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课件_第1页
【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课件_第2页
【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课件_第3页
【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课件_第4页
【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课件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洋务运动)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激进派(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器物层面(技术)制度层面思想层面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洋务运动)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

当时的先进的中国人对于辛亥革命失败进行了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当时的先进的中国人对于辛亥革命失败进行了反思。经过辛1新文化运动背景、主要内容、影响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情况1新文化运动背景、主要内容、影响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军阀统治日趋黑暗,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帝

新文化运动兴起英译:NewCultureMovement兴起时间:1915年9月兴起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称《新青年》)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旗帜:“民主”

Democracy(“德先生”)

“科学”Science

(“赛先生”)

【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课件

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和李大钊等人举行了五四运动。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还试作白话诗。胡适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蔡元培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还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李大钊刘半农

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汉族,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曾主张废除汉字。钱玄同

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周作人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汉族,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辜鸿铭

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他有13个博士学位,他嘲笑英国人,讽刺美国人没文化。在众人皆呼打倒传统文化声之际,他成了异类,逆潮流而动,反对新文化运动

林琴南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他一生翻译了170多部外国文学著作,在白话文运动狂飙之际,以《荆生》、《妖梦》暗讽,全力捍卫古文,这自然难逃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攻击。林纾他本来醉心于西方文化,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现实惊醒,于是重新审视中国固有之文化,提出用中国传统文化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1918年4月,杜亚泉在《东方杂志》发表《迷乱的现代人心》一文,批评那些认为要救济中国,必须依靠西洋文明的人杜亚泉辜鸿铭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他有1

北大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

蔡元培,北大校长,生肖属兔。陈独秀,北大文学院院长兼《新青年》刊主编,比蔡小十二岁,属兔。胡适,北大哲学系教授,比陈小十二岁,属兔。1917年,三位联手,打破旧传统,人称“改变中国文化的三只兔子”。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北大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1915—1917年后期:1917—1923年内容:①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旗帜)德先生

Democracy

赛先生

Science科学民主

“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旗帜)德先生De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兰花草——胡适通俗易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蝴蝶》胡适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兰花草通俗易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胡适还写过一首关于文字方面的白话打油诗:“文字没有雅俗,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号;古人悬梁,今人上吊;古名虽未必佳,今名又何尝少妙﹖至于古人乘舆,今人坐金轿;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戴,认虎作豹﹖”

这样深入浅出、诙谐幽默地介绍古今文字知识,将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确实妙趣横生。胡适还写过一首关于文字方面的白话打油诗:“文字没有雅俗相隔一层薄纸

——刘半农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里与屋外,相隔只有一层薄纸。相隔一层薄纸屋子里拢着炉火,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命令,小学教科书改用白话文。

文学革命新撰国文教科书第四册民国十五年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命令,小学教科书改用白话

胡适在北大讲课时大讲白话文的优点,那些醉心文言文的同学不免萌生了抵触情绪。正当胡适讲得得意时,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声色俱厉地提出抗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吗﹖”胡适冲着他微笑着说:“没有的。”那位同学更加激愤地反驳道:“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扶扶眼镜柔声道:“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省钱。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还是文言文省﹖”

胡适在北大讲课时大讲白话文的优点,那些醉心文言

几分钟过去,胡适让同学们自动举手,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12个字确实简练。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接着他解释道:“干不了”就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既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暗示拒绝之意。由此看来,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与文言的差别,在于能否恰如其分地选用字词。经过这一堂课,不少同学对胡适对白话文都有了好感。几分钟过去,胡适让同学们自动举手,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课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积极影响:(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青年人思想解放作用特别大,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3)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平民化,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积极影响:(4)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它体现了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推动了中国的偏激与反思

“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

“打倒孔家店”——吴虞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

——钱玄同、刘半农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鲁迅

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陈独秀偏激与反思“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绩,也有严重的缺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2)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主张全盘西化,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3)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提倡“民本”与“德治”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课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历史条件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知识分子有重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以俄为师”的道路。

—毛泽东于1949年写成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也创造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历史条件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二、李大钊所作贡献最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宣传十月革命、主张学习俄国)—《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与胡适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二、李大钊所作贡献最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三、影响1、使一批先进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又进一步影响到工农大众2、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成为了中共开展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三、影响1、使一批先进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同时也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桥梁。共产党组织的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8年,李大钊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内容:①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积极影响:(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青年人思想解放作用特别大,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3)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平民化,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积极影响:(4)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洋务运动)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洋务运动)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

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泼掉。

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学习延伸】答案提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它由于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它承载了很多封建思想。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儒学是必需的。但是,儒学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有很多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积淀,不能全盘否定。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学习延伸】答高考试题体验高考试题体验(2014·上海单科·35)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解析】杜亚泉对于西方文明给以批判,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杜亚泉通过中西文明比较,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否定西方文明,陈独秀通过比较,结论却相反,故B项是最佳选项;论战双方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故C、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答案】B项3分,C、D项1分,A项0分(2014·上海单科·35)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2011·北京文综·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十分黑暗。十月革命为黑暗中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们开始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所以出现材料中大部分受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的现象。【答案】C(2011·北京文综·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2011·浙江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解析】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项亦可排除。【答案】B(2011·浙江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2012·上海历史·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答案】D(2012·上海历史·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2012·福建文综历史·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注意题干提及的五四运动是广义概念,这场知识最光荣的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打倒偶像要求民主,启蒙要科学,不迷信,具有理想思考判断的精神。故选D项,其他选项与材料。【答案】D(2012·福建文综历史·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巩固练习【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课件(201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6)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解析】陈独秀当时反对孔教,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此处的“妄人”是袁世凯,他利用孔教为复辟帝制造势,成为社会进步的最大阻力,故A项错误,D项正确;陈独秀认为,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仍然有其价值,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仿效西方,故C项错误【答案】D(201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6)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2014·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30)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

)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

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D.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解析】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口号,作者实际上认为,新文化运动本身也有它的局限,它以激进的方式打倒了“孔家店”,却未能走出儒家传统的圣化怪圈,“孔子往何处去”就是作者对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的反思,认为对儒家传统需要批判的继承,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故A、C、D项错误。【答案】B(2014·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30)某学者说:“‘孔家店(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14)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

)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解析】中国人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是在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中《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读物)的一版再版,恰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表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况且当时也非资产阶级而是封建的北洋军阀掌权,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印刷数量并不多,不足以说明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B(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14)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2014·黑龙江大庆高三第一次质检·10)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表明胡适的主张是()

A.中学应充分世界化B.全盘接受西洋文化

C.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可知主张中国文化与世界接触,故A正确。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可知并不主张全盘接受西洋文化,故B、C均错误。D是洋务派的主张。【答案】A(2014·黑龙江大庆高三第一次质检·10)胡适说“我们肯往(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9)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

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春天

B.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C.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解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从1912年至1928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符合材料内容;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1915年新文化运动,符合材料内容;在这个时期,随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这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符合材料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9)有人说,“北洋军阀统(2014·河南洛阳一模·7)西方共和观念传人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

)

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自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故B、C项错误;“民主”“共和”思想都属于民主启蒙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流行都反映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A项不能反映变化内容,故A项错误;“民主”超越“共和”,结合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历程,说明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故D项正确。【答案】D(2014·河南洛阳一模·7)西方共和观念传人中国后,当时的【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课件(2013·陕西西安一模·28)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