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大护理学基础课件15呼吸、脉搏与血压_第1页
重医大护理学基础课件15呼吸、脉搏与血压_第2页
重医大护理学基础课件15呼吸、脉搏与血压_第3页
重医大护理学基础课件15呼吸、脉搏与血压_第4页
重医大护理学基础课件15呼吸、脉搏与血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Respiration2思考:关于人体的呼吸我们大家知道些什么信息呢?呼吸困难时的感觉和表现?3病例:呼吸困难-肺部感染,肺间质纤维化4呼吸频率:44次/分氧饱和度:65%无创呼吸机维持5病例: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呼吸频率:35次/分氧饱和:91%面罩给氧6关于呼吸的已知知识呼吸的功能呼吸生理与调节呼吸的病理生理呼吸过程需要学习的知识呼吸困难程度的区分及临床常见的3种类型异常呼吸的评估与护理正确测量呼吸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氧气疗法7学习目标

Theobjectivesoflearning1.解释下列概念:呼吸、潮式呼吸、间断呼吸、呼吸困难、呼吸过速、呼吸过缓、深度呼吸。2.陈述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和呼吸评估的主要内容。3.描述缺氧的分类、程度和给氧的适应证。4.复述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85.举例说明影响呼吸变化的因素和各种异常呼吸的常见原因。6.举例说明用氧安全应注意的问题和给氧的副作用及其预防方法。7.能够识别呼吸异常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9

呼吸(respiration):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机体和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10第一节呼吸的生理调节与变化一、呼吸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组成:外呼吸(externalrespiration)气体运输(gastransportation)内呼吸(internalrespiration)11空气呼吸道肺泡肺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静脉肺静脉左心动脉毛细血管组织细胞

O2CO2CO2O2呼吸全过程外呼吸气体交换内呼吸12外呼吸(externalrespiration)也称肺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在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过程。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使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交换方式通过分压差扩散,即气体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扩散。如肺泡内氧分压高于静脉血氧分压,而二氧化碳分压则低于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交换的结果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肺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不断地从肺泡中获得氧,放出二氧化碳。13气体运输(gastransport)通过血液循环将氧由肺运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运送到肺。内呼吸(internalrespiration)也称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交换方式同肺换气,交换的结果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体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不断地从组织中获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14二、呼吸运动呼吸运动(respiratorymovement):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15腹式呼吸(abdominalbreathing)

由膈肌舒缩活动为主引起的以腹壁起伏为主要表现的呼吸运动。婴儿、儿童、男性、运动员或声乐家,胸膜炎、胸腔积液常采用腹式呼吸。胸式呼吸(thoracicbreathing)

由肋间外肌活动为主引起的以胸壁运动为主要表现的呼吸运动。妊娠期、肥胖、腹腔炎症。16三、呼吸的调节

(一)中枢性调节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它们分布于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大脑皮层等部位。延髓和脑桥是产生基本呼吸节律的部位,大脑皮质可随意控制呼吸运动。17(二)化学性调节是通过动脉血或脑脊液中CO2H+、O2的浓度变化对呼吸频率和深度进行调节。化学感觉器分:中枢化学感受器(centralchemoreceptor)延髓,对CO2浓度敏感。周围化学感受器(peripheralchemoreceptor)主动脉体和颈动脉窦,对CO2、

H+、O2浓度敏感,。18(二)化学性调节当动脉血中PaCO2

升高,[H+]升高,PaO2降低时,刺激化学感受器,从而作用于呼吸中枢,引起呼吸的加深加快,维持PaO2、PaCO2

和[H+]的相对稳定。其中PaCO2在呼吸调节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当超过一定限度时,则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和麻醉效应。19(三)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由肺的扩张和缩小所引起的吸气抑制和兴奋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又称黑-伯反射。即当肺扩张时可引起吸气动作的抑制而产生呼气;当肺缩小时可引起呼气动作的终止而产生吸气。它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理意义是使吸气不致过长、过深,促使吸气转为呼气。它与脑桥呼吸调节中枢共同调节着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20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指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参与正常呼吸运动的调节,尤在呼吸肌负荷增加时作用发挥更大,即呼吸肌负荷增加,呼吸运动也相应地增强。213.防御性呼吸反射:包括咳嗽反射(coughreflex)和喷嚏反射(sneezereflex)。喉、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感受器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可引起咳嗽反射。鼻粘膜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喷嚏反射。以达到排除呼吸道刺激物和异物的目的。因此,它们是对机体有保护作用的呼吸反射。22四、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一)正常呼吸正常成人呼吸约为16-20次/min,节律规则,频率与深浅度均匀平稳,呼吸无声且不费力。呼吸与脉率之比为1:4-1:5。23(二)生理变化

1.年龄2.性别3.血压:血压升高,呼吸减慢变弱;血压降低,呼吸加快加强。4.温度5.情绪6.运动7.气压24第二节呼吸的评估一、呼吸的评估(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1.呼吸困难2.咳嗽、咳痰3.喘息4.胸痛5.发绀251.呼吸困难(dyspnea)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及呼吸肌加强收缩的表现。(1)吸气性呼吸困难(2)呼气性呼吸困难(3)混合性呼吸困难26(1)吸气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吸气显著困难,吸气时间延长,有明显的三凹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凹陷)。由于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所致。常见于气管阻塞、气管异物、喉头水肿等。27

(2)呼气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由于下呼吸道部分梗阻,气流呼出不畅所致。常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3)混合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吸气、呼气均感费力,呼吸表浅、频率增加。由于广泛性肺部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换气功能所致。常见于重症肺炎、广泛性肺纤维化、大片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等。282.咳嗽、咳痰评估:咳嗽的频率和程度、痰液的量、颜色、气味和粘稠度,是否有脓液或血液,咯血是否与咳嗽有关,咯血的量、颜色、持续时间,是否混有痰液。293.喘息评估其诱发因素:致敏原、活动、感染等。4.胸痛评估疼痛的位置、持续时间、频率、放射情况。5.发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30(二)异常呼吸型态1.频率异常2.深浅度的异常3.节律异常4.音响异常5.形式异常31正常呼吸频率

normalrespirationrate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节律规则,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32呼吸频率异常—呼吸过速

(abnormalrespirationrate--tachypnea)

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增快,也称气促。一般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大约增加3-4次/分。见于高热、疼痛、甲亢等。33呼吸频率异常——呼吸过缓

(abnormalrespirationrate--bradypnea)

呼吸频率低于10次/分,称为呼吸减慢。见于颅内高压、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脑肿瘤等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患者。341.频率异常352.深浅度异常(1)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可见于呼吸肌麻痹、某些肺与胸膜疾病,也可见于濒死的病人。(2)深快呼吸: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时。(3)深度呼吸:又称库斯莫(Kussmaul's)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以便排出较多的二氧化碳调节血中的酸碱平。36呼吸深度异常——

浅快呼吸

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

373.节律异常(1)潮式呼吸:又叫陈-施式呼吸(Cheyne-Stokes)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巴比妥类药物中毒。产生机理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减弱或严重缺氧时。(2)间断呼吸又叫毕奥式呼吸(Biot’s)常在临终前发生。(3)叹气样呼吸38异常呼吸的观察----节律异常

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呼吸暂停(5-30s)后,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如潮水起伏。潮式呼吸的周期可长达30s至2min39异常呼吸的观察-----节律异常

间断呼吸又称毕奥(Biot’s)呼吸: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404.音响异常(1)蝉鸣样呼吸表现为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似蝉鸣样音响,产生机制是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吸入发生困难。常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等。(2)鼾声呼吸表现为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声,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积蓄所致。多见于昏迷病人。415.形式异常(1)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胸肺疾患。(2)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腹部疾患。42正常呼吸和异常呼吸43二、测量呼吸的技术

(一)目的测量患者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44(二)用物1.用物准备秒表、笔、记录本、棉签(必要时)2.病人准备

体位舒适情绪稳定自然呼吸状态45(三)实施(1)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测量,最好取卧位;护士测量脉搏后保持诊脉的手势。(2)注意观察病人胸部或腹部的起伏。一吸一呼为一次。(3)一般情况测

30s,将所测数值乘以2即为呼吸频率;呼吸不规则应测1min。(4)当危重病人气息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情况,加以计数。(5)记录。46注意事项(1)如有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休息30分钟后测量(2)呼吸受意识控制,测量呼吸时不应使病人察觉47三、痰标本采集术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1.采集标本前(1)按医嘱执行(2)了解检验目的(3)了解患者病情,解释482.采集标本时(1)检查标本容器(2)采集方法、时间、量的准确(3)操作规范493.采集标本后(1)及时送检(2)特殊标本注明采集时间(3)及时查收报告,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50(二)痰标本采集的目的1.常规痰标本:检查痰的一般性状,协助诊断;2.痰培养标本:检查痰中的致病菌,作药敏试验;3.24小时痰标本:24小时痰量及性状,协助诊断。51(三)用物(1)病人能自行留痰者:常规痰标本:痰盒;痰培养标本:无菌容器、漱口溶液;24h痰标本:500ml清洁广口集痰容器。(2)病人无法咳嗽或不合作者:吸痰器、吸痰用物、生理盐水、手套等。52(四)实施1.操作要点:常规痰标本:自行咳痰:清晨漱口后,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无法自行咳谈:取适当卧位,扣击背部,按吸痰法操作痰培养标本:严格无菌操作24h痰标本:广口集痰瓶内加入少量清水,清晨漱口后第一口痰到次日漱口后第一口痰532.注意事项(1)采集前了解检验的目的、病人病情及合作程度;(2)标本瓶有无破损,是否符合目的;(3)操作规范,采集方法、量和时间准确;(4)采集时嘱病人勿将唾液、嗽口水、鼻涕混入痰标本中;(5)帮助病人咳嗽;(6)及时送检。54四、咽拭子标本采集术

(一)目的从咽部或扁桃体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以协助诊断、治疗和护理。55(二)注意事项:(1)采集时,为防止呕吐,应避免在病人进食后2h内进行。动作轻稳、敏捷。(2)棉签不触及其他部位,保证所取标本的准确性。(3)及时送检。56第三节改善呼吸功能的技术一、协助患者咳嗽排痰技术(一)咳嗽技术

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可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具有清洁、保护和维护呼吸道通畅的作用。1.爆发性咳嗽2.分段咳嗽(术后咳嗽)57(二)辅助排痰的技术1.扣击(percussion)用手叩打胸背部,借助振动,使分泌物松脱而排出体外。叩击的手法是: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操作者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态,即手背隆起,手掌中空,手指弯曲,拇指紧靠食指,有节奏地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叩打。边扣边鼓励病人咳嗽。注意不可在裸露的皮肤、肋骨上下、脊柱、乳房等部位扣打。582.震颤(vibration)593.体位引流(posturaldrainage)(1)体位:患肺处于高处,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2)时间与次数:2-4次,15-30min(3)深呼吸,咳嗽,叩击,提高引流效果。(4)必要时雾化吸入(5)监测:病人反应及引流液的色、质、量。60适应症: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禁忌症:高血压、心力衰竭、极度衰弱、应用人工呼吸机等。61二、呼吸训练的技术

呼吸训练(breathingexercise):用以改善和控制通气,减少呼吸做功,以纠正呼吸功能不足。

1.深呼吸2.腹式呼吸3.缩唇呼吸4.激励呼吸法62三、吸痰术

sputumsuctioning利用负压作用,用导管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的一种方法。有中心负压吸引、电动吸引、注射器抽吸和口对口吸痰。63电动负压吸引器中央负压吸引64(一)目的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3.预防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肺部并发症。65用物准备:电动吸引器、治疗盘内:有盖罐,无菌纱布,无菌碗,无菌手套,痰标本容器,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治疗巾,弯盘;必要时备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6667吸痰间歇简易呼吸器给氧两人配合吸痰68(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观察病情;(3)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4)插管时不可用负压,动作轻柔;(5)每次吸痰时间<15S,吸痰前增加氧气吸入;(6)痰液粘稠,配合叩击、雾化吸入等方法。69四、氧气吸入术

oxygeninhalation

氧气吸入术:是指通过给氧,增加吸入空气中氧浓度,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预防和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组织缺氧状态。70(一)缺氧的分类和程度1.缺氧分类(1)低张性缺氧:主要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CaO2)减少,组织供氧不足。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引起。常见于高山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吸氧疗效最好(2)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造成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所致。常见于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症等。(3)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致。常见于休克、心力衰竭等。

(4)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所致。常见于氰化物中毒、大量放射线照射等。71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原因

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过低;肺泡通气不足气体弥散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

动脉血灌注不足、静脉血回流障碍

组织细胞不能充分利用氧血气分析

PaO2↓,SaO2↓

CaO2↓,PaO2正常PaO2、SaO2、CaO2正常A-V血氧含量差↑PaO2、SaO2、CaO2正常。V血氧分压、氧饱和度、氧含量↑

常见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症心力衰竭、休克、动脉痉挛氰化物中毒

处理吸氧,改善症状吸入高浓度的氧或纯氧以增加血浆中溶解的氧,提高组织供氧

病因治疗,吸入高浓度的氧

氧气吸入提高血浆与组织之间的氧分压梯度,氧易弥散到组织

(一)缺氧分类和氧疗的适应证722.缺氧程度与给氧的标准(1)轻度低氧血症:PaO2>50mmHg,SaO2>80%,无紫绀,一般不需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流量1-2L/min)氧气。(2)中度低氧血症:PaO230-50mmHg,SaO260%-80%,有紫绀、呼吸困难,需氧疗。(3)重度低氧血症:PaO2<30mmHg,SaO2<60%,显著紫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症,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73(二)氧气吸入的适应症1.肺活量减少2.心肺功能不全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4.昏迷患者5.其他74(三)供养装置供氧装置有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和管道氧气装置(中心供氧装置)两种。7576装表法77(四)用氧安全1.氧气筒的使用安全(1)氧气装置上有“四防”的安全标志(2)避免爆炸(3)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4)氧气筒外有明显标记,定点放置782.用氧过程中的安全(1)指导患者及探视者用痒时禁止吸烟(2)防止电器火花引起火灾(3)防静电(4)避免附近有易燃物品(5)知道灭火期的位置和使用方法79(五)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1.氧流量:指调节的供患者使用的氧气的流量,单位为L/min2.给氧浓度:氧在空气中的百分比。氧气在空气中的浓度为20.93%。(1)低浓度给氧:﹤35%(2)中浓度给氧:35%-60%(3)高浓度给氧:﹥60%803.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81(六)氧气吸入方法1.鼻导管和鼻塞法2.漏斗法3.面罩法4.氧气帐法5.氧气枕法8283

漏斗法

84

面罩法

85头罩法8687呼吸机简易呼吸气囊88(七)用物89(八)实施90919293(九)给氧的副作用及预防1.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应加强湿化和雾化吸入。氧气是一种干燥气体,吸入后可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主要症状: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且有损纤毛运动。预防措施:氧气吸入前一定要先湿化再吸入,以此减轻刺激作用。942.呼吸抑制见于Ⅱ型呼吸衰竭者(PaO2降低、PaCO2增高),由于PaCO2长期处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入高浓度氧,解除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使呼吸中枢抑制加重,甚至呼吸停止。主要症状:呼吸抑制。预防措施: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1-2L/min)给氧,维持PaO2在8kPa即可。953.吸收性肺不张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支气管有阻塞时,其所属肺泡内的氧气被肺循环血液迅速吸收,引起吸入性肺不张。主要症状: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昏迷。预防措施: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多咳嗽和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96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主要症状: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最后出现不可逆转的失明。预防措施:应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975.氧中毒

(1)肺型氧中毒其特点是肺实质的改变。主要症状: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感,继而出现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干咳。

(2)脑型氧中毒98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及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的治疗效果。99

五、雾化吸入术

(一)超声雾化吸入术

通过超声发生器薄膜的高频震荡,使液体变成细微的雾滴。雾滴的大小与震荡的频率成反比,多数雾化器可产生直径5μm以下的均匀的气雾颗粒,随深吸气可到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100

1.目的(1)湿化呼吸道(2)稀释和松解粘稠的分泌物(3)解除支气管痉挛(4)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1012.常用药物(1)抗生素,以控制呼吸道感染;(2)氨茶碱0.125-0.25g或沙丁胺醇0.1-0.2mg,以解除支气管痉挛;(3)α-糜蛋白酶0.25mg或10%-20%乙酰半胱氨酸溶液1-3ml,以稀化痰液,有助排痰;(4)地塞米松2.5-5mg以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102(二)氧气雾化吸入术

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而产生疗效。目的(1)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稀化痰液以利排出。(2)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103104氧气管道化装置射流式雾化吸入法1051.影响呼吸的生理因素有哪些?2.常见的节律异常的呼吸有哪些??3.何谓潮式呼吸?解释潮式呼吸的发生机制。4.阐述呼吸异常有哪些临床表现?5.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策略有哪些?6.临床上按发病原因将缺氧分为哪几类?7.简述氧气疗法的种类及适用范围,给氧的注意事项?8.简述常见的氧疗副作用、原因及预防措施。106Q&A脉搏与血压学习目标1脉搏正常值及测量脉搏的操作方法2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3血压的正常值及血压的操作方法4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第一节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1.解释下列名词: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间歇脉、脉搏短绌、洪脉、细脉、交替脉、水冲脉、奇脉。2.说出脉搏的正常值,识别脉搏的异常变化3.阐述测量脉搏的注意事项4.正确测量和记录脉搏,做到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第一节脉搏的观察与护理脉搏:(

pulse)

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的周期性波动所引起动脉管壁搏动,称为动脉脉搏(arterialpulse),简称脉搏(pulse)。一、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一)脉搏的产生动脉管壁随着心脏的舒缩而出现的周期性的起伏波动,形成动脉脉搏。(二)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化

1、脉率(pulserate):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的脉率:60-100次/min

可随年龄、性别、体形、活动等的影响而变动:

一般幼儿较成人快,老人稍慢;同年龄女性较男性稍快;身材细高者比矮胖者慢,体表面积越大,脉搏越慢;运动、进食、情绪激动时可暂时增快,休息、睡眠、使用镇静剂等时减慢。2、脉律:脉搏的节律性

正常脉搏波动均匀,间隔时间相等。3、脉搏的强弱:取决于动脉的充盈度和周围血管的阻力,与心搏量和脉压大小有关。4、动脉壁的情况:正常的动脉壁光滑、柔软、有弹性。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1、脉率异常心动过速(tachycardia):指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100次/min,也称速脉。常见于发热、甲亢、心衰、血常量不足的病人。心动过缓(bradycardia):指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低于60次/min,也称缓脉。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低的病人。2、节律异常

搏动不规则,间隔时间时长时短。间歇脉(intermittentpulse):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隙)。如每隔一个或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前者称二联律,后者称三联律。常见于各种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的病人,正常人在过度疲劳、精神兴奋、体位改变时偶可出现。脉搏短绌(pulsedeficit)

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其特点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纤颤的病人。

3、强弱异常洪脉(fullpulse):当心输出量增加,外周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病人。丝脉(smallpulse)或丝脉(threadypulse):当心输出量减少,外周动脉阻力较大,脉搏充盈度降低时,脉搏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等。交替脉(alternanspulse):节律正常,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见于高心、冠心病等。水冲脉(waterhammerpulse)脉搏骤起骤降,急促有力。见于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奇脉(paradoxicalpulse)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4、动脉管壁异常管壁变硬失去弹性,呈条索状、纡曲状,诊脉有紧张条索如按琴弦之上。多于动脉硬化。(二)异常脉搏的护理

1、观察病情2、休息与活动3、给氧4、准备急救物品5、健康教育三、脉搏的测量

测量部位:凡浅表靠进骨骼的大动脉均可用于诊脉。常选择桡动脉。测量部位桡动脉测量方法:1、准备:2、查对:3、环境要求:4、病人体位:5、测量方法:

6、测量时间:7、测绌脉:8、记录:9、绘制T单:(二)操作步骤正常脉搏测30秒脉搏短绌测1分钟注意事项:(1)不可用拇指诊脉(2)安静体息后再测(3)肢体选择(4)测脉率时,同时注意节律、强弱等。1.说出血压的正常值2.解释下列名词:高血压、临界高血压、低血压3.简述血压计的种类及汞柱式血压计的构造4.阐述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5.正确测量和记录血压,做到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第二节血压的观察与护理血压

(bloodpressure)

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第二节血压的观察与护理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最高值。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最低值。脉压(pulse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或1/3收缩压+2/3舒张压。一、正常血压的生理变化

(一)血压的形成前提:充盈的血容量基本因素:心脏泵血、外周阻力其它:大动脉的弹性动能: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势能: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使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扩张。(二)影响血压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的高低

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

动脉管壁的弹性:影响脉压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三)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1、正常血压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

SP为12-18.5Kpa(90-139mmHg)

DP为8-11.8Kpa

(60-89mmHg)

脉压差为4-5.3

Kpa

(30-40mmHg)(mmHg=Kpa*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