉方法的进展经皮和经粘膜给药的麻醉剂9麻醉方法的进展临床常用的静脉给药方式单次注入法:需重复给药,体内药物浓度波动大持续输注法:起效时间长,如用药速度不变随时间延长,药物作用越强,药物蓄积。要维持药效稳定持续输注速度应按多指数函数衰减。单次注入法结合持续输注法:手工无法实现多指数函数衰减持续输注,麻醉医师按经验粗略降低输注速度麻醉方法的进展临床常用的静脉给药方式10麻醉方法的进展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又称为目标浓度输注,是药代动力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制出来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是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通过计算机的帮助直接控制目标(血浆或效应部位)浓度从而控制麻醉深度,并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整的给药系统。麻醉方法的进展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11麻醉方法的进展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TCI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的隔室药代动力学理论,多数药物使用三室模型可获得满意的描述。TCI是以经典的药代-药效学理论为依据,利用计算机对药物在体内过程、效应过程进行模拟,并寻找到最合理的用药方案,继而控制药物注射泵,实现血药或效应部位浓度稳定于预期值。麻醉方法的进展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12麻醉方法的进展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TCI的优点麻醉诱导更加迅速麻醉深度易于控制,麻醉过程平稳,减少引起的循环和呼吸波动可通过计算机预测患者清醒时间,指导停药时间使用方便简单TCI的临床应用麻醉诱导和维持患者自控镇静和镇痛麻醉方法的进展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13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临床麻醉的进步始终离不开麻醉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全身麻醉机制的研究全身麻醉药的机理NMDA-氯氨酮,笑气,xenonGABAA-吸入麻醉药,异丙芬,咪唑安定麻醉药敏感基因定位于第九号染色体疼痛机制的研究:与疼痛有关的基因和蛋白,许多与疼痛有关递质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临床麻醉的进步始终离不开麻醉学基础理论的14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Fig.1.AnnualcitationsinPubMedlistedinresponsetothesearchtermspharmacogeneticsorpharmacogenomics

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15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SirWilliamOsler,in1892,said,Ifitwerenotforthegreatvariabilityamongindividuals,medicinemightaswellbeascienceandnotanart.

Thepastfewyears(we'renowadecadeintothepostgenomeera)havewitnessedexplosivegrowthintechnologicalcapabilities,genomemapping,molecularandhumangenetics,computationalbiology,etc.

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SirWilliamOsler,i16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Pharmacogeneticstoanesthesia,withafocusonhowgeneticvariabilityaffectspatients'responsetodrugs.Pharmacogeneticvariabilitymayinfluencedrugmetabolism,drugtransport,receptorstructureandfunction,cellsignaling,andthemyriadofdownstreamresponsesweperceiveindailypractice.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Pharmacogeneticsto17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ClinicalimpactofpharmacogeneticsClinicalproblemsof1960sProlongedapneaaftersuccinylcholineThiopental-inducedacuteporphyriaHalothanehepatitisMalignanthyperthermia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Clinicalimpactofp18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ClinicalimpactofpharmacogeneticsClinicalproblemsofrecentGeneticpredispositiontolatexallergyGenotypingtheButyrylcholinesteraseinPatientswithProlongedNeuromuscularBlock

ImpactofPharmacogenomicson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harmacogeneticDeterminantsofHumanLiverMicrosomalMetabolism

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Clinicalimpactofp19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InfuturemightabletoPredictwhowoulddevelopbleedingandwhowoulddevelopgraftthrombosisafter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Transcriptionalprofilingwithgoalofsilencingorinductionofcertaingenesbeforeanesthesiaandsurgery,e.g.,wemaybeabletoaltergeneexpressioninelderlytopreventpostanesthesiacognitivedeficitsandconfusion.

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Infuturemightable20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InfuturemightabletoBeforesurgerythatwouldresultinanischemicinjury,wemaybeabletoinducegenesresponsiblefordefensemechanisms(e.g.,genesresponsibleforanti-inflammationandresolution,genesresponsibleforsuperoxidedismutase,catalase,orboth).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Infuturemightable21局麻辅助镇静技术在欧美由于医疗消费的改革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局麻手术量有了大幅度增长。通过术中镇静方法消除局麻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或使其在睡眠中安度手术,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十分必要。局麻辅助静脉镇静药可避免麻醉常见不良反应,减少术后护理,有利于术后早期镇痛。常用静注咪唑安定或异丙酚,与雷米芬太尼合用更好局麻辅助镇静技术在欧美由于医疗消费的改革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22局麻辅助镇静技术镇静主要是由心理或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药物对人体精神活动产生的一种抑制效应。局麻手术中镇静的基本目的是:充分镇静,但产生的危险性应极小缓解或消除焦虑心情部分或完全遗忘缓解或消除疼痛以及其他有害刺激局麻辅助镇静技术镇静主要是由心理或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药物对人体23局麻辅助镇静技术常用药物理想的镇静药应:起效快,呼吸和心血管抑制轻,半衰期短停药后恢复迅速,无活性代谢产物,其排泄不依赖正常肝肾功能,与其他药物不发生相互作用,对其他器官无毒性作用,价格低廉,易于保存和使用。非吸入镇静药物:咪唑安定,异丙芬,安定,氯胺酮镇痛药物:曲马多,雷米芬太尼,阿芬太尼,芬太尼挥发性麻醉性气体和笑气(30%-50%)可辅以局麻镇静局麻辅助镇静技术常用药物理想的镇静药应:起效快,呼吸和心血管24镇静深度临床分级清醒镇静(清醒、放松状态)是指意识最小抑制的一种状态;患者可独立保持连续的呼吸道通畅,对语言命令和生理刺激有正常的反应。深度镇静(无意识、催眠状态)是指意识受到严重抑制的可控状态,部分保护性反射消失,不能按外在命令作出反应镇静评价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主观评价法OAA/S(Observer’sAssessmentAlert/SedationScale)

镇静深度临床分级清醒镇静(清醒、放松状态)25镇静的方法及利弊镇静的需求是十分主观。术前与患者交流,术中分散患者注意力(音乐)镇静的控制方式有病人自控镇静和医生控制镇静Park等指出由专业人员控制的镇静一般是中度且相似,而由病人自控的镇静水平则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但病人满意度高任何镇静成功关键在于外科医生对患者的处理技术水平镇静的方法及利弊镇静的需求是十分主观。26病人自控镇静(PCS)病人自控镇静用于手术中的清醒镇静(conscioussedation)虽然术中部分病人仍处于清醒状态,但其循环和呼吸系统稳定,病人自我感觉舒适。适用证:局麻手术、介入诊断治疗、ICU病人PCS的药物选择异丙芬、咪唑安定、辅助用药:雷米芬太尼、芬太尼病人自控镇静(PCS)病人自控镇静用于手术中的清醒镇静(co27镇静中监测的重要性无论某种镇静药物对呼吸及循环的作用多么轻微,只要镇静达到一定的深度,不可避免地会给病人的各器官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美国联邦门诊手术协会(FASA)统计门诊局麻、局麻镇静、全麻和区域麻醉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68,1/106,1/120,1/277。镇静中监测的重要性无论某种镇静药物对呼吸及循环的作用多么轻微28镇静技术的临床应用镇静是麻醉技术的一种,需要在有经验麻醉医师的密切监护下实施局麻手术各种介入诊断治疗ICU病人婴幼儿的各种检查治疗镇静技术的临床应用镇静是麻醉技术的一种,需要在有经验麻醉医师29门诊手术的麻醉门诊手术迅速扩展,数量增多范围更广在北美门诊手术占择期手术的60%。门诊手术的优点缩短病人与家庭分离,减少住院感染和并发症危险费用低,较住院病人化验检查少、术后用药少病人不必考虑住院床位,可灵活选择手术时间,能最大效率的利用手术室和恢复室门诊手术的麻醉门诊手术迅速扩展,数量增多范围更广30门诊手术病人的选择病人年龄小于65岁,ASAI-II级,无合并疾病如心血管疾患。手术不超过3小时,出血体液丢失不多。估计术后不会发生出血、呼吸道阻塞、排尿困难、术后无剧烈疼痛。手术无早期活动禁忌,术后仍需要适当的护理。门诊手术病人的选择病人年龄小于65岁,ASAI-II级,无31门诊手术麻醉的术前准备研究证明,术前2小时饮用各种饮料并不增加残留胃容量,而且饮水能冲淡胃液,刺激胃排空,减少胃液量。术前限制饮水常使病人烦渴。如下午手术病人,当日晨饮咖啡、茶或果汁可避免焦虑、咖啡因戒断和禁食引起的低血糖等不适,术前1小时可允许病人用少量水服药。门诊手术麻醉的术前准备研究证明,术前2小时饮用各种饮料并不增32门诊手术麻醉的术前准备肥胖症、糖尿病病人有肺内误吸危险,服用H2拮抗药和甲氧氯普胺可减少残余胃液量和酸度。术前病人选用短效苯二氮卓类和抗交感类药(β阻滞药、α2受体激动剂),不仅可提供满意的镇静、遗忘、抗焦虑,对门诊小手术也不会延长恢复时间。门诊手术麻醉的术前准备肥胖症、糖尿病病人有肺内误吸危险,服用33门诊手术的麻醉方法术后清醒迅速、安全、恢复保护性反射,少或无CNS残留症状,减少恶心呕吐等。麻醉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人和手术因素。全麻、区域麻醉和局部麻醉等均可。在国外全麻仍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现有快速显效、能预知作用时间、无蓄积和副作用少的麻醉剂。成人和年长儿近年常选用丙泊酚诱导,与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雷米芬太尼合用更好,与小剂量氯胺酮合用也受到人们的青睐。门诊手术的麻醉方法术后清醒迅速、安全、恢复保护性反射,少或无34门诊手术的术后镇痛门诊病人可用不同方法控制术后疼痛如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中重度疼痛用短效阿片类药,但阿片类药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并可能延迟出院。NSAIDs类双氯芬酸钠和酮咯酸最近使用增加。术后伤口浸润或点滴局麻药可改善下腰部、四肢、腹腔镜手术后镇痛为提高术后镇痛效能,还有皮下自控镇痛,经皮电离子透入疗法等。门诊手术的术后镇痛门诊病人可用不同方法控制术后疼痛35门诊病人麻醉的恢复及出院门诊病人麻醉后恢复分为三个阶段:恢复早期:病人从麻醉中苏醒(在麻醉后监护病房需平卧并严密监测护理)恢复中期:病人达到出院标准,(在病房)恢复晚期:病人完全恢复并已出院。新型短效麻醉药可加快苏醒,使病人麻醉后从手术室直接进入病房,不必经过麻醉后监护病房,这叫作快通道。门诊病人麻醉的恢复及出院门诊病人麻醉后恢复分为三个阶段:36一种新的快通道评分系统它改良了Aldrete评分法并对疼痛、呕吐进行评估,是判定进入快通道的精确指标1.清醒程度2.活动能力3.血液动力学稳定4.氧合状态5.术后疼痛评估6.呼吸稳定7.术后恶心呕吐症状每项评分0~2最高分=14任何一项评分不得<1>12可进入快通道

一种新的快通道评分系统它改良了Aldrete评分法并对疼痛、37输血的新观念

ASA成分输血的指标红细胞 Hb<60g/L,或<80g/L)新鲜冰冻血浆 PT/APTT>1.5倍对照值血小板 血小板<50x109g/L冷沉淀物 出血和纤维蛋白原<800mg/L及血管性血友病出血对去氮加压素无效者输血的新观念 ASA成分输血的指标38输血的新观念转变旧的输血观念,输血的危险可分为感染、输血反应和免疫抑制。低危和年龄<55岁病人限制输血比随意输血的疗效更好,但是心脏病、肺气肿、脑血管病,创伤、老年人及其它危重病人的输血指证放宽到<100g/L输血的新观念转变旧的输血观念,输血的危险可分为感染、输血反应39血液保护自体输血贮血式稀释式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回收式血液保护自体输血40关于疼痛1986年,国际疼痛协会(IASP)曾定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伴随有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上损伤。疼痛分类生理性与病理性疼痛。急性、慢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上对疼痛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视觉模拟痛觉评分(VAS)。关于疼痛1986年,国际疼痛协会(IASP)曾定义:疼痛是一41关于疼痛生理性疼痛主要是损伤局部刺激(冷、热、压力等)的增加足以使之反应形成疼痛,但此刺激并不使组织产生炎性反应或神经损伤。病理性疼痛常由于炎性反应或神经损伤所引起,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属于正常的感觉反应,后者则属于不正常状态下的病理反应。关于疼痛生理性疼痛主要是损伤局部刺激(冷、热、压力等)的增加42疼痛机理疼痛的感受器:主要是游离的神经末梢。疼痛的传导:由神经纤维传导。神经纤维有三类,A、B类为有髓鞘或称粗纤维,C类为无髓鞘又称回纤维。一般认为痛觉是由A(δ)和C纤维传导,Aδ传导快痛,C纤维传导慢痛。疼痛传导途径:疼痛感受器--传入纤维--脊髓后根的脊髓神经节--脊丘仙索--旧脊髓丘脑束--新脊髓丘脑束--脊网束--丘脑--大脑皮质整合感知。疼痛机理疼痛的感受器:主要是游离的神经末梢。43与疼痛有关的受体及介质阿片受体:μ、κ、δ受体类阿片肽:如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等前列腺烷类:前列腺素、白三烯等。5-羟色受(5-HT)。P物质(SP),是速激肽的一种。兴奋性氨基酸(EAA),一氧化氮(NO)最近科学家发现一个控制剧烈疼痛的蛋白质缩写称为DREAM,缺乏这种蛋白质的老鼠完全正常,但对疼痛的感受大幅降低。与疼痛有关的受体及介质阿片受体:μ、κ、δ受体44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传统治疗疼痛的方法是在手术结束后病人体验疼痛超前镇痛(preemptiveanalgesia)是指在手术前开始有计划的疼痛治疗,即指术前对伤害性感受加以阻滞而达到术后止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手术前或手术结束时对伤害感受阻滞产生的术后镇痛的差别可为超前镇痛存在的证据。超前镇痛明显提高术后镇痛的效果,减少药量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传统治疗疼痛的方法是在手术45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手术引起的强烈刺激包括两阶段:切割切口引起的初始阶段,受损组织释放化学物质及酶引起的继发阶段,此阶段延续至术后较长时间。对伤害性感受完整的阻滞应包含此二阶段。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手术引起的强烈刺激包括两阶46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疼痛-组织损伤通过外周机制使伤害感受器阈值降低产生周围性致敏,刺激脊髓神经元使其兴奋性升高而致中枢致敏,手术中中枢致敏可导致术后疼痛的扩散和延长,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疼痛-组织损伤47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通过对周围性致敏及中枢致敏的抑制可达到超前镇痛的目的。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N—甲基门冬氨酸(NMDA)受体阻滞剂,局部麻醉药,阿片类药,甾类麻醉药其它镇痛药物?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通过对周围性致敏及中枢致敏48术后疼痛治疗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术后疼痛是自然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对手术后的疼痛只能默默地忍受。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已知道疼痛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与术后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影响到手术预后。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术后镇痛已势在必行。术后疼痛治疗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术后疼痛是自然的现象,是不可避49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年龄 老年人对疼痛反应比较迟钝性别 女性对疼痛反应较男性为敏感病人对术后疼痛的认识不同医务人员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影响文化程度的影响手术种类与切口大小、部位的影响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年龄 老年人对疼痛反应比较迟钝50术后镇痛

麻醉科医生

目的:选择个体化镇痛方案

使副作用减到最少护理人员 预防术后并发症 手术医生

使病人满意 病人术后镇痛 麻醉科医生51术后镇痛方法及药物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吗啡、哌替啶、芬太尼阿芬太尼、苏芬太尼等、曲马多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酮咯酸、布洛芬等。神经安定药:氟哌利多、咪唑安定等。口服、经舌下、鼻腔内、直肠、透皮,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局部镇痛,在手术结束时将长效局麻药注射到切口周围,使切口疼痛减轻或消失数小时椎管内给药(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给药)术后镇痛方法及药物镇痛药物:52病人自控镇痛(PCA)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简称PCA法,病人借助于特殊的设备按需自行反复的给予小剂量药物达到镇痛目的的一种方法。优点:多次小剂量的给药使血管浓度较为平稳,镇痛效果迅速,病人较为满意传统给药方式的最大缺陷是忽视了病人的个体差异和病人不同时刻对不同止痛剂量的需要。病人自控镇痛(PCA)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53病人自控镇痛(PCA)PCA的心理学和药理学基础PCA泵给药途径:静脉(PCIA):硬膜外(PCEA):皮下(PCSA)PCA的专用设备持续背景输注给药(basalinfusion)单项给药剂量(bolusdose)锁定时间(Lockouttime)病人自控镇痛(PCA)PCA的心理学和药理学基础54病人自控镇痛(PCA)病人自控镇痛对急性疼痛病人益处多基本消除了病人对止痛药的个体差异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维持生理功能稳定有利于病人充分配合治疗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病人自控镇痛(PCA)病人自控镇痛对急性疼痛病人益处多55阿片类药术后镇痛的副作用呼吸抑制: 发生率为0.1%~5%,最为严重的付作用原因是阿片类药抑制延髓呼吸中枢临床表现呼吸频率降低,病人有困倦嗜睡SPO2<90%处理:吸氧,纳洛酮0.2-0.4mg恶心呕吐: 0-30%,氟哌利多、灭吐灵、恩咀西酮阿片类药术后镇痛的副作用呼吸抑制: 56阿片类药术后镇痛的副作用排尿困难、尿潴留:<2%阿片类药可使输尿管平滑肌张力增加,膀胱括约肌收缩,较长时间膀胱过分充盈使膀胱通尿肌无力故引起尿潴留,卧床小便瘙痒:0-15%,诱发组织胺释放造成,一般停药或减量后消失,严重者可给苯海拉明。阿片类药术后镇痛的副作用排尿困难、尿潴留:<2%57阿片类药术后镇痛的副作用胃肠功能影响:阿片类药延迟胃排空、减缓胃肠蠕动硬膜外局麻药阻滞交感神经、改善肠功能但是临床术科医师提示肠蠕动恢复减慢临床试验其它:头晕、头昏、低血压、与导管有关的:脱落、堵塞、感染阿片类药术后镇痛的副作用胃肠功能影响:58喉罩通气道(LMA)是Brain于1983年发明并首先提倡使用的一种新型通气道。LMA插人咽喉部,充气后在喉周围形成一个密封圈,既可让病人自主呼吸,也可施正压通气,属介于气管内插管与面罩之间的通气工具。喉罩通气道(LMA)是Brain于1983年发明并首先提倡使59喉罩通气道(LMA)麻醉前准备和术前用药同气管插管。插入LMA时可不使用肌松药,所需麻醉深度较气管插管时浅。常用盲探插入法,病人体位不限其最适用于短小手术和门诊手术病人。因为其可避免气管插管和使用肌松药。可用于协助气管插管喉罩通气道(LMA)麻醉前准备和术前用药同气管插管。插入LM60麻醉新进展课件61喉罩通气道(LMA)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没有使用LMA经验的医护人员,第一次插入成功者为80%,再次插入后临床通气满意者可高达98%。LMA的并发症误吸和返流,呼吸道梗阻,气道损伤和咽喉疼痛,意外性脱出,通气罩周围漏气饱胃、未禁食的病人是使用LMA的绝对禁忌证喉罩通气道(LMA)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62心肺脑复苏的进展Mostpatientswhosufferacardiacarrestdieaftertheevent.Fullneurologicalrecoveryoccursinonly6-23%.(CurrentOpinioninAnaesth.18(2):163-168,2005)Untilrecentlynospecificpost-arresttherapywasavailabletoimproveoutcome.Applicationoftherapeutichypothermia(32-34℃for12-24h)appliedaftercardiacarrestcouldhelptoimprovethisdreadfulsituation.

心肺脑复苏的进展Mostpatientswhosuff63非常感谢!非常感谢!64麻醉新进展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王忱麻醉新进展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651846年10月16日WilliamMorton

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公开表演乙醚麻醉1846年10月16日WilliamMorton

在波士顿66我国麻醉学发展的展望我国麻醉学科经过了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在麻醉技术、麻醉学专业教育、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若与国际麻醉学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规模、麻醉质量与科研技术能力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国麻醉学发展的展望我国麻醉学科经过了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67我国麻醉学发展的展望麻醉科医师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手术室内临床麻醉、急救复苏、ICU、疼痛治疗外科手术发生巨大变化,手术愈来愈复杂老年病人的人数增加,小儿手术年龄愈来愈小,手术病人术前并发症增加门诊手术增加,在北美占择期手术60%我国麻醉学发展的展望麻醉科医师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手术室内68我国麻醉学发展的展望全身麻醉日渐增多监测已发展成为麻醉的重要部分BP、SaO2、其它ECG、CVP、漂浮导管、PetCO2EEG麻醉深度及脑氧饱和度监测新的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的应用麻醉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我国麻醉学发展的展望全身麻醉日渐增多69麻醉新药的应用麻醉的基本定义是指借助于药物等方法而产生的全身或局部感觉(特别是痛觉)的消失及记忆遗忘状态新的麻醉药品的共同特点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蓄积、对肝肾功能影响轻微麻醉新药的应用麻醉的基本定义70麻醉新药的应用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地氟醚静脉麻醉药:异丙芬、咪唑安定、麻醉性镇痛药:雷米芬太尼、阿芬太尼、苏芬太尼非去极化肌松药:Rocuronium、Mivacurium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氯普鲁卡因麻醉新药的应用吸入麻醉药:71麻醉新药的应用Cyclooxygenase(COX)-2Inhibitors

COXactivityisassociatedwith2distinctisoenzymes:

COX-1isinvolvedinthemaintenanceofphysiologicfunctionssuchasgastricprotectionandhemostasisandisexpressedconstitutivelythroughoutthebodyCOX-2isthoughttobeinvolvedincertainpathophysiologicprocessesandisexpressedpredominantlyininflammatorycells.IncontrasttoconventionalNSAIDsthatinhibitbothCOX-1andCOX-2,selectiveCOX-2inhibitorsmaynotinterferewithGIprotectionorhemostasis.麻醉新药的应用Cyclooxygenase(COX)-272麻醉方法的进展经皮和经粘膜给药的麻醉剂多瑞吉(芬太尼经皮敷贴剂)恩纳(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皮肤乳膏和敷贴剂)复合麻醉的比例日益增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全麻与局麻复合麻醉静脉靶控输注系统:异丙芬疼痛治疗研究进展超前镇痛,患者自控镇痛泵麻醉方法的进展经皮和经粘膜给药的麻醉剂73麻醉方法的进展临床常用的静脉给药方式单次注入法:需重复给药,体内药物浓度波动大持续输注法:起效时间长,如用药速度不变随时间延长,药物作用越强,药物蓄积。要维持药效稳定持续输注速度应按多指数函数衰减。单次注入法结合持续输注法:手工无法实现多指数函数衰减持续输注,麻醉医师按经验粗略降低输注速度麻醉方法的进展临床常用的静脉给药方式74麻醉方法的进展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又称为目标浓度输注,是药代动力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制出来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是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通过计算机的帮助直接控制目标(血浆或效应部位)浓度从而控制麻醉深度,并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整的给药系统。麻醉方法的进展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75麻醉方法的进展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TCI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的隔室药代动力学理论,多数药物使用三室模型可获得满意的描述。TCI是以经典的药代-药效学理论为依据,利用计算机对药物在体内过程、效应过程进行模拟,并寻找到最合理的用药方案,继而控制药物注射泵,实现血药或效应部位浓度稳定于预期值。麻醉方法的进展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76麻醉方法的进展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TCI的优点麻醉诱导更加迅速麻醉深度易于控制,麻醉过程平稳,减少引起的循环和呼吸波动可通过计算机预测患者清醒时间,指导停药时间使用方便简单TCI的临床应用麻醉诱导和维持患者自控镇静和镇痛麻醉方法的进展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77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临床麻醉的进步始终离不开麻醉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全身麻醉机制的研究全身麻醉药的机理NMDA-氯氨酮,笑气,xenonGABAA-吸入麻醉药,异丙芬,咪唑安定麻醉药敏感基因定位于第九号染色体疼痛机制的研究:与疼痛有关的基因和蛋白,许多与疼痛有关递质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临床麻醉的进步始终离不开麻醉学基础理论的78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Fig.1.AnnualcitationsinPubMedlistedinresponsetothesearchtermspharmacogeneticsorpharmacogenomics

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79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SirWilliamOsler,in1892,said,Ifitwerenotforthegreatvariabilityamongindividuals,medicinemightaswellbeascienceandnotanart.

Thepastfewyears(we'renowadecadeintothepostgenomeera)havewitnessedexplosivegrowthintechnologicalcapabilities,genomemapping,molecularandhumangenetics,computationalbiology,etc.

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SirWilliamOsler,i80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Pharmacogeneticstoanesthesia,withafocusonhowgeneticvariabilityaffectspatients'responsetodrugs.Pharmacogeneticvariabilitymayinfluencedrugmetabolism,drugtransport,receptorstructureandfunction,cellsignaling,andthemyriadofdownstreamresponsesweperceiveindailypractice.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Pharmacogeneticsto81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ClinicalimpactofpharmacogeneticsClinicalproblemsof1960sProlongedapneaaftersuccinylcholineThiopental-inducedacuteporphyriaHalothanehepatitisMalignanthyperthermia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Clinicalimpactofp82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ClinicalimpactofpharmacogeneticsClinicalproblemsofrecentGeneticpredispositiontolatexallergyGenotypingtheButyrylcholinesteraseinPatientswithProlongedNeuromuscularBlock

ImpactofPharmacogenomicson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harmacogeneticDeterminantsofHumanLiverMicrosomalMetabolism

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Clinicalimpactofp83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InfuturemightabletoPredictwhowoulddevelopbleedingandwhowoulddevelopgraftthrombosisafter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Transcriptionalprofilingwithgoalofsilencingorinductionofcertaingenesbeforeanesthesiaandsurgery,e.g.,wemaybeabletoaltergeneexpressioninelderlytopreventpostanesthesiacognitivedeficitsandconfusion.

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Infuturemightable84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InfuturemightabletoBeforesurgerythatwouldresultinanischemicinjury,wemaybeabletoinducegenesresponsiblefordefensemechanisms(e.g.,genesresponsibleforanti-inflammationandresolution,genesresponsibleforsuperoxidedismutase,catalase,orboth).麻醉学基础研究的进展Infuturemightable85局麻辅助镇静技术在欧美由于医疗消费的改革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局麻手术量有了大幅度增长。通过术中镇静方法消除局麻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或使其在睡眠中安度手术,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十分必要。局麻辅助静脉镇静药可避免麻醉常见不良反应,减少术后护理,有利于术后早期镇痛。常用静注咪唑安定或异丙酚,与雷米芬太尼合用更好局麻辅助镇静技术在欧美由于医疗消费的改革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86局麻辅助镇静技术镇静主要是由心理或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药物对人体精神活动产生的一种抑制效应。局麻手术中镇静的基本目的是:充分镇静,但产生的危险性应极小缓解或消除焦虑心情部分或完全遗忘缓解或消除疼痛以及其他有害刺激局麻辅助镇静技术镇静主要是由心理或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药物对人体87局麻辅助镇静技术常用药物理想的镇静药应:起效快,呼吸和心血管抑制轻,半衰期短停药后恢复迅速,无活性代谢产物,其排泄不依赖正常肝肾功能,与其他药物不发生相互作用,对其他器官无毒性作用,价格低廉,易于保存和使用。非吸入镇静药物:咪唑安定,异丙芬,安定,氯胺酮镇痛药物:曲马多,雷米芬太尼,阿芬太尼,芬太尼挥发性麻醉性气体和笑气(30%-50%)可辅以局麻镇静局麻辅助镇静技术常用药物理想的镇静药应:起效快,呼吸和心血管88镇静深度临床分级清醒镇静(清醒、放松状态)是指意识最小抑制的一种状态;患者可独立保持连续的呼吸道通畅,对语言命令和生理刺激有正常的反应。深度镇静(无意识、催眠状态)是指意识受到严重抑制的可控状态,部分保护性反射消失,不能按外在命令作出反应镇静评价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主观评价法OAA/S(Observer’sAssessmentAlert/SedationScale)

镇静深度临床分级清醒镇静(清醒、放松状态)89镇静的方法及利弊镇静的需求是十分主观。术前与患者交流,术中分散患者注意力(音乐)镇静的控制方式有病人自控镇静和医生控制镇静Park等指出由专业人员控制的镇静一般是中度且相似,而由病人自控的镇静水平则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但病人满意度高任何镇静成功关键在于外科医生对患者的处理技术水平镇静的方法及利弊镇静的需求是十分主观。90病人自控镇静(PCS)病人自控镇静用于手术中的清醒镇静(conscioussedation)虽然术中部分病人仍处于清醒状态,但其循环和呼吸系统稳定,病人自我感觉舒适。适用证:局麻手术、介入诊断治疗、ICU病人PCS的药物选择异丙芬、咪唑安定、辅助用药:雷米芬太尼、芬太尼病人自控镇静(PCS)病人自控镇静用于手术中的清醒镇静(co91镇静中监测的重要性无论某种镇静药物对呼吸及循环的作用多么轻微,只要镇静达到一定的深度,不可避免地会给病人的各器官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美国联邦门诊手术协会(FASA)统计门诊局麻、局麻镇静、全麻和区域麻醉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68,1/106,1/120,1/277。镇静中监测的重要性无论某种镇静药物对呼吸及循环的作用多么轻微92镇静技术的临床应用镇静是麻醉技术的一种,需要在有经验麻醉医师的密切监护下实施局麻手术各种介入诊断治疗ICU病人婴幼儿的各种检查治疗镇静技术的临床应用镇静是麻醉技术的一种,需要在有经验麻醉医师93门诊手术的麻醉门诊手术迅速扩展,数量增多范围更广在北美门诊手术占择期手术的60%。门诊手术的优点缩短病人与家庭分离,减少住院感染和并发症危险费用低,较住院病人化验检查少、术后用药少病人不必考虑住院床位,可灵活选择手术时间,能最大效率的利用手术室和恢复室门诊手术的麻醉门诊手术迅速扩展,数量增多范围更广94门诊手术病人的选择病人年龄小于65岁,ASAI-II级,无合并疾病如心血管疾患。手术不超过3小时,出血体液丢失不多。估计术后不会发生出血、呼吸道阻塞、排尿困难、术后无剧烈疼痛。手术无早期活动禁忌,术后仍需要适当的护理。门诊手术病人的选择病人年龄小于65岁,ASAI-II级,无95门诊手术麻醉的术前准备研究证明,术前2小时饮用各种饮料并不增加残留胃容量,而且饮水能冲淡胃液,刺激胃排空,减少胃液量。术前限制饮水常使病人烦渴。如下午手术病人,当日晨饮咖啡、茶或果汁可避免焦虑、咖啡因戒断和禁食引起的低血糖等不适,术前1小时可允许病人用少量水服药。门诊手术麻醉的术前准备研究证明,术前2小时饮用各种饮料并不增96门诊手术麻醉的术前准备肥胖症、糖尿病病人有肺内误吸危险,服用H2拮抗药和甲氧氯普胺可减少残余胃液量和酸度。术前病人选用短效苯二氮卓类和抗交感类药(β阻滞药、α2受体激动剂),不仅可提供满意的镇静、遗忘、抗焦虑,对门诊小手术也不会延长恢复时间。门诊手术麻醉的术前准备肥胖症、糖尿病病人有肺内误吸危险,服用97门诊手术的麻醉方法术后清醒迅速、安全、恢复保护性反射,少或无CNS残留症状,减少恶心呕吐等。麻醉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人和手术因素。全麻、区域麻醉和局部麻醉等均可。在国外全麻仍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现有快速显效、能预知作用时间、无蓄积和副作用少的麻醉剂。成人和年长儿近年常选用丙泊酚诱导,与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雷米芬太尼合用更好,与小剂量氯胺酮合用也受到人们的青睐。门诊手术的麻醉方法术后清醒迅速、安全、恢复保护性反射,少或无98门诊手术的术后镇痛门诊病人可用不同方法控制术后疼痛如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中重度疼痛用短效阿片类药,但阿片类药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并可能延迟出院。NSAIDs类双氯芬酸钠和酮咯酸最近使用增加。术后伤口浸润或点滴局麻药可改善下腰部、四肢、腹腔镜手术后镇痛为提高术后镇痛效能,还有皮下自控镇痛,经皮电离子透入疗法等。门诊手术的术后镇痛门诊病人可用不同方法控制术后疼痛99门诊病人麻醉的恢复及出院门诊病人麻醉后恢复分为三个阶段:恢复早期:病人从麻醉中苏醒(在麻醉后监护病房需平卧并严密监测护理)恢复中期:病人达到出院标准,(在病房)恢复晚期:病人完全恢复并已出院。新型短效麻醉药可加快苏醒,使病人麻醉后从手术室直接进入病房,不必经过麻醉后监护病房,这叫作快通道。门诊病人麻醉的恢复及出院门诊病人麻醉后恢复分为三个阶段:100一种新的快通道评分系统它改良了Aldrete评分法并对疼痛、呕吐进行评估,是判定进入快通道的精确指标1.清醒程度2.活动能力3.血液动力学稳定4.氧合状态5.术后疼痛评估6.呼吸稳定7.术后恶心呕吐症状每项评分0~2最高分=14任何一项评分不得<1>12可进入快通道

一种新的快通道评分系统它改良了Aldrete评分法并对疼痛、101输血的新观念

ASA成分输血的指标红细胞 Hb<60g/L,或<80g/L)新鲜冰冻血浆 PT/APTT>1.5倍对照值血小板 血小板<50x109g/L冷沉淀物 出血和纤维蛋白原<800mg/L及血管性血友病出血对去氮加压素无效者输血的新观念 ASA成分输血的指标102输血的新观念转变旧的输血观念,输血的危险可分为感染、输血反应和免疫抑制。低危和年龄<55岁病人限制输血比随意输血的疗效更好,但是心脏病、肺气肿、脑血管病,创伤、老年人及其它危重病人的输血指证放宽到<100g/L输血的新观念转变旧的输血观念,输血的危险可分为感染、输血反应103血液保护自体输血贮血式稀释式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回收式血液保护自体输血104关于疼痛1986年,国际疼痛协会(IASP)曾定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伴随有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上损伤。疼痛分类生理性与病理性疼痛。急性、慢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上对疼痛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视觉模拟痛觉评分(VAS)。关于疼痛1986年,国际疼痛协会(IASP)曾定义:疼痛是一105关于疼痛生理性疼痛主要是损伤局部刺激(冷、热、压力等)的增加足以使之反应形成疼痛,但此刺激并不使组织产生炎性反应或神经损伤。病理性疼痛常由于炎性反应或神经损伤所引起,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属于正常的感觉反应,后者则属于不正常状态下的病理反应。关于疼痛生理性疼痛主要是损伤局部刺激(冷、热、压力等)的增加106疼痛机理疼痛的感受器:主要是游离的神经末梢。疼痛的传导:由神经纤维传导。神经纤维有三类,A、B类为有髓鞘或称粗纤维,C类为无髓鞘又称回纤维。一般认为痛觉是由A(δ)和C纤维传导,Aδ传导快痛,C纤维传导慢痛。疼痛传导途径:疼痛感受器--传入纤维--脊髓后根的脊髓神经节--脊丘仙索--旧脊髓丘脑束--新脊髓丘脑束--脊网束--丘脑--大脑皮质整合感知。疼痛机理疼痛的感受器:主要是游离的神经末梢。107与疼痛有关的受体及介质阿片受体:μ、κ、δ受体类阿片肽:如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等前列腺烷类:前列腺素、白三烯等。5-羟色受(5-HT)。P物质(SP),是速激肽的一种。兴奋性氨基酸(EAA),一氧化氮(NO)最近科学家发现一个控制剧烈疼痛的蛋白质缩写称为DREAM,缺乏这种蛋白质的老鼠完全正常,但对疼痛的感受大幅降低。与疼痛有关的受体及介质阿片受体:μ、κ、δ受体108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传统治疗疼痛的方法是在手术结束后病人体验疼痛超前镇痛(preemptiveanalgesia)是指在手术前开始有计划的疼痛治疗,即指术前对伤害性感受加以阻滞而达到术后止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手术前或手术结束时对伤害感受阻滞产生的术后镇痛的差别可为超前镇痛存在的证据。超前镇痛明显提高术后镇痛的效果,减少药量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传统治疗疼痛的方法是在手术109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手术引起的强烈刺激包括两阶段:切割切口引起的初始阶段,受损组织释放化学物质及酶引起的继发阶段,此阶段延续至术后较长时间。对伤害性感受完整的阻滞应包含此二阶段。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手术引起的强烈刺激包括两阶110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疼痛-组织损伤通过外周机制使伤害感受器阈值降低产生周围性致敏,刺激脊髓神经元使其兴奋性升高而致中枢致敏,手术中中枢致敏可导致术后疼痛的扩散和延长,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疼痛-组织损伤111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通过对周围性致敏及中枢致敏的抑制可达到超前镇痛的目的。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N—甲基门冬氨酸(NMDA)受体阻滞剂,局部麻醉药,阿片类药,甾类麻醉药其它镇痛药物?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超前镇痛通过对周围性致敏及中枢致敏112术后疼痛治疗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术后疼痛是自然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对手术后的疼痛只能默默地忍受。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已知道疼痛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与术后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影响到手术预后。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术后镇痛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