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1
因数和倍数是五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的教学内容,由于学问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亲密联系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今日在教学前,我让学生学说话,就是培育学生对语言的概括实力和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实力。于是我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课中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一步的相识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2)改动呈现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方式。我变更了例题,用杯子翻动的次数与杯口朝上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为下面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不仅沟通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很简单感悟到不管是依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3)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虽然学生不能有序地找出来,但是基本能全部找到,再此基础上让体会有序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学生简单接受,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觉得能起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效果。
(4)设计好玩嬉戏活动,扩高校生思维的空间,培育学生发散思维的实力。譬如“找挚友”嬉戏,答案不唯一,学生思索问题的空间很大,培育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力。我手里拿了5、17、38几张数字卡片,让学生推断自己的学号数是哪些数的倍数,是哪些数的因数,假如学生的学号数是老师出示卡片的倍数或因数就可以站起来。最终问能不能想个方法让全部的学生都站起来。出示地卡片应当是几,找的挚友应当是倍数还是因数?学生面对问题主动思索,享受了数学思维的欢乐。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2
这是自入职以来第一堂得到李老师指引的课。感觉得到李老师课堂上对学生信任。也让我更深一步的体会到,只有学生自己找出来的规律,特点,才能理解的更透彻,驾驭的更坚固,应用起来更有效率。平日里,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许多规律甚至是老师干脆告知学生的,虽然课堂教学的速度有了,但是效率并不高,后期老师要花费的时间更多。那才是真正的丢了西瓜捡芝麻!
下面从几点来分析本节课
一、优点
课堂掌控力不错,老师的个人素养也不错。
二、不足
1、是除不尽的。但是课堂上,我却当做了能除尽的。思索出现这个错误的缘由,是自己对课堂、对学生的预设不足!
2、26是13和2的倍数,13和2是26的因数大家发觉没有,大的是倍数,小的是因数!
我特别清晰,倍数、因数是有依存关系的,而不能单独说,但是课堂上却说出了“大的是倍数,小的是因数”这样一句有问题的话。失败!
归结缘由,还是课堂太想投机取巧。作为一个引导学生入门的老师,在学问的门口,真的不能有丝毫差池,更不能为了一时的省事,而为后面的教学买下祸根!
三、除了错误,还有许多做的困难、不到位的地方。
1、开篇之时,复习自然数,是为本节课作学问铺垫用的,但是,问题中的“自然数有什么特点?”却是一个设计失败的问题。已经学到高等数学的我,自然之道,自然数的特点究竟有多庞杂!根本不是一两句话说的清的,但是我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2、给定12张卡片列除法算式求商时,可以限定时间30秒,看说写的又多又精确。也就是说能全员参加的,就单独。让学生在数学作业纸上写完后,可以抓条,然后老师可以选择着在摘录一些。这样打算充分,也可以为后面的分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找个一个数的因数时,要先找,在订正,最终让学生说说做法。而后更正练习,接着推断,说方法。只有清晰的说出了方法,才能保证学生是真懂了。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激励学生总结一些自己的做法,比如用乘法找因数,乘到几就不乘了。用除法也是,除到几就不除了!(这个数的中间位置)
4、本节课最好的量是到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就可以了,接着归纳一个数因数的特点部分就拖堂了。内容不能很好的在一堂课中充分的呈现!
一堂课教会了我许多,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李老师后来的引导,让我清晰的看到了学生的聪慧,学生的视察力!要信任学生首先要给学生时间去视察,去思索,去发觉!否则,学生的思维恒久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实力无法得到充分的提升。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3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驾驭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分,内容较为抽象,为让学生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到融会贯穿的程度,在学习《因数和倍数》这节课时,我留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
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驾驭了。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视察生活中的情景图引出乘法算式2×6=12,让学生在多说中体会、理解乘法算式中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学生在沟通中轻松地理解了两数之间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出12的全部因数,让孩子感受到用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为后面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做好铺垫。
二,引导孩子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
在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时,让孩子们动脑思索,小组合作中探究方法,孩子们想出的方法许多,充分发挥了他们才智,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中优化了方法,孩子们在体验中逐步驾驭了方法,学得深刻,方法娴熟。
三、留意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
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动脑思索、视察,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一些特别的例子,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总结概括一些概念,逐步形成从特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实力。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8
《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相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相识整除的状况下干脆相识倍数和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驾驭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常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驾驭、推断,须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觉供应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节课带给我的感想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反思和一些初浅的想法。
比如在相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干脆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驾驭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8的因数”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学生在独立思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对已有学问的运用意识),然后在沟通中不难发觉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建的火花,才能体现教化活动的终极目标。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4
《公倍数和公因数》在新教材中改动很大,新教材将数的整除中有关分解质因数、互质数、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内容精简掉了,新教材突出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究相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突出了运用数学概念,让学生探究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注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简洁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以后与以前的教材相比,主要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领悟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例1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形成新的数学概念,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悟概念的含义。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背景,缩短了抽象概念与学生已有学问阅历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运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沟通经验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按要求自主操作,发觉用怎样的长方形可以正好铺满一个正方形;用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正好铺满一个长方形。在对所发觉的不同的结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除法算式进行思索,对直观操作活动进行初步的抽象。再把初步发觉的结论进行类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索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再揭示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的集合等图式,显示公倍数与公因数的意义。让学生经验了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是删掉了一些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对后继学习没有影响的内容后,的确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是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时由于采纳了列举法,学生得花较多的时间去找,当遇到的两个数都比较大时,不仅花时多,而且还简单出现遗漏或算错的状况。相比之下,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就不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先依据概念采纳一一列举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待学生熟识之后就教学生运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的支配效果不错,学生也没感到增加了负担。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5
《倍数和因数》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已有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和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用“列举法”探讨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和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驾驭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常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驾驭、推断,须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觉供应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详细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操作实践,举例内化,相识倍数和因数
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使数与形做到了有机的结合。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学问引出了新学问,降低了难度,效果较好。
(二)自主探究,意义建构,找倍数和因数
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也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我提出“任何一个不是0的自然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视察12,20,16,36的因数,思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是几?最小的呢?让学生的思维有了明确的指向。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加者。整节课中,老师始终为学生创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究并驾驭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得学问。
(三)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独立思索——集体沟通——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索,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既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在随后的巡察中发觉有许多的学生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就确定先沟通再让学生找寻,这样就用了许多时间,最终就没有许多的时间去练习,我认为虽然时间用的过多,但我认为学生探究的比较充分,学生也有收获。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相识的学生来说有肯定困难,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找36的因数,我巡察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思索,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肯定的次序进行。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在小组沟通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汲取同伴中好的方法,这时老师再赐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
(四)变式拓展,实践应用—促进智能内化
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留意到了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在嬉戏中,师生互动,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学生不仅参加率高,而且还较好地巩固了新知。课上,我能注意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学习爱好、学习热忱、学习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育,并刚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胜利的喜悦,享受数学,感悟文化魅力。
(五)重视数学意义的渗透与拓展,力求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树立为学生的接着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的意识。本节课的设计,我就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后劲。如列举法的介绍,有序思索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学之前我知道这节课时间会很紧,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仔细钻研了教材,细致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时间支配的可以少一些,所以我让学生先进性了预习,做好了肯定的打算工作。在第一部分相识因数和倍数这一环节里缩短出示时间,干脆出示,,实际效果我认为是比较志向的。课上还应当刚好运用多媒体将学生找的因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的发觉: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老师应当刚好跟上特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6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b÷a=c,表示b能被a整除,b÷c=a,表示b能被c整除。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洁的实物图(2行飞机,每行6架)引出一个乘法算式2×6=12,通过这个乘法算式干脆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而数论又是数学中的皇冠”,因数和倍数这部分学问属于数论中的分支,比较抽象。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驾驭的内容。尤其对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不是很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采纳质疑——探究——释疑——巩固——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特殊留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一、对比中质疑,激发学习爱好
学源于思,起于疑。课的起先我从“因数”这一概念入手,问学生我们在什么时候相识过“因数”,学生回忆起在乘法的各部分名称中相识了“因数”。“既然我们已经相识了因数,教材为什么又让我们相识它呢,我们这节课相识的因数和我们前面相识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呢?”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打开书自主学习,看看有什么发觉。在这一环节中我虽然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我很好的利用了教材这一载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好的培育了学生的自学实力。
二、探究中释疑,培育学习实力
教材虽然不是从过去的整除定义动身,而是通过一个乘法算式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所以我上课时特殊留意让学生明白什么状况下才能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我举了一个反例加以说明.0.2×60=12,我们能说0.2和60是12的因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面面相觑,我趁热打铁,那就让我们再到书中去找寻答案吧。学生再次读书发觉原来为了探讨便利,我们所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二次读书让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探讨范围有了明确。很好的帮助学生区分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分。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整数,但前者是相对于“积”而言的,与“乘数”同义,可以是小数,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两者都只能是整数。我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帮助孩子们仔细理解辨析,所以学生一节课下来对这组概念就理解透彻了,不会模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三、实践中发觉,优化学习方法。
在学生相识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之后,我又放手让每个同学找出36的.全部因数,学生围绕我提出的“怎样才能找全36的全部因数呢?”这个问题,去找寻36的全部因数。由于个人阅历和思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究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索方法。既为学生留足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开了学生的盲目揣测。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觉了按依次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索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通过视察12,36,30,18的因数和2,4,5,7的倍数,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发觉了什么?由于供应了丰富的视察对象,保证了视察的目的性。诱发学生探究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很多的不同中通过合作沟通找到相同。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7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应注意培育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加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
1、以“理”为基点,将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
概念教学重在“理”。学生理解“因数”、“倍数”概念有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为了促进这一意识建构,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经过“排列整齐的队形——形成乘法算式——抽象出倍数因数概念——再由乘法或除法算式——深化理解”,使学生在轻松、简约并充溢自信中学习新知,在数与形的结合中,深刻体验因数倍数的概念。
2、以“序”为站点,培育学生的思维方式。
概念形成得在“序”。学生对于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当学生对概念有了初步相识后,让学生探究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的因数,这既是对概念内涵的深化,也是对概念外延的探究。这时思维和排列上的有序性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深度之一。在教学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学问基础上找12的因数,并在沟通中,经验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把握个别到统揽整体、从思维混沌走向思维清楚的过程。抓住教学的难点“如何找全,并且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自由地说,再引导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并加以调整。表面看来仅仅是组合的变换,实质上是思维的提高和方法的优化,并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一对一对”找因数的方法,经验了相互探讨、相互补充、对比优化的过程。其次个层次是在学生已经有了探究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具备了肯定有序思索的实力之后,启发学生“能像找因数那样有序的找一个数的倍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实力。
3、以“思”为落脚点,培育学生发觉思索的实力。
概念的生成重在“思”,规律的形成重在“视察”,老师假如能在此恰到好处的“引导”,肯定会让学生收获更多,感悟更多。因此设计时,我借助了“找自己学号的因数和倍数”这个活动,在大量的有代表性的例子面前,在学生亲自的尝试中,在有目的的对比视察中,学生的思维被逐步引导到了最深处,知道了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反过来也是正确的。老师在这里供应了有效的素材,可操作的素材,促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建构,促进和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8
新教材在引入倍数和因数概念时与以往的老教材有所不同,比如在相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干脆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觉供应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我采纳“拼拼摆摆”作为谈话进入正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一一对应、相互依存。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
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依据学情,设计让学生独立探究找寻3的倍数。我设计了尝试练——引出冲突——探讨探究这么一个学习环节。学生带着“又对又好”的要求起先自主练习,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诀等等。在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绽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学生发觉3的倍数写不完时都面面相觑,瞻前顾后。学生通过探讨,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较恰当。用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解决了数学问题,自己发觉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开心感和驾驭新知的成就感。
二、操作实践,举例内化,相识倍数和因数
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多媒体出示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学问引出了新学问,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三、注意细微环节,注意学生的习惯培育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肯定依次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沟通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
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索,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老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既不简单写漏,而且学生么随着流程的进行,势必会感受到越往下找,区间越小,须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微环节的教学,既避开了老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信任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微环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
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学之前我知道这节课时间会很紧,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仔细钻研了教材,细致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时间支配的可以少一些,所以我在总结倍数的特征,这一环节里缩短出示时间,干脆以3个小问题出示,,实际效果我认为是比较志向的。课上还应当刚好运用多媒体将学生找的因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的发觉: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应当刚好跟上特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9
一、教材与学问点的对比与区分。
1、对比新版教材学问设置与传统教材的区分。有关数论的这部分学问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教材在传承以往优秀做法的同时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无论是从宏观方面——内容的划分还是从微观方面——详细内容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因数与倍数”的相识与原教材有以下两方面的区分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视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改变缘由何在老师必需要仔细研读教材深化了解编者意图才能够正确、敏捷驾驭教材。因此我通过学习教参了解到以下信息学生的原有学问基础是在已经能够区分整除与余数除法对整除的含义有比较清晰的相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
2、相像概念的对比。1彼“因数”非此“因数”。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整数但前者是相对于“积”而言的与“乘数”同义可以是小数。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与以前所说的“约数”同义说“X是X的因数”时两者都只能是整数。2“倍数”与“倍”的区分。“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我们可以说“1.5是0.3的5倍”但不能说”1.5是0.3的倍数”。我们在求一个数的倍数时运用的方法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相同的只是这里的“几倍”都是指整数倍。
二、教法的运用实践
1、“因数与倍数”概念的数的应用范围的规定干脆运用讲解并描述法。对与本学问点的概念是人为规定的一个范围因此对于学生和第一接触的印象是没有什么可以探究和探究的要求而且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因数与倍数”的运用范围就是在非0自然数的范畴之内与小数无关与分数无关与负数无关虽没学但有小部分学生了解。同时强调——非0——因为0乘任何数得00除以任何数得0。探讨它的因数与倍数是没有意义。我得到的阅历就是对于数学当中规定性的概念用干脆讲解并描述法让学生清楚明确。因此用干脆导入法先复习自然数的概念再写出乘法算式3×4=12说明在这个算式中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挡墙工程完善施工协议3篇
- 城市夜景照明塔吊租赁合同
- 私人别墅墙面翻新施工协议
- 商品房交易合同
- 地下车库塔吊租赁合同
- 通讯设备保修合同
- 企业管理廉政合同施工
- 保险公司门面租赁合同
- 汽车配件加油站施工合同
- 水利工程电力安装合同
- 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路径分析
- 新外贸业务员年终总结
- 化工厂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代账公司会计主管年终总结
- 创新思维训练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复习题库100题及答案(一)
- 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医院医用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 科学与文化的足迹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 课件
- DB5334∕T 12.1-2024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香格里拉藏香猪 第1部分:品种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