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1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1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1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1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5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单元时空定位2、[考纲要求](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3、单元线索梳理项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发展历程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逐渐形成了冷战对峙的局面,1955年两极格局正式确立。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第三世界登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单元特征(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什么是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政治力量(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国际关系)。如近代国际格局主要是以英国为霸主的欧洲中心格局等◆什么是“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高考方向年份基本考向和核心素养考查2018年北京卷考查越南战争对美国财政的影响(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2019年无2020年全国Ⅱ卷考查二战后美苏关系——对抗与交流并存(考查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课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一、历史背景1、基本框架:二战后期确立的以美苏两国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实力变化:二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二、形成过程一)美国的“冷战”政策(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含义: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2、目的: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和共产主义蔓延,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加强对西欧的控制。3、实质:美国要称霸全球。4、表现: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铁幕”指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势力)2)正式开始: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3)经济上: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有利于欧洲国家的对话和合作,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杜鲁门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4)军事上:1949年,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二)、苏联的反制措施1、政治上: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经济上: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6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3、军事上: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三、两极格局的影响(“冷战”的影响)1、特点:美苏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冷战”对峙的重点在欧洲,“热战”的重点在亚洲。)2、表现: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②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1961年8月,东德开始修筑柏林墙2)局部热战①1950~1953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核危机:1962年,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苏联最终从古巴撤出导弹。(美苏在美洲冷战的表现)《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决议》在巴黎正式签署(1973年)3、影响1)积极: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1961年,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消极:①两强相争使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局部战争不断,国际局势紧张,世界不得安宁。②造成德国和朝鲜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③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课堂小训1.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4.两个阵营形成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看,这里两个阵营对立的实质是()A.两种社会性质不能相互兼容B.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竞争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火未熄D.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5.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应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美苏关系逐渐恶化B.中美关系彻底破裂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6.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7.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8.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9.2012年6月22日,美韩在黄海举行“最大规模的”实弹演练,朝鲜国旗被当做道具扮演打击目标。这引发了世人对新一轮冷战的担忧。关于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家利益之争是根本成因B.冷战期间世界没爆发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期间孕育着结束冷战的因素10.“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着,人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这段话中的“战争”指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B.朝鲜战争C.越南战争 D.海湾战争[思维导图]冷战的表现【思维发散】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各国综合国力的消长变化。二战后之所以出现两极格局,一是由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二是因为美苏两国实力的增强。【知识延伸】1、两极格局下的基本矛盾(1)美苏之间的矛盾。美苏争霸对苏联造成极大的损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 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3)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中苏关系恶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倾向,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4)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东西方两大集团之外增加了一支崭新的国际政治力量。【知识延伸】2、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知识延伸】3、冷战对中国的影响(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拒不承认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在军事上威胁中国。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方针。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转入战略防御。为了扭转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美国转而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为了抵抗苏联的压力,也需改善同美国的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中美建交。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课标: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高考考向:年份基本考向和核心素养考查2018年北京卷考查不结盟运动(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全国Ⅰ卷以图示形式考查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2019年海南卷考查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恢复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北京卷考查20世纪60年代日美经济关系(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江苏卷考查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考查历史解释核心素养)2020年全国Ⅲ卷以七十七国集团切入考查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演变(考查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全国Ⅱ卷考查欧盟的三大支柱之间的联系(考查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江苏卷考查欧盟的发展和作用(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天津卷考查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考查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山东卷考查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考查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洲人的欧洲”)1、走向联合原因:⑴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⑵经济恢复联系加强,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⑶各国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互相仇恨,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⑷受到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⑸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优势地位,认识到只有联合发展,才能重塑辉煌。(根本原因)⑹法德两个欧洲大陆宿敌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2、进程⑴1951年4月,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六国签订了《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法德开始和解。(即“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⑵1957年3月,6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⑶1967年7月,六国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没有英国、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⑷1968年,关税同盟建立,1979年成立了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⑸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⑹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成员国12个,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⑺1999年,欧元启动,2002年进入流通领域。⑻2007年成员国由12个发展到27个,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⑼2021年1月1日,英国退出欧盟。EuropeanUnion--EU最先由12国组成,反映的主题:欧洲的联合欧元:共有5、10、20、50、100、200、500元七种面额。欧元使用了欧洲不同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代表了七个不同时期的欧洲文化历史。正面拱门和窗户图案象征着开放和合作的精神,欧洲联盟的12颗星星代表动力和欧洲国家的团结,纸币背面的桥形建筑代表着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沟通。3.欧盟的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4.欧洲一体化的影响(1)对欧洲:经济上,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它们的经济实力,客观上也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政治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和美苏抗衡的力量,欧洲各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对世界: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推动了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3)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改善和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关系,推动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知识点拨:1,欧洲一体化的趋势⑴从单一的经济合作到多种经济合作,程度不断加深。⑵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军事领域。⑶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不断增多,合作程度不断加深。⑷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的新模式。2,欧盟的特点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军事合作,用同一个声音说话;范围大、国家多,主要由发达国家组成,合作程度最高。【易混警示】欧洲共同体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简称。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起步是欧洲煤钢共同体,而不是欧洲共同体。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原因①政治:战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外交: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③经济: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及援助。④文化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⑤科技: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加大发展高科技的力度2、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②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③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④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3、影响1)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经济领域多极化,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政治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试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3)亚太和平的隐患;日美关系由联盟到摩擦。出兵伊拉克的秘密特种部队谋求常任理事国席位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篡改教科书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二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的四个阶段(1)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2)20世纪60年代,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3)20世纪70年代,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4)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大国”外交。【议一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本的崛起?经验:1)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3)要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4)要抓住机遇。……教训:和平崛起、与邻为善……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背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美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政策。2、标志:1961年,在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中国当时参与其中、后来成为观察员国)。3、主张:①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和维护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②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②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易错分析: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四、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一五计划成就知识点拨:美苏冷战中“中间地带”崛起的三个重要表现“中间地带”即在美苏冷战中独立于两大阵营之外的“第三世界”。“中间地带”崛起的三个重要表现如下:(1)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3)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体现了不结盟运动的巨大能量。课堂小训1.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2.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3.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初已初露端倪,能体现这一说法的史实有()①欧共体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②1973年中东战争中日本采取与美国不同的外交政策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美国的霸权地位丧失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4.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B.欧洲一体化有利于美国对其加强控制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D.冷战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5.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世界格局的政策[思维导图]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特点特点:①多极化是一种趋势,而不是一种定势。②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③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错综复杂的过程。④多极化在全球各个地区和领域中都有所发展。思维发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霸权的衰落内容表现链接点政治西欧、日本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受到了苏联、西欧、日本的严重挑战,经济上与西欧、日本形成竞争局面,军事、科技上受到了苏联的挑战,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军事侵越战争失败外交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科技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标: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二战后:两极格局当今世界: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两极格局的终结一)过程1.东欧剧变(1)原因:①长期受苏联模式束缚,东欧国家形成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困难。②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推动。(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3)结果:1989年波兰第一个发生剧变;1990年10月,东德并入西德,两德统一;随后其它东欧国家也发生剧变,新政权向西方靠拢。2009年11月9日,德国迎来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有10万人当晚前往柏林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见证“多米诺柏林墙”倒塌。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1991年8月,“8•19”事件大权落入了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手中,苏联共产党彻底瓦解,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俄罗斯国旗升起【名师点拨】: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1、原因根本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政治体制僵化政治腐败;经济机制活力衰退,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丛生。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教训: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现象,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1、政治:(1)国际形势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缓和与和平、紧张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其中,严重干扰和平的因素有:霸权主义横行;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泛滥等。(2)造成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3)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2、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二、鼎足之势话西方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单极世界”,先后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2、西欧:欧共体扩大为欧盟,欧元诞生,欧洲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步伐。4、俄罗斯实力增强:进入21世纪普京带领俄罗斯人民逐渐走出低谷,实力有所增强。三、东方世界力量不断壮大1、不结盟运动进一步发展:1992年,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扩大,中国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2、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政治大国,并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四、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世界存在着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等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2、趋势: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课堂小训1.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