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_第1页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_第2页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_第3页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_第4页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经济统计学

参考教材:《企业经济统计学》(钱伯海主编),《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彭莉莎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企业经济统计学

参考教材:1第四节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第三节企业经济统计学及基本内容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第一章总论第五节企业经济统计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第三节企业经济统计2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一、什么是企业二、企业经济运行三、企业运行的条件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一、什么是企业3一、什么是企业(一)“企业”一词的来源

对于中国而言,企业一词并非我国古文化所固有,和其它一些现在已经广泛使用的社会科学词汇一样,是在清末变法之际,由日本借鉴而来。而日本则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引进西方的企业制度过程中,从西文翻译而成。因此,探询企业的语源,绝不能从我国和日本的词语构成入手,只能着眼于移植的“母体”,即西方语汇。一、什么是企业(一)“企业”一词的来源4企业按通常的理解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但这并非企业的本质含义。现代企业由于所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人们考察目的和角度的不同,在不同国家对企业的具体表述,或者对它的本质含义的概括会有所不同。

(二)企业的定义企业按通常的理解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5在西方国家,一般都把企业定义为:企业是将土地、资本、劳力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的组织,对某种事业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讲究效率的经营,以求达到创造利润的目标。

而在我国一般认为: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

(二)企业的定义在西方国家,一般都把企业定义为:企业是将土地、资本、劳力和6(三)、企业的特征

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组织。

(三)、企业的特征

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7(三)、企业的特征1、经济实体是指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把各个生产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从事商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所以人们常把企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场所,作为企业本质特征的一个方面。

2、这是从法律角度对企业地位的认定。它表明企业是根据法律规定成立的,具有独立财产和从事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这与一些经济目的相同,但缺乏法人资格的经济单位不同,如直属的分厂、车间、工段、小组等,虽然也接受上级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但不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也不对外承担经济责任,因而不能称之为企业。所以一些从事工业生产的工厂,具有各种生产经营条件,有场地、有设备、有劳力,制造产品,但不实行完全的独立核算,不能与外界签订合同,只能称之为工厂。

(三)、企业的特征1、经济实体是指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8二、企业经济运行2、企业的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一切企业,不论是工业企业、农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或文化服务企业,它们都有一定生产经营条件-人力、物力和财力。任何企业毫无例外的都必须有投入、有产出,并力求投入小产出大,以求产出投入对比的经济效益。3、企业的经济运行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或者说基本粒子,但它本身是一个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机整体,并和任何有机整体一样,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或运动秩序在运行之中。1、企业的经济运行体现为一个个循环周期的无穷反复。但它并非是一个永远走不完的圆周,而是有它自己运动的轨道、起点和终点。轨道的两端都连接着社会、连接着市场,促使社会总需求的满足和社会产品价值的实现。

二、企业经济运行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或者说基本粒子,但它本9三、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一)企业经济运行的内部条件1.人力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核心。包括:员工的数量、构成、文化素质、技能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企业家是生产力诸要素及其结合方式不断创新的组织者和指挥员,绪雅有更加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组织和能力素质。企业家代表着企业利益,有责任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员工三者的利益关系。三、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一)企业经济运行的内部条件102.物力要素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动力。是构成现代企业成产经营的物质基础。(1)劳动手段或劳动资料:以实物形态长期使用,以价值形态逐步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2)原材料、辅助材料: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3)动力:指推动各种机械运转的各种作用力。包括:电力、蒸汽等。燃料是动力的组成部分,不像原材料那样构成产品实体,也是一次消耗,相当于辅助材料。2.物力要素113.财力要素表现为资本金。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及外商资本金。企业资本金表现为物质形态,又称资产。资产按其在生产经营中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3.财力要素124.信息要素现代化企业要能有效地经营管理,有赖于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吸收和运用。企业的信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流通起着协调和控制的作用。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作为企业经济统计学就是指导企业如何搜集、整理和运用经济统计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

4.信息要素13企业生产条件或生产要素包括如上四个方面,是企业投入产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有了四个条件,并不一定就能做到少投入、高产出,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为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和具有优良的外部环境条件也是十分必要。企业内部如何进行科学管理,这是企业管理学所研究的内容。下面主要介绍企业的外部环境条件,从而使企业通过科学管理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利用外部条件,积极搞好企业的外部公共关系,不断创新,开拓前进。企业生产条件或生产要素包括如上四个方面,是企业投入产出顺利进14(二)企业运行的外部条件

企业外部条件及企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的外界条件和各种联系。企业与社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有着极其复杂的经济技术联系。相互分工,密切协作,各自完成国民经济分工的特定任务。具体说,各个企业都要求原材料买得进,产成品卖得出,燃料、动力能够保证供应。对所有企业来说,既有买又有卖,要求买者能够买其所需,卖者能够卖其所有,达到社会供需总量及其结构的平衡,没有一个信息灵通、发育完全的市场是不行的。因此,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企业环境的统计分析,是搞好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极其重要的一环,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统计和分析应该得到充实和加强。

企业经营环境包括的范围很广,大致可归纳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环境等方面。(二)企业运行的外部条件15自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自然地理、天然资源和气候水文等客观条件。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思想文化环境:包括人们的价值观、传统习惯和思想心态等方面的内容。自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自然地理、天然资源和气候水文等客观条件16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一、企业组织(一)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表现形式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与企业不同层次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企业组织结构是由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范围和管理效能(本地、跨省市、跨国)决定了其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一、企业组织17

常见的组织结构有:直线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事务(业)部式组织结构多维组织结构即立体组织结构。企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结构形式。考虑的因素包括:生产性质、生产规模、产品种类、生产流程以及市场环境等。组织结构的类型众多,具体组织形式更多,而且在不断演变发展之中,但是,没有一种组织结构是尽善尽美,适合于各类不同的企业。常见的组织结构有:组织结构的类型众多,具体组织形式18

不同企业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也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组织结构有不同的核算形式(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与业务技术核算)。所以,研究统计、会计核算体制,一定要和企业的组织体制,特别是要和企业组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不同企业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同一个企业在不同19(二)企业组织系统

为了有效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指挥和管理,必须分设若干管理层次,逐级进行和指挥管理。企业一般分为厂部、车间和班组三个层次。1、厂部。企业内部生产行政的最高指挥机构。2、车间。为企业三级行政组织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班组。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它由直接从事生产的职工所组成。

(二)企业组织系统20大型企业采用4-5个层次:四层次:总厂(公司)、分厂、车间、班组。五层次:总厂(公司)、分厂、车间、工段、班组。产品单一的企业采取两个层次:厂部、班组。企业统计应当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和国家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统计组织系统大型企业采用4-5个层次:2122三、企业的分类现代企业是多种多样的,分类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22三、企业的分类现代企业是多种多样的,分类的方法也是不同的2223(一)按行业分类企业的行业分类与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是相适应的。根据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共有行业门类15个,行业大类95个,行业中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23(一)按行业分类企业的行业分类与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是相适2324表1-1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1-1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门类大类中类小类A农、林、牧、渔业51838B采矿业61533C制造业30169482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710E建筑业4711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2437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1014H批发和零售业21893I住宿和餐饮业277J金融业41616K房地产业14424表1-1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1-12425表1-1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门类大类中类小类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1127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41923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818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1216P教育1513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1117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2229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1224T国际组织111(合计)2095396913资料来源: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25表1-1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门2526参照企业的基本条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对应,有以下几类企业:1.生产企业。如工业企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企业等。2.流通企业。包括批发与零售企业、国内商业企业、对外贸易企业及兼营内外贸易的企业、销售企业等。3.金融企业。包括各种专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等,但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4.消费服务企业。它的种类很多,居民服务业和其它服务业,如住宿和餐饮企业、理发店、旅店等等。5.其他企业。根据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除上述四类外,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还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等。26参照企业的基本条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对应,有以下几类2627三大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27三大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2728(二)按经济成分分类1.公有制经济又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又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28(二)按经济成分分类1.公有制经济2829(三)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这是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为依据,将企业进行分类。29(三)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这是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2930表1-2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及代码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100内资企业151国有独资公司210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110国有企业15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220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120集体业160股份有限公司230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130股份合作企业170私营企业240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40联营企业171私营独资企业300外商投资企业141国有联营企业172私营合伙企业31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42集体联营企业173私营有限责任公司320中外合作经营企业143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174私营股份有限公司330外资企业149其他联营企业190其他企业34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50有限责任公司20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0表1-2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及代码代码企业登3031(四)根据企业的规模分类按照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别,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具体划分标准见附表。31(四)根据企业的规模分类按照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3132表1-3企业按生产规模分类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行业名称指标名称计算单位大型中型小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2000及以上300-2000以下3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资产总额万元40000及以上4000-40000以下4000以下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3000及以上600-3000以下6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资产总额万元40000及以上4000-40000以下4000以下批发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200及以上100-200以下1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零售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500及以上100-500以下100以下销售额万元15000及以上1000-15000以下1000以下交通运输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3000及以上500-3000以下5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邮政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1000及以上400-1000以下4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住宿和餐馆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800及以上400-800以下400以下销售额万元15000及以上3000-15000以下3000以下32表1-3企业按生产规模分类统计上大中小型企3233(五)根据企业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按照企业生产要素密集程度,通常企业可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一般是指投资大,用于生产的设备多,资金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一般是指需要集中较多的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投资少,资金有机构成低的企业。技术密集型,一般是指具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不断采用新技术成果的企业。33(五)根据企业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按照企业生产要素密集3334以上各种分类是对所有企业而言的。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它在某项分类标志划分的各类别中只能归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且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变更。例如,北京市王府井百货大楼,按经济成分属国有经济,代码为“11”;按行业分类属于百货零售业,代码为“651”;按规模分类为大型企业,代码为“10”,企业在填报统计报表时,应在指定栏目中分别填出各自代码,上级机关即可明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并由电子计算机汇总处理。34以上各种分类是对所有企业而言的。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34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35四、企业的主营与附营(一)企业主营与附营的划分

主营即指企业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附营即指企业为主营项目服务的或是企业主营项目以外的其他非主营活动。在此基础上,统计把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分门别类,称之为企业工业生产、企业农业生产、企业商业经营、企业运输业等,归属到各有关行业,分别考察其活动成果,汇总为各项经济指标,分析其经济效果,显然具有重要意义。四、企业的主营与附营(一)企业主营与附营的划分36三、企业的主营与附营(二)企业的多种经营

作为经济组织和独立法人的企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其经营活动是围绕着商品的生产和营销而进行的。这里所指的商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只指物质产品,一种还包括各种不同的劳务,这是与生产劳动范围理解的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相联系的。按照客观要求,通过市场、资金、劳动力,即人、财、物、供、产、销的配合,达到有效的结合,生产经营商品和劳务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企业经营和决策的基本要求。许多企业都形成了“一业为主,兼营别样”的经营风格,为企业赢得各方面效益打下了良好基础。三、企业的主营与附营(二)企业的多种经营许多企业都形成了“一37第三节企业经济统计学及基本内容一、企业经济统计学二、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企业经济统计学及基本内容一、企业经济统计学38一、企业经济统计学(一)企业经济统计学的涵义是研究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学科。(二)企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一、企业经济统计学(一)企业经济统计学的涵义39二、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企业活动条件统计企业投入统计企业产出统计企业质量统计企业劳动工资统计企业客户关系统计企业经济效益统计企业原材料与能源统计二、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企业活动条件统计40二、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企业活动条件统计(一)企业内部活动条件统计1.人力统计。包括企业职工人数及其构成统计2.物力统计。包括劳动手段统计和劳动对象统计两个方面内容。3.财力统计。包括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统计二、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企业活动条件统计41(二)企业外部活动条件统计

企业经济统计除了进行企业内部人财物的统计外,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外部条件即外部环境条件的统计研究,包括社会政治、科技水平、发展速度、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资源供给、价格水平、协作单位和竞争状况等有关信息进行统计考察。(二)企业外部活动条件统计42企业投入统计企业投入主要是生产三要素的投入,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的投入,综合为物化劳动的投入;还有劳动力的投入,体现为企业工资资金等劳动报酬的投入,即活劳动的投入。(一)物化劳动投入统计(二)活劳动投入统计(三)综合投入统计企业投入统计43企业产出统计:产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表现为千千万万、性能各异的商品和劳务,以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一)成果表现――实物量1、产品品种:需要建立相应的品种指标和供货合同统计。2、产品质量: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统计3、产品数量:要求建立相应的产品价值量指标体系。

企业产出统计:产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表现为千千万万44(二)成果表现――价值量1、价值构成价值构成有三部分组成,物化劳动C,活劳动报酬即必要劳动价值v剩余劳动价值M。2、价格表现价格从是否变动来看,可以分为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形成相应的现价产值指标与不变价产值指标。(二)成果表现――价值量45企业经济效益统计(一)从生产角度和使用角度考察经济效益从生产角度看问题,将劳动消耗与生产成果对比,也就是将投入与产出对比,称为经济效果;从使用角度看问题,将有用成果与满足需要对比,也就是将产出与实际满足需要对比,则为经济效用。经济效益则为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用相乘的总和。(二)从劳动投入考察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与劳动效率有关,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但劳动效率与劳动手段的现代化程度直接相关联。对企业来说,占有的资金多,劳动手段现代化将使单位劳动时间创造更多的劳动成果,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就劳动投入看,既要研究劳动占用的经济效益又要研究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都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相应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企业经济效益统计46企业经济效益统计(三)从管理水平等其他因素考察经济效益

同样的劳动手段的技术装备水平,同样的原材料燃料供应条件,由于管理水平的不同,可能使劳动成果的数量质量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从经济效益分析研究出发,需要深入生产过程,从投入产出诸多方面研究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企业经济效益统计47五、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企业经济统计研究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所有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都是通过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来反映的。研究企业四个方面经济活动的企业经济统计,就有相应的四个方面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一)企业经济活动条件指标体系:各种占用存量指标。(二)企业投入指标体系:劳动消耗指标(包括物化劳动消耗指标和活劳动消耗指标)以及综合投入(财务成本指标)五、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48五、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三)企业产出指标体系:品种质量指标、产量产值指标和综合产出(利润等收入指标)(四)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劳动消耗效益指标、劳动占用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指标。五、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49第三节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一、

企业三大经济核算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的协调三、企业核算是国民核算的微观基础第三节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一、企业三大经济核算50一、企业三大经济核算(一)统计核算(二)会计核算

(三)业务核算一、企业三大经济核算51(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其主要内容包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户的设置和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几个方面。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对象是资金运动。现代会计核算都采用复式记账方法。(二)会计核算52(三)业务核算企业业务核算,又称企业的业务技术核算,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技术业务活动进行登记和核算,以及时反映各类经济技术业务的状况和变化,使有关人员据以进行领导和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业务活动进行核算。(三)业务核算53三、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的协调(一)企业三大核算的关系在企业核算中,尽管统计核算是重要的,但会计核算占特殊重要的地位。在企业的业务核算中,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内容,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反映企业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来龙去脉,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货币方面的归宿。评定企业的经济效果,这在企业是由会计部门来承担的。统计部门制定的统计指标,常常需要会计部门提供材料。企业的业务技术核算也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因此会计核算可以说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在三大核算中,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的业务核算侧重于对原始资料的调查、登记、保存和必要的计算。因此,没有健全的企业业务核算,也就不可能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三、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的协调(一)企业三大核算的关系54(二)企业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重要标志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具体内容表现为:1、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2、指标口径的协调与统一3、分类方法的协调与统一4、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55一、企业核算是国民核算的微观基础

国民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简称,它是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整体的系统核算,也就是以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粒子,企业核算主要为企业经济管理服务,同时为国民核算提供材料,也是企业核算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一、企业核算是国民核算的微观基础国民核算是国民经济核56第四节企业经济统计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一、与企业经济学

二、与国民经济统计学三、与企业管理学第四节企业经济统计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57一、与企业经济学(一)企业经济学是研究企业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质的规律性。(二)企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量的规律性。一、与企业经济学58二、与国民经济统计学(一)企业经济统计学研究企业的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数量关系,具体表现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数量表现、平衡关系,和国民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因此可以说,国民经济统计学与企业经济统计学是两门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联系,分别研究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二、与国民经济统计学59三、与企业管理学(一)企业经济统计学主要为企业经济服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因而企业经济统计与企业管理学的密切关系可以得到逻辑的确认,但在研究内容上则有其明显的区别和界限。(二)企业经济管理也越来越需要依赖于企业经济统计,提供内部经营状况及外部环境条件信息。企业经济统计不仅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而且还进行统计预测和决策,已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三、与企业管理学60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61企业经济统计学

参考教材:《企业经济统计学》(钱伯海主编),《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彭莉莎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企业经济统计学

参考教材:62第四节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第三节企业经济统计学及基本内容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第一章总论第五节企业经济统计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第三节企业经济统计63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一、什么是企业二、企业经济运行三、企业运行的条件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一、什么是企业64一、什么是企业(一)“企业”一词的来源

对于中国而言,企业一词并非我国古文化所固有,和其它一些现在已经广泛使用的社会科学词汇一样,是在清末变法之际,由日本借鉴而来。而日本则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引进西方的企业制度过程中,从西文翻译而成。因此,探询企业的语源,绝不能从我国和日本的词语构成入手,只能着眼于移植的“母体”,即西方语汇。一、什么是企业(一)“企业”一词的来源65企业按通常的理解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但这并非企业的本质含义。现代企业由于所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人们考察目的和角度的不同,在不同国家对企业的具体表述,或者对它的本质含义的概括会有所不同。

(二)企业的定义企业按通常的理解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66在西方国家,一般都把企业定义为:企业是将土地、资本、劳力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的组织,对某种事业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讲究效率的经营,以求达到创造利润的目标。

而在我国一般认为: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

(二)企业的定义在西方国家,一般都把企业定义为:企业是将土地、资本、劳力和67(三)、企业的特征

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组织。

(三)、企业的特征

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68(三)、企业的特征1、经济实体是指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把各个生产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从事商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所以人们常把企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场所,作为企业本质特征的一个方面。

2、这是从法律角度对企业地位的认定。它表明企业是根据法律规定成立的,具有独立财产和从事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这与一些经济目的相同,但缺乏法人资格的经济单位不同,如直属的分厂、车间、工段、小组等,虽然也接受上级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但不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也不对外承担经济责任,因而不能称之为企业。所以一些从事工业生产的工厂,具有各种生产经营条件,有场地、有设备、有劳力,制造产品,但不实行完全的独立核算,不能与外界签订合同,只能称之为工厂。

(三)、企业的特征1、经济实体是指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69二、企业经济运行2、企业的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一切企业,不论是工业企业、农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或文化服务企业,它们都有一定生产经营条件-人力、物力和财力。任何企业毫无例外的都必须有投入、有产出,并力求投入小产出大,以求产出投入对比的经济效益。3、企业的经济运行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或者说基本粒子,但它本身是一个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机整体,并和任何有机整体一样,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或运动秩序在运行之中。1、企业的经济运行体现为一个个循环周期的无穷反复。但它并非是一个永远走不完的圆周,而是有它自己运动的轨道、起点和终点。轨道的两端都连接着社会、连接着市场,促使社会总需求的满足和社会产品价值的实现。

二、企业经济运行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或者说基本粒子,但它本70三、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一)企业经济运行的内部条件1.人力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核心。包括:员工的数量、构成、文化素质、技能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企业家是生产力诸要素及其结合方式不断创新的组织者和指挥员,绪雅有更加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组织和能力素质。企业家代表着企业利益,有责任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员工三者的利益关系。三、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一)企业经济运行的内部条件712.物力要素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动力。是构成现代企业成产经营的物质基础。(1)劳动手段或劳动资料:以实物形态长期使用,以价值形态逐步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2)原材料、辅助材料: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3)动力:指推动各种机械运转的各种作用力。包括:电力、蒸汽等。燃料是动力的组成部分,不像原材料那样构成产品实体,也是一次消耗,相当于辅助材料。2.物力要素723.财力要素表现为资本金。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及外商资本金。企业资本金表现为物质形态,又称资产。资产按其在生产经营中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3.财力要素734.信息要素现代化企业要能有效地经营管理,有赖于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吸收和运用。企业的信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流通起着协调和控制的作用。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作为企业经济统计学就是指导企业如何搜集、整理和运用经济统计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

4.信息要素74企业生产条件或生产要素包括如上四个方面,是企业投入产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有了四个条件,并不一定就能做到少投入、高产出,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为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和具有优良的外部环境条件也是十分必要。企业内部如何进行科学管理,这是企业管理学所研究的内容。下面主要介绍企业的外部环境条件,从而使企业通过科学管理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利用外部条件,积极搞好企业的外部公共关系,不断创新,开拓前进。企业生产条件或生产要素包括如上四个方面,是企业投入产出顺利进75(二)企业运行的外部条件

企业外部条件及企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的外界条件和各种联系。企业与社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有着极其复杂的经济技术联系。相互分工,密切协作,各自完成国民经济分工的特定任务。具体说,各个企业都要求原材料买得进,产成品卖得出,燃料、动力能够保证供应。对所有企业来说,既有买又有卖,要求买者能够买其所需,卖者能够卖其所有,达到社会供需总量及其结构的平衡,没有一个信息灵通、发育完全的市场是不行的。因此,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企业环境的统计分析,是搞好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极其重要的一环,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统计和分析应该得到充实和加强。

企业经营环境包括的范围很广,大致可归纳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环境等方面。(二)企业运行的外部条件76自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自然地理、天然资源和气候水文等客观条件。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思想文化环境:包括人们的价值观、传统习惯和思想心态等方面的内容。自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自然地理、天然资源和气候水文等客观条件77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一、企业组织(一)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表现形式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与企业不同层次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企业组织结构是由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范围和管理效能(本地、跨省市、跨国)决定了其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一、企业组织78

常见的组织结构有:直线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事务(业)部式组织结构多维组织结构即立体组织结构。企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结构形式。考虑的因素包括:生产性质、生产规模、产品种类、生产流程以及市场环境等。组织结构的类型众多,具体组织形式更多,而且在不断演变发展之中,但是,没有一种组织结构是尽善尽美,适合于各类不同的企业。常见的组织结构有:组织结构的类型众多,具体组织形式79

不同企业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也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组织结构有不同的核算形式(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与业务技术核算)。所以,研究统计、会计核算体制,一定要和企业的组织体制,特别是要和企业组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不同企业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同一个企业在不同80(二)企业组织系统

为了有效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指挥和管理,必须分设若干管理层次,逐级进行和指挥管理。企业一般分为厂部、车间和班组三个层次。1、厂部。企业内部生产行政的最高指挥机构。2、车间。为企业三级行政组织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班组。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它由直接从事生产的职工所组成。

(二)企业组织系统81大型企业采用4-5个层次:四层次:总厂(公司)、分厂、车间、班组。五层次:总厂(公司)、分厂、车间、工段、班组。产品单一的企业采取两个层次:厂部、班组。企业统计应当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和国家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统计组织系统大型企业采用4-5个层次:8283三、企业的分类现代企业是多种多样的,分类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22三、企业的分类现代企业是多种多样的,分类的方法也是不同的8384(一)按行业分类企业的行业分类与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是相适应的。根据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共有行业门类15个,行业大类95个,行业中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23(一)按行业分类企业的行业分类与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是相适8485表1-1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1-1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门类大类中类小类A农、林、牧、渔业51838B采矿业61533C制造业30169482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710E建筑业4711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2437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1014H批发和零售业21893I住宿和餐饮业277J金融业41616K房地产业14424表1-1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1-18586表1-1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门类大类中类小类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1127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41923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818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1216P教育1513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1117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2229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1224T国际组织111(合计)2095396913资料来源: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25表1-1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门8687参照企业的基本条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对应,有以下几类企业:1.生产企业。如工业企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企业等。2.流通企业。包括批发与零售企业、国内商业企业、对外贸易企业及兼营内外贸易的企业、销售企业等。3.金融企业。包括各种专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等,但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4.消费服务企业。它的种类很多,居民服务业和其它服务业,如住宿和餐饮企业、理发店、旅店等等。5.其他企业。根据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除上述四类外,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还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等。26参照企业的基本条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对应,有以下几类8788三大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27三大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8889(二)按经济成分分类1.公有制经济又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又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28(二)按经济成分分类1.公有制经济8990(三)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这是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为依据,将企业进行分类。29(三)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这是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9091表1-2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及代码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100内资企业151国有独资公司210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110国有企业15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220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120集体业160股份有限公司230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130股份合作企业170私营企业240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40联营企业171私营独资企业300外商投资企业141国有联营企业172私营合伙企业31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42集体联营企业173私营有限责任公司320中外合作经营企业143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174私营股份有限公司330外资企业149其他联营企业190其他企业34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50有限责任公司20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0表1-2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及代码代码企业登9192(四)根据企业的规模分类按照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别,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具体划分标准见附表。31(四)根据企业的规模分类按照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9293表1-3企业按生产规模分类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行业名称指标名称计算单位大型中型小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2000及以上300-2000以下3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资产总额万元40000及以上4000-40000以下4000以下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3000及以上600-3000以下6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资产总额万元40000及以上4000-40000以下4000以下批发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200及以上100-200以下1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零售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500及以上100-500以下100以下销售额万元15000及以上1000-15000以下1000以下交通运输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3000及以上500-3000以下5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邮政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1000及以上400-1000以下4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住宿和餐馆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800及以上400-800以下400以下销售额万元15000及以上3000-15000以下3000以下32表1-3企业按生产规模分类统计上大中小型企9394(五)根据企业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按照企业生产要素密集程度,通常企业可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一般是指投资大,用于生产的设备多,资金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一般是指需要集中较多的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投资少,资金有机构成低的企业。技术密集型,一般是指具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不断采用新技术成果的企业。33(五)根据企业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按照企业生产要素密集9495以上各种分类是对所有企业而言的。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它在某项分类标志划分的各类别中只能归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且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变更。例如,北京市王府井百货大楼,按经济成分属国有经济,代码为“11”;按行业分类属于百货零售业,代码为“651”;按规模分类为大型企业,代码为“10”,企业在填报统计报表时,应在指定栏目中分别填出各自代码,上级机关即可明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并由电子计算机汇总处理。34以上各种分类是对所有企业而言的。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95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96四、企业的主营与附营(一)企业主营与附营的划分

主营即指企业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附营即指企业为主营项目服务的或是企业主营项目以外的其他非主营活动。在此基础上,统计把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分门别类,称之为企业工业生产、企业农业生产、企业商业经营、企业运输业等,归属到各有关行业,分别考察其活动成果,汇总为各项经济指标,分析其经济效果,显然具有重要意义。四、企业的主营与附营(一)企业主营与附营的划分97三、企业的主营与附营(二)企业的多种经营

作为经济组织和独立法人的企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其经营活动是围绕着商品的生产和营销而进行的。这里所指的商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只指物质产品,一种还包括各种不同的劳务,这是与生产劳动范围理解的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相联系的。按照客观要求,通过市场、资金、劳动力,即人、财、物、供、产、销的配合,达到有效的结合,生产经营商品和劳务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企业经营和决策的基本要求。许多企业都形成了“一业为主,兼营别样”的经营风格,为企业赢得各方面效益打下了良好基础。三、企业的主营与附营(二)企业的多种经营许多企业都形成了“一98第三节企业经济统计学及基本内容一、企业经济统计学二、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企业经济统计学及基本内容一、企业经济统计学99一、企业经济统计学(一)企业经济统计学的涵义是研究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学科。(二)企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一、企业经济统计学(一)企业经济统计学的涵义100二、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企业活动条件统计企业投入统计企业产出统计企业质量统计企业劳动工资统计企业客户关系统计企业经济效益统计企业原材料与能源统计二、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企业活动条件统计101二、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企业活动条件统计(一)企业内部活动条件统计1.人力统计。包括企业职工人数及其构成统计2.物力统计。包括劳动手段统计和劳动对象统计两个方面内容。3.财力统计。包括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统计二、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企业活动条件统计102(二)企业外部活动条件统计

企业经济统计除了进行企业内部人财物的统计外,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外部条件即外部环境条件的统计研究,包括社会政治、科技水平、发展速度、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资源供给、价格水平、协作单位和竞争状况等有关信息进行统计考察。(二)企业外部活动条件统计103企业投入统计企业投入主要是生产三要素的投入,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的投入,综合为物化劳动的投入;还有劳动力的投入,体现为企业工资资金等劳动报酬的投入,即活劳动的投入。(一)物化劳动投入统计(二)活劳动投入统计(三)综合投入统计企业投入统计104企业产出统计:产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表现为千千万万、性能各异的商品和劳务,以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一)成果表现――实物量1、产品品种:需要建立相应的品种指标和供货合同统计。2、产品质量: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统计3、产品数量:要求建立相应的产品价值量指标体系。

企业产出统计:产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表现为千千万万105(二)成果表现――价值量1、价值构成价值构成有三部分组成,物化劳动C,活劳动报酬即必要劳动价值v剩余劳动价值M。2、价格表现价格从是否变动来看,可以分为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形成相应的现价产值指标与不变价产值指标。(二)成果表现――价值量106企业经济效益统计(一)从生产角度和使用角度考察经济效益从生产角度看问题,将劳动消耗与生产成果对比,也就是将投入与产出对比,称为经济效果;从使用角度看问题,将有用成果与满足需要对比,也就是将产出与实际满足需要对比,则为经济效用。经济效益则为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用相乘的总和。(二)从劳动投入考察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与劳动效率有关,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但劳动效率与劳动手段的现代化程度直接相关联。对企业来说,占有的资金多,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