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别康桥》课件_第1页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件_第2页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件_第3页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件_第4页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志摩和《再别康桥》徐志摩和《再别康桥》1

一、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一、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2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3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4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5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61924年4月泰戈尔访华留影。右一是徐志摩,右二是林徽音,右三是泰戈尔,左一是梁思成。1924年4月泰戈尔访华留影。右一是徐志摩,右二是林徽音,右71924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4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8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1929年兼9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0主要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主要诗集11原配:张幼仪精神伴侣:林徽因妻子:陆小曼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徐志摩和他的三位女人原配:张幼仪精神伴侣:林徽因妻子:陆小曼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12徐志摩《再别康桥》课件13徐志摩之墓徐志摩之墓14再别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15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形成了他的“康桥理想”。在徐志摩的一生中,他曾写过的关于康桥的文字有:(1)《康桥再会吧》1922年“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此去身虽万里,梦魂也常绕汝左右……你岂非是生命的泉源?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康桥情结

康桥情结

16(2)《我所知道的康桥》1926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上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2)《我所知道的康桥》1926年17

(3)《吸烟与文化》1927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吟成了这首《再别康桥》传世之作。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3)《吸烟与文化》1927年18剑桥大学剑桥大学19

1920年,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习,1922年回国.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重游康桥,并写下文章<<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在归国途中写下<<再别康桥>>这首诗.1920年,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习,1920剑桥大学校园剑桥大学校园21剑桥闲适的生活剑桥闲适的生活22剑桥秀丽的景致剑桥秀丽的景致23《再别康桥》分析《再别康桥》分析24创作背景

此诗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途中。时间1928年11月6日,地点在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候着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景图,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忙着去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能把这次情感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创作背景此诗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途中。时间192825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云轻轻的我走了,我轻轻的招手,云26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三个轻轻的康桥的美丽,集中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的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珍爱,即使离别时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珍藏内心,展现出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并为全诗确定了静美的情感基调。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27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柳那河畔的金柳,柳28“柳”明明是碧绿的,诗人为何说是“金柳”?它沐浴在夕阳的金辉中。“柳”明明是碧绿的,诗人为何说是“金柳”?它沐浴在夕阳的金29把“金柳”喻为“新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金柳既为新娘,则暗示诗人是新郎,这一比喻表现诗人对康桥的恋恋不舍。把“金柳”喻为“新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金柳既为新娘30“金柳”除了表现康桥的美丽,还有什么言外之意?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所以,写金柳就是写离别。“金柳”除了表现康桥的美丽,还有什么言外之意?柳树是中国传统3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荇软泥上的青荇,荇32“招摇”一词,现今常含贬义,常与“过市”相连。那么,怎样理解诗中的“招摇”?招摇还有逍遥一义,而用逍遥来写水草,则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就跃然纸上了。它表现的是一种安闲、自在,用写人之词,来写水草,生动形象。“招摇”一词,现今常含贬义,常与“过市”相连。那么,怎样理解33怎样理解“油油”一词?油油,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来修饰招摇,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还使我们想见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那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波轻摆,自在安闲。这美景全靠招摇一词。怎样理解“油油”一词?油油,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34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潭那榆阴下的一潭揉碎在浮藻间,潭35“榆阴下的一潭”理应是清清的泉流,可诗人为何说它“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呢?晚霞倒映潭中,无论色彩还是模样,既像被浮藻揉碎的彩虹,也像彩虹一样绚丽的梦。“榆阴下的一潭”理应是清清的泉流,可诗人为何说它“不是清泉36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篙寻梦?撑一支长篙,篙37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沉默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38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悄悄悄的我走了,悄39在第5节末尾,诗人写自己“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而在第6节开头,诗人却又说“但我不能放歌”,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诗人幻想自己在康桥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快乐,而但我不能放歌是从幻想返回现实,表达此时不忍与康桥离别的心情,因此,第6节连用两个沉默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淡淡愁绪。在第5节末尾,诗人写自己“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而在第6节开头40云彩本来就不可能带走,诗人为何还要以“不带走一片云彩”结尾?

(1)呼应第1节的作别西天的云彩。(2)创设飘逸洒脱的意境。(3)启发读者揣摩其言外之意:既然不带走的是云彩,那么,带走的是什么呢?只能是对康桥深深的眷念吧?云彩本来就不可能带走,诗人为何还要以“不带走一片云彩”结尾?41徐志摩《再别康桥》课件4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云忆梦全诗的抒情脉络轻轻的我走了,我轻轻的招手,云忆梦全诗的抒情脉络4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柳

思梦那河畔的金柳,柳思梦44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荇

恋梦软泥上的青荇,荇 恋梦45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碎梦那榆荫下的一潭揉碎在浮藻间,碎梦46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篙寻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篙寻梦47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沉默哀梦

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哀梦48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悄别梦悄悄的我走了,悄别梦49忆梦、思梦、恋梦、碎梦、寻梦、哀梦、别梦

云彩、金柳、青荇、清潭、小船、康桥、云彩

忆梦、思梦、恋梦、碎梦、寻梦、哀梦、别梦云彩、金柳、青荇、50

徘徊悱恻,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思念佳人的复杂心情;从侧面反映“五四”从高潮到退潮,中国革命从蓬勃到挫折中追求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心灵历程。徘徊悱恻,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思念佳人的复杂心情;从侧面反映“51

《再别康桥》这首诗写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挚爱之情、惜别之情以及理想破灭的悲伤之情,情感无疑是浓烈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告别(轻柔)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轻轻的我走了,告别(轻柔)5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眷恋(热烈)恋人笔调浓烈而温柔对自由生活的企望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失落(感伤)理想的破灭与沉淀那河畔的金柳,眷恋(热烈)那榆荫下的53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感情高潮之所在寻梦(欢快)忘情的慰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情绪低落告别(沉静)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不愿破坏康桥的美不愿惊动康桥的情意寻梦?撑一支长篙,感情高潮之所在但我不能放歌,情绪低落54小结:、飘逸灵动的意境:选择有灵性的景,在变化中渲情。、有节制的宣泄:使悲情的人生诗意化。隽永、华丽而又飘逸

小结:隽永、华丽而又飘逸55告别(轻柔)眷恋(热烈)失落(感伤)寻梦(欢快)告别(沉静)告别(轻柔)眷恋(热烈)失落(感伤)寻梦(欢快)告别(沉静)56新颖的构思1、自古写离别的诗作数不胜数,比较熟悉的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新颖的构思1、自古写离别的诗作数不胜数,比较熟悉的如:57这些诗歌和《再别康桥》相比,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同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离别的对象特别这些诗歌和《再别康桥》相比,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同呢一般58柳永《雨霖淋》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种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沉重的悲愁。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沉重的愁绪。如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也是两眼泪汪汪的离情别绪。柳永《雨霖淋》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种离别的59读了《再别康桥》,我们没有这种沉重之感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营造的气氛轻松读了《再别康桥》,我们没有这种沉重之感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605,诗人告别康桥时,写入诗中的意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意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意象的选择新颖5,诗人告别康桥时,写入诗中的意象是“云彩”“金柳”“柔波”61体现三美主张

建筑美全诗形式整齐,以第四节为中心,互相对称,整饬匀称。

体现三美主张建筑美62

绘画美

画面美表现之一:诗人使用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象,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也用得颇为精到。画面美表现之二: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画面美之表现之三:善用比喻

绘画美画面美表现之一:诗人使用色彩较为绚丽的词63

音乐美

一是“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每个诗行六至八个字,节奏多为三拍,双行首字均缩一格。

二是用韵细密精巧,具有和谐回环之美。

三是多次复沓,产生了轻柔飘逸之美

音乐美644、风格:阴柔美轻轻、云彩、金柳、夕阳、新娘、波光、艳影、荡漾、软泥、柔波、水草、……4、风格:阴柔美轻轻、云彩、金柳、夕阳、新娘、波光、艳影、荡65徐志摩和《再别康桥》徐志摩和《再别康桥》66

一、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一、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67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68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69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70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711924年4月泰戈尔访华留影。右一是徐志摩,右二是林徽音,右三是泰戈尔,左一是梁思成。1924年4月泰戈尔访华留影。右一是徐志摩,右二是林徽音,右721924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4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73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1929年兼74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75主要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主要诗集76原配:张幼仪精神伴侣:林徽因妻子:陆小曼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徐志摩和他的三位女人原配:张幼仪精神伴侣:林徽因妻子:陆小曼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77徐志摩《再别康桥》课件78徐志摩之墓徐志摩之墓79再别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80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形成了他的“康桥理想”。在徐志摩的一生中,他曾写过的关于康桥的文字有:(1)《康桥再会吧》1922年“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此去身虽万里,梦魂也常绕汝左右……你岂非是生命的泉源?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康桥情结

康桥情结

81(2)《我所知道的康桥》1926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上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2)《我所知道的康桥》1926年82

(3)《吸烟与文化》1927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吟成了这首《再别康桥》传世之作。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3)《吸烟与文化》1927年83剑桥大学剑桥大学84

1920年,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习,1922年回国.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重游康桥,并写下文章<<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在归国途中写下<<再别康桥>>这首诗.1920年,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习,1985剑桥大学校园剑桥大学校园86剑桥闲适的生活剑桥闲适的生活87剑桥秀丽的景致剑桥秀丽的景致88《再别康桥》分析《再别康桥》分析89创作背景

此诗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途中。时间1928年11月6日,地点在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候着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景图,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忙着去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能把这次情感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创作背景此诗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途中。时间192890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云轻轻的我走了,我轻轻的招手,云91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三个轻轻的康桥的美丽,集中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的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珍爱,即使离别时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珍藏内心,展现出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并为全诗确定了静美的情感基调。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9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柳那河畔的金柳,柳93“柳”明明是碧绿的,诗人为何说是“金柳”?它沐浴在夕阳的金辉中。“柳”明明是碧绿的,诗人为何说是“金柳”?它沐浴在夕阳的金94把“金柳”喻为“新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金柳既为新娘,则暗示诗人是新郎,这一比喻表现诗人对康桥的恋恋不舍。把“金柳”喻为“新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金柳既为新娘95“金柳”除了表现康桥的美丽,还有什么言外之意?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所以,写金柳就是写离别。“金柳”除了表现康桥的美丽,还有什么言外之意?柳树是中国传统96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荇软泥上的青荇,荇97“招摇”一词,现今常含贬义,常与“过市”相连。那么,怎样理解诗中的“招摇”?招摇还有逍遥一义,而用逍遥来写水草,则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就跃然纸上了。它表现的是一种安闲、自在,用写人之词,来写水草,生动形象。“招摇”一词,现今常含贬义,常与“过市”相连。那么,怎样理解98怎样理解“油油”一词?油油,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来修饰招摇,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还使我们想见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那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波轻摆,自在安闲。这美景全靠招摇一词。怎样理解“油油”一词?油油,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99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潭那榆阴下的一潭揉碎在浮藻间,潭100“榆阴下的一潭”理应是清清的泉流,可诗人为何说它“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呢?晚霞倒映潭中,无论色彩还是模样,既像被浮藻揉碎的彩虹,也像彩虹一样绚丽的梦。“榆阴下的一潭”理应是清清的泉流,可诗人为何说它“不是清泉101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篙寻梦?撑一支长篙,篙102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沉默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103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悄悄悄的我走了,悄104在第5节末尾,诗人写自己“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而在第6节开头,诗人却又说“但我不能放歌”,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诗人幻想自己在康桥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快乐,而但我不能放歌是从幻想返回现实,表达此时不忍与康桥离别的心情,因此,第6节连用两个沉默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淡淡愁绪。在第5节末尾,诗人写自己“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而在第6节开头105云彩本来就不可能带走,诗人为何还要以“不带走一片云彩”结尾?

(1)呼应第1节的作别西天的云彩。(2)创设飘逸洒脱的意境。(3)启发读者揣摩其言外之意:既然不带走的是云彩,那么,带走的是什么呢?只能是对康桥深深的眷念吧?云彩本来就不可能带走,诗人为何还要以“不带走一片云彩”结尾?106徐志摩《再别康桥》课件107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云忆梦全诗的抒情脉络轻轻的我走了,我轻轻的招手,云忆梦全诗的抒情脉络108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柳

思梦那河畔的金柳,柳思梦109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荇

恋梦软泥上的青荇,荇 恋梦110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碎梦那榆荫下的一潭揉碎在浮藻间,碎梦111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篙寻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篙寻梦112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沉默哀梦

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哀梦113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悄别梦悄悄的我走了,悄别梦114忆梦、思梦、恋梦、碎梦、寻梦、哀梦、别梦

云彩、金柳、青荇、清潭、小船、康桥、云彩

忆梦、思梦、恋梦、碎梦、寻梦、哀梦、别梦云彩、金柳、青荇、115

徘徊悱恻,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思念佳人的复杂心情;从侧面反映“五四”从高潮到退潮,中国革命从蓬勃到挫折中追求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心灵历程。徘徊悱恻,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思念佳人的复杂心情;从侧面反映“116

《再别康桥》这首诗写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挚爱之情、惜别之情以及理想破灭的悲伤之情,情感无疑是浓烈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告别(轻柔)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轻轻的我走了,告别(轻柔)117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眷恋(热烈)恋人笔调浓烈而温柔对自由生活的企望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失落(感伤)理想的破灭与沉淀那河畔的金柳,眷恋(热烈)那榆荫下的118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感情高潮之所在寻梦(欢快)忘情的慰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情绪低落告别(沉静)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不愿破坏康桥的美不愿惊动康桥的情意寻梦?撑一支长篙,感情高潮之所在但我不能放歌,情绪低落119小结:、飘逸灵动的意境:选择有灵性的景,在变化中渲情。、有节制的宣泄:使悲情的人生诗意化。隽永、华丽而又飘逸

小结:隽永、华丽而又飘逸120告别(轻柔)眷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