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对点精练三 赏析表达技巧 (含详解)_第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对点精练三 赏析表达技巧 (含详解)_第2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对点精练三 赏析表达技巧 (含详解)_第3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对点精练三 赏析表达技巧 (含详解)_第4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对点精练三 赏析表达技巧 (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点精练三赏析表达技巧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当窗织[唐]王建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 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 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两句直接点题,表现了织妇因忙于纺织,不能照顾翁姑内心的痛苦。B.“水寒”两句写天气寒冷不能自如操作,蚕丝易断难接,织妇为此异常烦恼。C.“两日”句写织妇心灵手巧,织布速度很快,两天就能织一匹半,技艺不凡。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用语贴切,表现了诗人的乐府诗贴近生活的特点。答案C解析C项曲解文意,“催”是官府催着交纳之意,该句表现了官府催逼得急切。2.本诗为新乐府名篇,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艺术性。请分析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比兴手法。开头两句托物起兴,以“园中有枣行人食”比喻织妇的劳动果实为别人所占有。②对比。以贫家女的辛勤劳作与“富家”的不劳而获对比,表现了织妇在封建剥削下的悲惨生活。③烘托。“草虫促促机下啼”,以草虫的啼鸣烘托贫家女的辛劳。④心理刻画。最后两句描写织妇的心理,她羡慕青楼倡女。字里行间渗透了织妇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懑之情。解析开头两句采用了比兴手法,写纺织,却从枣写起,托物起兴,用园中的枣成熟了却被路人打食来比喻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剥夺、被占有。“贫家女为富家织”采用了对比手法,说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布却穿在了富家女子身上,用贫家女的辛苦劳作与富家女的不劳而获却可穿丝质的漂亮衣服形成对比,揭示了织妇在封建剥削下的悲惨命运;“草虫促促机下啼”,用草虫的鸣叫声衬托女子的辛劳;最后两句是心理描写,织妇居然羡慕青楼倡女,羡慕她们不用劳作,可以穿漂亮的衣服,透露出织妇对不公平的社会的不满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①[宋]欧阳修西湖②春色归,春水绿於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注①诗人被贬夷陵,谢法曹时任许州司法参军(即“法曹”),曾作诗安慰诗人,本诗为诗人回赠友人之作。②西湖,许州胜地。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描写了西湖明媚的春景,东风袅袅,花草烂漫,春来波绿,景色宜人。B.五、六两句写诗人面对春日的盛景,却因美好年华的逝去而伤感悲愁,思乱如云。C.七、八两句是诗人想象朋友独酌湖上,默默思念着远方被贬的诗人,情感真挚。D.整首诗以“春”为线索,多处描摹明丽春景,却多以乐写哀,反衬愁苦之情。答案B解析B项分析有误,五、六两句不是诗人面对春景的感慨,而是诗人根据谢诗,写谢法曹面对春景的心情。整首诗前八句写西湖景色及朋友相念之情,均是想象之景。4.诗歌最后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过去年少时,诗人与朋友把酒言欢,迎春畅饮,意气风发,而今面对春天,诗人已鬓发苍苍,今昔对比中抒发了年华逝去的苦痛。②“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将异乡的处境与眼前的春风形成对比,诗人被贬异乡,眼前的物态人情与以前不同,是那么的陌生,只有岁岁年年按时相伴的春风仍是那么熟悉、亲切,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被贬他乡的悲愁与孤寂。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白帝城怀古①[唐]陈子昂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②。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注①这首诗当作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陈子昂初次出蜀沿长江泛舟而下的连续行程中。②汉王宫:永安宫,在白帝城邻近,刘备在夷陵与东吴陆逊战败后,退至永安宫病逝。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叙事,写诗人舟过白帝城时天色已晚,所以停船访问当地的风俗习惯。“桡”,船桨,“停桡”即停船。“土风”,当地的风俗习惯。B.“城临”四句,写与白帝城有关的典故,抒发怀古之情。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刘备病逝白帝城的惋惜以及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推崇。C.“岩悬”四句,写白帝城周围地区的奇险壮丽景色。高峻的悬崖遮断了视野,奇险的峡谷有江流可通,古树高出云天,船帆在雾气中出没。D.结尾两句呼应开头两句中的“停桡”,诗人船至白帝城是途中暂停,诗人还要离开四川,去到更遥远的地方。前途遥远,所以说“去无限”。答案B解析B项“城临”四句主要突出了白帝城的历史地位,白帝城原属巴国,曾有蜀王的宫殿,虽地处荒远,其藩属地位仍属周王朝邦内,而深山中犹有大禹当年治水的功绩。虽有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推崇,但并无对刘备病逝白帝城的惋惜。6.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城临”四句通过用典,特别是大禹治水的典故,突出了诗人对先贤功绩的推崇,也暗含了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岩悬”四句借景抒情,突出了对旅途艰险的担忧和对个人前途的迷惘;结尾两句以“客思”“何穷”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心情的复杂。解析“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运用了典故。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治水的丰功。诗人推崇大禹治水的功绩,也渴望自己像大禹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他在白帝城怀古,所缅怀的既不是历史事件,也不是盛衰过程,而是集中于与中国文化的中心区域相联系的古迹本身。“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是借景抒情。山岩陡峭好像青青的墙壁中断,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雾中。旅途的艰险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前途命运的忧虑。“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中的“客思”“何穷”直抒胸臆。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旅客的愁思因此更无尽无穷。由怀古而产生的忧伤很容易转换成孤独及思乡的情绪。四、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四犯令[宋]侯寘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①酩酊花深处。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②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注①拚:同“拼”,不顾惜,豁出去。②荼:花期最迟、暮春才开的一种花。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破轻云天淡注”句,作者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出临别之夜的朦胧、恬淡又凄清的景象。B.“莫听《阳关》牵离绪”,紧承“夜悄花无语”,点出“无语”的原因,原来是分别在即,离情别绪牵人愁肠。C.“拚酩酊花深处”一句透露出离人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与柳永词“都门帐饮无绪”意境相似,具有同等震撼效果。D.下片抒发的惆怅和叹惋,与上片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情绪和微妙的心理活动,令人回味。答案C解析意境不同,本词的震撼效果优于柳词。8.本词下片,作者独出心裁来抒写离别之情,请结合相关词句加以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春逐行人去”句,运用想象(拟人),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行,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②用心理感受(虚写),由芳草和离愁想象出来的春天和行人的内在联系,使作者突发奇想,要像荼一样把春光、也把行人留到最后一刻。但这只是一段痴想,表达了作者因无计留人而产生的深沉惆怅和叹惋。③新奇丰富的想象和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了离人真挚而深重的情感。解析关注“明日”一词,表明这是想象;“春逐行人去”用的是拟人手法;“能着意留春住”属大胆新奇的想象。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霁[唐]张祜垂老归休意,栖栖陋巷中。 暗灯棋子落,残语酒瓶空。 滴幂侵檐露,虚疏入槛风。 何妨一蝉嘒,自抱木兰丛。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感叹自身年事已高,身居僻巷陋居中。使用“陋巷”典故有自我安慰的意味。B.颈联把镜头转向室外,先写檐上的露珠间隔滴下来;再写晚风轻拂,吹入槛中的情形。C.尾联以蝉抱木兰终其一生来自喻,从而抒发了自身高洁超脱的志向。D.本诗为田园隐逸诗,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呈现出简洁明快却又意味隽永的风格。答案D解析“呈现出简洁明快却又意味隽永的风格”分析错误,应是沉郁含蓄、意味隽永的风格。10.本诗颔联在描写上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细节描写。颔联写室内人物的活动,是主客两人在边饮酒边下棋。这里将“暗灯”“棋子落”“残语”“酒瓶空”这些细节组合,呈现出原生态生活的质感,显得非常逼真动人;也凸显了场景枯淡至极,极富有画面感。②动静结合。“暗灯”“酒瓶空”是静态描写,前者说明室内光线昏暗,后者说明对局时间已经很长,但尚无结束的迹象;“棋子落”“残语”是动态描写,前者写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都听得清楚,后者则是主客之间偶尔发生的对话,可见两人都很沉默寡语,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晚年那种“万事皆空”,近似“禅定”的心态。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描写”二字,应从描写角度考虑人物描写手法和景物描写手法。六、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山①杂咏[金]元好问其一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②。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其二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③?注①台山:五台山,其东、西、南、北、中五峰耸立,峰顶平缓如台状,是以得名。②灵鳌:传说渤海之中有五山随波漂动,有巨鳌受天帝之命昂首载之,五山遂屹立不动。③妙高峰:传说中的佛国圣地。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诗次句想象奇特,生动含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B.前诗三、四句与杜甫《望岳》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效果相似。C.后诗首句“吞吐”二字写出了山间云雾时隐时现的美妙景象,空灵活脱,情趣盎然。D.后诗末句用“妙高峰”作比,以反问语气发出赞叹,展现了诗人蓬勃的朝气和博大的胸襟。答案D解析“展现了诗人蓬勃的朝气和博大的胸襟”理解偏颇。12.这两首诗各自突出表现了五台山的什么特点?在主要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前诗重在表现五台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