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论语》十二章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薛放说:“《论语》者,六经之精华。”宋·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清·陈沣说:“经学要旨,皆在《论语》中。”新课导入11《论语》十二章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作家作品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它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上的顺序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文体知识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整体感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读一读下面标红字的读音。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yuèyòu通假字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通用、借代。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读的时候读“本字”的音。如:“说”同“悦”“有”同“又”字词学习2.选一选,标红字正确的读音是哪个?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逝者如斯夫

①shěng②xǐng①chuán②zhuàn

①hǎo②hào

①fū②fú音义结合字的读音要根据字的意思来判断。字的意思要根据语境来推测。音随义转,义由音生。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①时习:按时温习。②说:同“悦”,愉快。④愠:生气,恼怒。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③不亦……乎:不也是……吗?1第一句话,“学”和“习”有何不同?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是什么?3第三句话,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有什么品格?2第二句话,“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课文精讲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①日:每天。②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或理解为“从三个方面自我检查”。③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④忠:竭尽自己的心力。⑤信:诚信。⑥传:老师传授的知识。1曾子提高自身修养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是你,你会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呢?2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曾子对自己的要求又是什么?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三十而立”常被人误认为是成家立业。你怎样理解“三十而立”?4我们从本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①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②惑:迷惑,疑惑。③天命:上天的意旨。④耳顺: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⑤从心所欲:顺从意愿。⑥逾矩:越过法度。1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四十岁为什么会“不惑”?如何理解“天命”“耳顺”?3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①故:旧知识。②可:可以。③以:凭借。④为:做、担任。2孔子认为,可以凭借什么做老师?3温习旧知识,就一定会产生新知识吗?中间的关键步骤是什么?1这里的

“故”和“新”指什么?1“罔”和“殆”的意思很相似,它们有何不同?

2学习应该如何做才能不罔不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疑惑。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①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③堪:能忍受。②饮:这里用为名词,指水。1孔子为什么称赞颜回?3你从颜回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2颜回的“乐”来自哪里?③乐:以……为快乐。②好:喜欢,爱好。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孔子认为学习的三层境界分别是什么?3“乐之”说明应该如何对待学习?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2这三层境界的区别是什么?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1如何理解“饭疏食,饮水”?3当“义”与“富贵”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抉择?①饭:这里用为动词,吃。④肱:胳膊。⑥于:对,对于。③水:冷水。②疏食:粗粮。⑤义:正当的行为。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与第六章有何相似之处?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③从:学习。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1为什么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3孔子提出对待学习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态度?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以人为师的正确做法是什么?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①川:河流。②斯:此,指河里的流水。③舍:停止。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①三军:军队的统称。③匹夫:平民百姓。②夺:改变。1如何理解“匹夫”?你能想到包含“匹夫”的成语吗?3孔子通过对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帅”和“志向”可以“夺”吗?④仁:仁德。③近思:思考当前的事情。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论语·阳货》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①笃志:坚定志向。②切问:恳切地发问求教。1如何理解“切问”“近思”?3这一章综合讲了学习和修身,你能从中总结出学习和修身之间的关系吗?2“仁”是什么?为什么“仁”会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中?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乐志

《论语》十二章里,很多章节的内容都具有共同点,或谈学习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或谈到乐,或谈到志,请试着选择一两个关键词来对十二章进行归类。课文研读有些章节内容丰富,归类标准不求统一,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小贴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学之道——学习方法温习交流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为学之道——学习态度以学为乐谦虚好学珍惜时间《论语》中更多的为学之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修身之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宽厚平和善于自省循序渐进安贫乐道学中修身修身之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坚守道义坚定志向《论语》中更多的修身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中的“修身”与“学习”

修身和学习,密不可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学会提高自身修养。修身需要通过学习去加强,修身反过来也会有力地促进我们的学习。学习修身彼此融合互相促进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修身做人拓展延伸如果从《论语》十二章中选择一章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章?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说说你的理由。座右铭是指人们激励、警戒、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小贴士检测反馈

默读以下三则材料,说说分别印证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些内容,并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有时)夜昏怠,辄以水沃(洗)面;食不给,啖(吃)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材料一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表(上奏章)封羽为汉寿亭侯。

……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张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三国志》材料二

戴(逵)公从东出,谢(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