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生关系中的认知偏差分析师生关系中的认知偏差分析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沟通的心理学知识,便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发自我师生关系的觉察和反省,达到自我成长。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沟通的心理学知识,便于开展心理健内容提纲一、印象形成效应及其对教师认知的影响二、影响教师人际吸引的因素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与功能四、师生人际沟通障碍分析五、有效师生沟通的基本技巧内容提纲一、印象形成效应及其对教师认知的影响概述基本概念:1.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社会角色划分,人际关系分为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几大类。
概述基本概念: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2.什么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请每人写出3个反应和谐人际关系特点的词汇;再6人一组交流讨论出3个词汇并写在黑板上。以往学员的认识:平等、互利、包容、真诚、理解、接纳、尊重、信任……书上的观点2.什么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请每人写出3个反应和谐人际关系特点2.什么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平等
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采取轻视的态度、居高临下,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2.什么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平等
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人都是
互利
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赢、互利,可持续发展的。
任何一个好的关系都是双方受益,如果一方长期受损,这种关系是长久不了的。自我中心和自私都会妨碍人际关系。只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考虑,只知道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利益。这都不是和谐人际关系的表现。互利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赢、互利,可持续发展宽容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比如,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学生没有给老人让座,可能就会说,这学生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其实很有可能另有原因,比如说他没有看到,他身体不舒服,再比如说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应该让座,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一家人围着转,他根本不知道要为别人考虑。
宽容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
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在无形中都会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以才导致误解的发生。当误解发生时,保持一个宽容的心态非常重要。
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在无形中都会加上自和谐并不等于相同
《论语·子路》中“君子和而不同”,讲的是大家在一起是要和谐,而不是保持相同的观点。比如音乐,如果从头到尾都是高音,就不和谐,有高有低才会美妙。再比如……。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看谁做得更好,而差的人际关系则是如何打压别人,把别人比下去。
和谐并不等于相同《论语·子路》中“君子和而不同”,讲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低级动物要么就是超人。人的本质是什么?BACK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公元前328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成功的因素85%沟通与人际关系15%专业知识和技术成功的因素85%沟通与人际关系15%专业知识和技术一项对全国19个省市的调查显示:1.中小学生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第一是学习,第二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已经成为困扰孩子们的第二大问题。
2.你的父母向你讲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吗?如果讲过,是关于什么方面的?
排在第一位的也是指导孩子如何增强学习能力,排在第二位的是指导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一项对全国19个省市的调查显示:1.中小学生最大的苦恼是什师生关系中的认知偏差分析课件人脱离群体会怎么样?人脱离群体会怎么样?印象形成效应及其对教师认知的影响问题一印象形成效应及其对教师认知的影响问题一本节内容
一、印象形成二、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本节内容
一、印象形成一、印象形成过程人际印象:通过人际交往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人际认知客体的形象一、印象形成过程人际印象:通过人际交往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人际认二、印象形成效应1.首因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或者第一印象效应。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二、印象形成效应1.首因效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做好每个第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二、印象形成效应2.近因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哇塞,居然……二、印象形成效应2.近因效应哇塞,居然……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否则再好的“第一印象”也没有用。与人交往要注意新近交往的质量。说话、做事的次序也会影响沟通。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否则再好二、印象形成效应
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因认知对象的某个特点突出而将这个特点扩大到其它方面,以至掩盖了对他其他品质的判断。运用已经形成的某一好的印象,扩大效果与影响二、印象形成效应3.晕轮效应二、印象形成效应4.刻板效应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对不同国籍、地区的人形成固定看法对不同角色、职业的人形成固定看法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形成固定看法二、印象形成效应4.刻板效应二、印象形成效应
主要表现:对不同国籍、地区的人形成固定看法对不同角色、职业的人形成固定看法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形成固定看法二、印象形成效应主要表现:二、印象形成效应5.投射效应
人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移加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具有同样的特点。经典的故事:苏东坡和金山寺的佛印大师二、印象形成效应5.投射效应二、印象形成效应6.价值效应
认知主体的价值观影响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评价。二、印象形成效应6.价值效应影响教师人际吸引的因素问题二影响教师人际吸引的因素问题二本节内容
一、什么是人际吸引二、影响教师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本节内容
一、什么是人际吸引一、人际吸引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近的现象,又称人际魅力。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一、人际吸引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近的现
人格的魅力人格的魅力二、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外貌邻近性能力相似性互补性喜欢的相互性原则个性品质二、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外貌1.外貌“爱江山更爱美人”“以貌取人”教师对自己的仪表、举止、风度、穿着必须认真对待1.外貌“爱江山更爱美人”美貌不是万能的外貌作用时效差美的标准:文化、时代、个体差异美貌不是万能的外貌作用时效差
2.邻近性交往双方越接近,越熟悉,越相互了解,就越有吸引力。知之甚爱之切《同桌的你》2.邻近性交往双方越接近,越熟悉,越相互了解,就越有吸引原因:熟悉——了解——行为可预测——避免不愉快邻近可互相帮助、照顾熟悉也可能不喜欢教师要接近学生,熟悉学生,与学生共同活动,但要亲密有间。原因:熟悉——了解——行为可预测——避免不愉快3.能力更喜欢那个?3.能力更喜欢那个?能力与受欢迎程度的关系受欢迎程度能力水平能力与受欢迎程度的关系受欢迎程度能力水平一般而言,人们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犯错误效应Aronson(1978)1)完人2)完人+小错3)庸人4)庸人+小错男女差异教师应具有渊博知识和较强能力一般而言,人们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4.相似性
指在外貌、年龄、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职业、智力、人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相近的人,容易相互吸引,特别是在价值观和对重大事件的态度上的相似吸引性更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4.相似性原因1:感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得到肯定和支持。2:相似的对方更符合主体的“镜中我”,而人们都有自恋倾向,从爱自己推广到爱与自己相似的人。教师与学生应有共同语言,和学生打成一片,不能高高在上,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原因1:感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得到肯定和支持。25.互补性
性格上、需求上的互补能使交往双方更具有吸引性。性格:支配-服从需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互补常以大的方面相似为基础师生教学相长5.互补性大相似纽科姆1961年的住宿实验相似能够带来正反馈积极的心理体验相互支持大相似纽科姆1961年的住宿实验小互补互补存在的意义弥补自身缺陷那个更稳定?AB小互补互补存在的意义AB“大”与“小”的含义所含范围不同大:价值观世界观取向小:性格行为习惯“大”与“小”的含义所含范围不同6.喜欢的相互性原则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喜欢不仅取决于别人是否给予自己正性的评价,还取决于评价的方向变化。教师要喜欢、鼓励学生6.喜欢的相互性原则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7.个性品质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北京80%的初中生把诚实、热情、乐于助人放在前三位。7.个性品质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六大美德,24个积极心理品质
1.智慧: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洞察力2.勇气:勇敢、坚持、正直、活力3.仁慈:爱、善良、社交智慧4.公正:公德、公平、领导力5.节制:宽容、谦逊、谨慎、自律6.超越:审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六大美德,24个积极心理品质
1.智慧:创造力、好奇心、开放【自检】
在日常工作中,你吸引学生的魅力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考虑,如果增强你对学生的吸引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检】
在日常工作中,你吸引学生的魅力是什么?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和功能问题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和功能问题三本节内容
一、人际沟通二、人际沟通种类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四、师生人际沟通的功能本节内容
一、人际沟通一、什么是人际沟通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一、什么是人际沟通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甲乙反馈信息信息人际沟通示意图甲乙反馈信息信息人际沟通示意图二、沟通的种类1.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二、沟通的种类1.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以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正式沟通:指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2.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从发送信息者与接收信息者的地位是否变换的角度来划分。2.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发出信息者接收者
两者的地位不变,甲只发出信息,乙只接收,而对甲发出的信息不置可否。信息甲乙单向沟通发出信息者接收者两者的地位不变,甲只发出信息,信息甲
沟通中发送信息者“甲”与接收者“乙”的地位不断变换,发送信息与反馈往复多次。甲乙信息1信息2双向沟通沟通中发送信息者“甲”与接收甲乙信息1信息2双向沟通双向的沟通,必须包含三个行为:说、听、问一个有效的沟通是由这三种行为组成的。换句话说,考核一个人是否具备沟通技巧的时候,看他这三种行为是否都出现。
【案例分析】双向的沟通,必须包含三个行为:说、听、问实验结论:A.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B.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C.双向沟通中,接收者对自我判断有信心;D.双向沟通中,发信息者有心理压力;E.双向沟通容易受干扰,缺乏条理性。实验结论:沟通方式员工人数测评平均分数书面
109
4.91%口头
94
6.71%口头与书面
102
7.7%口头、书面、口头与书面混合沟通的比较3.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沟通方式员工人数测评平均分数书面4.莫洛夫(前苏联)A.信息沟通B.思想沟通C.情感沟通4.莫洛夫(前苏联)【自检】在日常工作中,你常用哪些沟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考虑,如果改用其他的方式,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检】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1.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教师要尽可能实现正式和非正式沟通的巧妙结合,以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1.正式和非正式沟通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2.双向性与交互性教师应在师生沟通中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应当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2.双向性与交互性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3.情感性教师的情感性行为每节课上的频次平均达到272.8次,而时间达到31.38分钟(佐斌,2002)。教师应在日常师生沟通中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同情、学会快乐、学会自信、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即教师要有教育情怀。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3.情感性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4.教育性师生间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师生互动的具体形式和内容都是围绕这个目的而展开的。亲其师信其道。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4.教育性四、师生人际沟通的功能1.教育性2.满足心理需要四、师生人际沟通的功能1.教育性莫洛夫(前苏联)A.信息沟通B.思想沟通C.情感沟通莫洛夫(前苏联)费斯汀(美)A.传达信息的功能B.满足个人心理需要的功能费斯汀(美)师生人际沟通障碍分析问题四师生人际沟通障碍分析问题四本节内容一、常见的沟通障碍二、人际沟通态度三、两种沟通方式本节内容一、常见的沟通障碍常见的沟通障碍一、地位障碍态度、平等、理解、尊重常见的沟通障碍一、地位障碍人际沟通的态度1.强迫型的态度
2.回避型的态度
3.迁就型的态度
4.折衷型的态度
5.合作型的态度人际沟通的态度1.强迫型的态度
2.回避型的态度
3人际关系的态度人际关系的态度常见的沟通障碍二、组织结构障碍组织结构障碍是指沟通渠道不畅。师生沟通应采取正式与非正式结合。常见的沟通障碍二、组织结构障碍常见的沟通障碍三、时空距离障碍适时、适距常见的沟通障碍三、时空距离障碍沟通情境沟通的主题沟通的地点沟通的时间沟通情境沟通的主题沟通的地点沟通的时间近体学和静态姿势近体学指对互动时人与人之间距离变化的研究。(创始人是美国的E﹒T赫尔)亲密区、个人区、社会区、公众区近体学和静态姿势近体学指对互动时人与人之间距离变化的研究。亲亲密区:1英尺=0.3048米个人区:30厘米—1.2米社会区:1.2—3.5米公众区:主要指正式的公开讲话距离亲密区:1英尺=0.3048米师生关系中的认知偏差分析课件公众距离3.7-7.6米社交距离1.2-3.7米个人距离0.44-1.2米亲密距离0.15-0.44米公众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自检】
设想你与学生沟通时,如果没有注重时间(包括:何时?多久?)、地点的选择,会产生哪些不好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检】常见的沟通障碍四、语言障碍小幽默:大同人进北京教师要练好语言关常见的沟通障碍四、语言障碍沟通的两种方式:语言的沟通肢体语言的沟通沟通的两种方式:沟通方式表述形式
语言沟通口头书面图片其它
肢体语言沟通手势面部表情姿态其它两种沟通方式沟通方式表述形式
口头书面图片其它
手势面部表情姿态其它两种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信息的全部表达常见的沟通障碍五、心理障碍
人际沟通首先取决于双方的心理是否健康。只要沟通的一方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沟通就难以顺利进行。
教师常见的心理障碍:唠叨、强迫癖、角色固执常见的沟通障碍五、心理障碍有效师生沟通的基本技巧问题五有效师生沟通的基本技巧问题五本节内容
一、沟通的基本原则二、沟通的基本技巧本节内容
一、沟通的基本原则1适度原则2交互原则3尊重原则沟通的基本原则1适度原则2交互原则3尊重原则沟通的基本原则亲密而不干扰民主不失威严适度原则亲密而不干扰民主不失威严适度原则我们喜欢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而讨厌一个讨厌自己的人。想被别人接纳,首先必须接纳别人。主动而热情地待人交互原则我们喜欢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而讨厌一个讨厌自己的人。想被别人接善于倾听(尊重、保密、理解)多给别人提供肯定与支持学会赞赏他人尊重原则善于倾听(尊重、保密、理解)多给别人提供肯定与支持学会赞赏他关注欣赏支持关注欣赏支持学生的需要是否被理解?学生的需要是否被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否被引导?学生的需要是否被理解?
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必须奉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别人的心。——苏格拉底
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必须奉献你诚挚的爱沟通的基本技巧
一、微笑对人
二、真诚赞赏
三、善于交流
四、学会倾听
五、记住姓名
沟通的基本技巧
一、微笑对人
二、真诚赞赏
一、微笑一、微笑杜乡的微笑杜乡的微笑
真实的快乐,又被称为“杜乡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微笑,为纪念发现他的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吉尔玛·杜乡而命名。真实的快乐,又被称为“杜乡的微笑”,是发构建和谐师生人际一、避免认知偏差二、增强人际吸引三、克服沟通障碍四、遵循三个原则五、掌握沟通技巧总结构建和谐师生人际一、避免认知偏差总结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推荐书目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推荐书目申荷永.《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9申荷永.《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吴江霖社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吴江霖E.Aronson,T.D.Wilson,R.M.Akert著候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E.Aronson,T.D.Wilson,R.M.Akert
(美)戴维·迈尔斯著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BACKBACK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师生关系中的认知偏差分析师生关系中的认知偏差分析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沟通的心理学知识,便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发自我师生关系的觉察和反省,达到自我成长。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沟通的心理学知识,便于开展心理健内容提纲一、印象形成效应及其对教师认知的影响二、影响教师人际吸引的因素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与功能四、师生人际沟通障碍分析五、有效师生沟通的基本技巧内容提纲一、印象形成效应及其对教师认知的影响概述基本概念:1.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社会角色划分,人际关系分为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几大类。
概述基本概念: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2.什么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请每人写出3个反应和谐人际关系特点的词汇;再6人一组交流讨论出3个词汇并写在黑板上。以往学员的认识:平等、互利、包容、真诚、理解、接纳、尊重、信任……书上的观点2.什么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请每人写出3个反应和谐人际关系特点2.什么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平等
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采取轻视的态度、居高临下,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2.什么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平等
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人都是
互利
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赢、互利,可持续发展的。
任何一个好的关系都是双方受益,如果一方长期受损,这种关系是长久不了的。自我中心和自私都会妨碍人际关系。只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考虑,只知道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利益。这都不是和谐人际关系的表现。互利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赢、互利,可持续发展宽容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比如,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学生没有给老人让座,可能就会说,这学生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其实很有可能另有原因,比如说他没有看到,他身体不舒服,再比如说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应该让座,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一家人围着转,他根本不知道要为别人考虑。
宽容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
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在无形中都会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以才导致误解的发生。当误解发生时,保持一个宽容的心态非常重要。
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在无形中都会加上自和谐并不等于相同
《论语·子路》中“君子和而不同”,讲的是大家在一起是要和谐,而不是保持相同的观点。比如音乐,如果从头到尾都是高音,就不和谐,有高有低才会美妙。再比如……。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看谁做得更好,而差的人际关系则是如何打压别人,把别人比下去。
和谐并不等于相同《论语·子路》中“君子和而不同”,讲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低级动物要么就是超人。人的本质是什么?BACK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公元前328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成功的因素85%沟通与人际关系15%专业知识和技术成功的因素85%沟通与人际关系15%专业知识和技术一项对全国19个省市的调查显示:1.中小学生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第一是学习,第二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已经成为困扰孩子们的第二大问题。
2.你的父母向你讲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吗?如果讲过,是关于什么方面的?
排在第一位的也是指导孩子如何增强学习能力,排在第二位的是指导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一项对全国19个省市的调查显示:1.中小学生最大的苦恼是什师生关系中的认知偏差分析课件人脱离群体会怎么样?人脱离群体会怎么样?印象形成效应及其对教师认知的影响问题一印象形成效应及其对教师认知的影响问题一本节内容
一、印象形成二、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本节内容
一、印象形成一、印象形成过程人际印象:通过人际交往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人际认知客体的形象一、印象形成过程人际印象:通过人际交往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人际认二、印象形成效应1.首因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或者第一印象效应。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二、印象形成效应1.首因效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做好每个第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二、印象形成效应2.近因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哇塞,居然……二、印象形成效应2.近因效应哇塞,居然……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否则再好的“第一印象”也没有用。与人交往要注意新近交往的质量。说话、做事的次序也会影响沟通。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否则再好二、印象形成效应
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因认知对象的某个特点突出而将这个特点扩大到其它方面,以至掩盖了对他其他品质的判断。运用已经形成的某一好的印象,扩大效果与影响二、印象形成效应3.晕轮效应二、印象形成效应4.刻板效应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对不同国籍、地区的人形成固定看法对不同角色、职业的人形成固定看法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形成固定看法二、印象形成效应4.刻板效应二、印象形成效应
主要表现:对不同国籍、地区的人形成固定看法对不同角色、职业的人形成固定看法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形成固定看法二、印象形成效应主要表现:二、印象形成效应5.投射效应
人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移加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具有同样的特点。经典的故事:苏东坡和金山寺的佛印大师二、印象形成效应5.投射效应二、印象形成效应6.价值效应
认知主体的价值观影响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评价。二、印象形成效应6.价值效应影响教师人际吸引的因素问题二影响教师人际吸引的因素问题二本节内容
一、什么是人际吸引二、影响教师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本节内容
一、什么是人际吸引一、人际吸引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近的现象,又称人际魅力。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一、人际吸引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近的现
人格的魅力人格的魅力二、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外貌邻近性能力相似性互补性喜欢的相互性原则个性品质二、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外貌1.外貌“爱江山更爱美人”“以貌取人”教师对自己的仪表、举止、风度、穿着必须认真对待1.外貌“爱江山更爱美人”美貌不是万能的外貌作用时效差美的标准:文化、时代、个体差异美貌不是万能的外貌作用时效差
2.邻近性交往双方越接近,越熟悉,越相互了解,就越有吸引力。知之甚爱之切《同桌的你》2.邻近性交往双方越接近,越熟悉,越相互了解,就越有吸引原因:熟悉——了解——行为可预测——避免不愉快邻近可互相帮助、照顾熟悉也可能不喜欢教师要接近学生,熟悉学生,与学生共同活动,但要亲密有间。原因:熟悉——了解——行为可预测——避免不愉快3.能力更喜欢那个?3.能力更喜欢那个?能力与受欢迎程度的关系受欢迎程度能力水平能力与受欢迎程度的关系受欢迎程度能力水平一般而言,人们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犯错误效应Aronson(1978)1)完人2)完人+小错3)庸人4)庸人+小错男女差异教师应具有渊博知识和较强能力一般而言,人们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4.相似性
指在外貌、年龄、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职业、智力、人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相近的人,容易相互吸引,特别是在价值观和对重大事件的态度上的相似吸引性更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4.相似性原因1:感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得到肯定和支持。2:相似的对方更符合主体的“镜中我”,而人们都有自恋倾向,从爱自己推广到爱与自己相似的人。教师与学生应有共同语言,和学生打成一片,不能高高在上,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原因1:感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得到肯定和支持。25.互补性
性格上、需求上的互补能使交往双方更具有吸引性。性格:支配-服从需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互补常以大的方面相似为基础师生教学相长5.互补性大相似纽科姆1961年的住宿实验相似能够带来正反馈积极的心理体验相互支持大相似纽科姆1961年的住宿实验小互补互补存在的意义弥补自身缺陷那个更稳定?AB小互补互补存在的意义AB“大”与“小”的含义所含范围不同大:价值观世界观取向小:性格行为习惯“大”与“小”的含义所含范围不同6.喜欢的相互性原则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喜欢不仅取决于别人是否给予自己正性的评价,还取决于评价的方向变化。教师要喜欢、鼓励学生6.喜欢的相互性原则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7.个性品质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北京80%的初中生把诚实、热情、乐于助人放在前三位。7.个性品质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六大美德,24个积极心理品质
1.智慧: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洞察力2.勇气:勇敢、坚持、正直、活力3.仁慈:爱、善良、社交智慧4.公正:公德、公平、领导力5.节制:宽容、谦逊、谨慎、自律6.超越:审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六大美德,24个积极心理品质
1.智慧:创造力、好奇心、开放【自检】
在日常工作中,你吸引学生的魅力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考虑,如果增强你对学生的吸引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检】
在日常工作中,你吸引学生的魅力是什么?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和功能问题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和功能问题三本节内容
一、人际沟通二、人际沟通种类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四、师生人际沟通的功能本节内容
一、人际沟通一、什么是人际沟通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一、什么是人际沟通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甲乙反馈信息信息人际沟通示意图甲乙反馈信息信息人际沟通示意图二、沟通的种类1.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二、沟通的种类1.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以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正式沟通:指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2.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从发送信息者与接收信息者的地位是否变换的角度来划分。2.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发出信息者接收者
两者的地位不变,甲只发出信息,乙只接收,而对甲发出的信息不置可否。信息甲乙单向沟通发出信息者接收者两者的地位不变,甲只发出信息,信息甲
沟通中发送信息者“甲”与接收者“乙”的地位不断变换,发送信息与反馈往复多次。甲乙信息1信息2双向沟通沟通中发送信息者“甲”与接收甲乙信息1信息2双向沟通双向的沟通,必须包含三个行为:说、听、问一个有效的沟通是由这三种行为组成的。换句话说,考核一个人是否具备沟通技巧的时候,看他这三种行为是否都出现。
【案例分析】双向的沟通,必须包含三个行为:说、听、问实验结论:A.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B.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C.双向沟通中,接收者对自我判断有信心;D.双向沟通中,发信息者有心理压力;E.双向沟通容易受干扰,缺乏条理性。实验结论:沟通方式员工人数测评平均分数书面
109
4.91%口头
94
6.71%口头与书面
102
7.7%口头、书面、口头与书面混合沟通的比较3.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沟通方式员工人数测评平均分数书面4.莫洛夫(前苏联)A.信息沟通B.思想沟通C.情感沟通4.莫洛夫(前苏联)【自检】在日常工作中,你常用哪些沟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考虑,如果改用其他的方式,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检】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1.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教师要尽可能实现正式和非正式沟通的巧妙结合,以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1.正式和非正式沟通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2.双向性与交互性教师应在师生沟通中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应当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2.双向性与交互性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3.情感性教师的情感性行为每节课上的频次平均达到272.8次,而时间达到31.38分钟(佐斌,2002)。教师应在日常师生沟通中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同情、学会快乐、学会自信、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即教师要有教育情怀。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3.情感性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4.教育性师生间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师生互动的具体形式和内容都是围绕这个目的而展开的。亲其师信其道。三、师生人际沟通的特点4.教育性四、师生人际沟通的功能1.教育性2.满足心理需要四、师生人际沟通的功能1.教育性莫洛夫(前苏联)A.信息沟通B.思想沟通C.情感沟通莫洛夫(前苏联)费斯汀(美)A.传达信息的功能B.满足个人心理需要的功能费斯汀(美)师生人际沟通障碍分析问题四师生人际沟通障碍分析问题四本节内容一、常见的沟通障碍二、人际沟通态度三、两种沟通方式本节内容一、常见的沟通障碍常见的沟通障碍一、地位障碍态度、平等、理解、尊重常见的沟通障碍一、地位障碍人际沟通的态度1.强迫型的态度
2.回避型的态度
3.迁就型的态度
4.折衷型的态度
5.合作型的态度人际沟通的态度1.强迫型的态度
2.回避型的态度
3人际关系的态度人际关系的态度常见的沟通障碍二、组织结构障碍组织结构障碍是指沟通渠道不畅。师生沟通应采取正式与非正式结合。常见的沟通障碍二、组织结构障碍常见的沟通障碍三、时空距离障碍适时、适距常见的沟通障碍三、时空距离障碍沟通情境沟通的主题沟通的地点沟通的时间沟通情境沟通的主题沟通的地点沟通的时间近体学和静态姿势近体学指对互动时人与人之间距离变化的研究。(创始人是美国的E﹒T赫尔)亲密区、个人区、社会区、公众区近体学和静态姿势近体学指对互动时人与人之间距离变化的研究。亲亲密区:1英尺=0.3048米个人区:30厘米—1.2米社会区:1.2—3.5米公众区:主要指正式的公开讲话距离亲密区:1英尺=0.3048米师生关系中的认知偏差分析课件公众距离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90-26: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ed representation of immersive media - Part 26: Conformance and reference software for carriage of geometry-based point
- 2025至2030中国白色水泥行业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男士帆布鞋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商物流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
- 培训课件软件
-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通信电缆技术创新
- 幼儿园新教师健康教育培训
- 心理辅导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 从学生到职业领袖的教育之路
- 2025年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监理作业指引
- 威胁情报收集与整合-洞察分析
- 期末教师会议校长精彩讲话:最后讲了存在的问题
- 知名连锁汉堡店食安QSC稽核表
- 摄影设备采购合同范例
- DB41T 1812-2019 苹果简约栽培技术规程
- 【《三只松鼠公司员工激励现状调查及优化建议(附问卷)14000字》(论文)】
- 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新规制度
- 农业土壤检测技术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