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敦煌艺术是历代先人创意性的杰作。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莫高窟则具有图案艺术、飞天之美、古代建筑、彩塑艺术、佛教尊像绘画、佛陀生平与佛传艺术品的产生十个方面的艺术价值,我将着重分析古代建筑方面。一、敦煌建筑的历史变迁1.1、 敦煌建筑的起源:古人言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而莫高窟便是敦煌盛名的来源。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南北长约有1600米。周围都是戈壁荒漠,反而进了莫高窟却是绿树成荫。若说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那莫高窟便是敦煌的标志,亦是敦煌艺术的载体。只要看到林立石窟,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之最。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而河西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中原大批硕学宿儒和百姓纷纷背井离乡,逃往河西避难,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尤其汉魏传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兴盛。敦煌则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也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河西各地的佛门弟子多来此地研习。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莫高窟从此诞生了。之后,开窟造佛之举延续了千百年,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敦煌艺术。1.2、 敦煌建筑的发展改变:北魏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占据了河西。这个时期,敦煌比较安定,百姓居乐业,佛教随之盛行。北魏在莫高窟开凿洞窟13个。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隋文帝平定了南方割据政权后,将一批南朝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敦煌充边,给敦煌带来了南方的文化和习俗。在这种大势之下,南北汉文化在敦煌融为一体,使敦煌石窟文化更加富有明显的特色。隋文帝信奉佛教,曾多次下诏要求各州建造舍利塔。诏命亦远至敦煌。隋代虽存在了短短的37年,但在莫高窟开窟竟有77个,且规模宏大,同时并存着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到了唐代,敦煌已然完成了中外文化吸收、融合的过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达到了艺术的顶峰。敦煌唐代洞窟的四壁多画满了大型经变画。自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鼎盛开始走向衰落,从此一蹶不振。同时吐蕃乘虚进攻河西,攻陷了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等地,自此,吐蕃开始了对河西地区长达70多年的统治。吐蕃也信佛教,所以莫高窟中唐洞窟中保存了大量吐蕃时期的壁画艺术,藏经洞内亦保存了大量的吐蕃文经卷。11世纪初,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开始兴起,逐步强大。至今,莫高窟和榆林窟保存着大量丰富而独特的西夏佛教艺术。1227年,蒙古大军灭西夏,敦煌一度呈现出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和西域的贸易更加频繁。元朝统治者也崇信佛教。莫高窟的开凿得以延续。现存元代洞窟约10个。自元朝以后,千里河西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1.3、敦煌建筑与传统佛寺建筑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时局动荡,战争频繁,民众生活日益贫苦,佛教以其博大的解脱之道而得到广泛流传,并以空象之意盛行于世,佛教因此进入兴盛时期。自印度及大月氏来中国传教僧人越来越多,同时佛教建筑艺术亦随之传入,此时中国佛教建筑主要以印度及犍陀罗艺术为模板。就石窟来说,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都是在这一时期修筑的。就佛塔来说,在《魏书•释老志》中曾提到:“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镲”说明当时盛行以塔为中心,周围环绕着僧房的佛寺布局方式即是印度佛寺常用的方式,而敦煌人因地制宜衍生,衍生出了适合敦煌地质和气候条件的石窟形制。二、敦煌建筑的艺术2.1、敦煌建筑文化与实物:敦煌石窟是集建筑、彩塑、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的建筑艺术可分为窟形、窟檐、古塔、建筑四个部分。石窟是建筑艺术的主体。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的形制并非千篇一律,由于历史时期不同,开凿洞窟的形制也各有不同。石窟前建有“遮蔽性”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上有彩绘,称之为“窟檐”。据记载,莫高窟当时开凿时,所有洞窟都有窟檐,层层叠叠,巍峨壮观。到了明清之际,由于自然和认为的破坏,大多塌毁了。现在唐宋时期的窟檐仅存五座。石窟周围多建有古塔,塔式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建筑,为贮藏佛舍利(骨灰)、佛像、佛经的高大多层楼阁。佛塔多种多样,大小高低形制各异。莫高窟现存古塔多为墓塔。只有慈氏塔和成城湾的莲花塔是纪念性。就敦煌建筑艺术石窟形制来讲主要有:第一,中心塔柱窟,源于印度的“支提",意为塔庙,一般多出现于莫高窟、西千佛洞,是十六国晚期和北魏、西魏、北周等早期的主要窟形,窟平面呈矩形,前部为传统的仿木构建筑人字披窟顶,后部中心有贯通窟形的类塔形中心柱,四周凿龛,彩塑佛像,在莫高窟一第254、428窟等为典型代表(见图1)(图1)第二,禅窟,源自印度“毗河罗”,意为寺庙,主室呈矩形或方形;正壁凿佛龛,塑佛像,四周绘壁画;顶部为覆斗藻井,主室两侧有僧侣打坐修行的禅室。第二,覆斗顶窟,是隋唐时期的基本窟形,也是莫咼窟最多的窟形,约在二百个以上。背屏式是晚唐。五代、宋时期的基本窟形,系中西结合式,一般在室中心的佛坛后面有大型通顶的背屏,其佛坛源自中国庙宇殿堂的佛坛,而背屏则由中心培演化而来。这类洞窟面积都在200平方米左右。在莫高窟以第420、220、217、159等窟为代表(见图3)。
(图3)第四,殿堂窟。窟顶同前,为覆斗形,方形窟室,室中心设乙方形或马蹄形佛坛,上设七至九身塑像,主尊塑像后有背景直达窟顶。该形制最早见于初唐时期,盛于晚唐、五代及宋。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多此类型,如莫高窟第61、55、98、100、108等大中型窟。第五,涅槃窟和大佛窟,是唐代根据造像规模和造像形态的特定需要而开凿的特殊窟形。涅槃窟俗称卧佛殿,莫高窟中有唐代的148、158两座,平面呈横长方形,窟中再造一横长方形高台,形如平床,上塑卧佛。窟顶作索顶,外形像殿堂,内形似棺材。大佛窟是根据容纳巨大立佛或倚坐佛之需而开凿的,下大上小,下部平面呈方形,上部逐渐缩小,呈锥体,顶呈覆斗形或圆穹形。莫高窟中有初唐96窟和盛唐130窟两处大佛窟(见图4)。(图4)敦煌石窟所保存的古代建筑形制众多,内容丰富,以上所述的各种形制的石窟保存完好,是研究古代建筑史极其珍贵的资料。如中心塔柱窟,早期中心塔柱洞窟受印度石窟影响,形成于西域克孜尔等石窟,称之为西域式洞窟,同时也是敦煌最为著名的石窟形制。这种洞窟形制传到敦煌莫高窟后,形制有了大的变化,即塔形变为汉式多层方形木塔卷拱形窟顶变为人字披顶等。在经历数百年的变化后形成了我们现今看到的各种石窟形制中心塔柱式石窟,主室的平面作长方形。高达的方形塔柱位于室内后侧中心部位。塔柱前面的穹顶为人字披顶,塔柱四面均开佛龛。一般正面开大龛,龛内多塑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两面和后侧开小佛龛,多塑单身交脚弥勒菩萨或思维菩萨。塔柱后面及左右与墙壁留有空间,可供僧人和善男信女绕塔观想和礼拜供养。塔柱前面空阔的地面,可供僧徒大众聚会拜佛。第428窟是北周时期最大的洞窟,也是早期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内中心塔柱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此窟分前后两室。前室绘有五代壁画,甬道上绘有曹议金父子的供养人像,后室是石窟主室,保存完整,中心塔柱四周各开一龛,龛内各塑跏趺坐说法佛和二弟子像。火焰背光两侧画供养菩萨和飞天。龛外两侧塑胁侍菩萨各一身。塔柱四周坛沿画小角力,颇像古代相扑或角抵戏。四壁分上、中、下三层布置,上层贴影塑千佛五排,中层为巨幅壁画,下层为供养人行列及三角形垂曼纹。主室穹顶前为起脊人字披,后为平顶。人字披的前后两披的椽子是爱会半圆形,两披之间塑出脊方横梁,椽子之间是平面望板。望板上面的图案是敦煌石窟最出色的人字披图案,各种忍冬、莲花枝繁华茂,满布于长方形椽内,在花草从中点缀着飞天、驰鹿、飞鸟、猿猴,华丽多彩,生机盎然。与人字披相接的平棋顶上,画有各种纹饰图案和飞天。整个窟顶,色彩单纯明快,显示了淳朴的建筑装饰风格。2.2、 敦煌建筑与敦煌壁画艺术的关系:若说石窟是敦煌建筑的只要组成,那壁画对石窟而言便如同石窟于敦煌建筑的意义。作为中国文化系统中的敦煌石窟,势必更多的中原佛寺建筑文化影响,再综合其他因素,敦煌石窟艺术便展现了其独特的一面,它既不完全是西域文化色彩,又区别于中原文化特色的佛寺,形成了独特的壁画艺术。因敦煌石窟不适合雕刻的地质条件和中国传统壁画技巧的伟大传统构成了敦煌的壁画艺术,并以其丰富性和整体性,与石窟建筑完美相融,以建筑为载体一跃而出。2.3、 敦煌建筑的宗教形制:佛教在中国的传授与发展,佛教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期。佛教建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快速的发展。“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由此而来。由于这一时期佛风盛行,因此北方崇佛以石窟造像为主,除了丝绸之路沿线上分布的建筑遗址外,北方以平城到洛阳一带区域佛寺最多;南方四朝均以建康为都,因此佛寺也在这一区域广为发展。中国石窟的开凿始于动荡的五胡十六国,并且在北朝时期达到了高潮。从石窟的形制上看,这一时期的石窟,多为一种中心柱式的洞窟形式。敦煌、龙门、天龙山、云冈都造就于这一时期。石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向世人宣传佛教。给石窟所处时代的广大善男信女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信仰的场所。来自敦煌的各个阶层的人们,统治者、地主贵族、平民百姓;来处敦煌之外的东西试方广大地区的种类人物,商旅、士卒、使臣等等,都要在这里朝山拜佛,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祈求。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在这里接受佛教教育的问题,他们通过石窟了解佛教的内容和教义。而敦煌石窟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又有极其特殊的一面,这就是打着佛教大旗的社会活动,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三、敦煌建筑的现状与艺术价值的开发: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所以,从敦煌石窟看,不论是建筑、彩塑还是壁画,都应该是出自伟大的艺术家们之手,虽然他们默默无闻,但他们是巨匠大师群体。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联盟和智慧,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了敦煌石窟文化,创造了敦煌的历史,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结束语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来看,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总之,这些洞窟建筑实物反映出南北朝和隋唐、宋朝时期的建筑风貌,填补了我国盛唐以前的建筑是的一些空白,为研究早期建筑艺术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可靠资料,更为研究中国艺术史提供了实物资源,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晋代)中国艺术与建筑遂又得宗教上之一大动力,佛教艺术乃至其自然之产品,终唐宋之世,为中国艺术之主流。”“安史乱后,至唐末五代,会昌显德两次灭法,建筑绘塑遂遭大厄,加之以木构之难以永固,吴杨遗作至今遂荡然无存。……敦煌千佛洞唐代造窟数目亦甚多。”[参考文献][1] 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2] 龚莉,辛德勇等,敦煌史话[M].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年,5月[3] 易存国•敦煌艺术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4] 伯希和•敦煌石窟[J].法国巴黎,1996年1月[5] 阎文儒•中国石窟艺术总论[C].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6]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5月[7] 徐存恩•中国石窟[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8] 温玉成•中国石窟与文化艺术[J].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8月李伟国.敦煌话语[J].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季羡林•敦煌学研究丛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首先诚挚的感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居间合同的法律规定
- 房地产企业劳动合同格式模板
- 创业公司法律咨询顾问合同
- 模板公司集体合同样本
- 2024年婚庆服务标准合同
- 房屋认购协议书中的物业服务条款
- 彩绘加盟合作协议书范本
- 国际货物买卖信贷贷款契约
- 建筑安装工程分包协议书样本
- 农村离婚协议书撰写指南
- 医疗器械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制度
- 北京市城管执法行政处罚裁量区域分类管理台帐
- 5.1+走近老师(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退役军人事务员职业技能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农村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未来三年行业预测报告
- 识别界限 拒绝性骚扰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3.8形状改变了(教学课件)科学二年级上册
- 第03讲:段落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与练(全国)原卷版
- 2024陕西煤业化工物资集团限公司招聘12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速冻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