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_第1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_第2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_第3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_第4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这局部学问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1—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把握了乘法口诀的意义,会运用1—7的乘法口诀进展简洁的乘法计算。这局部学问为学生学习8的乘法口诀打下了根底。教材处理“8的乘法口诀”的口诀引入,不是抽象地直接搬出口诀,而是先通过小狗在数轴上跳,一次跳8,二次跳几,三次、四次……这样形象的例子,进而推导出8的乘法口诀。学生易于把握和承受。

二、学情分析

该班有学生40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肯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特殊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拟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索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萎缩心情。我应逐步引导他们开拓思维的空间,胜利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经受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能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进展简洁计算。

3.让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要求记忆的口诀随着所学学问逐步增多。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今日,有一位客人来到我们班,谁呢?(电脑演示“蓝猫”)蓝猫得知同学们学习了许多学问,想考一考我们。

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3×4,5×6,4×5,3×2,7×4,5×7,7×5,7×6,

2.师:蓝猫看到我们那么厉害,可不服气了,它又出了几道题目。看看我们小朋友能不能闯过难关,做的又快又精确。(电脑演示)

说说消失口诀的前一句和后一句

(二)探究新知

1.由蓝猫跳数轴引出一个8至8个8的连加。

师:再来看看蓝猫又干什么?(电脑演示)

师:“这是蓝猫,它得意运动了,是我们数学王国的运动健将哩,你看,它又在那里跳了。”(展现数轴)

师:请小朋友一起来观看一下,蓝猫是怎么跳的?蓝猫第一次从0跳到了几?

师:接下来它要顺着数轴连续跳,每次跳的长度与第一次一样,那么蓝猫其次次会跳到几呢?

师:谁能来说说为什么?

生:由于蓝猫这一次跳得与第一次、其次次的长度都一样。

师:那么蓝猫第四次、第五次……第八次分别能跳到哪里呢?说说为什么。

学生反应。

师:求几个8相加什么方法更简便?(乘法)

出示课题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2自编8的乘法口诀

带蓝猫参观鼓号队。要求同学观看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电脑演示)

师:每个小朋友可以依据蓝猫今日跳数轴的表现来求1排到8排各有多少人(给学生3分钟的练习时间,并且反应于书本上

个别学生反应,教师准时订正错误。

再依据算式编8的乘法口诀。

师:对于他们编的8的乘法口诀,你还有什么意见或者补充吗?

学生争论再反应在黑板上。

3.记口诀

师:编的那么好的乘法口诀,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读一遍吧。

师生齐读口诀。

师:蓝猫又说话了:“你们熟悉了8的乘法口诀,里面有8个朋友。你们能一下子就把每个朋友都记住吗?还是让我蓝猫来告知你们一个方法吧。你们可以先观看每一个乘法口诀朋友的特点,再比拟比拟。这样就好记多了。”

学生比拟并反应:①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总比下一句的第一个数多一;

②每一句的其次个数都是8;

③每一句口诀的得数十位上依次增加,个位依次削减;

④积一个比一个依次多8。

师:说一说你觉得哪个口诀朋友比拟好记。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反应,教师准时赐予评价。

师:蓝猫直挠头,忘了六八多少怎么办?

师:用你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记住这几位朋友。(两分钟)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同桌互背、开火车背口诀

(三)练习

1.出示8的乘法口诀卡片

师:波波给我们带来了8的乘法口诀的相片。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几位好朋友?

8×48×73×88×8

8×28×51×86×8

2、才智星

一八得()()十六()八三十二()二十四

()八五十六五八()()八六十四六八()

(四)实践运用

师: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8的乘法口诀?

①螃蟹:一只螃蟹一条腿,三只螃蟹呢?

②教室里横着数有7排,每排8人,还多2人(竖着数有8列,每列7人,还多2人)可算出全班多少人?

(五)总结

师:今日我们跟着在数学王国里逛了一圈,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根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根底。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育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力量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学问,只是有一些模糊的熟悉,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教师看来特别简洁,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索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索的价值,有的甚至稚嫩,我们重在培育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洁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剧烈的奇怪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怀疑的问题确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准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展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舞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胜利的欢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假如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准时与旧学问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承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准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才智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学问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索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学问构建的途径必定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行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敬重学生,鼓舞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根底上,呈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根底上,教师要鼓舞学生不满意于课本学问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才智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到达对课本学问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楚的学问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力量。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转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供应的素材。教师必需站在学生进展的高度,依据学生预习的状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敏捷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敏捷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效劳,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熟悉浮浅。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细心设计教学过程,奇妙的将教材的学问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留意为学生的学习供应适宜的空间。学生的心理构造、承受力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展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二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完毕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赐予示范,以此逐步培育学生预习的力量和意识。在预习过程中,要鼓舞学生发觉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取消的原教材了除法的“两种分法”,但依旧强调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熟悉和理解。由于学生假如不理解除法的意义,今后就不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通过供应学生宠爱的帮熊猫妈妈分竹笋的教学情境,有效地组织实施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以达成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的教学目标,力求使学生在经受体验除法意义的过程中,协调进展他们的动手力量、表达力量、思维力量。

熟悉的过程应当是体验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总有一种剧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个发觉者、探究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胜利,期望体验到制造的欢乐。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学问简洁机械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经受建构学问的过程。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帮熊猫妈妈分竹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熟悉和理解除法算式的两种不同含义,把抽象的除法算式与详细的情景联系起来,为今后学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根底。

表达的过程应当是标准的过程。数学语言是标准和严谨的,能用标准的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的事和物,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二年级学生要实现在观看的过程中由日常用语到标准的数学语言、由详细到抽象的转变,是不简单的,他们进展抽象概括的力量还相当薄弱,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教师依据预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除法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逐步标准他们的数学语言。整节课,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描述除法算式在不怜悯境中的不同意义,例如:例4中12÷4=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而例5中20÷4=5表示把20个竹笋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也就是求20里面有5个4。这些数学语言的描述,表达出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已从详细过渡到抽象,表达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进展轨迹。

应用的过程应当是进展的过程。用数学是数学进展的需要,是学习数学的最终归宿。本节课,在学生理解了除法算式的含义之后,教师将学问面进展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找找生活中能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要求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含义,这是对学生把握本节课学问的检验,由于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的除法的含义的根底上才能做到这一点。本节课,教师给学生供应了充分的时空和沟通的平台,不仅有效地把握了本节课的学问,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应用数学意识,也使学生的而数学力量和思维品质真正得到了进展。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先复习5的乘法口诀并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在复习旧知时,有意识的询问学生假如不记得其中一句口诀应当如何解决,学生能道出联系上句或者下句口诀的答案来推算。接着我引导学生观看《做家务》主题图,由于摆碗筷是学生常常接触的,所以讲起来学生并不感到生疏,还能引起他们的奇怪心,毕竟摆碗筷和学习数学有什么联系呢?我和学生共同探究了1、2、3分别乘2的乘法算式及口诀,剩下的口诀我请每位学生把所需的筷子数填在表格里,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让他们边摆边填表,1双2根,2双4根……再利用表格列出乘法算式,并依据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在记忆口诀方面,我先让学生找出2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利用这个规律记忆,再请学生以集体背、对口令等方式记忆口诀。突出了从数数——填表——列式——编口诀——记忆口诀的学习过程。

这节课,我认为胜利的方面有:

1、以详细的生活情境引入,与生活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创设小明摆筷子的情境,解决9双筷子有多少根,让学生经受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与同学沟通,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保证了探究活

动的高效性。

缺乏的方面有:

1、课堂时间的掌控上,由于前期复习练习时间过长,导致后期编制2的乘法口诀时间不够,并且还未完成表格。

2、力量提升方面。第一,在编制“二五一十”时,我想让学生发觉这句口诀中同时涉及到“2”与“5”,在今后的口诀中都可以把握此方法;其次、我还有一个设想,“假如有10位客人需要多少根筷子呢?”、“14根筷子能给几位客人呢?”此类问题也由于时间不够未能提出。

3、练习量不够。在最终的环节上我以背诵口诀Pk赛来调动学生的心情,假如能留1/2或1/3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可能效果会更好。

学生方面

1、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欠佳,小组合作意识不强。

2、在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再编制口诀时,我发觉还是有个别学生理解力量差,没弄清一双和一根,会给“每位客人”一根筷子。

假如我再上这节课,第一恰当掌控课堂时间,本班学生大局部对2的口诀已经把握的差不多了,完全可以用激扬的心情去感染他们、也可以一轮一轮的Pk战去调动他们的心情。但我想讲的细、精、透,导致语速慢了,时间不够用;其次,我会在记忆口诀方面多下点功夫,让学生探究记忆口诀的方法,并依据口诀的规律记忆,请记得快的同学谈谈记忆方法,并请学生口头编应用题,如:一支圆珠笔要2元,买6支要几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严密联系。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试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森林王国才智爷爷”、“密码门”、“见面握手”、“乒乓球竞赛”、“服装搭配”、“选道路”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何谓排列,何谓组合。我觉得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比拟好: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整节课始终用创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加激发积极性。首先由“密码门”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学问,再引导学生用二个数字探究排列组合的规律,过渡到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究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稳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见面握手”和“服装搭配”。

二、供应学生实践操作的时机。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活动的时机。本节课以“森林王国才智爷爷”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3个实践操作的时机:找密码、见面握手、服装搭配。通过创设“找密码”中好玩的数字排列,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握手活动、乒乓球竞赛、衣服的穿法”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像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当是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背景动身,向学生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时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殊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设计时,留意选则合作的时机与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加,我选择了让学生同桌合作;在解决重难点时,我选择了学生6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尽量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赐予指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准时、正确的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领悟新知。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加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胜利,猎取了数学学问,真正表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堂课做到了面对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拟突出,学生参加的面比拟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觉了只有根据规律有挨次地排一排,才能实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这节课也存在很多缺乏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留意以下几个问题: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觉了以下几点缺乏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拟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出示了两种方法后,师立刻确定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拟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中,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挨次地来排,但局部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根据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3)解决握手问题时,虽然注意了先让学生猜一猜握手的次数,但没有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猜想的,就让学生实际握手验证,感觉缺少一个环节。这是我再上这节课时应当留意的。

(4)由于一开头电脑消失了一点小故障,导致事间的不够,所以预设好的路线问题没能更好地讲清晰:假如将这一问题再板书在黑板上详细的讲解效果或许会更好。这还有待于改良的。

文章越改越精彩,一节好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课堂中发觉缺乏并不断改良,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好课。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对《倍的熟悉》一课,学生的数学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倍”,对倍感到生疏,对倍的熟悉而言几乎是一个0的开头。在这个根底上,我们如何教学呢?

先看看倍的字面解释(字典中的意思),抽象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那么我们就给学生指明一个学习的方向---摆一摆。学生摆的现状又是什么呢?圆形有3个,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学生可能多摆2个三角形;可能多摆2个3;也可能就摆2个2……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准时梳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进展。

体验—经受—积存,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学问的形成和进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阅历。《倍的熟悉》一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悟一悟--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你认为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怎样摆?”在摆中悟一悟,初步体验倍的意义;其次次、第三次、第四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在操作中经受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存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实呈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

在预设与生成之间灵动,呈现课堂的真实本色。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倍的熟悉》其设计是从学生的原始学习状态入手,“圆形有3个,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怎样摆?”让学生自己去发觉,选择,尝试、探究问题,教学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猜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抓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这一学问的灵魂,不断捕获、推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或准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准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在教学图形与变换的时候,我主要从以下三点进展了反思:

1.留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我留意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忙学生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除了利用教材上供应的素材以外,还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预备了其他的实物和活动,帮忙学生熟悉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等的概念。

2.借助操作活动帮忙学生稳固学问。

教学中我除了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忙学生稳固所学学问之外,还依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精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时,要精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和要求。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展比拟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低年级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区分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展简洁的平移(或旋转)。只有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展了精确的把握,才会使自己的教学策略易于学生承受、理解。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教师复习旧知,为新学问做铺垫,然后设计了熟悉除法的教学活动,组织“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以及让学生反复动手操作,屡次经受用除

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从而领悟除法的意义,大部份学生已经能很好的把握本章的内容。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动身,不仅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同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采纳情境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创设了上车下车这一情境,不断提出问题,带着学生合作探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和运算”的学问。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始够富有兴趣地参加到数学学习之中。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觉和总结出了数学规律,同时又将这些规律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本节课选取的这些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小组合作,为学生供应学习和展现自己的时机。在探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挨次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组内积极参加,发表意见。这一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教师仅仅是活动的参加者、指导者,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一、教学背景:

《熟悉厘米》是人教版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数学课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学习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开头。让学生深刻地感知并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片段:

T:故事:有一天,小猪能能和他的好朋友小兔、小狗和小牛为一个问题争辩不休。他们想知道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呢。他们每个人都想了方法:小猪用小三角形来量,小兔用回形针来量,小狗用小正方形来量,小牛用一角硬币来量,他们量得的数据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说自己量得结果才是正确的。

T:小猪是这样摆的。课件演示,你估量这边有几个小三角形那么长?

T:待会儿帮忙你喜爱的小动物进展测量。活动要求:(1)每人从信封中选择1件物品去量。(2)测量前估一估,测量后与同桌沟通方法和结果。

T:为什么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量出来的数据却是不一样的呢?

T:用不同的标准测量物体,结果会不同,甚至有时候会五花八门,为人们的沟通带来了不便。那该怎么办呢?

引出刻度尺。

T:人们规定: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在刻度尺上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也表示1厘米?

感受1厘米。

T:这张纸条的长度也是1厘米。

T:出示5厘米的纸条。你们猜这根纸条有几个1厘米那么长呢?

师小结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指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出示10厘米长的纸条。T:你猜想这根纸条有几厘米长?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大约是几厘米。

T:教师这有一道聪慧题,想不想挑战?

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发觉者、探究者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我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看、操作、独立思索、争论、沟通去获得数学学问,使学生得到主动进展。

1、在生活中发觉数学,激发探究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剧烈的奇怪心,因此,教学要以嬉戏化、生活化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获得胜利的体验,培育探究的兴趣。

2、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进展思维力量。

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拙劣的艺者,常带着别人的眼镜。”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留意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索、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凡学生能自己探究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学生能独立发觉的决不示意。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体验感受,并形成1厘米的空间观念。

3、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提高解决问题力量。

“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亲密联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做数学活动”中产生,方法的选择也让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领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学问使学生增加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学问的力量。比方: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既要求学生会用最根本的方法量,又要求学生对刻度尺上的“几厘米”较较深入的熟悉,是查找刻度尺上“1厘米”的深入和进展。这一环节的设计培育了学生敏捷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问题的力量,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索过程,使学生实践力量得到进一步培育。估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力量。这节课,“猜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只要教师放开你的双手,还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就会发觉,孩子是一个发觉者、讨论者和制造者。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一、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试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开心。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这局部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学问的根底上教学的,也是熟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根底。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别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当都有这样的阅历:哪些线是穿插的,哪些线是不穿插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穿插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穿插里有一种特别的叫做相互垂直,让学生的熟悉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精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动身,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根底,从复习有关“直线”学问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预备。同时,逐步培育学生对数学讨论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回忆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绽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状况进展分分类?”这样有思索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展观看、思索,逐步熟悉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状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状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觉数学学问,进一步培育学生观看的力量,发觉垂直与平行现象。

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忙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必需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学问面,使学生克制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加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力量。

固然,朴实不是不追求完善,真实不是为了展现平淡无奇,扎实不是简洁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要充分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动身,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课堂融入我们的才智和思索,让课堂布满勃勃生气。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缺乏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看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精确,我没有准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沟通的时机,这也算是一个圆满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胜利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对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信任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进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觉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反思中我觉得教学的效果最终从学生身上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的进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很好的进展应当留意以下几个因素。

一、表达一个“主”字

这里所说的“主”字指的是:课堂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展,学生学问的学习、力量的培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进展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根底。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位学生的进展是课堂教学,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有无进步或进展也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仔细不仔细,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假如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假如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进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课堂上我们要擅长把学生推向主体,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自主参加,亲身经受学习过程,主动猎取学问,形成力量。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要转变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仆人,把教师和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讲解和被动承受的苦痛中解放出来。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好玩、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假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就很简单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课堂教学。

二、突出一个“活”字

这里所说的“活”字指的是:课堂教学的敏捷性。一方面,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有教者的教学预设,而且伴随着教学过程的绽开必定会有新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敏捷的作出调整,千万不能死搬教案,对课堂上产生的动态生成不闻不问。因此,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学力量和驾驭课堂的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敏捷而精当的处理和运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活化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要擅长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泼课堂气氛。实践说明,一个人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呢?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增加思维意识,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始终把激活数学思维放在首位。其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更应当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活泼而又蕴涵着一些思维力度的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吸引到学习中来。第三,教学过程中,教者要擅长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索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重视一个“练”字

必要的练习是稳固与强化所学学问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上更不容无视,实践中我们发觉很多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随便性大;练的习题不够精选,思维难易度把握不准,层次性不够明显;不能正确处理练与讲的关系,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摆正练与讲的关系,还要细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准时练。我信任,只要我们重视“练”,课堂中留意让学生充分“练”,就肯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讲究一个“创”字

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需要创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共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面对新教材我们怎样结合学生实际活化教材?怎样选择恰当的内容呈现方式?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大胆创新,讲究教学艺术。教学创新是有根底的,这个根底就是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生活实际的了解。

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实践新课标,潜心钻研教材,走进学生的数学生活世界。只要我们有剧烈的创新意识,不断追求创新,勇于实践,就肯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而又促进学生进展的创新之路。我们的课堂教学会由于创新而更加有效,会由于创新而更加多姿多彩,我们的学生也会由于创新而更加爱数学,在数学的课堂上他们将得到更大的收获,得到更好的进展。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核心提示:本课创设了“买鲜花”的问题情境,教学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挨次。因此,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纳不同的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的理解,结合教学反思如下:1、本课在小组活动时,为了避开...

本课创设了“买鲜花”的问题情境,教学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挨次。因此,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纳不同的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的理解,结合教学反思如下:

1、本课在小组活动时,为了避开一些学生只当听众,要求每个人先自已动脑,在思索出方法后,再与小组其他成员进展沟通,这样既给了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又共享了其他同学的阅历。

2、教师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并特殊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方法写出来。我们知道,在独立思索根底上的沟通会更加深入。而记录自己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理顺自己的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冷静地思索,这一做法也能帮忙其他人明白自己的方法。

3、鼓舞学生对其他人的方法提出问题,并让被提问者自己解释。

4、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己发觉问题,进展相互间的沟通,对自己或其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展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正确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对学问的自我建构,学生的主观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表达!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主要内容是简洁的排列与组合,教材通过呈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洁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供应操作和活动的时机,初步培育学生有序、全面思索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排列与组合和概率统计奠定根底。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简洁的排列组合已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依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敏捷地处理教材。

我结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

片段分析

片段一

出示1、2、3三个数字。

师:你能用这三个数字拼成两位数吗?

生1:12、13、21、23、31、32。

生2:12、21、13、31、23、32。

师: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生3:第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再将另外两个数分别写在个位上。

生4:其次种方法是选择两个数字,然后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

生5:这两种方法都很有规律。(板书:有规律)

师:有规律地思索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

片段二

出示4、5、6、7四个数字。

师:四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生1:7个

生2:12个

生3:8个

师:你能有规律地写出来吗?

学生尝试写出两位数

生1:454647

545657

646567

747576

师:你们认为写得怎么样?是怎样的规律?

生:每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

师:先确定一个数字在十位上,个位上有几种可能?

生:3种。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4=12

生2:454647565767546474657576

师:你更观赏哪一种写法?能提出什么意见?

片段三

师:握手里面有没有数学规律呢?

出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能握几次手啊?

学生的答复有3次、6次。

师:有争辩怎么办?究竟是几次呢?

四个小组合作,一人观看,三人握手表演。

请握了6次手的学生上台表演,在表演中体验。

师:为什么只有3次呢?

生:假如把三位小朋友分别看成1号、2号和3号,1号和2号握手就是2号和1号握手,教师板书:

比拟:3个数和3个小朋友为什么结果不同?

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挨次无关。排数时,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挨次有关。

教学反思

一、注意已有阅历,建构数学学问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学问的过程。教师作为不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有效地建构数学学问。本课例主要采纳解决问题的方式绽开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前两个数学片段中,考虑到简洁的数字组合对于学生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因此,设计了将4个数字组成两位数这一环节,通过猜想、争论、沟通、归纳等活动,绽开对问题的探究,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将直观的数字排列转化成了抽象的乘法运算,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创设生活情景,进展数学思维。

数学学习要表达生活化。在第三片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分别以学生熟识的生活事例,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将生活阅历和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把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和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布满兴趣、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了和谐音数学课堂,表达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