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八项课件_第1页
肝功八项课件_第2页
肝功八项课件_第3页
肝功八项课件_第4页
肝功八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功八项广医一院急诊科钟智成肝功八项广医一院急诊科肝功八项包括: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白蛋白、总胆汁酸、谷氨酰转移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肝功五项包括: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白蛋白、总胆汁酸、谷氨酰转移酶(GGT)。肝功八项包括: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白蛋白、总胆汁谷丙转氨酶(ALT)

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谷丙转氨酶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1.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急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阳性率为80%~100%,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转入正常,但如在100U左右波动或再度上升为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或亚急性肝坏死时,再度上升的转氨酶在症状恶化的同时,酶活性反而降低,是肝细胞坏死后增生不良,预后不佳。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临床意义:2.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转氨酶轻度增高(100~200U),或属正常范围,且AST>ALT。肝硬化、肝癌时,ALT有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可能并发肝细胞坏死,预后严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害,如心功能不全时,肝淤血导致肝小叶中央带细胞的萎缩或坏死,可使ALT、AST明显升高;某些化学药物如异菸肼、氯丙嗪、苯巴比妥、四氯化碳、砷剂等可不同程度地损害肝细胞,引起ALT的升高。3.但其他疾病或因素亦会引起ALT不同程度的增高,如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等亦可引起转氨酶升高。4.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所谓“酶胆为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前兆。临床意义:2.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转氨酶轻度增高(10血清总蛋白、白蛋白(1)血清总蛋白(TP,serumtotalprotein)

是血清所含各种蛋白的总称,包括血清白蛋白(A,albulin)和球蛋白(G,globulin

),各占60%和40%。(2)白蛋白(A,albulin)为血液中主要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其半衰期为15-19天。参考值:总蛋白:60~80g/L。白蛋白(A)为40-55g/L,球蛋白(G)为20-30g/L,白蛋白(A)/球蛋白(G)为1.5-2.5:1。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1)血清总蛋白(TP,serumtot(3)球蛋白(G,globulin)为血清总蛋白中除去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质(TP-A=G),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包括含量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各种糖蛋白,脂蛋白、金属结合蛋白和酶类等,球蛋白主要是由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合成,与机体免疫有关。(4)A/G比值>1,如<1称A/G比值倒置。A/G比值反映A、G浓度变化的关系,正常值1.5-2.5/1,肝功能损害严重时,A下降,G上升,使A/G比值变化,当A/G<1时,称A/G比值倒置。(3)球蛋白(G,globulin)为血清总蛋白中除去临床意义

1.总蛋白增高:1)血液浓缩,见重度腹泻、呕吐、高热、休克等2)蛋白质合成,主要是G,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淋巴瘤2.总蛋白降低:

1)血液稀释,各种原因所致的水盐潴留

2)各种原因的A降低临床意义

1.总蛋白增高:临床意义白蛋白降低:1)合成不足,常见肝脏损害(慢性肝病时,A

下降比急性肝炎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低于代偿期肝硬化)2)原料不足长期饥饿、腹泻、消化道肿瘤和消化不良等3)去路增加丢失过多:肾炎、肾病综合征、大量胸腹水、严重烧伤和失血消耗过多: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白蛋白增高:少见,脱水致血液浓缩临床意义白蛋白降低:临床意义球蛋白增高:1)感染、免疫反应,如TB、疟疾和血吸虫等

2)多发性骨髓瘤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球蛋白降低:合成降低,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免疫缺陷

临床意义球蛋白增高:血清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1.血清中胆汁酸含量增加时,表示肝脏有病变。而当回肠机能有障碍时,血清中胆汁酸含量会下降。2.发生急性肝炎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急剧升高;酒精性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血清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3.血清胆汁酸的定量测定可作为检测胆汁郁积的一种灵敏、特异的方法。在发生肝外胆汁阴塞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显著升高。4.由于未成熟胆汁酸的代谢,新生儿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成人。发生新生儿肝炎及各种儿科胆汁郁积症时,患者空腹胆汁酸水平均急剧升高。但是,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似乎并不足以鉴别诊断各种新生儿肝胆疾病。

参考值:5-10mmol/L临床意义:

3.血清胆汁酸的定量测定可作为检测胆汁郁积的一种灵敏、特异的α-L-岩藻糖苷酶(AFU)AFU是一种溶酶体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和体液中,参与糖蛋白及糖脂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分解代谢,肝脏是富含溶酶体的器官之一,当肝细胞癌变时,AFU合成增多,且肿瘤细胞膜通透性增大,释放入血的酶量增多,且降解速度减慢,因而引起血清AFU浓度升高。正常参考值:小于40U/Lα-L-岩藻糖苷酶(AFU)AFU是一种溶酶体水解酶,广泛α-L-岩藻糖苷酶(AFU)临床上,AFP是PHC实验诊断中最有特异性的标记物之一,其阳性率约60%~70%,因并非所有肝细胞癌都分泌大量的AFP,约40%早期PHC及15%~20%晚期PHC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是正常的,故仅靠AFP诊断肝癌尚有漏诊的可能。AFU可提高PHC诊断的准确性,起到互补的作用。AFU阳性对AFP阴性的PHC患者的意义更为重大。同时,AFU的高低与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的关系,可能有利于小肝癌的诊断。α-L-岩藻糖苷酶(AFU)临床上,AFP是PHC实验临床意义:★AFU升高:肺癌、乳腺癌、子宫癌以及肝硬化、糖尿病也可见升高。AFU在糖尿病糖代谢失控时明显偏高,可作为糖尿病观察控制的临床指标。妊娠期间,AFU升高,分娩后血清AFU迅速下降。临床意义:★AFU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

原理:γ-谷氨酰转移酶(γ

GGT)。GGT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苷肽的代谢。肾脏、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增高。γ—谷氨酰转移酶:

原理: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临床意义参考值:硝基苯酚连续监测法(37。C):<50U/L。临床意义:(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所致的慢性胆汁淤积,肝癌时由于肝内阻塞,诱使肝细胞产生多量GGT,同时癌细胞也合成GGT,均可使GGT明显升高,可达参考值上限的10倍以上,以GGT2增高为主。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临床意义参考值:硝基苯酚连续监测法(37。临床意义:

(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4)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GGT亦可轻度增加。临床意义:

(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3.7μmol/L(1-8mg/L)。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肝功八项课件血清总胆红素(TB)和结合胆红素(CB)测定的临床意义:

胆红素主要反映肝脏的排泄功能。1.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的意义

(1)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的鉴别超过17.1μmol/L时,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当超过34.2μmol/L时出现临床可见黄疸。

(2)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和预后的判断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反映有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胆某些疾病如胆汁淤积型肝炎时,尽管肝细胞受累较轻,血清胆红素却可升高。

血清总胆红素(TB)和结合胆红素(CB)测定的临床意义:

胆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的意义(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时测定有助于了解疾病严重程度。(4)成人溶血性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很少超过85.5μmol/L,如超过此值,常表示有肝细胞损伤或胆管阻塞。(5)血清总胆红素减少,主要见于癌或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的意义(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时测定有助于了解血清结合胆红素测定的意义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可用于鉴别黄疸类型。

(1)比值<20%溶血性黄疸,陈发性血红蛋白尿,恶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2)比值40%~60%肝细胞性黄疸。(3)比值60%阻塞性黄疸血清结合胆红素测定的意义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可用于鉴别三种类型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

类型血液尿液粪便颜色

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胆素原

正常有无或极微阴性阳性棕黄色溶血性黄疸高度增加正常或微增阴性显著增加加深肝细胞性黄疸增加增加阳性不定变浅梗阻性黄疸不变或微增高度增加弱阳性减少或消失变浅或

陶土色三种类型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类型谢谢!肝功八项课件肝功八项广医一院急诊科钟智成肝功八项广医一院急诊科肝功八项包括: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白蛋白、总胆汁酸、谷氨酰转移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肝功五项包括: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白蛋白、总胆汁酸、谷氨酰转移酶(GGT)。肝功八项包括: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白蛋白、总胆汁谷丙转氨酶(ALT)

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谷丙转氨酶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1.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急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阳性率为80%~100%,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转入正常,但如在100U左右波动或再度上升为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或亚急性肝坏死时,再度上升的转氨酶在症状恶化的同时,酶活性反而降低,是肝细胞坏死后增生不良,预后不佳。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临床意义:2.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转氨酶轻度增高(100~200U),或属正常范围,且AST>ALT。肝硬化、肝癌时,ALT有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可能并发肝细胞坏死,预后严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害,如心功能不全时,肝淤血导致肝小叶中央带细胞的萎缩或坏死,可使ALT、AST明显升高;某些化学药物如异菸肼、氯丙嗪、苯巴比妥、四氯化碳、砷剂等可不同程度地损害肝细胞,引起ALT的升高。3.但其他疾病或因素亦会引起ALT不同程度的增高,如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等亦可引起转氨酶升高。4.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所谓“酶胆为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前兆。临床意义:2.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转氨酶轻度增高(10血清总蛋白、白蛋白(1)血清总蛋白(TP,serumtotalprotein)

是血清所含各种蛋白的总称,包括血清白蛋白(A,albulin)和球蛋白(G,globulin

),各占60%和40%。(2)白蛋白(A,albulin)为血液中主要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其半衰期为15-19天。参考值:总蛋白:60~80g/L。白蛋白(A)为40-55g/L,球蛋白(G)为20-30g/L,白蛋白(A)/球蛋白(G)为1.5-2.5:1。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1)血清总蛋白(TP,serumtot(3)球蛋白(G,globulin)为血清总蛋白中除去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质(TP-A=G),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包括含量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各种糖蛋白,脂蛋白、金属结合蛋白和酶类等,球蛋白主要是由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合成,与机体免疫有关。(4)A/G比值>1,如<1称A/G比值倒置。A/G比值反映A、G浓度变化的关系,正常值1.5-2.5/1,肝功能损害严重时,A下降,G上升,使A/G比值变化,当A/G<1时,称A/G比值倒置。(3)球蛋白(G,globulin)为血清总蛋白中除去临床意义

1.总蛋白增高:1)血液浓缩,见重度腹泻、呕吐、高热、休克等2)蛋白质合成,主要是G,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淋巴瘤2.总蛋白降低:

1)血液稀释,各种原因所致的水盐潴留

2)各种原因的A降低临床意义

1.总蛋白增高:临床意义白蛋白降低:1)合成不足,常见肝脏损害(慢性肝病时,A

下降比急性肝炎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低于代偿期肝硬化)2)原料不足长期饥饿、腹泻、消化道肿瘤和消化不良等3)去路增加丢失过多:肾炎、肾病综合征、大量胸腹水、严重烧伤和失血消耗过多: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白蛋白增高:少见,脱水致血液浓缩临床意义白蛋白降低:临床意义球蛋白增高:1)感染、免疫反应,如TB、疟疾和血吸虫等

2)多发性骨髓瘤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球蛋白降低:合成降低,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免疫缺陷

临床意义球蛋白增高:血清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1.血清中胆汁酸含量增加时,表示肝脏有病变。而当回肠机能有障碍时,血清中胆汁酸含量会下降。2.发生急性肝炎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急剧升高;酒精性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血清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3.血清胆汁酸的定量测定可作为检测胆汁郁积的一种灵敏、特异的方法。在发生肝外胆汁阴塞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显著升高。4.由于未成熟胆汁酸的代谢,新生儿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成人。发生新生儿肝炎及各种儿科胆汁郁积症时,患者空腹胆汁酸水平均急剧升高。但是,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似乎并不足以鉴别诊断各种新生儿肝胆疾病。

参考值:5-10mmol/L临床意义:

3.血清胆汁酸的定量测定可作为检测胆汁郁积的一种灵敏、特异的α-L-岩藻糖苷酶(AFU)AFU是一种溶酶体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和体液中,参与糖蛋白及糖脂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分解代谢,肝脏是富含溶酶体的器官之一,当肝细胞癌变时,AFU合成增多,且肿瘤细胞膜通透性增大,释放入血的酶量增多,且降解速度减慢,因而引起血清AFU浓度升高。正常参考值:小于40U/Lα-L-岩藻糖苷酶(AFU)AFU是一种溶酶体水解酶,广泛α-L-岩藻糖苷酶(AFU)临床上,AFP是PHC实验诊断中最有特异性的标记物之一,其阳性率约60%~70%,因并非所有肝细胞癌都分泌大量的AFP,约40%早期PHC及15%~20%晚期PHC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是正常的,故仅靠AFP诊断肝癌尚有漏诊的可能。AFU可提高PHC诊断的准确性,起到互补的作用。AFU阳性对AFP阴性的PHC患者的意义更为重大。同时,AFU的高低与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的关系,可能有利于小肝癌的诊断。α-L-岩藻糖苷酶(AFU)临床上,AFP是PHC实验临床意义:★AFU升高:肺癌、乳腺癌、子宫癌以及肝硬化、糖尿病也可见升高。AFU在糖尿病糖代谢失控时明显偏高,可作为糖尿病观察控制的临床指标。妊娠期间,AFU升高,分娩后血清AFU迅速下降。临床意义:★AFU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

原理:γ-谷氨酰转移酶(γ

GGT)。GGT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苷肽的代谢。肾脏、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增高。γ—谷氨酰转移酶:

原理: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临床意义参考值:硝基苯酚连续监测法(37。C):<50U/L。临床意义:(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所致的慢性胆汁淤积,肝癌时由于肝内阻塞,诱使肝细胞产生多量GGT,同时癌细胞也合成GGT,均可使GGT明显升高,可达参考值上限的10倍以上,以GGT2增高为主。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临床意义参考值:硝基苯酚连续监测法(37。临床意义:

(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4)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GGT亦可轻度增加。临床意义:

(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3.7μmol/L(1-8mg/L)。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肝功八项课件血清总胆红素(TB)和结合胆红素(CB)测定的临床意义:

胆红素主要反映肝脏的排泄功能。1.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的意义

(1)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的鉴别超过17.1μmol/L时,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当超过34.2μmol/L时出现临床可见黄疸。

(2)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和预后的判断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反映有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胆某些疾病如胆汁淤积型肝炎时,尽管肝细胞受累较轻,血清胆红素却可升高。

血清总胆红素(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