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送餐机器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_第1页
2022年送餐机器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_第2页
2022年送餐机器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_第3页
2022年送餐机器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_第4页
2022年送餐机器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送餐机器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行业现状发展历程驱动因素行业痛点产业链行业环境目录01、行业概述

02、发展环境03、行业现状

04、行业痛点

05、行业前景趋势行业概述行业定义行业发展历程行业产业链01行业定义送餐机器人是替代餐厅服务人员将菜肴从厨房送至顾客餐桌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送餐机器人配备了芯片、控制器、减速器、驱动装置、检测装置等核心硬件及环境感知、运动控制和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具有自动送餐、自主充电、自主导航、自主避障等实用功能。送餐机器人根据移动方式可划分为有轨送餐机器人和无轨送餐机器人有轨送餐机器人:有轨送餐机器人是按照餐厅地面上环绕餐桌设置的既定轨道模块进行运动的机器人。有轨送餐机器人所使用导航技术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可分为磁导航技术与RFID定位技术。无轨送餐机器人:无轨送餐机器人是指通过借助辅助定位技术或全自主运动方式进行送餐的机器人。无轨送餐机器人所使用导航技术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可分为UWB定位技术与全自主导航定位技术。发展历程探索阶段(2016年以前):核心硬件和关键技术发展尚不成熟,下游应用较窄,送餐机器人发展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成本较为昂贵;SLAM等关键技术发展水平有限,送餐机器人定位导航精度、稳定性有待提升;整机厂商应用场景尚未深耕,客户端市场教育不足。起步阶段(2016年-2018年):上游供应链更加完善,优质整机厂商开始入场,应用市场教育程度有待提升。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厂商自研能力不断提升,成本开始逐步下降;以普渡科技、优地科技、云迹科技等为代表的具备核心技术的整机厂商阵营日渐壮大,持续打磨自身技术和产品功能;但下游行业认可度仍然较低。成长阶段(2018年-2020年):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提速,各项技术更加成熟,应用端巨头开始入局,推动送餐机器人行业发展提速。奥比中光、禾赛科技、镭神智能等国产传感器领先企业开始抢占部分国际市场,为机器人整机成本控制提供良机;算法提升、关键技术迭代,机器人性价比更高;以海底捞、呷哺呷哺为代表的头部餐饮企业开始规模化使用送餐机器人,对市场有着直接的拉动作用。爆发阶段(2020年~):产业链生态逐步完善,疫情加速送餐机器人渗透率提升。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普渡科技、云迹科技等公司机器人产品在医院、隔离点等防疫前线落地,助力防疫工作高效展开,减少了人员接触带来的风险,有效保障用户和货品安全。随着防疫工作的常态化,对于送餐机器人的需求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长期来看,疫情加速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从而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疫情之下,送餐机器人价值凸显,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上游:送餐机器人核心硬件包括芯片、减速器、伺服电机、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其中激光雷达在送餐机器人硬件成本中的占比约为30%。激光雷达是通过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以获取目标相关信息的雷达系统,由激光发射系统、光接收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是送餐机器人感知环境实时定位的必需硬件。激光发射系统将电脉冲转变为光脉冲向目标发射出去,光接收系统再将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光脉冲还原成电脉冲,经过信息处理系统得出目标位置、运动状态、目标形状等相关信息,可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分辨和跟踪。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中游:中国送餐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为送餐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送餐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通过向上游硬件供应商采购芯片、减速器、伺服电机、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等核心硬件,融入SLAM技术、控制系统及驱动系统等核心技术系统,实现送餐机器人的生产制造。中国送餐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仍处于扩张阶段。其中,擎朗智能和普渡科技专注于送餐机器人领域,云迹科技亦逐渐从酒店引领机器人领域拓展至送餐机器人领域。产业链下游产业链下游:随着餐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餐饮行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增长所导致的经营风险,餐饮企业管理者在保证食品安全且能吸引消费者的同时,需降低餐厅运营成本增加效益。伴随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与餐厅相结合为餐饮行业降本增效提供新的发展策略,送餐机器人随之发展前景广阔。餐饮业头部企业海底捞于2018年10月在北京开设智慧餐厅,餐厅采用擎朗智能旗下“花生”送餐机器人通过全自主导航定位技术进行菜品运送。发展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02PartOne政策环境1提出到2020年:(1)智能服务机器人实现批量牛产以及规模化应用;(2)智能制造深化发展,加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应用;(3)人工智能核心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智能传感器技术产品实现突破。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培育智能产品、突破核心基础、深化发展智能制造、构建支撑体系等重点方向,重点关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单位或企业,加强突破技术先进、性能高效的人工智能产品、平台和服务,培育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主力军。提出到2020年:1)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2)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3)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群。《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1)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①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②2035年中国制造业达到世界制造强国中等水平。③2049年,中国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2)十个领域包括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送餐机器人作为智能服务机器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民生重大问题,创新支持政策和应用模式,推动服务机器人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应急救援、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及时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并有序推广。提出到2020年:1)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2)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3)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首次将智能服务机器人列入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前沿技术;(2)智能服务机器人是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由多种高技术集成的智能化装备;(3)国家鼓励服务机器人的研究与创新,以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研究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技术,推动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通知》《中国制造2025》政策环境2社会环境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明显变化,劳动力人口不断缩减,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餐饮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长、人员流动性大、服务人员流失等问题驱使餐饮企业经营模式不断更新升级。2020年住宿和餐饮业服务人员平均工资为48833元,同比上涨5.3%,餐饮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中国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大幅削弱,机器换人需求不断增加。中国16-59岁人口数量为89,729万人,占人口总数63%,同比减少47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下降0.6%,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社会环境控制成本支出、提升经营效率、提升用户消费体验成为餐饮企业盈利的关键。融合了机器人定位、激光雷达等多项先进技术的送餐机器人具有送餐自动化、回收空盘、自动充电等实用性功能,有助于缩减餐厅工作人员数量,可部分或全部替代服务人员完成大量重复性劳动。送餐机器人的平均价格约为7万元,全年无休且企业无需为其支付社保等额外费用,在节省企业用人成本的同时可吸引消费者前来就餐,具有高经济价值。伴随中国劳动力供给趋紧,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餐饮企业对送餐机器人需求量增加,推动送餐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经济环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2月餐饮收入4950亿元,增长0.4%。全年餐饮收入39527亿元,下降16.6%。在门店数目上,33%的企业门店与去年持平;30%的企业门店同比减少10%-50%。调查中63%的企业员工人数同比有所减少,21%的企业员工数同比持平。与此同时,68%的企业表示原材料成本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14%的企业表示同比增加5%以下;29%的企业表示增加在5%-10%之间;17%的企业表示增加在10%-20%之间。行业现状分析03PartOne行业现状分析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餐饮企业对送餐机器人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送餐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14年至2018年,中国送餐机器人销售额由1,875.0万元增长至5,988.9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自主定位导航技术、激光雷达、深度学习技术、计算机视觉等高科技技术不断提高及中国政府对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中国送餐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向好。行业现状分析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送餐机器人的需求正在不断上升,市场认可度不断上升,我国送餐机器人行业或将进入高速爆发增长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86943套,同比增长26.6%;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37068套,同比增长26.8%。我国送餐机器人行业投融资市场也发展火热。投融资事件数量从2018年开始下降,2020年1-11月中国送餐机器人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为63起。中国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中提出要重点发展机器人等高性能设备,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及产业创新,中国政策的扶持促进了送餐机器人高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其中机器人领域被列入中国十大重点发展领域,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将会推动现有产业结构迈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政策支持政策支持、劳动力成本攀升、人才优势推动送餐机器人行业发展、无接触配送等是行业主要驱动因素中国技能人才比例上升,推动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送餐机器人行业随之发展。送餐机器人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人才是送餐机器人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随着消费者对送餐机器人的需求呈现更加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送餐机器人企业需要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和升级,因此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处于人才红利期,技术人力资本雄厚,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充沛技术人才。劳动力成本攀升促进送餐机器人发展中国技能人才比例上升,推动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送餐机器人行业随之发展。送餐机器人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人才是送餐机器人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随着消费者对送餐机器人的需求呈现更加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送餐机器人企业需要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和升级,因此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处于人才红利期,技术人力资本雄厚,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充沛技术人才。人才优势推动送餐机器人行业发展由于此次疫情传播以飞沫、接触传播为主。疫情期间,大多数餐厅都关闭了堂食服务,正是因为堂食过程中病毒传播难以把控。针对一般的餐厅配送,服务员处于频繁与餐厅客人接触的环境中,传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接触传染,万一有员工或顾客被确诊,餐厅很快就会成为焦点,而这将对品牌造成灾难性的影响。送餐机器人完全满足餐厅对餐品卫生、安全多项诉求,消除餐饮人和消费者心中的恐惧。以“无接触配送”方式保障用餐安全成为共识驱动因素70%50%人才优势推动送餐机器人行业发展由于此次疫情传播以飞沫、接触传播为主。疫情期间,大多数餐厅都关闭了堂食服务,正是因为堂食过程中病毒传播难以把控。针对一般的餐厅配送,服务员处于频繁与餐厅客人接触的环境中,传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接触传染,万一有员工或顾客被确诊,餐厅很快就会成为焦点,而这将对品牌造成灾难性的影响。送餐机器人完全满足餐厅对餐品卫生、安全多项诉求,消除餐饮人和消费者心中的恐惧。中国技能人才比例上升,推动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送餐机器人行业随之发展。送餐机器人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人才是送餐机器人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随着消费者对送餐机器人的需求呈现更加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送餐机器人企业需要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和升级,因此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处于人才红利期,技术人力资本雄厚,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充沛技术人才。驱动因素2以“无接触配送”方式保障用餐安全成为共识行业痛点及发展建议行业痛点行业发展建议04PartOne行业痛点送餐机器人产业化周期长与产品同质化中国送餐机器人技术突破困难及硬件成本高昂制约送餐机器人产业化发展。送餐机器人涉及控制系统、传感器、人机交互等高难度学科领域,是多项高新科技技术的集成。送餐机器人产业化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大的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导致送餐机器人产业化的难度与风险大幅增加。送餐机器人场景与运营制约送餐机器人供应链制约送餐机器人与具体场景结合度差,缺乏实用性,未能达到餐饮企业降本提效的预期。送餐机器人需要在复杂的餐厅环境中稳定运行,与场景深度结合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送餐机器人行业从业者多来自于工业机器人领域,工业机器人使用场景相较于送餐机器人更简单纯粹。工厂流水线中,工业机器人多已进入无人化层面,即机器人按照所设定程序,重复流水线操作即可。机器人程式化操作在工业领域可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送餐机器人供应链不完善,缺乏管理与资源正制约着送餐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送餐机器人企业多处于样机阶段,产业化程度低,且供应链管理不足。送餐机器人从设计到量产的开发流程包括项目立项、生产可行性评估、产品设计修改、模具测试、样机验证、产品量产等多个环节,流程复杂且易出错,对送餐机器人的成本、质量及能否量产影响极大。送餐机器人供应链包括电子方案设计、硬件选型、产品设计、包装设计、模具工厂、成品组装认证、送餐机器人销售等环节,环节众多且难以管理。发展建议1发展建议2发展建议3提升产品质量(1)政府方面:政府应当制定行业生产标准,规范送餐机器人行业生产流程,并成立相关部门,对科研用送餐机器人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试剂流通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冷链运输环节的基础设施升级,保证送餐机器人行业产品的质量,促进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2)生产企业方面:送餐机器人行业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行业生产规范,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目前市场上已有多个本土送餐机器人行业企业加强生产质量的把控,对标优质、高端的进口产品,并凭借价格优势逐步替代进口。此外,送餐机器人行业企业紧跟行业研发潮流,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全面增值服务单一的资金提供方角色仅能为送餐机器人行业企业提供“净利差”的盈利模式,送餐机器人行业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企业业务收入因此受影响,商业模式亟待转型除传统的送餐机器人行业需求外,设备管理、服务解决方案、贷款解决方案、结构化融资方案、专业咨询服务等方面多方位综合性的增值服务需求也逐步增强。中国本土送餐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在定制型服务领域发力,巩固行业地位多元化融资渠道可持续公司债等创新产品,扩大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公司债等额度获取,形成了公司债、PPN、中期票据、短融、超短融资等多产品、多市场交替发行的新局面;企业获取各业态银行如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其他中资行的授信额度,确保了银行贷款资金来源的稳定性。送餐机器人行业企业在保证间接融资渠道通畅的同时,能够综合运用发债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促进自身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产品和市场的依赖程度,实现融资地域的分散化,从而降低资金成本,提升企业负债端的市场竞争力。以远东宏信为例,公司依据自身战略发展需求,坚持“资源全球化”战略,结合实时国内外金融环境,有效调整公司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分布结构,在融资成本方面与同业相比优势突出。行业发展建议行业前景及竞争格局行业前景行业竞争格局行业标杆企业05PartOne随着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及“互联网+”技术不断渗透,中国餐饮业正式迈入新餐饮时代。2018年中国餐饮收入达到42,716亿元,同比增长9.5%,中国餐饮收入首次超过4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餐饮消费成为中国消费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新餐饮时代趋势01020304送餐机器人核心硬件技术落后是制约中国送餐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核心硬件国产化制造进程加速将促进中国送餐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中提出中国将大力推进智能机器人等高性能设备发展,积极鼓励中国机器人企业进行技术及产业创新,重点培育头部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发展。在政策的支持引导下,中国国产核心硬件品牌逐渐崛起,突破以芯片、激光雷达及伺服电机为代表的核心硬件技术发展瓶颈,推动核心硬件国产化加速。核心硬件国产化趋势根据在送餐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有多年市场运营经验的专家表示,机器人的存在并非为全面取代人类,而是协助人类去做更具有意义且不可替代的工作。机器人技术和自主导航定位技术发展日益成熟,送餐机器人可快速运送菜品、提升服务效率。送餐机器人与餐厅服务人员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价值,将助力传统餐饮行业迈进智能新餐饮时代。人机协作趋势随着“送餐机器人”的兴起,机器人生产企业可以借机进入餐饮机器人的开发与生产领域。根据不同类型“送餐机器人”的需求,研制出高、中、低端的机器人服务员,开发适用于餐厅服务的个性化功能,如语音点餐、送餐到桌、呼唤应答等功能。通过科技的成熟推动“送餐机器人”行业的成长,进而反哺于机器人上游产业的生产与发展。高、中、低端的机器人服务员出现行业趋势送餐机器人行业标准化与定制化界限被打破,未来趋于融合。标准化加微定制的产品战略,有效平衡企业操作层面与消费者需求层面的矛盾让消费者既拥有足够的确定性,也有足够的弹性。送餐机器人行业大数据应用使得实际操作和施工赋能方式深入介入,使得平台从简单的流量供给入口转变为工具供给、技术供给、工人供给的模式。中国消费升级倒逼送餐机器人行业提高服务质量,用户需求从获取公司信息并与公司对接畅通转变为更加注重体验注重实际的效果,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成为送餐机器人行业新的发展方向.行业面临洗牌标准化趋势融合行业平台职能转化注重用户体验行业趋势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各行各业都面临资源重新洗牌,因此送餐机器人行业也进入洗牌期。下游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投资融资主要集中于行业主流企业,对中小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