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荣膺者精品资料_第1页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荣膺者精品资料_第2页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荣膺者精品资料_第3页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荣膺者精品资料_第4页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荣膺者精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荣膺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NobelEconomicsPrize),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BankofSwedenPrizeinEconomicSciencesinMemoryofAlfred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属于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截至2009年,在31届中共有64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历年获奖者列表1960s

1969年

拉格纳·弗里希(RagnarFrisch):挪威人(1895-1973)

简·丁伯根(JanTinbergen):荷兰人(1903-1994)

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1970s

1970年

保罗·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美国人(1915-2009)

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年

西蒙·库兹涅茨(SimonKuznets):乌克兰人,后入美国籍(1901-1985)

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年

约翰·希克斯(JohnR.Hicks):英国人(1904-1989)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J.Arrow):美国人(1921-)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年

华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Leontief):美籍苏联人(1906-1999)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年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FriedrichAugustvonHayek):奥地利人(1899-1992)

纲纳·缪尔达尔(GunnarMyrdal):瑞典人(1898-1987)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1975年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LeonidV.Kantorovich):苏联人(1912-1986)

佳林·库普曼斯(TjallingC.Koopmans):美国人(1910-1985)

前者在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后者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1976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美国人(1912-2006)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1977年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Ohlin):瑞典人(1899-1979)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E.Meade):英国人(1907-1995)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978年

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美国人(1916-2001)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

1979年

威廉·阿瑟·刘易斯(SirArthurLewis):美籍英国人(1915-1991)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颇有建树,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和进出口交换比价模型。

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美国人(1902-1998)

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1980s

1980年

劳伦斯·罗·克莱因(LawrenceR.Klein):美国人(1920-)

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981年

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美国人(1918-2002)

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

乔治·斯蒂格勒(GeorgeJ.Stigler):美国人(1911-1991)

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983年

罗拉尔·德布鲁(GerardDebreu):美国人(1921-)

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年

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Stone):英国人(1913-1991)

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证分析的基础。

1985年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意大利(1918-)

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6年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JamesM.BuchananJr.):美国人(1919-)

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1987年

罗伯特·索洛(RobertM.Solow):美国人(1924-)

对经济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1988年

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Allais):法国人(1911-)

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1989年

特里夫·哈维默(TrygveHaavelmo):挪威人(1911-)

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1990s

1990年

默顿·米勒(MertonH.Miller):美国人(1923-2000)

哈里·马科维茨(HarryM.Markowitz):美国人(1927-)

威廉·夏普(WilliamF.Sharpe):美国人(1934-)

他们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91年

罗纳德·科斯(RonaldH.Coase):英国人(1910-)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1992年

加里·贝克尔(GaryS.Becker):美国人(1930-)

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扩展到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场经济行为。

1993年

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美国人(1920-)

罗伯特·福格尔(RobertW.Fogel):美国人(1926-)

前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后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1994年

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F.NashJr.):美国人(1928-)

约翰·海萨尼(JohnC.Harsanyi):美国人(1920-)

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Selten):德国人(1930-)

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德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5年

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E.LucasJr.):美国人(1937-)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JamesA.Mirrlees):英国人(1936-)

威廉·维克瑞(WilliamVickrey):美国人(1914-1996)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年

罗伯特·默顿(RobertC.Merton):美国人(1944-)

迈伦·斯科尔斯(MyronS.Scholes):美国人(1941-)

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

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印度人(1933-)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1999年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A.Mundell):加拿大人(1923-)

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2000s

2000年

詹姆斯·赫克曼(JamesJ.Heckman):1944年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现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

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L.McFadden):1937年生于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的瑞雷,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1962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2001年

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A.Akerlof):生于194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迈克尔·斯宾塞(A.MichaelSpence):生于1943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生于1943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理论迅速得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2002年

丹尼尔·卡纳曼(DanielKahneman):1934年出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

弗农·史密斯(VernonL.Smith):1927年出生,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和法律教授。

卡尼曼成功地把与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史密斯则开创了一系列,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长期以来,经济学被普遍视为是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或者是建立在演绎、推理方法基础之上的思辩性哲学,而不是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然而,现在经济学研究越来越重视修正和测试基础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数据。这种研究源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领域:一个是用认知心理学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领域;另一个是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或检验根据经济学理论作出预测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领域。卡纳曼和史密斯正是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先驱。卡纳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融合在一起,而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经济理论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期望理论。

2003年

克莱夫·格兰杰(CliveW.J.Granger):1934年生于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现为英国公民。他1959年获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学位,现是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经济学教授。

罗伯特·恩格尔(RobertF.EngleIII):1942年生于美国纽约的锡拉丘兹,196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纽约大学金融服务管理学教授。

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序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研究人员在进行估量关系、作出预测以及检验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时,往往以时间序列,即以按时间排列的观察周期的形式来使用数据。这种时间序列显示了国内生产总值、价格、利率、股票价格等的演变。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两位获奖者发明了新的统计方法来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中两个关键属性:随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非稳定性。在金融市场上,随着时间的随机波动,即易变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股票和各类有价证券的价值取决于易变性的风险。波动可以随着时间发生很大变化:一个波动很大的动荡期后总是一个波动很小的平静期。恩格尔所发明的“自动递减条件下的异方差性”(ARCH)理论能精确地获取很多时间序列的特征,并对能把随时间变化的易变性进行统计模型化的方法进行了发展。现在,他的ARCH模型已经不仅是研究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金融市场上的分析家也用它来进行资产定价和证券投资风险评估。

大部分整体经济时间序列都有一个随机趋势,一次暂时的失调会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这些时间序列被叫做“非稳定的”序列。格兰杰论证出,当用于稳定时间序列的统计方法运用于非稳定的数据分析时,人们很容易做出安全错误的判断。他的重大发现是,把两个以上非稳定的时间序列进行特殊组合后可能呈现稳定性。格兰杰把这种现象叫作“共和体”。他这一方法在对诸如储蓄和消费的关系、汇率和物价的关系以及短期和长期利率的关系等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中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

2004年

芬恩·基德兰德(FinnE.Kydland):1943年生于挪威。1973年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分校的教授。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C.Prescott):1940年生于美国纽约州。1967年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普雷斯科特曾先后在宾州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W.P.Carey)商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并担任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资深顾问。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期间曾担任基德兰德的博士论文导师。

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有关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周期的影响因素。

他们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连贯性难题”的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二是在对商业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商业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人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

2005年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ThomasCrombieSchelling):1921年生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马里兰大学教授。

罗伯特·约翰·奥曼(RobertJohnAumann):1930年生于德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

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他们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在解释社会中不同性质的冲突、贸易纠纷、价格之争以及寻求长期合作的模式等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2006年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Phelps):1933年出生,美国人。

费尔普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对当时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提出了挑战。费尔普斯指出,通货膨胀不仅与失业有关,也与企业和雇员对价格和工资增长的预期有关。他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对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菲尔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他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2007年

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Hurwicz):1917年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美国人,现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埃里克·马斯金(EricS.Maskin):1950年生,美国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

罗杰·B.迈尔森(RogerB.Myerson):1951年生。现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

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方面作出了贡献。“机制设计理论”最早由赫维奇提出,马斯金和迈尔森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有助于经济学家、各国政府和企业识别在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效,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效。

2008年

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1953年出生于美国,犹太人,现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

克鲁格曼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和地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以及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他的新理论能够帮助解释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驱动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2009年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1933年出生,美国人,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奥利弗·伊顿·威廉森(OliverE.Williamson):1932年出生,美国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奥斯特罗姆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威廉森则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边界问题的分析”获奖。2010s2010年彼得·戴蒙德(PeterA.Diamond)生于1940年,196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数学学士学位;1963年,年仅23岁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教学生涯。自1966年起至今,戴蒙德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2002至2003年,戴蒙德被推选为美国经济协会主席。上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他为美联储委员会理事。据了解,彼得·戴蒙德(PeterDiamond)是世代交叠模型的提出者,社会保障、养老金和税收问题专家。

戴尔·莫滕森(DaleT.Mortensen)教授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研究领域集中在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理论,尤其是在工作搜寻和失业理论(thetheoryofjobsearchandsearchunemployment)方面颇有造诣,并且将其扩展于劳动调整、研发、个人关联以及劳动再分配(laborturnover,researchanddevelopment,personalrelationships,andlaborreallocation)等方面的研究。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Pissarides)教授来自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英裔、塞浦路斯籍。

各位主要的理论成果,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买的买品,而卖者很难找到消费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公司也发现会有许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业人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皮特戴蒙德等人他们所开发的理论是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他们的理论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也就是市场合理产出,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意味着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员和需求工作应该提供合理的机制。戴蒙德的理论已经成为一种领先的理论体制,那就是针对劳动力市场而说的,对于解决各种政策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但他的理论是远远可以适用于劳动力市场之外其它领域,可以用于整个房地产市场在经济学以及家庭经济学等等。今年的获奖者他们的理论已经极大的改进了相关的市场理论。

关于理论更加详细的介绍。这种搜寻的冲突指的是买者和卖者之间在互相需求彼此之间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这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没有经过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最重要的一个例子就是劳动力市场,因为劳动力的类别是各有不同的。所以,工作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雇佣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员工。这以市场是如何来工作的呢?因为它面对着一个搜寻的冲突。市场研究的初期在传统的理论分析认为,市场上是不存在这种互相寻求的冲突的,传统的市场理论认为价格调整可以改变供求平衡,而在劳动力市场上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在市场而言,有失业的同时也有一些是缺少工作人员的。

这张图可以显现出来美国的工作广为空缺,以及和失业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2000年失业率是4%,而工作岗位或缺率也达到4%,在此后的十年中,这种失业率也在快速的增加。而空缺率则在降低。如何解释这些?我们的获奖者的研究就解决了这些问题。首先是价格和劳动者的质量有何作用。第二,政府的干预政策能不能使市场更为有效的运作。如果我们要认真来了解一些什么东西决定失业率,我们需要看一下劳动力市场的政策。Diamond回答了一个普遍的问题,他分析了价格和供应量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他就已经表明很多很小的搜寻成本可以带来很大的影响。

他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这种搜寻的市场是不是有效的。他的回答是政府要有相关的作为,但是通常时间下这种搜寻是没有很高的效率。诺滕森也是回答了这个普通的问题,但他们的主要论点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模型。他们开发了一个DMP模型,这个模型解释了失业率是如何形成,以及空缺岗位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可以使用这一模型分析上述图画中的数据,理解失业率和空缺是如何形成的。理解了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可以研究一下政府的政策,比如我们可以研究政府关于失业率的福利政策。政府会提供失业者的福利,也会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管理。

总的来说,今年的理论成果主要是针对那些市场上存在着搜寻冲突的,这种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DMP模型,来分析劳动力市场,可以帮我们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原理,同时也是有利的政策工具。当然这一理论也可以用于其它市场,并不仅仅限于劳动力市场,比如货币政策等等。2011年托马斯·萨金特(THOMASJ.SARGENT)于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现为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萨金特于1964年获文学学古学位。196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宾州大学(1970-1971)、(1971-1987)、(1991-1998)、史丹佛大学(1998-2002)等校教职,目前为纽约大学经济学系威廉·柏克利经济和商业讲座教授。他同时也是计量经济学会院士(1967)、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87)。

自70年代初以来,萨金特一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A.Sims)生于1942年10月21日。1963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以后,去加州伯克利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然后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获得博士学位。1968一1970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助理教授。1970年,他前往明尼苏达大学任经济学副教授,并在1974年任教授直至1990年。1990年以后,西姆斯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由于其杰出的研究成就,西姆斯担任了众多的学术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