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表达技巧复习课件_第1页
古诗词表达技巧复习课件_第2页
古诗词表达技巧复习课件_第3页
古诗词表达技巧复习课件_第4页
古诗词表达技巧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三古诗词表达技巧专题之表达技巧鉴赏2014高三古诗词表达技巧专题之表达技巧鉴赏1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形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形式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用典、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比拟: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双关:使情感的表达委婉含蓄。借代:使语言简练、含蓄。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对偶:从形式看,使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更集中含蓄。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叠字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用典、双关、衬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方式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白描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方式动静4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手法5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结构形式6几种常见技巧解析几种常见技巧解析7对比(对照)

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常见常考修辞方法辨析对比(对照)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8联想和想象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联想和想象望庐山瀑布9象征借助于事物之间的联系,用特定的具体事物或通过描绘、渲染具体事物的形象,表现精神品质或事理的一种表现方法。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象征借助于事物之间的联系,用特定的具体事物或通过描10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石灰吟本诗运用了象11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1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辋川”即诗人晚年隐居之处,今属陕西蓝田终南山。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13虚实相生虚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现实中不存在的景象)

已逝之景之境

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实相生虚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14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不从自己方面写起,而从对方写起,从虚处落笔,想象妻子面对自己的处境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情景,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月夜杜甫诗人不从自己方面写15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反面衬托正面衬托衬托或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16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烘托17动和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动和静18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19(赋比)兴: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表现手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赋比)兴: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表现手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2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知识运用知识运用21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读懂诗:紧扣形象(景、人、物)析物:素蝶——活动:随蜂绕、避雀隐、映日起、因风归、花中见、叶际飞;情感:幸芳华勿谢,欲依嘉树。析人:刘孝绰——文名颇盛,恃才傲物,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诗的主旨揣摩:诗人由物及人,通过描写……,抒发了……之情。咏素蝶诗刘孝绰22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审好题: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审题:“哪些活动”是内容分析,“怎样描写”是描写方式分析。调动知识储备:①动静结合②正侧结合③点面结合④细节描写⑤观察角度的变化⑥白描与工笔⑦诗中有画咏素蝶诗刘孝绰23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审好题: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审题:“哪些活动”是内容分析,“怎样描写”是描写方式分析。调动知识储备:①动静结合②正侧结合③点面结合④细节描写⑤观察角度的变化⑥白描与工笔⑦诗中有画思维:活动:随蜂绕、避雀隐、映日起、因风归、花中见、叶际飞;情感:幸芳华勿谢,欲依嘉树。(性格、姿态、心理情感)描写方式:动静结合、白描、观察角度的变化咏素蝶诗刘孝绰24【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请同学们跟据提示组织答案……教师示范(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追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日腾飞,因风归去的动人形象,描写了素蝶在花叶之中出没的美妙姿态。(2)此诗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采用了白描手法、对比手法,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从远近高低不同方位写出了蝴蝶飞舞的姿态。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25小结: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策略设问方式:①这首诗(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②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达技巧。③诗(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④诗(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事物的?⑤诗(词)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词)作简要分析。⑦诗歌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题思路:前提:读懂诗—审清题—调动知识储备组织答案:①先指明用了哪种手法(观点);②结合具体的诗句,简明分析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③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小结: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策略26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融会贯通,智能提升竹轩诗兴融会贯通,智能提升27参考答案:8.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5分。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答案:28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29参考答案:8.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通过“雪”“月”写出了梅不畏严寒、高洁的品质,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5分。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参考答案:30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秦中吟•歌舞31参考答案: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通过对比批判了上层贵族生活的奢靡,对下层人民的同情。(5分)参考答案:32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⑶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33“白苎新袍入凉”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白苎新袍入凉”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34例一:参考答案:①诗人对景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动静结合。②白鹭鬈曲着身子,恬静地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声响。③描绘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传达出作者内心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例一:35对比(对照)

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常见常考修辞方法辨析对比(对照)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36联想和想象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联想和想象望庐山瀑布37象征借助于事物之间的联系,用特定的具体事物或通过描绘、渲染具体事物的形象,表现精神品质或事理的一种表现方法。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象征借助于事物之间的联系,用特定的具体事物或通过描38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石灰吟本诗运用了象39鹧鸪天·预报

[金]王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②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什么手法?写了什么?怎么写?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40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1.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2分);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1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2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41篇章结构篇章结构42诗歌的篇章结构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诗歌的篇章结构1、物与情的关系:43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开门见山、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对比、抑扬、奠定基调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4、就诗句整体结构提问的术语有:层层深入、以小见大、抑扬、首尾照应、对比等。关注位置,明确答题术语: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开门见山、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44篇章结构判断方法1.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2.抓住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A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B先情后景

C以景结情篇章结构判断方法45从景与情的角度判断下列几首诗词的结构形式?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八六子王沂孙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沈沈。幽径芳寻。暗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从景与情的角度判断下列几首诗词的结构形式?4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重章叠句

特征: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效果、作用: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47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照应

效果、作用: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层层深入效果、作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48古诗词主旨体现的方式A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B卒章显志

C以小见大

D对照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古诗词主旨体现的方式49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卫风·氓》)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比兴“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50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名句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名句51课堂演练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名句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术语),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内容)。课堂演练名句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52组织答案:第一步: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第二步: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系。第三步:阐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组织答案:532.点绛唇途中逢管倅赵彦端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1)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

(2)《阳关》句:别离之曲。(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分)(术语),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气氛,营造了一个凄苦惆怅的意境(1分)(内容),表达了诗人的忧伤,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1分)(作用)。2.点绛唇途中逢管倅赵彦端答:以景结情54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2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答案:(1)承上启下的作554.典型题回顾:你还记得吗?与东吴生相遇(唐)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①平。

【注】①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22.这首诗构思巧妙,请赏析其构思艺术特色。(4分)22.全诗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首尾(结构)严密。(步骤一)“泪”是回顾,“笑”是前瞻。“泪满缨”说明诗人遭遇十年辛苦不寻常;“开口笑”说明诗人满怀信心向前看。(步骤二)一泪一笑,总括全诗,掷地有声。(步骤三)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然后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及层次。4.典型题回顾:你还记得吗?与东吴生相遇22.全诗以“泪”始56答题注意:1:关注内容。2:关注位置。3:立足文本条理清晰。答题注意:575.(20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知识储备: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参考答案: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直抒胸臆,吐诉出对国是民生的深刻思考和历史感悟。正因为“今古河山无定据”才引发金戈铁马,画角不绝;才使得西风树老,满目荒凉;才带来夕照秋雨,幽怨无数。开篇一句,总括全词。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诗歌沉郁苍凉的格调都凝聚其中。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5.(20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58

⑴屈原

白居易

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200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⑴屈原

白居易

(200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59(200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出关①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动静结合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出征士卒的怀土恋乡)作了铺垫(术语).“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主旨).(200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答案:(1605.感遇十二首(其二)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1]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2]

【注释】:[1]林栖者:指隐士。[2]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1)诗篇在开头以

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5.感遇十二首(其二)张九龄61

答案:比兴手法。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感遇十二首(其二)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1]林栖者:指隐士。[2]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1)诗篇在开头以

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答案:比兴手法。感遇十二首(其62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术语).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作用).从军行王昌龄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632014高三古诗词表达技巧专题之表达技巧鉴赏2014高三古诗词表达技巧专题之表达技巧鉴赏64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形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形式6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用典、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比拟: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双关:使情感的表达委婉含蓄。借代:使语言简练、含蓄。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对偶:从形式看,使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更集中含蓄。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叠字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用典、双关、衬66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方式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白描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方式动静67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手法68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结构形式69几种常见技巧解析几种常见技巧解析70对比(对照)

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常见常考修辞方法辨析对比(对照)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71联想和想象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联想和想象望庐山瀑布72象征借助于事物之间的联系,用特定的具体事物或通过描绘、渲染具体事物的形象,表现精神品质或事理的一种表现方法。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象征借助于事物之间的联系,用特定的具体事物或通过描73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石灰吟本诗运用了象74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7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辋川”即诗人晚年隐居之处,今属陕西蓝田终南山。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76虚实相生虚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现实中不存在的景象)

已逝之景之境

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实相生虚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77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不从自己方面写起,而从对方写起,从虚处落笔,想象妻子面对自己的处境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情景,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月夜杜甫诗人不从自己方面写78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反面衬托正面衬托衬托或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79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烘托80动和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动和静8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82(赋比)兴: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表现手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赋比)兴: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表现手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8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知识运用知识运用84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读懂诗:紧扣形象(景、人、物)析物:素蝶——活动:随蜂绕、避雀隐、映日起、因风归、花中见、叶际飞;情感:幸芳华勿谢,欲依嘉树。析人:刘孝绰——文名颇盛,恃才傲物,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诗的主旨揣摩:诗人由物及人,通过描写……,抒发了……之情。咏素蝶诗刘孝绰85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审好题: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审题:“哪些活动”是内容分析,“怎样描写”是描写方式分析。调动知识储备:①动静结合②正侧结合③点面结合④细节描写⑤观察角度的变化⑥白描与工笔⑦诗中有画咏素蝶诗刘孝绰86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审好题: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审题:“哪些活动”是内容分析,“怎样描写”是描写方式分析。调动知识储备:①动静结合②正侧结合③点面结合④细节描写⑤观察角度的变化⑥白描与工笔⑦诗中有画思维:活动:随蜂绕、避雀隐、映日起、因风归、花中见、叶际飞;情感:幸芳华勿谢,欲依嘉树。(性格、姿态、心理情感)描写方式:动静结合、白描、观察角度的变化咏素蝶诗刘孝绰87【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请同学们跟据提示组织答案……教师示范(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追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日腾飞,因风归去的动人形象,描写了素蝶在花叶之中出没的美妙姿态。(2)此诗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采用了白描手法、对比手法,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从远近高低不同方位写出了蝴蝶飞舞的姿态。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88小结: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策略设问方式:①这首诗(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②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达技巧。③诗(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④诗(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事物的?⑤诗(词)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词)作简要分析。⑦诗歌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题思路:前提:读懂诗—审清题—调动知识储备组织答案:①先指明用了哪种手法(观点);②结合具体的诗句,简明分析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③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小结: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策略89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融会贯通,智能提升竹轩诗兴融会贯通,智能提升90参考答案:8.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5分。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答案:91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92参考答案:8.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通过“雪”“月”写出了梅不畏严寒、高洁的品质,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5分。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参考答案:93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秦中吟•歌舞94参考答案: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通过对比批判了上层贵族生活的奢靡,对下层人民的同情。(5分)参考答案:95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⑶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96“白苎新袍入凉”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白苎新袍入凉”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97例一:参考答案:①诗人对景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动静结合。②白鹭鬈曲着身子,恬静地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声响。③描绘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传达出作者内心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例一:98对比(对照)

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常见常考修辞方法辨析对比(对照)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99联想和想象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联想和想象望庐山瀑布100象征借助于事物之间的联系,用特定的具体事物或通过描绘、渲染具体事物的形象,表现精神品质或事理的一种表现方法。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象征借助于事物之间的联系,用特定的具体事物或通过描101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石灰吟本诗运用了象102鹧鸪天·预报

[金]王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②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什么手法?写了什么?怎么写?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103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1.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2分);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1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2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104篇章结构篇章结构105诗歌的篇章结构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诗歌的篇章结构1、物与情的关系:106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开门见山、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对比、抑扬、奠定基调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4、就诗句整体结构提问的术语有:层层深入、以小见大、抑扬、首尾照应、对比等。关注位置,明确答题术语: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开门见山、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107篇章结构判断方法1.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2.抓住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A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B先情后景

C以景结情篇章结构判断方法108从景与情的角度判断下列几首诗词的结构形式?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八六子王沂孙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沈沈。幽径芳寻。暗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从景与情的角度判断下列几首诗词的结构形式?109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重章叠句

特征: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效果、作用: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110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照应

效果、作用: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层层深入效果、作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111古诗词主旨体现的方式A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B卒章显志

C以小见大

D对照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古诗词主旨体现的方式11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卫风·氓》)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比兴“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13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名句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名句114课堂演练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名句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术语),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内容)。课堂演练名句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15组织答案:第一步: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第二步: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系。第三步:阐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组织答案:1162.点绛唇途中逢管倅赵彦端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1)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

(2)《阳关》句:别离之曲。(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分)(术语),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气氛,营造了一个凄苦惆怅的意境(1分)(内容),表达了诗人的忧伤,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1分)(作用)。2.点绛唇途中逢管倅赵彦端答:以景结情117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2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答案:(1)承上启下的作1184.典型题回顾:你还记得吗?与东吴生相遇(唐)韦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