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成果01闻韶文本_第1页
总体成果01闻韶文本_第2页
总体成果01闻韶文本_第3页
总体成果01闻韶文本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适应城镇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实现城镇经济社会发展 与目标,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全镇各项建设用地,编制闻韶镇总体规划。为确保闻韶镇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指导下一层详细规划,保证各项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文本。第二条

本规划文本下列条文中文字加粗的部分为本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其余部分为指导性内容。第三条

本规划经仁化县人民批准后,由闻韶镇人民负责实施。第四条

规划目标仁化县东部与仁化县城协同发展的生态农业;集生态农林产品、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特色生态小镇。第五条

规划原则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集约、优先发展的原则节约集约用地,合理布局的原则的原则生态环保的原则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原则近期建设与远景规划相协调原则第六条

规划编制依据《中

城乡规划法》(200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中

镇规划标准》(2007)《中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省城乡规划条例》(2013)6《仁化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7 《闻韶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省城乡规划条例》(2013)国家与地方其它有关

和各级

关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文件。第七条

本次规划编制重点针对闻韶镇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确定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重点为:研究并确定闻韶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构造等级规模合理、智能分工明确、空间结构优化的镇域体系因地制宜,塑造富有特色的新城镇形象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结构,合理安排各项用地完善城市道路、公共设施与市政设施规划明确时空建设开发时序,做好近期建设规划第八条

规划期限近期:2014~2020

年;远期:2021~2030

年;第九条

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的镇域规划范围为:闻韶镇镇域全境,96.68

平方公里,包括社区、华塘村、白竹村、江南村、下

、塘源村。闻韶镇区包括社区、白竹村,规划面积

56.0

平方公里。第十条

凡因城镇建设需要而编制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同意,规划修编与调整第十一条

若因城镇发展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编与调整,必须征得仁化县人民成果需报仁化县人民

。第二章

城镇发展及发展目标第十二条

城镇发展目标依托闻韶良好的区位条件优势,以丹霞山的开发及粤湘高速的建设为契机,以生态农业及旅游开发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努力将闻韶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适宜于居住和创业的山水生态型城镇。第十三条城镇发展1

农业稳定农业

发展,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业 建设,增加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适应市场调节生产,逐步建立农业的产销链,配合闻韶镇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的深加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渐向农业的

、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建立

结构优化,外向型的高产、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农业生产应实现农业

。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与设备,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与商业化的

农业,推广“市场+公司+农户”模式,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引导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企业化和工业化方向发展,形成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专业化的农产品 ,形成“一村一品”特色。2

第三产业发展目前,本镇的第三产业主要以商贸业为主,主要集中在镇区,规模小、分散。未来,一要发挥建制镇的服务职能,成为服务本镇及周边城镇的商贸中心,二要重点发展旅游业,围绕华林寺塔、温泉、生态观光及黄蜡石等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在此旅游发展的推动下,使镇域内的旅游业成规模上档次,进而推进镇内餐饮、房地产、购物、休闲、学习、、运动、医疗、等服务业的发展。第三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十四条

人口规模与 水平预计全镇常住人口近期2020

年为5700

人;远期2030

年为6300

人。到2020

年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5%左右,到2030

年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5%左右。第十五条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一级一中心:镇区,包括现状的社区居委和白竹村,是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全镇的发展中起基础条件较好,人口将在规节点作用,参与更大尺度地域分工的主体,规划期末人口达到0.36

万人左右。二级—副中心:中心村,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在镇域城

起点作用,下划期内略有增长。三级—一般村庄:除中心村外的其他村,在镇域城镇发展中起一般聚居地作用,人口将有下降的趋势。第十六条

镇域体系职能结构规划(1)

综合型村镇:闻韶镇区闻韶镇区是镇域发展的区,规划建设发达的商贸、交通、服务业,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中心和商品、信息的集散地,产品与旅游服务将面向全县及整个韶关地区或珠三角,形成有一定区域的产业区。(2)服务型农业村:下下徐是镇域现状人口较为集中的村,主要规划成为镇域北部乡村提供商业和服务。(3)

农业村:其他村这些村暂时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的条件。规划期内主要发展农业。第十七条

镇域重要基础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①两条对

通线:省道

342、县道

320,优化镇区至县城通道。给排水设施规划①闻韶镇目前给水设施主要有一处,位于

寨,日供水量达

500

吨,现为镇区的主要给水来源。②目前镇域和镇区都没有污水处理厂,规划期内镇区设置生态污水处理塘,使镇区污水得到处理,工业用地内要求

实现污水净化。(3)电力电信设施规划原变电站35KV。(4)环卫设施规划在镇区南面设置一处中转站,结合仁化县填埋处理。(5)教育设施规划规划

1所中

于西部居住片区。规划

1

所小学。第十八条

镇域土地利用政策区划(1)

建设区①

建设区包括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湿地、山体、农田、重要的防护绿地以及在重要的交通干道和市政设施走廊划定的

建设的控制区等。(2)非农建设区①非农建设区(城镇建设区)包括

心区、工业区、乡村居民点等全部非农建设用地。②范围主要分布在老城区、

划城市中心区及西部工业区。(3)控制发展区中心镇镇域范围内除

建设和非农建设区以外,规划期内原则上不用于非农建设的地域为控制发展区,一般为中心镇远景发展备用地。第四章

城镇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第十九条

城镇性质闻韶镇的城镇性质确定为:闻韶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以生态农业为主、旅游业与加工业为辅的现代化生态山水城镇。第二十条

人口规模根据闻韶镇城镇化水平和总人口的,镇区人口规模如下表:表4-1:闻韶镇总人口规模、水平及镇区人口表(单位:万人)类型年份总人口(万人)镇区人口(万人)水平(%)2013年54470.0468.62020年60000.15252030年80000.3645第二十一条

镇区用地规模第五章

镇区空间结构与各类用地布局按照人口规模计算,2020年按人均110-120平方米计,用地规模控制在16.5—18.0公顷;2030年按人均100-120平方米计,2030年城镇用地规模控制在36.0—43.2公顷。(2)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规划中用于界定城镇道路广场用地和对

通用地的控制线称为红线。红线导控的

是控制道路及重要交通设施用地范围、限定各类道路沿线建(构)筑物的设置条件。闻韶镇区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红线控制范围为

7.3公顷。第二十二条

镇区用地发展方向(3)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确定规划期内镇区主要向西部和北部发展;规划中用于界定生态用地和城镇公共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称为绿线。闻韶镇区生态绿地规划绿线控制范围为城镇发展时序为:5.1

公顷。近期:镇区主要向西部;(4)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远期:镇区主要向西部与北部。规划用于划定较大面积的水域、水系、湿地及其岸线一定范围陆域地区作为保护区的控制线称为蓝线。闻第二十三条

地质基础与用地条件城镇在做出用地发展前,必须做全面的地质评价,每个新项目实施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测,并对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和基础类型选择进行建议。保护地区,第二十四条

镇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本次规划形成“一心、一轴、四组团”的城镇结构一心:镇区中部以行政、文化、商业为主的公共服务。两轴:规划一条沿省道342

的镇区发展主轴。:即公共服务组团、两居住组团及产业组团。区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制定第二十五条

“六线”规划控制体系为了更加有效地

镇的

区划,方便镇用地规划管理,在镇闻韶镇“六线”规划控制体系。(1)城镇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规划中用于界定城镇新区、工业区等非农建设用地(包括村镇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线称为黄线,是规划新增非农建设用地与自然界面、确定要保护的生态地区之间的政策性控制线,城镇开发建设活动不得越出这个范围。闻韶镇区城镇建设拓展区规划黄线控制范围面积约为42.2

公顷。韶镇区水域岸线规划蓝线控制范围为0.4

公顷。(5)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规划用于界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范围的控制线。黑线导控的

是控制各类市政公用设施、地面输送管廊的用地范围,以保证各类设施的正常运行。闻韶镇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黑线控制范围为

0.6

公顷。(6)历史

保护规划控制紫线规划用于界定

古迹、传统街区及其他重要历史地段保护范围的控制线。闻韶镇区无历史故紫线控制范围为0。第二十六条

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R)居住用地布局以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方便居民生产生活和出行、完善各片区功能为原则。用地面积17.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为

42.2%。(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公共服务设施用

要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设施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五类,大部分集中布局在规划城

心区。用地面积

9.5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22.5%。工业用地(M)工业用地位于在规划区的东面,用地面积为2.0

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4.7%。对

通用地(T)主要包括乡镇客运站,用地面积0.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为0.2%。5

道路广场用地(S)主要包括道路用地和静态交通设施用地。用地面积7.2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为17.1%。6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详细说明见各专项规划)市政设施用地包括给排水、供电、电信、消防等设施用地。用地面积0.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为1.2%。7

绿地(G)包括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绿地总面积是5.1

公顷。公共绿

要为布局在镇区中心的公园,即保留的镇区山体以及镇区中心规划的小型绿地,同时于各居住小区内设置相应公共绿地,用地面积为

4.8

公顷。公共绿地采取集中布局、带状布局和点状绿地三种方式。集中式绿 要布置为规划公园,点状绿地布置在居住小区级绿地和 绿地,带状绿 要为小区周边绿化长廊。表5-2闻韶镇区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代码面积(公顷)占建设用地百分比人均用地(平方米/人)1居住用地R17.842.2%49.4其中一类居住用地R16.417.8二类居住用地R211.431.72公共服务设施C9.522.5%26.4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1.23.3教育用地C24.211.7文体科技用地C31.02.8医疗用地C40.71.9商业用地C51.95.3集市用地C60.51.43道路广场用地S7.217.1%20.0其中道路用地S16.919.2广场用地S20.30.84一类工业用地M12.04.7%5.65对

通用地T10.10.2%0.36工程设施用地U0.51.2%1.4其中公用工程用地U10.51.47绿地G5.112.1%14.2其中公共绿地G14.813.3防护绿地G20.30.88规划建设用地42.2100.0%117.29备用地10.410水域E10.411林地E23.012总规划用地56.0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二十七条

对通规划(1)公路闻韶镇对通以公路为主。镇区的过境公路为省道342、X320

县道。未来的城镇出

主要有两个:南部通往黄坑镇、仁化县城,西北部通往仁化县城。(2)公路客运站场规划乡镇客运站,布置在国道

106

一侧,对

通便利。第二十八条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与之相交构建成鱼骨状道路网络构架。道路网结构规划

心区道路网结构为“鱼骨状”的网格状。以南北

的省道

342

作为镇区道路的主干,多条东西道路网等级系统规划

心区道路分为:过境公路、干路和支路三个等级。过境公路:省道342,县道320

规划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16

米、12米,采用一块板的形式,道路横断面分别为:3+10+3;2.5+7+2.5。干路:是镇区内片区联系及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为13

米。采用一块板的形式,道路横断面为:3+7+3。支路:设置于干路之间,道路红线宽度为12

米.采用一块板的形式,道路横断面为:2.5+7+2.5。第七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二十九条

公共设施级别体系规划(6)集贸设施用地根据城镇人口规模及各类设施的功能特征,建立多级公建服务系统,使商业、贸易服务形成层次分明的完于现有集市原址扩展集市用地,规划面积0.5公顷。整体系。本次规划按两级公建设施布局:(1)镇级为全镇服务的单一设施或具有镇级职能的多处设施,可布置在城市综合中心的独立地段或独立布置于合适地段。(2)居住区级/村级设镇区各主要居住区或者镇域内各村委中心位置,按规模配套,形成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服务中心。第三十条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9.5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22.5%。其中:行政办公用地结合镇

和周边用地规划为行政中心。规划办公用地

1.2

公顷。教育科研设施用地逐步完善中学——小学——幼托三级教育结构,规划设置要与城镇发展相结合,逐步建立完善合理的教育体系。中学:1所,即现有的中心中学。小学:保留原来中心小学,按国家学校规范要求预留发展用地,并增加基础设施;幼托:按照0.

5一0.

8万人/处或者

300

米的服务半径的要求,在镇区南部配套布置

。教育科研设施用地

4.2

公顷。文体科技用地文化

设施用

要布置在镇区北部新区南端,包括文化中心、 馆、青少年宫等项目,规划体育场位于镇

西面。规划文化

用地0.7

公顷。。医疗卫生用地在现有的卫生院基础上扩大用地面积,用地面积0.7公顷。(5)商业金融用地按镇服务中心—小区服务中心二级体系配置建设。镇区服务中心:为镇

北侧规划为全镇的商业服务中心。小区级服务中心:分布于镇区各居住片区内的小区级服务中心。规划商业金融及集贸市场用地总面积1.9公顷。第八章

绿地系统规划第三十五条

规划目标建设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展现具有岭南山区特色的园林城镇景观。对镇区商业金融中心则努成闻韶镇区山环水抱的大环境。线形绿化:闻韶镇的线形绿化分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和绿化长廊。道路绿

要配置与主干道和过境道

,形成沿道路延伸的线性绿地。绿化长廊主要为沿各小区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结合带。集中式公共绿地:包括面状和点状绿地。面状绿

要包括中心公园与保留山体郊野公园;点状绿地包括位于居住宅的小块的公共绿

要是为居住区、工业区内生活配套的公共绿地。力创造现代新城市景观形象。第三十三条

绿地控制主要指标第三十六条景观结构规划包括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绿地总面积是5.1公顷。本次规划景观结构可以归纳为“二轴、三节点”。第三十四条

各类城镇用地中规划绿地率指标表8:各类城市用地中规划绿地率指标表用地类别绿地率(%)备

注居住用地>25~30其中10%为公共绿地行政办公用地>30商业、金融用地>25宾馆>50%体育用地>40医疗卫生用地>40疗养院>50%教育科研用地>40一类工业用地>30二类工业用地>25三类工业用地>20市政设施用地>30特殊用地30仓储用地>20其它用地30道路主干道20~40道路红线范围内次干道15第三十一条

规划目标建立功能完善的城镇绿地系统,改善城镇环境,提高城镇品位。通过规划的绿地系统的布置,将景观道路、公共绿地、节点等要素进行组合,并将这些绿化开敞用地与周边农田、山体、水系等有机联系起来。在规划期此外,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要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城镇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5),应内,逐步提高闻韶镇区的绿地覆盖率,使闻韶镇成为景观优美的山水城镇。达到规范中所规定的居住区绿地建设标准:居住区公园应在1

公顷以上,其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

米。第三十二条

城镇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居住小区公园和小游园应在5000

平方米以上,服务半径应为200~500

米。镇区绿地系统可分为三个部分:(1)大环境绿地:对于闻韶镇区的河流、镇区周围农田、山体的良好自然环境加以保留和利用,形第九章

景观系统规划二轴:镇区南北方向串联镇区景观中心及两节点的景观主轴,连接服务中心与景观中心的景观次轴。三节点:一为镇区北部新区农林用地构成的景观节点,一为围绕镇

南面公园与市民广场所构成的景观节点,最后一处为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区域构成的景观节点。第十章

环境保护规划第三十七条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1)水资源保护措施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不能直接排入河道,要排入污水管道,经过污水处理并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方可排入河道。大气环境保护措施①

在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污染严重的企业。声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为自然保护区、风景①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价,有效治理和控制噪声源。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②严格加强建筑工地管理,限制在22:00-6:00时段内施工,对噪声进行内施工,对噪声进行控制。③进入镇区的

车辆

鸣笛,干道两侧建设绿化

带。结合闻韶的实际情况,闻韶镇区范围内全部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59-1996)》二级标准。第十一章环境卫生规划第三十八条

水环境保护规划规划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规划区内的水环境进行质量分区,并对各分区的环境质量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第四十一条

生活

量 、规划生活

按每人每天产生

0.7

公斤计算,根据规划中心镇区人口,近期

量为

1.0吨/日,远期为

2.7

吨/闻韶镇规划范围内的供水位于镇区北侧,河流上流区域,规划范围内没有水源保护区规划控制区内执行为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控制区。居住小区逐步取消筒收集方式,改用上门分类收集的方式,避免

的再次污染。生活由桶第三十九条

声环境保护规划依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一93)》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l5190一94)》,划分闻韶镇区的声环境功能区。0类标准区:公园、生态旅游区及低密度住宅区环境噪声不超过昼间50dB

(A)、夜间40dB(A)。Ⅰ类标准区:镇区中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包括各居住片区大部分地区。环境噪声不超过昼间收集至

转运站再至

处理场。医疗

各医疗单位自行集中,应交予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和处置。对病死牲畜和动物尸体,为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应作集中高温火化处理。第四十二条

转运站和 填埋厂转运站:规划

1座

转运站,位于规划区的南部。

填埋场结合仁化县城填埋场。55dB

(A),夜间45d8

(A)。Ⅱ类标准区:镇区中居住、商业等混杂区,主要是包括镇区次级商业中心附近及规划城心区域。环境噪声不超过昼间60dB(A),夜间50dB(A)。Ⅲ类标准区:主要是镇区的交通服务中心区。环境噪声不超过昼间65dB

(A),夜间55dB(A)。第四十三条

公共厕所规划根据国家建设部(89)建标 131

号《关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要求》。按常住人口

3300

人设置1座公厕,每座建筑面积为30~50平方米,则镇区近期需要公共厕所6座,规划期需要12座。公共厕所一般设置在广场和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公园、市场、游乐场、体育场等公共场所和公共建筑附近第四十条

规划措施及新建住宅区和老居住区内。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根据地段和人口而定,繁华街道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为750~1000米,新建居民区以300~500米为半径。新镇区的公厕按规范设置,对旧镇区应按规范调整、安插公厕。公厕粪便的处理,应严禁将粪便直接排入雨水管、河道和水沟内,全部采用

处理后排入下水道,送入污水处理厂

处理。第十二章给水工程规划第四十四条

用水量镇区最高日用水量近期2020年约为500吨/日,远期2030年约为1800吨/日。第四十五条水厂规划根据用水量规划期内,提升供水点容量。第四十六条

规划闻韶镇规划供水干管直径DN250-DN300mm环状供给中心区(

水压

4.0kg/m2)

。沿各道路以DN100—DN200mm

的给水管与主干管相接,形成树枝状

,保证居民和工业

100%用水。由闻韶镇区北部高峰寨水厂引入,以干管直径

DN300

接入

。第十三章排水工程规划第四十七条

排水体制规划已建成区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新建设区采用雨污分流制。第四十八条

污水量镇区近期到2020年污水量为425吨/日,远期2030年污水量为1620吨/日。第四十九条

污水处理厂规划目前镇域和镇区都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规划期内于镇区南面设置一处生态污水塘对污水进行处理。第五十条

雨水流量计算采用韶关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Q=ψ·F·qq

958(1

0.63lg

P)(升/秒·公顷)t

0

544公式中,Q为管道的设计流量(升/秒)t=t1+mt2F为管道设计汇水面积(公顷)ψ为综合平均径流系数P为设计降雨重现期,一般取值为1,重要地区及低洼地区P=2-3T为降雨历时(分钟),它由地面集水时间t1

和雨水在上游管内的流行时间t2

组成,t=

t1+mt2,m为延缓系数,暗管m取2,明渠取1.2。第五十一条

布置规划镇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干管沿道路敷设,并根据需要设置污水提升泵站。管道敷设最大深度约为5.5米。雨水原则上依地形沿道路就近排放入附近水体。部分城区内雨水与周边山体山洪的排洪渠连通和合建。第十四章电力工程规划第五十二条

负荷本次规划电力负荷

采用综合用电水平法、负荷密度法,综合得出规划期内的负荷水平。规划

2030年,最大负荷

0.4

万kW。第五十三条

变电站建设规划规划保留现状3.5万伏变电站。第十五章电信邮政工程规划第五十四条根据

省邮电通讯发展规划,

普及率按

60%计算,至规划期末市话用户为

0.3

万门。结合远期为周围乡村

用户服务考虑,规划所需程控交换机容量约

0.5

万门。第五十五条

电信电缆规划电信管孔宜与道路施工同步建设,一般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的人行道下。镇域内所有市政道路建成的电信管孔,必须满足各类公共信息业的要求,合理分配管孔资源。电信管道的设置标准:主干线按1000—1500

线╱每孔,用户配线按200—250

线╱每孔计算管道数。出局光缆按局容量而定,1—3

万门为六孔;4—7

万门为10

孔;≥8

万门为12

孔。局容量在城市主干道一般为24

孔,次干道为12

孔,支路为6

孔。局间线路采用多芯光缆。管道埋深不少于0.7

米,一般为0.8—1.0

米,与电力线间距不少于0.5米。管道转角或直线段每隔150

米设检修用人手孔。同时,在主要公路、桥梁等新建或改建时要同步考虑通信管道的位置。原则上道路的两侧人行道下为电信光纤(电缆)走廊,管道孔数主干线按1000—1200

线每孔配线,用户按每孔200

线计算,局间线路采用多芯光纤敷设。同时,在主要公路、桥梁等新建或改建时要同步考虑通信管道的位置。第十六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第五十六条

防洪排涝规划镇区防洪采用20

年一遇防护标准。排涝标准建成区采用10

年一遇24

小时暴雨一天排干,农作区按3

天排干计算。排涝规划应与城市防洪规划和排水规划相结合,蓄排结合,充分利用镇内现有河网水面和低洼地蓄水,采取疏浚等措施增加过水能力。涝区的排水出口在防洪堤处设置泄洪闸和排涝泵站,在正常情况下雨水自然排出,在正常情况下雨水自流排出,在防洪蓄洪和电排相结合。在山边添加排洪沟,使山上的洪水在排洪沟的疏导下,就近排到河流。第五十七条

消防规划结合区域消防规划,镇区内不设消防站。消防栓等其他设施结合给水导线布置,间距不超过120

米,相应配置专职的消防

。镇区

主次干道均可以作为消防通道,因此在道路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消防要求,消防车道净宽不少于4.0

米,净高不少于4

米。消火栓规划:室外消火栓根据需要沿主要街道布置,其间距不宜超过120米。在重点地段前适当提高消防栓密度,旧区结合老城改造,补足消防栓数量。消防栓

规格样式,采用地上式。城市供水系统保证消防供水水压,并在河岸规划选择确定可供消防车吸取河水的地点,利用可靠的天然水源。城镇供水系统保证消防供水水压;规划区内道路消防栓按100~120米的间距进行配置。第五十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