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分析报告_第1页
社会实践调查分析报告_第2页
社会实践调查分析报告_第3页
社会实践调查分析报告_第4页
社会实践调查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实践选题:从对古典皇家园林的利用看北京都市规划兼谈北京精神——以颐和园为例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专业:09财经文秘小组名称:知难行易组指导教师:目录1.社会实践活动总则和安排 21.1.调查人员的职责分工(见下表) 21.2.时刻安排: 31.3.调查方式: 31.4.问卷回收率 32.实践背景和选题意义 33.实践的目的 43.1立足颐和园,考察北京地区诸多古典皇家园林历史沿革 43.2立足颐和园,考察北京对古典皇家园林的爱护和传承 53.2.1: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63.2.2:采取措施进行开发利用和改造并加以爱护 63.2.3:对颐和园部分文物的修缮和复建 73.3立足北京,考察北京都市规划中建设“园林都市”目标的措施和战略 83.3.1:北京“园林都市”的差不多概念 83.3.2:北京园林都市的差不多特性 83.4立足游客和市民,调查其对颐和园作为园林都市规划和北京精神的认可度 94.实践的内容 104.1前期预备时期: 104.2实地调查时期: 114.2.1对颐和园造园景观的山水布局关系考察 114.2.2对颐和园主题立意的考察 124.2.3颐和园道路系统初探 194.2.4颐和园植物系统配置及其寓意探析 194.2.5颐和园整体建筑布局风格探析和总结 204.2.6北京市园林都市建设对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具体利用方式调查 214.3后期总结时期 234.3.1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 234.3.2实践总结及心得体会 234.3.3撰写实践报告 234.3.4、制作倡议书 235.相关附件材料 245.1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问卷 245.2本次实践活动的部分影像资料 265.3本次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小组成员个体总结和感想: 275.3.1汪冲实践感言:颐和园——现代化都市中古典皇家园囿新风貌 275.3.2贾柳柳的实践感想: 295.3.3易叁武:颐和园调查归来的实践总结和感想 305.3.4贾奥蕾:颐和园所体现的北京精神 335.3.5崔莹:游颐和园有感 345.4本次社会实践报告所参考文献资料概述 361.社会实践活动总则和安排1.1.调查人员的职责分工(见下表)组名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09级财经文秘班“知易行难”小组组员职责具体工作汪冲(2009311226)组长小组要紧负责人、代表人,指导团队实践的具体安排事宜定期发起召开、主持小组讨论实践会议最终拿定社会实践的实践主题负责起草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起草和撰写整理工作易叁武(2009311230)副组长要紧负责协助组长工作记录小组会议内容确定修改社会实践提纲整理采访资料贾柳柳(2009311219)编辑要紧负责对本次调查报告的修改工作发放调查问卷整理问卷,分析数据负责进行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访工作贾傲蕾(2009311211)领队要紧负责社会实践活动行程安排发放调查问卷协助撰写实践报告的实践过程部分联系采访人,安排采访事宜崔莹(2009311231)后勤要紧负责社会实践活动后勤和安全工作编写调查问卷协助修改实践报告联系采访人,安排采访事宜1.2.时刻安排:2012年5月10日——2012年5月16日1.3.调查方式:前一时期要紧采取查阅图书、文献和影像资料并整理分析的方式;后一时期要紧采取实地调查和发放随机调查问卷;1.4.问卷回收率我们共下发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9份,取消作废问卷2份,共收回合格问卷97份,即问卷合格回收率为97%。2.实践背景和选题意义今年适值《北京都市总体规划(2004——2020)》颁布的第8个年头,《规划》将北京以后进展目标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都市、文化名城和宜居都市。以2012为中界,8年以来北京都市规划差不多朝向上述四个目标迈进。2004年的皇家园林旅游区研讨会,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承诺投资14亿元先期对颐和园周边进行建设,又相继启动一山两园环境整治的二期工程,重点对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地区进行整体规划,正式将“三山五园”地区(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纳入世界一流的特色旅游区和世界一流文化消费区,更是作为北京市区都市规划的园林都市建设部分提上建设日程。为加快皇家园林旅游区的建设,北京市海淀区组织编制了《颐和园圆明园周边地区环境整治规划》并成立了开发公司,专门负责香山、颐和园和圆明园的土地一级开发。2010年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文化产业被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纳入规划的朝阳产业之中。以此为契机,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北京市大力整合了一山两园现有旅游资源,差不多实现了“解决皇家园林旅游区目前交通拥堵、停车场布局不合理问题,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变旺地不旺财状况”的问题。2012年初,北京市适时地提出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将北京都市建设的着力点由都市转向了市民,这关于构建北京都市形象是一个新的转折和突破,由物到人的所指转变,不仅是理念的更新,更是适应现代都市进展需要的合理规划策略。都市建设只有纳入到都市居民的轨道内,才能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手段,将古都北京塑造成充满历史感、人文感、文明感、现代感、舒适感的“诗意栖居都市”。颐和园于1998年11月依照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选择颐和园园林规划与利用的调查,不仅能考察颐和园因地制宜,布局讲究,山中有山,湖中有湖,山湖竞秀,殿阁峥嵘。更能考察北京在都市规划中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生态都市”如何相结合利用的典范性,考察其对古典园林的改造利用如何融入到现代生态文明都市当中;作为求学在北京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考察北京古典皇家园林的历史沿革和北京都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充分的主体意识,号召全体北京市民共同努力,共塑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核心精神的北京“园林都市”名片。3.实践的目的3.1立足颐和园,考察北京地区诸多古典皇家园林历史沿革北京的皇家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京自辽、金建都起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建设。金代北京曾引西湖水(现莲花池),营建西苑、同乐园、太液池等皇家园林,并修建离宫禁苑,其中最大的是万宁宫,即今天的北海公园地段。并在郊外建玉泉山芙蓉殿、香山行宫、樱桃沟观花台、潭柘寺附近的金章宗弹雀处、玉渊潭钓鱼台等。“燕京八景”之讲就起源于金代。它们是: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阴、蓟门飞雨、西山积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元大都的皇家园林以万岁山(今景山)、太液池(北海)为中心进展。当时将太液池向南扩,成为北海、中海、南海三海连贯的水域,在三海沿岸和池中岛上搭建殿宇,总称西苑。在宫廷之内有宫后苑(今故宫御花园),宫廷外的四面东苑、西苑、北果园、南花园、玉熙宫等,近郊有猎场、南海子等。明代北京城大建祭坛园林,如“形圆似天”圜丘坛(现天坛)以祭天;形方似地点泽坛(现地坛)以祭地祇神;日坛以祭大明之神;月坛以祭月明神;先农坛以祭先农神;社稷坛以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等;庙宇园林也开始盛行。清代北京的园林再次进展,相继建筑了有“三山五园”之称的五座行宫园囿,即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另有许多小园林、小庙宇。其规模之宏大,工程之浩繁,装饰之豪华,都超过前人,使皇家园林建设达到了最高峰。从此,北京城西直门外直至西山东侧的几十公里山水环抱中,皇家园囿、行宫、梵宇以及宗室大臣的赐园,使北京城西北郊成为“园林之海”。北京皇家园林的典型特征:1.规模浩大、面积宽敞、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如: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2.建筑风格多姿多彩。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汲取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3.功能齐全。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寿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便以买卖。3.2立足颐和园,考察北京对古典皇家园林的爱护和传承颐和园堪称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是中国古典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了爱护以颐和园为核心的古典皇家园林,北京市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具体时期性措施如下:3.2.1: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1991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操纵颐和园、圆明园地区建设工程的规定》,具体条文内容如下:第一条为爱护颐和园、圆明园地区的良好景观,维护本市古都风貌,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文物爱护、都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颐和园、圆明园地区,系指玉泉山(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燕园(燕京大学未明湖区)、清华园及其周围的街区。

第三条在颐和园、圆明园地区内的下列地带,按照《北京市文物爱护单位爱护范围及建设地带治理规定》中二类建设操纵地带进行治理。第四条在颐和园、圆明园地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必须遵守各项规定。第五条在颐和园、圆明园地区非规划建设用地内,不得进行新建筑工程。原有建筑进行翻建时,必须参照本规定中有关条款办理。

第六条在颐和园、圆明园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和门墙装修,必须报经文物行政治理部门同意,都市规划行政治理部门批准。

第七条未经都市规划行政治理部门批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的,由都市规划行政治理部门责令停工,按违法建设严肃处理。

第八条本规定具体问题,由市都市规划治理局会同市文物事业治理局解释。3.2.2:采取措施进行开发利用和改造并加以爱护2004年的皇家园林旅游区研讨会,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承诺投资14亿元先期对颐和园周边进行建设,又相继启动一山两园环境整治的二期工程,重点对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地区进行整体规划,正式将“三山五园”地区(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纳入世界一流的特色旅游区和世界一流文化消费区,更是作为北京市区都市规划的园林都市建设部分提上建设日程。为加快皇家园林旅游区的建设,北京市海淀区组织编制了《颐和园圆明园周边地区环境整治规划》并成立了开发公司,专门负责香山、颐和园和圆明园的土地一级开发。2010年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文化产业被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纳入规划的朝阳产业之中。以此为契机,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北京市大力整合了一山两园现有旅游资源,差不多实现了“解决皇家园林旅游区目前交通拥堵、停车场布局不合理问题,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变旺地不旺财状况”的问题。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3.2.3:对颐和园部分文物的修缮和复建颐和园的文物修复强调传统工艺、文化遗产的爱护因素。文物修缮的原则是随着关于文物修缮的进程不断地进展、演变而发生变化的。1980年修颐和园的时所采取的一些修缮方法,是依据原物照片、原址考古资料、调研报告,依照这些来进行复原。但复原的时候,囿于一些技术上的缘故,或者相关修缮的理念,比如讲可能由于当时的财力、修缮水平所限,可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时修缮的时候不一定原汁原味地按照古代工艺修复的,而现在我们强调文物建筑的爱护要采纳传统工艺。除了文物建筑本体之外,它所蕴含的一套传统技艺也要爱护。过去我们修缮的时候,可能是把外形复原就行了,在修复过程当中所用的技术有时是采纳了现代的盖房子的技术,是否是用原来的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这是一个问号。有可能不是按照传统技艺去修复,比如讲用了水泥,用了现在的建筑材料,表面涂抹的是现代的一些材料,这次修缮可能要用传统材料进行调整、改动的,因此,这次修缮可能也包括对上次修缮的一种调整。复建是原貌的还原,修缮则能够强调传统手工艺的可替代性。复建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确实是讲没有的东西重新再建。从文物修缮的角度来讲,原则上不提倡,除非它是有重大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值得修复的,而且修复过程中在技术上也完全没有困难的,能够完全能解决的,比如有切实可靠的考古资料、照片、文字,能够达到它当时原貌的水平的才能够重建,假如在这些方面都有疑问,是靠推测来修的就不行,“修缮”技术本身还强调传统工艺的可逆性。3.3立足北京,考察北京都市规划中建设“园林都市”目标的措施和战略3.3.1:北京“园林都市”的差不多概念北京“园林都市”概念的提出始于上世纪中叶。我国园林艺术的构成形态及其理论体系在现代都市进展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世代传承的古代园林艺术为现代园林都市奠定了基础,现代都市的高速进展迫切需要与之息息相关的适于人居的现代化园林都市。“能不能把中国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园林都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一个现代化的园林都市既要有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又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完美的人文环境,不但承继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观、游、居”等多重功能,而且与现代景观相得益彰。北京都市规划把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都市结合起来,同整个都市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他认为园林都市的建设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和多层意象的复合体,要运用都市科学、建筑学、传统园林建筑的理论和经验,涉及到自然环境与群众制造相结合、涉及到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结合等。园林都市不仅涉及到中国古代诗词山水和古典园林,它依旧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高技术都市,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3.3.2:北京园林都市的差不多特性(1)战略性: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建国初期的都市进展模式已难以适应中国都市可持续进展和快速都市化的挑战,而布局相对均衡协调、功能齐全的园林山水都市是现代都市建设的最佳选择,决策者关于规划北京园林都市建设投入了充分的战略眼光,将古典园林精粹与现代文明结合得自然天成。(2)社会性:北京园林都市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规模浩大,涉及到都市规划、人口操纵、环境爱护等各方面,需要各部门合作,进行都市的总体景观设计,做到人文历史化、和谐中意化、方案艺术化、选材品位化、景观特色化。北京将颐和园纳入园林都市规划圈,充分体现了社会性的一面。(3)生态性:自然生态是山水都市的物质基础,历史文化则是精神基础。北京园林都市在建设中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发扬了“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实现了“品种多样化、配植科学化、权宜应变化和因素综合化”。(4)经济性:北京市的都市建设中,进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的必定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进展的进展理念。北京园林都市的建设和对颐和园等古典皇家园林的改造利用,做到了“经济集约化、治理适宜化和运作市场化”。“山水都市不仅在生态、社会、文化方面有巨大的效益,而且还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在北京园林都市建设中成效最为显著。3.4立足游客和市民,调查其对颐和园作为园林都市规划和北京精神的认可度我们共下发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9份,取消作废问卷2份,共收回合格问卷97份,即问卷合格回收率为97%。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80%以上的游客都认为:颐和园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有部分游客认为承德避暑山庄的爱护比颐和园完好,部分游客不了解具体情况)。颐和园曾被英法和八国联军烧毁过,然而从现存的角度来讲它是保存最完整的。有些当时被烧毁的遗迹并没有恢复,然而整体上的山水格局和整体布局,差不多上体现了它当时的原貌。从园林艺术成就这点来看颐和园应该是比较典型的。(2)76%以上的游客都认为:颐和园概括总结了中国园林建设的成就。中国传统造园的思想、理念、艺术创作甚至具体到一些造园手法,在颐和园的营建中差不多上一种概括和总结。园林本身是人类制造的一种文化生态模式,或者是一种艺术类型,园林不光是中国有,在国外也有其他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林是比较要紧的一个园林形态。中国园林从人类的艺术创作来讲,或者讲从园林整个的景观的丰富性、内涵的深刻和蕴含的人对自然理念的认识方面,应该讲都有特不高的成就,有特不独特的价值。颐和园之因此被列为世界遗产,讲明它在文化、科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的价值,是得到认可的。中国园林艺术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自然的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等方面。(3)92%以上本科学历的市民眼中的颐和园:第一理念是“包容”:他们认为和承德避暑山庄的少数民族宗教建筑一样,颐和园的许多建筑也是清代统治者“怀柔”政策的体现,如四大部洲就体现了颐和园的宗教建筑特色和意识形态内容,尽管有迷信和封建糟粕的一面,但也从侧面体现出中华文化和北京精神“包容”和“多元”的一面,是满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和睦共处于中华大伙儿庭的见证。第二理念是“创新”:颐和园是全国文物爱护单位,又是世界文化遗产,从文物爱护法和修缮原则来讲,维修文物建筑有一系列法律规定,有确凿的、有研究基础的复原资料,原则上能够复原。就颐和园这种专门的地位,从完整性和景观角度、修复一些文物建筑是有专门价值的。从文物建筑爱护理念上来讲,关于文物建筑爱护也有不同的主张与流派。文物建筑本身的特征也不能一概而论,像中国以木结构为主,它的残迹不像西方石构建筑,修缮爱护本确实是一种创新。第三:从园林都市建设方面而言,颐和园作为北京园林都市规划建设的一部分,是北京现代化都市建设的创新性举措。4、实践的内容我们的具体安排是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采访相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资料收集与分析、数据统计等方式,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其相关情况等。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为了调研北京都市规划的对古典皇家园林的利用现状与问题及趋势等,要紧分前期预备和实地调查两个时期。4.1前期预备时期:我们通过查找资料等形式对北京圆领都市规划与建设、颐和园古典皇家园林的爱护和利用措施有了差不多的了解,整理出有用的资料信息,并在此过程中提出调研问题和对北京精神的具体体现做了科学的构想。我们利用文献资料、相关书籍、相关视频等影像资料以及网络资源,对颐和园的历史沿革、北京城的改造和整体都市规划时期、北京园林都市建设、北京和西方大都市都市建设的对比等方面深入探讨分析,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打算。我们还制作了调查问卷和上面写有“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的颐和园旅游宣传书签,同时制作了队标等。我们依照不同的受众有选择性地发放了调查问卷100份,我们将队员分成两组,分不在颐和园内的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景区发放。4.2实地调查时期:4.2.1对颐和园造园景观的山水布局关系考察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颐和园的造园景观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从园林设计角度分析,颐和园的山水布局景观如下图所示:颐和园的山水布局方式与西湖一样都采纳了中国传统园林的中“一池三山”的造园山水布局方式。并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清漪园(颐和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作法,而是将一个大水面(昆明湖)用筑堤的方法分成三个小水面(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岛,西湖中有治镜阁(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山岛),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谚。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泠和凤凰墩,三个小岛都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异。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表现形式且成定制。4.2.2对颐和园主题立意的考察颐和园三个景区,即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的要紧建筑景观。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和皇家建设的重点项目,其大的立意要紧是借助造景来表现天人感应、皇权至尊、纲常轮纪等的象征寓意,比一般园林在范围上更广泛,在形式上更多样。建置有大量的佛教寺观,寓意封建统治者试图以弘扬佛法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即团结和笼络蒙藏上层人士,确保边疆防务和多民族国家统一。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将中国古代封建秩序、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渗透于中,典型地反映了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精神追求。4.2.2.1从局面立意看颐和园的造景要紧以以下景观:颐和园正门——北宫门:门为三明两暗的庑殿式建筑。匾额“颐和园”题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云龙石刻有二龙戏珠浮雕;龙为皇家尊严象征,又是谕旨和敕令的标志。乐寿堂:在颐和园东北面对昆明湖,是慈禧来此地避暑游玩居住之地,门厅称“水木自亲”。“乐寿堂”三字为光绪手书,金字黑底,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西内间为慈禧寝室。堂外两侧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六合太平”之意。庭中植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青芝岫(败家石)乾隆把此石置在乐寿堂后,经常观望观赏,并依照此石的形状和润色,同时也考虑到母亲的讳忌,取意石岩突兀如青芝出岫,给此石起名“青芝岫”,并将三个字刻在石头上。与此同时,乾隆采取各种方式讲服太后,有关大臣和太监等特不领悟乾隆的爱石心态,各施技艺,渲染“青芝岫”美在何处,意在何处,叙讲“吉祥”神韵,并深入浅出与皇权联系起来,请太后到现场观看,结果太后被感悟,终于认同此石,至此一场母子矛盾烟消云散。长廊:长廊彩画题材十分广泛,有花鸟、树石、山水、人物等。据讲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曾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得西湖景546幅,这些湖景被悉数移绘到长廊273间画廊的梁枋上。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成为名副事实上的的画廊。四大部洲: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仿西藏桑鸢等成形式而筑。由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和八小部洲。日台,月台及红、绿、黑、白四座梵塔共十八座建筑组成。中心为象征须弥山的佛殿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的建筑平面分不为正方,三角,圆,半圆形,以对应地,水,风,火。该建筑群融合汉,藏两地建筑特点,依山而筑。具有鲜亮的色彩和宏伟的气概。石舫:原称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是园中闻名的水上建筑。舫上原有中式的舱楼,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九年(1893)仿外国游轮重建西式舱楼,并取“河清海晏”之意合名“清晏舫”。十七孔桥:十七孔桥象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又象神话中的鼍龙状如半月浮游在平滑似镜的水中铜牛: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为了阐述建筑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专门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玉带桥:西堤上六桥中唯一拱圈结构的石桥,清乾隆时建,光绪时重修。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拨的曲线。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玉和汉白玉雕彻,清白如玉,犹如玉带,故名。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讲中的“海上仙山”。佛香阁是整个颐和园的最高点,起到了统领全园的作用。在佛香阁对面的西堤则是一块细长的堤岸,两者体量和空间大小的对比专门鲜亮的体现出了万寿山的高大和威严,烘托出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威严和大气。4.2.2.2清漪园和昆明湖的空间格局图示颐和园南面开敞,后山幽深。东面整治活动区,其空间格局是规则统一的。4.2.2.3颐和园造景手法初探1、对比与空间的划分:颐和园中所用的对比手法有两个层次。一是万寿山和昆明湖中的各个小岛的对比,体现出了前山的开阔,烘托出了前山景观的壮观和气概。另一方面,是空间的对比。在空间的对比中既有大空间尺度的对比,也有小空间的对比,整体上缩放有度。如下图对比所示:昆明湖、万寿山自然空间仁寿殿狭小空间2、局部设计中的障景手法在局部的设计中,通过植物,假山,建筑等通过障景等手法使得空间产生开合变化,给人们的视觉产生刺激,体现出空间的多变合趣味性。其中体现的比较明显的地点有两处。一是颐和园的苏州街,设计这通过夹景的手法,利用两边自然的山石使得整条街几区几折、空间开合变化,使得人们视线反复变化。这种手法无意间使得空间的纵深感加强,有效得实现了空间上的变化。3、整体设计中的借景手法:颐和园的四周风光旖旎。远处是层峦叠嶂的西山景区,是为颐和园的远景;玉泉山和玉泉塔是为清漪园中景;万寿山和昆明湖是为近景;远处还有农耕稻田的自然景色等。借自然之境,易达浑然天成之效,中国园林艺术中借景的典范之作。4.2.2.4颐和园巧妙的“园中园”设计手法谐趣园原名惠山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是模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一座园中园。园中园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手法,也是藏景的一种,多见于皇家园林中,也见于少数私家园林。园中园一般藏在园中的偏僻处,游人往往容易漏掉。园林作为直观艺术,景物不藏则不深,不深则不奥,不奥则不幽。园中园的建筑,使游人在宏大的园林中看到小巧精美的建筑,为园林的美增添趣味;同时游人站在园中园里,观赏大园的主景、中景,则又能借主景为远景,借中景为邻景,使园林景色更加丰富,更加深厚多姿。4.2.3颐和园道路系统初探颐和园拥有水路和陆路两条巡游路线。水路是乾隆十四年修整玉泉山,西湖水源;开拓西湖为蓄水池时开凿出来的,将三山五园连接成整体,形成从西直门一直到玉泉山的一条水路巡游路线。整体来讲,颐和园的陆路系统,在东部的公延区呈规则的直线布置,而到长廊,作为道路的系统形式的转变区,直到万寿山的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道路布置差不多上自然而流畅的曲线,虽由人造,犹如天开。4.2.4颐和园植物系统配置及其寓意探析万寿山上广植松柏,其寓意有二,其一,是为了这和母亲长命百岁,以松柏代长命、青春永驻;其二,象征着自己的国家兴盛,疆土永驻。认真观之,会发觉,前后山由于具体地貌和环境造景要求不同而又有所差异。前山以柏树为主以松树间植。在中央部位佛香阁的庭院及广场采取规整的对植和行植手法其余地段自然混合松柏,大片成林。这种暗绿色的基调与殿堂楼阁形成的强烈色彩对比,更渲染出前山景观恢弘、华丽的皇家气派。后山绿化着重表现四季景色变化,以松树为主辅以柏树,配合落叶乔木和灌木的间植而大片成林,更接近于自然植被的生态,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4.2.5颐和园整体建筑布局风格探析和总结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巡游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点。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风景巡游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

是全园的要紧组成部分。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北部的苏州街,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亭者,停也"。顾名思义,亭在最初是一种供人休憩、躲避风雨的场所,后经演变成为现在园林建筑中用于眺望和观赏的重要的园林建筑小品。园林中的亭不仅形式丰富,而且通过对景、借景等设计手法的运用,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共同组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和,是中国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在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中,园林建筑丰富多彩,现存各式各样的阁楼就有四十余座。亭的造型、大小、都富于变化,无一雷同。从平面形状上看,有四方、六角、八角、长方、圆形、套方和半亭;从立体造型上看,有单层、双层;屋顶形式有单檐、重檐和攒尖顶、歇山顶、卷棚顶;从用材上看,有木构、有铜铸的;屋面用材有清水瓦、琉璃瓦。它们或伫立于山冈之上,或依附在建筑之旁,或坐落于水池之畔,或掩映在花木之间,以其漂亮玲珑、丰富多彩的形象与园林中的其他建筑、山水、植物等相结合,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4.2.6北京市园林都市建设对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具体利用方式调查(1)调查政府拨款修缮情况和具体措施通过采访颐和园治理人员,我们了解到,1949年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多次不断拨款对颐和园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统计工作;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爱护治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颐和园于1987年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2)采访市民和游客对颐和园、北京园林都市建设和北京精神的认知度通过对游客、市民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访,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北京市都市规划建设的规律和差不多步骤:A、1953年,提出第一个总体规划—《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的要点》,此规划为北京定下了都市性质和建设总方针的基调。B、1957年,在53方案基础上对都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提出了《北京都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这次方案坚持北京建设大工业基地的思想,首次提出建设“子母城”。C、1958年,提出分散集团式布局形式,工业进展上提出操纵市区、进展远郊区的设想。……D、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四项指示,对首都的社会秩序、都市环境、科技文化建设和经济进展提出明确要求。1982年《北京都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草稿)》将都市性质定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再提经济中心。E、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付诸实施,并决定成立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F、2O04年,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北京都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上报国务院,2005年得到批复。(3)北京市都市规划及建设的总体特征和差不多思路A、反映容观规伸且不断演变、推进首都进展B、在实践中不断被修正的都市定位和都市布局。C、都市总体规划的成功与曲折反映了执政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究D、规划中的都市定位集中反映了历史条件下的容观要求和时代主旋律E、谋求都市进展和建设当“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全然动身点F、科学进展观是统纬中国经济社会进展的全然思路4.3后期总结时期4.3.1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后期的资料整理中,首先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并分析其结果;然后把整个活动中影像、图片资料以及相关文件等加以整理归类,最后把其他资料如一一进行分类确认。4.3.2实践总结及心得体会资料整理好后,我们又开展了队员总结交流会,并邀请指导老师与会旁听,进行心得体会以及经验得失等的分享,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和实践经验教训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将大伙儿各自的总结进行汇总整理出我们团队这次活动的总结,以对今后的活动起到指导提示作用。4.3.3撰写实践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撰写实践报告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深入挖掘数据背后所反映的现象,总结并筛选有用信息,商量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与老师进行最后沟通,写出实践报告,整理出最后的成果。4.3.4、制作倡议书在写完实践调研报告之后,我们又依照我们的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大型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市民提出建议,写出倡议书,并将对颐和园治理处的建议书反馈给他们,并听取他们对这些建议和意见的看法以及这些建议和意见关于他们以后的工作是否有关心,最后再次对他们的支持表示感谢!5.相关附件材料5.1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问卷关于颐和园在北京现代都市规划后的游客体验调查问卷尊敬的游客:您好!我们是中财文传学院实践小组。为全面了解颐和园如何融入北京市现代都市规划建设及在通过景观规划建设后的颐和园带给游人的体验,我们组织了这次调查活动。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1、您的性不为:男女年龄为:18岁以下19—25岁26—35岁36—50岁51—65岁65岁以上2、您是:本地游客外地游客3、您对颐和园的历史了解的多吗?A、特不了解B、比较了解C、不太了解D、不了解4、您参观颐和园的动机是什么?A、闻名景点B、皇家园林C、学术参观D、旅游公司安排E、个人兴趣爱好F、景色优美,适宜锻炼躯体,陶冶性情G、其他——5、您认为对颐和园最恰当的爱护方式是什么?A、保留原风貌,不要改动B、修旧如新,即按照旧工艺和样式采纳新材料建筑C、现现在的开发式爱护就好D、没有必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6、您认为颐和园修缮是否保留了传统园林建筑的精粹?A、完全保留B、保留较多C、保留甚少D、没有保留7、您觉得目前颐和园的商业气息是否浓重?A、十分浓重B、比较浓重C、不太浓重D、没有感受8、您觉得颐和园内的现代设施是否会阻碍您对颐和园的整体感观?A、特不阻碍B、比较阻碍C、不太阻碍D、没有阻碍9、您认为颐和园的景观与北京现代都市是否融合在一起?A、水乳交融B、偶有出入C、相差甚远D、完全相反10、您是否赞成将传统建筑(颐和园等)融入现代都市规划蓝图当中?A、完全赞成B、比较赞成C、不太赞成D、不赞成11、您对北京市政府在规划城区建设时对颐和园的爱护和规划力度的看法是:A、十分给力B、还有不足C、表现一般D、一点儿也不行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向您表示感谢!!您对我们的调查有什么意见、建议和要求,欢迎写在下面。5.2本次实践活动的部分影像资料5.3本次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小组成员个体总结和感想:5.3.1汪冲的实践感言:颐和园——现代化都市中古典皇家园囿的新风貌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园艺与空间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中国文化传统、文学艺术等综合艺术形式所营造的空问环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夸赞它,当然有作为文物古迹的悠久历史传承一面,更因其精湛的造园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体。以颐和园为典型,集山水、楼阁、树木和花草于一体,采纳我国传统诗画创作手法,大胆地提取糅合,博采众家之长营造出多姿多彩的既有自然之美,又不拘自然之俗的园林空间。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差不多上中国古典园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我国古典园林是诗情画意的艺术杰作,其和谐完美的艺术形象,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玲珑不致的布局,含蓄深遂的意境,让人们从中受到祖国古老历史文化陶冶与启迪,从中能够观赏到那些秀丽的山水,奇花异卉,获得自然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的景观之美的艺术享受。古典园林艺术深受传统文化哲学审美和思想观念的阻碍,古典园艺家将“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巧妙地融入到园林艺术空间,追求自然的和谐审美趣味,将天地自然观巧妙地作为古典园林艺术的主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间接促使造园、造景,植物配置重视文化内涵,构成了极富文化意趣的古典审美意识。我国古典园林文化具有“止水能够为江湖,一岛能够齐天地”传统空间观念特点,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获得无穷的审美意趣,在造园植物配置上,古人多运用“缩千里于咫尺,写契趣于指下林木稠簿泉流清浅,如就真景”的手法,使有限的景物体系表现出宽敞的宇宙模式。我国古典园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表现手法之一,民族艺术文化的典范,中国古典园林是从主体动身,它已不仅仅是反映形式空间,而是一种,理空间,强调对象的可观性,而不是可达性,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古典园林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而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自始自终追求建立一个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基于这种思想合理性,中国园林艺术一开始便以大自然作为审美认识和审美表达对象阎。因而中国古典园林,较好地解决了人性中的平衡需求与亲自然性。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特不是在中古国传统的儒道佛学熏陶下的文人正确引导和呵护下,进行有内涵、有韵味、有血肉的园林创作之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一旦剥离传统的文化环境,抛弃了传统的文化思维,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就会黯然失色。颐和园作为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历经战火的洗礼后,依旧不是当年的辉煌本色,尽管其建设是以中日战争的失败为代价,但抚今追昔,已是陈迹。在今天的北京都市文化建设浪潮中,颐和园以古典的韵味独立京郊西山群山之中,是一颗明亮的明珠。从建国以来的都市规划建设中,颐和园慢慢被纳入北京园林都市规划圈,社会各部门和相关单位都高度重视,创新性地从关注都市本身到关注市民的转变中,颐和园在有组织、有规划、有序合理的开发和爱护利用中,完成了从封建皇权中的皇家私产到全民文物的华丽转身,她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古都北京的都市文化圈中,为背景增添无穷的文化底蕴之光。记得《红楼梦选讲》课上,刘东宇老师曾讲:“颐和园确实是北京市民的后花园”。这句话虽朴实却韵味深厚。生活在现代大都市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害都市病的群体与日俱增,在享受着现代化都市进展成果的同时,也付出了心灵的代价。颐和园作为“全市的后花园”,让繁忙的北京市民和各地游人找到了临时栖息心灵的场所,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现代都市元素中,它代表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古典皇家苑囿的新风貌。畅游夏日的颐和园,兴酣笔落,意蕴幽沉,感受到的不只是这座大都市中繁华的水泥森林和高楼大厦中的忙碌和枯燥,还有在那个“诗意的栖息之所”中身心与天地相接、与云水相通,与自然相感、万物共荣的和谐和满意。离开无言,我还会再来,暂引大一时三游颐和园的诗歌《颐和园行吟》作结:“尽管我有些沉醉的思绪\但我一直不敢动笔\我可怕那些笨拙的词句\会不惭地\打破你一湖碧绿\会莽撞地\敲醒你沉寂的漂亮……尽管我是有些沉醉的思绪\但我确实不明白\应该从何讲起\二月的风\裁剪着湖畔那柔软的柳丝\倒映在满湖的静谧里\而那断开的冰层\划过一潭澄碧\差不多是第三次\第三次踏着京国的雪\第三次撩拨沉淀的思绪\第三次拨快乐的云雨\走上这七星拱月的长堤\我静倚斜栏\看夕阳下划过的游船……在那苍茫的暮色深处\我仿佛依稀地看见\看见一个王朝佝偻的背影\憔悴在斜风细雨里\我仿佛依稀地看见\看见王静安先生正持诗集一卷\在湖面上茫然地\走来又踱去\他仿佛走在水样的人间里\走在一个民族忧伤的历史里……5.3.2贾柳柳的实践感想:由宽敞民众参与投选出的北京精神有“爱国、创新、厚德、包容”,这几个简洁而有力道的词语瞬时成了北京的代名词。毛概的社会实践主题也是关于此。作为一个在北京上大学的外地人,我也专门乐意去做着一个社会实践课题。在我们具体选择其中一个做实践主题的时,我们选了“创新”。“爱国”那个字眼有些非理性,因为全社会正在反思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爱国”属于全国人民的,非北京的专利。“厚德”专门大程度上属于道德范畴,面又泛泛,不是专门好把握。北京相比于我们国家其他都市,却是“包容”许多,然而作为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年人,我们希望找到一个顺和自己年轻的主题,“包容”这次词汇有中年理性的意味。最后,我们决定选择“创新”。无疑,北京市一座有活力充满创新精神的都市,同时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即突破常规、推陈出新。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都市活力之源,它体现了北京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近年来,北京在经济进展、科技进步、都市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见证了这座都市的创新精神。建设世界都市,北京仍将以创新赢得机遇和以后。”——某媒体语。颐和园我我国古典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是北京城的一颗明珠。畅游其中,有羽化登仙翱翔于名山大川之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此语不假。现在的北京城来讲,颐和园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休闲旅游的地点,而更是体现北京精神之处。都市化进展到今天,人们不仅仅在满足于钢筋水泥大厦式的生活。都市污染的加重更让人们怀念自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都市和自然本非对立的。从《清明上河图》和其他古代文献中我们能够专门清晰地发觉古人在构建都市时着重把都市规划成园林都市。西方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都市进展的逐渐成熟也萌生园林都市的概念。由于古代的传统,加之我国都市化建设的进展,我国园林都市建设理论进展专门快。我国闻名科学家钞票学森先生确实是园林都市建设理论的奠基者。北京市各界专门重视都市规划,把依托特有的资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园林都市作为都市规划的重点之一。能够讲,在建设园林都市这一点上,北京走在世界的前列,成就也是专门大的。北京依托古代资源建设现代化都市和世界其他都市时不同的。关于古希腊罗马,他们倾向于遗址爱护,希腊巴特农神庙和古罗马斗兽场残破的遗址散落在市中心。尽管我们能够俺收到这些历史遗址的原汁原味,然而对都市建设来讲这并非一个专门好的方式。日本倾向于强烈爱护自己的文物古迹,爱护得过当,与都市进展就会脱节。北京将原有的园林融入都市规划之中,开发式爱护,既不至于破坏文物古迹,又将园林作为都市生活的一种调剂抚慰现代都市人的心灵而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在颐和园内既能放松心情,又能感受古人智慧和生活方式,又能博古通今,体会古往今来的悠悠时刻前进之感,打通古今,继往开来。我觉得创新是一种心态,一种在厚重的传统中打快乐扉拥抱以后的心态。正如人类社会一步步向前演进,一步步走向更为先进的制度属于一种创新;也正如李玉刚对京剧的重新演绎是一种创新;颐和园能从过去的辉煌进展到先进共千万人们自由畅游乐此不疲也是一种创新。世界上有哪一个都市能向北京如此让颐和园如此一个文物古迹重新焕发活力和那个都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呢?这体现了北京的创新,北京的开放,北京这座都市的信心和魅力。5.3.3易叁武:颐和园调查归来的实践总结和感想2012年5月16日,我们“知难行易小组”进行了这学期的毛概理论课程的社会实践,我觉收获匪浅,现在我将我在这次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予以总结。这次社会实践,学校打算历时四周,给了我们充裕的时刻,但也表示这次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小组自合作以来,我们都在为实践的主题和方向进行讨论,要紧是希望能够做出点新意和获得做大的收获。但我们深知社会实践的难度和复杂度,由于没有实践经费的支持,因此我们还得选择未超出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项目,同时还得不能太耗时和太复杂,因为尽管学校了给了我们四周时刻,然而鉴于其他课程的干扰和时刻的分散,我们只能限于在北京城区进行。在这次范围的确定过程中,我们小组进行了全面考虑,并结合自己的能力,要紧是量力而行。这确实是我们贯穿始终的思想,怎么讲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情况是专门没水品的。接下来我们得确定这次实践的主题,这才是关键。此次实践活动学校要求我们结合北京精神“爱国、包容、创新、厚德”进行,这是最困惑我们的地点,因为这些口号式的标语太过高屋建瓴了,假如真要落到实处就专门困难了。起初我们想要做“关于北京精神的认同”,但考虑到北京人群阶层的细分情况,我们放弃了,因为既然是市政府提出的精神口号,就必须要在北京落实,同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并向全国推广。因为北京精神来源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它的生命力专门强大,同时深植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后来我们探讨过“走访北京村官”以此来结合北京精神的“创新”,但最后依旧放弃了,因为我们觉得如此专门可能找不到我们要的答案。因为作为我们来讲,我们是认同北京精神的,因此专门多群体也如我们一样,只只是能够执行或者将之付诸实践又是另一回事。我们想明白这些内容,并想明白各单位又是如何样进行北京精神的创建。但这做起来专门困难。通过好多次争论,我们还未找到专门好的切入点,想出新意更是困难了。最后我们想到往常做过关于胡同的实践,这是在北京新都市建设中的一个课题,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尽管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我们做了专门多努力,治理好北京的环境,实现“绿色”,然而我们注意到四年过去了,北京城的环境又再次出现了反弹,我们明显感受到空气的污染再次回复,洁净的天空已一去不返了。我们想到上月美国领事馆公布的环境监测数据,讲明北京城区环境污染的反弹,但我们的官员玩起了文字游戏讲“按照国际惯例,领事馆区域属于该国,美国领事馆空气污染只能讲明美国环境的恶化”。我想如此的笑话我们又该如何样对待呢?不得承认北京环境的确出现了反弹,这和目前的都市规划有关,我们校区周边正在进行大拆大建,市政工程也在如期进行,但我们亲身感受到,我们校区的环境就专门差,尤其到起风日更是让人难以忍受,我们无奈地戏谑道“沙河无愧于沙河”。因此这些都应该纳入都市规划的一部分,同时需要慎重而科学的考虑,让都市更适合人类居住,真正实现“都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就北京城而言,它作为历朝古都,古迹和园林保存较多,同时北京遭受多次战乱变得破败不堪,现在我们要建设宜居都市,就需要在钢筋混泥土结构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建筑,才能使北京城显得更具人情味,让人能够自然地生活着。同时都市建设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作为保证,“水是万物之源”,尤其是在水污染极其严峻的今天,清洁水源也必须纳入到都市规划的要点之中。我们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在专门大程度上确实是为了保证都市用水问题。而这些各式园林中最讲究山水合一,在这些林景中水是不可或缺的,南起玉渊潭北到颐和园的运河确实是北京的水源地,尤其是北海等几个人工湖更是北京气候的天然调节器,虽不能直接饮用,但却是十分宝贵,这点我们需要给予极大关注。正如2006年,侯仁之先生在回答《中国建设报》记者关于“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对待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规划中如何体现历史与现实的和谐?”的问题时,如此答道:“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都市进展专门快,城镇化进程加速,这是事实,也是我国国力不断增强的体现。在此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环境问题,提出了‘宜居都市’的概念。我想,‘宜居都市’应当包括生态环境与历史环境的内容。历史建筑确实是体现历史环境的实体之一,在规划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尊重历史建筑本身,同时,要考虑其原来的环境,也确实是历史环境的爱护。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研究这些历史建筑的价值,在爱护的前提下,发挥其合理利用的潜力。我想,关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讲,采取爱护古城、开发新区的方式,关于缓解古城的压力、更好地爱护文化遗产是特不有效的。”基于以上几点老驴,因此我们“知难行易小组”此次以北京的园林为切入点,接着连续胡同和旧城改造的主题,探究北京城规划中的方向。我们走遍了京城内所有遗留的园林,希望在其中找到北京城规划中的新亮点。我想这也该是北京精神的实质内涵,在都市规划中体现它的“包容、创新、爱国、厚德”。在此次实践中我获得了一下几点体会和收获:1、团队意识的增强。在选题和采访发问卷的过程中差不多上团队合作的结果,我们通过实践更加团结和互相了解,在增进同学友谊的同时也互相学到了更多。2、锻炼了自己,在发问卷的时候需要耐心和人交流,让不人尽快明白我们的用意,同时我们也会被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样调整自己的心态特不重要。3、让我明白了社会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总将深刻阻碍你我的生活;社会问题也不仅仅是他人的问题,我们也专门快就要担负起社会的责任;4、社会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依靠政府,一般百姓应当自己追求更加和谐的生活;社会问题不是一代人的问题,也不是几代人的问题,而是千秋万代的问题,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为之努力,为之奋斗。5、我们所做的,也许难以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所做的,也许不能有效的解决矛盾;我们所做的,也许还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但我们必须去做。5.3.4贾奥蕾:颐和园所体现的北京精神这次活动是围绕北京精神展开的.何谓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是综合了历史中的北京和现代高速进展的北京特点而得出的精华。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最核心和繁荣的地区。北京精神的提出是新时代北京的一个标志,作为一个北京人,了解北京精神,理解北京精神,贯彻北京精神是我们的责任。这次的社会实践,主题确实是北京精神,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