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易错点快攻易错点34诗歌鉴赏之风格解说含混【典例分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曲江(其二)①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②,暂时相赏莫相违。(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当年六月,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②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盘桓。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自然,写出了诗人每天朝罢归来都要典当春衣、买酒寻醉的境况。B.第四句写生命太短匆,要及时行乐,也回答了前文买醉、欠“酒债”的原因。C.颈联“穿”“点”“深深”“款款”等写出蛱蝶、蜻蜓之情态,用词精当,富有韵味。D.尾联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将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2.这首七律很能体现中国诗“含蓄”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D2.①诗人并不直言“仕不得志”,只写每日朝回即典衣买醉,可见心思郁结;颔联及时行乐也是愤激之语,与诗一贯表达的国忧民情感相违,引人质疑猜测。②诗歌借景抒情,春日美景选“蛱蝶、蜻蜓”二物来表现:蝴蝶在花丛中穿行起舞,时隐时现;蜻蜓在水面缓缓而飞,时而点着水面。这些表现了诗人因春光给自己短暂的安慰而起的惜春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尾联情景交融”说法有误,尾联直抒胸臆,运用拟人手法,传语明媚的春光,期待春光留驻,表达惜春、留春之情,没有“情景交融”。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赏析诗歌艺术特点的能力。“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开头四句是说,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钱来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少有的了。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上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尔用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诗人并不直言“仕不得志”,只写每日朝回即典衣买醉,可见心思郁结;颔联及时行乐也是愤激之语,与诗一贯表达的国忧民情感相违,引人质疑猜测。“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借景抒情,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上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人生如此短促,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难道不值得珍惜吗?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可是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表现了诗人因春光给自己短暂的安慰而起的惜春之情。【易错点警示】风格解说含混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要求考生有丰富的阅读积淀,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诗歌感受能力,对考生而言,这是巨大的挑战。故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容易犯分析粗疏、胡乱拼凑的错误。【易错点快攻】以例句助记忆,三个角度细分析1.透彻理解概念的内涵,牢记示例性的句子。如“含蓄凝练”指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将情感融于所描绘的形象或意象之中。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咯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独看”“遥怜”“未解”等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亲的苦思之情。2.选准分析角度。(1)从特殊字词入手。考生可通过字词的属性、色彩、韵律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①诗歌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构建诗歌语言风格的主要支撑。②诗歌中的字词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色彩能体现出诗歌的语言风格。比如色彩浓艳可以体现出诗歌瑰丽的语言风格,而色彩素净可以体现出诗歌淡雅的语言风格等。如杜甫的《登高》,诗中的“萧萧”体现了景物色彩的灰暗,以此可以判断此诗的语言风格应该是沉郁的。③诗歌中的字词展现出的韵律和节奏能体现出诗歌的语言风格。比如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明快的;韵律单一、节奏短促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沉郁的。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叠词,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叠词的韵律和节奏来分析,其语言风格是清冷、凄切、哀伤的。(2)从典型意象入手。诗歌中不同的意象会体现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标题涉及的意象来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应是明丽清新的。(3)从形象情感入手。【易错点通关】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寄韩潮州愈①(唐)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③。[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进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句。③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的心曾与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既表达了对韩愈遭斥逐的不平,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B.颔联“隔岭”“出关”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烘托出互通书信的宝贵,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C.颈联写途中境况,乃想象之景。其中“峰悬驿路”写迢迢驿路盘旋峰峦而上,淡淡疏云,飘忽其间,极言路途之艰险。D.此诗落笔超逸,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福,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真诚的友情。2.前人评论此诗,认为尾联是照应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请结合尾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答案】1.B2.①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句是说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②贾诗正是针对韩愈的诗来写的,他一反韩诗本意,写韩愈不但不会死于烟瘴之地,而且想象总有一天潮州瘴气将一扫而光,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③末句以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美好祝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错误,无中生有,颔联“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的意思是“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表明二人有那高山流水,肝胆相照之情。并不能体现“二人同为奸佞构陷”这一点。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①韩愈的“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就在瘴气弥漫的江边来收葬我的尸骨吧”。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②而贾岛的“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意思是“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③结合注释内容“韩愈上表进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分析,贾岛这里说狂风将瘴气扫除干净,月色明朗高照浪西楼,是想告诉友人,你无辜遭贬的冤屈,总有一天自将大白于天下。这是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说法的安慰和呼应,意即劝慰友人不要那么消沉,以美好的憧憬与祝福结束全诗,别开生面,令人振奋不已。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3-4题满江红(南宋)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①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②猿臂故将军:指李广。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候。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突出了词人拟写檄文之快,表现了词人潇洒豪迈的精神状态。B.“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渲染了壮阔的战斗场面和肃杀的战斗气氛,表达了对环境艰苦的无奈。C.“生怕”两句表面上说词人已作终老之想,无意复问边事,而用描写爱情的《花间集》来教导儿女。D.结语用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语,意为虽有“从戎之兴”,无奈力不从心,感叹壮志未酬,用的是曲笔。4.有评论说本词“故作旷达语”,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答案】3.B4.①词人搁置平戎策等与军旅有关的作品,转而关注《茶经》《花间集》等闲适之作,貌似旷达,实际上词人还在挂念当初的从军生涯,并借李广、烛之武等典故,表达自己不被任用的悲愤。②词人报国无门,只好故意借闲适的生活来掩盖军旅记忆,甚至怕听人谈起边塞的事情而勾起回忆。这种闲适是假装的,所以是“故作旷达语”。【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表达对环境艰苦的无奈”错误。“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抒发了词人征战沙场的豪情。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意思是那些抗敌恢复方略,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只好任它散失殆尽,而懒得收拾了。对一个爱国诗人而又是战士的人来说,平戎策,从军什,是战斗生活的记灵,是珍贵的文献。一般都要编入专集传及后代的,有如勒石记功。可现在却都已零落殆尽而懒于收拾。词人搁置平戎策等与军旅有关的作品,转而关注《茶经》《花间集》等闲适之作,貌似旷达,实际上是词人还在挂念当初的从军生涯。“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铁马”这两句借陆游的典故,表现一种壮阔的战斗场面和肃杀的战斗气氛。“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有谁怜”三句借用“李广难封”的典故说明自己虽曾踌躇满志,而终于无功而归,怨愤之情,溢于言表。这里作者以李广自况,自有不平之意。以上内容借陆游、李广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不被任用的悲愤。“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意思是自己现在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现在就怕人谈边塞的事,暂且教儿女们诵读《花间集》吧。词人报国无门,只好故意借闲适的生活来掩盖军旅记忆,甚至怕听人谈起边塞的事情而勾起回忆。显然,词人这种闲适是假装的,所以是“故作旷达语”。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5-6题。竹枝词九首刘禹锡[注](其六)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其七)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注]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后,屡遭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这两首诗写于他任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期间。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六说城西门外江中的滟滪堆。一年又一年,江水掀起的波浪没能将它摧毁。B.“瞿塘嘈嘈十二滩”中,“嘈嘈”写流水下滩发出的声音,“十二滩”犹言险滩之多。C.人间世道即使是“等闲平地”也会横生波澜,令人防不胜防,人心不像瞿塘峡水那样凶险。D.“人心不如石”“人心不如水”可知诗人深感世路维艰,内心苦痛,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6.《竹枝词》语言特色鲜明,请结合选诗简要说明。【答案】5.C6.①全诗语言直白清新,富于生活气息。“年年波浪不能摧”“人言道路古来难”语意直白,富于生活气息。②善于将抽象事物具体化,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以滟滪堆之石与人心对比,化无形为有形。人的心竟不如这石头,“滟滪堆”坚不可摧,而人心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摇摆不定;以人心与瞿塘水的凶险对比,瞿塘水再险也比不上人心之险。【解析】5.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C.“人心不像瞿塘峡水那样凶险”错误,“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意为人心比不上流水,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其六用波浪不能摧毁滟滪堆起兴,并以此比喻“人心不如石”。作者把“人心”和“石”这些原本不相关的物象在特殊的语境联系起来,于平常中出新意,使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形象化。诗人把他的人生感悟融进这两个比喻之中,形象而深刻地传达心中的隐痛和感伤。其七中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江峡还要凶险。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这组诗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富于生活气息,如“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如“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①,青眼聊因美酒横②。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①《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②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自称“痴儿”,颇具谐趣,“了却公家事”含义丰富,有不愿粘滞于公事上的自醒,也有了却公事而登快阁的自快。B.颔联“落木”意象,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相比,有着一样的雄浑壮阔,但少了悲凉,多了洒脱。C.颈联运用两个典故,表现出诗人因知音不在,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D.尾联意蕴深远,其中“笛”这一意象与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笛”所蕴含的情感相同。8.翁方纲评黄庭坚诗云:“东坡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细吟此诗,当之无愧。全诗是怎样表现“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的,请加以分析。【答案】7.D8.①从诗歌意境看,颔联描写落木千山,高天远大,澄江月明等画面,表现出开阔、远大、澄澈、清明的特点,境界寥廓高远,可谓“绝大之境界”。②从作者情感看,人生境界(作者思想情感)浩然豁达,疏放洒脱。首联有不愿沾滞于公事的疏放,颔联以寥廓高远之景映照出作者的豁达,颈联中作者虽知音难觅,却姿态孤傲。尾联“弄长笛”的景象潇洒恣肆,更显其洒脱豁达,成其“绝高之风骨”。③从遣词造句上看,运用“千山”“万里”等大字眼,“青眼”的动作用“横”来描写,大词小用,在表现动态的同时更显力度。诗歌语言笔力雄健,境界阔大。【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蕴含的情感相同”错误,黄诗的情感为愉快,既照应了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又写出了作者对归隐而去的冀望,表达了对人生忘机的超然洒脱之情;刘诗的情感为悲伤,“闻笛赋”用了典故(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康安为司马昭所杀,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表达了对受害故友的悼念。所以二者所蕴含的感情有所不同。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手法技巧的能力。意境方面:诗歌的颔联写诗人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开阔、远大、澄澈、清明,境界寥廓高远,可谓“绝大之境界”。情感方面: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颔联写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其实是诗人豁达胸襟怀抱的写照;颈联连用两个典故,虽有知音难觅、孤独无聊的无奈,更有姿态孤傲的风骨;尾联诗人说“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弄长笛”的景象潇洒恣肆,更显其洒脱豁达。总之,词人人生境界的浩然豁达,疏放洒脱能体现其“绝高之风骨”。语言方面:诗歌语言笔力雄健,境界阔大。比如“落木千山”便具有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开阔意境,“万里归船”更使得寥廓江天浮现于读者眼前;比如“青眼”的动作用“横”来描写,大词小用,在表现动态的同时更显力度,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郡圃春晚韩琦注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注)韩琦,北宋名相。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闲居相州时的作品。9.下列时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捕绘春水溶溶、落蕊飘香的景象,“满”写出春水平岸的气象。B.杨花尽日飞又歇,林鸟时见时藏,虚实结合,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C.虽然生活闲静,诗人的病情没有减轻,内心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D.诗歌描绘了郡圃的一派暮春景色,情景交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0.后人评价韩琦诗作“随时抒兴,亦多寄托遥深”。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9.B10.①“随时抒兴”体现在诗人由眼前春光逝去,产生伤春之愁;由自身已至暮年,沉疴难愈,产生伤己之愁。②“寄托遥深”体现在诗人赋闲在家,时光难熬,有为国效力之心,却年老多病,万愁萦身,诗中蕴含深深的无可奈何之情。【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虚实结合”错误,杨花尽日飞歇,林鸟时见时藏是作者观察到的景象,是实写。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随时抒兴”可理解为即景抒情。诗歌前四句写溶溶的春水满池塘,微风送来几缕淡淡的清香,这是栏杆旁的春花正在随风飘堕;杨花一整天都被风吹起又落下,林中鸟儿一会出现一会又隐藏身影在树中。这两联描写春天的将逝。接下来写久治不愈的病并没有因为空闲而减退一分,在空闲时分才知光阴漫长;想要驱赶这万千愁绪,无奈因病无法饮酒,让这三个月时间白白流逝,哪里能承受。诗人由眼前春光逝去,产生伤春之愁;由自身年老多病,产生伤己之愁。是为“随时抒兴”。“寄托遥深”即浅层情感下深藏的感怀。诗人曾为一国之相,如今闲居相州;晚春之愁和病体无力让诗人不由“万愁”升起:赋闲在家,白白流逝,想要国效力,却又年老多病。深深的无可奈何之情藏在字里行间,读之令人感伤。【全情境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寄畅当①韦应物闻以子弟被召从军寇贼起东山,英俊方未闲。闻君新应募,籍籍动京关。出身文翰场,高步不可攀。青袍②未及解,白羽插腰间。昔为琼树枝,今有风霜颜。秋郊细柳道③,走马一夕还。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注)①畅当,河东人,进士及第后曾任校书。②青袍,唐朝时文官八品和九品官服为青色。③细柳,指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之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点明了畅当响应招募、从军报国的背景是东山有贼寇兴起;表明了畅当从军的正义性。B.畅当出身于文翰,文才出众,前途美好,可他却应召从军,这种选择在京城中引起了广泛议论。C.诗人以“琼树枝”比喻畅当曾经的美好风姿,与如今的“风霜颜”形成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残酷。D.诗的后四句以议论入诗,认为与其在州府中为官,鬓发斑白、空自老去,不如为了国家,上阵杀敌。2.浑厚、雄壮是众多盛唐诗歌的典型特征,这首诗虽作于安史之乱之后,但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认为诗歌明显地带有“盛唐余热”,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C2.①形象雄健,昂扬奋发。塑造了一位英俊潇洒、抱负远大,为了国家安宁而投笔从戎的英雄形象。②情感饱满,格调高昂。以铺陈的手法对畅当的从军报国行为进行了高度颂扬并借以抒发了自己强烈的建功立业之情,体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情感基调。【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分析错误。“风霜颜”形容从军后畅当身上的凌厉之气,并非表现战争的残酷。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首先,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诗中的“英俊”的畅当得知贼寇在山东叛乱,有听说朝廷招募士兵,于是积极报名参与平叛的战斗,虽然出身“文翰”、“青袍”未解,但畅当愿意腰插箭羽奔赴战场,报效国家。作者通过畅当参军报效国家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具有雄健英姿、凌厉容貌的英雄形象,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昂扬向上、积极奋发的情感。其次,在情感抒发上:作者通过对畅当参军经历的描写,给予畅当高度的赞美颂扬之情,在作者看来,“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不必在州府中为官,鬓发斑白、空自老去,借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感情。总之,这首诗不管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是在情感的抒发上,都体现了昂扬向上的情感基调,体现出盛唐诗歌的典型特征——浑厚、雄壮。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题太公钓渭图刘基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注:①此诗写于诗人弃元朝官职,回归乡野时。②熊兆,相传周文王将出猎,使人占卜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汝师以佐昌。”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并没有具体描绘画面景物,重在写心言志,托物寄兴。B.首联上句写宫廷宴饮之乐,下句写姜太公垂钓之孤,群酣与独钓,引人深思。C.颔联表现了姜太公在垂钓之时的心境,即视富贵如浮云,心静如水的心态。D.尾联“轩裳如固有”暗含高官显贵天命所定之意,整联语言消极,含有落寞之味。4.此诗的思想情感既凄恻激愤又慷慨激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3.D4.凄恻激愤:①首句“群酣”写出统治者们醉生梦死之丑态,表达对元朝统治者昏庸荒淫的激愤;②第二句的“独钓”与上句“群酣”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凄恻激愤。慷慨激昂:③颈联写姜太公被尊为帝者师,语带歆羡,足见对得遇明君的无限期许;④尾联诗人抒发感喟,豪气干云,足见其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整联语言消极,含有落寞之味”错误,此句是全诗结句,是诗人反思姜太公建功立业之喟叹,即自己如果和姜太公一样得遇明君,也会让千年以后的人像现在的自己一样去思慕姜太公。表达了作者对姜太公的建功立业的思慕,蕴含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济世情怀,并未含消极落寞之味。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从第一句“璇室群酣夜”可知,诗人看似在写纣王和妲己好酒淫乐的场面,而实质却是淋漓尽致地鞭挞了元朝统治者在宫中穷奢极欲、醉生梦死之丑态,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从第二句“璜溪独钓时”可知,这表面是写姜太公在璜溪垂钓的寒微生活,实际是说作者在写此诗时,也正是弃官归里的状态,这与上句“璇室群酣夜”表现元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作者意在与元王朝“决裂”,这是作者凄恻激愤怀才不遇的凄恻激愤之语。而颈联“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君臣际遇典故——“姜太公遇周文王”。诗人借写姜太公与周文王的君臣际遇,表达自己盼望能像一样姜太公得到明主赏识重用的心愿;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叹——“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意思是“姜太公的建功立业如果是天命所指定,引起了数千年后的我深深的思考”。到这里,作者的意图已经是很明了,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姜太公一样遇上一位明君,立下旷世之功,表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坚定的自信,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秘书证考试技巧指南试题及答案
- 宠物饮食可信度的评估标准试题及答案
- 2025光纤销售合同范本
- 2025桥梁工程混凝土合同交底
- 宜信新员工培训课件p2p产品介绍详解v60
- 小学一年级语文探索学习试题及答案
- 2025设备租赁合同模板
- 南华大学《爆破安全技术及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国开环境资源法形考题库
-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三5月模拟考试自选试题含解析
- GB/T 20424-2025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
- 2025年兰考三农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第2部分: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 输油管道安全培训
-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课件
- GB/T 17622-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 GB/T 1041-2008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 江西住建云-建设项目数字化审图·项目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单位用户手册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练习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中国近代化历程课件
- 产品防错措施一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