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学习目标:(1)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2)理解本词借景抒情、以物喻人的写作技巧。(3)感受作者孤寂苦闷的情怀和洁身自守、不苟于世的人生态度。(4)引导大家思考:“如何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逆境与孤独”这一重要命题。教学步骤:导语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了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它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了众多的优秀作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文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大概写于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年初。)来感受它的艺术魅力。下面我们来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展示PPT)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对变法过程中损害百姓利益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于是在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六月,被一帮奸佞之臣以“污蔑朝廷”的罪名弹劾。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当年的七月二十八日,被逮捕,八月十八日,被关进御史台皇家监狱。在被审讯、折磨甚至于被殴打了四个月零二十天后,在阴历除夕,苏轼被释出狱。第二天,即元丰三(公元1080年)年正月初一,在全国上下举家团聚的欢乐时刻,历经牢狱之苦、死里逃生的苏轼和他的长子苏迈离开京都前往被贬之地黄州,去担任黄州的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并且规定没有上级的命令不准擅离该地。由于受到他的牵连,包括弟弟苏辙在内的亲朋故交不少都受到了贬谪,苏轼于是陷入了苦闷孤独的境地。2.赏析作品。(1)朗读、思考、探讨。同学们,请反复朗读这首词,同时思考: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时间为十分钟。学生发言: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苦闷彷徨的情感。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①从一系列蕴含作者感情的景物中可以看出。——借景抒情、景物烘托作者笔下写了哪些景物?(缺)月(疏)桐(孤)鸿(寒)枝(冷)沙洲我们由此联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当中的景物描写:(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天下的景物何止千万?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物呢?”作者选取的景物能够最有力地烘托自己的情感,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缺)月(疏)桐(孤)鸿(寒)枝(冷)沙洲这一系列蕴含作者情感的景物,营造了孤寂哀愁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苦闷彷徨的感情。我们要领会并运用,这种借景抒情、景物烘托的写作手法。②从“孤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上可以看出。——以“鸿”喻人(以物喻人)、物我合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你是怎样理解的?谁能看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只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幽人”和“孤鸿”有相似点么?孤鸿:就是孤雁。我们在《大雁归来》這篇课文中了解到: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声调忧郁”“是丧失亲人的幸存者”。“幽人”:就是幽居之人。苏轼此时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并且规定没有上级的命令不准擅离该地。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监视居住。实际上就是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两者的相似点在于,都是形单影只,内心都充满了孤独和痛苦。此时,我即孤鸿,孤鸿即我,物我合二为一。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面上写孤鸿,实际上写自己。(孤鸿)突然惊起回过头来,内心的幽愤却无人知道。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通过《大雁归来》这篇文章我们知道:大雁栖息于田野、岛屿之上,芦苇、池塘之中,它是不会选择高高的枝头栖息的,这是它的习性。作者的在此言外之意是:我正是不愿攀附高枝、依附权贵才落到如此孤苦悲凄的境地。由此可见苏轼洁身自守、不苟于世的人生态度。总之,词人以“鸿”喻人(以物喻人)、物我合一。一方面展现了作者孤寂苦闷的情怀,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他洁身自守、不苟于世的人生态度。3.主旨归纳:本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展现了作者孤寂苦闷的情怀和洁身自守、不苟于世的人生态度。4.引申拓展傅雷先生的墓碑上铭刻了这样一行字:“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句话对吗?从苏轼的经历来看,是对的。正因为苏轼能够忍受政治失意、人生孤独,所以他的艺术才华才有了质的飞跃,在黄州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这样写道:“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被贬黄州,苏轼)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这就是孤独的魅力所在。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当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逆境与孤独”?①逆境与孤独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要接纳它。②面对逆境与孤独,我们只有勇于面对,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5.名篇赏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白话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创作背景)这首词也是写于被贬黄州期间。苏轼与朋友春日郊游,突遇大雨,没带雨具,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上片着眼雨中,下片着眼雨后。表现诗人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旷达洒脱的胸怀。6.总结:再次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2)理解本词借景抒情、以物喻人的写作技巧。(3)感受作者孤寂苦闷的情怀和洁身自守、不苟于世的人生态度。(4)引导大家思考:“如何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逆境与孤独”这一重要命题。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工聘请合同范本
- 供热ppp项目合同范本
- 分期出租手机合同范本
- 共享单车租赁合同范本
- 个体雇佣司机合同范本
- 公司买车抵押合同范本
- 冲压模具采购合同范本
- 内墙涂料维修合同范本
- 医疗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保险服务合同范本
- 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
- 银屑病诊疗指南2024
- (高清版)DB43∕T 1734-2020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联锁装置安全技术要求
- 2024年安防监控系统技术标准与规范
- 出生医学证明警示教育培训
- DB11-T 2324-2024脚手架钢板立网防护应用技术规程
- 供应链资源开发年终总结
- 作业区铁路专用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金矿探矿权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苏教版电子教材
- 小学五年级美术《青花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