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_第1页
第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_第2页
第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_第3页
第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_第4页
第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像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

——印度总督助手伊斯梅形容二战后的印度印度独立的背景1二战后,印度的主要矛盾是英国殖民统治着与广大印度人民之间的矛盾。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反英罢工浪潮风起云涌,反英斗争不断高涨。这些都极大地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印度独立的背景2英国在战后国力一落千丈,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已经难以驾驭印度局势。于是,英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新的对策,准备给予印度一定程度的独立。英属印度殖民地不单单包括现在的印度,还至少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那为什么英属印度殖民地最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陷入分裂?《印度独立法案》(又称《蒙巴顿方案》)至今仍未解决的长达50年的印巴冲突,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英国的“分而治之”政策

1947年6月,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准备将英属印度按照居民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7月,英国议会通过了该法案。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诞生,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发展的道路,结束了英国对印度长达近200年的殖民统治。后来,印巴相应成立共和国。印巴两国独立以后,努力消除英国“分而治之”政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克服重重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工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印度建国初期,在尼赫鲁的领导下,恢复国民经济,缓和教派矛盾和和会矛盾,改造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畸形经济结构,使印度很快走上工业化道路。1951---1974年,印度先后执行4个五年计划。通过土地改革重点发展基础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等,印度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并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奉行发展科技,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在许多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印度长久以来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以及种姓矛盾和时有发生的教派冲突等。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一些国家也先后获得独立。非洲民族独立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大陆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48个国家获得了独立。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趋势是,由北向南,即有北非向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发展。1951年,利比亚独立,成为战后非洲第一个取得独立的国家。1960年,先后有17个非洲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民族运动走向深入。1990年3月,纳米比亚宣布独立。捍卫主权求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迅速发展。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独裁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正式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卡斯特罗卡斯特罗政权的政策对内﹕民主改革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与此同时,古巴粉碎了美国组织的雇佣军的入侵,使政权得到巩固吉隆滩事件1961年6月,美国中情局组织1000多名雇佣军入侵古巴,妄图推翻卡斯特罗政权。古巴人民只用了短短72小时就歼灭和俘获了入侵者美国在阴谋破产后,继续对古巴实行禁运,并通过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进一步打击古巴。1964年,美国强迫美洲其他国家对古巴实行“集体制裁”面对严峻的形势,英勇的古巴人民没有屈服和退缩,在逆境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古巴人民在同强权政治和经济封锁的斗争中捍卫了国家主权,发展了民族经济。国际黄金水道——巴拿马运河沟通两洋的巴拿马运河它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个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大大缩短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巴拿马运河之争1964年1月,一名巴拿马学生英勇地携带国旗进入运河区,并在运河区升起了巴拿马国旗,结果遭到了美军枪杀。为此,3万多名巴拿马人在运河区举行示威,抗议美军的暴行。美军竟悍然出动坦克和直升飞机进行镇压,打死打伤4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惨案。事件发生后,巴拿马10多万人为死难者举行了送葬示威,巴拿马政府宣布与美国断交,并向联合国提出申诉。在巴拿马国内反美浪潮和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下,美国被迫于1977年9月同巴拿马签订了关于运河权益的新条约。根据这一条约,1999年12月,美国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交还巴拿马。

现在一般说的“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战争与和平进程①巴勒斯坦地区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居住过。②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人的复国主义运动,大批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美国政府随即表示承认以色列。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战争时间经过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土地)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英、法、以进攻埃及(运河主权)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以色列突然袭击阿拉伯国家(土地和圣城耶路撒冷)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埃及、叙利亚进攻以色列(收复土地)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双方四次战争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1、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两洋五海三洲之地)

中东动荡水源之争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说:“中东地区水比石油更重要。”3、巴以冲突之宗教纷争,文化差异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由东部旧城和西部新城组成。它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语和犹太语中,意思都为

“和平之城”。4、耶路撒冷——冲突的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仅中东战争中就有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

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连年战争给巴以双方人民带来了哪些伤害?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战争不能解决问题戴维营协议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东地区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和平进程。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出访以色列,迈出了阿伊和平交往的第一步。第二年,在美国的斡旋下,埃以签署了实现双方和解的《戴维营协议》。1979年,埃及同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