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总复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课件_第1页
高中数学总复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课件_第2页
高中数学总复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课件_第3页
高中数学总复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课件_第4页
高中数学总复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2)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3)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4)了解独立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5)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6)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7)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5)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主干知识,考查题型广泛,形式多样,多为容易题和中档题.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互斥事件、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概率的求解,考查抽样方法的特点以及有关数据的计算、茎叶图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识图与计算;解答题中主要以频率分布表及频率分布直方图为问题情境,考查统计方法简单的应用,突出考查或然与必然思想、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主干知识,考查题型广泛,形式多样,多为容预计2011年高考在本章的选择、填空题考查重点是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概率的求解,解答题以实际问题作背景设计试题,以频率分布表及频率分布直方图为问题情境,通过识图、读表,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结合古典概型的概率及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及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预计2011年高考在本章的选择、填空题考查重点是古典概型、几高中数学总复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课件高中数学总复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课件1.有20位同学,编号为1~20号,现在从中抽取4人的作文卷进行调查,用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抽的编号为(

)A.5,10,15,20

B.26,10,14C.2,4,6,8

D.5,8,11,14

将20分成4个组,每组5个号,间隔等距离为5,选A.A1.有20位同学,编号为1~20号,现在从中抽取4人的作文卷2.甲、乙两位同学参加由学校举办的篮球比赛,它们都参加了全部的7场比赛,平均得分均为16分,标准差分别为5.09和3.72,则甲、乙两同学在这次篮球比赛活动中,发挥得更稳定的是(

)A.甲

B.乙C.甲、乙相同

D.不能确定

平均数相同,看谁的标准差小,标准差小的就稳定,选B.B2.甲、乙两位同学参加由学校举办的篮球比赛,它们都参加了全部3.如图是2010年元旦晚会举办的挑战主持人大赛上,七位评委为某选手打出的分数的茎叶统计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84,484

B.84,16

C.85,16

D.85,478994

4

6

4

73C3.如图是2010年元旦晚会举办的挑战主持人大赛上,七位评委

由茎叶图可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为84,84,86,84,87,所以平均数为方差s2=[(84-85)2+(84-85)2+(86-85)2+(84-85)2+(87-85)2]=1.6,选C.

易错点:样本方差公式.由茎叶图可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为4.某中学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学生数分别为1500人,1200人,1000人.现采用按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已知在高一年级抽取了75人,则这次活动共抽取了

人.设共抽取了x人,则有解得x=185,填185.1854.某中学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学生数分别为1500人,5.对某校400名学生的体重(单位:kg)进行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学生体重在60kg以上的人数为100.5.对某校400名学生的体重(单位:kg)进行统计,得到如图

体重在60kg以上的频率为(0.040+0.010)×5=0.25,

所以体重在60kg以上的学生人数为0.25×400=100,填100.

易错点: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识图及频率的计算.体重在60kg以上的频率为(0.040+1.常用的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两种: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1.常用的抽样方法(2)系统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比较多时,首先把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中抽取一些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取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2)系统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比较多时,首先把总体分成均衡的2.样本估计总体通常我们对总体作出的估计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另一种是用样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等)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3.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表示频率/组距,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相应各组的频率,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总和等于1.2.样本估计总体4.茎叶图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1)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平均数.4.茎叶图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2)中位数:如果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当数据有奇数个时,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当数据有偶数个时,处在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若有两个或几个数据出现得最多,且出现的次数一样,这些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若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多,则认为这组数据没有众数.(2)中位数:如果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当数据6.样本方差与标准差:设样本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称

为样本方差与标准差.6.样本方差与标准差:

重点突破:随机抽样防疫站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调查,按性别分层抽样抽取.某学校学生共有1600名,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已知样本中女生比男生少10人,则该校的女生人数应是人

.由抽取的200人中,女生比男生少10人,可求得女生所抽取的人数.结合分层抽样法的定义,进而求得该校的女生人数.760重点突破:随机抽样760设抽取男生为x人,抽取女生为y人,则x+y=200,且x-y=10,故y=95,该校的女生人数应是为解题的关键在于分层抽样法的理解.解分层抽样法问题时,必须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所有层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切记,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与这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的比相等.设抽取男生为x人,抽取女生为y人,则x+y=200,且

某大型超市销售的乳类商品有四种:纯奶、酸奶、婴幼儿奶粉、成人奶粉,且纯奶、酸奶、婴幼儿奶粉、成人奶粉分别有30种、10种、35种、25种不同的品牌.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进行三聚氰胺安全检测,若抽取的婴幼儿奶粉的品牌数是7,则n=

.

解得n=20.20某大型超市销售的乳类商品有四种:纯奶、酸奶、婴重点突破:频率分布直方图为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频数为12.重点突破:频率分布直方图问:(Ⅰ)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Ⅱ)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试估计该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小长方形面积比已给,而各小长方形面积之和为1,故可求得各小长方形的面积,即频率;由第二小组频数为12,可求得样本容量.解答本题可先求得第二小组的频率,然后根据频数求得样本容量,从而求得达标率.问:(Ⅰ)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

(Ⅰ)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大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率大小,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又因为第二小组频率=所以样本容量=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第二小组频数第二小组频率(Ⅰ)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大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个(Ⅱ)由图可估计该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故第二小组的频率是0.08,样本容量是150,高一学生达标率是88%.

解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频率、频数及样本容量(数据个数总和)之间的关系”.(Ⅱ)由图可估计该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某校高三文科分为四个班.高三数学调研测试后,随机地在各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测试成绩统计,各班被抽取的学生人数恰好成等差数列,人数最少的班被抽取了22人.抽取出来的所有学生的测试成绩统计结果的频率分布条形图如图所示,其中120~130(包括120分但不包括130分)的频率为0.05,此分数段的人数为5人.某校高三文科分为四个班.高三数学调研测试后,随机地(Ⅰ)问各班被抽取的学生人数各为多少人?(Ⅱ)在抽取的所有学生中,任取一名学生,求分数不小于90分的概率.(Ⅰ)问各班被抽取的学生人数各为多少人?

(Ⅰ)由频率分布条形图知,抽取的学生总数为

=100人.

因为各班被抽取的学生人数成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

由22+(22+d)+(22+2d)+(22+3d)=100,得4×22+6d=100,解得d=2.

所以各班被抽取的学生人数分别是22人,24人,26人,28人.

(Ⅱ)在抽取的学生中,任取一名学生,则分数不小于90分的概率为

0.35+0.25+0.1+0.05=0.75.(Ⅰ)由频率分布条形图知,抽取的

重点突破: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学特征某公司的33名职工的月工资(以元为单位)如下:职务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经理管理员职员人数11215320工资5500500035003000250020001500重点突破: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学特征职(Ⅰ)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Ⅱ)假设董事长的工资从5500元提升到30000元,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元提升到20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精确到元)(Ⅲ)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结合此问题谈一谈你的看法.解答本题先用公式求出平均数,再写出中位数和众数,然后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解决第(3)问.(Ⅰ)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Ⅰ)平均数为中位数是1500元,众数是1500元.(Ⅰ)平均数为(Ⅱ)新平均数为中位数是1500元,众数是1500元.(Ⅱ)新平均数为(Ⅲ)在这个问题中,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额与大多数人的工资额差别较大,这样导致平均数与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由于平均数受极端值影响较大,故有时平均数不一定能客观地反映总体情况.本题易误认为职工工资的平均水平能代表多个员工工资的基本水平.应深刻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Ⅲ)在这个问题中,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活动期间,他们参加的5次测试成绩记录如下:甲

82

82

79

95

87;乙

95

75

80

90

85.(Ⅰ)用茎叶图表示这两组数据;(Ⅱ)若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数学竞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位学生参加合适?说明理由.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活动期间,他们参

(Ⅰ)作出的茎叶图如下(Ⅰ)作出的茎叶图如下

(Ⅱ)派甲参赛比较合适.理由如下:

甲=(70×1+80×3+90×1+9+2+2+7+5)=85,

乙=(70×1+80×2+90×2+5+0

+5+0+5)=85

=[(79-85)2+(82-85)2+(82-85)2+(87-85)2+(95-85)2]=31.6,(Ⅱ)派甲参赛比较合适.理由如下:

=[(75-85)2+(80-85)2+(85-85)2+(90-85)2+(95-85)2]=50,因为

甲=

乙,

<

,所以甲的成绩较稳定,派甲学生参赛比较合适.=[(75-85)2+(80-85)2+(85-85)2注:本小题结论及理由均不唯一.如果能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写出其他正确结论,也是可以的.如派乙参赛比较合适.理由如下:从统计的角度看,甲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概率P1=,乙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概率P2=

.所以P2>P1,所以派乙学生参赛比较合适.注:本小题结论及理由均不唯一.如果能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写出

在某电脑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每个句子的字数如下:10,28,31,17,23,27,18,15,26,24,20,19,36,27,14,25,15,22,11,24,27,17.在某报纸的一篇文章中,每个句子中所含的字的个数如下:27,39,33,24,28,19,32,41,33,27,35,12,36,41,27,13,22,23,18,46,32,22.

在某电脑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每个句子的字数如下:(Ⅰ)将这两组数据用茎叶图表示;(Ⅱ)将这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什么结论?

(Ⅰ)如图所示(Ⅰ)将这两组数据用茎叶图表示;(Ⅱ)电脑杂志上每个句子的字数集中在10~30之间,中位数为27;而报纸上每个句子的字数集中在10~40之间.中位数为27.5.还可以看出电脑杂志上每个句子的平均字数比报纸上每个句子的平均字数要少.说明电脑杂志作为科普读物须通俗易懂、简明.(Ⅱ)电脑杂志上每个句子的字数集中在10~30之间,中位数为1.频率分布表的制作步骤是:第一步:按确定的组距对一批数据分组,数出落在各组内数据的个数(即频数)填入表中;第二步;各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算出各小组的频率,填入表中;1.频率分布表的制作步骤是:2.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求极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将数据分组;④列频率分布表;⑤画频率分布直方图.3.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的特征(1)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是最重要的量.(2)由于平均数与每一个样本数据有关,所以,任何一个样本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这是中位数、众数都不具有的性质.2.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求极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将(3)众数考查各数据出现的频率,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更能反映问题.(4)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集中趋势.(3)众数考查各数据出现的频率,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4.方差的特征方差和标准差描述其波动大小,也可以说方差、标准差和极差反映各个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散程度.一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波动越大.4.方差的特征方差和标准差描述其波动大小,也可以说方差、标准

1.(2009·山东卷)某工厂对一批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下图是根据抽样检测后的产品净重(单位:克)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产品净重的范围是[96,106],样本数据分组为[96,98),[98,100),[100,102),[102,104),[104,106].已知样本中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个数是36,则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个数是(

)A1.(2009·山东卷)某工厂对一批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A.90

B.75C.60

D.45A.90B.75

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概率为(0.050+0.100)×2=0.300,已知样本中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个数是36,设样本容量为n,则=0.300,所以n=120,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概率为(0.100+0.150+0.125)×2=0.75,所以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个数是120×0.75=90.选A.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概率为(0.050+0.10

试题以频率分布直方图为背景,通过读图、识图,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灵活、准确从图形中提取相关的信息,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试题以频率分布直方图为背景,通过读图、识图,考查数2.(2009·宁夏/海南卷)某工厂有工人1000名,250名工人参加过短期培训(称为A类工人)另外750名工人参加过长期培训(称为B类工人).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按A类,B类分二层)从该工厂的工人中共抽查100名工人,调查他们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指一天加工的零件数).(Ⅰ)求甲、乙两工人都被抽到的概率,其中甲为A类工人,乙为B类工人;(Ⅱ)从A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和从B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分别如表1和表2.2.(2009·宁夏/海南卷)某工厂有工人1000名,250表1:生产能力分组[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人数48x53表2:生产能力分组[110,120)[120,130)[130,140)[140,150)人数6y3618表1:生产能[100,110)[110,12(ⅰ)先确定x,y,再完成下列频率分布直方图.就生产能力而言,A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与B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哪个更小?(不用计算,可通过观察直方图直接回答结论)(ⅰ)先确定x,y,再完成下列频率分布直方图.就生产能力而言高中数学总复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课件(ⅱ)分别估计A类工人和B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并估计该工厂工人的生产能力的平均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ⅱ)分别估计A类工人和B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并估计该工

(Ⅰ)甲、乙被抽到的概率均为,且事件“甲工人被抽到”与“乙工人被抽到”相互独立,故甲、乙工人都被抽到的概率为(Ⅱ)(ⅰ)由题意知A类工人中应抽查25名,B类工人中应抽查75名.故4+8+x+5+3=25,得x=5,6+y+36+18=75,得y=15.(Ⅰ)甲、乙被抽到的概率均为,且事件“甲工人被抽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从直方图可以判断:B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更小.

从直方图可以判断:B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更小.(ⅱ)A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B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以及全厂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的估计值分别为123,133.8和131.1.(ⅱ)

试题以图表为背景,通过读表、识图,提取相关的信息,运用概率与统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试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突出考查了数据处理能力与应用意识,需要引起重视.试题以图表为背景,通过读表、识图,提取相关的信息,(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2)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3)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4)了解独立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5)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6)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7)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5)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主干知识,考查题型广泛,形式多样,多为容易题和中档题.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互斥事件、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概率的求解,考查抽样方法的特点以及有关数据的计算、茎叶图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识图与计算;解答题中主要以频率分布表及频率分布直方图为问题情境,考查统计方法简单的应用,突出考查或然与必然思想、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主干知识,考查题型广泛,形式多样,多为容预计2011年高考在本章的选择、填空题考查重点是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概率的求解,解答题以实际问题作背景设计试题,以频率分布表及频率分布直方图为问题情境,通过识图、读表,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结合古典概型的概率及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及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预计2011年高考在本章的选择、填空题考查重点是古典概型、几高中数学总复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课件高中数学总复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课件1.有20位同学,编号为1~20号,现在从中抽取4人的作文卷进行调查,用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抽的编号为(

)A.5,10,15,20

B.26,10,14C.2,4,6,8

D.5,8,11,14

将20分成4个组,每组5个号,间隔等距离为5,选A.A1.有20位同学,编号为1~20号,现在从中抽取4人的作文卷2.甲、乙两位同学参加由学校举办的篮球比赛,它们都参加了全部的7场比赛,平均得分均为16分,标准差分别为5.09和3.72,则甲、乙两同学在这次篮球比赛活动中,发挥得更稳定的是(

)A.甲

B.乙C.甲、乙相同

D.不能确定

平均数相同,看谁的标准差小,标准差小的就稳定,选B.B2.甲、乙两位同学参加由学校举办的篮球比赛,它们都参加了全部3.如图是2010年元旦晚会举办的挑战主持人大赛上,七位评委为某选手打出的分数的茎叶统计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84,484

B.84,16

C.85,16

D.85,478994

4

6

4

73C3.如图是2010年元旦晚会举办的挑战主持人大赛上,七位评委

由茎叶图可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为84,84,86,84,87,所以平均数为方差s2=[(84-85)2+(84-85)2+(86-85)2+(84-85)2+(87-85)2]=1.6,选C.

易错点:样本方差公式.由茎叶图可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为4.某中学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学生数分别为1500人,1200人,1000人.现采用按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已知在高一年级抽取了75人,则这次活动共抽取了

人.设共抽取了x人,则有解得x=185,填185.1854.某中学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学生数分别为1500人,5.对某校400名学生的体重(单位:kg)进行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学生体重在60kg以上的人数为100.5.对某校400名学生的体重(单位:kg)进行统计,得到如图

体重在60kg以上的频率为(0.040+0.010)×5=0.25,

所以体重在60kg以上的学生人数为0.25×400=100,填100.

易错点: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识图及频率的计算.体重在60kg以上的频率为(0.040+1.常用的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两种: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1.常用的抽样方法(2)系统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比较多时,首先把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中抽取一些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取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2)系统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比较多时,首先把总体分成均衡的2.样本估计总体通常我们对总体作出的估计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另一种是用样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等)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3.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表示频率/组距,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相应各组的频率,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总和等于1.2.样本估计总体4.茎叶图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1)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平均数.4.茎叶图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2)中位数:如果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当数据有奇数个时,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当数据有偶数个时,处在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若有两个或几个数据出现得最多,且出现的次数一样,这些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若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多,则认为这组数据没有众数.(2)中位数:如果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当数据6.样本方差与标准差:设样本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称

为样本方差与标准差.6.样本方差与标准差:

重点突破:随机抽样防疫站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调查,按性别分层抽样抽取.某学校学生共有1600名,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已知样本中女生比男生少10人,则该校的女生人数应是人

.由抽取的200人中,女生比男生少10人,可求得女生所抽取的人数.结合分层抽样法的定义,进而求得该校的女生人数.760重点突破:随机抽样760设抽取男生为x人,抽取女生为y人,则x+y=200,且x-y=10,故y=95,该校的女生人数应是为解题的关键在于分层抽样法的理解.解分层抽样法问题时,必须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所有层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切记,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与这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的比相等.设抽取男生为x人,抽取女生为y人,则x+y=200,且

某大型超市销售的乳类商品有四种:纯奶、酸奶、婴幼儿奶粉、成人奶粉,且纯奶、酸奶、婴幼儿奶粉、成人奶粉分别有30种、10种、35种、25种不同的品牌.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进行三聚氰胺安全检测,若抽取的婴幼儿奶粉的品牌数是7,则n=

.

解得n=20.20某大型超市销售的乳类商品有四种:纯奶、酸奶、婴重点突破:频率分布直方图为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频数为12.重点突破:频率分布直方图问:(Ⅰ)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Ⅱ)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试估计该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小长方形面积比已给,而各小长方形面积之和为1,故可求得各小长方形的面积,即频率;由第二小组频数为12,可求得样本容量.解答本题可先求得第二小组的频率,然后根据频数求得样本容量,从而求得达标率.问:(Ⅰ)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

(Ⅰ)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大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率大小,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又因为第二小组频率=所以样本容量=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第二小组频数第二小组频率(Ⅰ)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大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个(Ⅱ)由图可估计该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故第二小组的频率是0.08,样本容量是150,高一学生达标率是88%.

解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频率、频数及样本容量(数据个数总和)之间的关系”.(Ⅱ)由图可估计该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某校高三文科分为四个班.高三数学调研测试后,随机地在各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测试成绩统计,各班被抽取的学生人数恰好成等差数列,人数最少的班被抽取了22人.抽取出来的所有学生的测试成绩统计结果的频率分布条形图如图所示,其中120~130(包括120分但不包括130分)的频率为0.05,此分数段的人数为5人.某校高三文科分为四个班.高三数学调研测试后,随机地(Ⅰ)问各班被抽取的学生人数各为多少人?(Ⅱ)在抽取的所有学生中,任取一名学生,求分数不小于90分的概率.(Ⅰ)问各班被抽取的学生人数各为多少人?

(Ⅰ)由频率分布条形图知,抽取的学生总数为

=100人.

因为各班被抽取的学生人数成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

由22+(22+d)+(22+2d)+(22+3d)=100,得4×22+6d=100,解得d=2.

所以各班被抽取的学生人数分别是22人,24人,26人,28人.

(Ⅱ)在抽取的学生中,任取一名学生,则分数不小于90分的概率为

0.35+0.25+0.1+0.05=0.75.(Ⅰ)由频率分布条形图知,抽取的

重点突破: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学特征某公司的33名职工的月工资(以元为单位)如下:职务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经理管理员职员人数11215320工资5500500035003000250020001500重点突破: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学特征职(Ⅰ)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Ⅱ)假设董事长的工资从5500元提升到30000元,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元提升到20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精确到元)(Ⅲ)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结合此问题谈一谈你的看法.解答本题先用公式求出平均数,再写出中位数和众数,然后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解决第(3)问.(Ⅰ)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Ⅰ)平均数为中位数是1500元,众数是1500元.(Ⅰ)平均数为(Ⅱ)新平均数为中位数是1500元,众数是1500元.(Ⅱ)新平均数为(Ⅲ)在这个问题中,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额与大多数人的工资额差别较大,这样导致平均数与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由于平均数受极端值影响较大,故有时平均数不一定能客观地反映总体情况.本题易误认为职工工资的平均水平能代表多个员工工资的基本水平.应深刻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Ⅲ)在这个问题中,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活动期间,他们参加的5次测试成绩记录如下:甲

82

82

79

95

87;乙

95

75

80

90

85.(Ⅰ)用茎叶图表示这两组数据;(Ⅱ)若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数学竞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位学生参加合适?说明理由.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活动期间,他们参

(Ⅰ)作出的茎叶图如下(Ⅰ)作出的茎叶图如下

(Ⅱ)派甲参赛比较合适.理由如下:

甲=(70×1+80×3+90×1+9+2+2+7+5)=85,

乙=(70×1+80×2+90×2+5+0

+5+0+5)=85

=[(79-85)2+(82-85)2+(82-85)2+(87-85)2+(95-85)2]=31.6,(Ⅱ)派甲参赛比较合适.理由如下:

=[(75-85)2+(80-85)2+(85-85)2+(90-85)2+(95-85)2]=50,因为

甲=

乙,

<

,所以甲的成绩较稳定,派甲学生参赛比较合适.=[(75-85)2+(80-85)2+(85-85)2注:本小题结论及理由均不唯一.如果能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写出其他正确结论,也是可以的.如派乙参赛比较合适.理由如下:从统计的角度看,甲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概率P1=,乙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概率P2=

.所以P2>P1,所以派乙学生参赛比较合适.注:本小题结论及理由均不唯一.如果能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写出

在某电脑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每个句子的字数如下:10,28,31,17,23,27,18,15,26,24,20,19,36,27,14,25,15,22,11,24,27,17.在某报纸的一篇文章中,每个句子中所含的字的个数如下:27,39,33,24,28,19,32,41,33,27,35,12,36,41,27,13,22,23,18,46,32,22.

在某电脑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每个句子的字数如下:(Ⅰ)将这两组数据用茎叶图表示;(Ⅱ)将这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什么结论?

(Ⅰ)如图所示(Ⅰ)将这两组数据用茎叶图表示;(Ⅱ)电脑杂志上每个句子的字数集中在10~30之间,中位数为27;而报纸上每个句子的字数集中在10~40之间.中位数为27.5.还可以看出电脑杂志上每个句子的平均字数比报纸上每个句子的平均字数要少.说明电脑杂志作为科普读物须通俗易懂、简明.(Ⅱ)电脑杂志上每个句子的字数集中在10~30之间,中位数为1.频率分布表的制作步骤是:第一步:按确定的组距对一批数据分组,数出落在各组内数据的个数(即频数)填入表中;第二步;各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算出各小组的频率,填入表中;1.频率分布表的制作步骤是:2.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求极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将数据分组;④列频率分布表;⑤画频率分布直方图.3.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的特征(1)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是最重要的量.(2)由于平均数与每一个样本数据有关,所以,任何一个样本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这是中位数、众数都不具有的性质.2.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求极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将(3)众数考查各数据出现的频率,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更能反映问题.(4)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集中趋势.(3)众数考查各数据出现的频率,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4.方差的特征方差和标准差描述其波动大小,也可以说方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