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10章区域农业布局课件_第1页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10章区域农业布局课件_第2页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10章区域农业布局课件_第3页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10章区域农业布局课件_第4页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10章区域农业布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生产与农业布局§2区域农业布局条件分析§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第十章区域农业布局§4农业部门布局1PPT课件§1农业生产与农业布局§2区域农业布局条件分析§3区域1.1农业生产1.2农业布局§1农业生产与农业布局2PPT课件1.1农业生产1.2农业布局§1农业生产与农业布局2P1.1农业生产农业是培育动植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等。目前,我国农业划分为种植业(农作物栽培)、林业(造林营林)、畜牧业(畜禽饲养)、渔业(水产捕养)和副业

基本概念3PPT课件1.1农业生产农业是培育动植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

农业生产特点

自然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和统一

季节性和周期性

地域性

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性

综合性4PPT课件农业生产特点自然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和统一季节性和1.2农业布局

农业布局的内容体系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评价对农业区位从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多个层面进行全面深入分析,衡量其对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潜力

区域农业生产总体布局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目标以及农业主导部门和次要部门,以建立合理的区域农业结构,包括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空间结构、农业生态结构和农业技术结构等,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部门布局确定农业各部门的发展方向、规模、水平、分布与增产途径的布局方案5PPT课件1.2农业布局农业布局的内容体系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2.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2.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2区域农业布局条件分析2.3技术条件分析2.4原有农业基础分析2.5区域农业发展潜力分析6PPT课件2.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2.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2区域农2.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

气候条件

土地资源

水资源

地形地貌7PPT课件2.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地形地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指一定地区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自然条件和物质、能量及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能力。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包括热太阳辐射、热量和降水光合生产潜力是指在外界环境条件、作物群体结构、长势和农业技术措施都适宜的条件下,仅由作物光合效率决定的作物最高产量。它是作物理论产量的上限,只取决于光合有效辐射的大小。光温生产潜力只受太阳辐射和温度条件影响的作物最高产量。气候生产潜力在太阳辐射、温度和降水等农业气候条件下,土地可以提供的最高产量,也称为为光温水生产潜力

8PPT课件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指一定地区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自然条件和物质

土地资源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场所和提供生存环境及营养物质,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肥力水平。土壤肥力指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全部过程中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量的有效养分和水分能力,同时自动地协调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适宜的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的能力。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和经济肥力等9PPT课件土地资源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场所和提供生存环境及营养

水资源分析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水的总体;狭义水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分析农业用水量和各部门的用水特点,工、农业之间用水的协调情况,用水矛盾的主要地段,及其合理分配水资源的情况,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区内水资源的可能性和方向等。10PPT课件水资源分析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水

地形地貌分析各种地形地貌条件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林、牧用地的分布和利用方式,更通过对光、热、水的地表再分配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生产。主要包括海拔高度、地势起伏、地表坡度等。11PPT课件地形地貌分析各种地形地貌条件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林、2.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国民经济及市场需求分析

工业及城市条件分析

交通运输条件分析

劳动力条件分析12PPT课件2.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国民经济及市场需求分析工业及城市

国民经济及市场需求分析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与消费水平提高对粮食与副食品的需要,工业生产对各种农产品原料的需要,出口的需要,农业生产(种子、饲料等)及国家储备的需要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流通决定生产,农业生产也应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生产销售的运作机制。13PPT课件国民经济及市场需求分析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主要表

工业及城市条件分析

分析所在地区内工业、城市的规模与性质对农业的影响

分析农业机械、农业动力、农业化学、农副产品加工和饲料工业等工业部门可能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的种类、型号、数量和质量

分析工业和城市对农业适应的状况

14PPT课件工业及城市条件分析分析所在地区内工业、城市的规模与性质对

分析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

分析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和能力

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发展变化方向

交通运输条件分析15PPT课件分析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分析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和能力分析交

区域内农业劳动力的总数量,构成与空间分布

劳动力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保证程度与季节变化

多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其它部门的可能性

劳动力条件分析16PPT课件区域内农业劳动力的总数量,构成与空间分布劳动力资源对农业2.3技术条件分析

农业工艺分析

农业技术装备分析

农业劳动者技术素质分析

农业科技进步分析17PPT课件2.3技术条件分析农业工艺分析农业技术装备分析农业劳

农业工艺分析农业生产工艺技术包括良种培育、作物栽培、技术经验、农业技术管理、植物保护、灌溉施肥技术等,其中对农业布局影响较大的是良种培育。18PPT课件农业工艺分析农业生产工艺技术包括良种培育、作物栽培农业技术装备包括犁耙、整地、播种、施肥、中耕、排灌、收割、脱粒、除尘、烘干、储藏以及水果、林业及畜牧业生产装备等各种机械设备。

农业技术装备分析19PPT课件农业技术装备包括犁耙、整地、播种、施肥、中耕、排灌、劳动素养,系指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精耕细作的水平而言。一般来说,劳动者的文化素质高,劳动技能操作熟练,能掌握比较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则有利于良种培育和先进技术装备的使用;精耕细作,实行集约化生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商品化生产等。

农业劳动者技术素质分析20PPT课件劳动素养,系指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精耕细作的

农业科技进步分析

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

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

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

由“单向性”向“综合性”发展21PPT课件农业科技进步分析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由“石油2.4原有农业基础

分析农业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等

分析农业生产结构、总体布局态势与土地综合利用状况

分析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与自给性生产、集中种植与分散种植等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规律

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变化与农业资源开发程度变化

分析区域农业收入分配和消费状况22PPT课件2.4原有农业基础分析农业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2.5区域农业发展潜力

调查分析可供利用的农用地数量

测算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的前提下,区域自然资源的理论生产潜力

分析区域农业生产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及其原因

分析农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潜力

调查分析农用地质量改造潜力23PPT课件2.5区域农业发展潜力调查分析可供利用的农用地数量测3.1区域农业经济结构§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3.2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性分析24PPT课件3.1区域农业经济结构§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3.2区域农3.1区域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经济(生产)结构是指由一系列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技术关系、生态关系等将农业各经济部门(主要指生产部门)联结成的整体区域农业经济(生产)结构指农业结构(包括农业经济结构、农业技术结构和农业生态结构)在地域上的反映,它既反映出农业经济(生产)部门(作物)在一定区域内的组合关系,也反映出农业经济(生产)部门各组成部分在该区域内的空间关系25PPT课件3.1区域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经济(生产)结构是指由一系列关系

资源的地域结构是土地、水文、气候、生物等资源在地区的结合,可以通过土地类型构成、土壤类型构成、水资源结构等来反映。

农业的生态结构农林牧渔与生态环境的相结合,一般以食物链(营养关系)为主要标志,主要通过各种种养结构、生物种群结构、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结构等来反映。26PPT课件资源的地域结构是土地、水文、气候、生物等资源在地

农业的经济结构是农业各经济部门的相互结合及比例关系,一般以产值、产量比重为主要标志,可以通过各部门产值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播种面积结构、农业劳动力构成、资金占有结构等反映。

农业的技术结构包括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的组合,原始技术、传统技术和现代化技术的组合等,主要通过各种农业生产机械的比例、化肥施用结构、农膜使用比例等反映。27PPT课件农业的经济结构是农业各经济部门的相互结合及比例关3.2区域农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要求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主导产业具有较大竞争力

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与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28PPT课件3.2区域农业结构合理性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要求

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性衡量标准

资源利用状况

生态环境状况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其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分析优势资源是否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率;副产品及其它资源的利用率等。包括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发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质水质中有害物质含量等。29PPT课件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性衡量标准资源利用状况生态环境状

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性衡量标准

经济效果

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投入产出比、单位投资收益、单位面积纯收益、人均收入等包括农产品商品率、商品交售量、人均农产品商品量、商品总值、主要农产品人均消费水平、主要农产品进出口量等30PPT课件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性衡量标准经济效果满足社会需求的4.1种植业布局4.2林业布局§4农业部门布局4.3畜牧布局4.4水产布局4.5城郊农业布局31PPT课件4.1种植业布局4.2林业布局§4农业部门布局4.34.1种植业布局种植业从广义上说包括农作物栽培业、林果栽培业、人工牧草栽培业和水生植物栽培业,但它的主体是农作物栽培业。主要栽培作物可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三大类型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棉、麻等)、油料作物(花生、芒麻、油菜)、饮料作物(茶、可可、咖啡等)、嗜好作物(烟草)和蔬菜作物。32PPT课件4.1种植业布局种植业从广义上说包括农作物栽培业、

种植业基本特征

季节性很强

生产周期较短

作物种类多

种植业土地生产率高33PPT课件种植业基本特征季节性很强生产周期较短作物种类多

种植业布局布局决策的内容

农作物适生区的划分和适生地的选择

农作物生产基地和集中产区的确定

农作物生产结构的组合

农作物种植方式和种植制度的确定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34PPT课件种植业布局布局决策的内容农作物适生区的划分和适生地的选择4.2林业布局林业是森林植物为主要对象的生产部门,包括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利用三个方面,其生产全过程具体包括森林保护、育林、造林、采伐、集运、加工等一系列生产环节,是一个综合的物质生产部门。我国将森林划分为五种类型:(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包括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国防林等;(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竹材为主要目的,如杉木林、毛竹林等;(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药材等为主要目的,如板粟、油茶、核桃、桑树、果树等;(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目的,如速生和再生能力强的乔木、半灌木和灌木林;(5)特种用途林,以保护和美化环境、科学实验等特殊用途为主要目的,如实验林、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等。35PPT课件4.2林业布局林业是森林植物为主要对象的生产部门,

林业基本特征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森林培植和护理简单,所需劳动力少;林业有较大的适应性,分布范围广,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可耕性差的荒山、荒坡均可营造森林。36PPT课件林业基本特征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森林培植和护理

林业布局决策内容

适地适树,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适生树种

根据栽培的不同目的,选择各类林木的分布地区

农林牧结合,合理安排林业用地

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采育结合,开展综合利用

37PPT课件林业布局决策内容适地适树,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适生4.3畜牧业布局畜牧业是通过动物饲养、繁殖获得所需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牛、羊、马、驴、骡、骆驼、鸡、鸭、鹅、兔、蜂等家禽家畜饲养业和鹿、貂、水獭、麝等亚生经济动物驯养业。利用天然或人工栽培植物以饲养牲畜和家禽,是畜牧业有别于其他农业部门的突出特点38PPT课件4.3畜牧业布局畜牧业是通过动物饲养、繁殖获得所需

畜牧业布局决策原则

根据生产目的合理布局若以发展役畜为主,应繁殖马、驴、牛等大牲畜;若以解决肉、蛋、乳食品为主的畜禽基地,一般设在消费区和有大量饲料的来源地区;以皮毛生产为目的牲畜,一般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都有其特定的繁殖和生产地区。

以草定畜,以料定畜研究各地的饲草、饲料结构和产量,以及各种牲畜的食草需求,才能确定畜禽品种的构成和规模。

牧工、牧农、牧林相结合39PPT课件畜牧业布局决策原则根据生产目的合理布局若以发展4.4水产业布局水产业是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水域或开发潜在水域,采集、栽培、捕捞、增殖、养殖水生经济动植物的部门。广义的水产业还包括渔船、渔具、渔业机械、渔用仪器及其它生产资料的制造、维修、供应等产前部门和水产品的贮藏、加工、综合利用、运销等产后部门。40PPT课件4.4水产业布局水产业是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水域或开发

水产布局应注意的问题

水产业要与水生生物的生存规律相适应

要有供渔民生产、生活的场所和渔船停泊的港口。同时也需要有加工、保鲜的生产贮藏基地

要求在捕捞、养殖、保鲜、加工、运输和渔船、渔具生产与修理等各个环节协调发展,建立合理的比例结构41PPT课件水产布局应注意的问题水产业要与水生生物的生存规律相适应4.5城郊农业布局城郊农业是指在城市郊区发展起来的特殊农业部门(类型),主要由园艺业(包括蔬菜、瓜类、果园、花卉等)、牲畜和家禽饲养,以及部分耕作业所组成。城郊农业的类型,一般根据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运输条件、圈层形式等,分为近郊农业与远郊农业。近郊农业以发展蔬菜、牛奶等为主;高纬度地带的城市,温室栽培也多集中在近郊区。远郊农业一般以发展耐储藏和比较便于运输的蔬菜与瓜果类,也可发展畜禽饲养以及一些特产作物等。42PPT课件4.5城郊农业布局城郊农业是指在城市郊区发展起来的§1农业生产与农业布局§2区域农业布局条件分析§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第十章区域农业布局§4农业部门布局43PPT课件§1农业生产与农业布局§2区域农业布局条件分析§3区域1.1农业生产1.2农业布局§1农业生产与农业布局44PPT课件1.1农业生产1.2农业布局§1农业生产与农业布局2P1.1农业生产农业是培育动植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等。目前,我国农业划分为种植业(农作物栽培)、林业(造林营林)、畜牧业(畜禽饲养)、渔业(水产捕养)和副业

基本概念45PPT课件1.1农业生产农业是培育动植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

农业生产特点

自然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和统一

季节性和周期性

地域性

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性

综合性46PPT课件农业生产特点自然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和统一季节性和1.2农业布局

农业布局的内容体系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评价对农业区位从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多个层面进行全面深入分析,衡量其对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潜力

区域农业生产总体布局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目标以及农业主导部门和次要部门,以建立合理的区域农业结构,包括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空间结构、农业生态结构和农业技术结构等,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部门布局确定农业各部门的发展方向、规模、水平、分布与增产途径的布局方案47PPT课件1.2农业布局农业布局的内容体系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2.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2.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2区域农业布局条件分析2.3技术条件分析2.4原有农业基础分析2.5区域农业发展潜力分析48PPT课件2.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2.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2区域农2.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

气候条件

土地资源

水资源

地形地貌49PPT课件2.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地形地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指一定地区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自然条件和物质、能量及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能力。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包括热太阳辐射、热量和降水光合生产潜力是指在外界环境条件、作物群体结构、长势和农业技术措施都适宜的条件下,仅由作物光合效率决定的作物最高产量。它是作物理论产量的上限,只取决于光合有效辐射的大小。光温生产潜力只受太阳辐射和温度条件影响的作物最高产量。气候生产潜力在太阳辐射、温度和降水等农业气候条件下,土地可以提供的最高产量,也称为为光温水生产潜力

50PPT课件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指一定地区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自然条件和物质

土地资源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场所和提供生存环境及营养物质,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肥力水平。土壤肥力指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全部过程中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量的有效养分和水分能力,同时自动地协调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适宜的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的能力。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和经济肥力等51PPT课件土地资源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场所和提供生存环境及营养

水资源分析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水的总体;狭义水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分析农业用水量和各部门的用水特点,工、农业之间用水的协调情况,用水矛盾的主要地段,及其合理分配水资源的情况,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区内水资源的可能性和方向等。52PPT课件水资源分析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水

地形地貌分析各种地形地貌条件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林、牧用地的分布和利用方式,更通过对光、热、水的地表再分配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生产。主要包括海拔高度、地势起伏、地表坡度等。53PPT课件地形地貌分析各种地形地貌条件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林、2.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国民经济及市场需求分析

工业及城市条件分析

交通运输条件分析

劳动力条件分析54PPT课件2.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国民经济及市场需求分析工业及城市

国民经济及市场需求分析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与消费水平提高对粮食与副食品的需要,工业生产对各种农产品原料的需要,出口的需要,农业生产(种子、饲料等)及国家储备的需要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流通决定生产,农业生产也应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生产销售的运作机制。55PPT课件国民经济及市场需求分析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主要表

工业及城市条件分析

分析所在地区内工业、城市的规模与性质对农业的影响

分析农业机械、农业动力、农业化学、农副产品加工和饲料工业等工业部门可能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的种类、型号、数量和质量

分析工业和城市对农业适应的状况

56PPT课件工业及城市条件分析分析所在地区内工业、城市的规模与性质对

分析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

分析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和能力

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发展变化方向

交通运输条件分析57PPT课件分析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分析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和能力分析交

区域内农业劳动力的总数量,构成与空间分布

劳动力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保证程度与季节变化

多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其它部门的可能性

劳动力条件分析58PPT课件区域内农业劳动力的总数量,构成与空间分布劳动力资源对农业2.3技术条件分析

农业工艺分析

农业技术装备分析

农业劳动者技术素质分析

农业科技进步分析59PPT课件2.3技术条件分析农业工艺分析农业技术装备分析农业劳

农业工艺分析农业生产工艺技术包括良种培育、作物栽培、技术经验、农业技术管理、植物保护、灌溉施肥技术等,其中对农业布局影响较大的是良种培育。60PPT课件农业工艺分析农业生产工艺技术包括良种培育、作物栽培农业技术装备包括犁耙、整地、播种、施肥、中耕、排灌、收割、脱粒、除尘、烘干、储藏以及水果、林业及畜牧业生产装备等各种机械设备。

农业技术装备分析61PPT课件农业技术装备包括犁耙、整地、播种、施肥、中耕、排灌、劳动素养,系指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精耕细作的水平而言。一般来说,劳动者的文化素质高,劳动技能操作熟练,能掌握比较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则有利于良种培育和先进技术装备的使用;精耕细作,实行集约化生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商品化生产等。

农业劳动者技术素质分析62PPT课件劳动素养,系指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精耕细作的

农业科技进步分析

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

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

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

由“单向性”向“综合性”发展63PPT课件农业科技进步分析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由“石油2.4原有农业基础

分析农业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等

分析农业生产结构、总体布局态势与土地综合利用状况

分析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与自给性生产、集中种植与分散种植等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规律

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变化与农业资源开发程度变化

分析区域农业收入分配和消费状况64PPT课件2.4原有农业基础分析农业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2.5区域农业发展潜力

调查分析可供利用的农用地数量

测算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的前提下,区域自然资源的理论生产潜力

分析区域农业生产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及其原因

分析农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潜力

调查分析农用地质量改造潜力65PPT课件2.5区域农业发展潜力调查分析可供利用的农用地数量测3.1区域农业经济结构§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3.2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性分析66PPT课件3.1区域农业经济结构§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3.2区域农3.1区域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经济(生产)结构是指由一系列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技术关系、生态关系等将农业各经济部门(主要指生产部门)联结成的整体区域农业经济(生产)结构指农业结构(包括农业经济结构、农业技术结构和农业生态结构)在地域上的反映,它既反映出农业经济(生产)部门(作物)在一定区域内的组合关系,也反映出农业经济(生产)部门各组成部分在该区域内的空间关系67PPT课件3.1区域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经济(生产)结构是指由一系列关系

资源的地域结构是土地、水文、气候、生物等资源在地区的结合,可以通过土地类型构成、土壤类型构成、水资源结构等来反映。

农业的生态结构农林牧渔与生态环境的相结合,一般以食物链(营养关系)为主要标志,主要通过各种种养结构、生物种群结构、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结构等来反映。68PPT课件资源的地域结构是土地、水文、气候、生物等资源在地

农业的经济结构是农业各经济部门的相互结合及比例关系,一般以产值、产量比重为主要标志,可以通过各部门产值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播种面积结构、农业劳动力构成、资金占有结构等反映。

农业的技术结构包括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的组合,原始技术、传统技术和现代化技术的组合等,主要通过各种农业生产机械的比例、化肥施用结构、农膜使用比例等反映。69PPT课件农业的经济结构是农业各经济部门的相互结合及比例关3.2区域农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要求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主导产业具有较大竞争力

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与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70PPT课件3.2区域农业结构合理性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要求

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性衡量标准

资源利用状况

生态环境状况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其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分析优势资源是否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率;副产品及其它资源的利用率等。包括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发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质水质中有害物质含量等。71PPT课件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性衡量标准资源利用状况生态环境状

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性衡量标准

经济效果

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投入产出比、单位投资收益、单位面积纯收益、人均收入等包括农产品商品率、商品交售量、人均农产品商品量、商品总值、主要农产品人均消费水平、主要农产品进出口量等72PPT课件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性衡量标准经济效果满足社会需求的4.1种植业布局4.2林业布局§4农业部门布局4.3畜牧布局4.4水产布局4.5城郊农业布局73PPT课件4.1种植业布局4.2林业布局§4农业部门布局4.34.1种植业布局种植业从广义上说包括农作物栽培业、林果栽培业、人工牧草栽培业和水生植物栽培业,但它的主体是农作物栽培业。主要栽培作物可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三大类型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棉、麻等)、油料作物(花生、芒麻、油菜)、饮料作物(茶、可可、咖啡等)、嗜好作物(烟草)和蔬菜作物。74PPT课件4.1种植业布局种植业从广义上说包括农作物栽培业、

种植业基本特征

季节性很强

生产周期较短

作物种类多

种植业土地生产率高75PPT课件种植业基本特征季节性很强生产周期较短作物种类多

种植业布局布局决策的内容

农作物适生区的划分和适生地的选择

农作物生产基地和集中产区的确定

农作物生产结构的组合

农作物种植方式和种植制度的确定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76PPT课件种植业布局布局决策的内容农作物适生区的划分和适生地的选择4.2林业布局林业是森林植物为主要对象的生产部门,包括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利用三个方面,其生产全过程具体包括森林保护、育林、造林、采伐、集运、加工等一系列生产环节,是一个综合的物质生产部门。我国将森林划分为五种类型:(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包括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国防林等;(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竹材为主要目的,如杉木林、毛竹林等;(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药材等为主要目的,如板粟、油茶、核桃、桑树、果树等;(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目的,如速生和再生能力强的乔木、半灌木和灌木林;(5)特种用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