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ax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启航目录:1、ax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启航2、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研究报告动态
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共有四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只规定两项不计提折旧。业内人士称,此类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还有很多。
记者日前从财政部企业司获悉,由于存在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诸多原因,财政部将对实施十多年来的企业财务制度进行改革,并已列入了2004年财政立法计划调研项目,目前正在对外征求意见,以确定最终方案。
历史由来
现行企业财务制度体系是从1993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它以《企业财务通则》为统帅,以10大行业企业财务制度为主体构成。《企业财务通则》是1992年11月30日发布的财政部部长令,属于部门规章;10个分行业财务制度,在《立法法》实施以后,经过向国务院备案,也属于部门规章的范畴。
在当时,企业财务制度符合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与政府管理职能相适应,对规范社会各类企业财务关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促进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企业财务制度散乱状况,统一了行业企业财务制度;二是改革资金管理模式,建立了资本金制度;三是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四是改革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有效抑制了企业利润虚增现象;五是改革财务报告制度,建立了新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
环境变化凸显制度尴尬
财政部企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财务制度实施11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微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企业财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是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改变了“两则两制”并行的局面。传统的企业财务制度直接对企业从设立、运行、清算过程中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而企业会计制度确定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两者并不矛盾。但是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覆盖的领域不断扩大,陆续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2000年财政部统一制订的《企业会计制度》,基本吸纳了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确认、计量的内容。“两则两制”并行的局面被打破,企业财务制度作为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功能基本被取代了。
二是税收制度的改革取代了企业财务制度纳税扣除的职能。在1994年税制改革之前,企业财务制度对企业成本费用等进行确认,实际上行使了纳税扣除的职能。但是税制改革改变了这种现状,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熏“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使税收制度从企业财务制度中得以分离出来。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企业纳税扣除事项作出了全面规定,将企业财务制度纳税扣除的功能彻底取代了。
三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凸显了企业财务制度的内在缺陷。传统的企业财务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制订的,并没有区分政府职能和所有者职能,这种制度设计显然无法满足“政企分开”的要求。随着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的确立,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迫切需要在制度上对政府职能和出资人职能予以明确划分。
四是WTO对企业财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入WTO后,财政管理企业的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财政必须摆脱传统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角色,进而向为全社会企业提供财政服务的政府公共职能部门转型。传统的企业财务制度侧重对企业实行直接的微观管理,无法应对这种变化。
制度障碍增加企业额外成本
在企业实务中有哪些问题呢?该负责人举例说,现行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存在差异,财务制度规定: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并且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问题上存在明显差异。财务制度规定了四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只规定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两项不计提折旧。
又比如,目前不少企业反映纳税调整事项日益增多,有的甚至多达100余项,给企业财会工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这位负责人指出,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和会计处理上无所适从,也增加了企业额外的管理成本,因此必须通过制度改革,摆脱困境,消除不利的影响。
三种不同的声音
企业财务制度如何改革?据了解,目前社会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制度应该废止了。既然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功能已经丧失,经济领域的其他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取消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企业财务制度不会对政府管理及企业自身的运营带来问题。企业财务制度在经历辉煌之后,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可以彻底取消了。
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制度应该予以保留,但需要在充分研究传统企业财务制度弊端的情况下,对其制订主体、性质和内容进行重大调整。新的企业财务制度,要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管理制度。新的企业财务制度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发挥作用,是所有者财务的重要体现,是市场经济环境中两权分离的产物,是国有企业的财务行为规范,应该由国资委以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身份来制定,而不是由财政部来制定。
第三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制度应当与时俱进,作为国家有关企业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进行彻底改革。目前不仅不能废止企业财务制度,而且应当把企业财务制度作为国家有关企业的基本经济制度有效组成部分进行彻底改革。新的企业财务制度既不能翻版《企业财务通则》及分行业财务制度,也不能重复税收管理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应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按照WTO规则的要求,重新对全社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行制度规范,保障企业在同一财务行为中,公平、合理地对待不同利益主体的权益,指导企业协调好企业内外财务关系。而且,新的企业财务制度要尊重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自身的作用,要刚柔相济,在某些方面应当具有强制性,弥补我国经济法律法规之不足,但是在某些方面又要具有指导性,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将何去何从,我们共同拭目以待,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案,最终结果必将是更加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符合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财经实务
各单位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得到各单位的重视。然而,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还很不完善,实际工作中暴露的财务收支审批方面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如何设计企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企业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审批控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审批。
3、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企业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企业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企业设计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及其权限由企业根据其组织结构、规模大小等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可以确定一个审批人员(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也可以确定两个或多个审批人员,他们各自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使审批权力。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管理(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帐或报帐。笔者认为这种审批程序不很合理。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必然造成会计人员的审核形同虚设。许多会计人员直接以是否有领导签字为依据进行审核。如果领导已审批通过,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利和责任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企业领导或企业职工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各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以下几种财务收支审批模式:
1、“一支笔”审批模式。这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职)一人审批。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由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更是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约束,这本身也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再加之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
2、分级审批模式。这种审批模式根据企业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收支,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董事会或职代会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并且,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收支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3、多重审批模式。这是指企业所有财务收支均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可以是“双审制”,也可以是“三审制”)。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制度的具体做法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实行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审,单位负责人后审;有的企业实行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审,分管领导(或指定由主管会计工作的单位领导)后审,有的企业甚至还需要单位负责人最终审批;也有的企业实行分管领导先审,单位负责人后审;等等。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原则,能够提高审批质量,但审批程序相对较为繁琐。
4、混合审批模式。混合审批模式实际上是上述三种模式的结合运用。它规定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和金额范围内由一人审批,超过一定范围和一定金额的财务收支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这种模式针对不同的财务收支业务采取不同审批制度,既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简化审批程序,也加强了对重要财务收支项目的控制。但这种审批制度在实际运用中容易被人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逃避双审或多审。
财经实务
虽然我国尚未正式颁布有关中期财务报告的具体会计准则(只公布过征求意见稿),但从会计信息有用性和可告性角度研判断,上市公司为便于投资者利用中报资料预测年度业绩,充分披露和公允反映本公司中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投资者不禁要问:中期报告到底与年度报告有何不同?中期报告具有哪些特征?中期报告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值得信赖?
关于“独立观”与“一体观”
“独立观”是将每一中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其会计估计、成本费用分配、递延和应计项目的处理等基本采用与编制年度报告相一致的原则,不对有关费用均衡化。应用这种方法实际上等于加快了年度报告的提供频率,优点是中期财务报告所反映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比较可靠,不易被操控;缺点是可靠会导致各中期收入与费用的不合理配和各中期收益的非正常波动。“一体观”是将每一中期视为会计年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会计估计、成本费用分配、递延和应计项目的处理等须考虑对全年经营成果所作判断的影响,有关费用需以适当的标准和方式在各中期期间进行分配。以这种方法编制中报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因划小会计期间而导致的各期间收益的非正常波动,使收入与费用得到合理配比;缺点是容易导致对利润的操纵,影响信息的可靠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倾向于独立观。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基于新兴证券市场环境下的专业判断等因素,拟侧重采用独立观。因此,今年中期财务报告似应以修正的独立观作为指导编制思想的理论基础。
关于“三张表”与报表附注
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格式准则第三号——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指出,中期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中期会计报表须经审计的公司应当编制现金流量表。鉴于现金流量信息是会计信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及时反映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主与流出信息,有助于投资者预测公司未来支付能力。在“现金为王”理念受到普遍重视的今天,即使不需审计的上市公司也应提供中期现金流量表,这可以看作是对包括中小投资者在内的报表使用者负责与承担的意思表示。
在实务中上市公司编制中期报告所投入的关注和努力较之年度报告的编制少得多。诸如实地盘点存货、重新估计坏账损失等年报编制应有的会计程序,出于成本与效益原则的考虑,通常予以省略;在附注内容上,公司往往会尽可能选择较低的披露水准或简要的格式予以敷衍。某些公司选择中期夸大业绩、年终再行调整的手段,或配合二级市场炒作,或推迟困境显现,共赖以倚持的无非是信息不对称原理和中期财务报告的二元观。冰山定律告诉我们,被揭示的中报财务信息之“问题公司”只是“水面”以下部分的十分之一。
上市公司在提供比较中期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期间为:本中期期末与上年末;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年初至今与上年可比期间)的同时,应在会计报表中披露如下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会计差错的变更;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合并范围的变化;季节性、周期性收入的说明;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其他重要事项等。会计报表附注项目应包括: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存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
如无特别说明,上市公司中报应采用与年报相一致的会计政策。既然自1999年年报开始上市公司计提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并进行了追溯调整,则上市公司在中期财务报告日也应采用与去年末相同的原则和方法提各项准备。
关于固定资产修理费
由于维修支出对全年收益的影响分散于受益期,而其既不与销售又不与生产成比例的特性使得各期的分摊涉及较多的主观判断,加之许多维修计划常常是在生产最低的时候执行,如果直接在发生当期予以确认无疑将造成该期较高的单位成本(较多的费用除以较少的产量),因此,中报的估计与分摊始终是一个棘手问题。对于此种不均衡发生的费用的可行做法是,若受益期超过一个中期,应在受益的各中期之间分摊;若无法确认受益中期,就在发生的中期予以确认。
关于中期所得税
所得税的课征是一种物定的年度现象,一般是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以简单地采用独立观并不可行。如果在中期不确认所得税费用,则不仅与国际惯例相悖,也颠覆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同时将会减少凭借中期净利预测年度将利的有效性。因此,公司应在中期期末预估全年有效所得税率,或者以中期会计利润总额加永久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的方式简单求得。
结论就这样产生了:一份好的中期财务报告其实是有用性和可靠性的均衡。
视窗视窗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企业管理的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是有区别的。“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末,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比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发生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却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可以说是“花钱是为了省钱”,都是成本效益观的体现。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日常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预测和决策方案。二、多动因理论的成本管理观念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一篇题为《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的理论,认为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自变量)合力驱动的结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驱动着成本,或者说成本的动因有哪些呢?传统上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撇开不论。按照这一成本动因思想,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基于这一认识,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按照库珀和卡普兰的“成功动因”理论,成本动因可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应在分析有关各种成本动因的基础上,开辟和寻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径。比如,按照作业成本法(ABC法)对成本动因的分析,企业成本可划分为由业务量动因驱动的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和由作业量动因驱动的长期变动成本(主要是各种间接费用)。基于此种认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可考虑通过实现适度经营规模来有效地控制成本,因为通常较大规模比较小规模更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如采购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采购数量所制约,还与采购次数有关,大量采购能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营销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销售数量所制约,还与销售批次有关,大量销售能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营销费用。对这类问题,若能分析出各动因(自变量)与成本(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成本函数的具体模型,即可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确定最优经济规模。管理会计中介绍的最优订购批量决策模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具体例子。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除驱动成本的客观因素外,企业成本也会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的驱动,即成本函数可表示为:成本=f(客观动因,主观动因)。正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为成本的驱动因素。从成本控制角度看,人为的主观动因具有巨大的潜力。实践表明,责任会计中对成本中心、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的研究分析,对于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成本主观动因的研究分析,可进一步启发我们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些新思路、新观念。比如:(1)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究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2)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A·Maslow)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总之,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应树立基于多动因理论的成本管理观念。这种建立在成本动因分析基础上的成本管理观念,往往可诱发产生出企业成本管理的崭新思路和有效举措。三、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再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未来成本,等等。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落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风险预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财务报表审计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这给审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的信息系统通过因特网和外部相连进行交易时,审计人员需要考虑无穷的链接环境对财务报表的可信赖性产生的影响。内部控制是现代审计所依赖的基础,审计人员首先需要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由于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的不同,内部控制所具有的特点和审查时需要注意的重点有所不同。
单机指一台计算机不通过网络等设备与其他计算机连接,与其他计算机之间没有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单机的代表形式是台式电脑或手提电脑。
在小型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过程中,单机系统是最普遍的应用形态。由于在单机环境下很难有充分的内部控制,所以审计人员会把审计工作集中在实质性测试程序中。在进行有限的对单机环境下内部控制审查时,作为控制环境的一部分,审计人员首先要考虑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尤其是数据处理责任的分配。其次,由于单机设备的物理设备的可移动性,测试内部控制时要了解对设备的物理保护、对磁盘等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的物理保护。最后,保护程序和数据安全的关键是把对程序和数据的访问限制在应当拥有权限的人员范围内,检查企业是否采用密码等技术来进行授权和批准。
由于数据库系统数据共享和数据独立的特性,数据库技术被企业广泛使用。在数据库系统一般控制包括:使用标准方法开发和维护应用程序、数据模型和数据所有权、对数据库的访问、责任分工、数据安全和数据库恢复等五类。因此,在审计中应特别注重这五类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用。当审计人员决定实行对与数据库系统有关的控制或程序的测试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常常更有效。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可使审计人员在新的会计应用实施前进行更有效的审查,这种实施前的审查可给审计人员提供一个要求额外功能的机会,如安装审计数据搜集软件等。
联机系统是允许用户通过终端设备直接访问数据和程序的计算机系统。联机系统在商业银行和邮政业及大型超市中得到较为普遍的使用。在线数据的输入和确认是联机系统最大的特点。在对联机系统的内部控制审查时,要特别关注是否有充分的访问控制和密码控制、是否有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控制、是否有业务处理记录控制、是否有防火墙控制等。一般在联机系统下,运行前对系统及内部控制的审查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财务管理在风险投资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包括风险投资机构本身及对所投项目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对人的管理,对制度的设计,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环节。BVCC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活动,已在风险投资的财务管理上,探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风险投资做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的管理。财务上对人的管理,即对在风险投资这个特定行业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执行与实施效果完全是依赖于人的素质与能力而定。如果没有适当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满足公司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对人员的管理表现在:
1、实行严格的选聘标准。应该说公司目前对人员选聘的门槛不低,财务人员的招聘条件一是要求人品好,要诚实、敬业,要有责任心,要有对工作的挚爱和热情。二是要求大学财会专业本科毕业,有三至五年的工作经验,CPA(注册会计师)和硕士研究生优先。这两年来,BVCC招聘了一批学有专长,业务素质良好,可以独当一面的财务管理人员,其中CPA和硕士研究生占到一半以上。财务人员良好的素质是公司向投资企业派出财务经理以保障公司利益的关键。
2、实行定期汇报制度。风险公司的外派财务经理通常每天工作在投资企业,财务部门每月召开一至两次部务会议,专门汇报交流投资企业的财务情况及管理心得,重要的财务信息汇成文件上报公司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以利于公司对投资企业的管理。
3、实行定期培训制度。应该说风险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有别于一般的财务管理,它要求较高的财务前瞻性及较综合的财务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为尽快跟上这种变化,公司财务部门需要不断地培训。定期培训制度一是适应会计制度的变革,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向国际惯例靠拢,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了解,以适应国际化的步伐,三是加强对科技动态与财会专业的发展等相关业务的了解,比如,已进行过包括新旧会计制度的对比、企业价值评价、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税收政策的比较、网络与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异同系列专题培训。
4、注重总结研究成果。风险投资业务在我国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公司开展风险投资的实践中,遇到过诸多问题,比如:风险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问题、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等,我们把在实践中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加以总结,形成了《风险投资财务分析与评价模型》、《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评述》、《风险投资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关于产权交易市场的思考》等研究成果。研究和总结的结果,使大家都有很多收获,既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又对下一步的工作有指导意义。二、
制度设计
设计财务管理制度,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系统、一定的规章制度保证对投资企业管理的有效实施。风险投资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对于投资项目来说,它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资本变现退出以后,贯穿于风险投资公司从资金---资本化---资金的长循环之中。
1、投资前期财务评价
项目投资前的财务评价很重要,它关系到投资项目的价值认定问题,没有较大价值的项目是不值得投资的,但投资的价值点在何处,它是否真实可靠,这不能仅仅根据项目的技术是否先进,有没有市场来定性判断,还要做细致的经济可行性及投资价值的评价。财务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缺乏财务评价的经济可行性是令人怀疑的。在公司的投资决策程序中,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由财务部门参与并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公司制定了一套标准的《尽职调查-财务可行性分析工作底稿》,从搜集资料的完整程度到资产、负债、权益的个体评价的认定细节做了规范性的描述,使投资评价工作有章可寻,对投资项目的论证过程起到既有提示又有要求的作用。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前调查与了解是否充分,对其价值的判断是否准确,定价是否合理,谈判条件是否有利,直接决定了投资后管理的难度,也决定了将来退出时获利空间的大小,因此,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和各种评审就显得非常重要。财务部门对可行性报告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投资价值,规避投资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投资企业动态财务管理
对已投资项目的管理是风险投资实现增值的必然阶段。一般在公司与投资企业签定合同文本时,从财务审核与监督的角度出发,专门设计了财务管理方面的约定,其中包括由风险投资公司委派财务经理的约定,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约定,对股东定期公布财务信息的约定等等。这些必要的法律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风险投资公司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权和监控权,从而更好地保证了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企业的收益权。
三、管理手段
在财务管理具体实践中,实行纵横交叉的网络式管理,可以既保证对投资企业的动态全面了解,又重点掌控一些核心企业。在管理方式上,财务部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目前公司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有以下几种方式:
1、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
风险公司从成立以来实行了独具特色的投资企业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对投资企业的各项资金运转由公司派驻的财务经理与项目方的财务经理实行联签,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公司的经济利益。相对比较成熟,有自己比较独立和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的公司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模式。
2、财务经理单任制
财务经理单任制即由我方派出唯一的财务经理,负责管理投资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优点是控制比较严密,管理风险小,缺点是一个企业一个财务经理,管理成本高。新成立的大型公司,我公司在其中占较大股份的投资企业,或者是对我公司有较大影响的企业适合采取这种管理方式。我公司投资的华诺公司即采取了这种财务管理方式。
3、代理记帐制
对一些比较小型的创投项目,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延伸,我们采取代理记帐的方式,以相应降低管理成本。
4、中介机构审计的方式
还有部分项目是根据公司的需求,采取聘请我们信任的中介机构审计的方式进行管理。
5、数据库管理方式
风险投资公司进入发展的第四个年头,投资项目已有40余个,项目的动态管理和动态监控难度确实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在现有的管理成本下实现对公司已投资项目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于是,我们尝试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进行横向动态管理,也就是利用公司正在建立的数据库实现对公司已投资项目财务状况的动态了解和掌握,从目前数据库设计的财务功能来看,共有三级财务数据系统,一是大量的基础财务数据,这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判断的基础,二是在此之上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种比率分析数据,通过对各种比率的分析了解,可以掌握企业的动态财务状况及趋势,三是在一、二级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的预警系统,比如,发现企业的现金保有量不足三个月的消耗量等情况,系统会自动预警。我们希望通过数据库这种规范、标准的动态反映,满足公司各类人员在项目管理方面的需求。
风险投资的财务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不断地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投资实践,对具体管理模式进行不断探索与完善。目前民营企业大多仍是家长式管理,财务是由老板单线控制,但是往往又控制不住,于是出现了财务整体管理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风险控制系统等情况。多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缩减财务人员,很多企业甚至从财务到会计到出纳本应该由三个人完成的工作交给一个人来完成。有些民营企业虽然也有公司管理规定和相应的财务制度,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因难以严格把关而导致制度和规定名存实亡。另外,大部分民营企业老板对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定位还停顿在以往的算账、记账上,加上由于受到家族式管理的影响及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导致财务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不可代替的作用,从而导致企业的发展滞后和管理失控,甚至造成企业如昙花一现的后果。
1.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
中国的商业环境正在变得日趋复杂,竞争也日趋激烈,在目前这个几乎所有决策过程都必须考虑财务因素,企业的业绩主要以回报率来衡量的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约着一个企业的发展。财务,是企业经营中的核心之一。民营企业老板应格外重视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原因在于:
(1)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包括了对“创利”含义的认识,也包括了对企业资金投向、资金使用效率、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等核心问题的分析、判断与把握。理财方式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变化要跟得上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财税政策的调整方向,跟得上企业经营模式、发展方向等日新月异的变化步伐。财务部门在企业增收、提高回报率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钱、资本、价值这几个简单的字眼,其运作效果却是如此地变幻莫测,引人入胜。它是企业发展之本,充满风险、诱惑与挑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财务管理自然是水,企业必定是舟!
(2)财务管理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算账、管账”,财务管理人员也不再是传统的“账房先生”。整体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闭环,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管理流程中,渗透到各个部门,影响到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人事对于企业来说性命攸关的各个方面,从传统企业中的微观管理发展到现在的兼顾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的管理与调控,在企业之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引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参谋和决策的作用,能否真正发挥其决策、参谋的作用,受到企业所处客观环境的制约,但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财务部负责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能拥有一名高素质与能力的财务总监,是民营企业老板的荣幸!
3.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
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企业的投资决策管理、企业的资金使用与控制,以及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只有建立一系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才能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者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作为企业经营运作的核心部门———财务部,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它相关管理制度的创建与完善,对企业整体运作的规范化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应首先创建公司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之上再随企业的发展对制度架构建设中的核心制度和其它各类具体制度予以逐步完善。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科学、高效的组织形式,年薪制作为现代企业的有效激励方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可,并在实践中被逐步推广和运用。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股份制及年薪制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呢?
某企业实行股份制和年薪制一年后,实际亏损近2300万元
本案例企业的控股股东是一个净资产为5亿元左右的集团性企业。该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物业管理、传统加工业等业务。集团的领导者敏锐地意识到,集团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力争营造一个百年企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集团的领导者果断地做出向高科技产业进军的决策。经过多方努力,该集团将高科技企业定位在上海,并得到了上海某著名高校的60余位从事IT行业研究的博士的技术支撑,最终定位在银行系统的平台结算系统的研制与开发上。为确保该企业的高效运做,集团的领导者对该企业的运做模式定位为股份制加年薪制,以期吸引高素质的IT人才加盟到企业中来。具体做法是:集团通过出借资金的方式将资金借给掌握关键技术的科技人员,借此确立了关键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合法股份,该类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近40%;授权关键技术人员招聘技术人员,所聘用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一律实行年薪制,年薪在15至20万元之间,外地人员还一次性支付10至15万元的安家费;为充分调动关键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集团不介入该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从中我们不难清晰地看到,该集团试图超脱地以大股东身份分享高科技给其带来的丰厚回报,该集团的领导者的胆量和气度确实令人赞叹。
那么该企业的实际运做效果如何呢?最近,笔者有机会了解到该企业的运做情况。经过一年的实际运做,实际的结果与该集团的预期大相径庭,一年的实际亏损近2300万元。这一数字令人震惊!经过深入了解,笔者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概括一句话则为:缺乏制衡机制、管理失控、费用开支过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工资过高且冗员过多;二是,财务监督形同虚设、费用开支没有约束。实际已经面临不追加投资公司运转不下去、追加投资有去无还的境地。透过这些表面的现象,经过认真地分析后,笔者感悟到如下两点:第一,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高额年薪制,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只能助长人们的惰性;第二,股份制作为良好的企业组织形式,只有在科学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下,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优势;第三,当自然人不是以“真金白银”投资入股,而是以超越其自身的偿债能力被动地从他人那里获取所谓的准“干股”时,并不能激发起这些所谓的股东的自我约束意识。
股份制与年薪制有利于现代财务管理方法的充分运用
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能够构建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创造必要的外在环境,即该类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主体明确、动力充足。从而,使该类企业在财务结构和资金成本安排与选择、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利润分配中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取舍、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流动比例的把握乃至各项业务周转率的控制中,充分利用现代财务管理的科学方法,借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行之有效的年薪制作为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员工收入的最大化,实现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双赢的格局。
而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与股份制企业相比,对现代财务管理方法的运用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就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其所有者的人格化问题一直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因此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主体存在缺位现象,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动力不足。如果我们再把国有企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环境运行中再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国有企业的筹资、投资实质上其决定权并不掌握在企业的手中。如果说国有企业还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话,我认为其活动的范围也就仅仅局限在生产和经营环节的流动资金的管理上。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由于受到筹资和投资决定权的限制,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很难真正按照市场的需要来展开,因此出现了重复生产、产品积压、效益不高的现象。而就私营企业而言,虽然其产权是明晰的、实施财务管理的主体是明确的,但由于缺乏合理的制约机制,其财务管理活动实际上只能按照“老板”的意志和悟性来进行,因此往往会发生贪大、求快、盲目扩张的现象,企业的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流动资金周转趋于紧张,到期债务偿还较难。
股份制和年薪制不会自发地形成科学的财务管理
通过本文对案例企业实施股份制和年薪制实践过程和实际效果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该企业控股股东的决策者简单地认为,实行股份制并附之于年薪制就会产生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作为大股东可以分享“丰盛的晚餐”。而实践的结果远非如此,沉痛的教训应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实施股份制后,必须利用其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使管理层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才可以避免管理失控。年薪制只有配以相应的考核指标时,才能激发其员工的积极性,经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格局。否则,在人们固有惰性的作用之下,企业只能见到“费用频频发生、不见收入进账”。由此可见,股份制和年薪制,只有在科学的监督、约束和考核机制下,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功效。否则,只能是“牺牲”大股东,“幸福”打工人。案案例分析星星集团作为一家拥有8个子公司、资产达10亿多元的大型企业集团,销售网络遍布国内,在全国各地均设有销售分公司。近三年来,冷柜产销量连续保持全国行业领跑者地位。按照“一个中心,两翼展开”的产品发展思路,新品开发不断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品牌附加值不断增加。在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平均利润走低的环境下,公司提出“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基础,二次创业”的工作方针,先后在全公司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推行内部管理市场化,实现管理手段价值化,健全监督保证系统。一方面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即财务部负责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部负责相关制度的制定与考核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去年十月,总裁提出“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的管理思想,为进一步理顺母子公司关系、确立集团框架,形成统分结合的决策中心、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特别是对集团所属的各子公司实行收支二条线管理,突出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以推进集团管理上新平台。突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思想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牵涉范围广泛,综合程度高,有利于企业的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侧重于价值的管理,它对企业的资金活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系进行组织监督和调节,促进企业全面改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是全面性的管理活动,它的作用经常贯穿于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的全过程,由于企业的筹资而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渠道。为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财务部门必须研究合理的筹资组合和最佳的资本结构,提高资金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组织企业资金合理有效地投放与运用,使财务工作成为提高企业创利能力的有效动力。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企业追求效益和资本增值的目标,决定了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财务管理应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设立内部“结算中心”,实行“一个漏斗进出”管理
结算中心的设立对集团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的统筹调剂监督管理等工作发挥重要作用。首先,结算中心统一管理各子公司资金,有利于集团集中调配资金,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结算中心全面掌握资金运营情况,能及时调剂余缺,大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收益率,发挥好“蓄水池”的作用;其次,设立结算中心,加大了集团对子公司的监督力度,消除各子公司费用开支的随意性,解决子公司在各银行开户带来的弊端,根治资金管理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最后,在“内部银行”引入信贷管理机制,设定利率,统一信贷,实行资金限额控制,同时制定有关管理制度。这样,也打通了子公司之间互为堡垒的形式,确立了企业的整体概念。
总之,结算中心的运作,对集团资金运行实施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监督,强化财务管理的监督控制功能,不仅使内部结算工作更加便捷高效,而且能够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资金运营方面的信息,把“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落到实处。
实施“收支二条线”管理,推行月度全额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集团根据年度预算和当月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采取自下而上综合平衡的方法,按月编制全额资金预算,将全部资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经批准后,按当月生产经营计划切块下达。明确各个环节上的资金收支指标和资金流向,减少资金盲目使用和沉淀,各个部门都有责任和压力,把企业的产供销紧密捆在一起,保证每月生产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另外,我们要求财会人员严格执行月度资金预算,对各单位每月申报的资金使用计划严格审查,资金使用用途做到:重点保留,次要削减,逐项压缩,严格杜绝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对资金使用加强跟踪检查,避免资金东借西用,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安全。
实行“五个统一”,强化财务管理的监控职能
财务集中管理主要通过“五个统一”来实行。“五个统一”包括机构、人员、制度、资金、核算等五大方面的统一,是指集团下属控股企业财务部门的设立全部由集团财务部统一决定。“人员统一”是指全集团所有的财务人员由集团财务部派驻和管理,实行垂直领导;“制度统一”是指财务方面的制度由集团财务部统一制订;“资金统一”是指全集团所有的资金由集团财务部一个帐户统一进行管理;“核算统一”是分配核算统一监督。从而形成财务统管网络,强化财务管理职能,规范子公司的运营和推动总部的管理并产生积极的作用,使集团的财务管理做到三个一致:财务制度上下贯彻一致,资金收支调配一致,分解下达的费用指标执行一致。
实行“五个统一”,一是为各子公司发挥供、产、销全方位经营拓展了广阔空间,同时加强了集团对子公司的有效监控,既照顾了各子公司局部经营效益,又保证了集团目标的实现;二是能确切、及时掌握各子公司的经营实绩,有利于对集团总体经营目标从制订、分解、落实到评价的全方位核算监督。进一步从根本上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达到降低成本,杜绝漏洞,提高资金收益率的目的,使财会人员从整天围着凭证、帐簿、报表等事务性工作转变到参与企业综合管理并发挥作用,这对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只有抓住财务管理这个企业管理的牛鼻子,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很多中小投资者目前面临的难题是:赚到第一桶金后投资机会似乎不多;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化,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的判断;投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怎样才能用钱去赚钱,让自己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呢?
正确判断投资项目的价值
要从技术与市场标准进行综合判断
短缺经济时代拍脑袋进行投资决策的做法一去不复返了,过剩时代的决策要靠理性判断。理性判断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技术标准,看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如何。判断技术含量又有两个依据,一看其技术水平是否比原来高;二看其技术属哪一类?是共用技术;还是关键技术,或者是配套技术?技术水平高,成功可能性也高而就技术的类型来讲,共用技术、配套技术更适合中小投资者;关键技术就很难搞。
技术标准之外,还要有市场标准,还要看市场需求大不大?技术性强但市场性弱的项目也很难成功。铱星就是个典型例子,其技术性非常高,但市场性差,最终失败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对抗中,日本人搞机器人,美国人搞互联网。机器人技术性比互联网高,但市场性差,日本的战略投资最终失败了。
正确选择投资的切入点
关键是要看投资者的优势
按上述的标准衡量,中国能赚钱的项目多的是。但具体到每个中小投资者怎样选择投资的切入点时,你必须问自己:“我有没有切入本行的优势?”
中国投资者可细分为五大类,每类都各有自己的投资切入点。
第一类是有货币资本又有知识资本的中小投资者,他们选择的往往是现代服务产业,如律师事务、会计师事务、投资咨询等。
第二类投资者既有货币资本同时又有技术创新能力,他们可大量进入高新技术投资领域,某大学就有很多教授创办了公司,大概有七八百个。
第三类是有货币资本、同时在精神生活上有一技之长的投资者,特别是文化圈的人可投资于娱乐、电影、出版等精神文化产业。
第四类投资者是既有货币资本又有一定管理才能的人。他们可投身于职业管理人产业。目前,职业管理人在世界上已不是简单的一个行业,而是一个产业了。
第五类投资者是有货币资本,但并没有明显的一技之长。他们最好的投资方向是投资于技术上相对成熟的产品。
分散投资风险
关键是要选择合理的投资组合
现在搞投资,风险很大。如何分散风险?最重要办法是搞好投资组合。
关键是要搞好金融产业和实质产业的组合。要考虑自己对金融风险的承受能力,不要把过高比重的资金投进金融产业。两者间的组合问题实质上是追求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间的协调问题。
在金融产业里头,也要注意搞好银行、有价证券、基金和保险等四类投资渠道间的组合。
实业投资中的组合更是至关重要。“十五”期间的六大支柱产业,也是中小投资者的六大投资机会:一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三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四是设备产业,特别是环保设备、交通轨道设备和石化设备等现代服务业;六是精神产品产业,如文化、娱乐、旅游、体育产业等。耗羡一词,是“火耗”与“羡余”的合称。明代中叶以后,田赋由税粮改为征银。为了运送方便,官府要把百姓交纳的碎银在高温下熔铸成整块的银两,这样,销熔时就会有所损耗。所谓火耗,就是地方官府借口弥补所征银两在熔铸时的损耗而增收的税,属于附加税,不上缴国库,归地方官所有。一般情况下,征收的银两中每两加收四至五钱作为火耗。若经州县逐级加派,税额更大。羡余原意是盈余,剩余,亦指正税外增征的附加额。一言以蔽之,耗羡,火耗和羡余都是指征收钱银时,以弥补损耗为由在正额(即正税数额)之外加征的部分,只是诠释的侧重面不同而已,因它们由州县自行征收和支配,曾被康熙帝称作是地方官的“私事”。征收耗羡银的初衷,一是弥补征税成本支出和官俸之不足,二是解决地方衙门办公费用。然而,封建官吏的欲壑难填,将耗羡银中饱私囊及利用耗羡银请客送礼之风愈演愈烈,以致耗羡征收率均为正税的四至五成,山东、河南等地高达八成。官府的狂征暴敛使老百姓不堪忍受,也造成了吏治不清,贪官污吏朋比为奸,加剧了本已激化的社会矛盾,直接威胁到封建统治。
1723年,康熙去世,45岁的雍正登基,这是一位了解世情,具有丰富统治经验又有所建树的封建帝王。雍正早已看到耗羡之重这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所以,在他登上皇位的次年七月初六,便发出了将耗羡归公的圣令,要求州县把耗羡银“尽数提交藩库”。这样一来,州县看到征收耗羡与自己无甚好处,就不会滥征多征,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和吏治澄清。
雍正帝规定归公后的耗羡有三大用途:一是弥补藩库亏空,二是发放给地方各衙门作办公费,三是实行“养廉银”制度,即从耗羡银中提取一部分,发给地方各级官员一定的银两用以养廉。这样,既不增加中央财政负担,也不增加税收额,一石数鸟,解决了几个棘手问题。各官养廉银的数目,主要决定于官职高低,各省之间,由于政务繁简及赋税多少不同,略有差异。随着藩库银亏空弥补完毕,养廉银不断增加,到雍正十二年,有的省份总督养廉银高达2万两,县令也有2000两之多。
提耗羡和设立“养廉银”制度的实行,整饬了吏治,相对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但其积极作用是有限的,在清朝,贪赃枉法屡禁不绝,说明“廉”是不能靠“银”来养的。◢公司近期动态◣合肥高层人才培训薪酬设计与管理高级研讨班王兴茂2004年6月20日“如何做一名有效的管理者(报告会)”主讲:王兴茂2004年6月24日——29日“青岛名牌群体考察团——《海尔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地点:青岛e优质客户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经理人高效执行力企业内控与风险防范时间管理绩效管理实务团队建设财务报表分析6西格玛TTT培训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目标管理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物流管理会议管理内训课程职业经理人系列课程营销系列课程财务管理系列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系列课程生产管理系列课程员工素质系列课程合肥高层人才培训为企业提供培训、内训、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咨询电话:(0551)2642868、2629886—803804808(F)26108702658852合肥中高级人才市场8月22日举办高级技术人才封闭式洽谈会(仅限8家单位)招聘岗位:高级技术人员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相关岗位进场人才: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二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2、中级以上职称;3、从业五年以上。举办时间:2004年8月22日(周日)8:30--13:308月29日举办IT、机械、电子行业专场招聘会(人才免费入场)举办时间:2004年8月29日(周日)8:30--13:30地点:合肥淮河路明教寺东200米(不倒翁酒店对面)E-mail:job@hfjyzhfjyz咨询电话:(0551)2642868、2629886—803804808(F)合肥猎头某集团公司:分公司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某研究所:软件开发工程师、电子设备硬件开发工程师某集团包装制品公司:总经理某集团公司:集团信息部经理省内某建筑制品公司:营销总监咨询电话:(0551)2642868、2629886—805808(F)合肥人才推荐本业务针对合肥地区及周边城市经济实力较强、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各类优秀企事业单位;面向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及技术岗位。全力推荐中高级经营管理、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大专以上学历有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相关人才。最新推荐岗位:某大型置业公司:董事长助理、行政部副经理、财务经理、土建工程师某大酒店:店长、行政总厨某中德合资企业:财务经理(办公语言为英语)某房地产公司:总工某织造公司:贸易人员(女,20-23岁)外地某器材公司:精细化工,硅橡胶、香料产品研发人员某贸易市场:经理某集团子公司:财务经理,2-3名某融资信用担保公司:项目经理某公司:厚薄膜电路的研发、生产、工艺、检验电子工程师某学院:Java教师(有项目和系统开发经验)、电子商务教师(有营销策划经验)、UNIX或Linux网络操作系统教师(有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35岁以下,3年以上经验省内某公司:办公室主任咨询电话:(0551)2629886-816;2611898人才测评公司拥有完整的人才测评系统,可对人才的心理素质、管理与知识水平、职业化倾向和发展潜能等素质进行综合测评,为用人单位招聘、选拔、使用、管理人才,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为个人提供各种社会化的评价、诊断、咨询服务。咨询电话:(0551)2642868、2629886—810808(F)公司其它业务一、人事代理:公司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全面开展人事代理业务。服务项目:人事档案管理;档案工资调整;职称评审、申报;出国政审;出具以档案为依据的证明;代办社会保险;党组织关系管理;户籍挂靠;其他。咨询电话:(0551)2642868、2629886—801802808(F)2635271二、人力资源论坛:每月一次活动,每次半天时间,专家讲座与会员交流互动相结合。三、财务经理沙龙:每月一次活动,每次半天时间,专家讲座与会员交流互动相结合。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研究报告财政部企业司贾谌袁海尧刘学诗赖永添吴子云王国航刘红绢企业财务规章制度是国家财政法规的有机组成之一,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是从1993年开始实行的,它以《企业财务通则》为统帅、以十大行业财务制度为主体构成(以下统称为“企业财务制度”)。10余年来,国家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微观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除了少数仍然基本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实施财政管理的军工等企业以外,对多数企业而言,它已成为“鸡肋”----弃之诚然可惜,留之基本无用。然而,根据我国国情,企业财务制度在现阶段尚不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仍然需要保留一个历史时期。因此,企业财务制度亟需与时俱进,进行全面改革,实现制度创新。第一部分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回顾与现状一、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历史成就1992年初,党的十四大召开和邓小平南巡讲话,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浪潮由此掀起。财政部通过全面改革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方法,建立新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推动企业自我发展。回顾改革历史,其改革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变企业财务制度散乱状况,统一行业企业财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经过国务院授权后由财政部颁发,是国内所有企业必须遵循的财务规章。以此为基础,财政部将国民经济进一步归类,统一制定了大体雷同的10个行业企业财务制度,并形成企业财务制度法规体系的主体内容。当时形成的行业财务制度,归并了原先按照不同所有制、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经营方式和不同行业分别制定的互不通用的企业财务制度,从而改变了企业财务制度散乱状况。(二)改革资金管理模式,建立资本金制度。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投资主体逐步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明晰企业产权。为此,企业财务制度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企业资金划分为流动资金、固定资金、专项资金三段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各自平衡的模式,规定企业总资产对应的资金来源分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其中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公益金等,而资本金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集体资本金,由此建立了便于明晰产权的资本金制度。(三)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一是大范围调整固定资产标准,将企业固定资产的标准调整为: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以及虽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但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超过二年的物品;二是大幅度加快固定资产折旧速度,包括将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缩短20%多,并且制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弹性区间,由企业自行选定具体的折旧年限,同时规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某些行业企业固定资产可以实行加速折旧政策;三是对企业下放固定资产处置权,企业可以依法对固定资产进行转让、出租、变卖、抵押、对外投资,也可以根据经营需要购建、改良固定资产;四是根据资本保全原则改革固定资产核算办法,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损失不再冲减固定基金(即资本金),转让、经营等收益不再增加固定基金,固定资产折旧后不实行折旧基金制度,取消提取大修理基金的办法,修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等。据财政部汇总的全国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反映,1994年全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原值3.30万亿元,平均折旧率7.0%,比折旧制度改革前的1992年提高1.5个百分点,增加折旧495.09亿元,同时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大幅度增加,增幅超过30%,比折旧制度改革的前两年增加了一倍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力地支持了企业技术改造。(四)实行制造成本法,改革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一是改革传统采用的完全成本法,规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到制造成本为止,将与企业产品生产不直接或者关系不密切的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二是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允许所有企业提取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金、商品流通企业同时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三是整顿财务秩序,规定企业业务招待费统一实行在分档控制的标准内据实列支的办法;四是取消按销售收入提取技术开发费的做法,规定企业技术开发、新产品试制等所有收益性支出,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五是调整费用开支范围,将养老、待业等社会保险费用从营业外支出改列管理费用,对企业长期借款应付利息的处理也进行了调整等等。据财政部汇总的全国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反映,1994年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为17.34%,比财务制度改革前的1992年下降2.76个百分点,大量费用直接转为期间费用,不再按照产品摊销,工业企业14个行业除石油、冶金、烟草以外,销售利润率全部下降,有效地在制度上克服了虚增企业利润的弊端。(五)改革财务报告制度,建立新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企业财务制度对企业财务决算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采用国际通用的企业会计报表格式,并规定企业应当编写财务状况说明书,同时建立了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三个方面总结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实现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并便于满足企业开展国内、国际市场融资和商业经营的信息需要。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历史经验企业财务制度实行以上改革,不仅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经验之一: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离不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1978年以来,我国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到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到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三大跨越。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财政部先后出台了企业基金、利润留成、利改税以及企业自主经营、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财务制度,在此基础上,从1993年开始,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企业财务通则》、分行业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指导性意见,初步形成了我国的企业财务制度框架体系。实践证明,企业财务制度改革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紧密相联,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结果。经验之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必须与财政、金融、税收、劳动等改革相配套。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而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通过企业财务制度改革才能实现,触一发而动全身。如国家与企业利润的分配,税收政策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改变,价格杠杆的运用等改革无不体现在财务制度的改革上。因此,企业财务制度必须与一系列紧密相连的改革相配套,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经验之三: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应当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20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企业的改革史,每一关键时期的重大改革,必将带来利益的调整,而利益的调整又间接影响改革的进程,企业财务制度作为利益调整的基本手段,无不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企业财务制度改革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踏实地跨过由计划经济走向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优化财务管理流程的措施计划
- 实习基本工作感悟总结
-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城市无障碍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工作总结
- 妇女节演讲300字模板10篇
- 大学生设计实习报告
- 2025钢筋电渣压力焊工程劳务承包合同
- 2024年润滑油长途运输合同范本
- DB45T 2672-2023 地理标志农产品 金田淮山栽培技术规程
- 2025土方填埋合同
- 2024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校园招聘995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施工合同范本Word模板下载(多篇)
- (打印版)小学二年级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带小括号-练习题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程中的应用研究
-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 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 《无偿献血招募》课件
- 酒店精装修工程技术要求
- 周期性麻痹学习课件
- 职工活动室方案
- 成都市龙头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中期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