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祝福》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祝福》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祝福》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祝福》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祝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祝福鲁迅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概括小说主要内容,梳理情节,感受并理解人物对命运的屡次抗争。2.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结合小说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思考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共生关系。3.立足文本,思考人物悲剧根源,探究小说创作意图。什么是小说?“一种以散文形式叙述虚构性内容的文学体裁,也指以这样体裁写成的文学作品。……环境、人物、情节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是人物活动时空场所,以及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情节是按一定结构原则组织而成的‘事件’和人物活动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活动一】概括小说主要内容、梳理小说情节思考:祥林嫂的人生路是怎么走到死亡这一步的。祥林嫂的死是因为?明确:小说写了祥林嫂半生的不幸遭遇,以及最终死亡的结局。梳理小说情节丧夫帮佣鲁家——婆家抢卖逼其改嫁——再度丧夫失子——再回鲁家帮佣——被逐出门沦为乞丐——死于“祝福”来临之际。【活动二】精读文本感受抗争提问:祥林嫂面对不幸遭遇,是逆来顺受吗?有没有过抗争?

祥林嫂毅然主动出逃为佣;狠命抗婚撞香案;单亲妈妈带着孩子苦守;毫无保留地捐门槛。她捐完门槛却无法赎罪,仍被视为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的丧门星,不得沾手祭祀,被排斥被歧视,精神一下子崩溃。每次努力抗争,换来外部社会更深地镇压和迫害,直至她走上穷途末路!她是一次次努力地抗争,但挣脱不了的也是她自己所受的封建礼教思想的桎梏,她身上打着深深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烙印。2.你怎样理解祥林嫂的抗争?

有人会说祥林嫂的反抗有历史局限性,不彻底。人无法拔着自己头发离开自身所生活的地面。我们要抱着“同情的理解”,而非高高在上的指责和挑剔,用今人眼光苛责于她。我们思考的是她为什么会如此这般,而不是她应该如何如何。【活动三】细读文本探究主旨(一)聚焦鲁镇内外各色人等对待祥林嫂的态度、所作所为。(以文本为依据一一找到出处)1.婆婆、卫老婆子、鲁四老爷夫妇、贺家大伯、柳妈,还有鲁镇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和所作所为,就是他们共同构成的当时社会的世俗环境。(以文本为依据一一找到出处)2.聚焦鲁四老爷书房的布置,这是高度浓缩了鲁镇的礼法社会。(二)探究小说主题1.思考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是什么?鲁四老爷夫妇、婆婆、贺家大伯、柳妈、人们(男人女人老女人)、卫老婆子等等,都是构成祥林嫂死因的一环又一环。造成祥林嫂的不幸命运社会根源就是鲁镇自内而外、自上而下的人们所构成的这个社会环境。还有一生挣扎反抗却被封建礼教吞噬的祥林嫂自己。2.思考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什么?这篇小说就是着力描摹周遭人们对原本就不幸的祥林嫂种种复杂态度和一连串恶劣行径,来全景式展现以“鲁镇”浓缩的旧中国社会,人们对一个苦人儿的凉薄,展现鲁迅一贯的国民性批判的主题。小说必须是“为人生”的,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的注意”。课堂小结:阅读鲁迅小说的一些方法

通过梳理情节,来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先把小说读薄。还要厘清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人物放到社会环境中理解人物间的关系,理解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共生关系,这是把读薄的小说再读厚。在细读文本中关注原先被自己所忽视的细节。【布置作业】

用《乡土中国》中礼俗社会的相关内容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结合《乡土中国》的“礼治序”“男女有别”等篇章,进一步理解社会环境与祥林嫂人物命运的共生关系。祝福鲁迅课时目标1.探究小说题目《祝福》的意蕴以及叙述者“我”的内涵及作用。2.进一步思考主旨,深化对小说主题的理解。《祝福》第二课时(一).借助词典,了解“祝福”一词在小说中的含义。【活动一】重温标题探究意蕴

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祝福”词条:本谓祈神赐福,现泛指祝人顺遂幸福。旧俗除夕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鲁迅先生的《祝福》显然是后者。(二)主要问题:小说的题目为什么是《祝福》而非“祥林嫂”。探究“我”在小说中丰富的内涵和作用。1.分析小说中“祝福”出现的次数和作用。小说开头、结尾,祥林嫂初到鲁镇,各一次,计三次。她再到鲁镇,第一次“祝福”被拒绝,第二次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第三次她捐门槛后以为“赎罪”了,可以坦然地准备“祝福”了,但仍然被拒绝,从而精神彻底崩溃。梳理作者先后6次或详或略地写到“祝福”。祥林嫂一幕幕人生悲剧都是在“祝福’的大背景下展开的。2.探究作者笔下多次呈现“祝福”的作用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祥林嫂死在鲁镇家家户户举行“祝福”祭祀前夜。在这样一个特定时间背景下死去,她本人何尝不是一份祭品?一方面是非常欢乐的祝福氛围,祝福是美满祥和的代名词,一方面又是非常沉重的悲痛,正是在这样阖家欢乐的喜庆中,祥林嫂以凄凉的方式离开了。她的死亡更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控诉,“祝福”这个民间习俗,贯穿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

(一)思考“我”是谁,是不是鲁迅?究竟有没有作用?

《祝福》体裁是小说,“我”第一人称,可见不是鲁迅本人。“我”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叙述者,是归乡的游子。在祥林嫂眼中“我”是识字的、见识得多的出门人。河边,她近距离的3个追问使得“我”仓皇而逃。【活动二】分析特殊人物归纳阅读方法“我”是预备她来讨钱。祥林嫂是主动发问:“你回来啦!”,并无寒暄,直奔主题。“我”原本想给她物质上的施舍,面对的却是祥林嫂精神上的诉求,两者并不对等,而且是社会最底层的不幸者主动走向“我”——“识字的,出门人,见识得多”的读书人。“我”被近距离追问只能仓皇失措的回答,狼狈不堪地逃跑,作者一连串用了八九个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最后用一声“说不清”,落荒而逃。1.梳理第二天的两人见面场景2.梳理“我”从河边逃走后的心理变化起伏:“我”的复杂的心里活动:不安逸、不安、诧异、很不安、紧缩、心地已渐渐轻松、负疚。可见惴惴不安与自我开脱交织在一起。因其死亡,心灵强烈震撼,错愕、惶恐、自责、自谴、自省,又妄图摆脱不安,逃避责任。当一个人独处时,又不禁愤懑不满,最后决计要用笔书写祥林嫂的半生事迹的断片。3.剖析“我”对祥林嫂的态度和所作所为“我”是祥林嫂在死以前有过接触的最后一人,并且对她精神困惑无力解答,相反是逃避和支支吾吾敷衍塞责,难道对她的死没有一点责任吗?当发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因一个善良、无辜者的悲剧性死亡,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不可避免地要反省并且自责,小说的动人价值也在于此吧。

(二)深入理解“我”的作用、意义和价值1.思考“我”的故事和祥林嫂的故事之复调“我”软弱无力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不幸者,被侮辱被损害的她,充满同情,但表现得格外软弱无力,没法解决其精神上的极端痛苦。“我”、祥林嫂、鲁镇构成了这样重叠的三角形关联。在第一部分中的“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变化,自责、自悔、自我开脱,是鲁迅借这个人物,无情地解剖了启蒙者知识分子,无情地解剖了自己。从而使得小说的主题和内涵更加丰厚。鲁迅先生通过小说对知识分子面对底层被侮辱被损害者态度的批判性反思,特别真实有力。2.赏析“我”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的作用

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跨越时空,将大家带到鲁镇祝福现场,产生共情。所谓共情是目睹他人遭受不幸苦难,把别人的创伤当成自己的创伤,并产生深深共鸣!也加强了读者的反思能力——读小说的每一个“我”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

3.联系、比较鲁迅小说中的那些“我”

“我”离乡、回乡、再离乡的模式并非孤立,《故乡》中有

“我”;《在酒楼上》有“我”。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下的“我”,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能做什么?对被侮辱被损害的祥林嫂们、闰土们能做什么?鲁迅之前,还没有哪个现代中国作家,对处于社会底层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者的命运秉笔书写出来,并如此深入如此细致地将知识分子与底层人物的关联揭示出来,做无情地自我批判。

课堂小结:试着归纳一下阅读小说的方法。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