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XX经济区秧草凹片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云南省XX经济区秧草凹片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云南省XX经济区秧草凹片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云南省XX经济区秧草凹片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云南省XX经济区秧草凹片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置业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在X经济区和巫家坝地区房地产开发及经营,项目的投资及管理,商务信息咨询。目前公司正在开发的 X现代广场项目,以云南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全国第四大机场经济圈”目标为契机,将建成集 X大厦、商业、办公、洒店为一体的综合型商业街区。1.5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是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片区的土地征收整理(含征地、拆迁、土地前期手续报批)、安置区建设(包括安置房、配套中小学及商业服务设施等)、片区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1、土地征收整理项目区征收土地总面积5,698.95亩,全部为集体用地。其中:耕地940.33亩,园地1,652.70亩,林地854.84亩,草地512.91亩,其他农用地968.82亩,集体建设用地421.55亩,住宅用地176.84亩,未利用地170.97亩。土地征收规模权届性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亩)集体土地耕地940.33园地1,652.70林地854.84草地512.91其他农用地968.82建设用地421.55住宅用地176.84

未利用地170.97合计5,698.952、安置区建设安置区规划总用地面积547.56亩,总建筑面积为约485418.71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10548.47平米,包括回迁安置住房220934.06平方米,配套住宅94686.03平方米,配套商业49797.38平方米,公共服务社区配套45131.01平方米。容积率为1.2,绿地率为45.23%。安置共涉及秧草凹居民小组秧草凹村577户,1255人,云桥居委会云桥村315户,1367人。其中:秧草凹居民小组秧草凹村434户,946人,云桥居委会云桥村235户,1254人,回迁安置丁安置区内;其余223户,422人货币补偿。安置区规划指标单位:m2总用地面积365044.15净用地面积331853.87总建筑面积485418.71地上建筑面积410548.47其中住宅回迁安置住宅220934.06配套住宅94686.03配套商业服务49797.38公共服务社区配套生鲜超市4410.75学校18876.77警务站1889.21

垃圾中转站200.00停车楼19754.28地下建筑面积74870.24停车位机动车(个)3154非机动车(个)7310住宅套数2863套容积率1.2建筑基底囱积49698.04建筑密度14.98%绿化率45.23%3、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项目区域内的G320国道、X大道、云天路、云水路、云桥路、99号路、110号路、98号路、106号路等片区主要干道及支路,建设秧草凹再生水处理站、北区二级加压泵站、临时加压泵站、电力管沟、市政照明、煤气、自来水等相关市政设施及土地平■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丁与项目名称规模1G3203.996KM2X大道1.3KM399号路3.3KM4110号路道路红线宽16m,长2333.8m

598号路道路红线宽16m,长2196.22m6106号路2.31KM7土方平■整5698.95亩8秧草凹再生水处理站秧草凹片区冉生水处理站依托丁污水处理厂,总用地面积为22.43亩,分期实施一期规模为0.8万m3/d,二期规模为0.8万m3/d,9云水路城市二级主干道,红线宽度为40米,道路全长1.57KM,设计时速为40Km/h10云"城市主干道二级,红线宽度为50米,道路全长1.022KM,设计时速为40KM/h,道路横断面设置为双向六车道,道路设计年限为15年11云桥路城市二级次干道,双向四车道,红线宽度为30米,道路全长1.5KM,设计时速为30KM/h,道路设计年限为15年12北区二级加压泵站近期规模(万m3)高日1.54m3d传输1.23m3d,远期规模(万m3)高日1.54m3/d,传输1.23m3/d。13临时加压泵站为满足项目建设需建设14电力管沟地块内部电力与市政供电连接15自来水共建地块内部给排水管网与市政给排水管网连接16迁改综合管线迁改17煤气通气18施工临电主支线架及设施为满足项目建设需建设19施工临水为满足项目建设需建设20市政照明沿道路沿线建设21道路消防地块内部消防工程1.6编制依据1.6.1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7、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8、 《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9、 《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0、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1.6.2政策依据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15日);3、 《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国务院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有关措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170号);4、 《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2〕73号);5、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6、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的决定》(云发〔2013〕4号);7、 《云南省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方案》;8、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意见的实施意见》;9、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建规〔2011〕728号);10、 《云南省林业厅关于支持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林政〔 2011〕71号);11、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云■国土资〔2012〕195号)。1.6.3技术规范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3、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4、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2-20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96;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7、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9、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1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50433-2007);11、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1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14、 《住宅设计规范〉〉(2003版)GB50096-1999;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8、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19、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2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2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5);22、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23、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2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2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GB01);26、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8、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29、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3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3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3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2001);3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35、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36、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37、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38、 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程。1.6.4相关规划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3、 《滇中产业新区城镇空间布局专项规划》;4、 《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总体规划》5、 《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6、 《X市中心城区X分区规划(2009-2035)〉〉;7、 其他相关规划。1.7编制原则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及地方的有关法规和设计标准规范等。符合国土管理部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相关要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2、 以现在的城市发展格局为基础,以城市的发展规划为依据,切重城市功能的有效延伸。3、 根据现在的地块构成,在保证保护环境,保护拆迁区居■民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析。4、 通过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 项目区开发建设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际用地需求、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相关政策等合理确定项目区总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针对地形地貌特征、林地耕地质量状况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土地利用容积率。6、 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7、 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8、 优化布局,集约高效。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以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依托,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市内舱间结构,促进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9、 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十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10、 文化传承,彰显特色。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10、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11、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中央政府统筹总体规划、战略布局和制度安排,加强分类指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抓好贯彻落实;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和试点先行,凝聚各方共识,实现重点突破,总结推广经验,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1.8项目主要研究内容项目区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 地块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用地结构存在不合理,用地分配比例失衡,难以实现土地的经济效益。目前,片区内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量大,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较小,不能满足片区规划用地的需求。因此,从项目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的要求出发,应对片区内低丘缓坡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合理调整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2、 安置区建设安置区建设将贯彻“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要求。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当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当地原农业人口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建设包容性城市。安置区的建成人口密度将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3、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改善城市对外交通,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目前,项目区现有的路网布局尚未完善,区域内部主要为乡村道路,不能满足未来规划的需要。未来,根据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交通发展目标,将逐步建设完善公路、铁路、客货运场站等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因此本着尽量利用和改造现有道路,节约占地的原则,按照规范标准修建城市道路,满足片区内部及对外交通需求;修建片区内骨架路网,满足片区内产业区建设的要求。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优势,依托优势资源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统筹安排交通、能源、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统筹安排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配套。1.9项目主要经济指标项目经济评价指标表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丁与指标名称单位金额1项目总投资万元660,768.971.1开发成本万元194,746.901.2土地开发整理前期费万元15,823.701.3安置区建设投资万元192,636.11

1.4公共基础设施费万元175,818.911.5其他费用万元1,518.101.6建设期利息万元80,225.252资金筹措万元660,768.972.1项目资本金万元140,768.972.2银行贷款万元520,000.002.3其他万元-3项目收入万元969,627.554经'吕'期成本万元287,407.545项目净收益万元682,220.006总投资收益万元308,858.577年投资收益率%7.79%8贷款偿还期年10.001.10研究结论及建议1.10.1结论1、项目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块使用和节约城市用地资源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丁现有土地地形坡度不尽合理,土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加上市政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项目区目前尚不能满足规划建设条件,需要进行土地整理。为改善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提高可建设用地质量,实现生地变可利用地目标,进行项目区内土地整理,势在必行。通过项目实施可实现改善土地质量,为滇中产业聚集区建设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2、安置区建设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当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不仅让农民“居者有其屋”,更集建设、服务、管理、就业、保障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丁一体,让农民当前的生活有提高,长远的生计有保障。项目符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有效地推动了X经济区整体城镇化建设。3、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步建设完善X经济区的交通体系,道路设施的建设满足片区内部及对外交通需求;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提高了X经济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1.10.2建议1、 在片区路网道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细化道路线形问题,保证沿线拆迁量最小。认真研究沿线几个重要节点的技术改造方案,合理节省项目投资。2、 与电力、给水、电信等专业部门协商,对下一步项目实施做出规划设计。3、 注意在设计中保护好周围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化自然生态格局,开发和保护相协调,以保证最理想的环境效益。综上所述,云南省XX经济区秧草凹片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项目潜力较大, 项目目标明确,技术方案可行,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地方各部门积极配合。本可行性研究经过深入分析研究,认为该项目切实可行。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1.2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云南新型城镇化进程,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实现云南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解决云南省“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丁深入实施“两强一堡”战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幸福和谐。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生存质量和水平,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时代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城镇化发展成果。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破解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制度障碍,促进城镇化从追求规模速度向提升质量转变,城乡从二元结构向一体化转变。产城融合、互促共进。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建设的支撑作用,增强城镇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协调推进、增加就业,促进城镇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城镇上山,建设紧凑型城镇,强化耕地和生态保护,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镇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城乡、协调推进。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互动的发展局面。科学有序、因地制宜。坚持从云南基本省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因势利导,实事求是,不急丁求成,不大拆大建,突出地方特色,促进多样发展。2、发展目标立足我省基本省情,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与资源优势,以山地城镇、沿边少数民族城镇等为特色,构建以人为核心、六大城市(镇)群为主体、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1-2个白分点左右,再新增500万以上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化布局进一步优化。“一区、一带、五群、七廊”的云南省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六大城市(镇)群聚集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滇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滇西、滇东南城镇群成为我省区域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全省城镇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七个层次的城镇实现协调发展,城镇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承载能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产城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保障,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新型社会管理机制基本建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有效进展,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山地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建设集约紧凑,城镇特色进■步突出。城乡一体化成效显著。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成效显著,以城带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产业、生态保护融合联动,公共服务差距显著缩小,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密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城乡一体的户籍、就业、社保、土地、投资和公共服务体制基本确立。城镇文化特色浓郁。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传统村落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城乡文化特色得到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避免千城一面,城镇个性鲜明、形象突出、文化特色浓郁。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住房保障、财税金融、就业创业、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3、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区域发展,优化开发承载能力减弱的区域,集约高效开发重点开发区域,做好限制开发区域的点状开发、面上保护。并遵循我省“强区、富带、兴群、促廊”的城镇空间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滇中城市聚集区、沿边开放城镇带、五个区域性城镇群和七条对内对外开放经济走廊城镇带, 形成以“一区、一带、五群、七廊”即“1157”为主体构架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全省城镇化空间布局。把城镇群作为云南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通过规划引导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城镇群发展。有序推进各级城市(镇)发展,做强 X特大城市,做大区域中心城市,做优州(市)域中心城市,做精县域中心城镇,做特省级重点镇、其他发展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云南省城镇化空间布局:“一区”即滇中城市集聚区(滇中城市群); “一带”即沿边开放城镇带;“五群”即滇西城镇群、滇东南城镇群,滇东北城镇群、滇西南城镇群、滇西北城镇群;“七廊”即四条对外经济走廊(X一皎漂、X一曼谷、X一河内、X一腾冲一密支那)和三条对内经济走廊(X一昭通一成渝一长三角、X一文山一广西北部湾一珠三角、X一丽江一香格里拉一西藏)形成的城镇带。2.1.3滇中城市群积极推进各城镇群规划建设,使城镇群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构建城镇群区域统筹规划体系、产业统筹布局体系、设施统筹建设体系和市场共建体系,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互补、基础设施共建、生态网络相联、资源信息同享,使之成为推进云南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群的龙头作用,提升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力,成为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城市群。一、 分布区域X、曲靖、玉溪和楚雄4州(市)。二、 区域定位全省加快发展的引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核心区域和连接东南业、南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西部区域性经济中心,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国新型城镇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口聚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城市群。三、 发展目标城镇人口11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建设用地规模1150平■方公里。四、 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核三极一环一轴”的空间结构。即以X都市区为主,构成滇中发展的核心区域;以曲靖、玉溪和楚雄中心城市及其周边紧密发展的都市区范围, 形成滇中次级中心;以X都市区绕城线为重点建设滇中城市群的内环公路,通过半小时交通圈的建立,逐步向X周边的富民、嵩明、宜良、石林、澄江等区域疏散部分产业,缓解中心城区人口、环境压力; “中国一东南业”发展轴形成滇中区域产业、城镇密集发展的带状走廊,是东连我国中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南接东南业各国的发展主轴。建立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机制,积极促进昆曲玉楚四城市一体化发展。2.1.4建设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是桥头堡建设的核心区。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将立足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更好的发挥滇中地区在桥头堡建设中的核心和龙头作用,形成云南跨越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按照“产业带动、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的要求,统筹整合优势资源,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聚集发展和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绿色发展、国际一流的产业新区,形成全省技术创新的新高地,投资创业的新热土,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的新基地,改革开发的新窗口,品质优良的新家园,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新引擎、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示范、实现全省跨越发展的新支撑。2.1.5X经济区X长水机场是国家确定的继首都机场、浦东机场、白云机场之后的面向东南业、南业、连接欧业的乂一国家门户枢纽机场。 X长水机场飞行区按4F标准规划。机场投入使用后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60万吨。围绕长水机场建设,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2月批准成立XX经济区。XX经济区位于X市东北侧,距X主城区约20公里,以X长水机场为中心,规划控制面积160平方公里。XX经济区将建设以X长水机场为中心、以周边200公里为延伸半径,集航空、铁路、城市轨道、公路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率先在国内建立先进快捷、独具特色的综合交通模式。同时,努力构筑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新 X临空产业新区。将依托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以临空经济发展为核心,重点培育和发展航空物流业、机场配套服务业、临空型高科技产业、国际商务会展业、生态康体休闲业和现代都市型农业六大产业,并将努力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业、南业,连通欧业大陆的国际航空客流、物流中心。2.2项目必要性2.2.1整体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整体城镇化是在新型城镇化规划范围内,围绕“人的城镇化”和土地集约利用而开展的一体化建设,对点状分布、关联度高、具有协调促进效应的个体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整体立项,实现城镇化建设“整区域”推进。基于以上原则,为切实解决区域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等向农村全覆盖等问题,实现农民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由滇中产业新区主导开展的区域性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符合“整体城镇化”的政策要求。整体城镇化项目立足规划先行,项目建设用地均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城镇化建设详细规划。同时,按照“整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模式,整区域连片开发,两区同建。即:通过临空产业园区建设带动城镇要素集聚、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同时还通过安置房、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与产业园区的统一规划、共同建设避免了农村房屋的重复建设、重复拆迁,有效缓解了拆迁工程的安置矛盾。整体城镇化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了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提高了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了新农村的繁荣和文明,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个典型的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本项目突出“人的城镇化”核心,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符合“国家不以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2.2.2产业升级带动就业的需要以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的培育和壮大带动就业、吸纳人口、集聚经济,促进产城互动发展。滇中地区以滇中产业聚集区为新的增长点,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按照“一区两带四城多点”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加快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将滇中地区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产业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烟草、旅游、文化、能源和商贸物流基地,以化工、冶金、生物为重点的区域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区域,促进形成滇中综合产业区。2.2.3加强X经济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衔接的需要加强X经济园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衔接,把重要产业聚集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城镇新区,推动城乡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园区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通过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释放居住用地和商贸服务用地发展空间,把完善X经济区的城市功能与吸纳农村就业人口落户结合起来,为推动城镇化“产城融合”健康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抓手和切入点。X经济区整体城镇化项目将搭建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生产互动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含量。以改善民生、培育品牌为目标,大力发展创业成本低、吸纳就业能力强和市场需求大的旅游康体、文化休闲、度假养生、健康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水平。2.2.4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X经济区整体城镇化项目将稳步提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运营管理改革,加强城镇管理。推进市政建设市场化进程,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实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提高城乡通信保障能力和信息网络覆盖,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整体城镇化建设强化了城市(镇)群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将改善城市的对外交通。满足运输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达到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充分承载能力的综合交通网络密度, 推进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区域共建共享。X经济区将构建形成以X长水国际机场航空枢纽、X铁路枢纽、X公路枢纽为主体,与绕城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及快速公交相衔接,组建全省客货运中心,提升X核心枢纽综合组织能力。航空为先导、铁路为骨架、公路成网络管道为补充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与产业布局和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云南省“1157”城镇化战略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2.2.5增强城镇产业承载能力的需要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动力、城镇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应充分考虑城镇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承载能力,科学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将X经济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控制范围,按照城镇新区的建设要求规划产业园区,统筹安排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用地布局,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加强城镇新区的产业建设,实现产业、生态、人口、文化、空间的多向融合,形成集实体产业发展、完整生活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城镇新区。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统筹安排交通、能源、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统筹安排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配套。X经济区整体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 正确处理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生产环节, 着力提高城镇化服务比重,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城镇产业体系,不断增大城镇就业容量。2.2.6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X经济区整体城镇化项目树立全域规划理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和环境保护等规划,构建一体化的城乡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体制,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2.2.7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需要项目安置区的建设,将“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生存质量和水平,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时代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城镇化发展成果。第三章项目区基本情况3.1项目区概况X经济区位丁X市官渡区,X主城区的东北方,距主城直线距离约24公里,距呈贡新城和嵩明县城均约26公里,是城市十字发展轴中纵向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向北联系嵩明县城,向南联系呈贡新城、X主城,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XX经济区的定位为:依托X长水国际机场的建设,顺应国内外大型枢纽地区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交通与趣味等方面的优势, XX经济区将成为X城市结构整合的空间枢纽、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形象展示的城市门户、交通汇集的枢纽节点以及绿系完善的生态环节,并最终构筑对外交通、物流与先进制造业、商务与会展、科研与居住、旅游与生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 XX经济区阶段性功能:近期功能为彰显特色,是X形象与生态融合的X门户。中期功能为承接国内,是西南先进物流与高轻新制造业的领军地区; 远期功能为辐射东南业,是国际性综合化枢纽丁经济服务中心。秧草凹组团规划在新机场东部,现状秧草凹村周边用地,布局秧草凹产业组团。布局集货物中转、仓储配送、保税监管、加工包装、信息等全程物流服务为主的仓储物流园区,以航空装配维修、配件加工制造、航空食品加工、光机电一

体化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为主的保税加工园区和临空高轻产品制造业, 形成以航空物流、现代制造等机场关联型产业为主的区域,并结合机场搬迁安置区域建设,布局新村聚集区。秧草凹组团式X经济区的次级中心。3.2项目区位分析滇中地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18个重点开发区域,这一区域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占云南全省国土面积的24%、总人口的38%、GDP的60%、工业增加值的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森林覆盖率超过50%,城镇化率达50%,全省80%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此汇聚。

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区、两带、四城、多点”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中,“一区”即滇中产业新区是核心朝H一区.所用、四UL玺值空

区域内有:——贵昆、成昆、内昆、云桂等铁路,有即将通车的沪昆高铁;——昆玉、昆石、昆楚、昆曲、安晋等5条高速公路,开车直达曼谷仅需20小时;——吞吐能力居全国第四的长水国际机场;——年输油2000万吨,输气120亿立方米的中缅油气管道。至■甸至老扭'曲—后担解鬲遂铁踏至■甸至老扭'曲—后担解鬲遂铁踏2014年2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滇中城市经济圈中 X市所辖发展速度较快、基础条件较好的安宁市、嵩明县和大板桥街道(X经济区)2528.3平方公里,72万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建设等由新区全面托管,作为滇中产业新区直管区和现行启动区的引爆点。区域内有国家级开发区( 2家):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级工业园区(4家):安宁工业园区;官渡工业园区;嵩明职教园区;安宁职教园区。 X经济区(1家):XX经济区。

3.2项目用地位置云南省XX经济区秧草凹片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用地范围, 东临新昆嵩高速,南接新规划路,西临320国道,北达云桥路。总用地面积5698.95亩空港经济区秧草凹片区地块出让示意图『5橱开倾块3.3项目现状情况随着2012年长水国际机场的正式运营,处在机场北端的秧草凹村和云桥村村民便长期生活在70分贝以上的高噪音区域内,愈发加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随着X经济区整体城镇化进程加快,村民迫切希望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现有建筑主要为村民住房和企业厂房,建筑结构大多为砖混结构,建筑质量相对较差。项目涉及村民住房339,810.00平方米,非住宅拆迁53,089.25平■方米。3.4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征收土地总面积5,698.95亩,全部为集体用地。其中:耕地940.33亩,园地1,652.70亩,林地854.84亩,草地512.91亩,其他农用地968.82亩,集体建设用地421.55亩,住宅用地176.84亩,未利用地170.97亩。权届性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亩)集体土地耕地940.33园地1,652.70林地854.84草地512.91其他农用地968.82建设用地421.55住宅用地176.84未利用地170.97合计5,698.95合计土地权届现状项目区土地总面积5,698.95亩,届丁大板桥街道办事处,全部为集体土地。项目区内土地权届合法,现状各土地权届单位之间现状界线核定活楚, 无土地权届纠纷。第四章项目区规划利用情况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结合《X市中心城区X分区规划(2009-2035)»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成果,遵循“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合理进行片区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与布局。4.1功能定位X经济区功能定位分为近期功能彰显特色,是 X形象与生态融合的X门户;扩展功能一一承接国内,是西南先进物流与高轻新制造业的领军地区;远期功能一一辐射东南业,是国际性综合化枢纽与经济服务中心。X经济区未来产业的发展要重点强调产业类型的控制和选择, 入驻产业必须为临空型相关产业,原则上禁止与临空型无关的产业进入,鼓励临空型、高轻新型产业入驻,限制过多的房地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禁止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和淘汰类产业进入。4.2功能分区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原则、合法合规原则、综合利用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优先原则、集约节约用地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功能分区。规划按照组团发展,生态交融,依托交通,南北延续的模式,形成“两区一带”的带状组团型空间布局结构。其中:一带——临空产业带:主要位于320国道以东区域,包括螺4W湾、秧草凹、国际包装印刷城等组团,依托新320国道(城市快速道路),以物流加工、航空制造与维修、高新轻制造、加工包装等园区开发为主,并适当配套居住与服务设施,形成X经济区主要的产业聚焦带,向南联动经开区,向北联动杨林工业园。国门X区:主要位于机场高速与320国道之间的区域,包括大板桥一一李其组团及宝象片区;以商务会展、信息服务、居住与商业开发为主,未来形成辐射区域的经济服务性枢纽和国门形象展示区。生态休闲区:主要位于机场以北区域,包括小高坡及小哨片区;以商务度假、休闲体育为主的生态康体休闲业、生物科技、现代农业、创意开发、航空教育培训等为主,构筑X特色的绿色产业与城市生态休闲基地;该片区开发要以低强度、生态化建设为主,不提倡大量的开发建设,形成政工 X经济区的“绿色生态组团”。4.3上位规划布局X经济区的定位为:依托国家大型门户枢纽机场,已发展临空经济为核心,建成中国面向东南业、南业、连通欧业大陆的国际航空客流、物流中心,云■南省主要的临空型产业聚集区,构筑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新X航空城。至规划期末(2035年),X经济区将达到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15万的规模,其中,近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0平方公里,人口6万。X经济区整体建设空间主贞沿新机场东侧展开,形成带状的用地布局形态,结合临空型产业的特点,用地功能以一类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商贸服务业用地为主,并配套适当的居住用地,形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的集 X配套服务业、航空物流业、高轻产品制造业、国际商务会展业、生态康体休闲业等重点产业一体的综合性临空产业发展空间。规划将按照组团发展,生态交融,依托交通,南北延续的模式,形成“一带四组团”的带状组团型空间布局结构。一带:规划依托新320国道(城市快速道路),沿X经济区内部的南北向X大道形成临空产业发展带,将各个组团有机申连成为整体,成为X经济区发展的脊柱与主脉。四组团大板桥李其组团大板桥一一李其组团是未来整个X主要入口区,建设以改善机场入口门户环境为主。对规模要进行控制,优化发展格局,充分协调好特殊用地的布局,调整和提升现有产业,布局新型物流业,提升为建设有序,环境优良、产业配套的X门户去。对现有村镇要进行提升改造,挖掘地域特点,建设为特色化的新村。螺蜥湾组团规划在机场南部,新贵昆公路外侧,现状螺4W湾村周边区域,布局螺4W湾产业组团,形成以保税物流,X配套服务业、数码及it产业、国际商务产业、民航培训基地、行政管理及地区总部、企业办公、金融保险等机场依赖型和关联型产业为主的综合性组团。该组团是X经济区的中心组团。秧草凹组团规划在机场东部,现状秧草凹村周边用地,布局秧草凹产业组团。布局集货物中转、仓储配送、保税监管、加工包装、信息等全程物流服务为主的仓储物流园区,以航空装配维修、配件加工制造、航空食品加工、光机电一体化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为主的保税加工园区和临空高轻产品制造业, 形成以航空物流、现代制造等机场关联型产业为主的区域, 并结合机场搬迁安置区域建设,布局新村聚集区。秧草凹组团式X经济区的次级中心。小高坡组团规划在机场北侧,现状小高坡村周边,布局小高坡组团。规划形成以商务度假、休闲体育为主的生态康体休闲业和花卉、高档愿意果蔬种植等都市型农业和国际会展业为主的组团。该组团未来开发要以低强度、生态化建设为主,原则上不提倡大量的开发建设,形成整个X经济区的“绿色生态组团”4.4安置区规划云天苑项目一期规划总用地面积547.56亩,总建筑面积为约485418.71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10548.47平米,包括回迁安置住房220934.06平方米,配套住宅94686.03平方米,配套商业49797.38平方米,公共服务社区配套

45131.01平方米。容积率为1.2,绿地率为45.23%。一期满足安置669户,2200人。秧草凹居民小组秧草凹村434户,946人,云桥居委会云桥村235户,1254人。云天苑一期目前已取得土地证,已完成修规编制、可研批复、环评、水保等批复,项目已基本具备建设条件,落实资金后即可开工建设。安置区规划指标单位:m2总用地面积365044.15净用地面积331853.87总建筑面积485418.71地上建筑面积410548.47其中住宅回迁安置住宅220934.06配套住宅94686.03配套商业服务49797.38公共服务社区配套生鲜超市4410.75学校18876.77警务站1889.21垃圾中转站200.00停车楼19754.28地下建筑面积74870.24停车位机动车(个)3154非机动车(个)7310

住宅套数2863套容积率1.2建筑基底囱积49698.04建筑密度14.98%绿化率45.23%4.4.1规划构思生态环保的安置社区。本项目的实施将为人们打造一个绿意葱茏、花香满径的住宅外环境和节能环保的高品质社区。配套齐全的安置社区。本项目既提供了回迁安置住房,乂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商业配套。将社区与居住、休闲、娱乐等组合在一起,规划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居住和生活模式,体现了居住与环境的结合关系,把人们从传统的封闭围合式居家中引导出来,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新型居住的需要。4.4.2规划原则4.4.2.1和谐共生合理利用现状的地理优势,利用现状用地内树木,形成新型小城镇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构建宜居的生态社区,使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4.4.2.2因地制宜原则尊重基地山形地势特点,合理利用地形梯度,采用随地表逐渐升高的阶梯式布局手法,将山体的保护和整合相结合,依山就势进行配套服务区规划设计。4.4.2.3经济性原则坚持土方量最小化原则,使道路、建筑等布置尽量尊重原有地形和植被,墙免过多土方工程。土地利用上充分利用地块的高差使得土地利用最人化。4.4.2.4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基地现存的大量天然林带,布局中结合冲沟、汇水沟渠等形成贯穿整个居住区的公共绿带,并融入基地周边绵延的山脉和森林,完整的保存了该区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景观基质。4.4.2.5景观协调原则新建配套服务区与机场主体设施、上作区及X经济区景观观风貌相协调。4.4.2.6配套完善原则据总规和居住区规划相关规范,基于本项目规模,按照X城市级,小区及组团级分级配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城市新建居住区需要,按合理服务半径配置商业、教育等公共设施和水、电、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满足不同地段居民使用的需要。4.4.2.2有序交通道路合理分级,避免在城市十道上开机动车出入口,减少城市交通的压力。4.4.2.3合理布局提供合理、优化的用地布局和便于操作的用地细分方案,创造富有人性的、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突出新型小城镇形象。4.4.2.5以人为本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满足人们对生态、绿色、科技、环保、休憩、交往、运动和观赏等不同活动的需求,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空间。4.4.3规划目标配套完善、生活便捷、环境优美,山地宜居的社区,满足安置居民的需要,直接服务安置人员的生产生活配套需求。4.5产业园区规划情况秧草凹产业组团规划在机场东部。布局集货物中转、仓储配送、保税监管、加工包装、信息等全程物流服务为主的仓储物流园区,以航空装配维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