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代谢的特点和调节要求课件_第1页
物质代谢的特点和调节要求课件_第2页
物质代谢的特点和调节要求课件_第3页
物质代谢的特点和调节要求课件_第4页
物质代谢的特点和调节要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代谢的特点

和调节要求物质代谢的特点

和调节要求1§1.物质代谢的特点§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糖、脂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3.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4.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主要内容§1.物质代谢的特点主要内容2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特点TheSpecialtyofMetabolism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特点3整体性代谢调节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具有各自共有的代谢池(动态平衡)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整体性4一、整体性

糖类

脂类蛋白质水

无机盐维生素各种物质代谢之间互有联系,相互依存。

消化吸收中间代谢废物排泄一、整体性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各种物质代谢之间5二、代谢调节机体有精细的调节机制,调节代谢的强度、方向和速度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影响机体代谢适应环境的变化二、代谢调节机体有精细的调节机制,调节代谢的强度、方向和速度6三、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结构不同酶系的种类、含量不同不同的组织、器官代谢途径不同、功能各异三、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结构不同酶系的种类、含量不同不同的组织7血糖食物糖

消化,吸收

肝糖原

分解

非糖物质

糖异生

氧化分解

CO2+H2O

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

磷酸戊糖途径等其它糖

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脂肪、氨基酸

例如四、具有各自共有的代谢池血糖食物糖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糖异生8氨基酸代谢库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

组织蛋白质分解体内合成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代谢概况脱氨基作用营养非必需AA糖、脂氧化供能胺类脱羧基作用α-酮酸氨尿素代谢转变其它含氮化合物

(嘌呤、嘧啶等)合成目录氨基酸代谢库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组织分解体内合成氨基酸9胆固醇体内合成

(乙酰CoA)食物排出体外胆汁酸胆盐7-脱氢胆固醇VitD3肝雄激素孕酮、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卵巢肾上腺皮质随胆汁经过肠道皮肤胆固醇体内合成食物排出体外胆汁酸胆盐7-脱氢VitD3肝雄10五、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营养物分解释放能量ADP+PiATP直接供能五、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营养物分解释放能量AD11六、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乙酰CoANADPH+H+脂酸、胆固醇磷酸戊糖途径六、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乙酰CoANADPH12第二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MetabolicInterrelationships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糖、脂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13DefinitionLocationPathwayTherate-limitingenzymes(coenzymes)RegulationFunctionsCalculatetheenergyyieldLearningobjectives:DefinitionLearningobjective14E1:己糖激酶

E2:6-磷酸果糖激酶-1E3:丙酮酸激酶

NAD+

乳酸糖酵解的代谢途径F-6-P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酸ADPATP

1,3-二磷酸甘油酸NAD+

NADH+H+

E2E1E3NADH+H+

ATPADPATPGluG-6-PATP

ADPATPF-1,6-2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H2OPi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pathway)E1:己糖激酶E2:6-磷酸果糖激酶-1E3:丙15:1.糖酵解途径2.丙酮酸的氧化脱羧3.三羧酸循环葡萄糖

丙酮酸

乙酰CoA

CO2

NADH+H+FADH2H2O

[O]

ATP

ADP

TACcycle

胞液线粒体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4.氧化磷酸化:1.糖酵解途径2.丙酮酸的氧化脱羧316丙酮酸的氧化脱羧(Pyruvateisoxidativelydecarboxylated)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acetylCoA)。丙酮酸乙酰CoA

NAD+,HSCoACO2,

NADH+H+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Pyruvateisoxidative17CoASHNADH+H+NAD+CO2NAD+NADH+H+CO2GTPGDP+PiFADFADH2NADH+H+NAD+H2OH2OH2OCoASHCoASH⑧①②③④⑤⑥⑦②H2O①柠檬酸合酶②顺乌头酸酶③异柠檬酸脱氢酶④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⑤琥珀酰CoA合成酶⑥琥珀酸脱氢酶⑦延胡索酸酶⑧苹果酸脱氢酶GTPGDPATPADP核苷二磷酸激酶目录CoASHNADH+H+NAD+CO2NAD+NADH+H+18TAC小结①

概念②

反应部位:线粒体③关键酶:

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TAC小结①概念19④三羧酸循环的要点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1分子GTP。一次TAC,生成10分子的ATP⑤

TAC的本质:乙酰基分解为CO2,生成大量H。⑥中间产物仅是催化剂。⑦草酰乙酸也来自于葡萄糖。因此,糖的不足,TAC会受到影响。④三羧酸循环的要点⑤TAC的本质:乙酰基分解为CO2,生成20生理意义

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为呼吸链提供H++e,生成大量能量;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枢纽,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生理意义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为呼吸链提供H21磷酸戊糖途径第二阶段2×6-磷酸果糖

C63-磷酸甘油醛

C3第一阶段6-磷酸葡萄糖(C6)×3

5-磷酸核酮糖(C5)×33NADP+3NADP++3H+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3NADP++3H+

3CO23NADP+磷酸戊糖途径第二阶段2×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第一22UDPG焦磷酸化酶G-1-PUTPUDPGPPi糖原n+1UDPG-6-PG糖原合酶

己糖(葡萄糖)激酶糖原nPi磷酸化酶

葡萄糖-6-磷酸酶(肝)糖原n小结糖原合成和分解是两条不同的途径部位:胞浆UDPG焦磷酸化酶G-1-PUTPUDPG23乳酸丙酮酸PEP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甘油氨基酸-2ATP能量的消耗?速度相等?草酰乙酸糖酵解途径糖异生E1E2E3E43-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ATP乳酸丙酮酸PEP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24

饥饿

血G

脂肪动员

FA分解

-H2、+H2O、-H2

、硫解ATP补充能量肉碱脂酰转移酶Ⅰ乙酰CoA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脂解激素-氧化线粒体内限速酶肉碱概念限速酶HSL载体饥饿

血G

脂肪动员

FA分解

25

饱食

血G、CM

缩、加、脱、加

胰岛素脂抑激素主要组织

载体

基本过程

ACP

限速酶乙酰CoA羧化酶

细胞定位16:0Gn、FA合成肠、肝、脂肪组织原料

乙酰CoA

合成产物

胞液TG储存饱食

血G、CM

26脂肪酸合成与氧化分解的比较:细胞质线粒体ACP-SHCOA-SH丙二酰单酰COA乙酰COANADPHFAD、NAD+七种酶和一个蛋白质组成复合物四种酶肉碱穿梭系统柠檬酸转运系统D-型L-型要求不要求消耗7个ATP和14NADPH产生106个ATP脂肪酸合成与氧化分解的比较:细胞质线粒体ACP-SHCOA-27组成血浆脂蛋白蛋白质:载脂蛋白脂类:甘油三脂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合成部位、功能和组成特点组成血浆脂蛋白蛋白质:载脂蛋白脂类:甘油三脂血浆脂蛋白的分28

CMVLDLIDLLDLHDL蛋白质

1~210182550

脂肪

84~85503053胆固醇脂

414224017磷脂

818222127

ApoACB48CB100EB100AⅠAⅡB100合成部位小肠粘膜肝细胞血浆、肝肝、小肠肝细胞功能转运外源转运内源转运内源转运内源逆向转运

甘油三脂甘油三脂胆固醇胆固醇酯胆固醇胆固醇

28893血浆脂蛋白的组成、性质及功能CMVLDL29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乙酰CoA共同中间产物TAC2H+2e+呼吸链ATPCoA共同最终代谢通路一、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三大营养素可在体内氧化供能。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乙酰CoA共同中间产物TAC2H30

脂肪分解↑ATP↑ATP/ADP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三大营养素可以互相代替,并互相制约。任一供能物质的代谢占优势,常能抑制和节约其他物质的降解。

糖分解↓

6-磷酸果糖激酶-1(糖分解代谢限速酶之一)例如(一)(一)脂肪分解↑ATP↑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31饥饿时

肝糖原分解,肌糖原分解

肝糖异生,蛋白质分解以脂酸、酮体分解供能为主蛋白质分解明显降低1~2天3~4周一般情况下,供能以糖、脂为主,并尽量节约蛋白质的消耗。饥饿时肝糖原分解,肌糖原分解肝糖异32(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1.摄入的糖量超过能量消耗时二、糖、脂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肝、肌肉)合成脂肪(脂肪组织)(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1.摄入的糖量超过能量消耗时33糖磷酸二羟丙酮脂肪脂肪酸α-磷酸甘油乙酰CoA,NADPH有氧氧化酵解2.脂肪的甘油部分能在体内转变为糖脂酸乙酰CoA葡萄糖脂肪甘油

甘油激酶肝、肾、肠磷酸-甘油葡萄糖缩合、加氢、脱水、加氢糖磷酸二羟丙酮脂肪脂肪酸α-磷酸甘油乙酰CoA,NADPH有34丙酮酸乙酰CoA

NAD+,HSCoACO2,

NADH+H+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糖异生葡萄糖脂酸活化转运β氧化(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丙酮酸乙酰CoANAD+,HSCoA353.脂肪的分解代谢受糖代谢的影响饥饿、糖供应不足或糖代谢障碍时高酮血症草酰乙酸↓糖↓脂肪动员↑↑酮体生成↑↑TCA↓3.脂肪的分解代谢受糖代谢的影响饥饿、糖供应不足或糖代谢障碍36(二)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例如丙氨酸丙酮酸脱氨基糖异生葡萄糖1.大部分氨基酸(除leu,lys外)脱氨基后,生成相应的α-酮酸,可转变为糖。(二)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例如丙氨酸丙酮酸脱氨基糖异372.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糖丙酮酸草酰乙酸乙酰CoA柠檬酸α-酮戊二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2.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糖丙酮酸38氨基酸乙酰CoA脂肪1.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2.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胆胺脑磷脂胆碱卵磷脂(三)脂类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氨基酸乙酰CoA脂肪1.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2.氨基酸可作为39H2N-CH2-COOHN5,N10-四烯基四氢叶酸甘氨酸胆胺与胆碱的合成H2N-CH2-COOHN5,N10-四烯基四氢叶酸甘氨酸40甘油二酯合成途径甘油二酯合成途径41——

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脂肪甘油磷酸甘油醛糖酵解途径丙酮酸

其他α-酮酸某些非必需氨基酸3.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脂肪甘油磷酸甘油醛糖42(四)核酸与糖、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氨基酸是体内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合成嘌呤合成嘧啶2.磷酸核糖由磷酸戊糖途径提供(四)核酸与糖、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氨基酸是体内合成核43

核酸是细胞内重要的遗传物质,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胞的成分和代谢类型各类物质代谢都离不开具备高能磷酸键的各种核苷酸。

ATP是能量的“通货”

UTP参与多糖的合成

CTP参与磷脂合成

GTP参与蛋白质合成3.核酸与蛋白质、糖、脂的关系核酸是细胞内重要的遗传物质,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胞44葡萄糖、糖原丙酮酸乙酰CoA脂肪Leu、Lys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TyrProVal,Ile,Met,ThrAspGluArgHisPro胆固醇、酮体AlaTrpSerGlyThrCys甘油脂酸葡萄糖、糖原丙酮酸乙酰CoA脂肪Leu、Lys草酰乙酸α-45第三节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MetabolicSpecialtyandInterrelationshipsofTissuesandApparatus第三节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MetabolicSpec46肝

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合成、储存糖原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提供血糖糖异生

——对维持血糖恒定起重要作用

糖类脂类蛋白质肝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合成、储存糖原——对维持血47酮体乳酸自由脂酸葡萄糖——

以有氧氧化途径为主心酮体乳酸自由脂酸葡萄糖——以有氧氧化途径为主心48耗能大,耗氧多。葡萄糖为主要能源。不能利用脂酸,葡萄糖供应不足时,利用酮体。脑耗能大,耗氧多。葡萄糖为主要能源。不能利用脂酸,葡萄糖供应不49合成并储存糖原;肌糖原分解不能提供葡萄糖;通常以脂酸氧化为主要供能方式;剧烈运动时,以糖酵解为主。肌肉合成并储存糖原;肌糖原分解不能提供葡萄糖;通常以脂酸氧化为主50——能量主要来自糖酵解红细胞——能量主要来自糖酵解红细胞51——合成、储存脂肪

脂肪分解成脂酸、甘油,供机体其他组织利用脂肪组织——合成、储存脂肪脂肪分解成脂酸、甘油,供机体其他组52肾也可进行糖异生和生成酮体;肾髓质主要由糖酵解供能;肾皮质主要由脂酸、酮体有氧氧化供能。肾也可进行糖异生和生成酮体;53重要器官及组织氧化供能的特点重要器官及组织氧化供能的特点54第四节代谢调节TheRegulationofMetabolism第四节代谢调节55代谢调节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主要通过细胞内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对酶的活性及含量进行调节,这种调节称为原始调节或细胞水平代谢调节。单细胞生物生物体内的代谢不是孤立,各行其是进行的,即相互联系转化,协调一致,又互相限制与制约。体内代谢能保持这种动态的平衡,应归功于它的精确的调节机构。代谢调节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主要通过细胞内代56高等生物——

三级水平代谢调节细胞水平代谢调节

---通过对细胞内酶的调节来实现。激素水平代谢调节整体水平代谢调节---协调不同细胞、组织与器官之间的代谢。---在神经系统参与下由酶和激素共同构成的调节网络。高等生物——三级水平代谢调节细胞水平代谢调节激素水平代谢57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主要是酶水平的调节。细胞内酶呈隔离分布。代谢途径的速度、方向由其中的关键酶(keyenzyme)的活性决定。代谢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关键酶活性的调节而实现的。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主要是酶水平58(一)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Compartmentation)代谢途径有关酶类常常组成多酶体系,分布于细胞的某一区域。(一)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Compartmentation)59主要代谢途径多酶体系在细胞内的分布胞液胞液胞液胞液胞液线粒体线粒体线粒体线粒体胞液,线粒体主要代谢途径多酶体系在细胞内的分布胞液胞液胞液胞液胞液线粒60

酶的隔离分布的意义可避免代谢途径之间相互干扰。有利于不同调节因素对不同代谢途径的特异调节。区域分布使代谢物浓度对代谢速度产生重要影响。酶的隔离分布的意义可避免代谢途径之间相互干扰。61①速度最慢,它的速度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故又称其为限速酶(limitingvelocityenzymes)。②催化单向反应不可逆或非平衡反应,它的活性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方向。③这类酶活性除受底物控制外,还受多种代谢物或效应剂的调节。关键酶催化的反应具有以下特点:①速度最慢,它的速度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故又称其为限62某些重要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化酶糖原合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HMG辅酶A还原酶某些重要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63

快速代谢

迟缓代谢数秒、数分钟通过改变酶的活性数小时、几天通过改变酶的含量变构调节(allostericregulation)化学修饰调节(chemicalmodification)•

代谢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关键酶活性的调节而实现的。酶蛋白合成酶蛋白降解快速代谢迟缓代谢数秒、数分钟通过改变酶的活性数小时、几641.变构调节的概念小分子化合物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变构调节或别构调节。(二)关键酶的变构调节使酶发生变构效应的物质,称为变构效应剂

(allostericeffector)

被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或别构酶(allostericenzyme)变构激活剂allostericeffector——引起酶活性增加的变构效应剂。变构抑制剂allostericeffector

——引起酶活性降低的变构效应剂。1.变构调节的概念小分子化合物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65物质代谢的特点和调节要求课件66变构效应剂+酶的调节亚基酶的构象改变酶的活性改变(激活或抑制)亚基聚合←→亚基解聚疏松←→紧密酶分子多聚化非共价键结合2.变构调节的机制变构酶:包括催化亚基、调节亚基变构效应剂:底物、终产物和其他小分子代谢物变构效应剂+酶的调节亚基酶的构象改变酶的活性改变亚基聚合67C——催化亚基R——调节亚基变构酶的解聚与聚合柠檬酸或异柠檬酸

多聚体(高活性)ATP-Mg2+

原聚体(无活性)乙酰辅酶A羧化酶C——催化亚基R——调节亚基变构酶的解聚与聚合柠檬酸或68蛋白激酶A的变构调节蛋白激酶A的变构调节693.变构调节的生理意义①

代谢终产物反馈抑制(feedbackinhibition)

反应途径中的酶,使代谢物不致生成过多。乙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丙二酰CoA长链脂酰CoA3.变构调节的生理意义①代谢终产物反馈抑制(feedba70

②变构调节使能量得以有效利用,不致浪费。G-6-P–+糖原磷酸化酶抑制糖的氧化糖原合酶促进糖的储存②变构调节使能量得以有效利用,不致浪费。G-6-P–+糖原71③变构调节使不同的代谢途径相互协调。柠檬酸–+6-磷酸果糖激酶-1抑制糖的氧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

促进脂酸的合成③变构调节使不同的代谢途径相互协调。柠檬酸–+6-磷酸果糖激72(三)酶的化学修饰调节1.化学修饰的概念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covalentmodification),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2.化学修饰的主要方式磷酸化---去磷酸

乙酰化---脱乙酰甲基化---去甲基腺苷化---脱腺苷SH与–S—S–互变(三)酶的化学修饰调节1.化学修饰的概念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73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OHThrSerTyr酶蛋白H2OPi磷蛋白磷酸酶

ATPADP蛋白激酶ThrSerTyr-O-PO32-磷酸化的酶蛋白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OHThr酶蛋白H2OPi磷蛋白磷酸酶74酶级联系统调控示意图意义:由于酶的共价修饰反应是酶促反应,只要有少量信号分子(如激素)存在,即可通过加速这种酶促反应,而使大量的另一种酶发生化学修饰,从而获得放大效应。这种调节方式快速、效率极高。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1、腺苷酸环化酶(无活性)腺苷酸环化酶(活性)2、ATPcAMPR、cAMP3、蛋白激酶(无活性)蛋白激酶(活性)4、磷酸化酶激酶(无活性)磷酸化酶激酶(活性)5、磷酸化酶b(无活性)磷酸化酶a(活性)6、糖原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葡萄糖血液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132102104106108葡萄糖ATPADPATPADP456酶级联系统调控示意图意义:由于酶的共价修饰反应是酶促反应,只753.化学修饰的特点①酶蛋白有两种状态,发生共价键改变,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可互相转变。②催化互变反应的酶在体内可受调节因素如激素的调控③具有放大效应,效率较变构调节高。④磷酸化与脱磷酸是最常见的方式。同一个酶可以同时受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调节。3.化学修饰的特点①酶蛋白有两种状态,发生共价键改变,在不同76PDH

(active)

ATP

ADP

Pi蛋白磷酸化酶Proteinphosphatase(inactive)PPDH胰岛素Insulin蛋白激酶Proteinkinase++丙酮酸Pyruvate_乙酰CoANADH+H+ATPNAD+ADP_乙酰CoAAcetylCoA

NAD+HSCoANADH+H+CO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H)PDH(active)ATPADPPi蛋77化学修饰与别构调节的异同点:

共同点:均通过影响酶的结构,转而影响酶的活性。

不同点:化学修饰与别构调节的异同点:

共同点:均通过影响酶的结构78(四)酶量的调节1.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加速酶合成的化合物称为诱导剂(inducer)减少酶合成的化合物称为阻遏剂(repressor)常见的诱导或阻遏方式:Ⅰ

底物对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Ⅱ产物对酶合成的阻遏Ⅲ激素对酶合成的诱导Ⅳ药物对酶合成的诱导(四)酶量的调节1.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加速酶合成的化合物79底物的诱导作用:受酶催化的作用物,可以诱导该酶的合成。产物的阻遏作用:终产物反馈阻遏代谢中的关键酶的合成。药物的诱导作用:乳糖-半乳糖苷酶合成无分解乳糖的酶【例1】大肠杆菌无乳糖【例2】肝脏:2乙酰CoA乙酰乙酰CoAHMGCoA还原酶胆固醇(-)【例3】药物作用微粒体诱导加单氧酶合成加速药物氧化失活激素对酶合成的诱导胰岛素诱导糖酵解和脂酸合成中关键酶的合成底物的诱导作用:受酶催化的作用物,可以诱导该酶的合成。产802.酶蛋白降解溶酶体蛋白酶体——

释放蛋白水解酶,降解蛋白质——

泛素识别、结合蛋白质;蛋白水解酶降解蛋白质通过改变酶蛋白分子的降解速度,也能调节酶的含量。2.酶蛋白降解溶酶体蛋白酶体——释放蛋白水解酶,降解蛋白81内、外环境改变机体相关组织分泌激素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适应内外环境改变激素作用机制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组织特异性、效应特异性内、外环境改变机体相关组织分泌激素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靶82激素分类Ι膜受体激素Ⅱ胞内受体激素按激素受体在细胞的部位不同,分为:激素作用方式1.膜受体激素的作用方式2.胞内受体激素的作用方式激素分类Ι膜受体激素按激素受体在细胞的部位不同,分为:激83

膜受体激素的作用方式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通过膜受体调节生理过程膜受体激素的作用方式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通过膜受体84

胞内受体激素的作用方式类固醇激素与甲状腺素通过胞内受体调节生理过程胞内受体激素的作用方式类固醇激素与甲状腺素通过胞内受体调节85激素反应元件

(hormoneresponseelement,HRE)

*X代表任一核苷酸

不同的激素-受体复合物结合于不同的激素反应元件激素反应元件(hormoneresponseeleme86中枢神经神经递质激素受体酶激活or诱导抑制or阻遏SP三、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中枢神经神经递质激素受体酶激活or诱导抑制or阻遏87(一)饥饿糖原消耗血糖趋于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引起一系列的代谢变化1.短期饥饿(1~3天)(一)饥饿糖原消耗血糖趋于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一系列的代谢88

(3)蛋白质代谢变化分解加强,氨基酸异生成糖(2)糖代谢变化糖异生加强,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降低(1)脂代谢变化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多(3)蛋白质代谢变化分解加强,氨基酸异生成糖(2)糖代谢变892.长期饥饿(1周以上)(3)蛋白质代谢变化蛋白质分解减少,氮负平衡有所改善(2)糖代谢变化肾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强肝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乳酸、丙酮酸(1)脂代谢变化脂肪动员进一步加强脑组织利用酮体增加

2.长期饥饿(1周以上)(3)蛋白质代谢变化蛋白质分解减少90(二)应激1.概念应激(stress)指人体受到一些异乎寻常的刺激,如创伤、剧痛、冻伤、缺氧、中毒、感染及剧烈情绪波动等所作出一系列反应的“紧张状态”。2.机体整体反应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及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

引起一系列的代谢变化(二)应激1.概念应激(stress)指人体受到一些异乎寻913.代谢改变(1)血糖升高(2)脂肪动员增强(3)蛋白质分解加强应激是机体对强烈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应激时糖、脂、蛋白质代谢的特点:

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受抑制。

3.代谢改变(1)血糖升高(2)脂肪动员增强(3)蛋白质分解92应激时机体的代谢改变应激时机体的代谢改变93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以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及血脂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表现为心脑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内集结的状态。而超重和肥胖在MS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肥胖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进食行为和能量代谢调节的紊乱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94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胆石症痛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胆石症痛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95减肥茶、含片、饼干、纤维膳药健美腹带健瘦鞋、紧身衣泻药、膏药、康丽亭闻香味笔手术抽吸吃二十一世纪??穿减肥茶、含片、饼干、纤维膳药健美腹带泻药、膏药、康丽亭闻96体质性肥胖:青少年期多见的肥胖,主要由于脂肪细胞数量增加所致。获得性肥胖:成人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主要由于脂肪细胞体积增加,也有数量增加。1.肥胖者增加脂肪储存有不同类型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症某些神经、内分泌疾病引起。体质性肥胖:青少年期多见的肥胖,主要由于脂肪细胞数量增加所97肥胖诊断常用标准是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BMI=体重(kg)/身高2(m2)。如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体重指数>30即为肥胖。肥胖诊断常用标准是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982.正常食欲、进食和能量消耗的平衡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复杂调节短期进食调节激素主要包括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参与食欲、进食长期调节的激素包括胰岛素和瘦蛋白(leptin)。2.正常食欲、进食和能量消耗的平衡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复杂调99高胰岛素血症是肥胖的重要特征,也是促进肥胖形成的重要因素。肥胖者常可表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肥胖者糖代谢表现异常。肥胖者也存在脂代谢异常。3.肥胖者常表现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和糖脂代谢的紊乱高胰岛素血症是肥胖的重要特征,也是促进肥胖形成的重要因素。3100

代谢变化的防御意义在于为机体应付“紧急情况”提供足够的能量。但若应激状态持续时间长,则病人可因消耗过多而致消瘦和体重减轻。因此,在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给予患者输入一定比例的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溶液,可减少体内蛋白质的分解,防止氮负平衡。代谢变化的防御意义在于为机体应付“紧急情况”提供足够101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活细胞中代谢变化的研究领域。四、代谢组学是对小分子代谢物集合的整体水平研究(一)代谢组学检测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102代谢物组学研究有样品预处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解释三个阶段,以高通量的检测实验和大规模的计算为特征。-核磁共振技术有极大优势,1H-核磁共振(1H-NMR)最为常用-可得到代谢物成分指纹图谱。

-在模式识别方法中,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最为常用、有效。

(二)代谢物组学研究需要高通量定量检测技术和大规模的计算代谢物组学研究有样品预处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解释三个阶段,103用于药物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广泛用于候选药物的毒性评价,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评价的技术分析水平。发现疾病相关的有价值的代谢物特征模式和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的诊断。(三)代谢物组学在新药发现开发和疾病诊断方面有巨大应用潜力用于药物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三)代谢物组学在新药发现开发和疾1042.糖在体内可以转变成各种氨基酸。()4.细胞内酶的含量只与酶的合成速度有关。()5.人体代谢的细胞水平调节主要是通过关键酶活性改变来实现的。

6.人很紧张时,糖原迅速合成,血糖降低。(

)1.通过酶分子结构的改变影响酶活性实现对酶促反应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短暂的调节。(

)1.(

)是各类物质代谢的共同途径,也是各类物质转化的中心枢纽。2.生物体内,各类物质的代谢在三种不同水平上进行即(

)、(

)和(

)。一、判断题二、填空题√ⅹ

√2.糖在体内可以转变成各种氨基酸。()1.通过酶分子1051.关于酶的化学修饰叙述错误的是:(

A.酶以有活性(高活性)和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存在。B.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化学修饰不是快速调节。C.两种形式的转变由酶催化。D.两种形式的转变有共价变化。E.有放大效应。三、选择题2、关于酶的化学修饰叙述错误的是:(

)A、酶以有活性(高活性)和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存在B、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化学修饰不是快速调节C、两种形式的转变由酶催化D、两种形式的转变有共价变化E、有放大效应BB1.关于酶的化学修饰叙述错误的是:(

)三、选择题106物质代谢的特点

和调节要求物质代谢的特点

和调节要求107§1.物质代谢的特点§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糖、脂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3.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4.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主要内容§1.物质代谢的特点主要内容108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特点TheSpecialtyofMetabolism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特点109整体性代谢调节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具有各自共有的代谢池(动态平衡)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整体性110一、整体性

糖类

脂类蛋白质水

无机盐维生素各种物质代谢之间互有联系,相互依存。

消化吸收中间代谢废物排泄一、整体性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各种物质代谢之间111二、代谢调节机体有精细的调节机制,调节代谢的强度、方向和速度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影响机体代谢适应环境的变化二、代谢调节机体有精细的调节机制,调节代谢的强度、方向和速度112三、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结构不同酶系的种类、含量不同不同的组织、器官代谢途径不同、功能各异三、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结构不同酶系的种类、含量不同不同的组织113血糖食物糖

消化,吸收

肝糖原

分解

非糖物质

糖异生

氧化分解

CO2+H2O

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

磷酸戊糖途径等其它糖

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脂肪、氨基酸

例如四、具有各自共有的代谢池血糖食物糖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糖异生114氨基酸代谢库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

组织蛋白质分解体内合成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代谢概况脱氨基作用营养非必需AA糖、脂氧化供能胺类脱羧基作用α-酮酸氨尿素代谢转变其它含氮化合物

(嘌呤、嘧啶等)合成目录氨基酸代谢库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组织分解体内合成氨基酸115胆固醇体内合成

(乙酰CoA)食物排出体外胆汁酸胆盐7-脱氢胆固醇VitD3肝雄激素孕酮、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卵巢肾上腺皮质随胆汁经过肠道皮肤胆固醇体内合成食物排出体外胆汁酸胆盐7-脱氢VitD3肝雄116五、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营养物分解释放能量ADP+PiATP直接供能五、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营养物分解释放能量AD117六、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乙酰CoANADPH+H+脂酸、胆固醇磷酸戊糖途径六、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乙酰CoANADPH118第二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MetabolicInterrelationships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糖、脂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119DefinitionLocationPathwayTherate-limitingenzymes(coenzymes)RegulationFunctionsCalculatetheenergyyieldLearningobjectives:DefinitionLearningobjective120E1:己糖激酶

E2:6-磷酸果糖激酶-1E3:丙酮酸激酶

NAD+

乳酸糖酵解的代谢途径F-6-P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酸ADPATP

1,3-二磷酸甘油酸NAD+

NADH+H+

E2E1E3NADH+H+

ATPADPATPGluG-6-PATP

ADPATPF-1,6-2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H2OPi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pathway)E1:己糖激酶E2:6-磷酸果糖激酶-1E3:丙121:1.糖酵解途径2.丙酮酸的氧化脱羧3.三羧酸循环葡萄糖

丙酮酸

乙酰CoA

CO2

NADH+H+FADH2H2O

[O]

ATP

ADP

TACcycle

胞液线粒体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4.氧化磷酸化:1.糖酵解途径2.丙酮酸的氧化脱羧3122丙酮酸的氧化脱羧(Pyruvateisoxidativelydecarboxylated)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acetylCoA)。丙酮酸乙酰CoA

NAD+,HSCoACO2,

NADH+H+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Pyruvateisoxidative123CoASHNADH+H+NAD+CO2NAD+NADH+H+CO2GTPGDP+PiFADFADH2NADH+H+NAD+H2OH2OH2OCoASHCoASH⑧①②③④⑤⑥⑦②H2O①柠檬酸合酶②顺乌头酸酶③异柠檬酸脱氢酶④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⑤琥珀酰CoA合成酶⑥琥珀酸脱氢酶⑦延胡索酸酶⑧苹果酸脱氢酶GTPGDPATPADP核苷二磷酸激酶目录CoASHNADH+H+NAD+CO2NAD+NADH+H+124TAC小结①

概念②

反应部位:线粒体③关键酶:

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TAC小结①概念125④三羧酸循环的要点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1分子GTP。一次TAC,生成10分子的ATP⑤

TAC的本质:乙酰基分解为CO2,生成大量H。⑥中间产物仅是催化剂。⑦草酰乙酸也来自于葡萄糖。因此,糖的不足,TAC会受到影响。④三羧酸循环的要点⑤TAC的本质:乙酰基分解为CO2,生成126生理意义

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为呼吸链提供H++e,生成大量能量;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枢纽,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生理意义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为呼吸链提供H127磷酸戊糖途径第二阶段2×6-磷酸果糖

C63-磷酸甘油醛

C3第一阶段6-磷酸葡萄糖(C6)×3

5-磷酸核酮糖(C5)×33NADP+3NADP++3H+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3NADP++3H+

3CO23NADP+磷酸戊糖途径第二阶段2×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第一128UDPG焦磷酸化酶G-1-PUTPUDPGPPi糖原n+1UDPG-6-PG糖原合酶

己糖(葡萄糖)激酶糖原nPi磷酸化酶

葡萄糖-6-磷酸酶(肝)糖原n小结糖原合成和分解是两条不同的途径部位:胞浆UDPG焦磷酸化酶G-1-PUTPUDPG129乳酸丙酮酸PEP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甘油氨基酸-2ATP能量的消耗?速度相等?草酰乙酸糖酵解途径糖异生E1E2E3E43-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ATP乳酸丙酮酸PEP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130

饥饿

血G

脂肪动员

FA分解

-H2、+H2O、-H2

、硫解ATP补充能量肉碱脂酰转移酶Ⅰ乙酰CoA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脂解激素-氧化线粒体内限速酶肉碱概念限速酶HSL载体饥饿

血G

脂肪动员

FA分解

131

饱食

血G、CM

缩、加、脱、加

胰岛素脂抑激素主要组织

载体

基本过程

ACP

限速酶乙酰CoA羧化酶

细胞定位16:0Gn、FA合成肠、肝、脂肪组织原料

乙酰CoA

合成产物

胞液TG储存饱食

血G、CM

132脂肪酸合成与氧化分解的比较:细胞质线粒体ACP-SHCOA-SH丙二酰单酰COA乙酰COANADPHFAD、NAD+七种酶和一个蛋白质组成复合物四种酶肉碱穿梭系统柠檬酸转运系统D-型L-型要求不要求消耗7个ATP和14NADPH产生106个ATP脂肪酸合成与氧化分解的比较:细胞质线粒体ACP-SHCOA-133组成血浆脂蛋白蛋白质:载脂蛋白脂类:甘油三脂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合成部位、功能和组成特点组成血浆脂蛋白蛋白质:载脂蛋白脂类:甘油三脂血浆脂蛋白的分134

CMVLDLIDLLDLHDL蛋白质

1~210182550

脂肪

84~85503053胆固醇脂

414224017磷脂

818222127

ApoACB48CB100EB100AⅠAⅡB100合成部位小肠粘膜肝细胞血浆、肝肝、小肠肝细胞功能转运外源转运内源转运内源转运内源逆向转运

甘油三脂甘油三脂胆固醇胆固醇酯胆固醇胆固醇

28893血浆脂蛋白的组成、性质及功能CMVLDL135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乙酰CoA共同中间产物TAC2H+2e+呼吸链ATPCoA共同最终代谢通路一、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三大营养素可在体内氧化供能。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乙酰CoA共同中间产物TAC2H136

脂肪分解↑ATP↑ATP/ADP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三大营养素可以互相代替,并互相制约。任一供能物质的代谢占优势,常能抑制和节约其他物质的降解。

糖分解↓

6-磷酸果糖激酶-1(糖分解代谢限速酶之一)例如(一)(一)脂肪分解↑ATP↑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137饥饿时

肝糖原分解,肌糖原分解

肝糖异生,蛋白质分解以脂酸、酮体分解供能为主蛋白质分解明显降低1~2天3~4周一般情况下,供能以糖、脂为主,并尽量节约蛋白质的消耗。饥饿时肝糖原分解,肌糖原分解肝糖异138(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1.摄入的糖量超过能量消耗时二、糖、脂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肝、肌肉)合成脂肪(脂肪组织)(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1.摄入的糖量超过能量消耗时139糖磷酸二羟丙酮脂肪脂肪酸α-磷酸甘油乙酰CoA,NADPH有氧氧化酵解2.脂肪的甘油部分能在体内转变为糖脂酸乙酰CoA葡萄糖脂肪甘油

甘油激酶肝、肾、肠磷酸-甘油葡萄糖缩合、加氢、脱水、加氢糖磷酸二羟丙酮脂肪脂肪酸α-磷酸甘油乙酰CoA,NADPH有140丙酮酸乙酰CoA

NAD+,HSCoACO2,

NADH+H+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糖异生葡萄糖脂酸活化转运β氧化(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丙酮酸乙酰CoANAD+,HSCoA1413.脂肪的分解代谢受糖代谢的影响饥饿、糖供应不足或糖代谢障碍时高酮血症草酰乙酸↓糖↓脂肪动员↑↑酮体生成↑↑TCA↓3.脂肪的分解代谢受糖代谢的影响饥饿、糖供应不足或糖代谢障碍142(二)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例如丙氨酸丙酮酸脱氨基糖异生葡萄糖1.大部分氨基酸(除leu,lys外)脱氨基后,生成相应的α-酮酸,可转变为糖。(二)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例如丙氨酸丙酮酸脱氨基糖异1432.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糖丙酮酸草酰乙酸乙酰CoA柠檬酸α-酮戊二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2.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糖丙酮酸144氨基酸乙酰CoA脂肪1.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2.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胆胺脑磷脂胆碱卵磷脂(三)脂类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氨基酸乙酰CoA脂肪1.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2.氨基酸可作为145H2N-CH2-COOHN5,N10-四烯基四氢叶酸甘氨酸胆胺与胆碱的合成H2N-CH2-COOHN5,N10-四烯基四氢叶酸甘氨酸146甘油二酯合成途径甘油二酯合成途径147——

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脂肪甘油磷酸甘油醛糖酵解途径丙酮酸

其他α-酮酸某些非必需氨基酸3.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脂肪甘油磷酸甘油醛糖148(四)核酸与糖、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氨基酸是体内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合成嘌呤合成嘧啶2.磷酸核糖由磷酸戊糖途径提供(四)核酸与糖、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氨基酸是体内合成核149

核酸是细胞内重要的遗传物质,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胞的成分和代谢类型各类物质代谢都离不开具备高能磷酸键的各种核苷酸。

ATP是能量的“通货”

UTP参与多糖的合成

CTP参与磷脂合成

GTP参与蛋白质合成3.核酸与蛋白质、糖、脂的关系核酸是细胞内重要的遗传物质,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胞150葡萄糖、糖原丙酮酸乙酰CoA脂肪Leu、Lys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TyrProVal,Ile,Met,ThrAspGluArgHisPro胆固醇、酮体AlaTrpSerGlyThrCys甘油脂酸葡萄糖、糖原丙酮酸乙酰CoA脂肪Leu、Lys草酰乙酸α-151第三节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MetabolicSpecialtyandInterrelationshipsofTissuesandApparatus第三节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MetabolicSpec152肝

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合成、储存糖原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提供血糖糖异生

——对维持血糖恒定起重要作用

糖类脂类蛋白质肝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合成、储存糖原——对维持血153酮体乳酸自由脂酸葡萄糖——

以有氧氧化途径为主心酮体乳酸自由脂酸葡萄糖——以有氧氧化途径为主心154耗能大,耗氧多。葡萄糖为主要能源。不能利用脂酸,葡萄糖供应不足时,利用酮体。脑耗能大,耗氧多。葡萄糖为主要能源。不能利用脂酸,葡萄糖供应不155合成并储存糖原;肌糖原分解不能提供葡萄糖;通常以脂酸氧化为主要供能方式;剧烈运动时,以糖酵解为主。肌肉合成并储存糖原;肌糖原分解不能提供葡萄糖;通常以脂酸氧化为主156——能量主要来自糖酵解红细胞——能量主要来自糖酵解红细胞157——合成、储存脂肪

脂肪分解成脂酸、甘油,供机体其他组织利用脂肪组织——合成、储存脂肪脂肪分解成脂酸、甘油,供机体其他组158肾也可进行糖异生和生成酮体;肾髓质主要由糖酵解供能;肾皮质主要由脂酸、酮体有氧氧化供能。肾也可进行糖异生和生成酮体;159重要器官及组织氧化供能的特点重要器官及组织氧化供能的特点160第四节代谢调节TheRegulationofMetabolism第四节代谢调节161代谢调节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主要通过细胞内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对酶的活性及含量进行调节,这种调节称为原始调节或细胞水平代谢调节。单细胞生物生物体内的代谢不是孤立,各行其是进行的,即相互联系转化,协调一致,又互相限制与制约。体内代谢能保持这种动态的平衡,应归功于它的精确的调节机构。代谢调节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主要通过细胞内代162高等生物——

三级水平代谢调节细胞水平代谢调节

---通过对细胞内酶的调节来实现。激素水平代谢调节整体水平代谢调节---协调不同细胞、组织与器官之间的代谢。---在神经系统参与下由酶和激素共同构成的调节网络。高等生物——三级水平代谢调节细胞水平代谢调节激素水平代谢163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主要是酶水平的调节。细胞内酶呈隔离分布。代谢途径的速度、方向由其中的关键酶(keyenzyme)的活性决定。代谢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关键酶活性的调节而实现的。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主要是酶水平164(一)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Compartmentation)代谢途径有关酶类常常组成多酶体系,分布于细胞的某一区域。(一)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Compartmentation)165主要代谢途径多酶体系在细胞内的分布胞液胞液胞液胞液胞液线粒体线粒体线粒体线粒体胞液,线粒体主要代谢途径多酶体系在细胞内的分布胞液胞液胞液胞液胞液线粒166

酶的隔离分布的意义可避免代谢途径之间相互干扰。有利于不同调节因素对不同代谢途径的特异调节。区域分布使代谢物浓度对代谢速度产生重要影响。酶的隔离分布的意义可避免代谢途径之间相互干扰。167①速度最慢,它的速度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故又称其为限速酶(limitingvelocityenzymes)。②催化单向反应不可逆或非平衡反应,它的活性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方向。③这类酶活性除受底物控制外,还受多种代谢物或效应剂的调节。关键酶催化的反应具有以下特点:①速度最慢,它的速度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故又称其为限168某些重要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化酶糖原合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HMG辅酶A还原酶某些重要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169

快速代谢

迟缓代谢数秒、数分钟通过改变酶的活性数小时、几天通过改变酶的含量变构调节(allostericregulation)化学修饰调节(chemicalmodification)•

代谢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关键酶活性的调节而实现的。酶蛋白合成酶蛋白降解快速代谢迟缓代谢数秒、数分钟通过改变酶的活性数小时、几1701.变构调节的概念小分子化合物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变构调节或别构调节。(二)关键酶的变构调节使酶发生变构效应的物质,称为变构效应剂

(allostericeffector)

被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或别构酶(allostericenzyme)变构激活剂allostericeffector——引起酶活性增加的变构效应剂。变构抑制剂allostericeffector

——引起酶活性降低的变构效应剂。1.变构调节的概念小分子化合物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171物质代谢的特点和调节要求课件172变构效应剂+酶的调节亚基酶的构象改变酶的活性改变(激活或抑制)亚基聚合←→亚基解聚疏松←→紧密酶分子多聚化非共价键结合2.变构调节的机制变构酶:包括催化亚基、调节亚基变构效应剂:底物、终产物和其他小分子代谢物变构效应剂+酶的调节亚基酶的构象改变酶的活性改变亚基聚合173C——催化亚基R——调节亚基变构酶的解聚与聚合柠檬酸或异柠檬酸

多聚体(高活性)ATP-Mg2+

原聚体(无活性)乙酰辅酶A羧化酶C——催化亚基R——调节亚基变构酶的解聚与聚合柠檬酸或174蛋白激酶A的变构调节蛋白激酶A的变构调节1753.变构调节的生理意义①

代谢终产物反馈抑制(feedbackinhibition)

反应途径中的酶,使代谢物不致生成过多。乙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丙二酰CoA长链脂酰CoA3.变构调节的生理意义①代谢终产物反馈抑制(feedba176

②变构调节使能量得以有效利用,不致浪费。G-6-P–+糖原磷酸化酶抑制糖的氧化糖原合酶促进糖的储存②变构调节使能量得以有效利用,不致浪费。G-6-P–+糖原177③变构调节使不同的代谢途径相互协调。柠檬酸–+6-磷酸果糖激酶-1抑制糖的氧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

促进脂酸的合成③变构调节使不同的代谢途径相互协调。柠檬酸–+6-磷酸果糖激178(三)酶的化学修饰调节1.化学修饰的概念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covalentmodification),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2.化学修饰的主要方式磷酸化---去磷酸

乙酰化---脱乙酰甲基化---去甲基腺苷化---脱腺苷SH与–S—S–互变(三)酶的化学修饰调节1.化学修饰的概念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179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OHThrSerTyr酶蛋白H2OPi磷蛋白磷酸酶

ATPADP蛋白激酶ThrSerTyr-O-PO32-磷酸化的酶蛋白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OHThr酶蛋白H2OPi磷蛋白磷酸酶180酶级联系统调控示意图意义:由于酶的共价修饰反应是酶促反应,只要有少量信号分子(如激素)存在,即可通过加速这种酶促反应,而使大量的另一种酶发生化学修饰,从而获得放大效应。这种调节方式快速、效率极高。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1、腺苷酸环化酶(无活性)腺苷酸环化酶(活性)2、ATPcAMPR、cAMP3、蛋白激酶(无活性)蛋白激酶(活性)4、磷酸化酶激酶(无活性)磷酸化酶激酶(活性)5、磷酸化酶b(无活性)磷酸化酶a(活性)6、糖原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葡萄糖血液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132102104106108葡萄糖ATPADPATPADP456酶级联系统调控示意图意义:由于酶的共价修饰反应是酶促反应,只1813.化学修饰的特点①酶蛋白有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