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莘农国医大师治疗中风经验_第1页
程莘农国医大师治疗中风经验_第2页
程莘农国医大师治疗中风经验_第3页
程莘农国医大师治疗中风经验_第4页
程莘农国医大师治疗中风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程莘农国医大师治疗中风临床经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纪晓平

2008年4月15日第一页,共六十三页。一前言二中风理论研究

1中风是百病之首

2重视《内经》与杨氏病因说

3推崇杨氏“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与“治症总要”

4推崇李学川大接经气法

5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三临床治疗经验

1中风治脑,必用百会第二页,共六十三页。.第三页,共六十三页。第四页,共六十三页。第五页,共六十三页。第六页,共六十三页。第七页,共六十三页。第八页,共六十三页。第九页,共六十三页。第十页,共六十三页。第十一页,共六十三页。第十二页,共六十三页。第十三页,共六十三页。第十四页,共六十三页。第十五页,共六十三页。第十六页,共六十三页。第十七页,共六十三页。2倡用四关,调理气血

3善用对穴,调整阴阳

4风火痰虚瘀,辨证取穴

5未病先刺,扶土抑木

6穴法准确,疗效培增

7三才进针,补泻得宜

8妙用配方,针药同理

9八纲既定,守方不移四针灸治疗中风55例疗效观察第十八页,共六十三页。

前言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程莘农教授,1921年平8月生于江苏省江阴市。1930年随父学中医,1936年拜淮阴名医陆慕韩为师。1939年开业行医,1947年取得中医师合格证书。解放初期在江苏省清江市中西医进修班,江苏省中医进修学院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1957年调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任教。至今从事中医针灸临床60余年。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中国科学院生物工程院院士。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等职。第十九页,共六十三页。

学术思想、理论建树1首创灵素学派中医学者研究内经,多言《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篇,灵枢经八十一篇。多以素问为首,灵枢为次。可称为素灵派。程氏认为是先有灵枢,后有素问。《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云:“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性,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利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第二十页,共六十三页。《黄帝内经》是一部集天文、地理、物候、哲学、生理、病理、解剖、中药、针灸、按摩、导引、养生等学科的综合性著作。但很大篇幅都是讲针灸的。详于针灸,略于中药。清代名医徐灵胎(江苏吴县)《医学源流论》云:“黄帝内经,言针灸者,十之七八,言方药者十之二三”。凡药三分毒,《内经》实际上最倡导用针灸治病。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三页。2天地人三才合一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天地人的合谐统一。《素问·

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程氏针灸理、法、方、穴、刺五步均贯穿天地人合一思想。程氏讲灵枢经时特别重视前九篇文章。《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本输第二法地》、《小针解第三法人》、《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根结第五法音》、《寿夭刚柔第六法律》、《针第七法星》、《本神第八法风》、《终始第九法野》。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三页。3源于内难,旁及诸家程氏学术思想源于内难,又吸取后世多家之长。比较推崇晋《针灸甲乙经》、宋《铜人输穴针灸图经》利于穴位考证。元滑寿《十四经发探》,考证经脉。程氏有“交经八穴的初步探讨”元、窦桂芳《针灸指南》。程氏有“子午流注,灵龟八法”讲义。明、杨继洲《针灸大成》。认为杨氏在中风病因、危证治疗、半身不遂治疗、预防等方面超过前人,有许多独到之处。推崇清李学川《针灸逢源》。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三页。二中风理论研究1中风是百病之长明杨继洲《针灸大成》续增治法中风论:“且中风者,百病之长,至其变化各不同焉”。程氏认为中风是中医内科风、痨、臌、膈四大病之首。中风是针灸科风、瘘、痹、痛四大证之首。60年代WHO世卫组织调查57个国家,脑血管病列为前三种病死因的有40个国家。日本宫奇大学校长司马中风中风占日本死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三页。因之首。北京市1973年调查35万人,也列城乡死亡人口之首。21世纪以来排序变化为:心血管、脑血管病、肿瘤。2推崇《内经》与杨氏病因说(1)中老年病:《素问·题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提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我在程老的病例中调查100例,平均发病55.34岁.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三页。(2)饮食不节

《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消瘅,仆击偏枯……,肥贵人膏梁之疾也”。现代认为高血脂症、高蛋白血症、高血糖症使血液粘度增加,易生动脉硬化和血栓。饮酒伤肝,《素问·上古天真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故半百而衰矣”。(3)七情所伤

《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杨氏《针灸大成》中风论里介绍了“怒中”、“思虑中”、“喜中”、“气中”、“气劳中”、“惊中”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三页。(4)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房劳过度。《针灸大成·治症总要》:“房室过多,醉饱不避风寒,贼风串入经络”。(5)气候因素感受风寒或气候寒冷惚发中风。《素问·脉解篇》:“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而跛也”。《素问·阴阳类论》:“三阳独至,期在石水”。《素问·著至教论》:“三阳并立,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九窍皆塞,阳气旁溢”。据宣武医院统计618例脑溢血,春季发病22.4%,夏22.8%,秋季19.7%,冬季36.6%。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三页。3推崇杨氏“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与“治症总要”。

《针灸大成》“中风瘫痪针灸秘诀”引《乾坤生意》:中风入脏,以致气塞痰壅,不语昏危:百会、大椎、风池、肩井、曲池、足三里、间使七穴。针。中风风邪入腑,以致于足不遂:百会、耳前发际、肩髃、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七穴。灸。中风口眼歪斜:听会、颊车、地仓。灸

《针灸大成·治症总要》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三页。中风不省人事:人中、中冲、合谷问曰:此病如何而来?已上穴法,1针之不效奈何?答曰:针力不到,补泻不明,气血错乱,或去针迷,故不效也,前穴未效,复刺后穴:哑门、大敦。半身不遂: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绝骨、昆仑。问曰:此症针后再发何也?答曰:针不知分寸,补泻不明,不分虚实,其症再发,再针前穴,复针后穴:肩井、上巨虚、委中。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三页。4推崇李学川大接经气法清、李学川《针灸逢源》。认为中风半身不遂是经气不通。特别是阳经,阳主动,阴主静。提出大接经气。如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起点)→合谷→曲池→肩髃→迎香→醒脑开窍,强心,治心率失常。手少阳三焦经:关冲(起点)→外关→三阳络→肩髎→翳风→丝竹空(终点)第三十页,共六十三页。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起点)→后溪→养老→肩贞→颧髃→听宫(终点)足阳明胃经:承泣(起点)→地仓→颊车→梁门→天枢→髀关→足三里→解溪→历兑(终点)足少阳胆经:瞳子髎(起点)→完骨→阳白→风池→肩井→带脉→环跳→阳陵泉→悬钟→足窍阴(终点)足太阳膀胱经:睛明(起点)→通天→风门→肝俞→肾俞→秩边→委中→昆仑→至阴(终点)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三页。5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针灸大成》预防中风:灸足三里、绝骨、四处。立夏5月5日,立秋8月7日必灸。各灸三壮,化脓灸。可用艾条灸。中风先兆: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发麻,良久方解,此中风之候也。便宜急灸足三里、绝骨、百会、耳前发际。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三页。

中风先兆多在中风前1——3年内发现。见于脑动脉感化症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医林改错》中风先兆症状32种:头晕、头沉、耳鸣、鼻中冷气、上下唇发紧、口角流涎,一过性无记忆、一过性语无论次,手指麻、麻、足踝无力、手指缝觉有冷气、头项发直、睡卧深沉、手指一时曲而不伸等。病例:李××,男,68岁。农民。1979年12月20日初诊。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三页。

诊见:双臂运动不灵活,手足无力,手足麻木五天,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平时有时眩晕,有高血压病。服中药未愈。检查:BP170/95㎜Hg,语言欠利,口角轻微左歪,四肢无力,手足时麻,头晕,目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辩证:肝阳上亢,痰浊内阻,经气不通。西医: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三页。

治则:平肝、化痰、通经络取穴:百会、合谷、太冲、丰隆、外关、足临泣、廉泉不留针。右地仓、颊车、承浆,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针一次。针5次后诸症消失,BP140/90㎜Hg。后又每周针2次,又针5次以巩固疗效。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三页。

三临床治疗经验1中风治脑,必用百会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腑”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素问·调经论》:”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三页。

西汉司马迁写《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约公元前600年,“扁鹊过虢国,虢太子死”‘“其死未能半日”,“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至阴,当尚温也”。“扁鹊乃使其弟子子阳砺针砥石,自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剂治之,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但服汤药二旬而复故”。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三页。2.倡用四关,调理气血中风病机是气血逆乱于头,调理气血最为重要。《灵枢·力针十二原》:“五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四关本意是肘、膝关节。四关穴首见于《针灸大成·标幽赋》。即两合谷,两太冲穴。合谷为手阳明大肠原穴。可调理全身之气,合谷双为四总穴,治疗头面部要穴,善治头痛、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三页。眩晕、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半身不遂、发热、恶寒、隐疹、齿痛、鼻渊等症《输穴学》(杨甲三主编)。太冲为肝经原穴,肝藏血,可调理全身血量,有平肝降逆之效。故可治疗上实下虚之中内忧外患病。二穴合用可调理身气血。实验证明可改善脑血流供给。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三页。3善用对穴,调整阴阳中风闰身不遂常见足内翻,足外翻。上肢拘急或驰缓。总为经气不通,阴阳失衡。李时珍《奇经八脉考》:“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针灸大成·标幽赋》:“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程氏喜用对穴,上肢:内关、外关。曲池、少海。中府、肩贞。下肢: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阳交、三阴交。申脉、照海。第四十页,共六十三页。4风火痰瘀虚,辩证取穴中风多为肝风挟痰瘀证。肝风:风池、风府、风市、翳风、风门痰:丰隆瘀:膈俞、血海、三阴交火:行间、侠溪虚:足三里、关元、太溪、肾俞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三页。5未病先刺,扶土抑木治未病是《内经》的学术思想。《素问·玉机其脏论》:“五脏有病,各传其所胜”。《难经》:“见肝之病,由知肝传脾,故先实其脾气”。程氏认为在治疗疾病时,不仅要治疗已病的脏腑,同时应考虑到相关的脏腑。如治疗中风时,病机主要为内生肝风。脾胃应早期治疗,并有扶土抑木之效,可加速病情的好转。如患者周××,男,51岁。4个月前突发左侧偏瘫,伴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在空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三页。军某院诊为脑出血,住院治疗20天,左上肢功能基本恢复。但手臂仍无力,手指麻木,左下肢运动欠灵活,扶杖能行走200米。伴有头胀,多梦,口苦,自汗,舌质胖,紫暗。苔黄腻,脉沉滑。肝阳上亢,风话阻络,郁久化热。处方:百会、大椎、风池、合谷、太冲、外关、八邪、阳陵泉、悬钟。平肝潜阳,化痰通络。治疗一周,病情无大变化,程老外出开会返回,指出本证有土虚之证,当以健脾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三页。治疗一周,病情无大变化,程老外出开会返回,指出本证有土虚之证,当以健胃,扶土抑木。原方加入足三里,补法,留针30分钟。治疗2次后自汗,左肢无力明显好转。治疗4次后,手指麻木消失,行走已不用拐杖。治疗16次后,诸症消失,恢复半日上班。程老讲,补双足三里等于吃两只老母鸡。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三页。6穴法准确,疗效倍增百会取《甲乙》说法:“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又称三阳五会:督脉、足太阳、足厥阴、手少阳、足少阳之会。中风、不语、尸厥大敦:足母趾外侧,去爪甲角0.1寸处太冲:足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取穴。《甲乙》:“在足大指本节后1.5寸陷者中。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三页。

地仓:《甲乙》:挟口旁4分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须根据胖瘦,胖者不止1横指。三阴交:《甲乙》:内踝上3寸,骨下陷者。申脉:《甲乙》:足外踝下陷者中,容爪甲许。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三页。照海::《甲乙》:足内踝下1寸。晴明:目内眦外上方凹陷面中取穴。《输穴学》。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输穴学》阴陵泉:《甲乙》:膝下内侧辅骨下陷者中,伸足仍得之。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三页。7三才进针,补泻得宜程老在多年临床中,总结出天人地三部进针补泻法,实用而有效。对于历代多种复式手法,程老认为,有些属于巧立名目,难以掌握,又乏实效。如青龙摆尾,赤凤摇头,二龙戏球,凤凰展翅。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三页。

单手进针,右手持针有力,讲指力。进针时精神集中,“手如握虎,如临深渊“。快速现时入穴位皮下”伏如弓弩,起若发机“。天部就在皮内和皮下。天部有诸多络脉、孙络、营卫之气运行于天部。肺和皮毛,主一身之气。刺入天部后,可提插捻转,据证虚实,实行补泻手法。意在通利一身之气,调和营卫。善于治疗皮肤麻木不仁,发热恶寒,咳嗽气喘等症。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三页。

人部:从皮下了解刺入肌肉层。人部主要是肌层,脾主肌肉,在人部据证虚实,施以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以调理脾胃,补后天之本。善治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脾胃不和之症。(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地部:位于深层肌肉,筋膜,骨膜。肝主筋,肾主骨,在地部据证施以补泻第五十页,共六十三页。手法,可调理肝肾。善治深层肌肉劳损,筋膜炎,骨关节病,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咳嗽、哮喘等,增加免疫功能。(关元、大椎、膻中)。天人地进针,兼适当补泻。对人的心肺、脾胃、营卫、气血总体调整,故属于整体治疗方法。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三页。8妙用配方,针药同理程老热谙中药及方剂,常用中药处方比喻针灸处方。如中药治疗心肾不交失眠症有交泰丸,用黄连、肉桂。程老脾用神门、太溪。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的病人,内科用李东垣的补中溢气汤治疗。程老用百会、气海、足三里、三阴义、阳陵泉、曲池组方治之。认为气海补全身之气相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三页。当于党参、黄芪;足三里健脾胃补气,相当于白术、甘草。三阴义补血相当于当归。百会升阳益气相当于升麻。阳陵泉和解少疏肝理气,相当于柴胡。曲池疏懈解表,调和营卫,类似于生姜、大枣。程老临床中多用此方及随症配穴治疗多种病症。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三页。

病例:郑××,女,52岁。自述三年前始有左手发麻无力,二年前又有语言不利,右手书写困难,一年前双下肢无力,服用西药未见好转。西医诊为“帕金森氏病“、诊见:全身活动缓慢,虚弱夫力,语声低微,气短头晕,吞咽不利,干咳,食欲不振,精神抑郁,四肢沉重。大便干,舌苔红,苔薄白,脉弦弱无力。证属脾气不升,气血两虚,筋肉失养,兼有虚风内动。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三页。

处方: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义、阳陵泉、曲池、风池、合谷、太冲。疗效:治疗10次后,患者食欲增加,行走较前有力,左手麻木好转。于上方再加廉泉、肝俞、肾俞。再治13次,诸症基本消失。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三页。9八纲既定,守方不移程老认为,外感病与内伤病不同,外感病是感受外邪六淫,自外向内转变,如伤寒按六经传,温病按卫气营血传变。初起多为急性热,传变迅速,几乎每日症状都会变化,辩证、立法、处方亦应随之而变。程老认为急性外感病,每日都应更方。才能符合病情。而内伤病多因饮食劳倦,七情等因素缓慢发病,逐渐加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三页。重。一但形成,症情稳定,变化较少。某些症状可持续数月、数年。所以应抓住病因、病机,确立脏腑、寒热、虚实。一但确诊,选穴配方,则守方不移,平时只有随症加减变化不大。如治疗中风55例,最少治疗10次,最多治疗60次。其它病有时坚持治疗数年。基本守方不变。自信不疑。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三页。

病例1:刘×,男,51岁,干部。1980年1月3日初诊。患者右侧半身不遂,语言不利3天。80年1月1日晨起发现右半身不遂,右侧手足麻木。到某医院急诊,BP190/120㎜Hg。诊为脑血栓形成。患者高血压已8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