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法制与技术管理_第1页
计量法制与技术管理_第2页
计量法制与技术管理_第3页
计量法制与技术管理_第4页
计量法制与技术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量法制与技术管理

基础知识概述

广东省科学技术实验室联合会(GDLF)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国家质监局广州电气安全检验所(CEST)副所长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GDPTC)副主任中诚标志认证中心(CTC)

总经理国家实验室认可主任评审员国家计量认证主任评审员赵剑高级工程师计量法制与技术管理基础知识概述

讲座大纲一、计量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计量发展的主要历史进程二、现行计量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构成三、计量与校准的区别(图表)四、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区别(图表)五、对检测/校准机构计量/校准的管理要求六、国、内外计量法制与技术管理的发展动态概述一、计量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计量发展的主要

历史进程1、计量的基本概念[要点]:

①计量为计量学的简称;②计量是测量活动的科学;③计量的本质特征是测量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的范畴,但又是非一般的测量,而是具有某一精度的测量;

④计量既可指测量的一种活动,又可泛指一种工作、一项事业或一门科学;⑤在我国计量的概念已被赋予行政、法制管理的含义;

⑥按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01的定义: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行的活动;

⑦按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

定义: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2、计量工作的特点

[要点]:①计量工作/科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管理科学双重性;②在双重性下的计量工作的基本特点:

计量工作法制管理性准确性统一性社会广泛性国家计量制度和计量标准的统一国际计量制度和计量标准的协调一致计量工作的核心统一性的基础全国测量器具的量值统一到国家国际基准凡有测量活动的领域都涉及凡有测量活动的集体、个人都涉及以法律制度来规范以行政审批等制度来组织实施以执法监督手段来保证

③计量的分类:计量科学计量工程计量法制计量(工业应用计量)计量单位和单位制研究、开发计量基准与计量标准的研制物理常量与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量值传递系统的研究量值比对方法研究测量不确定度研究能源或材料消耗测试工艺流程的监控产品质量安全和性能的测试计量、检定的检测实验室的认证、认可计量单位的统一和推行计量器具的法制许可和监管测量方法的统一管理(规程、规范等)工业制品的一致性和互损性测试执法监督3、计量发展的主要历史进程公元前35世纪古埃及的长度单位使用:指、掌、脚掌和肘公元前21世纪古代中国舜帝东巡进协同各部落的历时、音律等公元前4世纪古代中国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统一度量衡:“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监制了容量标准器——商鞅铜方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颁发统一全国度量衡诏书1558-1603年英皇伊丽沙白一世采用磅(Pound,约453克)为重量单位,以码(Yang,约0.9144米)为长度单位。

1875年法国政府召开“米制外交大会”,17个国家签署了《米制公约》,决定成立国际计量局(BIPM)1909年中国清宣统元年,农工商部设立度量衡局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设立度量衡局1950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技术管理局设立度量衡处1955年中国国家计量局成立195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1965年中国计量院成立1971年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5年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7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1988年国家计量局、标准局、国家经委、质监局合并组成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年国家技术监督局

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二、现行计量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构成

1、计量法制体系:计量法制体系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计量技术法规计量检定规程(JJG)计量技术规范(JJF)计量检定系统表

2、法规文件主要内容:(第一层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层次)法规(1)《计量法实施细则》(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3)《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制计量单位的命令》(4)《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第三层次)规章(1)《计量法条文解释》(2)JJF1069—2000《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4)《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5)《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6)《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7)《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自定管理的公告》(8)《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9)《计量基准管理办法》(10)《计量标准考核办法》(11)《标准物质管理办法》(12)《计量监督员管理办法》(13)《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14)《计量授权管理办法》(15)《仲裁检定和计量调解办法》等27份3、计量法律的主要内容归纳分解图示(6章35条)计量法立法宗旨立法原则适用范围单位制和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基准标准计量器具管理计量技术法规系统管理计量机构管理计量人员管理计量检定活动计量纠纷处理计量法律责任其它规定、军工计量立法宗旨(国家不同立法宗旨差异)目的意图归纳4点一、加强计量活动的依法监管二、保持全国单位制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三、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技发展四、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4、计量法立法宗旨立法基本原则着重在于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及维护经济秩序的问题立法为原则统一立法,区别管理为原则(他律与自律)政府管公共计量活动,部门和单位管自我的计量活动原则凡经济调节可解决的,不用行政手段解决的原则短期中无法解决的,就不急于立法①

③④⑤

6、计量法立法基本原则适用范围法定效力有效范围调整的对象、范围时间空间人间属地属人计量法1986年7月1日生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计量活动的个体和单位6、计量法调整的对象与范围7、单位制和法定计量单位要点:(一)、我国采用和推行国际单位制(SI)为法定计量单位制1、解决历史上单位制的混乱问题(如12进、16进制等);2、解决同一量选用不同计量单位问题(如米、尺、英寸等);3、解决量与量间联系和协调构成问题;4、做法:独立选定几个基本量的单位,其它单位由与基本量的规律关系逐一指导出;5、(SI制即米、千克、秒制)7个基本量单位)。

(二)、我国采用、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制;法定计量单位系统有49个

1、国际单位制的28个计量单位(7个基本量单位、41个辅助);2、中国选定的18个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如:海里、升、吨等);3、由上述两种单位组合的单位(如:牛顿米、米每秒等);4、按一定规则由SI制词头和上述单位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如:1t=103kg)。(三)、正确书写和读取法定计量单位——按规则例1:质量热容单位:J/kg.k

正确:焦每千克开、焦(耳)每千克开(尔文)错误:每千克开(尔文)焦(耳)例2:波数的单位:m-1

正确:每米或负一次方米错误:十分之一米

*检验/检查报告出现错误,废除非法定单位。8、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

①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国家建立132种基准②仲裁计量纠纷的最高依据③国家计量部门批准国家计量基准(器)④用于检定的计量标准

①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②把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③计量标准包括标准物质④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统一本地区量值的依据,具有公证性、法制性、权威性⑤部门、企事业单位可以按需自建标准计量标准(器)⑥社会公用和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最高标准要经考核授权①不用检定,直接用于测量的器具②基本工作,不用于量值传递工作用计量(器)③用于将从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传递/溯源来的准确量值去直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实际大少为目的量传关系溯源关系9、测量标准之间的关系国际基准(国际标准)国家基准(国家标准)工作基准、副基准计量标准(单位、部门)最高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单位、部门)次级标准(或核查标准)原级标准次级标准参考标准工作标准10、计量器具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计量器具目录全部的计量基准器具列入目录的计量标准器和工作计量器具12大类402种列入目录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制造修理使用销售监督新产品定型试验新产品样机试验许可证CMC许可证制度①有证产品②定期检定③溯源

全国范围内从未生产的新产品已定型本单位首次生产国家有证产品销售进口计量器具销售法制性监督技术性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试验审查目录样机定型鉴定、型式批准进口检定11、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溯源属于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计量基准器计量标准器工作计量器溯源到国际标准或基准强制检定自主检定或溯源强制检定自主检定或溯源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部门单位的最高标准器具其它标准器具列入强制检定目录111种51类不列入目录或列入目录不在四种用途用于贸易结算用于安全防护用于医疗卫生用于环境监测12、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的区别对比项目强制非强制范围列入强检目录并是用于四大用途①未列入目录②虽列入目录,但不用于四大用途执行者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实施监管;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技术机构执行检定,可以是法定机构也可以是授权机构自主决定、选择有资质有能力的技术机构检定或自主校准溯源时间按强制检定周期定期在技术规范允许的前提下,自行按实际需要确定地点定点实施自主选择有条件场所执行技术文件检定规程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实现方式检定完成13、检定与校准比对表序号比对项目检定校准1定义检查测量仪器、装备与法定要求的符合性(定性试验+定量试验)确定度测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器所复现的值之间关系(仅进行定量试验)2性质中国法定管理、监督性活动非法定管理、市场化活动3作用给测量仪器、装备加法定“标记”给出测量仪器偏移或修正量和测量不确定度4目的保证在检定有效期中测量仪器示值处于使用中最大允许误差(MPES)之内确定测量仪器示值与约定直值(在指定的准确度水平上)之间关系序号比对项目检定校准5依据法制要求:技术规程JJG、技术规范JJF参照JJG/JJF;顾客要求、约定的技术规则、规范6结果表达按法制计量要求出具检定证书或结果通知书,以合格、不合格表示结果出具校准证书、以不确定度表示结果,不下“合格与否”结论7测量前提准许直接检定或必要时与型式标准进行被测量对象应能够被校准8结果的评价由法定检定机构进行由被测对象的用户进行9溯源性由法定程序规定由认可的校准实验室提供序号比对项目检定校准5依据法制要求:技术规程JJG、技术规范JJF参照JJG/JJF;顾客要求、约定的技术规则、规范6结果表达按法制计量要求出具检定证书或结果通知书,以合格、不合格表示结果出具校准证书、以不确定度表示结果,不下“合格与否”结论7测量前提准许直接检定或必要时与型式标准进行被测量对象应能够被校准8结果的评价由法定检定机构进行由被测对象的用户进行9溯源性由法定程序规定由认可的校准实验室提供列①维氏硬度计量检定系统图维氏硬度国家基准比对基准标准维氏硬度块工作维氏硬度计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测量定度列②时间计量检定系统图

时间频率国家基准铯原子束时间频率基准器原子时标基准钟组不确定度:δ=3×10-13不确定度:δ=3×10-13

时刻准确度:1μs国际比对Ⅹ

TV发布天线直接比对TV卫星发布Ⅹ

TV天线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一等标准(商品小铯钟)接收比对直接比对计量标准二等标准(氢、铵口频标、石英钟、晶振、频率合成器、计数频率计等直接比对三等标准(石英钟、天文钟、电子仪表等)(秒表、钟、电子计时计等)直接比对工作计量器具接收比对接收比对Ⅹ

14、计量技术机构与质检机构计量认证管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与法定认证质检机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县以上计量部门设置的按JJF1069规范考核合格授权部门、单位自设的按JJF1069规范考核合格授权军工部门设立的按相关规定认可认定从业依计量法规定申请计量认证按《质检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准则》认证合格发CMA证书从事检测活动15、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比较表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目的提高质检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依据《计量法》第二十二条,JJG1021-90,参照采用ISO/IEC导则25-198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