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分类鉴赏要诀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诗的鉴赏方法
诗歌分类鉴赏要诀何1什么是思乡怀人诗
?古代文人或因在外做官,或因游学赶考,或因征战在外等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以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思乡诗的鉴赏方法课件2这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秋思》。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杂诗》等。3、闺中怀人,表达思妇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抒发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如王昌龄的《闺怨》。4、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中多有涉及。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这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3常见意象: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羁旅乡愁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三)表达技巧:以景衬情即事写景虚实结合意象叠加常见意象:4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这首曲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㈠柳——谐音“留”,惜别之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5㈡要抓住篇中的“月”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结尾一句很有讲究,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今夜我的“秋思”最为深长,但在表现形式上却采用了“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句式。这种既非自问,也非问人,更非反问,充满伤感的话语,把读者带进了月明人远,思悠怨长的境界中去,显得意韵深邃,回味无穷。尤其是一个“落”字,化虚为实,新颖妥贴,掷地有声,不同凡响。㈡要抓住篇中的“月”十6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罗邺的“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顾况的“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卢纶的“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诗的鉴赏方法课件7《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hù槲叶落山路,zhǐ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fú凫雁满回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回答:“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ú《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8㈢要抓住篇中的“雁”
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乡思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
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白居易“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㈢要抓住篇中的“雁”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9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蜀中九日登高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10很妙。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要点: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很妙。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11
九江闻雁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思考:“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是否合情?为什么?“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因果关系,看似很不合情,却是顺理成章,因为大雁南飞代表了秋天的到来,而这新雁一声最能触动人的乡思。九江闻雁陈均“一声新雁”和12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13㈣梦境描写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华下》司空图故园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㈣梦境描写14《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慢流声,竹影当窗月乱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听角思归》顾况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15
答案:“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思乡诗的鉴赏方法课件16
㈤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问:诗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给亲人捎封信,但却苦于没有纸和笔,只好请他带个平安口信。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有吗?这样表达妙在哪里?请从语言和风格上作简要的分析。㈤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逢入京使》岑17
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个漂亮的借口,而诗人出塞的目的自然是投笔从戎,豪情满怀,想立功边疆,封妻荫子,对故乡和亲人虽有绵绵思念之情,但并不太强烈,因此不知从何说起,倒不如不写更好些。然后即可作出以下正确的回答:“诗人并非没有纸笔,这样写显得更为含蓄。从语言上看,诗人用的是“人人胸臆语”,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极平凡而极亲切感人;从风格上看,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
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个漂亮的借口,而诗人出塞的目的自然是18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答: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19(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答: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20《归信吟》孟郊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内容]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前两句写诗人一边洒泪,一边写信给远方的亲人;后两句写自己的魂也随着信一起回到万里之外的亲人身边。《归信吟》孟郊21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次北固山下(唐"王湾)22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23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24㈦鹧鸪——羁旅乡愁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㈦鹧鸪——羁旅乡愁25
㈧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里写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㈧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里写《除夜26《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自听。
把酒看花看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邯郸至除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27
寒冬腊月,长夜漫漫,诗人客居驿馆,彻夜难眠,抱膝而坐,形影相吊,一股凄清落寞之情涌上心头,冷清暗淡的画面烘托出诗人的思家念亲之急之切。三四两句转换角度,不写自己,改写家人,系诗人的想象之辞。着一“说”字,不见对象,不道内容,具有旅途奔波经验的人们不难想见,这份思念和牵挂多深,多苦!寒冬腊月,长夜漫漫,诗人客居驿馆,彻夜难眠,28
全诗四句,后两句写家人“说”自己,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远行人”对“家中人”的思念。对面落笔,含蓄深沉。另外,高适的《除夕作》也是采用对面落笔写家人之思,同样具有语短情长,耐人寻味的特点,“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伤心悲苦,凄怆忧愁,情调比白居易的诗作更为沉痛。全诗四句,后两句写家人“说”自己,实际上是为29
《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除夜有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问题:“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新年作》刘长卿
30
答题前须明确:尾联往往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能得出正确答案:“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思乡诗的鉴赏方法课件31㈨乡思诗词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乡诗的鉴赏方法课件32《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内容]凉秋夜半,霜气逼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中的渔火,船中的旅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钟声,又远远来叩旅人的心扉。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的环境,抒发了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的感受和萦绕在心头的缕缕乡愁。《枫桥夜泊》张继33
《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第一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气候,渲染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借具有“离别悲伤之意”的《行路难》曲,创造了一个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悲壮境界。第三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并将难言而不尽的思乡之怨完全包容于其中。《从军北征》李益34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前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和环境,又映衬出边关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接着,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在落日余辉、烟雾缭绕着的群山中间,将士们就守着那一座早闭的孤城。下阕主要是抒情。前三句从时间上已由傍晚转入深夜,从人物的描写上也深入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为国为家的白发将军,面对浊酒陷入沉思,心中无比苦闷。这首词写出的是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范仲淹《渔家傲》前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和环境35“捣衣”和“砧声”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捣衣”和“砧声”36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①以景衬情(景)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37[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反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38②虚实结合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②虚实结合39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塞上听吹笛(唐"高适)40③衬托(正衬/反衬)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③衬托(正衬/反衬)绝句(杜甫)41什么叫做“以超极表至极”呢?说简单一点,就是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超过了极点。哲学家认为,真理向前迈进了一步就会变成谬误;而写诗抒情超过极限,可能有悖常规,但因其有特殊的道理,却形成“反常合道”的妙趣。
④懂得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是深入领悟乡思诗词的一大关键。
什么叫做“以超极表至极”呢?说简单一点,就是诗人把所要表达的42
《旅次书朔方》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矛盾心理的刻画,离开并州时又开始思念并州了
《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李白43
《乡思》李觏gòu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并说说此法的妙处。极远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乡却望不到,可见故乡比天涯更遥远;诗人恨极故乡被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可见望乡之难超过了极点。能这样理解即可,至于懂不懂得“以超极表至极”,倒在其次,做过这道题后也就会了。答案: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最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乡思》李觏gòu这首绝句44方法归纳: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方法归纳: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45实战演练
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2)诗人的心绪集中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实战演练46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书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了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衬托,使烦乱得心情更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了极致。1、驿站秋夜难眠图47阅读宋诗一首,按要求答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阅读宋诗一首,按要求答题。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初秋48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49诗歌分类鉴赏要诀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诗的鉴赏方法
诗歌分类鉴赏要诀何50什么是思乡怀人诗
?古代文人或因在外做官,或因游学赶考,或因征战在外等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以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思乡诗的鉴赏方法课件51这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秋思》。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杂诗》等。3、闺中怀人,表达思妇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抒发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如王昌龄的《闺怨》。4、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中多有涉及。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这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52常见意象: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羁旅乡愁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三)表达技巧:以景衬情即事写景虚实结合意象叠加常见意象:53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这首曲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㈠柳——谐音“留”,惜别之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54㈡要抓住篇中的“月”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结尾一句很有讲究,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今夜我的“秋思”最为深长,但在表现形式上却采用了“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句式。这种既非自问,也非问人,更非反问,充满伤感的话语,把读者带进了月明人远,思悠怨长的境界中去,显得意韵深邃,回味无穷。尤其是一个“落”字,化虚为实,新颖妥贴,掷地有声,不同凡响。㈡要抓住篇中的“月”十55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罗邺的“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顾况的“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卢纶的“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诗的鉴赏方法课件56《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hù槲叶落山路,zhǐ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fú凫雁满回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回答:“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ú《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57㈢要抓住篇中的“雁”
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乡思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
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白居易“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㈢要抓住篇中的“雁”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58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蜀中九日登高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59很妙。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要点: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很妙。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60
九江闻雁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思考:“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是否合情?为什么?“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因果关系,看似很不合情,却是顺理成章,因为大雁南飞代表了秋天的到来,而这新雁一声最能触动人的乡思。九江闻雁陈均“一声新雁”和61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62㈣梦境描写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华下》司空图故园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㈣梦境描写63《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慢流声,竹影当窗月乱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听角思归》顾况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64
答案:“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思乡诗的鉴赏方法课件65
㈤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问:诗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给亲人捎封信,但却苦于没有纸和笔,只好请他带个平安口信。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有吗?这样表达妙在哪里?请从语言和风格上作简要的分析。㈤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逢入京使》岑66
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个漂亮的借口,而诗人出塞的目的自然是投笔从戎,豪情满怀,想立功边疆,封妻荫子,对故乡和亲人虽有绵绵思念之情,但并不太强烈,因此不知从何说起,倒不如不写更好些。然后即可作出以下正确的回答:“诗人并非没有纸笔,这样写显得更为含蓄。从语言上看,诗人用的是“人人胸臆语”,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极平凡而极亲切感人;从风格上看,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
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个漂亮的借口,而诗人出塞的目的自然是67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答: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68(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答: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69《归信吟》孟郊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内容]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前两句写诗人一边洒泪,一边写信给远方的亲人;后两句写自己的魂也随着信一起回到万里之外的亲人身边。《归信吟》孟郊70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次北固山下(唐"王湾)71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72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73㈦鹧鸪——羁旅乡愁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㈦鹧鸪——羁旅乡愁74
㈧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里写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㈧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里写《除夜75《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自听。
把酒看花看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邯郸至除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76
寒冬腊月,长夜漫漫,诗人客居驿馆,彻夜难眠,抱膝而坐,形影相吊,一股凄清落寞之情涌上心头,冷清暗淡的画面烘托出诗人的思家念亲之急之切。三四两句转换角度,不写自己,改写家人,系诗人的想象之辞。着一“说”字,不见对象,不道内容,具有旅途奔波经验的人们不难想见,这份思念和牵挂多深,多苦!寒冬腊月,长夜漫漫,诗人客居驿馆,彻夜难眠,77
全诗四句,后两句写家人“说”自己,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远行人”对“家中人”的思念。对面落笔,含蓄深沉。另外,高适的《除夕作》也是采用对面落笔写家人之思,同样具有语短情长,耐人寻味的特点,“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伤心悲苦,凄怆忧愁,情调比白居易的诗作更为沉痛。全诗四句,后两句写家人“说”自己,实际上是为78
《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除夜有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问题:“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新年作》刘长卿
79
答题前须明确:尾联往往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能得出正确答案:“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思乡诗的鉴赏方法课件80㈨乡思诗词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乡诗的鉴赏方法课件81《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内容]凉秋夜半,霜气逼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中的渔火,船中的旅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钟声,又远远来叩旅人的心扉。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的环境,抒发了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的感受和萦绕在心头的缕缕乡愁。《枫桥夜泊》张继82
《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第一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气候,渲染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借具有“离别悲伤之意”的《行路难》曲,创造了一个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悲壮境界。第三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并将难言而不尽的思乡之怨完全包容于其中。《从军北征》李益8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前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和环境,又映衬出边关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接着,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在落日余辉、烟雾缭绕着的群山中间,将士们就守着那一座早闭的孤城。下阕主要是抒情。前三句从时间上已由傍晚转入深夜,从人物的描写上也深入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为国为家的白发将军,面对浊酒陷入沉思,心中无比苦闷。这首词写出的是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范仲淹《渔家傲》前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和环境84“捣衣”和“砧声”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捣衣”和“砧声”85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①以景衬情(景)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86[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反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87②虚实结合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②虚实结合8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游泳救生员绳索救援试题及答案
- 足球裁判员资格考试常见考点试题及答案
- 农作物种子繁育员职业资格考试全科试题及答案
- 足球裁判员资格考试模拟题库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作物种子繁育员考试的写作要求与试题答案规范
- 家庭收益分配协议书(2篇)
- 深入理解的篮球裁判员试题
- 2024模具设计师资格考试常见问题解析试题与答案
- 2024年体育经纪人市场分析与助推试题及答案
- 提升成功率的农业植保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学弈》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 2023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第1套)(含答案)
- 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1
- Sup20普通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 2023年北京天文馆招考聘用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详解
- 国家开放大学《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 钢结构焊接施工方案最终版
-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指导
- 谈判药品审核备案表
- 果蔬采摘机器人
- 锚杆钻车司机岗位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