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5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专题5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考情统计主干串讲史料分析高考链接考情统计主干串讲史料分析高考链接考情统计知识点考题角度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017·海南卷,2宋明理学2016·海南卷,4孟子思想2016·全国Ⅰ卷,24汉代儒学成就2015·全国Ⅰ卷,40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2015·海南卷,1儒学与法家思想共同之处2015·海南卷,5三教合一2015·全国Ⅱ卷,24儒家思想理想化政治诉求2014·全国Ⅱ卷,25西晋儒家伦理的强化2014·全国Ⅰ卷·25唐朝儒学地位2014·海南卷,2东汉儒法思想的融合2013·全国Ⅰ卷·25程朱理学正统地位2012·海南卷,4魏晋佛教与儒学的冲突考情统计知识点考题角度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017·海南卷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2017·全国Ⅲ卷,24汉字演化与使用频率2017·海南卷,5元杂剧2016·海南卷,7关羽崇拜,社会教化2016·海南卷,9清朝批判文学2016·全国Ⅲ卷,26王羲之书法,时代影响艺术2015·海南卷,26明代小说的繁荣2013·全国Ⅱ卷,27明清市民阶层壮大与小说的繁荣中国传统科技2014·全国Ⅰ卷,40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比较2013·海南卷,26中国古代对天文历法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2017·全国Ⅲ卷,24汉字演化与使主干串讲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诸子百家的治国主张①儒家认为是社会秩序出了问题,主张通过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来恢复西周礼乐秩序。②墨家认为是社会秩序有问题,主张平等、兼爱的社会。③道家认为不能人为制定秩序,主张顺从自然规律。④法家认为旧秩序已经被淘汰,主张通过改革建立新秩序。主干串讲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诸子百家争鸣的焦点①儒墨之争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②儒道之争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③儒法之争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2.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和政治地位的起伏(1)春秋战国时期①创立和发展: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②特点:此时儒学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③地位:“仁政”“民贵君轻”等思想因与现实政治脱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2)诸子百家争鸣的焦点(2)秦朝时期①政治地位: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议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②特点: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到毁灭性摧残。(3)西汉时期①改造: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新的儒学体系。②政治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政治上的大一统奠定了思想基础,获得“独尊”地位。③与先秦儒学关系(2)秦朝时期继承大一统: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实行仁政:限田、薄赋、省役;天人感应防止暴政等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发展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神化皇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家)无为而治:天为百神之大君,覆育万物;以无为而治思想阐释三纲和治国之道等(黄老道家)④特点: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继承大一统: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发展思想专制:罢黜百(4)宋明时期①转型与成熟: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②政治地位: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更加适应统治者统治的需要,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理学统治地位确立。③与先秦儒学关系继承坚持儒家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发展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④特点:儒家思想理论化、哲学化,儒学服务政治统治的功能和修养身心的社会功能趋向一致化。(4)宋明时期继承坚持儒家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5)明清之际①进步思想家的重要思想主张主要思想政治上李贽“万物皆生于两”“秉赋之自然”“男女平等”王夫之“天理所寓”“理在气中”黄宗羲的批君、限君思想、君臣平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济上“工商皆本”(5)明清之际主要思想政治上李贽“万物皆生于两”“秉赋之自然②与先秦儒学关系继承发展政治批天理——理性存人欲——民本批君主和三纲——平等限制君主专制——民主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经济—工商皆本文化经世致用——务实否定权威,独立思想③特点:继承发展了儒学,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②与先秦儒学关系继承发展政治批天理——理性批君主和三纲——平3.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修养。(2)有利于调解人际关系,缓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4)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民族精神。(5)有利于国家统一。4.“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理念(1)形成过程①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实现统一后的秦朝,难以用儒家思想实现大统一,而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②历经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西汉,面临着生产遭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3.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③汉武帝时,国家稳定,步入正轨,不能再实行严刑酷法,而以比较温和的儒家思想为宜。汉武帝一方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另一方面“崇儒尚法”,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2)发展:这种思想尤其体现在存在时间较长的汉、唐、明、清等封建统一王朝。(3)影响:儒、道、法家的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精华部分对现代中国仍有借鉴作用。二、中国传统科技创新1.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外传以及世界影响(1)概况①造纸术:西汉时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②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西欧。③汉武帝时,国家稳定,步入正轨,不能再实行严刑酷法,而以比较③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④火药:唐代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世界影响①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②火药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③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对地理大发现起了推动作用。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③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胶泥2.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领先的原因(1)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2)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宣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能。(3)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实地观测和研究,取得显著的成就。3.中国古代的四大农书和四大医术(1)四大农书①《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介绍北方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②《氾胜之书》:西汉农学著作,总结了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③《农书》:元朝王祯,综合南北经验,涉及农林牧副渔,附有《农器图谱》(有水排、木活字等记载)。2.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领先的原因④《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科技,达到传统农业科学顶峰。(2)四大医书①《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提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形神、天人五大核心理论,奠定中医理论基础。②《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论述“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是临床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③《神农本草经》:东汉出现,较早的药物学著作。④《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创立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④《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三、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1.书画艺术(1)主要字体概要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时期商朝商周秦朝秦汉魏晋魏晋魏晋特征符号化成熟文字可识线条圆润标准籀文字型略长圆润纤细布局匀称字型扁方雄浑方整平稳舒展字型方整平直稳重实用性强活泼实用雅俗共赏字型多变简约跃动三、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时期(2)古代中国绘画风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②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③两宋: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④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2)古代中国绘画风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3)文人画的主要特点①写意手法,不重色彩,讲求神似。②追求意境和气韵,寄托情怀。③非功利目的,自娱性质。④形式上诗书画印一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自然观和人生观。⑤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2.文学、戏曲艺术(1)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原因①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写作风格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一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逐步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②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3)文人画的主要特点(2)京剧的艺术特色: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模式。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的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3)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2)京剧的艺术特色: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②汉赋以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③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同时也体现了科举制的推动作用。④唐末至宋元时期,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壮大,又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⑤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②汉赋以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史料分析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儒家思想材料一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却当有互相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吴虞《说孝》(1920年)史料分析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儒家思想材料三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孝亲尊师善待人。”——《中小学生守则》材料三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问题】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解读】材料从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介绍“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古代孝作忠,近代孝有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含义,现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答案: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孝”被赋予不同的要求和作用。在封建社会,社会等级严格,“孝”还要求“忠”;在近代中国,思想逐渐近代化,开始关注自由、平等的观念;在现代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未成年人享有合法的权益,国家、社会、家庭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成长。【问题】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二、中国古代科技材料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二、中国古代科技【问题】依据材料,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解读】第一小问根据“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归纳回答。答案: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问题】依据材料,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高考链接角度一儒家的理想化政治诉求1.(2015·全国Ⅱ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C
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以“三代”之美规劝君主,不能说明儒者不能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儒者期望实现古代曾经达到的贤良政治的高度,并不是要求复古,D项错误。高考链接角度一儒家的理想化政治诉求解析:C古代儒家学者称角度二汉字的演变2.(2017·全国Ⅲ卷,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汉字在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写法的变化,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汉字简化,利于书写传播。结合战国时期的文化特征分析,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私人教育兴起和士人阶层兴起,文字使用频繁,文化下移,推动了汉字的日渐简化,故答案为A项。书写材料的不同未必会影响文字字形的变化,且书写材料发生重大变化是在汉代,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实施并未对字形产生重大影响,排除C项;“书同文”推行于秦统一中国以后,D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角度二汉字的演变解析: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汉字在西周与战国角度三儒学的趋时更新3.(2015·全国Ⅰ卷,4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卞孝萱等《韩愈评传》角度三儒学的趋时更新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孟儒学主张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教化,而汉代董仲舒改造了儒学,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提出“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宋代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更具思辨性、哲理性,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个人的修为,重视孔孟学说,如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解析:第(2)问,根据材料“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等概括。第(3)问应辩证地阐释。答案:(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专题5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专题5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考情统计主干串讲史料分析高考链接考情统计主干串讲史料分析高考链接考情统计知识点考题角度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017·海南卷,2宋明理学2016·海南卷,4孟子思想2016·全国Ⅰ卷,24汉代儒学成就2015·全国Ⅰ卷,40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2015·海南卷,1儒学与法家思想共同之处2015·海南卷,5三教合一2015·全国Ⅱ卷,24儒家思想理想化政治诉求2014·全国Ⅱ卷,25西晋儒家伦理的强化2014·全国Ⅰ卷·25唐朝儒学地位2014·海南卷,2东汉儒法思想的融合2013·全国Ⅰ卷·25程朱理学正统地位2012·海南卷,4魏晋佛教与儒学的冲突考情统计知识点考题角度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017·海南卷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2017·全国Ⅲ卷,24汉字演化与使用频率2017·海南卷,5元杂剧2016·海南卷,7关羽崇拜,社会教化2016·海南卷,9清朝批判文学2016·全国Ⅲ卷,26王羲之书法,时代影响艺术2015·海南卷,26明代小说的繁荣2013·全国Ⅱ卷,27明清市民阶层壮大与小说的繁荣中国传统科技2014·全国Ⅰ卷,40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比较2013·海南卷,26中国古代对天文历法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2017·全国Ⅲ卷,24汉字演化与使主干串讲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诸子百家的治国主张①儒家认为是社会秩序出了问题,主张通过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来恢复西周礼乐秩序。②墨家认为是社会秩序有问题,主张平等、兼爱的社会。③道家认为不能人为制定秩序,主张顺从自然规律。④法家认为旧秩序已经被淘汰,主张通过改革建立新秩序。主干串讲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诸子百家争鸣的焦点①儒墨之争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②儒道之争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③儒法之争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2.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和政治地位的起伏(1)春秋战国时期①创立和发展: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②特点:此时儒学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③地位:“仁政”“民贵君轻”等思想因与现实政治脱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2)诸子百家争鸣的焦点(2)秦朝时期①政治地位: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议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②特点: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到毁灭性摧残。(3)西汉时期①改造: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新的儒学体系。②政治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政治上的大一统奠定了思想基础,获得“独尊”地位。③与先秦儒学关系(2)秦朝时期继承大一统: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实行仁政:限田、薄赋、省役;天人感应防止暴政等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发展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神化皇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家)无为而治:天为百神之大君,覆育万物;以无为而治思想阐释三纲和治国之道等(黄老道家)④特点: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继承大一统: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发展思想专制:罢黜百(4)宋明时期①转型与成熟: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②政治地位: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更加适应统治者统治的需要,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理学统治地位确立。③与先秦儒学关系继承坚持儒家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发展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④特点:儒家思想理论化、哲学化,儒学服务政治统治的功能和修养身心的社会功能趋向一致化。(4)宋明时期继承坚持儒家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5)明清之际①进步思想家的重要思想主张主要思想政治上李贽“万物皆生于两”“秉赋之自然”“男女平等”王夫之“天理所寓”“理在气中”黄宗羲的批君、限君思想、君臣平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济上“工商皆本”(5)明清之际主要思想政治上李贽“万物皆生于两”“秉赋之自然②与先秦儒学关系继承发展政治批天理——理性存人欲——民本批君主和三纲——平等限制君主专制——民主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经济—工商皆本文化经世致用——务实否定权威,独立思想③特点:继承发展了儒学,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②与先秦儒学关系继承发展政治批天理——理性批君主和三纲——平3.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修养。(2)有利于调解人际关系,缓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4)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民族精神。(5)有利于国家统一。4.“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理念(1)形成过程①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实现统一后的秦朝,难以用儒家思想实现大统一,而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②历经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西汉,面临着生产遭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3.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③汉武帝时,国家稳定,步入正轨,不能再实行严刑酷法,而以比较温和的儒家思想为宜。汉武帝一方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另一方面“崇儒尚法”,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2)发展:这种思想尤其体现在存在时间较长的汉、唐、明、清等封建统一王朝。(3)影响:儒、道、法家的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精华部分对现代中国仍有借鉴作用。二、中国传统科技创新1.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外传以及世界影响(1)概况①造纸术:西汉时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②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西欧。③汉武帝时,国家稳定,步入正轨,不能再实行严刑酷法,而以比较③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④火药:唐代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世界影响①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②火药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③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对地理大发现起了推动作用。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③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胶泥2.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领先的原因(1)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2)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宣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能。(3)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实地观测和研究,取得显著的成就。3.中国古代的四大农书和四大医术(1)四大农书①《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介绍北方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②《氾胜之书》:西汉农学著作,总结了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③《农书》:元朝王祯,综合南北经验,涉及农林牧副渔,附有《农器图谱》(有水排、木活字等记载)。2.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领先的原因④《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科技,达到传统农业科学顶峰。(2)四大医书①《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提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形神、天人五大核心理论,奠定中医理论基础。②《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论述“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是临床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③《神农本草经》:东汉出现,较早的药物学著作。④《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创立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④《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三、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1.书画艺术(1)主要字体概要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时期商朝商周秦朝秦汉魏晋魏晋魏晋特征符号化成熟文字可识线条圆润标准籀文字型略长圆润纤细布局匀称字型扁方雄浑方整平稳舒展字型方整平直稳重实用性强活泼实用雅俗共赏字型多变简约跃动三、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时期(2)古代中国绘画风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②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③两宋: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④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2)古代中国绘画风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3)文人画的主要特点①写意手法,不重色彩,讲求神似。②追求意境和气韵,寄托情怀。③非功利目的,自娱性质。④形式上诗书画印一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自然观和人生观。⑤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2.文学、戏曲艺术(1)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原因①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写作风格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一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逐步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②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3)文人画的主要特点(2)京剧的艺术特色: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模式。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的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3)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2)京剧的艺术特色: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②汉赋以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③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同时也体现了科举制的推动作用。④唐末至宋元时期,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壮大,又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⑤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②汉赋以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史料分析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儒家思想材料一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却当有互相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吴虞《说孝》(1920年)史料分析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儒家思想材料三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孝亲尊师善待人。”——《中小学生守则》材料三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问题】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解读】材料从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介绍“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古代孝作忠,近代孝有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含义,现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答案: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孝”被赋予不同的要求和作用。在封建社会,社会等级严格,“孝”还要求“忠”;在近代中国,思想逐渐近代化,开始关注自由、平等的观念;在现代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未成年人享有合法的权益,国家、社会、家庭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成长。【问题】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二、中国古代科技材料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二、中国古代科技【问题】依据材料,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解读】第一小问根据“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归纳回答。答案: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问题】依据材料,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高考链接角度一儒家的理想化政治诉求1.(2015·全国Ⅱ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C
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以“三代”之美规劝君主,不能说明儒者不能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儒者期望实现古代曾经达到的贤良政治的高度,并不是要求复古,D项错误。高考链接角度一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火消防安全教育17
- 《数学百花园(有趣的数)》单元整体设计(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
- 管道工程图画法基础阴影效果
- 家庭假期安全知识的科普与传递
- 成本管理与八大浪费
- 电信技术年度通信设备评估
- 法制进入校园
- 特殊患者安全
-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13 地下水》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 专题26 期末考试模拟测试(二)-2022-2023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浙教版) (原卷版)
- GB/T 18281.3-202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3部分:湿热灭菌用生物指示物
- 消防法知识课件
-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
- 关于礼仪培训课件
- 2024年采购经理竞聘演讲稿模版(2篇)
- 2024年天翼云从业者认证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 【职教高考】专题复习卷《建筑识图与构造》 专题一 制图基本知识 解析版
- 第一单元(知识点)-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上册
- 养老院入住须知
- 地理热点课件教学课件
- 《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