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简答题实例_第1页
毛概简答题实例_第2页
毛概简答题实例_第3页
毛概简答题实例_第4页
毛概简答题实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①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②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因为: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实事求是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四、论述题分析题1.如何认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1)“四个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首先,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再次,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的根据,它集中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4)“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制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2.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有何重大意义?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当时是一个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拨乱反正中,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指导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又坚决地批评了借毛泽东晚年错误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强调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否则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他指出:毛泽东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根据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扰,统一了全党思想,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事业。五、材料分析题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资料:材料1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论新阶段》,《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8~659页。材料2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第772~782页。材料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第11~15页。材料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第11页。材料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科学发现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第8页。请回答:①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材料4和材料5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理论成果?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思想实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②结合材料2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③结合材料5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三、简答题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2.简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其政体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以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此所作出的巨大贡献?(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有其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外无独立,没有和平、合法的斗争形式可以利用,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领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客观条件;大革命的影响和中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原因和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3)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4)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2)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人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四、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P49-502.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做出的巨大贡献?P55-57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1)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要想成功,必须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和武装农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2)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3)广大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的战略基地。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4)农民既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又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农村则是中国革命的重心。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其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4.【材料一】无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的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载《陈独秀文章选编》(中),三联书店1984年版(下引此书,版本均同)。【材料二】人类经济政治大改造的革命有二种:一是宗法封建社会崩坏时,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的性质虽然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他的胜利虽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革命运动中的形式及要求只是一个国民革命,这种特殊形式的革命,本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及经济状况所自然演成的。……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是不用说了。——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和社会各阶级》,载《陈独秀文章选编》(中)。【材料三】怎样才能更加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呢?一方面,须要将有关两党合作的各种基本问题解释得清楚明白;另一方面,须要采取许多巩固和扩大两党合作的具体办法。……但是,在两党方面的确都还有少数人不清楚了解两党合作的许多基本问题。……第一,他们不清楚了解今天两党合作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目的……因此,他们有时忘记了抗日是目前民族统一战线的最主要的共同纲领,于是忘记了以抗日与否来划分友敌的最主要标准,于是忽略了“凡抗日者皆吾友,降日者皆吾敌”的简单真理,于是忽略了“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言行准则,因为有时把其他问题与抗日问题并列或对立,以致模糊于今天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有时甚至把抗日问题看得比其他问题为次要,以致引起抗日民族一战线营垒中的许多不应有的摩擦和裂痕。——王明:《挽救时局的关键》,载1937年12月27日《长江日报》。【材料四】……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资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1页。【材料五】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56~1359页。根据材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陈独秀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反映了陈独秀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领导权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即“二次革命论”。陈独秀忽视了国内外历史条件的变化,过高地估计了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民党的作用,贬低了无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他认为,国民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其前途是“资产阶级的胜利”,无产阶级只能获得若干自由和扩大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放弃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这是导致他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2.参照材料三,评价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认识。从引文中可以看出,王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主张的“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观点是错误的。王明在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时,抹杀了统一战线中不同党派和政治集团的阶级差别,否认统一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3.综合上述材料,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区别之一,也是中国民主革命成败的关键;而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必须反对“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这两种错误倾向都会葬送无产阶级领导权;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关键;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三、简答题1、什么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是主体,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两翼,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者相互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地向社会主义过渡,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3)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3、50年代我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条件是什么?50年代,毛泽东在一系列讲话中,分析了中国实现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条件及其可能性:第一,具备十分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从国内来看,国民经济得以恢复,经济结构得到调整,政治稳定,社会清明。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和平民主阵营在扩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第二,在广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其中,贫农、下中农由于经济地位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富裕,所以热情更高,是农业合作化的中坚力量。第三,党领导下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胜利是农业合作化的有力保证。民主革命的长期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不少领导农民、组织农民的经验;日益发展壮大的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四、论述(材料分析)题1、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改造取得的成就: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2)改造的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3)正确认识:成就第一,失误和偏差第二,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2、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4)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3、材料分析题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着资本家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以内的剥削”。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既确立了公有制的领导地位,又允许非社会主义因素,包括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允许资本家一定限度内的剥削,对安排工人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和部分资本家破坏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利益的不法行为,表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民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大规模有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二、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p92三、简答题(4)2.简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针的内涵。(见94-95)3.简述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第一,实现工业化是必然要求,是必要条件。第二,新中国成立,提供了政治保证。第三,基础差,底子薄的经济状况。第四,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围绕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列举主要领导的主张与思想。(答案见P98)四、材料分析题下面一组选自《论十大关系》中的材料:材料1: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材料2: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转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动力量?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材料3: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艺术的一切真正好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地批判地学,不能一切照搬,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学。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一、

不要四面出击;

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三、

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四、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应怎样?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也可以转化成积极因素。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和农民是是基本的积极因素。工人阶级;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而导致的缺陷,由于官僚主义作用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的因索。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相反,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总之,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根本对立的,有着确定的界限,但这种对立并不是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的,互相转化的,所以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要尽量避免和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的转化,努力促使更多的消极因素变成积极因素。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毛泽东提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历史发展到今天,能否对外开放,能否正确对待一切外来的东西,已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们今天之所以实行改革、对外开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外国经验可以向本国的独立自主的实践发生转化,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要正确地认识一切外来的东西、真正地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所短,这对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五、论述题1.论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探的重要理论成果。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论十大关系》出台的背景、意义,为社会主义建设分析当时的环境及解决关键。⑵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改造完成后的社会矛盾状况,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解决建设的动力问题⑶走工业化道路,工业化道路不同于苏联模式在哪里,它与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为建设主体提供一种场域,二者这个场域有能保障矛盾在一致的基础上获得解决。⑷其他理论,发展阶段划分与战略目标制定,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又激发主观能动性,改造生产方式,全面激活生产要素,作初步探索,并从充分肯定依靠力量和辅助力量的关系。2.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看改革开放深化阶段的任务与措施第一,总结经验教训第二,利用改革前后的关系,说明改革前的经验与教训的参照作用第三,改革开放深化阶段,结合时政材料,总结并指出问题所在,如集团利益错综复杂,如何借鉴经验教训获得对问题的解决与安置。三、简答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2、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3、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2)、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第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进入新世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有哪些?(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我国的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工业劳动,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以及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农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培育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仍然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都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进展,同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仍很严峻。这些矛盾和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空前紧密,国际国内发展的相互联系也空前紧密。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不断加深,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成就显著,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存度较大,经济发展质量还不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我国对外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有哪些?(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3)防止发生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的“左”的或右的错误。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你怎样理解?(1)党的十三大报告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表述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这个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现代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从社会需要方面看,人民群众对满足其物质文化的需要给予厚望,从社会生产方面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生产力落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无论是相对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来说,还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来说,都是比较落后的。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长期性?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指,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即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机器大工业,列宁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则更高。因为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代化的水平和标准是不断提高的。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所要追求的现代化的目标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实现。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我国的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工业劳动,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以及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农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培育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仍然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都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进展,同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仍很严峻。这些矛盾和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第三,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空前紧密,国际国内发展的相互联系也空前紧密。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不断加深,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成就显著,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存度较大,经济发展质量还不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我国对外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你怎样认识和理解?(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三.简答题1.简要回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纠正了过去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错误做法,弄清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弄清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引下,我国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因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不断变革同生产能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障碍,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关于发展问题的主要论述有哪些?(1)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的重要性。(2)江泽民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思想。4.简要回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①1981到1990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②1991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③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①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在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③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行动纲领。5.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那些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第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第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第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体现在人民生活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邓小平特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