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琉璃渠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琉璃渠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琉璃渠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北京琉璃渠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北京琉璃渠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北京琉璃渠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国际信使报》刊登了下面一幅漫画,此漫画基本反映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其担忧的理由主要是

)A.俄欧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B.美国在俄后院建反导系统会引爆世界新冷战C.美俄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将使世界充满核恐怖D.北约和俄国争夺中东将致地区形势迅速恶化参考答案:B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美国和欧盟联手把反导系统部署到俄罗斯后院,这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制,正拿着大钳子剪他们的导弹。这种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的普遍担心,上世纪发生的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故B项最符合题意。2.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26.413.29.5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

B.“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表格信息有效获取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在逐渐减少,说明市场因素在逐渐减少,当时计划经济在不断确立和发展;根据所学知识,BC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3.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A.中央以转运便监昝地方行政长官

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军政体系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D.中央注茁对地方的财政支持参考答案:答案:C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政府对转运使实行监督,并不是利用转运使监督行政长官,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地方财政,并非军政,排除B。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中央政府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说明了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故选C。材料所述是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并非支持,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本题要认真读取材料,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对转运使进行监督”,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4.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B.重农抑商政策停止

C.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参考答案:A5.“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只不过,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中“精神追求”是指A.实业救国 B.独立富强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据材料“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可知,其描述的对象为近代实业家,由此可知其精神追求为独立富强。6.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参考答案:C7.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国王受法律约束,只能依法行事

B.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成定势

D.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权力参考答案:D8.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A.英国获得世界殖民霸权

B.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

D.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参考答案:B

解析:材料观点主要是力求在保证工人高工资基础上,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产品价格优势,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这直接影响到工业革命的兴起。故选:B

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信息的正确解读。9.“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参考答案:C10.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价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种现象A.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B.造成社会动荡,损害国际贸易C.增加生产成本,阻碍经济发展

D.表明西欧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参考答案: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从题目中的时间“1500年以后”可知该现象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引起了“价格革命”。题干材料即是“价格革命”的反映。故选A。11.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一切重大的法律,并不是刻在大理石或铜版上,而是铭记在公民的心中。”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增强法律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B.理解法律是遵守法律的前提

C.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D.执法必严才能增强民众法律观念

参考答案:A12.下图为“德国就业比例图”。出现这种趋势的基本原因是A.宗教改革和城市化

B.国家统一和工业化C.英法战争和殖民地

D.经济危机和同盟国参考答案:B13.1876年,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办学主旨为:“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王韬主持书院期间,“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材料体现该书院A.中体西用的办学理念B.文化渗透的办学目的C.经世致用的办学特色D.中西并重的办学内容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格致书院的学习内容“工艺之法、制造之理”“旁及时事洋务”可知,格致书院突出学以致用,利国利民,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分析得知,格致书院的办学主旨体现的是“西用”而非“中体”,故A项错误;格致书院的办学是“以西学为主”“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与文化渗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说明格致书院重在学习西方,故D项错误。14.钱穆在《阳明学述要》记述王阳明对学生曰:“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此事,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表明王阳明A.要禁绝百姓一切恶念以维护封建等级制

B.认为知行和良知是建立在内省的基础上C.将其认识论实践论建立在心学基础之上

D.极力批判朱熹格物致知而忽视道德修养参考答案: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15.毛泽东在一篇报告中说:“应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依据这一观点,建国后进行了A.土地改革

B.农业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参考答案:B16.19世纪中期,英国一个名叫查尔斯·伍德下院议员写到:“当我(在1825)初次进入议会时,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行政管理。我们的法律变更由个别议员提出,并作为非党派问题靠双方议员的联合行动实行。现在,当某个非党派议员提出一项计划时,并非等于自行提出议案,而是为了起唤政府的注意。”从这段材料可以判断A.查尔斯·伍德是一个非党派议员

B.政府已兼备行政和立法双项职能C.内阁加强了对立法工作的控制

D.个人立法议案不可能被议会通过参考答案:C17.据史料记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交通要道)之地,曰江陵(湖北荆州)、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这表明当时

A.市坊制度已被打破

B.新经济市镇逐渐兴起C.对外贸易胜过前代

D.经济中心南移参考答案:B18.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参考答案:B【详解】先秦时期由于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统治集团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实现全国统一,推广郡县制,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正确;秦朝制度特点是官僚政治,不是血缘世袭政治,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时期已经实行官僚政治,故C项错误;秦朝实行的君主专制,并不是法律治理,故D项错误。19.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A.社会契约B.人民革命权利C.君主立宪D.三权分立参考答案:A【详解】从材料“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可知,洛克主张法律的制定者是授权社会而进行的,这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故选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人民革命”,排除B;C项主要内容是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是指国家机构之间实行分权,相互制衡,防止专权,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联系所学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20.观察漫画《畸形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美方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②严重干涉中国内政③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背道而驰

④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问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该动物持有“对台军售”是指美国背着中国对台湾出售武器,这一做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和《建交公报》,这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和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背道而驰,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正确的选项是C项。21.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时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参考答案:B22.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土地私有不断深化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参考答案:B根据题干“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田产交易的规定最为详细,主要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田产交易的规定内容详细,与税制改革无关,排除A。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说明土地兼并盛行,客观上不利于自耕小农发展壮大,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田产交易的规定内容详细,与经济结构转型无关,且不符史实,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的意思即可。23.“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的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A.成为国共首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到来C.表明中共吸取了大革命失败教训 D.激发了根据地民众投身土地革命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对国民大革命的认识,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反映了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使国民革命运动发展到高潮的史实。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24.“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这个新阶层就是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来自农民,他们或者是大家庭中没有继承到土地的次子们,或者是被战争和饥荒从土地上赶出来,去寻找新的生存机会的人,或者是充满冒险精神,喜欢新生活的人”这一新阶层指的是(

)A.骑士

B.无产阶级

C.农民

D.资产阶级参考答案:D25.观察右图:清朝前期康熙帝在抗击外来侵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做出贡献的方向是…………()

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A26.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惑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对于台湾问题,中央政府的出发点是()A.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

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D.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参考答案:D27.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记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A.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B.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必究D.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参考答案:B【详解】由材料“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可知,司隶校尉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故B项正确;司隶校尉有监察职能但与刑狱无关,排除A项;司隶校尉可以监察首都附近郡,也可监察中央百官,故C项错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是刺史,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点睛】“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是关键信息。28.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胡适仍然抨击国民党思想体系的传统主义成分,号召把科学才智用于国家管理,提倡立宪制度和公民权利。这反映出

A.民主思想在当时中国仍步履维艰

B.胡适对国民政府思想改革表示不满

C.胡适坚决捍卫民主、科学的思想

D.国民党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立宪制度和公民权利”仍然没有确立,可见民主思想在当时中国仍步履维艰,故A项正确;胡适抨击的是国民党思想体系的传统主义成分,而非对思想改革不满,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科学的思想遭到破坏,捍卫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传统主义成分在国民党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不能据此推断国民党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故D项错误。29.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如果牛、马、狮子都有手,或能像人一样用手绘画和创造一切,它们就要按照自己的相貌画出神来:马的神像马,牛的神像牛……。”这句话的本意是:A.宗教和神灵本身就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B.人类根据自身形象而创造出诸多的神C.宗教和神灵不过是人类自身意志的反映 D.所有动物与人一样具有宗教神灵意识参考答案:C(3分)A(1分)B(1分)D(0分)30.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遏制战略的缘起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是指贯穿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争霸全球的国家安全战略。此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即美国是世界领袖,负有“领导责任”。凯南最早提出和系统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思想,称为“遏制之父”。他的思想对美国战略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因此,不能采取直接对抗的战争形式来消除苏联的威胁。遏制战略既是美国针对苏联及其阵营的战略,也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战略。正是由于后一种本质特征的存在,可以说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美国必然和已经完全放弃了遏制战略的思维。——摘编自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制定遏制战略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遏制战略对东亚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历史背景:德意日法西斯灭亡,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谋求世界霸权的需要;苏联政治军事大国地位的确立;基于核武器威慑力的考虑;凯南等人对美国政策的影响。(2)影响:造成朝鲜半岛的分裂并加速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坚持扶蒋反共并影响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美国由遏制转为扶植日本,客观上推动了日本战后的迅速发展。第(1)问,“历史背景”,由材料信息“此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即美国是世界领袖,负有“领导责任”。凯南最早提出和系统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思想,称为“遏制之父”……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德意日法西斯灭亡,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谋求世界霸权的需要;苏联政治军事大国地位的确立;基于核武器威慑力的考虑;凯南等人对美国政策的影响。第(2)问,“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造成朝鲜半岛的分裂并加速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坚持扶蒋反共并影响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美国由遏制转为扶植日本,客观上推动了日本战后的迅速发展等角度回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2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留美热”从1911年美国设立留美预备校——清华学堂开始,至1925年,在美学习科学与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已达2500多人。“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留法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和传播。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为此,1925年苏联当局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的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1950年教育部规定,留学生直接归所在国中国大使馆领导,要定期汇报学习成绩及生活情况。从1950年到1966年,新中国派往苏联、东欧各国的留学生约一万余人,其中80%是留苏生。“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急剧下降。1978年,随着50名留美学者的启程,出国留学逐渐回暖,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二十多万人。至2004年更达70万人,除公派之外,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从而给予了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热潮的主要特点,并比较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留苏热”的不同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留学热潮重现的背景。概括与新中国初期相比,新时期留学热潮的主要变化。参考答案:(1)主要特点:留学目的地集中于美、法、苏三国;学习内容多元;体现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受当时国际国内局势影响较大(若仅答具体的史实酌情给分)。不同影响:20世纪20年代的“留苏热”主要着眼于民主革命的需要,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革命理论和军事骨干力量。20世纪50年代的“留苏热”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2)背景:“文革”造成人才的断层;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邓小平复出整顿文教(高考制度的恢复);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西方国家关系逐步正常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主要变化:规模越来越大;留学目的地更加广泛;白费留学比重增加;个人的自主性增强。(1)第一下问依据材料一“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五四”前后,留法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的信息从学习国家、学习内容以及国内时局变化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的学习革命方式以及经济建设方式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文革时期人才的断层、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思想教育方针变化、外交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留学人数逐年递增,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等信息归纳回答。点睛:比较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1.比较需明确宗旨。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决不是随意的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2.比较需求同存异。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3.比较需分开层次。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33.(18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