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一、考试说明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2)种群与群落(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平衡二、考试趋势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个涉及人类和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人们对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是按照“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四个层次来进行的,其中对于生态系统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好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有关这些问题的基本知识,都是学生学习本章时应掌握的,也是高考题中年年考查的内容。在1990—2022年共24套高考试题中,出自本章的题目有73道,约占试题总量的9.3%。在本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种群和生物群落》这两节内容中,主要介绍了有关生态学的一系列概念等基础知识,它是学习《生态系统》一节的重要基础,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有许多题目都是考查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实例弄清弄懂每一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章第三节《生态系统》是全章的重点,出自这一节的考题有42道之多,约占本章总量的57.5%。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知识就为学习生态系统的功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就为全面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概念和原理铺平了道路。因此要高度重视《生态系统,一节的学习。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环境保护等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都与《生态系统》一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这方面的题目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和解释似类的实际问题。而这些恰恰又是学生回答感觉比较棘手、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学生对有关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和生态学原理掌握不牢固,一方面又说明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这就要求师生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密切联系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共同关注人类和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把书本知识学活用活,学以致用,通过适当练习,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历年考题考题1(2000年广东高考题)图8—1为四种植物(I、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荫蔽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是()A.IB.ⅡC.ⅢD.Ⅳ命题目标考查学生对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生理和分布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解题思路读懂题图中四条坐标曲线的含义是准确解答此题的关键。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松、杉、柳、槐、小麦、玉米等,这些植物只有当光强度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时,其光合作用效率才能达到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图中I、Ⅱ两条曲线代表的两种植物就属于此类,比较I、Ⅱ两条曲线还能看出,I所要求的光照强度更高。相反的情况,有些植物却只有在荫蔽条件下,像密林下层的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药用植物人参、三七等。也就是说,这些植物在比较弱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就能达到最大值,图中Ⅲ、Ⅳ两条曲线所代表的植物就属此类。比较Ⅲ、Ⅳ两条曲线的峰值可以看出,Ⅳ所需求的光照强度更低,故Ⅳ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答案:D考题2(1999年上海高考题)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氧量命题目标考查非生物因素中影响海洋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解题思路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等,这一点与陆地生物是有区别的。其中阳光对海洋植物的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海洋里,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光线逐渐减弱,所分布的植物种类也有差别。绿藻需要较强的光照才能生长得好,所以在浅水区生长了很多绿藻;褐藻和红藻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依次降低,因此在稍深处有很多褐藻分布,再深一些的水中则生长了很多红藻。阳光能够到达的极限为水面以下200m,因此,在200m以的水域里,植物就难以生存了。答案:A考题3(1996上海高考试题)下列因素中,对提高家禽产卵量影响最大的是()A.光照强度B.每日光照时间C.食物D.温度命题目标考查非生物因素中影响鸟类产卵繁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解题思路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动物的繁殖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对于家禽等鸟类,日照时间的延长对其产卵的影响是通过神经一激素调节来实现的。家禽等鸟类通过神经系统感知日照时间的延长后,脑下垂体分泌的卵泡雌激素等促性腺激素增多,通过血液运输到靶器官一生殖腺,促使卵巢的卵细胞发育并分泌性激素,性激素再作用于卵巢,促进卵巢的发育和卵细胞的成熟,产卵量提高。这就是鸟类在春天日照时间不断延长季节里产卵量上升的原因。答案:B考题4(1997上海高考试题)图8—2是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种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全球分布A.123B.534C.342D.215命题目标考查学生对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生活环境的理解。解题思路认真读图分析,准确读懂图中每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适应范围,是正确并快速解答此题的关键。北极海域温度低、盐度大;热带湖泊温度高、盐度小;全球分布的生物对温度和盐度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很大的适应范围。解答此题时若用排除法,其解题思路为:第1种鱼对水温要求较高,盐度要求很小,不可能在北极海域生存,故排除A;第2种鱼和第4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范围都较小,不可能分布在全球,又排除B、C。若用直接判断法,其解题思路为;北极海域低温高盐,第2种鱼最适应;热带湖泊高温低盐,第1种鱼最适应:全球分布对水温和含盐量都有很大的适应范围,第5种鱼最适应合。答案:D考题5(1995年上海高考题)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曲霉,则蘑菇和曲霉的关系是()A.共生B.共栖C.竞争n寄生命题目标考查蘑菇和曲霉之间的种间关系类型。解题思路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几种类型。结合题意分析,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曲霉,两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在同一培养基生活时,会由于争夺培养基中的水分、无机盐和养料以及生活空间等而发生斗争,这种种间关系属于竞争。答案:C考题6(1999年广东高考题)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内培养,得到图8—3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结果。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命题目标通过分析曲线图,考查学生对竞争关系中两种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规律的理解,着重考查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识图能力。解题思路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解答此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就是这四种种间关系的含义。将两种生物混合培养,其各自的数量变化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间关系。关于此题的解题思路,首先要在头脑中比较一下共生、寄生、竞争、捕食这四种种间关系的不同点,再仔细分析图a和图b。先看图a,图a说明将这两种生物单独培养时,个体数都有明显增长。如果这两种生物之间是共生或寄生关系,单独培养时至少有一种生物的个体数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可见,从图a就可以判断选项C和D都是不正确答案。不论这两种生物之间是竞争关系还是捕食关系,都有可能出现图a所示的结果,因此要判断正确答案是选A还是选B,还必须分析图b。图b显示,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内培养时,A种生物的个体数明显持续增加,B种生物的个体数经过短暂的增长后逐渐下降,最终全部死亡,并且在B种生物全部消亡时,A种生物个体数仍处在持续增加状态。所以说两者之间肯定不是捕食关系,而是像课本上讲的大、小草履虫的例子一样,一种生物生长正常,另一种生物逐渐消亡,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答案:A考题7(1999上海高考题)8—4的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命题目标通过比较分析三个坐标曲线图,考查学生对几种种间关系的不同点的辨析能力。解题思路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鞍,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根据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可知,共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个体数出现彼此同步消长平行发展的变化规律,所以甲图表示的关系是共生。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主)寄居在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根据对寄生概念的理解和寄生实例的分析可知,在不同的寄生类型中,由于寄主与宿主之间个体大小的差异、同一宿主体内或体表寄主数量的多少不同,对于宿主的危害程度大小不等,两者之间在数量上没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很难用一个坐标曲线准确表示出所有寄生类型中寄主和宿主的个体数量关系。另外,此题所有供选答案中也没有涉及寄生,即三个曲线图都不表示寄生关系。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灭。根据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及教材中大、小两种草履虫竞争实例的分析可知,丙图表示的关系是竞争。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根据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一种生物个体数量增多(或减少),另一种生物的个体数亦随着增多(或减少)。两者个体数的具体变化规律可参考题5中的分析。故乙图的关系是捕食。答案:B考题8(1999上海高考题)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C.具有厚的角质层D.叶面积增大命题目标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解题思路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环境淘汰了。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各自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特征。长期生活在于旱地区的植物,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都表现出一系列对缺水环境的适应:具有发达的根系以利于更好地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肥厚的肉质茎便于贮存水分;厚的角质层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很小或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腾等等。由此可见,叶面积增大是与干旱环境不符的形态特征。答案:D考题9(2022上海理综高考)要使秋末开花的菊花推迟开花,可采取的关键措施是()A.降低温度B.延长光照时间C.缩短光照时间D.减少施肥命题目标考查光照对植物的影响。解题思路菊花开花受光照周期的影响,且是短日照植物。答案:B考题10(2022江苏高考题)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的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的植株数()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命题目标考查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题思路据表可知,在竞争中,大麦更占优势。答案:B考题11(2022上海高考题)下列非生物因素中对动物分布影响最小的是()A.土壤B.温度C.水分D.光照命题目标考查非生物因素和动物的关系。解题思路非生物因素中的温度、水分和光照都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分布,影响着某一地区动物的种类。而土壤对植物的影响比较明显。答案:A。考题12(1995上海高考题)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B.一个牧场里的家畜C.一条河里的鱼D.一个蜂巢里的蜂命题目标此题要求学生应用种群的基本概念,对某些生物具体现象做出判断,以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解题思路种群是指在一定的地城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其要点有三个:①一定地域内(某一空间和时间内);②同一个物种;③全部个体的总和。如果缺少或不符合其中一点,概念的叙述就不完整或不准确,就不能属于种群。在A、B、C、D四个选项中,A、B、C都不符合②,其中包括多个物种,只有D三个要点全都符合。答案:D考题13(1996上海高考题)图8—5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其中属于增长型的是()A.甲和B.乙和丙C.甲D.丙命题目标考查学生对种群年龄组成的概念和类型的理解。解题思路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增长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个体数量正在不断增长。(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个体较少,而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个体数量会越来越少。由此可见,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故正确答案是C。答案:C考题14(1999上海高考题)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九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D.年龄结构命题目标考查种群的特征及种群特征对种群发展趋势的影响。解题思路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一些单个生物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种群的各个特征对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都有一定的影响。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就可以从该地人口种群的特征中加以分析。看一个人口种群的发展趋势,主要看幼年个体所占的比例,也就是分析它的年龄组成类型,如果幼年个体所占的比例大,该人口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那么其未来发展趋势必定是人口大量增加,反之,则减少。而某地现有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性别比例对未来发展趋势也有一定作用,但都是次要的。答案:D考题15(1999年广东高考题)图8—6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和b的数量关系是()A.a>bB.a<bC.a=bD.a≈b命题目标在知识方面,此题主要考查种群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在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处理信息并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解题思路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在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在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在年龄组成衰退型的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年和年老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种群密度的变化意味着种群增长率的变化。种群密度越来越小,则意味着种群增长率为正值。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将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进行比较,分析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就可以对这两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的高低进行判断。关于此题的解题思路,首先应当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其次应当知道,图A和图B中人口大致都分为年幼者、青壮年和中老年3部分。图A所示人口中,各年龄段人口比例适中,人口增长处于稳定时期;图B所示人口中,年幼者和青壮年人数都大大超过中老年人数,其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人口密度会越来越大,人口增长率会高于图A所示的人口增长率。因此,只有选项B是正确答案。答案:B考题16(2022年上海高考题)有些动物的性别分化受温度影响。图8—7是4种爬行动物的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成雌雄个体的比例,其中能表示雄性仅出现在某个很狭窄的温度范围内,而高于或低于此温度范围则出现雌性的是()命题目标考查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解题思路此题的重点在于雄性仅在很狭窄的温度范围内出现。答案:C考题17(1998年上海高考题)在图8—8所示的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命题目标考查环境条件对种群增长率的影响。解题思路种群中个体数量增长的快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既有非生物因素,又有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等对动植物的繁殖和发展起很重要的促进或限制作用;生物因素如种内互助、种间互助、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等也对各种生物的繁殖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对一个种群来说,如果其生活的环境中,不论非生物因素还是生物因素,对它的繁殖和发展都不会产生阻力,那么该种群的增长就不会出现缓慢或停滞现象。相反的情况下,种群某一阶段的增长由于环境阻力而变缓或不增长。分析题图可见,A、C、D三个种群的增长曲线都有变缓或停滞的现象,说明这三个种群在增长中都有环境阻力,而B种群的增长曲线中没有缓慢和停滞现象,说明B种群是在无环境阻力的状况下增长的。答案:B考题18(1999年上海高考题)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当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B.空气逐渐稀薄C.阳光照射稀薄D.云雾量增加命题目标考查温度对植物群落的影响。解题思路植物群落是指共同生活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所有植物种群的总和。同一群落内的各个种群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一般都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具有该群落自己的植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季节动态和生理分布特征。阳光、温度和水是影响植物群落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海洋里,随着深度的增加,光线逐渐减弱,在不同的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自上而下依次是绿藻、褐藻群落和红藻群落。又比如在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脚到山顶,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也发生着连续的变化,自下而上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等。由此可见,植物群落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下降。故正确答案是A。答案:A考题19(1994年高考题)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命题目标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成分。解题思路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按照它们的营养功能来区分的,一般包括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当于生态系统概念中的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和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这就是概念中的生物群落。只要具备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就可以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对待。由此可见,A、C、D三个选项中所描述的内容,与生物群落的概念都不相符,更谈不上是生态系统了。只有B选项所描述的内容具备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所以正确答案是B。答案:B考题20(2022年春季高考题)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命题目标考查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解题思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残枝落叶中所含的有机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热带雨林中的温度、水分等条件比温带森林适合于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生长繁殖。答案:A。考题21(1993年广东高考题)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题属于生产者的是()A.光合细菌、酵母菌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C.乳酸菌、酵母菌D.硝化细菌、乳酸菌命题目标在知识方面,本题主要考查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概念。此外,涉及到的概念还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在能力方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解题思路光合细菌是原始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硝化细菌是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二者能够利用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它们都是自养型生物。酵母菌和乳酸菌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它们都是异养型生物。关于本题的第一种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生产者的概念。生产者是指能够利用环境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来源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还包括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自养型生物。概括地说,生产者就是自养生物,反过来,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光合细菌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硝化细菌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是靠分解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因而异养型生物,不属于生产者。由此可见,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另一解题思路是排除法。如果知道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都是自养型生物,就可以排除A、C、D,直接选B;如果知道酵母菌和乳酸菌是异养型生物,也可以排除A、C、D,直接选B。如果一开始就只能确定硝化细菌是生产者,那么可以先排除A、C,然后在B、D之间推敲。重点比较光合细菌和乳酸菌的营养方式,再排除D而选B。答案:B考题22(1994年高考题)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在其细胞结构中无成形细胞核的核生物是()九蓝藻E细菌C烟草花叶病毒D。地衣命题目标考查生产者的概念及生物的结构知识。解题思路生产者是指能够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来源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蓝藻、地衣等的自养型生物。也就是说,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就是自养生物。由此可见,A选项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在其细胞结构中无成形的细胞核,所有蓝藻都是生产者,故正确答案是A。B选项细菌,多数种类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如乳酸菌、结核杆菌),少数种类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它们也都是原核生物,在其细胞结构中无成形细胞核,但它们不全是生产者,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的烟草花叶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全部营寄生生活,也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的地衣是生产者,是真菌和藻类(绿藻或蓝藻)的共生体,也不符合题意。答案:A考题23(1999年上海高考题)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海带、梨树、酵母菌B.蘑菇、水绵、洋葱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a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命题目标考查学生对生产者概念的理解,着重考查运用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能力。解题思路生产者是指能够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来源的生物,这些生物制造有机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有些生物则通过化能合成。从新陈代谢类型上看,生产者便是自养型生物,反过来说,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在本题所有供选答案中,共涉及到十二种生物,只有酵母菌、蘑菇和乳酸菌的生活方式为营腐生生活,不是自养型生物,不是生产者;海带、梨树、水绵、洋葱、马铃薯、菠菜、紫菜、苹果树这八种生物都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都属于光能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硝化细菌则是一种化能自养生物,能够利用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以说,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答案:D考题24(1999年上海高考题)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命题目标考查生态系统各种成分所起的作用。解题思路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按照它们的营养功能来区分的,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它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提供了必需的无机环境条件。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变成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将无机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引进人生物界。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赣于生产者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通过它们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再提供给生产者利用来制造有机物。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生产者和分解者对于一个生态系统的维持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是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答案:D考题25(1999年广东高考题)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蜗→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命题目标在知识方面,此题主要考查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内容。此外,作为解答此题必不可少的背景可知,还必须了解生产者、初级消费者等概念。在能量方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能量流动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总能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随着生产者自身的呼吸作用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能量随着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摄人体内。植物被初级消费者摄人体内后,一部分作为粪便排出物被动物排出体外,其余大部分则被动物所同化。这样,能量就由植物体流人了动物体。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掉了,另一部分则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体内的能量变化,与初级消费者的情况大致相同。消费者的尸体、粪便也被微生物利用,并通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其中的能量释放到环境中去。由于生产者、各级消费者等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并且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所以能量在逐级流动中就会越来越少,由此可见,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假如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那里获得的能量值相同,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所能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反之,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少,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少,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能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故正确答案是D。答案:D考题26(2022年上海高考题)图8—9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A.A>B>CB。C>B>AC.C=B>AD.A>C=B命题目标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解题思路落叶供给量大,从生态系统中流出的物质和能量多,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少,对生态系统的物质供给量少,要想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分解者的作用显著。答案:A考题27(1996年上海高考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命题目标考查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解题思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两大功能之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生产者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也就是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掉了,另一部分能量随着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能量被初级消费者一一草食动物摄人体内植物被草食动物吃了以后,一部分作为粪便等排泄物被动物排出体外,其余大部分则被动物体所同化。这样,能量就由植物体流人了动物体,或者说,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人第二营养级。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掉丁;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体内的能量变化,与初级消费者的情况大致相同。消费者的尸体、粪便也被分解者利用,并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将其中的能量释放到环境中去。由于生产者、各级消费者等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并且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自然资源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广东省生鲜牛奶购销合同
- 糖尿病个体治疗
- 《竞争秩序维护法》课件
- 医疗机器人技术与手术自动化考核试卷
- 广告心理与品牌认知考核试卷
- 收款循环案例
- 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工程考核试卷
- 2024工厂用工合同范本简单
- 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
-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 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 《品人录》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家禽类完整版
- 大金vrv集中控维修手册
- 重庆市高级兽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 2023年创新英语大赛题目及答案
- 环境因素汇总识别及评价表(保卫部 )
- 医院品牌建设课件
- JJG 113-2013标准金属洛氏硬度块(A,B,C,D,E,F,G,H,K,N,T标尺)
- GB/T 5169.5-2020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5部分:试验火焰针焰试验方法装置、确认试验方法和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